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与实务》课件第一章 绪论_第1页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课件第一章 绪论_第2页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课件第一章 绪论_第3页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课件第一章 绪论_第4页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课件第一章 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春节旅游黄金周挖掘多少“黄金”?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黄金周旅游信息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2014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对辖区内春节黄金周的接待规模和效益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31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4.0%;实现旅游收入1263.9亿元,增长16.4%。导入案例分析这些资料是如何通过统计活动取得的?统计活动在我们的社会经济中有何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发挥统计活动的作用?统计活动中采取哪些研究方法?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目录1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2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3第三节统计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工作过程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一、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字资料工作的总称。它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进行统计监督。

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统计资料包括原始的调查以及经过整理、分析而成的系统的统计资料。它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

统计学有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之分。这里讲的统计学指的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一二、统计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人们就用结绳记事、计量的方法来对狩猎品等进行简单计数。统计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治国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实现对内统治、对外战争的需要,进行征兵、徭役、征税,开始了人口、土地和财产的统计活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相应地引起了对统计活动的新需要,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商业统计、交通运输统计等部门的社会经济统计应运而生。1830—1849年,欧洲出现“统计狂热”时期,各国相继成立了统计机关和统计研究机构,统计成为社会分工中一种专门的行业。(一)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一统计学的产生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长期统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1690年,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算术》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统计学的产生。(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古典统计学(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

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是统计学的萌芽时期,即古典统计学时期。当时有两大学派,即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算术学派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英国。主要创始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Petty,1623-1687),他的名著有《政治算术》与《爱尔兰的政治解剖》。配第在典型调查、分组法、平均数、相对数、统计推算与估计、统计分析报告等方面,对统计学都有重要的贡献。政治算术学派的另一位创始人是约翰·格朗特(JohnGraunt,1620-1674),他的代表作是《关于死亡公报的自然和政治观察》。他是最早利用统计资料查明统计规律性的人。

2)国势学派国势学派亦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封建制的德国。这个学派把统计学理解为国家重要事实的记述。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学者海尔曼·康令(HermannConring,1606-1681)。

