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头市2023~2024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自中华文明走出其诞生的疆域,就引起了他国人民的极大兴趣与密切关注,由此形成的海外有关中华文明的研习和探究也一直延续至今。在东方,中国研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西方,中国研究走进大学,成为一门学科,也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学术发展史中,海外中国学是一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的学科。“海外中国学”作为一种学术形态,标志着中国学术的世界化,正如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一样,今日中国之学术已是世界之学术。“海外中国学研究”则是国内学界对外国人研究中国成果的再研究,以既往的研究来看,一般是国外学者有什么观点或举动,中国学者则对此进行相应的跟进、分析、再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此前,国内学界在如何对待海外中国学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完全否认其学术研究,认为这些专家是站在殖民主义立场来研究中国的,所以西方中国学研究是在精神和学术上对中国的又一次殖民;另一种则完全跟随西方的研究,对其研究成果顶礼膜拜,缺乏必要的分析。这两种态度都有失公正。为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这种批评的中国学站在中国学术自身的立场上,在一种开放的态度下与海外中国学学界展开对话,秉承着一种学术的态度和精神,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海外中国学的历史展开研究,将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给以一种历史性的解释,对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给予学术的批判。对当代的海外中国学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吸取其研究之长,批评其研究之短,在平等的对话中推进中国学术的建设和研究。“批评的中国学”不仅仅在于纠正西方专家在知识上的差误、在认识上的缺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走出他们中国研究的一些范式,重建海外对中国学术的准确叙述。(摘编自张西平《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材料二:光明智库:海外中国学的发展,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直接投射。据您观察,海外对中国学术的研究现状如何?魏海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外对中国学术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在研究内容上,从重点关注历史中国的语言文字、传世典籍,发展为广泛关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外交等问题;在研究成果影响力上,有的成果逐渐突破学术范畴,对所在国家和地区决策机构、决策者的影响显著增强。上述这些变化,为我们以全球视野、开放胸襟反观时代、把握世情、认清自己提供了多向度视角。

唐洲雁:有个细节我记忆犹新。2016年,我到意大利宣讲中国道路,意大利很多党派的学者自发来听会。会场上同声传译的耳机不够,他们就一层层围在同声传译的玻璃房周围侧耳倾听,场面令人感动。当前,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激发了各国政府、智库、专家学者研究中国问题的动力,拓宽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的广度。中国不仅为世界贡献了经济增长、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力量,还为那些希望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光明智库:中国学者应该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推进海外中国学研究?唐洲雁:中国学者要以开阔的视野、包容的胸襟,打造易于被海外学者理解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范畴,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的学术手段;同时,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中国问题,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讨论和研究。魏海生: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传话人”,转述世界对中国的评价看法;是“领听者”,聆听中国面向世界的自我陈述;是“传播者”,把中国的声音传给世界。我们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和他们良性互动,使他们成为促进中国与各国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纽带。光明智库:中国学者与海外研究界沟通,面临着如何打动人、说服人的问题。您对此有何改进建议?张树华:提炼中国经验、提出中国方案,不应过于抽象,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无法得到其他国家学者的真心认同。必须善于提出真问题、提供真答案,根据不同国家正在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借鉴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例如,非洲国家可以“下载”如何扶贫的“App”,东欧国家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企业和市场关系的“App”,等等。只有与不同国家的国情结合起来,中国方案才具有生机活力。唐洲雁:很多海外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遇到了在西方理论和知识框架内无法解释的中国现象,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在研究中国问题上经常失灵。而且,多数海外学者从未到我国进行实地调研,未能全面了解真实的中国,仅凭其所拥有的汉籍部分知识而欲论定千古,常如隔雾看花。一位专家是否来过中国,往往对其中国研究有重要影响。我们真诚倡议,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到国内走一走,看一看。另外,由于我们和海外学者在立场、倾向、态度方面往往不一致,要想得到对方的认同,除了讲清楚理论和逻辑,还需要真诚,形成共鸣与共情。也就是要用客观的事实说服人,用鲜活的事例打动人,用丰富的情怀感染人,把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寓于中国故事,使人听有所思,思有所得。(摘编自光明网《聚焦海外中国学:今天,世界这样认识中国》)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中国学术的世界化,都强调了当下海外中国学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字、传世典籍上的重要意义。B.

