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_第1页
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_第2页
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_第3页
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_第4页
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染性疾病护理H1N1病人护理【概述】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临床表现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时长1~7天,多为1-3天。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病原学检测(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抗体检查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胸部影像学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阴影。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2.抗病毒治疗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甲型H1N1流感初期,由于外界媒体报道每天不断上升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如焦虑与恐惧感。此时护士态度亲切、热情有、和蔼以自己的言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告知此病的相关情况,他们明白此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加强甲型H1N1流感资料宣传以及治愈的病例介绍。让其了解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方案、用药目的,确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消毒隔离一旦确诊,立即按应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隔离处理。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有开窗通风和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效果。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房内的物品表面、地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依据各类物品被接触的频率以及受污染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如床头柜、床栏杆、门把手、水龙头、地面等应当每天用消毒剂消毒两次。一般情况下,采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拖地。可以使用紫外线灯(按1.5W/安装)照射1h,对空气进行消毒。也可以使用0.5%过氧乙酸或者3%过氧化氢喷雾,20~30ml/m3,作用1h。消毒时应当关闭门窗,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浓度、使用剂量、消毒作用时间及操作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护理不同的患者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者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要采取措施预防流感病毒由患者传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由医务人员传染给患者。(3)密切观察病情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病例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4)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标本采集人员要注意按二级防护做好个人防护。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方法:(1)鼻咽拭子:插入干的拭子到鼻孔伸入鼻咽部,停留片刻,缓慢旋转退出,另一个鼻孔使用另一个棉签,将尾部弃去,拧紧盖子。(2)口咽拭子: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一般不超过7天,急性期内每天采集。用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同样将棉签头浸入4~5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塞紧或盖好管盖。采集的标本若不能在24~48h送检,应在-70℃以下条件保存。标本收集后应由专人24h内送检,所有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冷藏(4℃)将装标本管的密封袋放入专用运输箱内,所有容器必须标有生物危险标识。【健康教育】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3..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4..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以完全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5..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6..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7..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不要上班或上学,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8..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9..由于此次流行的病毒是A/H1N1型流感病毒,目前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人用疫苗已开始生产,人注射普通流感疫苗不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10..普通家庭还可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H7N9病人护理【概述】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指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病原学检测(1)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采用realtimePCR(或RT-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2)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预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治疗要点(一)、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二)、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三)、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四)、中医药治疗中成药:可选择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将确诊H7N9病人置人隔离单人病房,专人护理,设有明显的隔离标记,一切用品专病专用,包括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及输液用物等。净化室内空气按时开窗通气,保持病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每日用可移动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2h,用含氯制剂擦洗地面每日2次。进入该病房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和鞋套。在接触病人和做各种治疗护理前后必须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医护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或手部有伤口时,不宜接触病人,尽量减少人员出入该病房。严格处理污染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双层红色医疗垃专用袋密封,并贴上特殊感染标签,交医疗垃圾场集中焚烧处理。用过的医疗器械、病人床单、被服等,集中放在一起用包布包起,外用清洁包布包起,用高压蒸气灭菌处理后,送洗衣房单独清洗。(2)心理护理:隔离使他们失去了外界的联系和亲人的陪伴,使他们心理和情感受到重创。对疾病预后担忧,病人情绪常不稳定。护士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告知此病的相关情况,他们明白此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加强H7N9相关知识宣传以及治愈的病例介绍。让其了解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方案、用药目的,确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专科护理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准确地执行各项医嘱,记录24h出入量,详细做好护理记录,严格规范采取痰标本和血液标本,每班次加强翻身拍背和超声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的咳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抢救。严防并发症,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生。(4)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标本采集人员要注意按二级防护做好个人防护。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方法:(1)鼻咽拭子:插入干的拭子到鼻孔伸入鼻咽部,停留片刻,缓慢旋转退出,另一个鼻孔使用另一个棉签,将尾部弃去,拧紧盖子。(2)口咽拭子: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一般不超过7天,急性期内每天采集。用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同样将棉签头浸入4~5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塞紧或盖好管盖。采集的标本若不能在24~48h送检,应在-70℃以下条件保存。标本收集后应由专人24h内送检,所有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冷藏(4℃)将装标本管的密封袋放入专用运输箱内,所有容器必须标有生物危险标识。【健康教育】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5、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量发现师生有流感样症状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7.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专家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护理【概述】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潜伏期没有传染病性,进展期传染性最强。也可能属于动物源性传染病)2、传播途径(主要经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由被污染的手,玩具等经口鼻粘膜、睑结膜而传播)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义务人员为高危人群。患病后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流行特征(本病多发于冬末初春,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发病现象。主要流行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农村地区发病少)临床表现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2d~10d。(1)临床症状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周~3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症状:a)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

℃,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头痛、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在早期,使用退热药可有效;进人进展期,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对热型造成干扰。

b)呼吸系统症状:咳嗽不多见,表现为干咳,少痰,少数患者出现咽痛。可有胸闷,严重者逐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多见于发病6d~12d以后。

C)其他方面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

SARS患者的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体征。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

a)多数患者自细胞于计数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患者自细胞计数减

低。

b)大多数SAR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减少,随病程进展呈逐步减低趋势,并有细胞形态病原学检测学变化。判断淋巴细胞计数减低的临界值为1.9*109/L。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0.9

x

109/L。

c)发病期常容易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CD8+细胞计数减少,以CD4+亚群减低为著。CD4+/CD8+正常或降低。