国势学派为统计学这门学科起了至今仍为世界所公认的名词“统计学”,并提出了“统计数字资料”、“数字对比”等一些术语。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一2.近代统计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近代统计学时期。这个时期大数法则和概率论被引入统计学。这一时期有两大学派,即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1)数理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阿道夫·凯特勒(AdolpheJacquesQuetelet,1796-1874)。《社会物理学》是他的代表作。凯特勒在统计学中最重要的贡献,是把法国的古典概率引入统计学,提高了统计计量上的准确性,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研究规律性问题的人,把德国的国势学、英国的政治算术和法国的古典概率论进行统一,改造和融合成具有近代意义的统计学,促使统计科学向新的境界发展。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一(2)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统计学家和统计教育家恩格尔(C.L.E.Enge1,1821-1896)。恩格尔的主要著作有《人的价值》等。恩格尔的主要贡献有:在人口调查中提倡用个人调查卡片法,在消费计量上首创消费权数,发明恩格尔法则和恩格尔系数,建设社会统计学体系。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统计学家和政府统计学家梅尔(C.V.Magr,1841-1925)。他认为,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科学,是研究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他是对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形式及其性质进行系统阐述的第一人。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一3.现代统计学(19世纪末至今)从19世纪末到现在,是现代统计学时期。在这一时期,统计学家哥赛特(1876-1937)首创小样本t分布理论;统计学家费希尔(1890-1962)提出F分布理论和实验设计方法等;波兰统计学家尼曼(1894-1981)提出统计假设检验理论等。现代统计学时期是统计学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一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及其规律性。这里所说的数量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比例关系、差别程度、普遍程度、普及程度、发展速度、平均规模和水平、平均发展速度等。由于事物的质和量是密切联系的,因此,统计学在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性,首先从定性研究开始,一般要在科学假设和定性认识的基础上,应用科学方法,对搜集整理的实际数据利用各种各样的统计指标,进行数量方面的描述和分析,以达到对客观现象的定量认识,最后达到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或规律,这就是质—量—质的统计研究过程和方法。(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一1.社会性(二)统计学的特点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统计学通过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调查研究,来认识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反映物质资料的占有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2.数量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现象的数量方面,这一特点使统计学与其他定性分析学科,如心理学、哲学、法学,有了明显的区别。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因为,数字是统计的语言,数据资料是统计的原料。一3.总体性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经济统计是要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方面,如国民经济总体、社会总体、地区总体、部门总体等。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是从个体的实际表现的研究过渡到对总体的数量表现的研究的。4.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要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社会经济统计与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则必须紧密联系被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联系其质的特征,是在质与量密切联系当中研究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体数量表现。一5.变异性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变异性是指总体中各单位除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就是说,总体各单位除了必须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作为它们形成统计总体的客观依据以外,还必须要在所要研究的标志上存在变异的表现。一四、统计的基本职能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是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状况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其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施统计监督。统计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一)信息职能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信息职能,即提供统计资料,反馈经济信息。社会经济统计通过统计工作获得了各种社会经济信息。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统计信息以数量性和总体性为特征,运用总量、水平、速度、结构、比例关系等特有的方法来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国民经济和单个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一咨询职能,即提供统计咨询,为社会公众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统计是利用已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料,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各种专题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二)咨询职能(三)监督职能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监督职能,即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监督的客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情况,是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及条件的活动状况。一五、统计学的作用(1)统计学为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必需的方法和途径。(2)统计学在指导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为显著。(4)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认识事物、指导生产、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2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population)由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组成。例如,全国总人口构成的整体,上半年某公司销售的彩电构成的总体等。总体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1.同质性。即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必须具有某一方面的共性。2.大量性。这是因为统计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现象的规律性,而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只有在大量现象的综合汇总中才能显示出来。3.差异性。即总体的各个个体之间,除了必须在某一方面有共性之外,在其他方面还应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统计研究的基础。(一)统计总体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构成样本的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量。例如,从一批袋装奶粉中随机抽取100袋,这100袋奶粉就构成了一个样本,100袋是样本量。抽取样本的目的,就是要根据这100袋奶粉的检测指标推断这一批袋装奶粉的质量。样本所取自的总体又称为母体,样本又称为子样。样本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样本既然是从总体中以某种方式抽取的,它们就具有与总体同质的数量特征。但由于每次抽取样本时客观条件可能不同,因此,即使对同一个总体按照同一样本量抽取样本,得到的样本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样本具有随机性。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由于统计总体可以由人、物、事构成,所以总体单位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事。例如,在由全国总人口构成的总体中,每一个人就是总体单位;在上半年某公司销售的彩电构成的总体中,每台彩电就是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总体单位组成的,但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又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研究目的和总体范围不同可以相互变化。同一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又变成了总体单位。例如,要研究长沙市所属各辖区人口数时,长沙市为统计总体,每个辖区为总体单位;而要研究全国各城市人口数时,则全国所有城市是统计总体,长沙市又成了总体单位。(二)总体单位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二、标志和标志表现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总体单位在标志上具体表现的属性或数量。例如,所有在校生构成总体,每个在校生是总体单位,年龄、家庭住址、统计成绩、性别、专业都是名称。以“年龄”为例,每个总体单位在这个名称上的表现是不同的,甲的年龄是20岁、乙的年龄是21岁、丙的年龄是22岁,20岁、21岁、22岁都是标志表现。

标志表现体现了每个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而“年龄”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称为标志。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没有标志和标志表现就不可能整理、综合出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和标志表现是研究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和前提。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根据标志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标志划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例如,企业的经济类型、所属系统、姓名、性别、文化程度等都是品质标志。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一般是文字。例如,“企业经济类型”的标志表现为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例如,企业的销售收入、累计利润总额、占地面积、产品产量、纳税额等都是数量标志。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为数值。例如,“纳税额”的标志表现为50万元、70万元、130万元等。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称为标志值。“50万元”就是标志值。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根据标志表现是否相同,可以把标志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两种。

