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试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确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驾驭,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气。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阅历,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多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起先是感性相识。这种感性相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相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相识过程。这是整个相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安排、方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相识过程的其次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相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安排、方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殊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气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短暂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短暂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相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宏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相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应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安排、方法等等,原委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方法。而无产阶级相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相识,往往须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相识,由相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相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相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相识论的道理,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行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相识论的教化,以便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宏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阔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宏大义务。(摘编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材料二在这里讲讲我这个主见:要有才智,就必需懂得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视察分析客观世界的事物。首先要说明什么叫才智。我们常常说这个孩子聪慧,那个青年机智。但聪慧和机智是说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反应比较快,比较灵敏,那是指对一般日常事物而言,比如学生学习中的课堂提问等。这种智能是有方法培育熬炼的,但这类方法出不了才智。才智是人脑更高层次的活动。聪慧、机智以及所谓智力、智能都是在低层次,比才智低一个或几个层次。所以这些开发智力、智能的工作是有益的,但还远不能用以敲开才智的大门。为什么这样讲?中国有句老话——“大智若愚”,真正有才智的人,看上去似乎还有点迟钝。这是因为他用才智去考虑深邃的问题,对一般问题反而不感爱好,不愿去花心思。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才智并不仅仅是有学问,不是有了学问就自然而然地有才智了。这里还有一个运用学问的问题,中国从前就笑话那些“老学究”,因为他们有学问不会用,也不能达到才智的高度。目前,关于人的才智的描述和争论还有很多,但说来说去,都没有能够真正从才智的本质上去探讨培育才智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应当回答的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才智是天生的吗?假如是天生的话,那小娃娃就能有才智了,这在历史上还没有记载。才智是神授的吗?我们也不信这种鬼话。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唯心主义,只能搞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人的主观可以通过实践去相识客观世界,驾驭了解客观规律。人又可以主观能动地影响和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立场。其次步要回答的是用什么观点。我在这里建议用系统科学这个现代化的观点。才智作为现象,不行能是孤立于一切事物之外的,它也肯定是与其它事物有关联的。才智要靠学问,特殊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学问。所以我们应当考虑才智与学问的体系即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学问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问题推向什么是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学问。我的答案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摘编自钱学森《才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完整的相识过程必需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是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其次是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B.思想是基于人的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理性相识,它有赖于人们头脑中反映的客观外界现象的大量积累。C.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相识论的教化,对完成我们担负的国际主义宏大义务具有重大意义。D.中国从前的“老学究”被人笑话,是因为他们的相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从而实现相识其次阶段的飞跃。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群众驾驭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就可以取得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而进行的社会斗争的成功。B.在生活上表现迟钝,对一般问题不感爱好的人便是真正有才智的人,他们擅长考虑深邃的问题。C.社会上很多宣扬“三月速成”“包教包会”的培训,或许能够提升人的智能,但无法培育才智。D.用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学问来培育才智,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保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人的相识的两次飞跃”观点的一项是(3分)()A.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B.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C.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下。D.思索和学问应当是常常同步而行,不然,学问就是个死物。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点的提出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答:5.明代大儒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到“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而后谓之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言论的相识。(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宏大的人们鲁先圣①荷马一生窘况,他就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活中,从那些与他相同命运的人们中间,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宏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②荷马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③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位盲人,他是为中国的音乐史留下了丰富遗产的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家瞎子阿炳。