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道路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道路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道路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道路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道路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numpages27 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道路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项目区位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工程位于两江新区鱼复新城。项目周边地块主要为商业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及教育用地,本项目道路的建设将直接服务周边商业地块及拟建两江新村实验学院,为师生出行提供方便。项目区位图工程规模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起于渝江大道,止于荣盛路,设计全长364.695米,工程实施段长324.66m,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16米,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30km/h。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根据设计合同,我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等)、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等。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设计依据(1)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的本项目设计合同;(2)业主单位提供的项目区1:500地形图;(3)业主单位提供的《复盛核心区修改后路网方案图CAD版》、《鱼复片区污水管网系统图PDF版》、《综合管网规划建设管理图(2020第四季度)CAD版》等;(4)业主单位提供的《重庆两江新区鱼嘴组团OPN标准分区局部控规一般技术性内容修改》;(5)《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6)《重庆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关于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7)《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江西东华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12》;(8)《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设计方案技术审查的复函(两江新区规资市政通函(2023)第0026号)》;(9)《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方案设计轨道交通安全保护技术审查的意见(渝建轨建控审〔2023〕129号)》(10)《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对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影响第三方评估报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07》(11)《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初步设计的批复》;(12)我单位编制的《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方案设计》及《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初步设计》。采用技术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763-20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 (2013版)(修订版);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意见(渝建科〔2020〕34号)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依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第37号〉,本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如下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序号类别危大工程范围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工程部位1深基坑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照明:高杆灯基础;交通:交通杆基础;排水:污水管线沟槽开挖2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2.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起重量300KN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3.采用非常规方式进行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道路:行道树的栽种;交通:悬臂式标志牌的杆件安装等;照明:吊装灯杆、交通杆件、箱变;排水:排水管径≥1.0m时机械安装、吊装雨、污水排水管道、收口盖板等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2023年7月18日,两江新区建设局在两江新区政务大厅307会议室组织召开的本项目初设专家评审,会议审查通过了项目初步设计,道路部分初设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建设条件场地现状现状道路拟建道路位于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盛产业片区的鱼复工业园内,是鱼复工业园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规划区周边有重庆绕城高速公路、现代大道、渝江大道等,建材运输条件十分便利。在区内还有若干施工便道(路幅宽度均在7米以下),路面已硬化,使用状况良好。综上所述,本项目所在地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具备,工程建设条件良好,有利于工程建设。现代大道渝江大道沿线建筑道路沿线无现状建筑。地上地下管线道路沿线地上地下管线主要为现状现代大道及渝江大道沿线敷设地下市政管线,另有现场施工临时用水用电管线。河流、水渠道路周边无现状河流,东侧附近有御临河水系。气象水文拟建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8.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1991年12月26日至28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5℃(2006年8月2日)。气候特征为:春早,多始于二月下旬;夏长,近五个月,且多闷热天气;冬短温暖,霜雪少见。盛夏多连晴高温天气,伏旱突出,十年八遇。降水充沛,年最大降水量1532.3mm(1998年),多年年平均降水1150.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34.3mm,平均相对湿度79%,年最大风速18.7m/s。七、八月多暴雨,九月份暴雨也有。秋季多绵雨,持续时间一般在30-40天。云雾多,日照少。年平均云量在8成以上,年雾日多达94天。年日照数仅为可照时数的30%左右。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5-85%,秋季可达85-90%。历年各月都以偏北风最多,且静风率高,年均为36%,风力微弱,年均风速1.4m/s。线路段无冲沟及山平塘等地表水体。地形地貌拟建项目区域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场地多已整平,地形形态多为平地与缓坡相间,局部段较陡,地形坡度5~15°。地表多为草地、丛林覆盖。拟建场地地形地貌中等复杂。项目沿线现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场地地质构造上位于大盛场向斜东翼(图3.2-1),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95°∠10°。勘察区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1)裂隙LX1:产状344°∠71°,裂隙间距0.7~1.2m,张开1~2mm,无充填物,裂面平直,延伸2~5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2)裂隙LX2:产状271°∠72°,裂隙间距0.8~2.0m,张开1~3mm,裂面粗糙,泥质或岩屑充填,延伸1~2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经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岩层面微张~闭合状,结合很差,尤其是砂、泥岩结合层面,容易泥化形成泥化夹层,属软弱结构面。