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一轮复习·必刷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主题一区域地理知识速递一、世界地理总论(一)世界地形1.陆地地形:(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2)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3)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4)丘陵海拔较低,地表起伏不大,坡度和缓;(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2.海底地形:(1)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2)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3)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2.七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七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3.四大洋:地球上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四大洋。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大洋的边缘是海,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4.世界重要的海峡(1)马六甲海峡:连接南海与印度洋,是亚洲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通道。(2)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阿拉伯海,是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称为海上生命线。(3)土尔其海峡:连接黑海与地中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4)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是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5)英吉利海峡:连接北海与大西洋,是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6)麦哲伦海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7)莫桑比克海峡:连接南北印度洋,是世界最大的海峡。(8)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9)朝鲜海峡:连接日本海与东海,是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三)世界气候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3)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比平原盆地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C)——地形因素。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位置成因特征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全年多雨两极附近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全年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季多雨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全年少雨中纬度内陆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全年少雨大陆东岸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夏季多雨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常年湿润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多雨(四)世界的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1)人口增长:18世纪前缓慢,之后加快,这主要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这是由于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2)人口分布: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则很稀少。(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就会产生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恶化,生产赶不上人类的需要;而人口增长过慢,会造成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所以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4)人口迁移:从整个世界来看,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使世界上人口拥挤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人口比重太大,将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2.世界的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可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1)白色人种: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2)黄色人种: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3)黑色人种: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3.世界的语言:世界上的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等地。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及亚洲的印度等国。4.世界的宗教: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5.世界的国家: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其次是加拿大,中国居第三位。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世界各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目前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占比约为17%,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还有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占比约为83%,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二、世界地理分区(一)东亚1.概况位置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侧,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安,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五个国家,日本和韩国为发达国家。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临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往东流入太平洋。东部沿海的海岸线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气候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洋,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陆地冷却快,比海洋冷,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在东亚季风区内,根据气温、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两种气候区居民东亚五国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居民中大部分属于黄色人种,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就民族而论,中国是汉族人口居多数的多民族国家,蒙古居民主要是蒙古族,朝鲜和韩国居民主要是朝鲜族,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经济东部沿海一带气候湿润,平原较广,耕地多,人口稠密,沿海地带又有优良港口,工农业、交通、科技和对外贸易发达。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因草原广布而使畜产品加工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之中2.日本(1)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地形境内多山,国土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平原;海岸线曲折,多良港,神户和横滨是我国著名的海港;境内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也是一座活火山气候属季风气候,但海洋性特征较为明显,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植被全国大部分为森林覆盖,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丰富。河流河流短小,但流经山地,水力资源丰富(2)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特征经济特点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属"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工业分布及原因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工业区。因本国自然资源缺乏,需要从国外进口,为了便利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工业大多分布在沿海优良港口地区农业生产耕地少,人均耕地更少。