其他部分患者伴有肝功能及肾功能异常,LDH

,

ALT

,

AST

,

CK的升高。

SARS-CoV实验室检测

a)SARS-CvV核酸(RNA)检测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v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SARS-CoV的RNA,检测方法见A.1。RT-PCR检测阳性结果应使用原始标本进行重复试验或在第二个实验室检测同一份标本。

任何一种标本经任何一间具备RT-PCR检测和生物安全资质的实验室检测阳性。

至少需要两种不同部位的临床标本检测阳性(例如血液和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连续收集2d或以上的同一种临床标本送检,检测阳性(例如2份或多份鼻咽分泌物)。

在每一个特定检测中对原始临床标本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从原始标本重新提取RNA

,

RT-PCR检测阳性。

b)SARS-CoV特异性抗原N蛋白检测

以ELISA检测血清或血浆标本中SAItS-CoV核衣壳(N)蛋白杭原阳性,重复一次试验,结果仍为阳性。检测方法见A.26

C)SARS-CoV特异性杭体检测

急性期血清标本是指发病后7d内采集的标本,应尽可能早地采集、恢复期血清标本是指发病后3周一4周采集的标本。WHO推荐以ELISA和IFA作为血清SARS-CaV抗体检测方法。SARS-CoV抗体中和试验(

neutraiizatiori

test)作为SARS血清学诊断的特异方法,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开展。

病例的任何一份血清抗体检测阳性。

平行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阳转。

平行检侧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

(5)影像学表现

SARS患者的胸部x线和CT基本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影。

a)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在胸部X线和CT上的判定标准为病变的密度比血管密度低,其内可见血管影像。在x线胸片上磨玻璃密度影也可采用低于肺门的密度作为识别标准。磨玻璃密度影的形态可为单发或多发的小片状、大片状,或在肺内弥漫分布。在CT上有的磨玻璃影内可见细线和网状影,为肺血管分支、增厚的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质的影像。磨玻璃密度影内若合并较为广泛、密集的网状影,称为“碎石路”(crazy

pawing)征。有的磨玻璃影内可见含有气体密度的支气管分支影像,称为“空气支气管”(air

bronchogram)征。

b)肺实变影:在胸部x线和CT上肺实变影的判定标准为病变的密度接近或高于血管密度,其内不能见到血管影像,但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竹征。)在X线胸片上肺实变影又可以以等于或高于肺门阴影的密度作为识别的依据。病变可为小片状或大片状,单发或多发治疗要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强调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1.—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适宜温度和保证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C,合维生素B,予鼻导管给氧或面罩吸氧。2、抗病毒药物早期可试用。目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其疗效仍有争议。有研究显示甘草酸苷在体外有抗SARS病毒作用。3.糖皮质激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应有下列指征之一:①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持续3天不退;②48小时内肺部阴影面积扩大超过50%;③有急性肺损伤或出现ARDS。大剂量应用时间不宜过长,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大剂量应用时警惕血糖升高和真菌感染等。儿童慎用。4、呼吸支持治疗5、心里治疗【护理措施】一般护理呼吸道严密隔离。(1)置人隔离单人病房,专人护理,设有明显的呼吸道隔离标记,一切用品专病专用,包括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及输液用物等。(2)通向走道的门窗须关闭,病人离开病室需要戴口罩。工作人员进入病室需要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3)为病人准备专用的痰杯,口鼻分泌物需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丢弃。(4)每日用可移动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2h,用含氯制剂擦洗地面每日2次。2.病情观察:本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的特点,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和预防ARDS、MODS。①体温的改变:是SARS筛查指标之一;是继发感染的体征。②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症状及在用氧情况下缺氧症状是否改改善,如缺氧症状不缓解,及时查找原因。③脉搏的变化: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④做好重危患者血压的检测。⑤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检测。⑥密切观察并发症。⑦观察药物反应。3.休息:绝对卧床休息。4.饮食:患者在高热期、极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在使用皮质激素过程中应给予低脂、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减少脂肪摄入。病情较重者、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遵医嘱给以静脉营养支持。5.吸氧:持续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中等浓度给氧,空气浓度的2倍,40%.6.对症护理:(1)发热:定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鼓励患者多饮水,建议饮水量大于1500ml;在药物降温的同时,适时使用物理降温,注意降温效果;注意环境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及时更换患者潮湿的被单及衣裤。(2)呼吸异常的护理:①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耗氧。②密切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的变化,动态检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③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随时检查氧气的压力、氧流量、管路衔接、湿化瓶液体及设备的消毒,预防交叉感染。⑤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面罩是否严密、患者能否适应,有无面罩皮肤压痕。⑥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呼吸机的参数是否与患者的呼吸匹配、有无人机对抗,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性能和操作。⑦使用呼吸机通气,极易引起医务人员被SARS病毒感染,故注意医护人员的防护。气管插管宜采用快速诱导(咪达唑仑等),谨慎处理呼吸机废气,在气管护理过程中吸痰、冲洗导管等均应小心对待。7.心理护理:1)设身处地的关心患者2)合理交流3)精神鼓励4)尽可能创造条件与外界交流。【健康教育】①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普及,提高公众防卫意识。②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室内通风,室外活动,均衡饮食,去掉不良习惯)。③发现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早报告,住院隔离3周;SARS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要医学观察10天。④重点预防“病从手入”和“病从口入”,科学洗手,带口罩。脑脓肿护理【概述】

