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认识元、角、分与小数。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
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
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含义的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含义的理解。
关键: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帮助理解。
第一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一元、角、
分与小数。
板书:元、角、分与小数。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
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
呀?
二、讲授新课
1、认知小数。
(1)出示课本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
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
(4)认识这些小数。
在学生都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像标价牌
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有无
数个)
观察小数,发现有什么特点?(不难发现小数都有一个点)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
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
成35.0元呢?
2、小数的读法。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2)教师范读。
板书: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3)学生自己读。
(4)说明小数读法的要求。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数字顺
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
(5)读一读。
0.020.310.502.410.338.0520.004.135
(注意:强调小数点右边的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1)如何用小数来表示物品的价格呢?
(2)尝试练习:3元5角=元2元5角5分=元15元6
角=元8角=元5分=元3元5角=元。
完成后组织讨论,教师巡视,并帮助个别学生。最后提问学生同意结果。结
束后请学生读一读。
三、课曲活动
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找小数。
23.20.021.00505.018.010.71.11
2、填空。
2元1角=元7元5角2分=元50元5角=元2元
5角1分=元51元2分=元1角5分=元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
元、角、分与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3元5角=元2元5角5分=元15元6角=元
8角=元5分=元3元5角=元。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货比三家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
流的过程。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
的大小,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
0.50元0.02元1.05元2.3元16.25元6.00元
1.2米10.2米0.01米15.45米20.351.475.68
2、写一写:
(1)零点二五(2)零点零四(3)二点四零(4)十六点零五
3、填一填:
(1)1.02元=___元___分(2)5.50元=___元___角
(3)元=8元6角4分(4)元=41元8分
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对小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讲报新课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文插图。
(1)观察插图,说一说有那些文具,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可提问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
(2)提出问题。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奇奇文具店”)
(3)比较方法、过程。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的方法:
1)把元改成儿元儿角来表示,根据生活经验判断5元1角大于4元9角。
2)以5元为中介,进行间接比较,4.9元比5元少,5.1元比5元多。
3)可以把它看成角来比较,49角比51角少。
4)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着重)
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整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相反就
小。
(4)结果表示:4.9元<5.1元
2、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看图提出其他问题,引入比较比较哪家文具店橡皮便宜?
(1)列出各店橡皮的价格:2.63元2.36元2.65元
(2)找出2.63、2.36、2.65中最小的数。
方法:先两个先比,把小的同第三个比。结果是2.36最小。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4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5页的“练一练”的第1、2、3题。)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在。里填上“>”或“o
2.65元O1.88元3.90元03.58元6.05元06.10元
5.30元05.3元7.05元07.50元4.00元040.0元
2、计算。
25X5814-3428X48164-3
六、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5.1元
橡皮的价格:2.63元2.36元2.65元
结果:2.65元>2.36元>2.63元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买书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
算法。
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3、经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
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填空。
(1)5.9元=元角=角(2)3.3元=元角=角
2、列竖式计算。
25+1146-48124-23103+28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题目。
(2)说说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一共花了多少元?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列式:3.2元+11.5元=元
(4)探索算理和算法。
1)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元?
2)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147角=14.7元
第二种:用竖式计算。第三种:用小数计算。
3元2角3.2
+11元5角+11.5
14元7角14.7
3)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的是否正确。
分享多种正确算法的成果。
4)讨论:
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小数做竖式加法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单位的数对齐。不对齐就不能直接相加。
(5)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比较简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直接用小数来计算
并掌握这种算法和算理
2、拓展知识。
(1)提出问题: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判断解决问题的模式。写出算式:11.5元-3.2元=—元
(3)列竖式计算。
竖式:11.5
-3.2
8.3
(4)说一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也要对齐)
3、课堂小结:强调小数点要对齐。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的第2、3题。
2题:独立完成,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3题:鼓励学生对两个单位的小数用心算进行加减。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7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再鼓励学生进行心算,直接写出结果。
第2题:这也是•道简单的小数相加减计算题,可以用竖式计算,也可以鼓
励他们用心算,直接计算出结果。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5+54.445.8-4.653.7+1.212.4-11.3
1.46+0.538.47-2.2535.6+43.346.7-5.4
2、菊花一束的单价是1.50元
满天星一束的单价是2.40元
(1)各买一束,一共要多少元?
