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心理学复习大纲绪论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况一、定义、范围(一)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从心理学与医学角度研究人的身心健康(二)研究范围1.研究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李心天教授提出过几种观点:(1)直接作用:神经官能症,反应性精神病等(2)重要作用,间授作用:心身疾病如冠心病,偏头痛,心绞痛(3)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疾病,心理因素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起到间接作用。如:外伤,中毒,骨折,烧伤,作为致病因素,心理因素没有参与;但是,由于病人的个性特征和对疾病的主观评价所造成的心理紧张状态却影响着疾病的过程。2.
研究情绪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3.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三)学科性质1.交叉学科:涉及医学和心理行为科学2.基础学科:与解剖、生理等一样为基础课程3.应用学科:可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四)开设的目的与学习意义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掌握其研究和实践方法掌握应对和处理人生难题二、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心理生理与生理心理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三、心理学和医学如何交叉?⑴心理社会因素是疾病的重要因素⑵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⑶全面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⑷心理状态的改变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⑸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提高医疗质量
马克思:“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⑹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伴有生理机能的变化,而且还能调节和控制生理机能。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时间长了,就会造成高血压症。但是,有意识地放松,如:户外运动、想象自己处于愉快的情境等,就会使负性情绪逐渐消失,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第二节医学模式的变化一、什么是医学模式?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影响医学研究方法、对象、范畴和对策医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心身观、疾病观、健康观二、几种医学模式(一)神灵(spiritual)医学模式时间----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背景----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薄弱的医学知识积累不足以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指导医学实践------敬畏?猜度?(无知无助无奈)特点----医巫混杂的现象平衡医学模式(balancemedicalmodel)东方:心身观:一元论“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健康观:阴阳平衡疾病观:阴阳失衡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治疗观:整体辨证施治、“心病心药医”西方: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四体液学说,气质理论。心脏——脏液——贫血质大脑——黏液——粘液质肝脏——黄胆液——胆汁质胃——黑胆汁——抑郁质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medicalmodel)时间----文艺复兴时代起至21世纪?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生物科学的进步,从实验医学建立起来的医学发展模式。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生物和机体,包括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正常及异常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研究的主线和着眼点是人体的生物性成就: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缺陷:强调了人的生物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忽视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odel)特点:既从生物学方面,又从心理和社会方面看待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模式。强调人的健康是由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原因:疾病谱发生变化、社会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传染病的新威胁、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的困惑。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的方法。(这是最原始、应用最广的科学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1)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缺点:1.难以重复验证2.难以精确分析3.研究现象没有出现4.观察者容易各取所需(二)调查法定义:对大样本被试询问某方面的问题具体分类:问卷法和访谈法关键技术: 问卷(访谈)设计(含个人资料与问题设计两个部分);选择合适的样本。优点:快捷、方便。缺点:诚实问题;自陈偏差。(三)心理测量法1.定义: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2.与实验法不同:实验法是通过控制条件来求得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切关系,更多地属于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测验法用于研究难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问题。研究复杂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3.编制一个好的量表要经过一个标准化的过程(步骤):⑴按照测验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⑵选择被试,对题目进行实测、修改。⑶施测程序标准化。多长时间,记分标准⑷统计结果,建立常模。4.测验法的种类:主要有智力、成就、态度、人格:团体、个别等测验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①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多次测验成就高相关。②效度:是否有效地测量了你要测的东西。优点:快捷、方便缺点:有些测验效度不高;有些测验操作复杂(四)个案法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常用于临床、咨询中。
(五)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心理学基础知识认知活动(cognitiveprocess)是心理活动是从环境中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应用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感觉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感觉的特征(1)感觉性=感觉的敏锐度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2)感觉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人们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并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3)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改变(提高或降低)的现象(4)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物体运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人们才能知觉到运动(补充)错觉定义:1.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2.不同于幻觉3.视知觉错觉最多(几何错觉、形状错觉、方位错觉。)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memory)是指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认或再现)(二)记忆的分类一、按记忆的时间分(1)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感觉记忆的特征1.时间:0.5秒2.编码形式:感觉后像3.容量:9个字母(2)短时记忆指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即当前一刻能够意识到的记忆。短时记忆的特征1.时间:20秒——1分钟2.编码:形码、音码、意码3.容量:7±2chuck(3)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的特征1.时间:1分钟-终生2.编码:意码3.容量:无限二、按记忆的内容分1、