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国外学者总是站在殖民主义立场来研究中国,所以不能对其研究成果顶礼膜拜,应该全盘否定。C.

材料二中,唐洲雁举在意大利宣讲中国道路一例,旨在说明各国政府、智库和专家学者都非常认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D.

材料二指出,讲述中国故事要讲清楚理论和逻辑,以真诚形成共鸣与共情,有利于与海外研究界形成良好沟通,收获认同2.

对材料一、二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属于学术性论文,语言严谨准确,如“一般”“在此基础”“更重要的是”等;文本由概念内涵拓展到态度现状并提出观点,思路清晰。

B.

材料二访谈紧扣“海外中国学”逐步展开,主题明确,不蔓不枝,访问中问题指向清晰,层层深入,体现了提问者良好的访谈素养。C.

材料二中,学者张树华使用“操作系统”“下载”“开发”“App”等词语,旨在以比喻的形式强调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可操作性。D.

虽然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材料一中提到的秉承学术精神,以开放态度与海外学界对话的观点,与材料二的观点有相通之处。3.

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建立‘批评的中国学’”必要性的一项是(

)A.

有海外学者认为,西式现代化的国际吸引力正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而衰减,这是“另一种发展模式的霸权计划”,是试图替代成熟理性的西方建构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B.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汪荣祖指出,海外中国史研究中存在“不自觉的偏差”、“严重的曲解”、“荒唐的扭曲”等问题,一时引发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界热议。C.

中国学的海外研究群体,从过去集中在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西方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逐渐扩展到非洲、拉美等广大国家和地区。D.

受近代中国“以西为师”思想的影响,国内一些学者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研究中,总是容易受到西方知识体系的影响,套用西方中国史知识体系来分析解释。4.

某同学对海外中国学十分感兴趣,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选出合适的选项,帮他补充完整。(

)A.

①海外中国学研究②海外中国学③海外学者④中国学者⑤广泛关注当代中国各种问题B.

①海外中国学②海外中国学研究③中国学者④海外学者⑤广泛关注历史中国各种问题C.

①海外中国学研究②海外中国学③中国学者④海外学者⑤广泛关注当代中国各种问题D.

①海外中国学②海外中国学研究③海外学者④中国学者⑤广泛关注历史中国各种问题5.

在2023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牛津大学墨菲教授寄语研究中国的年轻学者们:“中国人应该到国外学习中国研究,而外国人应该来中国拿中国研究的硕士学位,这样他们都能收获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视角。”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寄语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娘契诃夫已是晚上十点钟,一轮满月照耀花园。娜佳看见大厅摆好桌子,放上冷盘,祖母穿着华丽的绸衫在忙这忙那。隔着窗子望过去,母亲在灯光下,显得很年轻。花园里安静,凉爽,树影躺在地上。人可以听见远处一片蛙声的鼓噪。洋溢着五月的气息,可爱的五月啊!你深深地呼吸着,热切地想着:眼下,不在这儿,而在别的什么地方,在天空底下,在树木上方,远在城外,在田野上,在树林里,春天的生活正在展开,神秘、美丽、丰富、神圣。