(2)买一束满天星比买一束菊花贵多少元?
(3)买2束满天星要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买书
列式:3.2元+11.5元=元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147角=14.7元
第二种:用竖式计算。第三种:用小数计算。
3元2角3.2
+11元5角+11.5
14元7角14.7
算式:11.5元-3.2元=元
竖式:11.5
-3.2
8.3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较熟练地
进行运算。
2、运用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
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0.5+0.10.2+0.31.1+1.54.5+1.4
5.7-0.50.5-0.35.3-5.31.9-1.7
2、列竖式计算。
3.4+0.35.6-3.36.4+2.4
5.7-4.38.7-5.20.9-0.7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交流,相互检查;
(3)派代表回答结果。
二、专项练习
1、课本第7页的第3题“森林医生”。
这是一道改错题,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应该认真观察,当好“森林医生”,能
够独立地发现错误,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第1题:(1)判断结果:错误。
(2)原因:小数点没有对齐。
(3)分析:1)“4”是什么数;有没有小数点。2)借助算式:3.5+0.4=3.9
(4)正确的是:3.5+4=7.5
第2题:(1)判断结果:错误。
(2)原因:小数点没有对齐。
(3)分析:1)小数点没有对齐能进行加减吗?为什么?2)要求是
什么?
(4)正确算式:12.6+3.2=15.8
第3题:(1)判断结果:错误。
(2)原因:漏了小数点没有点。
(3)分析:1)小数点对齐的要求。2)267即267.0
(4)正确算式:27.9+1.2=26.7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说明小数点的重要性,强调计算中要注意小数点对
齐。
2、课本第7页的第4题。
(1)首先,读懂题意。
(2)解决问题。
第4小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目的是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
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解决问题。当然还应该要求学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10.2+1.3(2)5.4+2(3)6.20-1.1
2、解决问题:魔方一个3.20元;小皮球一个2.10元;足球一个35.50元。
(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皮球共多少元?
(2)买一个足球比买一个小皮球贵多少元?
(3)三个都买。40元钱够吗?
(4)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5+0.44.2+7.716.2+2.446.5+2.4
1.96-0.538.97-5.7635.6-43.325.7-5.6
2、地球仪单价是7.40元;
卷笔刀的单价是0.50元;
笔盒的单价是3.60元。
(4)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卷笔刀共花多少元?
(5)买一笔盒比买一个卷笔刀贵多少元?
(6)三件物品都买,10元够吗?
六、板书设计
练习课
1、口算。
0.5+0.10.2+0.31.1+1.54.5+1.4
5.7-0.50.5-0.35.3-5.31.9-1.7
2、列竖式计算。
3.4+0.35.6-3.36.4+2.4
5.7-4.38.7-5.20.9-0.7
第3题“森林医生”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寄书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
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菜单:
菜名饭青菜肉片炒蛋汤鱼片
单价(元)1.000.51.201.000.401.6
(1)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4)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观察图,理解情境,找数学信息。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需要多少元?2)其中一种比另一种贵(便宜)多少元?
(3)列出算式。
选择其中一问题,如: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4)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资?(13元多,大约14元,14元多等等)
(5)探索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利: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第二种: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
1.6
+12.4
14.0
2)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是否正确。
3)议一议:一是比较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适用。(认识用竖式的简便性与
准确性。)二是讨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小数点是否对齐)。三是比较今天的
方法与上一节的方法,找出不同点(进位与不进位)。
2、拓展练习。
课本第8页“试一试”的第(1)题: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竖式)
(3)交流计算方法、过程。
1)处理退位问题。2)小数点对齐。反省自己在计算中是否注意到这些问
题。
3)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有进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注
意的问题。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8页“试一试”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须注意的问题。
3、小黑板作业。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题。(独立例竖式完成,提醒注意的问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1.5+2.88.4-5.915.8+5.742.8+9.7
8.2-4.85.19-4.2585.7-51.854.1+9.7
2、可乐的单价是1.8元;
果汁的单价是10.5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2听可乐,一瓶果汁,15元够吗?
