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3.1平均数教案(新版)浙教版_第1页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3.1平均数教案(新版)浙教版_第2页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3.1平均数教案(新版)浙教版_第3页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3.1平均数教案(新版)浙教版_第4页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3.1平均数教案(新版)浙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3.1平均数教案(新版)浙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3.1平均数教案(新版)浙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的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的3.1节《平均数》。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平均数的性质,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求解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的大小判断: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判断一组数据平均数的大小能力。

4.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巩固练习: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理解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逻辑推理:通过计算平均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3.数学建模: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运算:通过练习求解平均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和运算速度。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七年级的数学知识,包括实数、代数表达式、方程等基本概念。在数据分析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图表的绘制和简单的统计量(如众数、中位数)。因此,他们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在学习能力上,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耐心。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他们乐于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也有少数学生可能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各有不同。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学习,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主动探索,通过实践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软件:运用数学教学软件,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互动平台:利用教学互动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分析初步》中的3.1节《平均数》。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平均数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所有数值加总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数值,它能够反映出数据的集中趋势。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平均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均数的大小判断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平均数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均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拓展与延伸1.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我推荐以下两篇拓展阅读材料:

(1)《平均数与中位数:区别与联系》(《数学教育》杂志,2018年第5期)

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阅读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平均数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通报》杂志,2016年第3期)

这篇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它揭示了平均数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心理情境中发挥作用。阅读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平均数,提高他们的跨学科素养。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撰写一篇关于平均数的科普文章。要求文章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能够让没有学习过这部分内容的人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鼓励学生查找其他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案例,并分析这些案例中平均数的作用。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体育、经济、社会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请学生思考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讨论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例如,当数据存在极端值时,平均数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数据的实际情况。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与他人讨论来寻找解决方案。

(4)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编程语言或数据分析软件来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绘制相应的图表。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课后作业1.请解释平均数的定义,并给出计算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2.小刚有一组成绩:85,90,92,88,80,请计算这组成绩的平均数。

3.某班级有50名学生,他们的身高(cm)如下:

160,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

请计算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4.某商店对一款手机进行了三次促销活动,价格分别为2000元,1800元和1700元。请计算这款手机的平均促销价格。

5.在一个调查中,有100名成年人被问及他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分钟)。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50,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

请计算这100名成年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

答案:

1.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所有数值加总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数值,它能够反映出数据的集中趋势。

2.计算方法:将成绩相加,然后除以成绩的个数。

85+90+92+88+80=445

445÷5=89

小刚这组成绩的平均数是89。

3.平均身高=(160+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50

平均身高=9605÷50

平均身高=192.1

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92.1cm。

4.平均促销价格=(2000+1800+1700)÷3

平均促销价格=5500÷3

平均促销价格=1833.33

这款手机的平均促销价格大约是1833.33元。

5.平均使用手机时间=(50+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100

平均使用手机时间=15480÷100

平均使用手机时间=154.8

这100名成年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大约是154.8分钟。作业布置与反馈作业布置:

1.请学生计算一组给定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计算过程。

2.请学生分析一组数据,判断平均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3.请学生编写一个关于平均数的应用场景,并解释平均数在该场景中的作用。

4.请学生查找一个关于平均数的实际案例,并分析平均数在该案例中的重要性。

5.请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平均数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作业反馈:

1.针对学生计算平均数的作业,教师将检查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并指出任何错误或不清晰的地方。例如,检查学生是否正确地将所有数值加总,并正确地除以数值的个数。同时,教师将鼓励学生解释他们的计算过程,以确保他们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分析一组数据并判断平均数大小的作业中,教师将评估学生判断的平均数是否正确,并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解释他们的判断原因。例如,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识别并解释极端值对平均数的影响,以及是否能够正确地计算和解释平均数。

3.在学生编写关于平均数的应用场景的作业中,教师将评估场景的合理性和平均数在该场景中的作用是否被清楚地解释。例如,检查学生是否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并准确地说明平均数在该场景中的重要性。

4.在学生查找关于平均数的实际案例的作业中,教师将评估案例的适用性和平均数在该案例中的作用是否被清晰地展示。例如,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找到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并准确地说明平均数在该案例中的重要性。

5.在学生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