形象记忆(幼儿以此类记忆为主)2、
逻辑记忆(定律,法则等)3、
情绪记忆(失恋,失败等)4、
运动记忆(骑车,游泳等)(三)记忆的心理过程一
识记(memorization):是个体获取经验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在脑海中进行编码的过程。1、根据识记时有无目的性:(1)
有意识记(2)
无意识记2、根据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1)
机械识记(2)意义识记二保持(retention)三再认和再现再认(recognition):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再现(reproduction):就是回忆四遗忘定义:对识记过的客观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和回忆1.遗忘的进程艾宾豪斯:遗忘曲线其它影响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前摄抑制、后摄抑制)④识记者的态度注意(一)什么是注意(attention):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所谓指向:是指人以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所谓集中: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倾注并且深入这一对象(二)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
有意注意:有目的并需要有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有预订目的,但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三)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范围)(2)
注意的稳定性:(10分钟)“分心”(3)注意的分配:(驾驶)(4)注意的转移:(心理课–解剖课)思维与想象(一)思维(thinking)定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显著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1)直观动作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逻辑思维2.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1)求同思维(聚合)(2)求异思维(发散)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主动性和独创性:(1)习惯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思维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实现的。(1)分析:整体局部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2)
综合:局部整体通过综合才能认识这些事物的部分和属性的关系和联系(3)
比较:对比,以确定其异同点(4)抽象与概括抽象: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概括:把抽象出的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中和,形成对这一类事物的概括性认识。想象(imagination)1.定义:想象是在大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过程。2.想象的功能(1)预见作用(2)对认知起补充作用(3)对情绪有调节作用第二节情绪和情感过程一、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一)
二者的区别1、情绪初级心理现象(情境性和短暂性)情感高级心理现象(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2、情绪冲动性(较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稳定性(稳定地蕴藏在人格中)3、情绪人的自然需要情感社会需要(二)二者的联系情感要靠情绪来表达,情绪总是体现着复杂的情感,二者难以分开。1.两极性,如爱-恨,轻松-紧张;2.复杂性,如百感交集、啼笑皆非、哭笑不得3.多层次性,对家人,对子女,对朋友的爱三、情绪的功能1.适应生存的工具(婴儿的啼哭,微笑)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运动员:参加比赛过程;赛前心理)3.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积极情绪、不良情绪)4.情绪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和认知交互作用)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
依情绪的性质分:古代,关于人的情绪就有“七情”之分:“喜、怒、哀、欲、爱、恶、惧”(二)
按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mood):比较微弱又比较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心情)2.激情(IntenseEmotion)一种时间短暂但爆发力较强的情绪状态激情的两面性:(1)负面效应:意识范围缩小,理智性降低(2)正面效应:艺术创作3.应激(stress)出乎意料的紧急事件所引起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二、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人和事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等的制约)2.理智感表现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是为探求真理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和探求真理的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个人的审美标准)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受阶级需要标准制约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意志的基本过程1、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2、执行决定阶段(关键阶段)意志行动的特征目的性、排难性、随意性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人格人格的特征:(参考书本)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活、教育环境2)复杂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三岁看大,五岁看老4)整体性(完整性)人格障碍倾向性积极性人格的心理结构(参考书本)需要的定义(1)是个体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的分类来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二.动机(motivation)(参考书本)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激发和推动个体活动是促使人去行动的心理动力动机的冲突:1.双趋冲突两个对个体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但双不能兼得时形成的内心冲突。“鱼与熊掌难以兼得”。2.双避冲突两个对个体不利的目标都想回避但不得不选择其一时的内心冲突3.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利又有害即想追求又想回避的内心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对两个目标均形成趋避冲突。挫折:(一)什么是挫折在有目的的活动中(挫折情境)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挫折认知)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反应)气质(temperament)(一)气质的定义: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称之为“脾气”或“性情”性格(character)(一)定义: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具有可塑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性格与气质的关系一、区别:1)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2)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二、联系:1)气质是性格形成的基础2)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3)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主要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理论一:精神层次论意识:由个人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组成前(浅)意识由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意念、回忆等心理活动组成,浅埋于意识阶层无意识由一些个人无法意识到的潜伏着的本能冲动、欲望等所有的心理活动组成新人格动力结构模型本我:(ID)快乐原则自我:服务本我,寻求满足本我的方式现实原则超自我:内化了的社会道德=良心完美原则(道德原则)理论二:人格动力理论1.