六、板书设计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竖式计算:
1.6
+12.4
14.0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处理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
问题。
2、能教熟练地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3、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中需要进退位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小数加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3+4.55.9-5.812.6-122.3+0.78.7-5.71.5+1.6
2、列竖式计算。
5.8+7.612.8+4.912.6-4.79-1.89.84-5.374.5+54.8
二、专项练习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2、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这是一道估算题,注意的问题:
1)独自审题,并解答问题。
2)说说解答方法。
3)引导他们用估算解决问题,掌握估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21.8元看成22元,14.5看成15元。22加15的和是37,
37<40,所以40元够买。
第二种方法:把整数部分先加起来,21+14=35。由于小数部分的和不可能超
过2,所以他们的和一定小于40元。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3、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4题。
这是一道小数加法题。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解决过程考察、评估学生对问题本
质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5题。
这是一道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找出新问题,激
发探索精神。
第(1)题:用加法计算。
第(2)题:用减法计算。
第(3)题:先找小于5元的食物,然后进行计算。
第(4)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1.9+2.87.4-5.835.8+9.712.8-9.7
56.2-27.853.47+4.2563.7-37.823.1+61.3
2、解决问题:
1)萧萧到超市买东西,花了18.6元,还剩下13.9元。萧萧带了多少钱?
2)朗朗带了50元,买了2本书,还剩下32.8元。买这二本书共花了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练习课
1、口算。
1.3+4.55.9-5.812.6-122.3+0.78.7-5.71.5+1.6
2、列竖式计算。
5.8+7.612.8+4.912.6-4.79-1.89.84-5.374.5+54.8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森林旅游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
价值。
教具准备
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
一、宣布活动内容
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
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
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
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
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
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
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
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
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
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
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
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
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5、活动小结。
(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
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
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五、实践活动
课本第15页的“实践活动”。
这里的第1题,第2题是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与“调查自己家两个
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的实践活动。
要求:
1、按课本要求记录“生活中的小数”。
2、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
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3、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独特的发现或对调查现状
的感受及节省开支建议。
六、板书设计
森林旅游
(略)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通过观摩,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
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
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
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
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的道理。
四、重难点、关键:
重点: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难点:空间知觉的建立与培养。
第一课时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
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
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1■
图1图2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
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
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
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
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
称图形两类。
(1)课本第13页的上半部分内容。
除琴外,其他都是对称图形,因为琴把上4个把儿不对称。所以不能算是对
称图形。
(2)判断并分析。
出示图形:
判断:两幅图形都不是对称图形。
原因:沿中间(这里不存在对称轴)对折,左右两边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通过这一练习,排除一种错误认识:左右两边图形一样,就是对称图形。
三、课生活动
1、课文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
其广泛的应用。
2、课文第14野“试一试”的第1、2和3题。
这一题的学习任务是要使学生加深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要求做到:
(1)这三项学习任务要让学生独立完成;
(2)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第2题,发现学生中有没有独立的创意和想
象力。
(3)把好的创意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向全班推荐,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
评价。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14页“试一试”的第4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8HM责文育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
对称轴: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练习课
练习目标
1、通过画图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
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摆一摆”“找一找”等练习,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教学重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点子图,方格纸等。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文第15页“练一练”的第1题。
出示题中文字。
(1)先让学生找一找,这里的哪些字是对称的。是对称的字,在它的下面打
个“J。
(2)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找的,并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完整不完
整。
(3)汇报结果。
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看看学生能不
能发现其区别,即对称轴的位置不同或对称轴的数目不同。明白有的对称图形的
对称轴不只一•条。
2、请学生说一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体会,主要是抓住两点。
(1)沿着对称轴对折。
(2)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完全重合。
二、专项练习
1、课文第15页“练一练”的第2、3题。
第2题:
第1个图。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然后找出对称轴的
位置。
第2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纵向的对称图形(左右对称)。
第3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横向的对称图形(上下对称)。
第3题:
让学生照课文摆一摆,也可以参照课文图形,自己设计新颖的,简单的图形。
2、课文第16页的第4、5题。
第4题:
第一个图形像一座桥或椅子。
第二个图形像飞机。
第三个图形像火箭。
第5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2)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与画法。
(3)教师指导,并说明要点。
(4)针对错误图形,进行分析。
3、课文第16页“你知道吗?”。
(1)让学生根据课文图形,判断哪些树木是对称图形。
(2)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什么?
