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_第1页
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_第2页
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_第3页
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_第4页
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培训内容]

1.实验动物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传染病、常见的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

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医学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及安全防护

3.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

4.动物实验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培训目标]

1.掌握人畜共患病的定义;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动物实验后污水、污物、废弃动物及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2.熟悉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及特殊要求;二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防护

3.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与标准;实验动物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和实验动物常见的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生物安全柜、隔离器、独立通风笼具系统的特点及应用;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

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第一节实验动物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传染病第二节常见的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第三节医学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及安全防护第四节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第五节动物实验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第六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医学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检定、安全评价等都离不开医学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存在生物安全的危险,人兽共患病、动物性气溶胶和实验室相关疾病感染是形成动物实验生物危害的三大重要因素。

第一节实验动物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传染病

一、流行性出血热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三、狂犬病四、猴B病毒病五、弓形虫病六、沙门氏菌病七、钩端螺旋体病八、结核分支杆菌病九、志贺菌病十、鼠痘十一、兔出血症

人畜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疾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实验动物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及传染病(23题)一、流行性出血热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HemorrhagicFeverVirus)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大鼠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特征:高热、出血性肾脏损伤。1981年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如姬鼠属、家鼠属、仓鼠属和小鼠属的动物。黑线姬鼠为姬鼠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大鼠为实验动物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传播:气溶胶吸入。人类主要接触宿主动物及排泄物而受感染。症状:人:发热,头痛,肌肉痛,结膜水肿充血(点状),出血性肾损伤(肾综合症出血热),最后肾衰竭,出现尿毒症,严重可导致死亡。大小鼠:多为隐性感染,长期排毒。大鼠一般无临床症状,也不死亡。一般不影响实验进程。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由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LCMV是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病毒性疾病,小鼠、大鼠、豚鼠、仓鼠、犬、猴、鸡、马、兔均易感。传播病毒动物:持续感染小家鼠,急性感染金黄地鼠。许多小鼠为无症状带毒者。家鼠之间主要传播方式:子宫内传播。症状:人:潜伏期1~2周,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发烧,不适,肌痛,眼眶病,恶心,厌食等。小鼠:大脑型:多数呆滞,嗜睡,不愿走动,被毛粗乱,眼睛半闭,弓背,消瘦,常见结膜炎,面部肿胀,特征性表现抓尾巴倒提时,头部震颤,肢体阵挛性惊厥,后肢强直性伸展。症状出现后1·~3天内死亡。内脏型:被毛粗乱,结膜炎等,部分小鼠出现腹水。迟发型:先天性带毒小鼠。开始无症状,半年至一年后,表现为:被毛粗乱,弓背,体重减轻,尿蛋白,腹水,行为异常,生长缓慢,产仔减少,寿命减短等。三、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RV)引起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为主的人畜共患病。主要特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狂躁不安,意识紊乱,最后麻痹死亡。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RV易感。最易感动物包括犬、狐,豺,狼,袋鼠;次易感动物包括仓鼠、豚鼠、兔等啮齿类动物;中度易感动物包括牛、绵羊、马、灵长类动物。野生啮齿类动物如野鼠等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本病长期存在的危险疫源。四季均可发生,春夏稍高。症状:(1)前驱期(沉郁期)

(2)兴奋期(狂暴期)

(3)麻痹期四、猴B病毒病由猴B病毒(SimianBvirusInfections)(又称疱疹病毒)引起的人和猴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猴是B病毒的自然宿主,感染率可达10%~60%。多数情况下仅在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溃疡,之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器官附近的神经节,也可长期潜伏在组织器官内,产生B病毒抗体。人类感染主要表现脑炎或脑脊髓炎症状,多数病人发生死亡。大多数猴呈隐性感染。种族差异明显,白种人死亡率高,黄种人不高。五、弓形虫病

本病是由属孢子纲的刚第弓形虫引起的,能够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小鼠、大鼠、地鼠、豚鼠、犬和猴为中间宿主,猫为终末宿主。症状:常无明显症状。人:多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实验动物:少数被毛疏松不整,淋巴结肿大,出现流产或死胎现象。六.沙门氏菌

沙门菌(Salmonellasp)是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对实验动物威胁较大的是鼠伤寒和肠炎菌。在动物中可交叉感染,或同时感染两种沙门菌。

豚鼠对沙门菌高度敏感,感染后可发生严重的临床疾病。小鼠和大鼠也很敏感,并常以亚临床感染的形式长期带菌。沙门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即动物食入污染沙门菌的粪便或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

沙门氏菌1.急性型:爆发性流行,4~5天内大批死亡2.亚急性型:行为呆滞,腹泻,被毛蓬松,食欲不振,呈肠炎症状3.慢性型:下痢为主要症状,消瘦,产仔数减少,也有部分呈隐性感染。哺乳期小鼠发病率高达70%BALB/c敏感CDF1不敏感七、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宿主非常广泛,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感染,其中啮齿目的鼠类是最重要的贮存宿主。八、结核分支杆菌病