农业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文化特点既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以兼有东西文化的特点(二)东南亚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位置,自古就是东西方各国人民相互往来的要道,尤其是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欧洲、亚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业、东亚各港航线多经过这里。(2)自然环境地区地形气候中南半岛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这些河流在下游冲积成肥沃的平原。这些平原成为东南亚发达的农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菲律宾群岛北部也属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群岛上山岭很多,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较少。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马来半岛南部也属热带雨林气候2.居民和经济(1)居民人口分布人种信仰华侨4亿多主要居住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的沿海平原上黄色人种中南半岛居民大多信奉佛教,马来群岛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2)主要物产及其分布区物产主要分布地区物产主要分布地区稻米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河流三角洲及沿岸地带胡椒印尼金鸡纳印尼橡胶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贵重木材缅甸、泰国等地油棕马来西亚锡自缅甸南部沿缅、泰边境、马来半岛到印尼西部椰子菲律宾蕉麻菲律宾石油印尼、缅甸3.新加坡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南面、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人口和居民居民中四分之三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等经济特点面积小,资源缺乏,但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积极发展金融、贸易和海、空航运,使新加坡港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贸易港,并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电子、纺织、食品等工业,同时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三)南亚1.地理位置:南亚大部分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包括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三个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和两个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2.地形地形区特点北部山地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屏立,南坡的地势逐级下降,成为崎岖而狭长的山地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平原,西起阿拉伯海岸,向东延伸到孟加拉湾。平原面积广大南部高原大部分被德干原所占据,其西部略高,东部略低3.水文河流特点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自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向东南,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4.气候气候类型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西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一年分为雨、旱两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大行东北季风,为旱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的年份西南和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中,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造成农作物产量不稳定5.印度(1)居民和宗教人口和民族人口约13.8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有100多的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46.3%人种大部分属白色人种宗教是佛教的发源地,现在大多数人居民信仰印度教(2)农作物分布及自然原因农作物分布地区自然条件水稻东北和半岛东西侧沿海地区降水充足,水热条件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棉花德干高原中西部气温、降水适宜,土壤为火山岩风化而成的黑土区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水源充足茶叶东北部低山丘陵雨水充足,丘陵地形,有排水良好的低地(3)西南季风对印度农业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南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4)资源条件与工业生产地区资源条件工业中心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等矿和黄麻加尔各答是印度钢铁、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西部沿海棉花、石油等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四)南亚1.地理位置:亚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洋较远,在沟通亚欧大陆东西交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古时“丝绸之路”和现今“亚欧大陆桥”均从这里通过。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2.中亚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南部的帕米尔高原海拔5000米左右;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北部为丘陵;西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主要平原有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的卡拉库姆沙漠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河湖境内河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湖泊,也是世界最大内流湖的里海;中部有咸海。主要内流河有锡尔河、阿姆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3.中亚的居民和经济文化中亚居民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多信奉伊斯兰教。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中亚草原、荒漠面积广,加上地势高、热量充足及灌溉方面的原因,适合发展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和棉花种植。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之称。工业工业以采矿、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为主。中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的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本区的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许多机械产品、轻工产品需要进口。重要工业城市有塔什干、卡拉干达和阿拉木图。经济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工业都比较发达。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五)西亚1.地理位置:西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0°—40°,临近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是联结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两大洋的交通枢纽,交通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间的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战略要地。2.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3.气候特征:广大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大陆性显著。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高山高原气候。4.水文特征:河流少,水量小。主要河流有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约旦河,阿拉伯半岛上许多国家为“无流国”。湖泊有死海和里海。5.自然资源:(1)石油资源的宝库。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石油生产高度集中在波斯湾沿岸国家。(2)淡水资源匮乏。工业生产基础薄弱,工业不发达,以石油开采和炼油业为主。工业和经济最发达国家是以色列。6.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7.人口与宗教: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等为主,其中阿拉伯人较多。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城”,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六)欧洲西部1.地形特征:(1)欧洲西部地势低平,平原占比例大,主要平原有波德平原、西欧平原;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广,北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阿尔卑斯山脉。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峰。(2)冰川作用明显。北部因冰川作用,多峡湾、冰碛湖,海岸线曲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为典型;南部受冰川创蚀,多“U”形谷、角峰、冰斗、冰碛湖,冰碛物的堆积形成波状丘陵,以阿尔卑斯山区最为典型。2.