三、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ILOVEMYMOTHER!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略)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镜面对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具准备
镜子、一些文字、图形、时钟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
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
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
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
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4)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
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并认真观察,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子上的
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第(3)题:
(1)观察课文插图。(机灵狗的判断对吗?)
(2)猜猜现在是几时?
(3)实例验证:取一时钟,将其调至7时正,时钟背对学生举起,取一面
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让学生观察,比较课文里的钟
面图形,后将时钟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是7时。
(4)分析: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5)练一练:教师将时间调到3时正,让学生从镜子里观察,想现在是儿
时?然后反转来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第1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1)让学生按题目要求试一试。
(2)把镜子所放的位置画出来。
(3)说一说,这条线是什么。
2、实践活动。
(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四、作业设计
1、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再画出另一半。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正个图形。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
两中常见的现象。
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细绳、扣子、方格纸,风车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
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这是平移现象)
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旋转现象)
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
(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
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学生说一说。
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
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3、做一做。
(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
取学具(细绳、纽扣),细绳约4至5分米长;细绳一端系着纽扣,一端抓
在手上;手腕使劲,使纽扣做旋转运动。明确这个运动是旋转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做平移运动。
取一物体摆放在桌面(如笔盒等);将问题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包括
斜向运动)移动。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平移运动。
4、试一试。
(1)出示图形。(课本20页图)
(2)提出问题: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几格?(向下平移1格)
(3)你是怎么知道的?(整个图形比原来图形低1格;图形的底边比原来的
底边底1格;三角形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底1格等。)
(4)指导学生以三角形中的某一点(如顶点)为标准,观察它的平移方向和
位置,然后判断结果。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或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
需观察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三、指导看书
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完成课本第20页“试一试”中的填空。
3、有不理解的,提出问题,教师个别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2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
(2)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判断下面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
五、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
旋转: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
合能力。
2、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并在游戏过程中增长知识,
出智慧。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
方格纸、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瓦习铺垫
1、说一说。
出示:
(1)(2)
要求:
(1)分别说一说“向()平移()格;
(2)你是怎样观察的?
2、找一找,画一画。
(2)说一说这幅图的“四面八方”。
通过学生回答,复习“四面八方”知识。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
二、游戏活动
1、猜猜我在哪儿。
说一说: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移一移:根据以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移动棋子。
步骤要求:
1)确定方向;
2)数方格;
3)画标示符号。
(3)游戏活动。
让学生2人一组,开始游戏。
要求做到:说一说一移移一猜•猜。
2、猫抓老鼠。
“猫抓老鼠”数学游戏涉及的知识虽然不多,但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反而
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里。游戏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游戏也能增长知识,出
智慧。
游戏“猫抓老鼠”活动过程:
(1)分组。一般2人一组或4人一组。
(2)学具准备。一组一个棋盘,2个棋子(猫和鼠),一枚硬币。
(3)游戏规则。
两个轮流投掷硬币,分别移动棋子。如果硬币正面朝上,棋子可以平移一格
或二格;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
(4)学生开始游戏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或参与活动。
游戏结束,让学生结合游戏结果说一说,猫究竟有没有必胜的策略。
三、选用作业
小黑板上的作业。
四、作业设计
1、“五星级”对应的练习。
2、口算书对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练习课
1、猜猜我在哪儿。
2、猫抓老鼠。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
用。
2、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
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
美情趣。
教具准备
直尺、彩笔、课文放大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观
察图案的特征?