定义:脑脓肿是各种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实质内所形成的脓肿,它可使脑组织遭受到直接的破坏,是一种严重的颅内局限化脓性疾病。

临床症状、体征:

1、全身性感染性症状

如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表现。

2、颅内压增高症状

多在脓肿形成后才出现并持续性加重,头痛常为钝痛,不能定位。多呈持续性,可阵发性加重,剧烈时伴呕吐、缓脉以及呼吸变慢,还可出现轻度的意识模糊和嗜睡。

3、局灶性症状

局灶性伸进系统症状和体征与脓肿的发生部位及脑水肿的程度密切相关,如额叶脑脓肿常出现表情淡漠、记忆力减退、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对侧肢体瘫痪和运动性失语等;颞叶脓肿常有欣快、健忘、感觉性失语或命名性失语、偏盲及轻偏瘫等;小脑脓肿则可出现强迫头位、肢体共济失调等。

4、脑疝形成和脓肿破溃是脑脓肿的两种危象,脑脓肿患者原有的头痛突然加重,特别是伴有急性脑膜炎体征时,多提示脑疝形成或脓肿破入脑室,病情可急剧恶化,治疗不及时常导致死亡。少数急性脑脓肿起病急剧,脑组织急性坏死和严重水肿,早期即可出现昏迷甚至迅速死亡,又称为“急性暴发性脑脓肿”,多提示细菌毒力很强或机体抵抗力很差的患者。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一般蛋白含量增高,并有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加,血沉加快。

脑血管造影,核素扫描、CT扫描或核磁共振扫描显示占位性病灶(单发或多发)改变符合脓肿特征。

探查性脑穿刺发现脓肿。

为治疗或寻找感染源,应行耳鼻喉科检查,以明确有否中耳炎、付鼻窦炎,疑为血行播散感染者应行血培养,心脏超声检查可明确有否细菌性心内膜炎。

疑为脓肿但未能确定者,可考虑试行脓肿穿刺抽脓检查。

为选择抗菌素治疗,应做脓液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治疗要点

1.脑部感染初期,应用大量抗菌素使感染局限,2—3周脑脓肿形成后再行手术。依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混合有厌氧桿菌感染者加用灭滴灵。严重感染者使用抗菌谱广的抗菌素如第三代头孢抗菌素,或两种以上抗菌素联合使用。脑膜炎重者,考虑鞘内给药。使用脱水药及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身体状况差或手术出血多者,使用人体白蛋白。

2.手术治疗:(1)穿刺抽脓,脓腔冲洗及注入抗菌素,此法简单易行,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脓肿较大,脓肿壁较薄,脓肿深在或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婴儿、年老或体衰难以忍受手术者,以及病情危急,穿刺抽脓作为紧急救治措施者。

;(2)脓肿切除最有效的手术方法。对脓肿包膜形成完好,位于非重要功能区者;多房或多发性脑脓肿;外伤性脑脓肿含有异物或碎骨片者,均适于手术切除。脑脓肿切除术的操作方法与一般脑肿瘤切除术相似,术中要尽可能避免脓肿破溃,减少脓液污染。

;(3)脓肿引流导管持续引流术:为避免重复穿刺或炎症扩散,于首次穿刺脓肿时,脓腔内留置一内径为3~4mm软橡胶管,定时抽脓、冲洗、注入抗菌素或造影剂,以了解脓腔缩小情况,一般留管7~10天。目前CT立体定向下穿刺抽脓或置导管引流技术更有其优越性。

3.脓肿破入脑室时,手术切除脓肿,抗菌素液体冲洗脑室并持续引流。护理措施

依病情轻重分级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若有意识加深、瞳孔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随着脑脓肿形成,颅内压增高进展迅速,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反应迟钝,意识加深,此时应警惕脑疝的发生。

脑脓肿为颅内化脓性感染疾病,开颅术后应住在单独的隔离房间,防止交叉感染。术后有引流的病人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引流袋每日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更换,防止脓液外流。

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生素。

脑脓肿患者体温在37.5—38~C之间,体温过高时给予冰毯、冰帽、酒精擦浴等降温处理,每4h测一次体温,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脑脓肿常有全身感染症状,病人多体质衰弱,营养状况。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给予适当心理支持,使病人及家属能面对现实,接受疾病的挑战,减轻挫折感。根据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通俗易懂的指导,告知疾病类型、可能采用的治疗计划及如何配合,帮助家属学会对病人的特殊照料方法和技巧。

②饮食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发热,能量大量消耗,应给予易消化、高纤维、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以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③病情观察及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观察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如患者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反应迟钝,意识障碍加深,此时应警惕脑疝的发生。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生素。

④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进行抗生素皮试,术晨遵医嘱带入术中用药。协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心电图、B超、出凝血试验等。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术晨更换清洁病员服。术晨剃头。术晨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送入手术室。麻醉后置尿管。

2)术后护理

①常规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状况等。颅前窝手术后常有额眶部水肿,可给予冷敷以减轻不适。病人取半卧位、抬高头部以减少漏液;为防止颅内感染,头部包扎使用无菌绷带,枕上垫无菌治疗巾并经常更换,定时观察有无浸湿,并在敷料上标记浸湿范围,估计渗出程度。