本能(内驱力)2.焦虑理论3.自我防御机制(egodefensemechanism)焦虑理论焦虑是一种情绪体验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道德性焦虑(害怕做违背超我的事情)自我防御机制特征:或多或少都有歪曲现实或否定现实的倾向经由无意识的历程来运作1.压抑(repression)把超我不允许的欲望和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自己意识不到其存在,也就感觉不到焦虑和痛苦。2.否认(denial)防止威胁性材料进入意识,拒绝承认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事件,似乎其根本未发生过。3.置换-替代(displacement)把对某事物的强烈感情不自觉地转移到另一事物上,通过迁怒可以减轻情感上的痛苦4.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首先压抑不得体的冲动把冲动的反面表露于意识水平把它们作为屏障,以防止危险欲望的表达5.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抹去意识中的情感内容,用严格的理智的方式处理压力情境6.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的不良动机或恶意投射到别人身上,断言别人有此动机,以免除自我责备的痛苦7.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赋予行为符合逻辑的或为社会所欢迎的动机,使之看似合情合理8.升华(sublimation)把为社会不能接受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最为积极的形式9.退行(regression)当挫折无法应对,放弃原有的行为模式和经验态度,使用以往较为幼稚的方式满足自我理论三:人格发展阶段论口唇期(oralstage0-1岁)婴儿吮吸、探索行动自恋,自卑;过度依赖肛门期(analstage1-3岁)适时排尿,排便行为洁癖、顽固、强迫;肮脏、浪费、慷慨性器期(phallicstage3-6岁)男孩:Oedipuscomplex恋母情结、阉割恐惧女孩:Electracomplex恋父情结、阴茎妒忌潜伏期(latentstage6-11岁)无性心理活动对各种活动兴趣增加、聚焦于社会活动自信、自强;自卑、孤僻两性期(genitalstage11-20岁)兴趣转向异性社会允许途径受内驱力推动亲密关系的形成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主要有四种: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该中性刺激也引起了无条件反射。(1)泛化(generalization)不仅原条件刺激本身会引起条件反射相类似的一系列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2)分化指对某种特定的刺激做出某种反应对其他类似的刺激不做出反应操作条件反射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动物自己通过主动的操作,获得满足动物行为结果。其行为被强化,强化的行为会再次发生(1)正强化通过奖励使个体增加某些行为的频率(2)负强化个体为了避免不良后果增加某些行为的频率(3)惩罚社会观察学习人的学习分两类:(1)亲身经历的学习(2)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注意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2、保持过程记住从榜样情景中了解的行为3、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观察到的行为4、动机过程学习者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到激励第三节认知理论(参考课本)一、艾利斯ABC理论二、贝克理论三、认识错误思维和非理性信念(1)绝对化思维(2)灾难化思维(3)阅读他人(4)以偏概全(5)精神过滤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人本理论人本主义人性观1.人的本性(1)人是有本性的(2)本性的实质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信赖的2.实现趋向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一股单一的力量=实现的倾向驱动实现趋向包括两个方面:(1)生物学角度:指一切生物共有的成长、成熟趋势(2)心理学角度:表现为人独有的自我实现趋向3.机体评估(organismvaluingprocess)个体对自己的体验、经验具有一种天生的、内在评估机制4.自我理论(1).自我的结构和内容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与认识、评价(2).自我的形成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影响因素:重要人物童年关注价值条件(3).心理病理观自我与外部世界冲突的结果选择性知觉—只允许那些与价值条件相一致的经验被意识到;歪曲经验—将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从认知上予以歪曲,使之与自我一致;否认—否定经验的真实性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一致或失调导致心理疾患发展与健康一、人的毕生发展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倡导者巴尔特兹(PBBaltes)等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即进行试图以毕生发展观来整合整个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资料的努力,其基本思想(Baltes,Staudinger&Lindenberger,1999;Smith&Baltes,1999)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毕生发展的基本假设:发展并没有在成年时就结束,而是扩展到整个生命的全程。这个过程开始于精卵结合,结束于死亡,是一个心理结构和机能的获得、维持、转换和衰退的适应性过程。同时,这个发展过程也说明了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发生发展是动态的,多维度的,多机能的,多原因的和非线性的,即发展过程及发展速度不是并非一成不变的,有的时期发展较快而有的时期发展较慢;各领域的发展也并非同步进行,有的领域在某一时期发展较快而在其它时期发展较慢。第二,生理和文化的因素作用于发展过程,通过三种机能来完成发展的任务,即:(1)成长(growth),指向更高层次的机能或适应能力(adaptivecapacity)的发展目标;(2)维持(maintenance),指向面对新的发展任务或恢复到损耗前的水平;(3)对损耗的调节(regulation),当由于外内资源缺乏而不能及时对损耗进行恢复时则在较低层次上对机能进行适当的组织。第三,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倡导者认为发展是一个伴有补偿作用的选择性的优化过程。选择,优化和补偿之间的协调存在于个体发展的任何发展领域。二、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卫生也称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来维护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心理卫生的工作目标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就狭义而言,是指预防和矫治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就广义而言,是指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与改造能力。(二)心理卫生的现实意义心理卫生已在我国与世界范围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随着社会的变革,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理卫生的开展,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2)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其学习成绩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其工作效率高于心理不健康者;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的人更能耐受挫折和逆境。(3)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心理卫生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基石。(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态分布曲线之内者以及能对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应的智力超常者。(2)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心情,善于从生活重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旦有了负性情绪,能够并善于调整过来,具有情绪的稳定性。(3)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在社交重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等。(4)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包括有积极的处世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或改变现实,不怨天尤人。(5)健全和完善的健康人格:气质、性格、能力和动机、需要、价值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人格结构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三、人的胎儿期发展(怀孕~出生)从怀孕到出生为胎儿期。