由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人感染后形成结核病,猴、犬、豚鼠、兔和猫等均可感染,以猴发病率最高。九、志贺菌病由志贺菌(Shigellaspp)或称痢疾杆菌引起人和实验动物肠道感染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人和猴以细菌性痢疾为主要症状。十、鼠痘小鼠痘(Mousepox,MPV)是小鼠的一种毁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脱脚病病毒(EctromeliaVirus),小鼠痘的特点在于感染后不但引起全身或局部皮肤的痘疹,还可发生肢、尾肿胀,发炎和坏疽,肢体脱落呈“缺肢”的畸形,故被称为传染性脱脚病(InfectiousEctromelia)。小鼠痘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常造成小鼠大批死亡,有的呈隐性感染,但在实验条件下,病毒可转化为显性感染,从而严重影响和干扰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鼠痘病毒生物学特性:呈砖形,300~450X170~260nm颗粒外有脂蛋白囊膜.中央:哑铃状蛋白质或病毒DNA核心,外包一层核心膜.核心两侧各有一个侧体.核心和侧体:又有一包膜包裹,膜上嵌有排列不规则的管形结构.鼠痘病毒病毒在胞浆内复制----区别于其它DNA病毒的特点之一.在组织培养细胞中增殖良好.病变细胞有多个包涵体.多数毒株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增殖,形成痘斑.对干燥和冷抵抗力强,对热抵抗力弱.干燥和室温下可存活几个月.溶液中60度,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a射线,X射线等可杀死病毒.0.5%福尔马林,3%石炭酸,2%烧碱均能在数分钟内杀灭.鼠痘病毒诊断血清学方法:血凝抑制试验HIA

补体结合试验CF,免疫荧光IFA,

免疫酶IEA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鼠痘病毒危害性脱脚病(Ectromelia):四肢,尾和头部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小鼠的烈性传染病.致病性强,全身感染,爆发流行,传播快,病死率高.急性:突然死亡,使实验中断慢性:全身症状,实验结果混乱.污染环境,广泛传播.隐性:无临床症状,但实验因素:实验性结核,X射线,化学毒素,组织移植,肿瘤,运输等可激活病毒而流行大剂量内毒素或脾切除,可改变吞噬细胞的反应,降低吞噬细胞功能,增加易感性.十一、兔出血症

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引起的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又称“兔瘟”。主要特征是病兔突然死亡,临死兴奋,挣扎、抽搐、惨叫。本病只发生于兔,不同品种的兔均易感,不同性别兔的易感性无差异。不同年龄兔的易感性差异很大,主要发生于6O日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急,死亡率高,断乳后育成兔死亡率稍低,哺乳期仔兔很少发病死亡。

兔出血症病毒症状急性发病,爆发流行,死亡率高侵袭青壮年兔群:60日龄以上症状:(超急性,急性,慢性)多饮多尿,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废绝,呼吸急促,体温41oC以上,濒死有神经症状,天然孔流淡红色液体。脏器广泛出血,瘀血,血液凝固不良。气管:多量血色泡沫液体,鼻腔喉头气管黏膜淤血出血。肺:高度淤血,水肿,散在出血点或弥漫性出血斑。肝脏:淤血肿大,质脆,土黄色,有淡黄色或灰白色条纹与坏死灶,小叶间质增宽。脾:淤血肿大,边缘钝圆,蓝紫色,个别有灰黄色坏死区。肾脏:淤血肿大,暗红色,散在出血点或灰白,灰黄色坏死区。胃,大小肠:黏膜脱落。散在出血点和淤血块。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1、流行性出血热2、结核杆菌病3、狂犬病4、沙门氏菌病5、志贺菌病6、弓形虫病7、钩端螺旋体病第二节常见的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一、仙台病毒感染二、小鼠肝炎三、支原体病四、巴氏杆菌病五、呼肠孤病毒Ⅲ型感染六、球虫病七、犬瘟热八、传染性犬肝炎九、犬细小病毒感染

在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及动物体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与寄生虫。这些微生物、寄生虫对实验动物可以是致病性的、条件致病性的和非致病性的,有的还可能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一、仙台病毒感染

小鼠仙台病毒感染是最难控制的病毒之一,临床表现两种病型。急性型多见于断乳小鼠,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多数情况下呈隐性感染,有时可引起肺炎,对大鼠的麻醉实验和吸入毒理学研究等均可产生严重干扰。较易感小鼠:NIH,DBA/2,C3H/Bi,129/J抵抗力较强小鼠:C57BL/6,AKR/J,BALA/cJ主要传播方式: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危害性免疫干扰:严重影响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致瘤作用干扰:感染后遗留的组织学改变酷似浸润性肺癌,易误诊.抑制氨基甲酸乙酯诱发肺腺瘤.

