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培养论文_第1页
小学语文教育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培养论文_第2页
小学语文教育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培养论文_第3页
小学语文教育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培养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培养摘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人脑截然不同而又紧密相连的两种思维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诱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模式,并试图初步构建抽象思维模式。主要通过对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分析,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三种有利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均衡发展的思维培养模式,并希望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在小学教育之初,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均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既要学会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与意蕴的挖掘,也要掌握对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与中心的概括。小学语文新课程中的篇章也往往是这二者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教学时,教师既要注重情感渲染,又要加之理性分析;既要走进课堂中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扩展,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又要跳出文章去对作品给以客观实际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一、声形并茂,激发形象思维

1.利用声音手段,拓展形象思维

现代教育手段与古典文化精华的融合往往能够形成优美文字与声光色形的相映成趣。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人教版,二年级上)一课时,我在结尾安排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闭眼做入睡状,然后我让预先挑选的音乐渐渐响起,深情地朗诵:“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音乐渐没)此时,学生们的心久久地停留在由音乐创设的情境中并被深深地触动了。

2.利用图画手段,再造形象思维

高尔基说过,“艺术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用图画来描写现实。”在教学《山行》一诗时,课本上的图画不能表现出山里人家和蜿蜒的小路隐藏于缭绕的云雾之中的情景,对学生理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于是,我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了学生头脑中暗藏的图景,并让学生边念古诗,边在课本的图上添上蜿蜒石径,山里的人家以及缭绕的云雾,让同学们按照课文的描写,按照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表象不断地进行加工。想一想、画一画、看一看,实际上就是对生活中积累的表象进行提取、加工、利用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抛出连锁问题,诱发抽象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及人物的鲜明情感。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然后再作理性分析,那么学生则会充分地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勾起学生的思考,如:课文中白杨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下是如何表现的呢?学生的回答往往引用了课文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等等。此时便可借机提问如:你体会到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三、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补充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特别是文学作品,往往既有抽象思维(主题的形成),又有形象思维(人物和场面的构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记叙文时必须注意两种思维的结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的马宝玉是一个英勇、沉着、无畏的战士形象,学生对其思想性格的归纳概括是通过挖掘、体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语言之后得出的: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猛地”举起、“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人等。教师用表情、声音、动作对引号内的词语加以强调可以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让学生头脑中伴随着栩栩如生的形象,归纳概括出人物的性格——果断、英勇、沉着和无畏。如果说抽象思维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变得清晰而简明,那么,形象思维则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变得丰富而生动。二者如能相辅相成,学生的认识活动则情味盎然而富有生命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发展并有机结合,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共同要求,只有使学生思维处于平衡的状态,才能发挥出人脑的最大潜力,提高人的学习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