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1)2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1)2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1)2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1)2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1)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青山不老》一、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本,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习惯,提升阅读感受、理解能力,感悟人间真情、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设计思路对于本文的教学,我的思路是按照奇迹——奇迹的产生——感悟精神的顺序展开教学。教学中,我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需要感悟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分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理解文本,在以读为主的过程中开展言语训练,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同时,贯彻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遵循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以跟随作者采访的角度,贴近作者视角,选择“了不起的奇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子孙的伟大精神,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升。三、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四、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关键语句,说出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五、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激趣导入1.出示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回乡之路的片段”。2.展示幻灯片(大西北的环境),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的地方呢?3.【出示课件】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内探究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1.(1)出示词语:【课件】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理解。生齐读一遍。(2)这三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关键词语为学生抓主要内容做铺垫)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了解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课件】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2)理解“了不起”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应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的女儿三番五次地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经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立刻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之后追问老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种树,经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思维延伸《20.青山不老》评测练习一、补充词语三()五()()同舟()命()危()桃源()盘()踞()沓来如()如()日月()二、缩写句子。1.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竟创造了这块绿洲。2.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3.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人的宝库。4.一位七十多岁、面色红润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三、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倾听、思考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课堂小结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七、教学反思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必须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必须能成为优秀教师。虽然有些教师对这个观点颇有异议,可是不懂不承认一个事实――对上课效果的反思是一个教师教学提高的重渠道。《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授课之前,我根据文章特点,尽可能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一、从连接语入手,带着问题自习。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连接语是有目的的,意在引导学生能自行地抓住连接语,自主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连接语中找到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画出相关句子,写批准。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反复阅读,读懂了文本。以后遇到略读课文时,学生也能够沿用这种方法自学。二、抓住重点句子,次次研读,层层挖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高年级文章篇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一棵树而忽略整片森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略。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打”,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了八名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它不再只是数字说明的问题,环境恶劣、参与绿化人员的势单力薄的反衬,更能让人体会到老人的了不起。三、阅读指导贯穿全课,方法总结让学生更上一层楼。课文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