气候特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具有典型纬度地带性的特点。南欧大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西欧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欧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3.水文特征:(1)河网密,水量大,长河少(受大陆轮廓曲折和山岭限制)。多瑙河和莱茵河河航运发达。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港口。西欧的河流大多有运河连接,内河航运非常方便。(2)湖泊众多,东北部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多湖泊分布。芬兰有“干湖之国”之称。4.人口与城市:欧洲西部人口稠密,但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密集,有英伦城市群和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两大世界级城市群。5.农业:欧洲西部大多是工业化国家,农业是第二重要部门,大多是农牧业结合,集约化程度高。蔬菜、水果、花卉等种植业和乳畜业是农业中最重要的部门。6.工业:欧洲西部各国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进口燃料和原料,输出工业制成品,产品质量高,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7.交通:欧洲西部交通便利,内河航运发达。8.德国位置位于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之称人口是欧洲西部人口最多的国家,居民以德意志人为主,大多信仰基督教地形与农业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①北部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贫瘠,农业经营是比较粗放的畜牧业和种植业;②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啤酒花,河谷两侧山地为森林和高山牧场工业生产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是现代化工业发达的国家,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等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原来大部分工业集中在莱茵——鲁尔区,埃森、村伊斯堡等是鲁尔区的工业中心,现在南部慕尼黑周围已发展成为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首都和主要城市首都柏林,位于德国东部,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法兰克福位于莱茵河支流美茵河畔,为德国最大航空港、重要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七)欧洲东部及俄罗斯1.地理位置:俄罗斯地处高纬地区,绝大部分位于50°N以北;东西跨经度最广,30°E—180°E;濒临两大洋,两内海。2.地形地貌:俄罗斯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叶尼塞河以西为平原(主要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以东为高原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东欧平原呈波状起伏,分布着许多冰碛丘陵;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沼泽广布。3.气候特点: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东西气候差异大。4.河流、湖泊:俄罗斯南面为高原山地,北面向北冰洋缓倾,主要大河皆由南向北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向南注入里海。伏尔加河因有运河沟通五海(里海、亚速海、黑海、波罗的海、白海),是俄罗斯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东南部有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5.自然资源:俄罗斯森林、水资源、水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洲部分;矿产资源中,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铁(库尔斯克)及锰、铅锌、铜等储量占世界重要地位。6.人口、城市: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过于寒冷,且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都不适合人类的居住,所以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欧洲部分。首都莫斯科是第一大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7.农业发展:俄罗斯耕地面积较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生产国,但大部分地区水热组合欠佳,产量不稳定。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南部顿河流域,纬度相对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有伏尔加河和顿河流经,水热组合较好,以喜温凉的小麦、甜菜、马铃薯、亚麻等作物为主,为该国主要的农业区。近些年大豆耕种面积增大,大量出口中国。8.工业发展:俄罗斯工业基础较好,重工业比重较大,军事工业发达。工业区大多分布在靠近矿产资源的地区,工业部门与周围的矿产资源关系密切。主要工业区和工业中心有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有能源、钢铁、机械、化学和军事工业等。9.交通运输:俄罗斯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境内有亚欧第一、第二大陆桥穿过。虽多大河,但河流结冰期长,且多流经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虽海岸线漫长,但多数港口封冻期长,且除北冰洋外,其他海域港口与外洋联系需经别国海域,航运价值不高。圣彼得堡是濒临波罗的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摩尔曼斯克是濒临北冰洋的最大城市和重要的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为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新罗西斯克是黑海沿岸最大港口。因此,货运以铁路和管道为主,客运以航空和公路运输为主。(八)北非及埃及1.地理位置: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狭长的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为界紧邻亚洲。2.地形特征:为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东南部高,西北部低。(2)重要地形区: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东非大裂谷(地球的伤痕)。(3)海岸线平直,非洲大陆海岸线较为平直,缺少海湾和岛屿(岛屿数量最少的洲)。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海湾,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的岛,索马里半岛是非洲最大的半岛。好望角地处大陆西南角,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处。3.地貌:沙漠面积广大,沙漠面积占全非洲陆地面积的1/3,撒哈拉沙漠面积占全非洲陆地面积的1/4,是世界最大的沙漠。4.河流和湖泊:(1)河流季节变化大(受干湿两季影响),多峡谷、急流和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为非洲最大瀑布),水能资源丰富,不利于航运。(2)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二位。(3)湖泊多集中在东非高原,这些湖泊狭长水深,呈串珠状排列于东非大裂谷带,为断层湖。维多利亚湖为非洲最大、世界第二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4)阿萨勒湖是非洲咸水湖,非洲大陆最低点。5.气候:(1)非洲大陆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且气候带呈南北对称性分布(以赤道为中心);(2)撒哈拉以北、北非沿海地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撒哈拉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炎热少雨;(4)撒哈拉以南:热带草原(萨瓦纳)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炎热多雨。6.特殊气候的成因:(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是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背风坡,是热带草原气候。(2)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与几内亚湾暖流有关。(3)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受赤道辐合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明显,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4)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大陆东岸:夏季大陆内部形成热低压,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南回归线附近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的高压使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势力大大减弱,从而形成干季。7.物产:非洲是咖啡、油棕、香蕉、椰枣原产地。剑麻、可可、丁香等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1)南非:黄金、石油、金刚石、铀。(2)刚果民主共和国:金刚石、铜。(3)摩洛哥:磷灰石。(4)几内亚:铝土矿。(5)赞比亚:铜。(6)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石油。(7)埃及:长绒棉。(8)科特迪瓦:可可、咖啡。(九)北美洲及美国、加拿大1.地理位置:北美洲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合称美洲大陆。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有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2.地形特征:(1)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其次是平原,地势起伏较大。