感染DBA/2小鼠,白血病病毒不能在脾内复制,不发生白血病.生殖影响:对着床前受精卵及早期胚胎具有亲噬性,使胚胎死亡.妊辰:4~5天:胚胎吸收.11~12天:妊期延长,产后24小时内乳鼠死亡率升高.症状全身症状:类似感冒,打“呼噜”被毛粗乱,弓背,发育迟缓,体重下降,易继发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炎,还可引发全身感染.传播快,流行广,呈急性肺炎变化.仔鼠,幼鼠发病.成年鼠呈隐性感染.二、小鼠肝炎由小鼠肝炎病毒(MouseHepatitisVirus,MH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小鼠肝炎病毒被列为影响科学研究实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现在认为MHV只感染小鼠。感染通常是隐性的或亚临床的,但具有高度的传染性。MHV呈世界性分布,在中国的小鼠群中广泛流行,鼠群中的感染率可为20%~100%。

鼠肝炎病毒(Mousehepatitisvirus)1.病原体:冠状病毒.近似球形的囊膜RNA病毒.直径60~160nm长约12nm.

核酸为不分段单股RNA

可在小鼠原代巨噬细胞上生长.

对理化因子抵抗力弱,对脂溶剂,紫外线均敏感

2.诊断:血清学,酶联免疫和免疫荧光法较灵敏

鼠肝炎病毒1.大多呈亚临床或隐性感染:应激,混合感染,可发生急性致死性病变.一般症状为抑郁倦怠,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尿色变深。

急性型:乳鼠:3~4W:8~9W:(1)嗜肝型:肝坏死,黄疸,腹水

(2)嗜神经型:中枢神经系统坏死,导致后肢松弛麻痹,也可见惊厥和旋转,结膜炎。(3)嗜肠型:肠内壁损伤,内容物水样黄色黏液,有时肠内出血,粘连,坏死。2.主要影响免疫应答参数3.酶系统改变4.裸鼠感染:可作“哨兵”三、支原体病

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群多形性微生物,能引起人、动植物疾病,称支原体病。此病传染性很强,可使疾病迅速蔓延,常与其他实验动物疾病合并感染。该病呈世界范围性分布,是啮齿类实验动物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体。它广泛存在于大鼠和小鼠生产群中,感染率甚至超过仙台病毒、小鼠肺炎病毒的感染率。

四、巴氏杆菌病

由多杀性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和嗜肺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pneumotropica)所引起的多种实验动物,特别是兔和啮齿类动物疾病称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五、呼肠孤病毒Ⅲ型感染

由呼肠孤病毒(Reovirus)Ⅲ型引起的小鼠、豚鼠、仓鼠感染的传染病,主要特征是下痢。六、球虫病

实验动物的球虫病主要发生在兔。兔球虫病可分为肠球虫病和肝球虫病,多数情况下为混合感染。精神沉郁,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主要表现:消化机能紊乱,体况消瘦,常因衰竭而死亡。七、犬瘟热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引起的,感染肉食兽中的犬科(尤其是幼犬)、鼬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早期表现双相热型、急性鼻卡他,随后以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少数出现鼻部和脚垫的高度角化。自然宿主为犬科动物。不满1岁幼犬最易感。主要传播途径:与病犬直接接触,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八、传染性犬肝炎

传染性犬肝炎(InfectiousCanineHepatitis,ICH)是由犬腺病毒l型(CAV一1)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犬,也可见于其他犬科动物。在犬主要表现肝炎和眼睛疾患。犬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发病,但l岁以内的幼犬多发。幼犬死亡率高,可达25%~40%,成年犬很少出现临床症状。

犬肝炎病毒:早期影响(1)犬肝炎型:Ⅰ型犬腺病毒,临床表现与免疫状态有关(2)犬呼吸道型:Ⅱ型犬腺病毒,只对呼吸道上皮有亲和力,不引起犬肝炎九、犬细小病毒感染犬细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Infections,CPV)感染是犬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犬感染CPV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爆发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以刚断乳至9O日龄的犬较多发,病情也较严重,尤其是新生幼犬,有时呈现非化脓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纯种犬比杂种犬和土种犬易感性高。