据区域地质资料,建设场地内未见断层及活动性断裂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场地构造纲要图地层岩性本次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素填土(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泥质砂岩,互层状分布。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粘性土夹泥岩、砂岩碎块石等组成,碎块石粒径20~65cm,含量25%~51%,为场地道路平场时机械堆填、修建民房所形成,未碾压夯实,回填时间超过5年。填土性质差异大,钻探揭露厚度3.0~6.2m,为特殊土层。(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1)泥岩(J2s-Ms):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岩石节理裂隙不甚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含砂质较重,为砂质泥岩。为场地主要岩性。2)泥质砂岩(J2s-Ss):灰白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夹泥质条带。强风化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岩石节理裂隙不甚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地表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和水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明显,动态变化大,雨季较丰,旱季较枯。因覆盖层较薄,整体富水性较差。2)基岩孔隙裂隙水基岩中的地下水按其储水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可细分为风化裂隙水及泥质砂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赋存于岩体强风化裂隙中。主要受降雨和上部土层孔隙水补给,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不具统一潜水面。地下水受地形、岩性及风化裂隙发育强度控制,故富水性差异大,随深度增加富水性减弱,直至岩体风化裂隙不发育。泥质砂岩裂隙水赋存于泥质砂岩层面及构造裂隙中。该类地下水受裂隙控制,埋藏深,主要受降雨和上部土层孔隙水补给。地下水径流途径长,常沿临空裂隙或与下伏泥岩接触面以泉水或散体状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富水性中等。本次钻探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残留水,于24h后进行水位观测,均为干孔,未见稳定地下水。总之,线路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岩土体透水特征场地覆盖层为素填土,根据拟建场地条件及重庆市类似工程经验综合提供:场地内素填土渗透系数取经验值10.00~20.00m/d,为强透水层;泥岩渗透系数取经验0.015m/d,为弱透水层;泥质砂岩渗透系数取经验值0.200m/d,为弱透水层。(3)场地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结合区域环境调查和周边相邻工程水文资料,场地内素填土为就近开挖山体的弃土石,未受污染。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和土体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的相应国家标准的规定。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钻探,勘察区及其附近未见滑坡、危岩、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稳定。道路分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摘抄自地勘报告)根据设计方案,拟建道路起止里程桩号K0+000~K0+364.695,长度364.695米,设计路面高程219.657~215.282m。根据路基开挖、回填高程和基底岩性可分3段。现分段评价如下:(1)K0+000~K0+170段(一般路基)(横面1~3)本段为一般路基段。场地地势较平缓,挖填方深度较低。第四系覆盖层为素填土,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组成。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回填后,路基底部岩性为现状素填土,厚度多小于3m。素填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对其进行翻挖压实或夯实处理。道路平场后在左右两侧将会形成最大高小于2m的边坡,建议对其按照相应坡率放坡处理。路基回填前需清除表层草皮层。(2)K0+170~K0+260段(挖方路基)(横面4~5)本段为挖方路基段,第四系覆盖层较薄,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基底岩性为泥岩夹砂岩,强度较高,可直接选作路基持力层。该段开挖后,道路左右侧将会形成岩质或岩土混合边坡,现评价如下:1)道路左侧挖方边坡道路开挖后,左侧将形成最大高约6.5m的挖方边坡(4-4’),坡向约98,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坡顶素填土最大厚度约1.0m,主要为岩质边坡,岩性为泥岩。根据赤平投影图5.3.2-1分析:边坡为反向坡,裂隙1、裂隙2与边坡相切,各裂隙组合交线倾向坡外,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岩体破裂角取45+φ/2=59.5°。建议对上方覆盖层进行清除处理,岩质段按1:0.75坡率放坡,同时加强边坡坡面防护或绿化处理,并沿边坡周界设置截排水沟。K0+170~K0+260段挖方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图2)道路右侧挖方边坡道路开挖后右侧将形成最大高度约7.6m,其中土质段1.6m,岩质段6.0m,为岩土混合边坡。坡向278°。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土层段为素填土层,岩土界面倾向坡内,容易沿土体内部失稳。岩质段为泥岩夹砂岩,根据赤平投影图5.3.2-1分析:边坡为顺向坡,岩层倾角较小,对其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边坡坡向近一致,受其影响边坡可能沿裂隙面滑移。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破裂角取45+φ/2=59.5°与裂隙倾角大值。建议边坡按岩质边坡坡率1:0.75放坡,同时加强边坡坡面防护或绿化处理,并沿边坡周界设置截排水沟。(3)K0+260~K0+364.695段(一般路基)(横面6)本段为一般路基段。线路段地势较平缓,挖方深度较小。第四系覆盖层为素填土,含少量建筑垃圾,下伏基岩为泥岩夹砂岩组成。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基底岩性为素填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对其进行翻挖压实或换填处理。道路平场后在左右两侧将会形成最大高小于2m的边坡,建议对其按照相应坡率放坡处理。(4)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设计线路和场地地质情况,拟建场地内现状覆盖层为第四系填土,填土沿现有道路呈带状,主要呈松散~稍密状、均匀性差,力学性能差;强风化基岩广泛分布,但一般厚度小,均匀性一般。场地为土岩组合地基,属不均匀地基。地震(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附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勘察区位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拟建物属于基础设施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1.5条和4.1.6条,场地类别的划分应按照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进行划分;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式计算:vse=do/t(4.1.5-1)t=(4.1.5-2)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o———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填方路基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覆盖层为素填土,结合地区经验,素填土属软弱土剪切波可取130m/s;强风化基岩为软质岩石取剪切波速800m/s≥vs>500m/s,中等风化基岩为稳定岩石,取剪切波速大于900m/s;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见下表。