个体心理健康从胎儿期就应予重视。重视胎儿的心理健康,其实就是注重怀孕母亲的心理健康。母亲体重与身高的影响:母亲的体重会影响胎儿。(2)母亲的营养的影响:如果孕妇营养不良,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B、C、D及钙、影响胎儿脑的发育(3)母亲的年龄的影响:母亲怀孕的年龄常常影响到儿童智力的正常发展。(4)母亲的疾病的影响: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妇女怀孕头三个月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容易造成胎儿发育畸形或死胎(5)母亲的情绪的影响:现代研究表明,情绪波动可影响内分泌,减少脑的供血量。(6)药物及烟和酒的影响:很多药物对正在发展中的胎儿有潜在的影响,(7)母亲所出的环境的影响: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会影响发育中的胎儿。四、婴儿期发展(0—3岁)1、婴儿生理发展特点它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期开始发育,出生时已经重达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6个月时是成人脑重的50%,到3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3/4。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具体表现在神经系统、动作和语言方面。2、婴儿心理健康(1)母乳喂养和母爱: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营养充足,适合消化和吸收,含有抗体和胱氨酸,可增加乳儿的免疫力和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哺乳可以增加母亲与孩子在视、听、触摸、语言和情感的沟通,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健康情感的发展。(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4岁幼儿独立愿望增强,常常自行其是,表现不听话,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要因势利导,培养他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要引导幼儿自己起床、穿衣、吃饭、大小便等。(3)信息刺激。(4)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5)促进运动与智力的发展婴幼儿儿各项能力在活动中发展:动作训练:益于脑的发育和动作的协调语言训练:1—3岁是婴儿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游戏:目的在于通过感官认识世界五、幼儿期发展(幼儿期是3-6、7岁)(一)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1.大脑发育3岁幼儿脑重已达成人的四分之三7岁时已接近成人2.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征语言能力增强。情感强烈、易变3岁时自我意识增长(第一反抗期)区分性别3.幼儿期的心理健康(1)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2)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第一反抗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3)玩耍与游戏走出自我中心,学会与人交往(4)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防止不良行为与习惯的养成(5)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六、儿童期发展(6岁~12岁)1.儿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接近成人脑发育完善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言语、情感、意志、能力和个性的发展2.儿童期心理健康(1)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游戏主导→学习主导(2)组织社会劳动发展友谊和责任心(3)培养开拓创造性思维(4)注意“情商”的培养七、青春期发展(12岁~18岁)1.青春期:青春期男性是13-19岁、女性是12-18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20岁定义为青春期※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1)身体外形的变化(1)身高:平均每年6-8厘米,女生要比男生早两年进入青春期,女12岁,男14岁(2)体重: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3)头面部:特征变化;增长速度减缓,逐渐接近成人2)第二性征的出现:男性:外生殖器、肌肉组织、体毛和嗓音女性:乳房、脂肪组织、体毛和嗓音3)性机能的成熟关注异性情感体验2.青少年期(中学时代)的心理健康(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2)保持情绪稳定(3)引导性意识健康发展(4)消除心理代沟八、中年期发展(35-60岁)1.自我意识的发展(两极性)积极、满意与消极失落2.人格的变化(稳定、成熟)(1)心理防御机制的成熟幽默、利他和升华(成熟的心理)(2)人际交往灵活多样(3)内省的增加(换位思考,不易冲动)(4)性别角色整合更年期更年期是一个人从成熟走向衰老的过渡时期女性一般为45~50岁,或绝经后2~3年男性一般为50~60岁★(1)反应速度与记忆能力下降;(2)渴望健康与追求成就的矛盾;(3)人际关系错综复杂;(4)家庭与事业的双趋冲突心理卫生策略:1、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3、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婚姻需要:智慧、宽容和耐力)(工作关系:做到齐头并进)九、老年期心理发展1.感觉减退:首先是视觉,四五十岁后开始出现老化,随后听力、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2.液态智力减退:一般在20~40岁智力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老年人智力的改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和家庭环境等。3.记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通常最早出现,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对新事物学习较年轻人困难。由于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定向力常发生障碍。4.情绪改变:在老年人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5.老年人性格改变:一般认为进入老年后有些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淡漠表现,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6.老年人行为改变: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激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7.晶态智力继续发展:虽然老年的液态智力减退,但是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老人积累了大量智慧结晶,能够很好地继续服务于社会,指导后辈。心理评估一、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一)概述心理评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某一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客观描述的过程,称为心理评估。临床心理评估:将心理评估运用于临床(医学、心理学)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目的(1)
协助心理专家,医师做出心理或医学诊断(2)
在进行临床干预前提供病人的基础信息(医生)(3)
指导制定心理障碍或医学疾病的防治措施,估计心理障碍或医学疾病预后;(临床心理学家)(4)
预测未来成就,并作为人力资源部门选拔人才的方法(5)
医护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研究人员)(6)
用于能力鉴定(司法部门,工作单位,学校)(7)
作为判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效果的指标;评估者的条件(1)
有相关的知识:首先对智力,记忆,情绪,人格的概念的及发展变化的规律要了解,表现形式,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等等一些知识应掌握.(2)
有相应的操作技术并熟练掌握:如有观察技术访谈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测验量表,问卷以及能做相应的心理分析.(3)
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是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会作出相应的判断.(4)
心理素质水平高:也就是首先自身人格要健康,乐与人交往,(了解各种各样的人),尊重他人.愿意帮助别人,有耐心和通情(感情移入或神入).也就是能设身处地以当事人的立场去体会其心境(当事人的感觉,需要.痛苦等)的心理历程,”感人之所感”.”知人之所知”(生活经验)(认知能力).(5)建立协调关系:在临床医学中,有医生病人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在心理测查时,有主试与受试之间的关系在心理治疗时,有治疗家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咨访关系)临床心理学家的职业道德1.
