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氢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冰雪熔化 D.电解水2.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B.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的原因是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C.蔗糖与葡萄糖灼烧都得到炭黑的原因是它们都含有碳元素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3.头发的成分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根据分析证明:健康人的头发每克约含铁130mg、锌167~172mg、铝5mg、硼7mg等.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4.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高效安全,对ClO2的叙述错误的是A.ClO2的式量是67.5 B.Cl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C.ClO2是混合物 D.1个ClO2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5.下列图示中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取用液体药品C.取用粉末药品 D.取受热蒸发皿6.”毒淀粉”是在淀粉中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马来酸(C4H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来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48:4:64B.马来酸中含有3个元素C.马来酸中含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D.马来酸和青蒿素(C15H23O5)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B.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C.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8.下列科学家中是我国女科学家的是()A.徐青莲 B.屠呦呦 C.道尔顿 D.拉瓦锡9.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四种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51515反应后质量(g)11未测12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未测值为3 B.丁一定是化合物C.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25∶15 D.丙一定是催化剂10.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碘酒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B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着C气体受热膨胀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D固体碘受热升华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A.A B.B C.C D.D11.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aB.bC.cD.d12.氯消毒的操作使用简单,便于控制,消毒持续性好,价格不高,在饮用水行业应用广泛。如图是氯气与水的微观反应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B.反应为分解反应C.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小D.该反应中各物质均为化合物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石蜡熔化D.铁水铸锅14.如图是悬浮在大气中有毒气体之间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后产生了新的分子和原子B.反应后生成两种新物质,两种新物质中共存在三种原子C.参加反应的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2:1D.若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物质分子,该反应过程可表示为:15.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类比法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B观察法物质的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发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类法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D归纳法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及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归纳出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化学反应催化剂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药品选择: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A水B过氧化氢C氯化钾D高锰酸钾(KMnO4)(2)装置连接,所需的一些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_____;选择该仪器的目的是_____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必须考虑的是_____(填字母);A.颜色B.可燃性C.溶解性D.密度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合适时间是_____.(3)气体检验:如图2甲装置中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乙装置中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原因是_____.(4)实验探究:如图3所示,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观察可见:实验①中无明显现象,实验②中产生气泡,实验③中产生气泡更快,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写出试管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常温下,一锥形瓶中盛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3%的稀硝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硝酸的关系曲线如图。请回答问题:(1)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时,溶液的数量(浓度)逐渐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时,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01%,写出计算过程)。(3)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点。18.(8分)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CO(NH2)2、(NH4)2HPO4是常用的化学肥料。回答下列问题﹕(1)(NH4)2HPO4中N和H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3)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4)150gCO(NH2)2中含有多少克的氮元素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2)①实验室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字母)端通入。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请将装置补画完整______。(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气管的塞子塞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4)学校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7.9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供实验需要,理论上能制取氧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试题分析:氢气燃烧;菜刀生锈;电解水这三个变化中都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冰雪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考点:物质变化2、D【解析】A、氧气与氮气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的原因是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C、蔗糖与葡萄糖灼烧都得到炭黑的原因是它们都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解释正确;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3、D【解析】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在人的头发中铁、锌、铝、硼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选D4、C【解析】
A.ClO2的式量是35.5+16×2=67.5,故正确;B.ClO2是由氯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ClO2是一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故错误;D.一个ClO2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C。5、C【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6、D【解析】
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的比。【详解】A、马来酸化学式为C4H4O4,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A不正确;B、马来酸化学式为C4H4O4,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B不正确;C、马来酸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马来酸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C不正确;D、马来酸和青蒿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故选D。【点睛】马来酸和青蒿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7、A【解析】
A.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原子构成,故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C.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多数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此选项错误。故选A。8、B【解析】
下列科学家中是我国女科学家的是屠呦呦。故选:B。9、B【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5g-11g=1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2g-5g=17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7g-14g=3g,故未测的数值为15g-3g=12g。【详解】A、未测的数值为15g-3g=12,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g:3g=14:3,故选项说法错误;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0、C【解析】
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
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故选C。11、A【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在集气瓶底放少量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错误;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和防止瓶底炸裂,正确;C、图中通过量筒中水的减少量得出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熔融物掉到集气瓶底引起瓶底炸裂,需在瓶底放少量的水。故选A。12、A【解析】
根据氯气与水的微观反应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详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选项正确;B、该反应为一个H2O的分子和一个Cl2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个HCl的分子和一个HClO的分子,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O+Cl2=HCl+HClO,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分子的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由的分子比原子小,故选项错误;D、Cl2为单质,该反应中由单质参加反应,各物质不都是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3、B【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铁水铸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14、C【解析】
A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后生成的了新的分子,但原子种类不变;B当物质由分子构成时,同种物质的分子种类相同所以反应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的分子个数比为2:1;D由题中信息可知,若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物质分子,该反应过程可表示为:;故选C。15、C【解析】
A.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符合题意;B.发光、发热的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根据所含物质种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氯化钾中无氧元素分液漏斗控制反应速率CDADB当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乙装置中将生成的氧气通过浓硫酸干燥,除去了其中的水蒸气等硫酸铜和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2H2O22H2O+O2↑【解析】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化钾中不含有氧元素,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故选C。(2)仪器a是分液漏斗;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根据气体的密度及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故选C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氧气,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B。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合适时间是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此时是纯净的氧气。(3)如图2甲装置中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乙装置中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原因是乙装置中将生成的氧气通过浓硫酸干燥,除去了其中的水蒸气等。(4)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实验①中无明显现象,实验②中产生气泡,实验③中产生气泡更快,据悉能得出的结论是硫酸铜和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试管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点睛】根据气体的密度及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减小甲【解析】
(1)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时,溶液的数量(浓度)逐渐减小,因为稀硝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2)设反应生成硝酸钠质量为x,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稀硝酸质量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地质大学《会计分岗实训(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牡丹江师范学院《语音信息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衡阳师范学院《工程经济与桥梁工程造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文化英语教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商业空间方案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立体构成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乡土建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肿瘤患者护理汇报
-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主播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化工原理传质导论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完整版)
- Linux操作系统课件(完整版)
- 跨境电商亚马逊运营实务完整版ppt课件-整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中国传媒大学《当代电视播音主持教程》课件
-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精品必备教学课件
- DB32∕T 4245-2022 城镇供水厂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别和更换标准
- 建设工程围挡标准化管理图集(2022年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纲要
- 湿法冶金简介
-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全部教案(共28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