拟建工程地震效应评价道路桩号覆盖层最大厚度(m)土层结构(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抗震地段划分素填土后期回填土K0+000~K0+1703.3(DZK5)3.2/130Ⅱ0.35一般K0+170~K0+2601.5(DZK14)0/500Ⅰ10.25一般K0+260~364.6953.0(DZK17)2.5/130Ⅰ10.25一般(2)地震液化和震陷评价拟建场地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无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且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不存在地震液化震陷现象;场地内无滑坡、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地震时发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小,场地地震稳定性较好。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项目所在区域附近为城市发展区,水、电、通信等设施接入方便,比较利于道路建设。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本项目沿线筑路材料较丰富,品种规格齐全,基本满足工程需要,符合工程要求。砂石料:其境内有丰富的砂石资源。路面用碎石分布相对较少,需作仔细选择,但其储量及开采石场也满足筑路需要。工程用水及用电:本项目沿线水资源丰富,工程用水可于沿线河道内抽取。这些水源较多、水质洁净、无污染、无工程侵蚀性,运距近成本底。沿线电力资源丰富,可直接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解决。必要时也可考虑自行发电。水泥、钢材、木材、沥青:水泥、钢材、木材、沥青等材料在当地均可直接采购,运输条件方便。运输条件:拟建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鱼复新城,项目西侧为已有道路渝江大道,南侧为现代大道,并与重庆绕城高速和沪渝高速相通,运输便利。技术标准结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和《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的相关规定,结合道路的性质、功能、交通量、沿线自然条件和现状情况,行知路设计技术标准如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技术标准规范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设计速度(Km/h)3030设计年限(年)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设计年限10年沥青路面设计工作年限10年道路长度(m)/364.695标准路幅宽度(m)/16最小平曲线半径(m)40120最小竖曲线半径(m)凹形250/凸形2507000最大纵坡(%)81.62最小坡长(m)85163停车视距(m)≥30最小净高(m)车行道4.5m,人行道2.5m计算荷载城-B级人群3.5KN/m2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为6度,重要附属构筑物按7度设防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为6度,重要附属构筑物按7度设防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本次设计道路红线、平面线型、路幅、起终点及交叉口控制点坐标高程均与初步设计完全一致。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重点考虑地形条件影响,道路线位方案是依据规划道路线位、参考规划布局、周边地块用地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的。本项目道路线形与规划道路平面线形完全一致,平面线形舒展、顺畅,平面线形标准较高,平面设置能够满足近期实施和远期发展的要求。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全长364.695m,东西走向,起点与现状渝江大道平交,形成T形交叉口,向北展线与规划旺盛路平交,终点与荣盛路平交形成十形交叉口。路线与规划保持一致,全线共设置1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为R=120m,根据规范相关规定,采用第一类加宽方式进行加宽,每个车道加宽0.35m,在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加宽渐变段10m。超高按照2%设置。道路纵断面设计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方案起点设计高程219.657m,终点设计高程215.282m。全线设置1个变坡点,道路最大纵坡1.62%,最小纵坡0.68%,最小坡长163.091m。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控制标高与设计标高对比表单位(m)桩号设计标高(m)控制标高(m)高差(m)备注K0+000219.657219.6570.000与渝江大道交叉口K0+150.469218.604218.60.004与旺盛路交叉口K0+364.695215.282215.2820.000与荣盛路交叉口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机动车道横坡采用1.5%,人行道横坡采用2.0%以利于排水,机动车道坡向外侧,人行道坡向内侧。本次设计道路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路幅分配:B=4m(人行道)+4m(机动车道)4m(机动车道)+4m(人行道)=16m,与规划保持一致。标准横断面图道路交叉设计本项目与旺盛路、荣盛路相交的交叉口已纳入相交道路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内仅考虑起点顺接现状渝江大道,采取右进右出方式进行交通组织。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全路段平面交叉口具体如下:平面交叉口表相交道路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道路红线宽度交叉口形式交通措施渝江大道主干路5060丁字交叉减速让行、右进右出旺盛路支路2016十字交叉信号灯控制(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荣盛路次干路4026十字交叉信号灯控制(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路基设计路基概况本次道路主线设计长度为364.695m,未设置桥隧,均为路基段,扣除交叉口范围后路基段长291.73m,其中填方路基段长40m,挖方路基段长251m,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2.68m,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6.7m。一般填方路基填方边坡上部第一级8m,坡率为1:1.5,;第二级8m-16m,坡率为1:1.75;其下每8m为一级边坡,坡率为1:2.0。两级边坡间留2.0m宽马道。对于填方边坡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临时排水沟。当原地面线坡度大于1:1.5时,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2m,内倾坡度为3%。一般挖方路基挖方边坡采用自然削坡,每8m分一个台阶,护坡平台宽2m,边坡坡率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一般土质边坡和全风化岩质边坡坡比为1:1.5;石质边坡视岩性情况、风化程度、结构面要素及组合情况、地表横坡和边坡高度等因素,结合路基边坡绿化防护要求,综合分析确定,采用1:0.75~1:1.0。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挖方边坡坡顶外靠近5m占地线内侧设截水沟。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轨道交通4号线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作业,控制保护区范围以外若采用爆破作业的,应采用控制爆破,传递至轨道交通结构及设施上的爆破振动速度不得大于1.5cm/s。路基排水(1)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需在坡顶外设临时截水沟,并顺地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设截水沟处占地线距离坡顶线5m,截水沟紧贴占地线内侧设置。截水沟具体位置详见相应的道路平面分图。施工时,可根据周边地块开发进度做相应的增减。(2)截、排水沟均采用0.6m×0.6m的梯形边沟,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低填浅挖路基当填方高度小于1.4米时,视为低填路基,对路床范围(即路床标高以下0~80厘米)填料或表土必须认真处理,当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或土层最小强度CBR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取换填砂砾石或碎石方式进行处理。当挖方高度小于1.4米时,视为浅挖路堑,当挖方路基路床为土层或路床含水量过大难以压实时,也必须对路面结构层以下土基进行特殊处理,处理方式及压实度要求均同低填路基。本次设计低填浅挖处理路段如下:桩号范围处置方式长度(m)处置深度(m)超挖土方(m3)基底换填碎石(m3)K0+020~K0+100低填浅挖800.8512512K0+280~K0+330低填浅挖500.8320320合计:832832特殊路基处理本项目建设区现状有大量公园场平区及施工区,为减小路基工后沉降,暂定对现状地面进行清表后进行翻挖回填分层碾压。特殊路基处理路段如下:桩号范围处理措施平均深度(m)面积(m2)备注K0+030~K0+135翻挖回填22594K0+285~K0+345翻挖回填21063合计3657本次特殊路基处理依据地勘和地形图及经验进行统计,处理路段及工程量见《特殊路基处理平面图》。