严肃对待临床心理工作:2.
管理好心理测验:标准化的考题,或象智力测验工具等.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否则将失效.3.
保护病人或来访者的利益,尊重其人格,保守他们的私人秘密,不能向其他任何与来访者熟悉的人泄露,如果不然,将会对来访者身心造成损害评估的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almethod)
观察的类型:时间{长期观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有系统的观察,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特殊病例的诊断性研究.定期观察:按一定的时期进行观察.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治疗性诊断.形式{住院观察:在住院期间的观察.门诊观察:门诊期间的观察评定.内容{一般观察:对病人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整个行为表现作全面的观察了解.重点观察:对病人在某一时期内某种或某些特殊的心理,行为表现作重点的观察了解,例如智力活动.动作行为,睡眠等.3.优缺点:优:简便,易行,可以得到许多基本的,比较真实的资料.另外观察法作为系统研究的第一步,可为以后的研究指出方向.不足或局限性:(1)难以准确评定人内心的认识.思考和活动,如失望,焦虑和忧郁;(2)某些行为的观察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或不道德的,例如,那些通常在无人场合发生的行为(如手淫)和怕为人所知的行为(如低声的威胁,抱怨和性行为.)(3)观察到的行为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有主观性和偶然性.(4)
观察只能说明是”什么”,而难于解释”为什么”.(5)
由于观察者不操纵影响行为的变量,因此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往往需要付出较多的物力和财力.在实际工作中,观察法常常与其它研究方法综合起来使用.面谈法(interviewmethod)面谈是指在接见人和会晤者(来访者)之间进行的有目的的会话.面谈是心理评估资料的一种重要技术,当我们开始接触到病人和来访者时,首先必须访谈.一般来说,都要经过访谈了解来者的一般情况.来访目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建立起初步的人际关系.然后才决定是否需要做心理测验,以及选择什么类型的测验.(1)
结构式面谈:特点是由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按所需资料的要求,以较为固定的方式或定向的标准程序;编出面谈提纲或问卷,并且主动发问,要求病人按问题回答.优:有助于系统地收集所需要资料,并且不能遗漏所要问的问题.重点突出,节省时间,因问话一致,所以可以把不同对象放在一起比较.缺:过于主动查问,方式比较刻板(类似查户口),可能会引起病人反感.(2)
非结构式面谈:自由式面谈,它是拘泥于固定格式或程序的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自由交谈.优:交谈是自由的轻松的,随意的,容易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能够获得珍贵的深层的资料.在方法上也比较灵活.缺:费时间,容易顾此失彼,新手也不容易把握.(3)
混合式面谈:是上述两种的结合,医生心目中有面谈一览表,但给病人的感觉是自由的,随和的,宽松的气氛,显然难度较大,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才能运用自如.面谈时注意事项:(1)
注意给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值得信任,真心实意的帮他,这是开展心理治疗的前提.(2)
注意个别差异:因人而造选择恰当的交谈方式{内向外向(3)
面谈中切莫忘记观察:所获信息的来源面部表情占55%,语言音调38%,谈话内容占7%.所以通过观察就可大致掌握来访者的感受,情绪,个性特点.(4)
遵循得寸进尺的原则:(5)
始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绝不能感情用事,避免卷入病人及其家属的感情纠葛中(6)
学会把握住交谈的主题(切记生硬,粗暴中断)(7)
采取开放式提问方法(一句引多句)”你谈谈你自己”(8)
尽量避免判断表述,即少或不评价病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少用”好”,”坏”,”对”,”错”,”讨厌”,”应该”等词语,而多用”理解”的表示医生的态度.(9)
尽可能避免探究式表述.为什么?焦虑症状加剧面谈技术:(1)
听:面谈本身并不在于”谈”,而在于”听”,心理医生首先要学会聆听,尤其面对初诊病人时,聆听是获取病人有关材料的前提,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聆听,首先要有兴趣去听,要让病人感到你在聚精会神地听他的诉说,这不但能获取病人的更多的背景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其次,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设身处地体会病人的心态和经验,经获取对病人的”同情”,只有这样,才能谈得更真切,更深入.(2)
问:一方面医生想要获得更多的材料,另一方面病人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态,所以医生要懂得如何恰当地问(3)
想:在聆听和导问的过程中,要思考和整理有关材料,以充分地了解病人的情况.(4)
观察:在面谈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表情动作情绪反应等,以便根据病人的反应来及时调整面谈风格.心理测验法(Psychologicaltest)(1)按测验功能来分:主要用于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鉴定{能力测验{智力测验(一般能力)IQ创造性测验(特殊能力).听或绘画,音乐,手工等方面的能力测验>有一定稳定性人格测验:很多,具体再讲,多用于某些心理障碍病人的诊断和病情预后的参考,科研和心理咨询对人格的评价学绩测验:属于知识测试,但它与能力紧密相联,甩以也算心理测验(标准化考试)情绪测验:越不稳定的东西测验越不准(2)标准化测验的主要特征:一套心理测验量表是否具有科学性,要看它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也就是是否标准,体现在:测验试题是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是否选取具有代表性受试者施测而得到标准分以便参照.