②疼痛护理

切口疼痛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给予一般止痛剂可奏效。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术后2~4日脑水肿高峰期,常为搏动性头痛,严重时伴有呕吐,需依赖脱水、激素治疗降低颅内压,头痛始能缓解;脱水剂和激素的使用应注意在24小时内合理分配。

③营养和补液

一般颅脑手术后1日可进流质饮食,第2、3日给半流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④脓腔引流管护理

保持通畅,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瓶(袋)应至少低于脓腔30cm,患者应取利于引流的体位。脓腔冲洗,注意避免牵拉、扭曲管道及防止引流管脱落为避免颅内感染扩散,应待术后24小时,创口周围初步形成粘连后方可进行囊内冲洗;先用0.9%氯化钠溶液缓慢注入腔内,再轻轻抽出,注意不可过分加压,冲洗后注入抗生素。然后夹闭引流管2~4小时引流袋每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更换。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引流管的位置应保留在脓腔的中心,故需根据X线检查结果加以调整,待脓腔闭合时拔管。

健康指导:

①进食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谷类、鱼、瘦肉、蛋类、牛乳、都蛋白、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全身状况。

②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③及时治疗身体其他感染,防治病变再次发生。

④如因故不能住院继续治疗,应继续抗生素治疗,总疗程不少于4周。

⑤病情跟踪观察,当出现原有症状时,及时就诊。

⑥术后3-6个月门诊复查CT或MRI。结核性脑膜炎护理【概述】

定义: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结核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发病通常有两个过程首先是细菌经血播散后在脑膜和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其后结节破溃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发病。

临床表现: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由于疾病的慢性过程使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是一组TBM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持续—周;检查可有颈强直及Kernig征。颅内压增高在早期由于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性反应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脑积水颅内压多为轻中度增高;晚期蛛网膜脉络丛粘连呈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多明显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出现去脑强直发作或去皮质状态

。如早期未能及时恰当治疗发病-周时常出现脑实质损害的症状:①精神症状如萎靡淡漠谵妄或妄想;②部分性全身性痫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③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④肢体瘫痪卒中样瘫痪多因结核性动脉炎所致出现偏瘫交叉瘫四肢瘫和截瘫等慢性瘫痪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汇总刘由结核瘤或脑脊髓蛛网膜炎引起

。脑神经损害较常见颅底言行渗出物的刺激粘连压迫可致脑神经损害以动眼外展面和视神经最易受累表现视力减退复视和面神经麻痹等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是头痛呕吐较少颅内压增高的发生率低约半数患者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但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结核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脑梗死的较多。

结核性脑膜炎的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达400mmH或以上外观呈黄色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但一般不超过500X108/L蛋白中度升高通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下降以上典型的CSF改变虽无特异性但可高度提示诊断抗酸杆菌染色可鉴定细菌但阳性率均较低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根据结核病病史或接触史以往患有肺结核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检查有脑膜刺激征及CSF特征性改变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须与隐球菌等亚急性脑膜炎鉴别因二者的临床过程和CSF改变极为相似应尽量寻找结核菌和新型隐球菌的旁证或实验室证据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遵循早期给药合理选药联合用药及系统治疗的原则目前认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链霉素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儿童因乙胺丁醇的视神经毒性作用孕妇因链霉素对听神经的影响而尽量不选用只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提示本病即使CSF抗酸染色阴性亦应立即进行抗结核治疗。根据WHO的建议应至少选择三种药联合治疗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轻症患者治疗3个月后可停用吡嗪酰胺再继续用异烟肼和利福平7个月如系耐药菌株引起则加用第四种药链霉素或乙胺丁醇若致病菌对利福平不耐药则总疗程3个月已够;若对利福平耐药菌株引起则需要连续治疗13—24个月由于中国人对异烟肼为快速代谢型有人主张对成年患者加大每日剂量至600—1200mg但应注意保肝治疗防止肝损害。对病情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已有脑疝形成椎管阻塞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加重及合并结核瘤者均宜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可用强的松1mg/(kg·d)或地塞米松10—20mg;儿童每日剂量为强的松1—4mg/kg或地塞米松8mg(0.3-0.6mg/kg);上述剂量维持3-6周再减量2-3周后停药。重症患者采用全身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辅以鞘内注射可提高疗效用地塞米松5-10mgα-糜蛋白酶4000u透明质酸酶1500u;每隔2-3天次注药宜缓慢但脑脊液压力较高的病人慎用此法

如有颅内压增高可选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甘油果糖或甘油盐水等同时需及时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保护肾脏和监测血浆渗透压

预后

预后与病情的程度人院时有无意识障碍抗痨治疗迟早及患者的年龄有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的细胞数蛋白糖和氯化物恢复正常是预后良好的指征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室内光线宜暗,绝对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勿过于激动。减少探视,将操作集中,避免经常打扰患者。

2、饮食护理

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饮食,注意水、电解质的异常,记录出入量。

3、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给予受压皮肤按摩。防止压疮。

4、生活护理

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避免屏气、剧烈咳嗽、便秘、尿潴留、气道堵塞等导致颅内压增加的诱因,预防脑疝的发生。

5、头痛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头痛发生的原因,让患者心情放松,减轻因头痛引起的负面情绪。多与患者交流,特别是疼痛时做好患者安抚工作,嘱患者深呼吸,听轻音乐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