考虑地勘钻孔的密度情况,本次特殊路基处理范围及工程量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路基边坡防护本区域为现状未开发区域,两侧主要为商业用地、教育用地,另有少量防护绿地。边坡按照用地性质及周边地块开发建设计划,均考虑为临时边坡,临时边坡设计工作年限为2年。临时边坡均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路面设计路面结构路面设计轴载重100KN为标准轴载,用双圆荷载下的弹性层状体系小理论进行分析计算,以容许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和容许剪应力进行作为设计和验算指标。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0年。路面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10年设计交通等级:中等交通车行道结构组合设计如下: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凝土AR-SMA-13C厚4cm0.3~0.6kg/㎡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中粒式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厚6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6cm0.7~1.5L/㎡乳化沥青透层油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路拱及横坡车行道、人行道均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车行道为1.5%,人行道为2.0%。人行系统设计人行系统概述本项目道路两侧各设置4m宽人行道,在道路交叉口附近设置人行横道过街。人行过街设施本项目均采用人行道组织行人过街。人行道铺装根据园区统一建设标准,人行道铺装材料采用灰色透水混凝土,盲道采用红色压模盲道。人行道铺装及结构如下:面层:C30灰色透水混凝土厚8cm基层: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厚15cm垫层:级配碎石垫层厚15cm防渗膜(两布一膜)400g/m2材料要求如下: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水泥混凝土采用的集料,必须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密实的碎石料,碎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中的二级要求,并应符合下表规定。项目计量单位指标123尺寸mm2.4~4.754.75~9.59.5~13.2压碎值%<15.0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15.0含泥量(按质量计)%<1.0表观密度Kg/m3>2500紧密堆积密度Kg/m3>1350堆积孔隙率%<47.0路缘石、路边石、路缘石路缘石、路边石、路缘石均采用花岗岩材质,颜色均为芝麻灰,顶面及可视立面范围为抛光面,其余面为机械面。路缘石15×43×100cm(外露高度20cm),路边石尺寸12×29×100cm(外露高度0cm),植树圈尺寸为15×15×130cm,与人行道齐平。路缘石、路边石在直线段上每节长1000mm(可根据市场成品调整),曲线段每节长400mm(可根据市场成品调整),均采用密贴方式安装,每隔6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6mm,缝内填石材专用密封胶,顶面高度一致,可视高度误差不大于2mm。花岗岩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抗弯拉强度不低于8MPa。在与其它道路相交圆弧段和道路平曲线段路缘石和路边石的安装应将标准预制块切割、改小后安装。严禁直接将标准预制块安装在路缘石圆弧和平曲线范围。无障碍设施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道路交叉口处,设置三面斜坡路缘石,供残疾人使用,三面坡缘石坡道宽不小于3.6m。全线道路人行道处均设置盲道,盲道宽0.6m,采用红色压模盲道,交叉口处三面坡缘石坡道宽度结合斑马线设置,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人行道绿化本次设计根据园区统一建设标准,考虑设置行道树,树池间隔10m种植香樟(胸径≥15cm),树圈石采用切割芝麻灰花岗石,端部采用45°碰角,缝宽不大于3mm,树池内部硬化处理采用与人行道铺装一致灰色透水混凝土。道路起点顺接现状渝江大道,需破除其现状人行道及绿化带及道路外侧植物带,本次设计考虑进行挖除处理。公交设施设计本项目设计范围内未规划公交系统。道路土石方调配本次设计道路总挖方9993m³,总填方为2053m³,清表土2061m³,弃方10001m³。根据建设单位信息,可就近弃土。弃土运距暂定2km。涉及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专项设计轨道交通概况轨道交通4号线是重庆轨道线网规划中重要的骨干线路之一,是线网的中西—东北走向的放射线,主要功能是强化了外围组团与城市核心区间的快速联系。线路途径渝北区、北部新区、江北区3个行政区,串联了新牌坊地区(市级商圈)、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唐家沱组团、鱼嘴组团(含都市快轨车辆制造基地)、龙盛片区(两江新区重点打造的开发区)等重要区域。轨道交通四号线,从嘉州路站~石船镇站线路全长约46.06km,共设车站21座。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唐家沱站(不含)~石船站段)工程线路主要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串连了鱼复工业园和龙兴工业园,于2019年1月25日开工建设,全长约32.8km,地下段长约20.5km,高架段长约12.3km。全线共设14座车站,其中,高架站4座,地下站10座。全线与三条线路换乘,分别为8号线、14号线、15号线,于2022年6月18日开通运营。轨道4号线二期线路图根据轨道4号线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资料,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K0+000-K0+075.857段位于现状轨道4号线复盛站与王家城站区间轨道保护线范围内,轨道里程桩号为YK47+328.430,该区段的轨道结构形式为区间隧道,轨道制式为钢轮钢轨,目前为运营状态。轨道4号线该区间隧道围岩级别为IV级,隧道开挖工艺为盾构,开挖断面为直径6.6m圆形断面,浅埋区间。盾构区间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衬砌环拼装,通用衬砌环由1块封顶块、2块邻接块及3块标准块构成,管片厚度为350mm,管片配筋采用热轧钢筋HPB300/HRB400E级,管片配筋总钢筋重量为1752kg。盾构区间管片衬砌圆环构造图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的相对关系13.2.1道路部分与轨道交通的相对关系根据轨道4号线施工图设计资料,轨道4号线沿渝江大道地下敷设,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起点与渝江大道平交,与轨道4号线相对位置关系为上跨。轨道隧道顶标高为208.924m,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设计标高为219.52m,高差10.596m。竖向位置关系图剖面关系图13.2.2管网部分与轨道交通的相对关系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起点处新建给水燃气管线与渝江大道现状管道连接、新建的雨污水管道坡向旺盛路并接入其新建雨污水管网、新建的电力管线与渝江大道现状电力管线、旺盛路新建电力管线连接;综合管网随道路敷设、与轨道4号线相对位置关系为上跨。轨道隧道顶标高为208.924m,综合管网沟槽最低处标高216.954m,高差8.03m。管线布置与轨道平面关系图管线布置与轨道剖面关系图编制依据(1)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的本项目设计合同;(2)业主单位提供的项目区1:500地形图;(3)业主单位提供的《复盛核心区修改后路网方案图CAD版》、《鱼复片区污水管网系统图PDF版》、《综合管网规划建设管理图(2020第四季度)CAD版》;(4)业主单位提供的《重庆两江新区鱼嘴组团OPN标准分区局部控规一般技术性内容修改》;(5)《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达两江新区⒛21年政府主导类投资计划的通知(渝两江管办发[2021]17号)》;(6)《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市政500141202200029号)》;(7)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轨道办提供的轨道4号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电子版。前期各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渝建轨建控审〔2023〕316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荣盛二支路南延伸段项目方案设计轨道交通安全保护技术审查的意见》,原则同意该项目方案设计阶段轨道交通安全保护专篇文件,提出意见执行情况如下:该项目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外部作业影响等级最高为一级。为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该项目后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得向不利于保护轨道交通方向调整。对确需修改的重大调整,建设单位应报我委重新征求意见。