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成为不行多得的传世名曲。④1893年诞生于江苏无锡的阿炳正逢乱世,他的名字叫华彦钧,阿炳只是他的小名。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街头艺人,他的名字没有人记起,人们习惯于一种轻视的称呼——瞎子阿炳。他手拿一把二胡,肩背一把琵琶,穿着那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有时在闹市,有时在小巷,有时在乡村,沿街卖唱,挣路人一个铜板。有很多时候,他的演奏仅仅是为了有一口饭吃。也有坐在街头演奏了一天,却没有人施舍一口饭、赏给一个铜板的时候,那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在漫漫长夜中煎熬了。苦难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逼使着阿炳利用他熟识的音乐思索社会、生活和人生,一首首充溢着悲愤和哀怨的曲调如流水般从他睿智的大脑中流淌出来。⑤与古希腊的荷马相比,阿炳稍稍幸运的是,他在自己临死的前几天,赶上了共和国的诞生,他被请到艺术的殿堂进行演奏,使他在有生之年得以享受到作为一个音乐艺术家应得的敬重。当年那个为了生计而流浪街头的瞎子,成为这座城市珍贵的财宝和尊贵的象征。⑥“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窍不通。”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他其貌不扬,那笨拙的身躯裹在常年不换洗、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里。⑦在围拢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爱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像亚里斯提卜一类的自由主义者,他们憧憬过一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还有很多对时局关切的有识之士,他们喜爱听他对政治的独到见解。⑧这个人,就是西方哲学传闻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宏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⑨苏格拉底引导人们相识自己,追求才智,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把他推向了死路。因为雅典的统治者决不会允许民众都具有有思想的头脑,都来对他们的统治提出自己的疑问,更不允许人们怀疑他们的信念和教义。⑩更可悲的是,要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一般民众。当权者逮捕了他,给他戴上锁链,押着他在雅典的大街上游行示众。几乎全部的人都相识这个他们始终视为异类的人,所以,不论把苏格拉底押解到哪里,两边都是生气的人们。他们向他投掷石头,把脏水泼到他的头上。人们纷纷要求马上处死这个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我们今日依旧可以想象得出,戴着锁链被押着在雅典的街道上游行,看着街道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等的苦痛。⑪所以,当法官告知他,他假如承认自己的错误,就会得到赦免的时候,他拒绝了;他的挚友来到牢房告知他,他们已经买通了全部阻碍他获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⑫他说:“告知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⑬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视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才智,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声名。⑭在我们春秋时期,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战乱时代,有一支布衣队伍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匆忙乏累地行走。这是宏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⑮他带领他的弟子们,历经14年,先后到过卫、宋、齐、郑、陈、蔡、楚等国家,拜见了七十余君,向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见,寻求入仕从政的机会。但是,他无一例外地到处碰壁,不仅不被重用,而且饱受冷嘲热讽。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的“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应当是对他这14年辛苦的最好的注脚。东西方的这两位思想巨人,几乎诞生在同一时期,又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只是东部的孔子稍稍幸运一点,没有被戴上枷锁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⑰在人类那些全部称得上宏大级别的人物当中,他们在有生之年的命运似乎都惊人的相像。仰视着这些饱受生活屈辱却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顶峰的人们,我信任这样一句话:上帝在给了你才智的同时,也给了你磨难,而只有在磨难中,才智才能够焕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逢乱世的阿炳流浪街头,演奏只是为了能有口饭吃。苦难和坎坷通过他的大脑变成珍贵的经典乐曲流传下来。B.虽然苏格拉底影响了包括柏拉图在内的很多人,但由于其超前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最终被当作异教徒处死了。C.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见却到处碰壁,其主要缘由是“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D.文章列举荷马、阿炳、柏拉图、孔子等东西方伟人的遭遇,意在说明伟人总是饱经磨难,磨难又促进伟人的成长。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历史伟人的磨难史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丰富,题旨深远。B.全文运用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示了伟人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C.文中对苏格拉底外貌、衣着的描述是为了说明他饱受生活的磨难和屈辱。D.本文主要通过记叙、争论等表达方式抒发了对伟人们的崇敬之情。8.苏格拉底为什么放弃生的机会?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9.文末说:“在人类那些全部称得上宏大级别的人物当中,他们在有生之年的命运似乎都惊人的相像。”请概括“相像”的主要内容。(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长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韩非书eq\x(A)云夫子eq\x(B)善之eq\x(C)引eq\x(D)以张本eq\x(E)然eq\x(F)后难之eq\x(G)岂有eq\x(H)不似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激励、劝勉,与《兼爱》“不行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详细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肯定就不对,孔子也不肯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悲观,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译文:(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译文: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①沈:同“沉”。②绿蚁:古代酿酒时上面漂移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快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B.“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梅花的漂亮可爱。C.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D.全词描绘出一幅清爽淡雅的图画,借此表现梅花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毅品行。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方等手法来写自己从早到晚精勤修德的句子是“,”。