第三节医学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及安全防护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及分级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biosafety)是指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为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公众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或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而采取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和设备,建立规范的微生物操作规程和方法等综合措施。生物安全水平分四个等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laboratory)是指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nimalBiosafetyLaboratory,ABSL)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实验室,实验以实验动物为载体,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人工或自然感染进行动物实验,或用于动物传染病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研究等工作。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标准与一般进行传染性病原体试验研究的微生物学实验室基本相似。动物实验生物安全水平同样分四个等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分级危害程度处理对象一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二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三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四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的技术指标名称洁净度级别换气次数(次/h)与室外方向上相邻相通房间的最小负压差(Pa)温度(℃)相对湿度(%)噪声dB(A)最低照度(lx)一级/可开窗/18~28≤70≤60200二级/可开窗/18~2730~70≤60300三级7~815或12-1018~2530~60≤60350四级7~815或12-1018~2430~60≤603501、BSL-3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30Pa,BSL-4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40Pa。2、ABSL-3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40Pa,其中解剖室不应小于-50Pa;ABSL-4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应小于-50Pa,其中解剖室不应小于-60Pa。3、本表中的噪声不包括生物安全柜、动物隔离器的噪声,如果包括上述设备的噪声,则最大不应超过68dB(A)。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1、ABSL-2)环境的有关技术指标名称洁净度级别最小换气(次/h)与室外方向上相邻相通房间的最小负压差(Pa)温度(℃)相对湿度(%)噪声dB(A)最低照度(lx)一级/8/19~2640~70≤60150二级715-1020~2640~70≤601501、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内的参数应符合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的相关要求。2、ABSL-2应为负压屏障环境,压力梯度应保证洁净走廊>动物实验区>解剖室。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其他要求1、在设计和建造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时,还应考虑减少人流和物流交叉污染的危险。ABSL-1至ABSL-4除了要满足BSL-1至BSL-4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上要求。2、实验室的动物尸体及废弃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消毒后方能运出屏障设施。

危害等级防护水平实验室操作和安全设施ⅠABSL-1限制出入,穿戴防护服和手套ⅡABSL-2在达到ABSL-1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具备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可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应使用BSC(生物安全柜)。废弃物和饲养笼舍在清洗前先清除污染,ⅢABSL-3在达到ABSL-2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有准入控制。所有操作应使用BSC,并穿着特殊的防护服,离开时淋浴ⅣABSL-4在达到ABSL-3条件的基础上,还应严格控制出入。进入前更衣。配备Ⅲ级BSC或正压防护服。离开时化学淋浴(正压服型)。所有废弃物在清除出设施前,应先清除污染一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1)

一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饲养接种了危险度1级微生物的动物,实验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可能有微弱危害。应制订动物操作和进入动物设施的规程和方案,要求应用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工作人员应制订适宜的医学监测方案,制订并执行安全操作手册。

二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2)

二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2)适用于对人及环境有中度危害的微生物实验。ABSL-2是在ABSL-1的操作规范、处理方法、安全设备和实验室要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动物在隔离器、IVC中饲养。产生气溶胶的操作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门应保持关闭,且悬挂生物危害标志牌,有害污染废弃物要与一般废弃物分开放置。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设备

(一)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safetycabinets,BSCs)(二)隔离器(Isolator)(三)独立通风笼具系统(IndividualVentilatedcages,IVC)A2型生物安全柜环境空气污染的空气HEPA过滤的空气含压的污染空气

70%气体循环.30%气体排出既可以接管道外排,也可以不接管道直接排放在实验室

隔离器独立通风笼具系统(IVC)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由国家、地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实验室所在单位和实验室五个层面构成。

(1)国家级(2)地区级(3)实验室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4)实验室所在单位(5)实验室2、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健康检查、免疫接种或血清学检查、严格的个人防护3、实验动物安全管理

选用合格实验动物预防人畜共患病动物健康管理4、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上层次文件应有下层次文件的支持,下层次文件比上层次文件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上下层次之间要相互衔接,内容要协调一致。

5、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1)信息报告制度(2)应急处置程序

1)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程序2)一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3)生物恐怖事件五、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防护

动物实验中的安全防护:预防动物咬伤、动物间传染、特别要预防来自动物的气溶胶吸入感染。

措施:组织、制度及教育安全操作、防护设备、有效消毒医学监测第四节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

感染动物的健康管理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兽医管理人畜共患病的防护感染动物在饲养及实验中气溶胶防护一、感染动物的健康管理

动物健康状况监护隔离检疫的安全管理

◆新购入动物的隔离观察◆患病动物的隔离◆可疑感染动物的隔离饲养、搬运感染实验动物时应戴手套更换垫料时减少笼盒中尘埃飞散及时检查发现尸体应立即运走,动物尸体应放置于指定容器储藏。给动物注射生物危害性物质时,应佩戴具有保护性作用的手套防止动物出现应激反应,避免生物危害物质的扩散。具有生物危害性气溶胶的实验动物应饲养于密闭的通风笼具中或使用独立通风笼具。实验动物转运时应放置于密闭的笼具或其他可防止气溶胶扩散的笼具中进行。二、感染动物的饲养管理三、兽医管理兽医管理-重要环节兽医师(注册认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