执行情况:本次初步设计与方案设计阶段一致,未向不利于保护轨道交通方向调整。(一)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作业,控制保护区范围以外工程若采用爆破作业的,应采用控制爆破,传递至轨道交通结构及设施上的爆破振动速度不得大于1.5cm/s。执行情况:严格按意见执行,设计中明确要求轨道交通4号线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作业,控制保护区范围以外若采用爆破作业的,应采用控制爆破,传递至轨道交通结构及设施上的爆破振动速度不得大于1.5cm/s。(二)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解决好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水问题,做好施工场地临时截排水设施,场地汇水方向宜向控制保护区外侧汇流,应及时对开挖临空面、基底、沟槽底或已有钻孔等实施有效封闭,避免渗水造成周边岩体强度降低。该项目竣工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地形地貌,做好道路、边坡顶和坡脚的截排水设施,及时将地表水引排至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以外。执行情况:严格按意见执行,设计中明确要求控制保护区范围内施工场地应做好临时截排水设施,场地汇水方向宜向控制保护区外侧汇流,管线基坑应采用人工开挖及回填,开挖后应立即封闭基坑底面,防止地表降水沿裂缝下渗岩体中,造成岩体强度降低。设计中结合现场地形地貌设计有坡顶截水沟、坡脚排水沟、道路雨水口等截排水设施,及时将地表水引排至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以外。(三)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开挖土石方应及时清运,不得随意堆放。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管沟基槽应分段跳槽施工,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深度,沟底不得扩挖、超挖。管网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跟进基础、结构及回填施工,避免基底长时间裸露。污水管网应加强防腐、防渗漏措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包压实或外套防渗漏波纹管处理,并严格控制管道连接质量,避免污水泄漏后对轨道交通造成腐蚀病害和环境污染。执行情况:严格按意见执行,设计中明确要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开挖土石方应及时清运,不得随意堆放。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管沟基槽应分段跳槽施工,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深度,沟底不得扩挖、超挖。管网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跟进基础、结构及回填施工,避免基底长时间裸露。雨污水管网采用防腐防渗漏等性能稳定、接口形式可靠、环刚度高、寿命长的双层中空壁(PVC)结构壁管,管道基础范围内敷设400g/m2的防渗膜,避免水体下渗降低土基基础岩体的强度,保证在运营过程中不出现破裂及漏水,避免水体下渗降低土基基础岩体的强度,并严格控制管道连接质量。(四)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填方工程不得采用冲(夺)击式和振动式碾压机械,应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填筑、静力碾压,降低对轨道交通结构周边围岩的扰动。填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轨道交通结构的变形。执行情况:严格按意见执行,设计中明确要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填方工程不得采用冲(夯)击式和振动式碾压机械,应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填筑、静力碾压,降低对轨道交通结构周边围岩的扰动。填筑过程中,密切监测轨道交通结构的变形。(五)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机械设备作业平台和行驶便道应远离轨道交通结构及设施侧布置,严禁在轨道交通结构附近随意堆载施工材料或机具。机械设备作业完毕应尽快驶离控制保护区。执行情况:严格按意见执行,设计中明确要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机械设备作业平台和行驶便道应远离轨道交通结构及设施侧布置,严禁在轨道交通结构附近随意堆载施工材料或机具。机械设备作业完毕应尽快驶离控制保护区。(六)项目施工过程中若遇地下不明管线及构筑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四号线建设运营公司,查实现场实际情况后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执行情况:严格按意见执行,设计中明确要求项目施工过程中若遇地下不明管线及构筑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四号线建设运营公司,查实现场实际情况后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七)该项目对轨道交通安全保护要求除应满足以上意见要求外,还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等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情况:严格按意见执行。轨道交通安全保护要求及措施在工程实施前,施工单位须根据道路与轨道的实际位置关系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并报送轨道主管部门审查。轨道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组织施工,并需严格按照审查通过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结合本工程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主要是路基、路面施工及管网施工时对轨道安全存在风险。为保证轨道保护控制线范围内的施工任务顺利安全实施和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同时结合本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区域内的区间隧道进行监控和重点保护,加强对工程施工组织的管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做好应急预案,施工应与监测相配合,实行信息化施工,在现场施工时若遇到不良地质现象,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业主及相关单位现场核实后,确定下一步方案。施工过程充分保障轨道建设及运营安全,做好施工保护方案,保护方案报轨道业主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并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作如下设计措施:(1)选用柔性接口、提高管道的抗变形能力;(2)管道基础通铺防渗膜;(3)检查井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内壁抹防水砂浆专项措施。施工阶段的安全保护要求针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作如下要求:施工机械施工前经检查保养,处于良好作业状态,机械均经专业人员操作。该项目位于轨道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均不得采用爆破、强夯、振动碾压等施工方式,保护区外若采用爆破施工的,应采用控制爆破,爆破振速(传递至轨道结构上的爆破振动速度)不得大于1.5厘米/秒。路基开挖及管网沟槽开挖,渣料及时清运,不在轨道控制保护范围内随意堆载。施工过程中,做好地表水引流,如局部有水量汇集,及时抽排至远离轨道区域,不得向轨道一侧排放。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动态设计。边坡、路基开挖应注意排水,避免路基底部出现积水影响岩层完整性。管道管沟基槽应分段跳槽施工,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深度,沟底不得扩挖、超挖,开挖弃土应随挖随运。雨污水管网采用防腐防渗漏等性能稳定、接口形式可靠、环刚度高、寿命长的双层中空壁(PVC)结构壁管,保证在运营过程中不出现破裂及漏水,避免水体下渗降低土基基础岩体的强度,并严格控制管道连接质量。管道管沟基槽应分段跳槽施工,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深度,沟底不得扩挖、超挖,开挖弃土应随挖随运。雨污水管网采用防腐防渗漏等性能稳定、接口形式可靠、环刚度高、寿命长的双层中空壁(PVC)结构壁管,保证在运营过程中不出现破裂及漏水,管道基础范围内敷设400g/m2的防渗膜,避免水体下渗降低土基基础岩体的强度;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管道连接质量、防渗膜成品保护等。检查井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装配式成品检查井,且抗渗等级不低于P8,并在检查井基础范围内敷设400g/m2的防渗膜,避免水体下渗降低突击基础岩土的强度;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检查井安装过程总的成品保护,防止造成井身结构损伤。