她,娜佳,已经二十三岁。从十六岁起,她就一心盼望着出嫁,现在终于成了安德烈·安德烈伊奇的未婚妻。她喜欢他,婚期已经定在七月七日,可是内心却没有欢欣,夜夜睡不好觉,再也快活不起来……不知为什么她觉得生活将永远这样过下去,没有变化,没有尽头!这时有人从正房走出来,在门廊上站住。这人是萨沙,他从莫斯科来到她们家里做客,是祖母的一个远亲,大家都说他是出色的画家。“我正坐在这儿,瞧着妈妈,”娜佳说,“从这儿看过去,她显得那么年轻!”“是的,她很好……”萨沙同意道,“可是……怎么跟您说好呢?这儿的人什么事都不做。您母亲一天到晚走来走去,奶奶也什么事都不做,您也一样。您的未婚夫也是什么事都不做。”这席话娜佳去年就听过,以前她觉得这些话很可笑,现在不知怎么她却感到不愉快。两人朝大厅走去,大家已坐下吃晚饭。祖母很胖,相貌难看,说话很响,凭她说话的声音和口气可以看出她是一家之长。她的财产包括集市上好几排的商店和这所有圆柱和花园的旧式房子,可是她每天早晨祷告,求上帝保佑她别受穷。娜佳的母亲,尼娜·伊万诺芙娜,金黄色头发,腰身束得很紧,戴着夹鼻眼镜,每个手指头上都戴着钻石戒指。安德烈·安德烈伊奇,娜佳的未婚夫,是一个丰满而漂亮的青年。他们三个人正在谈催眠术。晚饭以后,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拉小提琴,尼娜·伊万诺芙娜弹钢琴为他伴奏。十年以前,他在大学语文系毕业,可是从来没在任何地方做过事,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后来,钟鼓十二下,大家起身告辞。娜佳一觉醒来,大概已是两点,她坐在床上,开始想心事。“滴笃,滴笃,”守夜人懒洋洋地敲着椰子,“滴笃,滴笃……”“我的上帝,为什么我这样苦恼!也许每个新娘在婚前都有这种感受。谁知道呢!或许是受了萨沙的影响?”时间过得很慢。下午两点钟,午饭后,尼娜·伊凡诺夫娜又弹了一会儿钢琴,回房去了。萨沙说:“亲爱的娜佳!您要出去念书才好!只有受过教育的、神圣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你们这种游手好闲的生活是多么不干净,多么不道德。您、您的母亲,您的祖母,什么事也不做,那就是说,别人在为你们工作,你们在吞吃别人的生命,难道这样干净吗,不肮脏吗?”娜佳本想说:“不错,您这话是对的。”她还想说她自己也明白,可是眼泪涌上她的眼眶,她突然全身一阵瑟缩,回自己房间去了。将近傍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来了,照例拉了很久的小提琴。如同昨天夜里,天刚刚亮,娜佳就醒了。她睡不着,心神不宁。她坐起来,把头抵在膝盖上,想到她的未婚夫,想到她的婚礼……她想起母亲并不爱她那已经去世的丈夫,现在地一无所有,完全靠地婆婆,也就是奶奶过活。她其实是个普通的、平凡的、不幸的女人。“不过,还是不想的好,还是不想的好……”她小声说,“我不应该想这些。”“滴笃,滴笃……”守夜人在远远的什么地方打更,“滴笃,滴笃……”时间过得很快。“昨天萨沙责备我什么事也不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说,“他的话对极了!我什么事也不做,而且也做不了。这是为什么?一想到有朝一日,我会戴一枚帽章去办公,我都会觉着那么厌恶,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一看见律师,或者拉丁语教师,或者市参议会委员,我就那么不自在?啊,俄罗斯母亲!啊,俄罗斯母亲,你至今还驮着多少游手好闲的、毫无益处的人啊!”他对他的无所事事作了概括,认为这是时代的特征。娜佳心里觉着气愤,身子也不舒服。早晨喝完茶以后,娜佳走进萨沙的房间。“我忍不下去了……”她说,“以前我怎么能一直在这儿生活下来的,我真不懂!我在这儿连一天也过不下去了。明天我就离开这儿。”