6、排便护理

保持排便通畅,便秘时可以使用缓泻剂,禁止高压灌肠。

7、心理护理

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

8、恢复期护理

加强肢体康复锻炼。

【健康教育】

1.宣传结核病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坚持全程规律用药。

2、掌握肢体运动功能锻炼的方法。

3、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营养搭配,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4、定期复查。结核性腹膜炎护理【概述】

定义:是由于结核分歧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见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女性>男性,男女比例为1:2。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一部分病人可同时

发现原发灶。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腹膜,如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结核、输卵管结核

等为常见原发病灶;少数病例可血行播散引起腹膜感染,多伴有粟粒型结核、结核性多浆膜

炎、结核性脑膜炎或活动性关节、骨、睾丸结核等。

由于侵人腹腔的结核菌数量、毒力和病人的机体免疫力不同,表现的病理改变可分为三

种即:渗出型、粘连型和干酪型,其中干酪型最少见,前两型多见。若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病

变并存称为混合型。

临床农现

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少数起病急剧,以高热、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

症状

(1)全身症状:结核毒血症,主要发热及盗汗,热型以低热或中等热为多见,少数病人可有弛张热或稽留热。高热病人伴有明显毒血症者,多见渗出型、干酪型。后期常有消瘦、水肿、贫血、口角炎、舌炎等营养不良表现。

(2)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部,早期疼痛不明显,随病程进展可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腹痛原因除腹膜炎外,常和伴有的活动性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盆腔结核

有关。若出现阵发性腹部纹痛时,可能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腔内有结核干酪坏死病灶破溃,常可引起急腹症。

(3)腹胀:腹胀感多由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引起,与腹水增加也有关,结核性腹膜炎以

少量或中量腹水为多见。

(4)腹泻:其原因与腹膜炎引起肠功能紊乱、肠结核、干酪样坏死病变引起的肠管内痔等

有关。一般每月不超过3^-4次,粪便多呈糊样。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2.体征

(1)腹部压痛:局部或全腹部压痛,较轻微,少数压痛严重伴反跳痛,常见于干酪型。

(2)腹壁柔韧感:腹壁柔韧感是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有慢性炎症引起腹壁紧张度增加的

一种表现,触之似揉面团一样,故又称揉面感,可见本病各型。

(3)腹部肿块:多见粘连或干酪型,常位于脐周,肿块大小不一,边线不整,表面不平,有时呈结节感,活动度小。

(4)腹水为渗出型,少量腹水在临床检查中不宜查出,当腹水量超过1000m1时,方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3.并发症肠梗阻,多见于粘连型;肠瘘,多见于干酪型。

辅助检查

1.血象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沉可作为病变活动的观察指标。

白细胞多为正常,但干酪型病人或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病人,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

结核菌紊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腹水检查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有自然凝固。腹水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低,而腹水浓缩后进行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

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散在钙化影,提示钙化的肠系膜淋巴结。钡餐检查可发现

肠粘连、肠结核、肠腔外肿块、肠瘘等征象。

腹腔镜检查适用于腹水型,并可作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进行合理、足够疗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

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2.抗结核化学药物洽疗坚持早期、联合、规则及全程抗结核化疗,一般可用3^-4种药物联合强化治疗。

3.肾上腺皮质激索适用于重症,与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对腹水者,可避免粘连。

、4.大量腹水治疗可适当放腹水,以减轻症状。

5.手术治疗用于严重合并症者,如肠梗阻、肠穿孔等。

护理措施

1.休息保证休息,尤其在结核病活动期,应提供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环境。保证病人睡眠,注意休息,发热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代谢率,同时应作好皮肤护理,提高

病人的舒适度。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鲜奶及蛋黄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病情观察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密切注意腹痛、腹胀等情况。对突发急性腹痛,要考虑腹腔内其他结核病灶破溃或穿孔所致的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疼痛护理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慢性腹痛可用放松技巧、热敷、

艾灸足三里等方法缓解。

5.腹水的护理必要时可配合医生做腹腔穿刺以缓解症状。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腹

穿的意义及过程,以取得病人合作。操作中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并协助医生完成放液,穿刺后应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孔,以预防感染。

6.用药护理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和副作用,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及听力。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抗结核药物的知识,使其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同时告知用药的规则,并嘱其发现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需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及大便潜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原发结核灶的不同,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关消毒、隔离、生活安排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告之病人及家属有关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知识,嘱其一定按医嘱

按时服药,不要因症状改善而自行停止治疗。应规律服药,全程治疗直至疾病彻底治愈,发现要我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并告知病人要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伤寒护理【概述】