基坑应分层开挖、均匀卸载,加强支护,及时封闭开挖面;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底部高程,严禁超挖。并应在坡顶、坡底设置相应的截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雨水侵入坡体导致岩土体强度降低。第三方监测要求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进行的其它工程建设及作业(以下简称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应开展第三方监测工作。第三方监测通过一定的测量测试仪器、设备,对轨道交通结构设施、围(支)护结构体系、地下水、周边环境及岩土体等的变化情况按一定的周期进行量测、巡查、分析和反馈监测成果,及时反映工程建设对轨道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活动。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开展第三方监测工作,第三方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监测工作,作好现场安全监测控制、及时预警和提出安全建议。施工单位应组织施工监测单位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实施施工监测,配合第三方监测单位做好测点埋设及保护,及时响应监测预警并开展抢险处理工作。施工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第三方监测单位审核、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接受第三方监测单位的指导及监督,对作出的监测成果承担相应责任。项目的监理单位,应当编制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监理实施细则,督促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单位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监测,与第三方监测单位共同做好施工监测测点验收工作,对重要部位的监测实施旁站监理。监理单位应当检查监测点的布置和保护情况,比对、分析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数据及巡查信息。第三方监测方案应符合市轨道集团关于轨道交通设施保护要求及监测技术要求。第三方监测单位应根据轨道交通设施保护要求及监测技术要求,结合施工工法、施工监测方案、风险评估报告及周边环境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编制第三方监测方案。第三方监测方案应包含工程概况、风险识别及分析、目的依据、监测管理体系、监测对象、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频率、监测周期、监测预警、成果处理、信息反馈、监测人员及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等内容,监测内容章节中应有现场巡查重要部位的详细列表,对重大风险点应有专门章节对其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进行设计。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监测方案编制后提交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将监测方案纳入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保护方案,报送市轨道集团,由市轨道集团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第三方监测须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采用常规监测方法校核。第三方监测工作实施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第三方监测单位向参建各方作技术交底,还应邀请市轨道集团参加。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及时处理监测数据和巡查信息,作出分析评价,编制第三方监测报告,及时反馈给各参建单位,还应同时提交给市轨道集团。第三方监测应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持续至竣工后两年,直至监测对象变形趋于稳定后可终止。建设单位应当向市轨道集团提出监测终止申请,市轨道集团回复同意后方可终止第三方监测。第三方监测预警的级别应根据监测技术要求、现场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由小到大分为三级,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为最高级别。第三方监测单位的监测预警应通过短信、电话、邮件等快捷方式报送到建设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并在随后两个工作日内报送纸质预警通知单,还应同时报送市轨道集团。第三方监测单位发布预警信息后,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第三方监测单位及施工监测单位应加强监测工作,参建各方组成监测预警风险处理小组,分析监测预警原因及其危险性,研究处治措施并及时实施,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监测预警风险处理由建设单位组织处理,其中橙色预警风险处理应报市轨道集团,红色预警风险处理应上报相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通过监测预警风险处理小组研究确认有重大安全影响的,则应按《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处理程序。监测预警风险处理完成后,由施工方提出消警申请,监测预警风险处理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后消警,其中红色预警的消警应上报相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审批通过后方可复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第三方安全评估的建议,确定管线施工和道路运营引起桥梁墩顶顺桥方向最大水平位移小于2L1/2mm=13.1mm;墩台差异沉降最大值小于10mm的控制标准。并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DBJ50T-271-2017中规定的工程及周边环境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控制指标等详细监测技术要求。节能及环保设计节能设计项目建设期耗能主要为运输耗能、施工耗能及施工人员生活耗能,耗能类型以汽油、柴油和电力为主。本项目与地方道路相距不远,燃油就近购买,工程和生活用电供应也比较方便。项目建设过程中所耗用的筑路材料包括块片石、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等,材料采用汽车运输,主要能源为柴油、汽油。本项目坚持“节约用能”和“减少投资”的原则,筑路材料就近采购和利用。道路建设所需水泥可以在区内的水泥厂采购,钢材可以从市内购买;木材可在当地林业部门采购,沥青、片石等筑路材料均可从市内购买。项目运营过程中,照明设施主要采用以下节能措施:1)照明变压器负载率合理、空载损耗小,并设置集中无功补偿装置。2)照明光源采用节能LED光源。3)每盏照明灯具设置无功补偿电容器或采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4)照明灯具可实现按时间或照度自动控制开关,并按全、半夜分组,半夜实现节能运行。环保设计噪音污染控制(1)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噪声污染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合理分布动力机械设备的工作场所,避免一个地方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3)采用环保空压机,对个别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安装消音器,设置隔音棚等措施,降低噪音。(4)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装备排气消音器,现场只允许按低音喇叭,场外行驶严禁鸣笛。(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对施工引起的扰民事件,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避免争端事件的发生。(6)拌和站及预制场设置必须远离居民区至少500m以外。为保证施工现场居民的夜间休息,对距居民区150米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控制在8∶00—12∶00和14∶00—20∶00(当地时间)。降低粉尘污染(1)施工道路用洒水车经常洒水降尘,避免尘土飞扬。(2)在运输易产生扬尘的材料时,车辆配备挡板,用彩条布遮盖。(3)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及时清扫、冲洗,保证施工场地及车辆清洁。(4)严禁在工地燃烧各种垃圾废弃物。(5)混凝土拌和站的投料器设置防尘设备。爱护环境,保护绿地(1)对施工现场附近可能受到影响和破坏的林木,进行登记,必要时,对树杆用竹帘包裹,并设置围栏。(2)所有车辆严格在规定的线路上行驶,不随意驶入施工场地以外或便道以外的区域。(3)各类生产生活场地集中设置,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尽量不占或少占临时用地。(4)严格在业主指定的取弃土场取弃土,不乱挖、乱掘、乱弃。