不变标志是指在总体单位上标志表现相同的标志。例如,全国所有国有企业构成总体,企业的“经济类型”,就是不变标志;某校所有在校生组成总体,“所属院校”就是不变标志。总体单位至少存在一个不变标志,是个别事物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可变标志又称变动标志,是指在总体单位上标志表现不相同的标志。例如,全国所有国有企业构成总体,企业的“利润总额”、“占地面积”、“销售收入”等都可变标志;某校所在校生组成总体,“择业城市”、“喜欢的运动项目”、“每天读课外书籍的时间”等是可变标志。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三、变异和变量

变量是用数值形式表现的变异。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变量。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变量与变量值不能误用。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一个变量,95分、86分、74分则是变量值。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例如,体重、零件尺寸的误差等其取值必须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得,结果可以带小数。离散变量的数值都是以整数位断开的,如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一)变异(二)变量和变量值变异是指标志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变异包括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品质变异如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数量变异如人的年龄、工资等。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统计的前提条件。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四、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例如,湖南省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GDP)24502亿元、人口总数为6690万等,都属于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指标名称反映所研究现象的实际内容,是对现象本质特征的一种概括,是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质的规定性。确定统计指标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例如经济统计指标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学。指标数值是所研究现象实际内容的数量表现,是对总体本质特征的量的规定性,是对个体特征综合和计算的结果。1.统计指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由于所研究现象的范围是可变的,其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因此每个统计指标数值都必须有明确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同时,为了使同一指标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数值具有可比性,必须确定统一的指标计算方法。并且,为了使指标数值意义明确,还必须有明确的计量单位。这样,统计指标就涉及指标名称、计算方法、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具体数值和计量单位六个要素。例如湖南省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24502亿元,指标名称是地区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是根据不同产业部门、不同支出构成的特点和资料来源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空间限制是湖南省,时间限制是2013年,具体数值是24502,计量单位是亿元。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

1)按计算范围不同分类。

总体指标也称总体参数,对于某一确定的总体,任何一个总体指标的数值都是唯一的,但在非全面观测的情况下是未知的。

样本指标也称样本统计量,对于所抽的一个样本来说,任何一个样本指标都有一个可知的数值,但由于样本是随机抽取的、非唯一的,因此样本指标的数值随样本的不同而不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总体指标根据(有限)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标志表现综合计算而得,反映总体数量特征;样本指标则仅根据总体中部分个体的标志表现综合计算而得,反映样本数量特征。2.统计指标的分类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

2)按反映内容不同分类。

数量指标也称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某一方面绝对数量特征的指标,表明现象所达到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例如人口数、企业数、总产量、总产值、土地面积、投资额等,都属于数量指标。

数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现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容量两种: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某个标志的标志值之和,也即某变量的所有变量值之和;总体容量则是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也即某变量的变量值个数。

数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现象时间状况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两种: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累计达到的总量,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可以累加,数值需要通过连续登记取得,例如企业产量、地区GDP等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时刻、瞬间)所达到的总量,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不同时间上的数值不可以累加,数值通常不需要通过连续登记取得,例如企业人数、地区居民存款余额等指标。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内在对比关系或总体间对比关系的指标,表明现象所达到的相对水平、平均水平、工作质量或相互依存关系。例如,人口性别比例、职工平均工资、产品合格率、人均土地面积、产值增长速度、资金利润率等。

质量指标又可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两种:

相对指标是反映事物内部或相关事物之间相对数量关系的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的结果,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部分总量与总体总量之比)、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总量与其他部分总量之比)、比较相对指标(两个同类指标之比)、动态相对指标(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之比)、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之比)等。

平均指标是反映变量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表明变量的一般数量水平,包括算术平均指标、几何平均指标、调和平均指标、众数指标和中位数指标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3)按时间状态不同分类。

静态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某一时点或相对静止时间上数量特征的指标,包括一般的总量指标、静态相对指标和一般平均指标。