定义:伤寒(Typhoid)是由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病原学:伤寒杆菌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m,宽约0.4~0.9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pH为6.8~7.8。病理变化:其病理组织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典型伤寒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流行病学: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的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即可从粪便排菌,一般从病程第一周末开始经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第2~4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病人可成为长期或终生带菌者。传播途径:直接传播:病原体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可造成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经过手和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源和食物等可造成间接传播。其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引起本病的暴发和流行,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易感人群为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临床表现:初期:缓慢起病,体温阶梯上升,可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5-7天体温达到39-40度。极期:2、3病周出现典型伤寒临床表现。1)持续高热2)相对缓脉3)表情淡漠、反应迟4)玫瑰疹5)肝脾肿大。缓解期:第四病周,体温呈弛张热,逐渐下降,病情开始好转,患者消瘦虚弱,同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恢复期:4、5病周,细菌被消灭,症状逐渐消失,组织逐步修复。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并发症:1)肠出血;最常见2)肠穿孔;最严重,突发右下腹剧痛,伴腹膜炎、休克体征3)中毒性心肌炎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减少,少于5000/dl,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细菌培养:血、粪、尿、骨髓培养。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1)肥达反应阴性不能排除伤寒2)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可确诊3)单份血清抗体效价抗O≥1:80,抗H≥:160,有诊断价值。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注意卫生,保持大便通畅,胃肠道隔离。2)抗菌治疗:1.首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治疗。2.氯霉素3.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4.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5.头孢菌素3)严重毒血症状者,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4)烦躁、高热者用镇静、降温等。5)防治并发症。护理:1.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发热期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至退热后1周后,逐渐增加活动量。2)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退热期间给易消化的高热量无渣或少渣、少纤维素、不易产生肠胀气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病人食欲好转,可进软饭,切忌暴饮暴食或进食生冷、粗糙、不消化的食物。2.病情观察:观察热型、生命征、面色、便秘、腹泻、腹胀;观察大便颜色、性状以及有无大便隐血及腹痛、腹肌紧张等并发症表现。3.对症护理:发热期:必须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随时监测体温、体温的升降特点,降温措施擦浴时,避免腹部加压。腹胀者:给少糖低脂食物,补充钾盐。禁用新斯的明:避免诱发肠道并发症。便秘者:用开塞露或温盐水低压灌肠,忌用泻药。4.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骨骼发育,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氯霉素使用时注意对其骨髓的毒性作用,监测血象变化。5.并发症护理:肠出血病人:迅速安置其静卧,暂禁食或给少量流质,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及止血剂,严密观察其面色、血压、脉搏、意识及便血情况。肠穿孔病人:遵医嘱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加用对肠道敏感的抗生素,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积极手术治疗。6.心理护理:病人多有抑郁、孤独、恐惧等心理反应。不理解病程中需限制活动、限制饮食的意义,病人常出现不配合和急躁情绪。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及生活指导:病人的呕吐物、粪便及污染品应进行严格消毒;病人必须隔离治疗至体温正常后15日或每隔5~7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3周;出院后继续治疗1~2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工作量;恢复期应避免粗纤维、多渣饮食;定期复查,随时就诊。2)疾病预防指导:开展预防伤寒发生或流行的宣传教育。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和水源的保护。注意个人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细菌性食物中毒护理【概述】

定义: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因进食补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较常引起食物中毒细菌有沙门氏菌属、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呈暴发或集体发病,有共同的传染源,即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夏秋季细菌容易繁殖,发病人数多。流行病学特点:1.发病率高,病死率因病原而异2.夏秋季发病率高3.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畜禽肉>水产品>奶、蛋,也有植物性食品:剩饭、米糕、发酵面粉。病因:(1)沙门氏菌属: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革兰氏染色阴性,其中以鼠伤寒、猪霍乱、肠类沙门氏菌较常见。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于家畜、家禽及鼠类体内。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适当的温度(22~30摄氏度)下,能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加热60摄氏度、15分钟即能杀死。沙门氏菌进入人体肠道后主要引起胃肠道反应。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等中毒症状。(2)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是多形态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含盐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良好,故本菌广泛存在于海产品及物盐腌制的肉类、蛋类和感菜中。对热和酸极敏感,加热56摄氏度,5分钟即被杀死,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死亡。中毒后主要病变在胃粘膜、空肠及回肠,表现为急性胃肠炎。(3)变形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粪便及食品中。本菌在食物中能产生肠毒素,其些变形杆菌能使蛋白质中的组胺酸脱羧而成为组胺,从而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4)大肠杆菌及副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在正常人肠道内均有存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进食本类细菌污染的食物,而细菌及其毒素甚多时,可以致病。能引起胃肠炎的菌种,目前已确定15组血清型,其中致病性较强的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5)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鼻腔、咽喉部和皮肤病人的感染化脓病灶中,此菌主要污染淀粉类食物、乳制品、蛋类和肉类。食物中毒主要由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所产生肠毒素引起。该毒素对热的低抗力极强,加热者沸30分钟仍保持其毒性。(6)肉毒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属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家畜粪便、蔬菜中。肉毒杆菌污染火腿、腊肠、罐头或瓶装食品后,在缺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此种毒素是毒力极强的嗜神毒素。不耐热,煮沸10分钟即可破坏。人食入外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中毒。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后,选择性的作用于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抑制神经传导介质的释放。引起肌肉瘫痪。临床表现:潜伏期短,多在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后数小时发病。(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4~24小时,短的可2小时,长的可达2~3天。起病急,畏寒、发热伴呕吐、腹痛、腹泻等,大便呈水样便,量多,深黄色或绿色,有恶臭。严重者有脱水征及中毒症状。小儿重症患者可出现昏迷、惊厥等。病程一般3~5天。(2)嗜盐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6~20小时。有严重的上腹部绞痛的和腹泻,多为水样便,典型者为洗肉水样便。可有脱水表现,病程一般为3~5天。(3)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起病急骤,呈胃肠炎型和过敏型两类症状。胃肠炎型潜伏期为3~20小时。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和发热。病程1~3天。过敏型潜伏期为1/2~2小时,主要表现皮肤潮红,酒醉样,头痛及荨麻诊等,伴有胃肠道症状。病程1~2天。(4)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潜伏期通常为4~6小时。起病急,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重症者有发热。(5)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潜伏期短,通常为2~5小时。恶心、呕吐最为剧烈,呕吐物可含胆汁、粘液或血液。水样腹泻可导致虚脱。体温大多正常或偏高,多于1~2天内恢复。(6)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潜伏期6~36小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眼肌可咽肌瘫痪,言语及呼吸困难等。体温一般不高,胃肠道症状轻。一般于数日内恢复,病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在夏秋季有进食可疑被污染食物史,如已变质的食品、海产品、腌制品、未加热处理的卤菜或病畜,如禽的肉或内脏等。有集体发病史。(2)临床表现:同食者在短期出现相似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如出现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要考虑肉毒杆菌食物中毒。(3)实验室检查: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及粪便作细菌培养,可获得相同的病原体。疑为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可作动物实验,疑为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立即将可疑食物浸出液作动物执着种及食品检验。治疗与护理(1)一般治疗与护理:①卧床休息,按消化道隔离(肉毒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例外)。呕吐停止后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②急性胃肠型的治疗,主要是补液和应用抗菌素。如沙门氏属食物中毒可用氯霉素;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可用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嗜盐杆菌食物中毒可用氯霉素或四环素等。③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应早期洗胃,24小时内注射多价抗素血清,并积极对症治疗。④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过敏型,可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⑤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以补液疗法和对症支持疗法为主。⑥注意给患者保暖,做好口腔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观察吞咽及呼吸情况,有无肌肉瘫痪。有无抗毒血清反应等,缺氧者给予氧气吸入。(2)对症处理:①呕吐严重者,补充适量电解质溶液,同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以缓解症状。呕吐后协助病人清水漱口,并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及性质,留取标本送检。②腹泻可酌情使用颠茄制剂,记录大便性质、量及颜色,留取标本送检。③脱水、休克及酸中毒者鼓励病人多饮水,同时按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输液原则补液。同时注意补充碱性药碳酸氢钠。健康指导:做好饮食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1)加强饮食卫生宣教,不吃病死的牲畜或家禽。防止生热食物交叉污染。肉类、海产品等要充分煮熟。(2)对屠宰场、食品加工和饮食行业进行卫生监督。(3)搞好食堂卫生,对炊事人员进行卫生宣教,并定期进行体检。流行性出血热护理【概述】