(5)取弃土场及各类生产生活用场地使用完毕后及时推平恢复,并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谐调。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1)施工前,做好管区范围内排水系统的布设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畅通。(2)路基施工时,对开挖后的坡面及填筑后的路堤,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3)对取弃土场在做好排水系统的同时,及时做好防护。(4)基础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及时回填夯实。(5)对排水工程要施工到位,保证排水通畅。(6)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工地围蔽、安全防护设施和其它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场清、料净。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是指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后,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建筑材料和部品部件。本项目为重庆城区政府投融资项目,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应不小于30%。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路基施工要求质量标准本次工程范围,地质状况较为简单,道路经过区域无塌陷、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路基边坡设计主要以放坡处理,坡顶、坡脚采用弧形坡与地面自然相接。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起皮、积水及表面不平整等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方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支路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4下路床30~80≥94上路堤80~150≥93下路堤150以下≥90零填及路堑0~30≥9430~80≥94说明: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零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中线高程:+10mm,-20mm中线偏位:≤30mm路床平整度:≤15mm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施工时必要的附加宽度横坡:±0.3%且不反坡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要求见下表: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40MPa≤288≤245石质路基≥50MPa≤225当填方地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大于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具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回填碾压。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随意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对于石方路堑,欠挖部分应予凿除,超挖部分应采用强度高的砂砾、碎石进行找平处理,不得采用细粒土找平。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严禁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需在其一侧作业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挖掘机、起重机(含吊物、载物)等机械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电压(KV)<11035110220330500安全距离(m)沿垂直方向1.53.04.05.06.07.08.5沿水平方向1.52.03.54.06.07.08.5当开挖边坡为石方时,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严禁峒室爆破。爆破作业应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对于周边建筑物较多或存在高压铁塔等设施路段,边坡禁止采用爆破开挖,边坡土石方应按严格按逆作法施工,同时应加强开挖面的地质观察,尤其是观察层面、裂隙面结合情况。。填方路基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6432101015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61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当路基穿过水塘或水田时,必须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纵坡大于12%或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大于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填筑填方边坡上部8m为1:1.5,8m以下每8m为一级边坡,第二级坡比为1:1.75,两级边坡间留2.0m宽马道。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部位填料最低压实度(%)胸腔填料距路床顶<80cm砂、砂砾93>80cm素土90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路床顶<80cm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90管顶上30cm以上砂、砂砾95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床顶以下0~80cm砂9580cm以下砂9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碾压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边坡防护本工程采取动态设计和信息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地质编录,校核结构面参数,如发现有与勘察不符的地层、与设计参数取值不符及其它有关情况,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设计、勘察等有关单位,必要时对原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1)坡面开挖施工1)坡面整理是指按设计坡比整平坡面。2)进行坡面清理施工前,应封闭周围小路,禁止通行,并设置安全警示。3)坡面清理施工前,应采取有效的施工临时脚手架等防护措施,避免清除过程中的落石或土体危及下方保护对象和施工人员的安全;4)坡面清理时,岩石边坡修整开挖应采取人工或风镐开挖方式施工严禁放炮施工,机械施工时注意施工安全。5)清除的岩体或土体应及时转运至稳定场地,不得随意堆弃,以免造成次生不稳定地质体。6)所有边坡开挖均应在干地施工,对开挖施工中的地下水、雨水和施工积水,应采取有效、可靠的截、排水措施予以排除。如在雨季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2)挖方边坡土石方开挖施工1)参加开挖的人员要遵守所使用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机械的各种安全装置齐全有效。同时对于结构物的基槽开挖均采用人工开挖,严禁放炮和大型机械施工。2)开挖顺序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并应放坡开挖,开挖临时坡率按设计坡率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并且应做好排水措施。3)配合挖土的人员,在坑槽内作业时要按规定坡度顺序作业。任何人不得进入的工作范围内。4)装土时,任何人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5)开挖的坑槽边禁止堆土、堆料、停放机械。6)发现地下水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7)边坡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分层分段逆作法施工。分层工作高度不宜超过3.0m,分段长度为10~20m。应边开挖边护坡,禁止一次性开挖到底,任何部位均不得采用自下而上造成岩体倒悬的开挖方式施工。8)施工时应注意复核边坡两侧高压线及其他管线等建构筑物与边坡的相互关系,避免边坡开挖影响到其安全。9)施工时应复核顺层边坡层面性状,顺层边坡严禁爆破施工。(3)回填要求1)填方区先进行场地清理,耕土、淤泥、腐殖土、植被、草皮、杂物等应清除干净,厚度约50cm,地表清理可参照相关规范执行。2)压实填土的质量以压实系数γc控制,其中红线范围内平场部分,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红线范围外边坡部分,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2。3)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须开挖台阶,台阶应挖至基岩面,台阶宽不小于2.0米,台阶设反向坡。