等到她在车厢里坐定,火车开动,过去就缩成了一小团,同时,以前她不大留意的广阔未来,却铺展开来。欢乐忽然使她透不出气来: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外出求学,这就跟许多年前大家所说的“出外做自由的哥萨克”一样。一时间,她又笑,又哭。五月间,考试完毕,娜佳动身回家去,精神饱满,兴致很高。她从车站坐着马车回家,一路上觉着房子又小又扁,街上没有人。所有的房子都像蒙着尘土。祖母已经十分苍老,仍旧肥胖、相貌难看。尼娜·伊万诺芙娜也老多了,丑多了,可是仍旧束着腰,手指上的那些钻石戒指仍在发亮。娜佳走上楼去,见到原来的床,原来的窗子和白窗帘,窗外还是那个花园。晚上,她上床睡觉,盖上被子,不知为何,她觉着躺在这暖和柔软的床上有点可笑。“滴笃,滴笃……”守夜人敲打着梆子,“滴笃,滴笃……”五月过去,六月来了。娜佳在花园里和街道上溜达,瞧那些房屋和灰色的围墙,她觉得这城里的一切都已衰老、陈旧,只不过在等着结束,或者开始一种富于朝气的全新生活。她意识到,一种崭新、广阔、自由的生活展现在她的面前,这种生活,尽管还不甚明朗,充满神秘,却吸引着她,呼唤地的参与。她走上楼去,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向家人告辞,生气蓬勃、满心快活地离开了这个城,她觉得,她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及教材中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婚夫将无所事事的生活归为社会问题时,娜佳与《氓》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对男主人公的始乱终弃感到气愤。B.

受萨沙的影响,娜佳在婚期临近时坐上火车离家出走,像《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一样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新爱情。C.

娜佳第一次离家,广阔的未来在她眼前铺展开来,此刻,娜佳与《哦,香雪》中的香雪一样对新生活充满向往。D.

娜佳第二次离家时,带着喜悦的心情决绝地离开,表现了她与《党费》中的黄新一样愿意为革命而忘我牺牲。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五月花园的优美景色,与结尾“灰色的围墙”“一切都已衰老、陈旧”形成对比,表现人物对同一环境的不同心理,暗示主人公思想的转变。B.

“是每个新娘婚前都有的感受,还是受了萨沙的影响?”娜佳半夜醒来后的这段内心独白便于读者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增强作品的感染力。C.

听完萨沙的劝说,娜佳“泪水盈眶、突然全身一阵瑟缩”,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娜佳对萨沙的指责感到气愤,为后文写娜佳再次睡不着做铺垫。D.

本文不以情节取胜,而是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在短短篇幅中运用精准细腻的语言展现娜佳复杂的心理波动,推动娜佳思想裂变的演进过程。8.

有人认为,把小说标题换为“出走”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9.

文中三次出现守夜人的打更声,对应主人公娜佳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送长子迈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而山上栖鹘,碟碟云霄间。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有大石当中流,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有删改)材料二: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盖A余所至B比好游者C尚不能十D一E然视其左右F来G而记之者H已少。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为,文中指认为,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则思三驱以为度”的“以为”意思不同。B.

不余欺,即不欺余,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未之有也”的“未之有”句式结构相同。C.

且,文中指将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意思不同。D.

既,文中指已经,与《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的“既”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钟山记》开头援引《水经》,又以前人对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设疑,既起笔不凡,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苏轼在偶然的机会中,亲身夜探石钟山进行考察,在历经一番惊险后,印证了《水经》中的相关说法。C.

王安石与同伴游历褒禅山,畅游山中美景,饱览奇绝瑰丽的景观,离开时还恋恋不舍,心满意足。D.

《游褒禅山记》一文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道理,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现今也具有借鉴意义。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14.

同为说理类游记,两篇文章阐述的道理却各异,请分别加以概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①(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力,老木沧波无限悲。【注】①这首诗写于靖康之变三年后。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描绘了一幅静谧惨淡的夕阳晚景图。B.

眼前的湖光山色虽已被暮霭淹没,但诗人却抚今思昔,感慨万千。C.

“老木沧波”饱含诗人经历人生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属于虚写。D.

