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迁移理论下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_第1页
认知迁移理论下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_第2页
认知迁移理论下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_第3页
认知迁移理论下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感受,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然后用文字鉴赏并评价文学作品,通过写作展现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这样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认知迁移理论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认知迁移理论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知识,并纳入原有的语言应用系统中,从而提升读写综合水平。一、细读文本,知道“写什么”(一)悉心观察,描摹生活场景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这是影响学习和迁移的重要内容。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认知结构具有可利用性。在阅读中,学生发现作者总是悉心观察自己身边的场景,并用文字描摹下来,他们也认识到自己平常要仔细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场景。《散步》展现了生活中一家人和谐相处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十分细腻。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要写一篇展现家人和谐生活的作文,会选择什么场景,他们也要积极观察身边的世界,并试着将其描摹下来。在学生选择材料的时候,教师引导其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要从细处入手,选择写什么,如课文中的散步场景,虽是生活中的琐事,却写出了温暖的亲情。二是要注意选择的生活场景必须符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学生就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找到丰富的创作内容。(二)富于条理,叙述身边趣事在细读文本的时候,学生发现作者总是积极观察生活,有条理地将事情记录下来。因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接触并体验生活,将感受写下来。《社戏》展现了孩子们看社戏的有趣经历,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阅读偷豆子的一段,思考这一段和看戏关系不大,为何要加入。学生发现这样写展现了孩子们活泼,乡民们淳朴,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故此作者才会选择。学生还发现作者选材很有条理性,看戏是主要内容,而偷豆子则是看戏途中发生的事情,从属于看戏,所以并没有喧宾夺主。教学者继而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写文章展现趣味校园生活,自己该如何选择,怎样有条理地选材。如有学生写和同伴野炊的事情,并将同伴帮助自己搭帐篷插入进去,既能展现条理性,又体现了同伴的热情。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要有自己真实的感受。此后用写作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阅读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选择好了内容,就要思考为何选择,如何能有条理地表述,让读者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观点。(三)潜心思考,感悟人生哲思精彩的作品中常常会记录作者的人生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思考作者将什么作为切入点,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自己创作的时候也能抓住其中的隐喻性,分析其中的潜台词,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下来。《走一步,再走一步》所写的虽然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是作者却将人生哲理融入其中。在学生读懂了文章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自己领悟出人生哲理。如有学生介绍了羸弱的流浪猫保护小猫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而其他同学则有不同感悟,有的领悟要勇敢面对强敌,有的领悟要关爱弱势群体。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感悟,写入作文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活动,学生将已有的写作内容和新掌握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丰富了自己的写作题材。二、深度鉴赏,理解“怎么写”(一)基于主题需要,科学选材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要提高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促进新的学习和保持。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写什么之后,教师还要让他们继续深度鉴赏,从而掌握“怎么写”的诀窍。结合《背影》教师让学生思考作者设定了什么主题,如何结合主题选材。学生要思考为何作者要特别选择车站送别、买橘子等内容,是否可以选择其他更能展现父爱的材料。学生在分析后发现作者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太好,而买橘子是他在要长期和父亲分开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的细节,通过这个细节展现父亲其实还是关爱自己的,这才让作者感动落泪。学生发现作者的选材完全符合真实生活情况,也符合主题思想。他们在自主选材的时候也思考如何科学选材。如有学生想写父亲认真负责,但是他并未见过父亲在单位工作的场景,无法提炼合适的材料,于是就从父親接到电话后,立刻动身去单位加班入手,从侧面展现其敬业。这样的选材就体现出了科学性。针对学生不会选材的问题,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分析一些经典作品的选材特点,教会他们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确定选材角度、安排详略等。(二)抓住适宜时机,反复点题不少学生的文章中常常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点题。学生可以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性句子,并思考它们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和材料之间的关系,然后将总结出的写作方法用于自主创作中。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句,首先找出有哪些句子具体展现了母亲的形象,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母亲的形象。学生发现作者在每一段的开头都运用了点题的句子,如“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等句子,将这些句子整合起来,就能看到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教师要安排学生在自主创作的时候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在适当的地方运用点题的句子。如有学生想要写同学是个好学的人,用点题的句子分别展现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认真,在课外自主学习中也很刻苦,还常常帮助其他人学习。这样就反复点题,彰显了“好学”的特点。在阅读中,学生领悟了作者如何根据主题思想选择材料,在自主创作中,他们也会逐步了解怎样选择合适的时机,点明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好地表达文章主旨。(三)丰富表达方式,做好过渡教师要创造机会将写作和教材结合在一起,让写作教学有本可依。如在教授表达方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例子,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中。《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都十分优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看看其中有哪些优美的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否有自己没有掌握的写作手法。如有学生发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这些都是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而“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用的是通感的修辭手法,通感是该学生没有掌握的方法。如此教授就起到过渡作用,将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整合了这些写作手法后,学生再进行自主创作,既能写出事物的典型特点,又能展现出生活化,让读者感觉亲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文本解读过渡到自主创作方面,让学生在知识建构后运用新掌握的写作手法自主创作,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深化思维,懂得“为什么写”(一)内化语言,获得交际能力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要增强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促进新的学习和保持。如果学生能在阅读写作后深入思考自己为何要写作,则他们能深化思维,增强巩固知识。同时这样的教学也能避免学生“为写而写”,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创作兴趣。《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等文章都属于新闻,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的社会价值是什么,作者为何要创作新闻。学生会认识到利用新闻能让更多人了解社会大事,创作新闻是为了信息流通,和他人交流。此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在班级中有哪些好人好事,有哪些同学在校园运动会和艺术节中做出了贡献,如果想要宣扬他们的事迹,应该怎么做。学生认识到了新闻的写作价值,也会尝试用新闻展现好人好事,体现运动员的勇敢和拼搏精神,并以这种方式和他人沟通交流,起到信息互通的作用。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写作是为了更好地和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有了真实的写作目标和创作方向后,学生发现写作不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为了更好地和他人交流。(二)塑造人物,提升审美境界有的作品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展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拜之情。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仅塑造了优秀的人物形象,更展现了作者对思想美、精神美的认识。这样他们在自主写作的时候也会思考如何展现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整合阅读《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等作品,思考作者选择了哪些例子,又是如何利用这些例子展现主人公高尚情怀的。此后再组织他们说说自己要写怎样的人物形象,又将选择哪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表现人物的精神。如有学生写的是“热爱劳动”的人物形象,他并没有选择写劳动的场景,而是写了该人物在公共场合看到地上有垃圾,会不由自主地清理干净,这样就表明主人公的劳动并不是单纯作秀,而是刻入其灵魂深处的高尚品德。学生发现,在写作中,自己对人物的精神世界有了深刻了解,自己也得到了启迪,端正了思想。在阅读中,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展现作者本人对精神美的认知,作者通过人物形象展现自己的审美境界。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他们也思考如何塑造美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美德的理解。(三)自我教育,渗透生命意识写作其实还是一种自我教育。作者常常会在展现事物的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到宇宙永恒,认识到生命短暂,要爱护、重视生命,他们会将自己的生命意识融入作品中。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也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写入文章中。如在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月亮”的意象,深入分析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深意。一开始学生只能体会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渐渐感悟到“月亮”还象征永恒,体会到这首作品表现了作者的生命意识。此后,教师让学生也试着在作品中展现对生命的认识。如有学生认为不少人都用“流水”来象征生命,他在写作中也运用了“流水”的意象,认为生命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