4)填料要求:填土采用块石、片石,以及碎石、石屑、粘性土(用作填料)。片石、块石尺寸不得超过30cm,缝隙用碎石、石屑、粘性土填充,不得采用建筑垃圾、耕植土等。土石比以确保密实度要求进行控制。建筑场地内压实填土的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B.以砾石、卵石或块石作填料时,分层夯实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0mm;分层压实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C.以粉质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为最优含水量,可采用击实试验确定;D.挖高填低或开山填沟的土料和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E.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性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F.碾压完成之后填料的综合内摩擦角不应小于30°。(4)用电安全施工要求1)施工用电符合安全用电的规定,电杆、电箱、电源电线的安装,必须认真检查,达到标准。使用新电源必须先检查,合格后方能正式使用,并做好接地线的保养和防雷工作。2)现场施工用电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布置与架设,同时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在接线口、闸刀板等处挂立醒目标志牌,确保用电安全。3)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4)架空线应装设横担和绝缘子,其规格、线间距离、档间距离等应符合架空线路要求,其电板线离地2~5m以上应加绝缘子。5)架空线一般应离地4m以上,机动车道为6m以上。6)电焊工须持证上岗,所用工具必须安全绝缘。工作前须穿戴好防护用品。(5)施工中的安全保护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禁损坏已完的建筑产品,建立相应管理制度。2)对建成的挡墙、脚墙要加强保护,防止人为破坏。3)遇暴雨,应防止施工过程中挡墙基坑的塌方事故。挡墙施工完毕后,应防止雨水对挡墙坡面土体的冲刷,避免地表土体在雨水的作用下发生滑塌等地质灾害。同时应采取措施如支撑、覆盖等,减小雨水冲刷程度。底基层、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质量标准压实度:≥96%(重型击实标准)厚度容许偏差:+20mm,-15%层厚弯沉值:≤80(0.01mm)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5~2.5Mpa平整度:≤15mm中线高程:+5mm,-20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横坡:±0.5%且无反坡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32.5级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均匀系数应大于10,级配组成应在下表所列级配范围内。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28<931.590~1001967~909.545~684.7529~502.3618~380.68~220.075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本次设计底基层厚度为25cm,为减少结构层数量、改善层间结合,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性,底基层易采用大功率摊铺设备及大功率振动压路机一次碾压成型,同时加强质量抽检,确保摊铺混合料的压实度、均匀性满足技术要求。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5%。质量标准压实度:≥97%厚度容许偏差:+20mm,-15%层厚弯沉值:≤40(0.01mm)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4.0Mpa平整度:≤12mm中线高程:+5mm,-15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横坡:±0.5%且无反坡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100<28<926.590~1001972~899.547~674.7529~492.3617~350.68~220.075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稀浆封层材料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粘度C25,3

(秒)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25℃40~100T0604延度5℃不小于20T0605软化点℃不小于53T0606石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7)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1h<800g/m2T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度2~3cmT0751施工技术要求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面层上面层为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凝土AR-SMA-13C,厚度为4cm。下面层为沥青混凝土AC-25C,厚度为6cm。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厚度容许偏差:+10mm,-5mm平整度:≤1.5mm(标准差σ)≤3mm(最大间隙Δh)弯沉值:≤26.6(0.01mm)抗滑横向力系数SFC60≥54抗滑构造深度TD:≥0.55mm井框与路面高差:≤4mm渗水系数:TRSMA路面≤200ml/min宽度容许偏差:0,+20mm中线高程:±15mm中线偏位:≤20mm横坡度:±0.3%且不反坡(2)材料1)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7)中A级70号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试验项目A级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60~80T0604延度(5cm/min,15℃不小于100T0605软化点(R&B)℃46T0606闪点℃不小于260T0611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密度g/cm3实测记录T0603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6T0605上面层沥青混凝土采用橡胶沥青,橡胶沥青指标应符合下表标准:橡胶沥青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技术指标粘度,177℃,(MPa.s)1.5~4.0针入度(25℃,100g,5s),(0.1mm)25~70软化点,(R&B)(℃)54~74弹性恢复,25℃,不小于(%)18上中面层沥青混凝土均采用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7)中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剂量以内掺法计量为准。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材料采用5%SBS改性沥青(95%AH-70石油沥青+5%SBS改性剂)。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见下表。技术指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0T0604软化点(R&B),℃≥60T0606运动粘度(135℃≤3.0T0625/T0619闪点(℃)≥230T0611离析软化点差(℃)≤2.8T0661溶解度(%)≥99T0607旋转薄膜试验(163℃×5h)质量损失%≤±1.0T0610针入度比25℃≥65T0604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PCR)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指标单位PCR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mm)%≤0.1T0652黏度恩格拉粘度E25—1~10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5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50T0651针入度(100g,25℃,5s)0.1mm40~120T0604软化点℃≥50T0606延度(5℃)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97.5T0607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T0654贮存稳定性1d%≤1T06555d%≤5T0655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与基层间透层油的乳化沥青(PC-2)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指标单位P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