(2)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脉等)、高原、盆地相间,山脉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中部平原区:广阔的平原(南部的密西西比平原、西部的大平原);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较西部低,起伏和缓。(3)西印度群岛:北美最大群岛,多暗礁、环礁。(4)死谷为西半球陆地最低点。科罗拉多大峡谷: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5)北美洲西海岸南部海岸线较平直,其余海岸比较曲折,多岛屿和峡湾。岛屿面积各大洲之首。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是地球上又一个“寒极”,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会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3.河流与湖泊:(1)北美洲河流多瀑布,水能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2)五大湖:由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组成,是世界最大的湖群,由地质时期冰川作用形成,与圣劳伦斯河相通。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除密歇根湖外其他四大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3)大盐湖:北美洲最大的内陆咸水湖。4.气候:(1)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无热带雨林、草原气候。(2)北极圈横穿北部:冰雪世界(极地气候)。(3)加勒比海沿岸: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频受热带飓风侵袭。(4)大陆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冷暖气团影响大。受风向和湖泊影响,冬季五大湖的东、南岸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5.美国(1)美国自然条件优越: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都处在温带。本土三面濒临海洋,海运便利。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平原面积广;耕地面积大。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利于灌溉、航运、发电、渔业、旅游等多种经济活动。田纳西河是河流综合治理的典范。矿产、森林、草原、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2)美国人口、民居和国土:人口居世界第三位;城市化水平高;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50%人口分布在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向南部、西部迁移。多民族国家,以白人为主;在移民文化基础上,形成美国本土文化。国土由大陆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和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两部分组成。(3)美国经济特征:①工农业高度发达(世界头号超级大国)。②对外贸易依赖性较大:出口多,进口也多。③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目前,西欧、日本的竞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地位。④农业发达,出口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乳肉等农产品,进口咖啡、可可、香蕉、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3%。形成了专业化农业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⑤工业发达。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著称。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生产规模大、部门齐全,体系完整;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分布不平衡。⑥美国资源消费量大工业生产的规模大。高消费和浪费严重。6.加拿大地理概况加拿大是海陆兼备国家,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北部邻近美国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国本土,北靠北冰洋,有北极圈穿过。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大部分为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北部极地区域内极地长寒气候。加拿大的森林、矿产、水能、渔业资源丰富,境内80%以上的土地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和湖泊,有“枫叶之国”美誉。可耕地面积大,耕地约占国土面积16%,主要种植小麦、大麦、亚麻、燕麦、油菜籽、玉米、饲料用草等作物。工业和农牧业发达。渥太华是首都;蒙特利尔是工业城市,也是小麦输出港;多伦多是最大的工业、商业、金融、文化中心;温哥华是加拿大的主要港口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加拿大地广人稀,90%以上的人口、重要城市、交通线集中分布在南部狭长的东西走廊地带,原因:(1)气候较暖;(2)多平原,适合种植春小麦及发展牧业;(3)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和经营的地区;(4)交通便利;(5)邻近经济发达的美国。北冰洋沿岸一带,生活着因纽特人。(十)拉丁美洲及巴西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分界,麦哲伦海峡是重要的国际通道。2.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高大、绵长的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自北向南依次为墨西哥高原——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3.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多样,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有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热带雨林气候。4.自然资源:矿产、森林、草场、水、海洋资源等十分丰富。5.人口、城市:人种主要为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加勒比海地区、巴西东南部和阿根廷沿海,为人口稠密区。6.经济特征:工业以采矿业为主。农业占世界重要地位,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国农业较发达。7.巴西(1)自然地理概况:巴西大部分处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南部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有世界流域面积最大和水量最丰富的亚马孙河,世界面积最大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森林、水能和铁、锰、煤等矿产资源丰富。(2)巴西经济地理概况: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农牧业发达,是多种农产品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咖啡、可可、甘蔗、玉米、大豆等产量居世界前列,畜牧业中牛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工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门类较齐全,石化、矿业、钢铁、汽车工业等较发达,民用飞机制造业和生物燃料产业水平很高,从甘蔗、大豆、油棕榈等作物中提炼燃料成为世界绿色能源发展的典范。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大,金融业较发达。(3)巴西人口、城市、经济分布特点:巴西的人口、城市、经济重心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比较温和,地势平坦,海上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最先开发,历史悠久,工商业发达。内陆地区过于湿热,交通不便,开发困难,比较落后。许多城市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这里气温、降水比较适中,排水通畅,可免受蚊虫的侵扰。(十一)大洋洲及澳大利亚、新西兰1.大洋洲概况: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南北介于亚洲与南极洲之间,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北岛,新几内亚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范围广阔。为世界陆地面积最小的一洲。居民土著是属黄种人和黑种人,现多为欧裔白种人。2.澳大利亚(1)地理位置: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以及周边的许多小岛;大部分处在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介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2)地形:东部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其中有大自流盆地、艾尔湖,自流水盐度高,只宜牲畜饮用;西部是低矮高原。(3)气候、植被:由于南回归线横穿大陆中部,大陆中西部气候炎热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由沙漠区向北、东、南方向递增,植被由荒漠向草原、森林过渡,使气候带、植被带呈半环状分布。(4)河流、湖泊: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向南注入印度洋;主要湖泊是地势最低处的北艾尔湖(5)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煤、铁矿出口大国。铝土、金、锂等金属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产量大。由于与其他大陆分离较早,所以澳大利亚动植物具有古老性和特殊性,如:桉树、有袋类动物和鸭嘴兽等。东北部海域分布着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为世界著名的自然旅游胜地。(6)经济地理概况:①农牧业发达,羊毛出口量世界第一,小麦出口在世界占重要地位。②工矿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煤、铁的出口在世界占重要地位。