全诗写诗人在国家遭遇重大变故后登临岳阳楼的所思所感,沉郁悲凉。16.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习杜甫诗歌的成功之作。请结合已学的杜甫诗句和本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读书常不囿于室之大小,自能舒展自如,歌行相伴。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两句所说。(2)小刚的父亲做生意投资失败了,志气低落。小刚引用了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两句去鼓励他父亲。(3)松树以其挺拔直立,经冬不凋的形象为人所称颂,人们在其身上赋予了丰富意蕴。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习惯让房间里一直开着空调,而对开窗通风重视不够。如果房间里的空气长时间不流通,过敏原就会大量积蓄,进而引发过敏性疾病。空调吹出来的风使空调过滤网上的灰尘和其他室内过敏原搅动起来。

,过敏性鼻炎就容易发作。说起过敏,

。可是我们躲在屋里都没出门,哪里来的花粉呢?其实,空调机内部的温度、湿度都利于一种微生物的生长,

。霉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真菌,包括曲霉菌、毛霉菌等,其菌丝发达,通常以寄生和腐生的方式生存。同时,作为一种室内外环境中的重要过敏原,霉菌往往在非常隐秘的地方生长,容易被忽视。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团队的一项中国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指出,霉菌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吸入过敏原。同时,霉菌也是夏季最常见的过敏原。在封闭的房间打开空调,附着在空调机内部的霉菌就随风吹散出来,进入人体鼻腔,鼻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引发急性鼻窦炎的后果。18.

请在文中画横线①②③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炎炎夏日,空调一开,凉风立马袭来。然而,有时候空调开太久,人们就可能出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的症状。请结合文本谈谈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些东西一旦楔进心灵深处,就会生根发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说起马,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父亲走南闯北贩卖马匹和驮运材料的岁月。那一匹浅棕色的马是我家艰苦岁月里的唯一依靠。许多个傍晚,劳累一天的父亲在前面牵着缰绳,把孩童的我放在马鞍上,我们就这样一前一后在夕阳的余晖中慢慢回家,那是一天中为数不多的休闲时刻。微微凉的风吹在脸上,让我们感到很舒服,小路旁边绵延的苞谷地里,鼓包的棒子甩着红璎珞,像啦啦队挥舞着花球。狭长的苞谷叶左摇右摆、碰撞,发出“唰唰唰——”的响声,有时还有小动物啮食的声音,窸窸窣窣的。掉光了叶子的树杈,相互碰撞,飒飒作响。一条河在旁边静静地流着,远方还不时传来一两声不知名的鸟的叫声。父亲说在我还未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走南闯北,靠着相马的功夫,从大关盐津镇雄这些地方买来优质的云南马,再转手卖出去,赚取中间的差价。这是一份极其考验眼力见儿的活儿,一个不慎,(

)还要赔上不少本钱。后来为了生计,父亲改行干上了运输的活计。21.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竹篮打水一场空

B.

小卒子过河C.

肉包子打狗

D.