是否有信度,可信是否有效标准化测验的一些主要技术指标有:(1)样本(sample)从全体内只抽取一部分项目以代表全体的这样一种手续叫抽样,那么,所选取出来的部分项目,就叫做样本,如果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则心理测量结论就正确.否则就不正确.(2)常模:(norm)一种测验针对某一个群体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也就是用来作比较的标准,相当于生理上的正常值.(3)信度(reliability):是一个测验或量表的可靠程度,也就是一种量表先后对一个对象连续两次以上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测智商130以上,几个月后60.量表不可信.(4)效度(validity):测验是否测量了所要测量的品质.(有效性和正确性)异常心理一、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概念与判断1.能否保障人作为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2.能否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交往3.能否保障人正确地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如何区分心理的异常和正常?1.常识性的区分
(1)出现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时(2)呈现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时(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时(4)影响他人的社会生活时2.心理学的区分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3.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1)内省经验标准主观体验、判别者临床经验(2)统计学标准平均值(3)客观检查标准生理检查;心理检查(4)社会适应标准二、摄食障碍定义:反常的摄食行为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CCMD)重要特征:对于身体的重量、体形、尺寸存在感知障碍为适应对身体的感知,行为上采取控制或减低体重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特征:(一)身体并发症:(1)脸色苍白,皮肤干燥,发质干枯(2)后背、前臂和脸部侧面出现柔软的细毛(2)生长迟滞、乳腺停止发育(青春期前发病者)(3)腮腺、下颌下腺肿胀(特别是贪食者)(4)经常催吐病人的前牙齿内侧面的腐蚀(5)手脚凉、低体温(6)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力衰竭(7)便秘(8)贫血(二)认知和行为障碍1.追求病理性苗条(限制型:限制进食;催泄型:进食后抠吐或呕吐、过度锻炼运动、滥用泻药、减肥药等)2.体像认知歪曲对自己体形和体重有不正确的认知3.胃肠刺激的感受的认知异常缺乏饥饿感,否认疲劳感4.对自身的情绪状态缺乏正确认识5.否认病情是该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Nervosa)定义: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及对自身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DSM-Ⅳ中暴食的定义: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吃掉比正常人在此期间和环境下所能吃掉的多得多的食物,即使没有饥饿感,也会有进食的冲动。临床特征:(一)身体并发症(1)胃肠道症状:胃胀、唾液腺发炎、腹痛、消化不良、胰腺疾病(2)电解质异常:频繁的呕吐导致K+、Cl-、H+丢失过多,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甚至出现心率失常或肾脏损害(3)滥用泻药并发症:骨质疏松、皮肤色素沉着、结肠疾病等(4)继发性代谢紊乱还可表现为疲乏无力、抽搐和癫痫发作等(5)自我诱导呕吐引发并发症:胃酸反流导致牙齿腐蚀或溃疡、食管与咽部损害;反复的呕吐可致腮腺和唾液腺肿胀;手指和牙齿及口腔黏膜摩擦或刺激可引起口或手损伤;(二)行为障碍主要为暴食-排泄的恶性循环1.冲动性进食行为,且缺乏饱食感,或对饱食感失去了正常反应。2.通常在出现罪恶感或躯体不适如恶心、腹痛时终止暴食行为,继之是补偿性排泄行为3.常用的排泄行为有自我诱导呕吐、过度运动、禁食,滥用利尿剂、泻药、食欲抑制剂和加速机体代谢的药物如甲状腺激素等(三)防治1、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氯氮平等)※三环类:氯丙咪嗪等※SSRI类:百忧解等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CBT适用中度、重度患者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alProgram)适于符合亚临床症状诊断标准的患者自助技术(Self-HelpStrategies)适合针对高危人群(中学生,大学生)做群体干预家庭治疗(FamilyTherapy)对儿童和青春期患者疗效较好三、自杀行为(参考书本)四、性心理障碍(二)判别标准1.其行为不符合当时社会认可的正常标准2.其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伤害(如诱奸儿童和严重施虐狂sadism)3.本人体验到痛苦(三)分类性指向障碍:恋物癖、恋兽癖、恋童癖、恋尸癖性偏好障碍:异装癖、露阴癖、摩擦癖、施、受虐癖性别认同障碍:易性癖、童年性身份识别障碍其它:口淫癖、恋污秽癖、淫书淫画癖、电话淫语癖四、人格障碍(P229)(一)定义: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而不伴有精神症状的人格缺陷,是一种根深蒂固和持久不变的行为模式。