(7)人口、城市:人口、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为:①东南沿海气候条件好,海洋气候为主,适宜人们居住;②英国殖民者最先开发并建立城市的地方:③东南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悉尼。(十二)极地地区地理特征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海陆位置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包围地表状况绝大部分为陆地绝大部分为海洋昼夜状况4——11月为极夜,11月——次年4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于极昼4——11月为极昼,11月——次年4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于极夜气候类型及特征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烈风、干燥环境为主要特征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自然带冰原带冰原带和苔原带矿产资源煤、铁等各种金属矿产煤、石油、天然气、铁等各种金属矿产生物资源主要有企鹅、鲸、海豹、磷虾等植物有苔藓、地衣等,动物主要有北极熊、驯鹿等三、中国地理总论(一)中国地理概况1.中国的疆域(1)中国的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跨纬度广,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东西跨经度广。(2)邻国:①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②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菜、印度尼西亚。朝鲜、越南既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又隔海相望。(3)辽阔的疆域:①面积:我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千米。②领土四至点: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③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2.中国的人口与行政区划(1)人口及人口分布: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线为界,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2)民族: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3)行政区划: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3.中国的地形(1)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复杂多样,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多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阶梯海拔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1000米——2000米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山东、辽东丘陵(2)主要地形区①四大高原名称位置和省、区范围海拔主要特征青藏高原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1000米左右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云贵高原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1000-2000米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②四大盆地名称位置与范围海拔主要特征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1000米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500米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四川盆地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500米以下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③三大平原名称范围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④三大丘陵位置风景旅游区辽东丘陵辽东半岛上千山山东丘陵山东半岛上泰山东南丘陵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4.中国的气候(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季节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冬季1月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②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季节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夏季7月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2)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名称内容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3)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影响①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②锋面雨带的影响: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4)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温度带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热带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8000℃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亚热带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中温带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1600-3400℃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高原气候区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2000℃一年一熟。青稞等(5)干湿区划分及其分布干湿地区干湿状况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和植被湿润区>8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气候湿润,森林半湿润区400-8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半干旱区200-4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干旱区<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6)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特征内容成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③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5.中国的河流与湖泊(1)河流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内容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水量丰富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蕴藏量极大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2)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流域区域分界线占全国总面积主要大河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2/3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内流区域1/3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①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地区东北秦——淮以北秦——淮以南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水量特征丰富较小丰富成因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水位变化特征较小大小成因河流补给多样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降水的季节长汛期特征汛期较短、季变较小汛期较短、季变大汛期长、季变小成因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降水季节短降水多,且季节长含沙量特征小大小成因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保护较好结冰期特征长较短无成因冬季长,气温低冬季较短冬季气温在0℃以上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特征成因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水量较小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其量较小汛期短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6.自然资源类型特点分布水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耕地: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千旱、半干旱区);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部山区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鱼类: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7.