赔了夫人又折兵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很多经典语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例如下面这一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对此名句你如何理解?请写一篇文章,从新的角度阐述你的认识,体现你的辩证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A项点明了两项材料讲述的对象,材料一提到“‘海外中国学’作为一种学术形态,标志着中国学术的世界化”,材料二提到海外对中国学术的研究内容已经“从重点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为广泛关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外交等问题”,说明了“中国学术的世界化”。选项错误在于将“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中国学术”窄化为“历史中国的语言文字、传世典籍”,忽略了当下海外中国学研究内容的变化。B项“全盘否定”并非“作者认为”,作者提到国内学术界对海外中国学的两种不当态度并认为“有失公正”,选项错误。C项学者唐洲雁的举例是为了说明各国政府、智库和专家学者有非常强烈的研究中国的动力,而不能说明他们都已经非常认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D项根据材料二学者唐洲雁最后的回答,即“除了讲清楚理论和逻辑,还需要真诚,形成共鸣与共情。用客观的事实说服人,用鲜活的事例打动人,用丰富的情怀感染人”,可以推断选项正确。)2.C(根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只有与不同国家的国情结合起来,中国方案才具有生机活力”,学者张树华要强调的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具有开放性,能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而焕发生机活力。)3.C(根据题干要求,选项要能结合材料一内容体现“建立‘批评的中国学’”必要性,那么就根据材料一反映的当前海外中国学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进行选择,A项体现海外学者在中国学研究中存在以“西方中心主义”的主观偏向来看待中国发展的情况。B项反映出海外学者在中国学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D项反映出中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的不当态度,即过于推崇,没有批评精神。原文提到“‘批评的中国学’不仅仅在于纠正西方专家在知识上的差误、在认识上的缺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走出他们中国研究的一些范式,重建中国学术的叙述”,因此A、B、D三项符合要求。C项仅仅体现了当下海外中国学研究群体的扩大,不能由此得出必要性,而且也不是材料一的内容。)4.A(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得知“海外中国学”与“海外中国学研究”两个概念内涵的区别,可确定①和②;结合材料一可知“海外中国学”研究者是“海外学者”,与材料二魏海生回答中“他们是‘传话人’……”相对应,由此确定③,结合材料一“‘海外中国学研究’则是国内学界对外国人研究中国成果的再研究”可确定④;结合材料二魏海生的回答“发展为广泛关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外交等问题”可确定⑤。)5.(6分)①海外对中国学术的研究日趋丰富,海外中国学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同时也存在着误解、缺漏等问题。②中国年轻学者要端正对海外中国学的态度,不能一味否认或推崇,而是要建立批评的中国学,借局外人观点反观时代、把握世情、认清自己。③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单纯依靠西方理论和知识框架无法解释所有的中国现象(或“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在研究中国问题上经常失灵”)。“来中国拿中国研究的硕士学位”是实现“去西方中心化”,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从中国自身(局内人)的角度理解并评价中国的一种方式。(回答这道题,考生可以考虑分析当下海外中国学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根据材料内容,考生可以提到“中国学术世界化”“海外中国学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影响”等内容,强调中国智慧世界化的意义。同时,要看到不足,可以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来分析“海外中国学”发展中存在的误解、西方中心主义等问题。立足于海外中国学的现状,考生接下来要分别分析作为局内人的中国学者和作为局外人的国外研究者为什么需要两种视角。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第一个问题的内容,可以分析中国学者应有的学术态度以及具备局外人视角的好处: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最后一个问题的内容,可以分析国外研究者研究中国时的不足以及具备局内人视角进行研究的好处。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6.C(《新娘》这部小说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知识女性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理想认知所进行的尝试和努力。本题旨在通过关联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新时代女性力量。A项对应21段22段,娜佳气愤的原因在于未婚夫自大狂傲、不思进取,还美其名为“时代特征”,并非“始乱终弃”。B项对应24段“欢乐忽然使她透不出气来: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外出求学,这就跟许多年前大家所说的‘出外做自由的哥萨克’一样。”娜拉离家出走是外出求学,追寻有意义的自由的生活,并非追寻新爱情。C项对应24段,“过去就缩成了一小团,同时,以前她不大留意的广阔未来,却铺展开来。欢乐忽然使她透不出气来: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外出求学,这就跟许多年前大家所说的‘出外做自由的哥萨克’一样。”表现了娜佳对未来自由欢快的读书生活充满向往。《香雪》这篇小说表现了青春少女们对新生活和现代文明的向往与追求。“换铅笔盒”等情节表现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求,追求精神层面的成长。D项文本中并没有提到娜佳参加革命等相关信息,对应25段到30段,娜佳决绝离开不再回来,表现了她彻底和传统家庭割裂,奔向新生活,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新女性形象。与“为革命而忘我牺牲”毫无关系。)