人格障碍一般在少年甚至儿童期发生这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CCMD-3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1)功能性而非器质性障碍(2)智力正常,认识能力完整,但认知、情绪、行为、交往出现障碍(3)稳定不易改变(4)儿童开始,持续,中老年时可减弱(5)危害社会不能免除责任(三)分类与表现(书本内容P230)心理诊断和治疗二、心理治疗的原则(一)良好的医患关系原则(二)保密性原则(三)计划性原则(四)综合性原则(五)中立性原则(六)灵活性原则四、心理治疗的方式与种类经典的心理治疗形式:1对1时间:一般每次40—50分钟集体治疗(grouppsychotherapy)形式:1对多人,2-多人五、心理治疗的程序和步骤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信息与资料第二阶段:评价与诊断第三阶段:确定目标第四阶段:干预与治疗第五阶段:终止与效果评价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疗法的目的:帮助病人进行人格的重建解决早年的心理冲突扩展自我意识等主要采用的技术有:(一)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鼓励病人想到什么说什么,不带任何顾虑,也不必符合逻辑,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任何感受与体验、动机和联想(二)梦的分析(dreamanalysis)梦是揭示无意识内容、洞察未被解决议题的重要手段释梦的方向:A.按时间顺序分析B.选择梦的某些片断进行分析C.分析与梦有关的现实生活(三)移情(transference)移情的解析基于患者早年的无意识内容(四)阻抗(resisitance)阻抗的表现1)对会谈时间及规定的消极态度2)讲话程度上阻抗3)讲话方式上阻抗4)咨询内容上的阻抗:阻抗产生的原因1)被动心理与对抗心理A.对咨询的抵触情绪(害怕泄漏隐私等)B.对咨询者的抵触2)两难抉择心理与成长的痛苦A.开始新行为的压力B.旧行为消除和结束的遗憾与痛苦行为疗法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又称行为矫正(behaviormodification),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和依据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认为,每个人的正常或异常行为都是从小到大,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学习不断“强化”的结果。因此,假如一个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病态行为,同样可以用“重新学习”的方法,使其不正常行为得以改变和矫正。(一)系统脱敏疗法(Sytematic.desensitization)遵守一定的治疗计划让病人暴露于刺激情境制定该情境的等级(低-高)进行低级-高级肌肉松驰训练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冲击疗法(PulseTherapy)又称为满贯疗法(FloodingTherapy)治疗原则与系统脱敏法相反(1)不按轻重程序逐步面对恐惧的情景(2)让病人直接面对最恐惧的情景,甚至过分地与恐惧的情景接触优点:方法简单、疗程短、收效快缺点:求助者痛苦大,可能欲速则不达厌恶疗法(aversiontherapy)多用于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相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出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此疗法对各种物质滥用如烟酒依赖、贪食、吸毒和性心理变态者疗效较好。厌恶疗法(1)电刺激:电极一般采用同心电极通常安放在前臂,因为此处较为安全。(2)药物刺激:吐酒石、吐根硷、阿朴吗啡(流涎恶心呕吐);剑毒类(肌肉松弛)(3)想象刺激:用语言提示使求助者进入想象,在想象中将不当行为和厌恶反应联系起来认知疗法(一)理性情绪疗法程序(1)心理诊断(psychodiagnosis)(2)领悟(insight)(3)修通(workingthrough)(4)再教育(reeducation)技术(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质疑/反驳/家庭作业et(2)合理情绪想像技术:①想像进入困扰情境,体验情绪②帮助体会适度的情绪反应;③停止想像,强化新的信念和体验(3)认知家庭作业(二)Beck的认知行为疗法技术(1)识别负性自动思维:填写功能障碍性思维记录/角色扮演(2)识别改变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反复盘诘(苏格拉底追问法)认知概念化(3)协同检验法(collaborativeempiricism)三栏作业法:自动想法-认知曲解类型-合理想法。认知疗法与合理情绪疗法的异同1)相同:强调改变非理性认知或认知曲解的重要性2)不同:A.鼓励当事人自己去收集证据来评价、验证并瓦解自己错误认知。B.不运用直接的面质、辩论等技法c.注重良好的治疗关系个人中心三大中心:真诚(genuineness)概念:开诚布公地与Cl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想法,表里一致。积极关注(Positiveregard)概念:Co/T以积极的态度看待Cl,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从而使Cl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共情:(empathy)概念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二)治疗过程治疗过程Cl主动求助Co说明情况鼓励Cl自由表达情感Co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促进Cl的成长接受Cl的积极情感Cl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帮助Cl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疗效的产生疗效的扩大Cl的全面成长治疗结束向Cl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说明内容:对于Cl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确定的答案咨询或治疗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使对方了解,咨询或治疗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Cl自由表达情感Co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使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Cl开始所表达的大多是消极的或含糊的情感,如敌意、焦虑、愧疚与疑虑等。Co要有掌握会谈技巧的经验,有效地促使对方表达。Co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Co接受了对方的信息必须有所反应,但不应是对表面内容的反应,而应深入其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隐含的情感,如矛盾、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促进Cl的成长当Cl充分表达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不断萌生出来,成长由此开始。