农业(1)种植业农业区分布作物熟制水田农业区秦岭——淮河以南水稻、棉花、油菜、甘蔗一年两熟或三熟旱作农业区秦岭——淮河以北小麦、棉花、花生、甜菜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灌溉(绿洲)农业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小麦、棉花一年一熟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一年一熟(2)林业①基本特点:a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b森林覆盖率低(13.9%),林木蓄积量小;c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破坏严重。②主要分布地区:a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为主;b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天然林为主;c南方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③七大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④成就: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3)畜牧业①牧区畜牧业:位于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和青藏高原。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收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②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主,是城市乳肉产品的主要来源。(4)渔业发展条件海洋我国的近海海域、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寒暖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渔业分布海洋渔业舟山渔场、黄渤海渔场、北部湾渔场、南部沿海渔场等淡水渔业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广东等省8.工业(1)四大工业基地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辽中南工业基地丰富的煤、铁和石油资源;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雄厚的工业基础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适当限制某些能耗大、原料相对不足的工业发展京津唐工业基地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统一的电网;便利的海陆交通;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有科技、人才优势能源、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精纺和精细化工方面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雄厚;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继续使产业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水、陆、空运输便利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区内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2)密集分布区①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②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3)高新技术产业区①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②开发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9.交通运输(1)分布特点: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2)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①主要铁路干线南北铁路干线(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东西铁路干线(四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滨州——滨绥线。②主要铁路枢纽:在铁路干线的交会处,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郑州;京广线与湘黔、浙赣线交会处是株洲;京沪线和京哈线交会处是天津。③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④连接我国最大港口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和沪杭线。四、中国地理分区(一)北方地区1.区域地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跨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水文以雨水补给为主;水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东北相对稀疏,华北最为密集农业耕作类型旱地农业耕作制度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作物类型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工业工业分布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山西能源基地工业类型以重工业、能源、纺织业为主交通华北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辐射;运煤专线多;高速铁路、公路发展快2.北方地区地理条件对农业生长的影响地区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东北平原①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②夏季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③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④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⑤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①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②受寒潮影响大;③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华北平原①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热量较丰富,雨热同期,水热组合较好,光照资源充足,降水集中;②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①降水不够充沛,集中于7、8月份,灌溉水源不足;②容易引起春旱,春季多大风和沙尘天气,以及低温冻害;③地势低洼地区容易形成盐碱地黄土高原①位于暖温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黄土由较细的粉砂颗粒组成,便于耕作;③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①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稀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严重;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3.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地区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黑土流失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退耕还林、还牧;营造防护林;土壤培肥湿地破坏退耕还湿;建立保护区华北平原春旱总降水量少;春季升温快,多大风,蒸发强;春播大量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夏涝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挖入海新河盐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旱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强;滨海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壤含盐量高;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改良土壤;合理灌溉,采用滴灌、喷灌技术;种植耐盐碱的作物春季风沙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强烈;土地沙化严重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降水集中、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稀疏、长期的乱垦滥伐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二)南方地区1.南方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角度特征位置范围地形地跨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东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气候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8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8.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 2024年婴儿床安全性能检测合同
- 2024年买卖合同诚意金条款
- 2024年国际纺织品贸易合同
- 2024危险品物流运输协议
- 2024年企业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合同
- 2024年工程分包商劳务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家庭农场转让简单协议书
- 2024年国际环保技术与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品牌授权经营合同详细条款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甲胺)
- 锚喷支护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2022版)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身体红绿灯》教案(公开课)
- JOINT VENTURE AGREEMENT合资企业协议(双语版)
- 三元地理些子法
- 电梯保养年度作业计划表格
- 医院月考核指标及评价办法
- 监理例会记录表
- 阿米巴经营课件
- 二年级(上)音乐第四单元 单元分析
- 中国小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