定义: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机型病毒性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鼠,城市疫区以褐家鼠为主,农村疫区以黑线姬鼠为主,林区以大林姬鼠为主。传播途径:被鼠咬伤或接触鼠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流行季节:城市疫区3~5月为高峰,农村疫区11月~次年1月为高峰,林区夏秋季为高峰。流行地区 :流行趋势由北向南,由农村向城市扩展临床表现1.

发热期

(1)

发热

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达到39~40℃,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持续3~7日。

(2)

全身中毒症状

1)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2)多数病人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3)重症病人可出现嗜睡、烦躁不安、谵妄、抽搐等精神神经症状。

(3)

毛细血管损伤表现

1)

充血特征

三红(颜面、颈、胸部潮红),呈醉酒貌;眼结膜、软腭与咽部充血(黏膜“三红”)。

2)

出血

皮肤出血多在腋下和胸背部,呈点状、搔抓样条索状淤点;黏膜出血可见眼结膜和软腭黏膜,尤以软腭出血更具有特征;少数病人内脏可出血变现为呕血、咯血、黑便等。

3)

渗出与水肿

主要表现为球结膜水肿,斜视时在内眦部出现“涟漪波”。

2.

低血压休克期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多在体温下降的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多发生在病程的第4~6天,一般持续1~3天,血压下降初期病人颜面仍潮红,四肢温暖;随休克加剧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尿量减少;重症病人出现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

少尿期

多发生在起病后的第5~8天,一般持续2~5天。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严重者可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

4.

多尿期

多发生于病程的第9~14天,一般持续7~14天。多尿期分为三个阶段:1)多尿早期(移行期),尿量每天500~2000ml。2)多尿期,尿量超过2000ml/d,多为3000~5000ml/d,症状逐日减轻,氮质血症逐渐好转,此期易引起水电解质的紊乱,如低钠、低钾等。3)多尿后期,尿量由高峰回复至正常,主要表现基本消失。

5.

恢复期

多尿期后,尿量逐渐回复至正常,一般情况也逐渐好转,但仍需1~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5~30)×109/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5天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2.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3.生化检查:低血压休克期血尿素氮、血肌酐开始升高,少尿期最明显。休克期和少尿期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少尿期血钾升高,多尿期血钾降低。4.特异性血清学检查:IgM1:20为阳性,IgG1:40为阳性,相隔1周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超过4倍以上者,有诊断价值。5.病原学检查:血清、血细胞可进行病毒分离及用PCR检测病毒RNA。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在各个时期进行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出血、休克和肾衰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护理: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执行体表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隔离,室内防鼠、防螨灭螨。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用具,需消毒处理。护理人员如皮肤破损,应加以防护或戴手套操作。