(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两句通过对行人屏气、叹息的细微环节描写,表现了蜀道之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投在水上的一片潮湿而绚丽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号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日新月异,新信息纷至沓来,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任何一个角落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幻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幻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漂移的果子,慢慢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逆境,丢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告辞我们而去了。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变更原意。(4分)答:19.比方具有相像性,请据此对文中加点的部分所用比方进行简要分析。(3分)答: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漂移的慢慢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的果子,干涩萎缩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聚,还是老友团聚,“吃”往往是必不行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加新的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觉,有很多成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当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推断是否须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假如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须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觉,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有人就因此得了严峻的胃病。而且,假如以后复原吃晚饭,③,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养分素供应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削减,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肯定要讲究科学。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是个特别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与今年五月的“青春和幻想”演讲竞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挚友潜入监狱,试图劝告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坚持正义的理念,坚守“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值的事”“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值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的信念,阐释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最终放弃越狱,从容赴死。面对非难、羞辱、不公、不义等,我们是否可采纳“不正值”手段?针对这个问题,光明中学高二的同学开展了一场辩论赛,请你以一辩选手的身份,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开篇陈词。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一单元检测卷1.答案:D解析:“是因为他们的相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从而实现相识其次阶段的飞跃”说法有误,原文为“这里还有一个运用学问的问题,中国从前就笑话那些‘老学究’,因为他们有学问不会用,也不能达到才智的高度”,可知是因为他们有学问不会用,也不能达到才智的高度。2.答案:C解析:A项“就可以取得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而进行的社会斗争的成功”说法过于肯定,原文为“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驾驭,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气”,说的是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气,并不是说就可以取得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而进行的社会斗争的成功;B项“在生活上表现迟钝,对一般问题不感爱好的人便是真正有才智的人”说法错误,原文为“真正有才智的人,看上去似乎还有点迟钝。这是因为他用才智去考虑深邃的问题,对一般问题反而不感爱好,不愿去花心思”,说的是真正有才智的人,看上去似乎还有点迟钝,但反过来并不能成立,不能说“在生活上表现迟钝,对一般问题不感爱好的人便是真正有才智的人”;D项“用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学问来培育才智,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保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逻辑关系错误,原文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唯心主义,只能搞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人的主观可以通过实践去相识客观世界,驾驭了解客观规律。人又可以主观能动地影响和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立场”“所以我们应当考虑才智与学问的体系即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学问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问题推向什么是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学问。我的答案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可知文本强调我们要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要用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学问来培育才智,但并没有说二者之间的关系,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3.答案:A解析:依据原文“这种感性相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相识,这就是思想”“人们的相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可知,“人的相识的两次飞跃”指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实践检验,形成新的理性相识。A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意思是知道和理解得越清晰,行动和实践越扎实,进而相识和理解也就会更加清晰,符合“人的相识的两次飞跃”的观点。B项“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强调的是躬行实践比识见言论更重要。C项“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下”强调的是实践的作用。D项“思索和学问应当是常常同步而行,不然,学问就是个死物”强调的是思索的重要性。故选A。4.答案:①材料一是在否定常见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观点;②材料二是在文章开篇部分就干脆提出要论证的中心观点。5.答案:①人的主观可以通过实践去驾驭了解客观规律,“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的过程就是“学孝”的过程;②相识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正确的相识,践行“孝道”也是检验自己理解的“孝道”是否正确的过程;③人在实践中能积攒丰富的阅历,又会产生新的相识,故而践行“孝道”又是对“孝道”的发展。6.答案:D解析:“文章列举……柏拉图……东西方伟人的遭遇,意在说明伟人总是饱经磨难,磨难又促进伟人的成长”错,依据原文“在围拢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爱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可知,提到柏拉图是为了衬托苏格拉底,文章列举的这些伟人中并不包括柏拉图。7.答案:B解析:“全文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示了伟人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错,原文中的“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爱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像亚里斯提卜一类的自由主义者,他们憧憬过一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还有很多对时局关切的有识之士,他们喜爱听他对政治的独到见解”虽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但并没有展示苏格拉底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只能衬托出其才智和宏大。8.