动态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或时点上发展变化情况的指标,包括增长量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序时平均指标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1)数量性。即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现的。这是统计指标最基本的特点。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就是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这种数量特征,是统计指标存在的形式,没有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是不存在的。2)综合性。这是指统计指标既是同质总体大量个别单位的总计,又是大量个别单位标志差异的综合,是许多个体现象数量综合的结果。统计指标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从个体到总体的过程,它是通过个别单位数量差异的抽象化来体现总体综合数量的特点的。3)具体性。统计指标的具体性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统计指标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数字,而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反映,是在质的基础上的量的集合。这一点使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数学相区别。二是统计指标说明的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的事实,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地点、时间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这一点又和计划指标相区别。3.统计指标的特点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例如,一个工人的工资是数量标志,全体工人的工资总额是统计指标。(2)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指标则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它们的主要联系是:(1)统计指标的数值多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汇总而来的。例如工资总额是各个职工的工资之和,工业总产值是各个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由于指标与标志的这种综合汇总关系,有些统计指标的名称与标志是一样的。(2)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如果由于统计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统计总体变成总体单位了,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了数量标志。反过来,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总体了,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也就变成了统计指标。4.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二)统计指标体系一个统计指标只能反映某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侧面或一个侧面的某一特征,但任何客观现象都具有多个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方面和特征,如一个工业企业是由人力、物力、资金、生产、销售等相互联系的多方面构成的整体运动。如果我们要全面、深入地反映客观事物,必须将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一个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对象各方面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反映总体的全貌。这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多个统计指标(两个以上统计指标)构成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统计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之间的联系表现为两种形式:(1)统计指标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是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各指标间是函数关系)表现的,如:作物收获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量×单位产品价格(2)各统计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的关系。例如,考核工业企业的八项指标(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成本、利润、流动资金占用)所构成的指标体系就属于这种情况。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在设立统计指标体系用以全面、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时,从总体上讲,应将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预见性结合起来。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但要遵循指标之间内在的客观联系,还应注意资料的取得及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可行,所设置的指标体系是否能反映实际问题、是否具有科学性。此外,设置指标体系时还应遵循预见性原则,使新设立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需要。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经济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组成部分基本情况的指标体系。例如社会经济科技指标总体系是由社会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组成的,而每一种指标体系下面,又可以分若干层次。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研究某项问题的需要而专门设立的指标体系,例如工业或教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测量小康的指标体系、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二第三节统计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工作过程3三统计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工作过程一、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统计是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统计研究的方法体系。(一)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是指从客观现象的总体出发,对其全部单位或足够多数单位进行数量观察的统计方法。它是统计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统计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只有对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才能发现其规律性。

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随机现象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概念是:在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是由偶然性所致的,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确定的数值。大数定律的本质意义在于经过大量观察,把个别的、偶然的差异性相互抵消,而总体的、必然的规律性便显示出来。(二)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是根据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总体划分为不同性质或不同类型的几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分组法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贯穿于整个统计研究过程中。通过分组可以研究总体的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三)统计指标法统计指标法是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指标来反映和研究总体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通过计算各类统计指标可以从静态和动态综合反映总体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内部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依存关系、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以及总体的一般水平和变异程度等数量关系与数量特征。统计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工作过程三(四)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统计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以实际资料及一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为基础,配合适当的数学模型对总体及其运动过程作出比较完整的、近似的反映或描述,以反映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揭示其运动规律的分析方法。(五)统计推断法统计推断法是根据部分总体单位组成的样本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统计在研究客观现象的总体数量关系时,需要了解的总体往往很大,由于客观现象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似性,在很多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全面的统计调查。因此,统计推断已经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统计研究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也可以用作对总体某些分布特征的假设检验。统计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工作过程三二、统计工作过程统计是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统计研究的方法体系。(一)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指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统计设计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对客观现象质的认识来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和反映这一对象范围的指标及其指标体系。

统计设计阶段应主要考虑以下向题。统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