接受Cl的积极情感对于Cl所表达出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其消极的情感一样,Co应予以接受,但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而只是使来访者在其生命中,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自己了解自己。使之既无须为其有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施,也无须为其积极情感而自傲。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Cl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境地。Cl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Cl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与接受的气氛之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进而达到接受真我的境地。Cl的这种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为其进一步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心理的调合奠定了基础。帮助Cl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在领悟的过程之中,必然涉及新的决定及要采取的行动。Co要协助Cl澄清其可能作出的选择。对于Cl此时常常会有的恐惧与缺乏勇气,以及不敢作出决定的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Co不能勉强对方或给予某些劝告疗效的产生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由于是Cl自己领悟到了,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付诸于行动的,因此这种效果即使只是瞬间的,仍然很有意义。疗效的扩大当Cl已能有所领悟,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时,治疗工作就转向帮助Cl发展其领悟,以求达到较深的层次,并注意扩展其领悟的范围。如果Cl对自己能达到一种更完全、更正确的自我了解,则会具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的经验、体验并考察自己的行动。Cl的全面成长Cl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此时,二者的关系达到顶点,Cl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Co共同讨论。治疗结束Cl感到无须再寻求Co的协助,治疗关系就此终止,通常Cl会对占用了Co许多时间而表示歉意。Co要采用与以前的步骤中相似的方法。来澄清这种感情,让Cl接受和认识治疗关系即将结束的事实。其他技术和形式(1)营造良好的关系氛围:使得CL能够自由地探索内在感受。(2)通过表现自己的真诚、关切、尊重、善解人意来创造出所需要的那种关系。(3)技巧:开放式提问、情感反映、鼓励、自我揭示等(4)治疗形式个别谈话治疗;小团体治疗其他治疗以书本内容为主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一)病人患病: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和生化的变化(客观)病感(主观)社会功能异常三者不一定同时出现病人(patient):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或心理障碍、神经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二)、病人角色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指那些患有疾病并有求医行为的社会人群。病人角色:有自我意识有正确求医行为病人角色四要素:
(1)可从常态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免除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对其陷入疾病状态不具备责任(3)病人有使自己痊愈,康复的动机有接受治疗、努力康复的义务
(4)负有寻求医生的诊治并与医生合作的责任帕森斯(parsonsT.1951)(三)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物质能发电纯劳务分包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智能电动汽车车辆借用协议书汇编4篇
- 2025年洗车服务行业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洗车店租赁与客户数据安全保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延期还款补充协议4篇
- 2025年度个人汽车买卖协议书示范文本3篇
- 2025年度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浙江瓯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校企共同开发新型课程体系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个人股权质押股权信托服务合同(信托保障版)4篇
- GB/T 14600-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高级(一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有答案)
- 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征求业主意见表
-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 应急柜检查表
- 通风设施标准
- 酒店市场营销教案
- 房屋买卖合同简单范本 房屋买卖合同简易范本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规范
- 环保有限公司营销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