答案:①苏格拉底一生穷困潦倒,仍立志引导人们相识自己、追求才智;但民众将他视为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②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可以被歼灭,但精神是永恒的。解析:答题时,应先从文中找到与苏格拉底有关的内容,再进行归纳概括。依据“苏格拉底引导人们相识自己,追求才智,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把他推向了死路”“更可悲的是,要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一般民众”“看着街道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等的苦痛”可以概括出第①点。依据“告知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视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才智,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声名”可以概括出第②点。9.答案:①他们都饱受生活的屈辱。②他们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和迫害似乎不以为意,不管人们持何种看法,他们依旧坚决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最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的顶峰。解析:答题时,综合分析文中提到的伟人,然后概括其相像点即可。荷马“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活中”,阿炳“只能饿着肚子在漫漫长夜中煎熬”,苏格拉底“那笨拙的身躯裹在常年不换洗、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里”,孔子“无一例外地到处碰壁,不仅不被重用,而且饱受冷嘲热讽”,据此可概括出第①点。荷马“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宏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苦难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逼使着阿炳利用他熟识的音乐思索社会、生活和人生,一首首充溢着悲愤和哀怨的曲调如流水般从他睿智的大脑中流淌出来”;苏格拉底“引导人们相识自己,追求才智,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尽管“当权者逮捕了他,给他戴上锁链,押着他在雅典的大街上游行示众。几乎全部的人都相识这个他们始终视为异类的人”“人们纷纷要求马上处死这个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孔子则“带领他的弟子们,历经14年,先后到过卫、宋、齐、郑、陈、蔡、楚等国家,拜见了七十余君,向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见”,据此可概括出第②点。10.答案:CEG解析:主观型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固定结构进行断句。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11.答案:B解析: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项“与……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行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激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12.答案:C解析:理解文意。“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错误,依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13.答案:(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傲岸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骄侮”(傲岸轻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细致考察它真实与否。[“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细致考察)、“信”(真实)]14.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不行能对此表达看法。解析:理解概括文意。依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依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不行能对此表达看法,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的。【参考译文】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者中功劳排第一,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紧急,社稷危亡啊。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傲岸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擅长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擅长奖赏。擅长赏罚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擅长赏罚了。赵襄子有君臣相亲的恩泽,执行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假如还有傲岸轻慢的臣子,这是赵襄子失去了惩罚的原则。做臣子的,参议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傲岸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擅长奖赏。材料二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觉它们历久不变、许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鲋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肯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低的必定要说深渊。那些喜爱多事而且喜爱穿凿附会的人,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他们想以此取得愚昧民众的信任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就像诸子的书,里边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细致考察它真实与否。”武臣说:“好。”孔鲋说:“从前赵、韩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事实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缄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信任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15.答案:C解析:C项,应是“上片侧重于正面描写,下片侧重于侧面烘托”。16.答案:①词中呈现了梅花漂亮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③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漂亮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行。17.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8.答案: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解析:“获知了在第一时间”,语序不当,改为“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在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世界新闻时”,语序不当,改为“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19.答案:将抽象的情感哀愁比方为详细可见的露珠、夕照,相像性在于:①在文段语境里,哀愁是富于艺术美感的情感,露珠、夕照同样是富于艺术美感的画面,本体与喻体同为美的对象;②哀愁常常伴随泪水,露珠、水上的潮湿的夕照,也和水相关联;③哀愁在作者笔下是当下少有的,与露珠、夕照的易逝、短暂也构成关联。解析:本题分析的是比方。比方的话,要明确本体、喻体及特征。回答本题时,要从本体与喻体的本身特征、修饰词及相关语境去找寻二者的相像性。“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投在水上的一片潮湿而绚丽的夕照”,将抽象的情感哀愁比方为“露珠”“夕照”,其相像性在于:从美学角度分析,本体与喻体同为美的对象;从外在形态上分析,都和液体相关联;从存在时间上分析,哀愁在作者笔下是当下少有的,与露珠、夕照的易逝、短暂也构成关联。20.答案:原文句式为复句,将改句的定语“慢慢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单独成句,主语是“我们的心”,原文运用了短句的表达形式。表达形式:①“慢慢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单独成句,强调了我们的心在失去哀愁的情感成分后的失去之重、失去之憾、失去之惋惜;改句中该内容修饰的是果实,没有这样的强调效果。②原文短句的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