三、卧床休息,病情较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可允许病人下床活动。

四、发热期的护理

1.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

2.密切观察体温、血压、皮肤粘膜出血现象及尿蛋白等。

3.高热者头部和体表大血管处冷敷或放置冰袋,不易用酒精擦浴,也不易给予退热剂,以免大汗虚脱。

4.液体疗法是本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备好常用平衡盐液、5%小苏打、20%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新鲜血浆及白蛋白等,液体种类、数量、使用的先后次序和速度,都要按医嘱要求准确输入。加强输液护理,严防液体外漏、输液反应和肺水肿等。

5、遇有皮肤、粘膜或腔道出血,及时汇报医师,并进行止血、抗凝等治疗。

五、低血压休克期护理

1、绝对卧床,取平卧位,切忌搬动,注意保暖。

2、设专人护理,记特别护理单,每30分钟测1次血压、脉搏及心率,观察并记录尿量。

1、缺氧征象者,给氧气吸入。

2、备好扩容药、纠正酸中毒药、血管活性药及强心药物。按医嘱给药,保证输液通畅,速度准确。年老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应适当放慢。

六、少尿期护理

1、24小时尿量不足500ml者为少尿,不足50ml者为无尿。严格限制进水量。准确记录出入量,作为次日入量的依据。输液速度要缓慢,当日的液体总入量应在24小时内均匀供给。

2、限制摄入含蛋白质和钾盐丰富的食物,热量主要经补充葡萄糖供给。

3、加强口腔护理,去除口内氨味,防止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的发生。

4、配合医师做好利尿或导泄的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反应。注意有无抽搐、出血、高血容量综合症、肺水肿及急性心力衰竭等。

5、及时采集尿液及血液标本,了解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6、严重肾功能衰竭者,做好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准备。

七、多尿期护理

1、多尿初期需继续观察有无出血、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现象。至多尿后期可根据体力及饮食情况,逐渐下床活动。

2、据尿量逐渐增加液体入量,同时增加蛋白质及钾盐含量高的饮食。液体和钾盐以口服补充为宜,必要时静脉供给。

八、恢复期仍以休息为主,逐渐增加活动量。给予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至症状消失,血、尿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均正常时允许出院。健康指导:1.预防措施

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建立家庭防鼠措施。注意个人防护,尽量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防止鼠排泄物污染食物或食具,防止被鼠咬伤。

2.

疾病知识宣教

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及疫情监测,病人要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特点和临床经过的规律,以及并发症的表现。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3.

生活指导

指导病人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发病期应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注意心理护理。恙虫病护理【概述】

定义: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流行病学:1.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鼠类是最重要的储存宿主,如黄毛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等;此外,兔、猪、猫和禽类也能感染。本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2.传播途径:本病通过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恙螨幼虫孵出后,在地面草丛中活动,遇到宿主动物或人时即附着其体表叮咬组织液,3-5天吸饱后落于地面。恙螨一生一般只在幼虫期叮咬宿主动物一次,获得东方体后经卵垂直传播,当子代恙螨叮咬人时传播本病。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尚无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导致传播的报道。3.人群易感性: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流行地区居民多经感染而获得免疫,通常表现为散发,外来人群进入疫区常易发生流行。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伐木、筑路工人、地质勘探人员等)、野外训练部队和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袭机会较多,容易发生感染。4.地理分布和发病季节特点: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亚各国流行较为广泛,日本、韩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报道发病较多。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流行季节有显著差异。长江以南地区以6-8月为流行高峰,属于“夏季型”;长江以北地区以10-11月为流行高峰,属于“秋季型”。临床表现: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14天。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发热:体温多在38.5~41℃,最高可达42℃,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多有畏寒,偶有寒战。焦痂或溃疡:是恙虫病特有的体征,发生率多为50%以上。恙螨幼虫叮咬处首先出现粉红色小丘疹,约3~10mm大小,其后逐渐变为水泡,水泡破裂后中心部位发生坏死,形成褐色或黑色焦痂。焦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中央凹陷形成小溃疡,无脓性分泌物;一般无痛痒感。焦痂或溃疡可全身分布,但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隐蔽、潮湿且气味较浓的部位。多数1个,偶有2~3个及10个以上者。因此仔细查找疑似恙虫病病人的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是临床诊断恙虫病必须的。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恙虫病常见的体征之一,焦痂或溃疡临近的浅表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一般在发热前就可以触到。常见的部位是颈部、腋窝、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孤立、游离无粘连、有压痛,触之可动,多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也有鸽蛋大小者,有的甚至于隆起皮肤表面。皮疹:皮疹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可能与病原体的型别不同、病情轻重、就诊早晚等因素有关。多出现在发病后3~6天,充血性斑丘疹多见,持续3~7日后逐渐消退。皮疹呈暗红色,压之退色。形态大小不一,一般3~5mm,散在性分布,以胸、背和腹部较多,向四肢发展,面部很少,手掌脚底无皮疹。其他表现:全身不适、头昏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纳差乏力等,可有咳嗽咳痰,肝脾肿大、结膜充血。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中耳炎、腮腺炎、血栓性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肌炎、心功能不全、DIC、感染性休克等,孕妇可发生流产。死亡病例多发生于病程的第2~3周。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正常,中性粒细胞分类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分类增多或正常,可有单核细胞分类增多或血小板减少。2.尿常规:尿液中常见少量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或上皮细胞,3.生化表现: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可有心肌酶谱异常,血沉或C反应蛋白升高。4外斐氏试验:单份血清OXK效价≥1:160有诊断意义。病程第一周,一般仅1/3的病例呈阳性反应,第二周阳性率可达90%,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