如:某商品的商标图案,三星级酒店的标志等。
通过学生观察发现:
(1)图案的特征:每个图案都是由几个相同的图形组合成的。
(2)图案的制作:只有画图案中的一个图形,然后把这个图形进行复制(或
重复印制)。
这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不会说出图案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出,但是只要说的有
道理,教师都应该给以鼓励。
二、揭示课题.
1、这些美丽的图案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由很简单的图形构成的。那么,这
些图案是怎么制作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
2、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荆花图案。
(1)欣赏:这个图案漂亮吗?它有什么特征?(漂亮,它是有5片相同的“花
瓣”图案构成的。
想知道它是如何得到的吗?
(2)制作过程:先出示1个“花瓣”;然后加一个“花瓣”在第1个的位置,
通过旋转到第2个位置上;依次类推得到第3、4、5个“花瓣”。
(3)提出问题:观察整个图案,想一想,它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学生结合
刚才的演示过程进行分析。)
学生不难得出是由其中的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
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
(1)观察图案,找出图案的特征。
(2)想一想:是哪个图形经过怎样运动得到的?
3、出示课本上下面的两幅图案。
提出问题:观察这两幅图案,想一想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
到的?
学生:第一幅图案是由其中的一个风筝平移得到的,第二幅图案是由其中的
一枝花经过旋转得到的。
4、找出对称图形。
(1)打开课本,观察4幅图案;
(2)说一说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并把这个图形涂上颜
色。(学生动手涂颜色)
(3)展示学生作品。
(4)提出问题:上面哪幅图案是对称的?(第2、3、4幅图案都是对称的)
四、课曲活动
1、画一画。
(1)课本第24页的“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2)第24页的“继续画下去”。
2、展示作品。
选取由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并加以评点。
五、巩固练习
1、课本第25页“练一练”中的第1、2题。
2、实践活动。
3、课本第26页“做一做”。
六、作业设计
1、画出下图的对称图形。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绘制一幅
图案。
七、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荆花图案。
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乘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
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
中的数学问题。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
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
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第一课时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口算练习。
5X3=3X4=14X4=15X2=
10X3=50X8=40X2=50X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
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3、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4、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X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
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X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X10=50X2X5=100X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X20,
12X40,120X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
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o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X30140X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
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X30,先计算14X3=42;再添上
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X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
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o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整理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
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
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具准备
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瓦习铺垫
5、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X30=30X40=140X20=150X30=
10X30=50X80=40X120=50X40=
二、讲授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和小红同学一起“整理书”,并在“整理书”的过程中,
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题。
出示插图:
(1)探索估算。(同学们认真审视问题情境图)
要求:1)理解主题图的问题情境,明白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已知什么,求什么。
3)要列什么样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列出算是:14X12或12X14
1)观察算式的特征。
的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北师大版劳动实践】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校园安全·校园警示牌绘制》
- 开题报告:职普融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国际经验到中国路径创新
- 开题报告: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社区教育赋能机制研究
- 开题报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分层教学系统设计研究
- 《货物运输实务》课件 4.1认识货物运输设备
-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 2024年创新版长期股权购买协议范本下载版
- 《滚动导轨副样本》课件
- 2024年城市别墅装饰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协议版B版
- 义教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年度计划行政工作计划
-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课件
- 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I)-临床用药解读
- 库迪咖啡营销策略研究现状分析
- 冬季冰雪天安全教育
- 金属有机化学与配位体反应
- 我喜欢的歌唱家
-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社戏》解析
- 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论语阅读(含答案)
- 传统保健体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医疗器械的功能扩展和创新应用
- 校园文印室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