7.C(小说《新娘》的突出特色在于作家将一位处在人生转折关头的少女的复杂矛盾心理,表现得异常深刻、细腻。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二“把故事讲好”的第一项活动即分析不同作品中心理描写的方法与作用。本题聚焦于此,从环境暗示、内心独白、行动表现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赏析。C项,对应15段、16段,“娜佳本想说:‘不错,您这话是对的。’她还想说她自己也明白……”由此可见,娜佳对萨沙关于她们的生活不干净不道德的评价是认同的,所以选项C中说“这些细节生动表现娜佳对萨沙的指责感到气愤”不正确。“泪水盈眶、突然全身一阵瑟缩”,这些细节表现的是娜佳内心的矛盾,是萨沙播下的启蒙种子在娜佳心中逐渐萌芽。)8.(5分)答案示例一:①不同意。/我认为“新娘”更好。②从人物看,“新娘”指主要人物娜佳。③从情节看,“新娘”与主人公娜佳将要嫁给未婚夫安德烈的情节相呼应。④从主题看,赞美主人公娜佳勇于摆脱旧生活,走向广阔自由的新生活,是新社会的新女性。答案示例二:①同意。/我认为“出走”更好。②从情节看,娜佳两次离家出走是小说的主要情节。③从人物看,“出走”暗示娜佳勇于摆脱旧生活的反抗者形象。④从主题看,歌颂娜佳走出传统社会束缚,奔赴新生活的独立女性意识。(①点1分,②-④点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满分5分。本题无论是选“新娘”还是选“出走”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应先明确观点,然后分角度陈述理由。如果选“新娘”为标题,理由可以从主人公将获得的身份、相关的故事情节、“新娘”的象征义等方面来考虑。如果选“出走”为标题,理由可以从小说的主要情节、主人公的反抗形象、“出走”的意义等方面来考虑。)9.(6分)①第一次打更声低沉慵懒,表现娜佳受到萨沙的影响,凌晨醒来想心事时的苦闷、不安。②第二次打更声舒缓悠长,反衬娜佳内心因萨沙的启迪而开始觉醒的矛盾、紧张。③第三次打更声依旧响起,表现娜佳重返故乡时,内心已与旧生活割断的坚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次打更声的个性化解读与分析能力。首先在文中找到三次打更声,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感受主人公娜佳的心理。第一次打更出现在第12段,娜佳听了萨沙的开导,感到不愉快。凌晨醒来坐在床上想心事,内心苦闷,对未来茫然不安。此刻,更夫“懒洋洋地”敲着梆子,“滴笃,滴笃……”,这一死板低沉的打更声与娜佳苦闷的心情相契合。第二次打更出现在第20段,“滴笃,滴笃……”守夜人在远远的什么地方打更,“滴笃,滴笃……”,“在远远的什么地方”表现了打更声绵远悠长节奏舒缓,而此刻娜佳在听了萨沙的劝导之后,那颗渴望改变生活的现状、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心彻底爆发,这里以舒缓悠长的打更声反衬娜佳内心的矛盾、紧张、挣扎。第三次打更出现在第27段,“滴笃,滴笃……”守夜人敲打着梆子,“滴笃,滴笃……”,娜佳重返故里后,发现家里的装饰没有变化,打更声也依旧重复。她躺在暖和柔软的床上觉得有点可笑,因为她富足的精神与丰盈的内心已经与这陈旧、衰老的旧生活决裂,坚决走向独立新生活。)

10.BEF(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此句翻译: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其中,“所至”是所字结构:“十一”是十分之一:“左右”省略了石壁。“来而记之者”作主语,“已少”作谓语,主谓结构不须分开。)11.D(“既自以心为形役”的“既”是“既然”的意思。A项“则思三驱以为度”的“以为”是“以之为”,即把……当作……。B项同为宾语前置结构。C项“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是“暂且”的意思。)12.C(王安石他们没有“畅游”也没有“饱览”,离开时也不是“恋恋不舍,心满意足”。他们是带着悔贵的心情离开的。由“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等句可以看出。)13.(1)(敲击后)有响亮声音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4分。得分点: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1分):名——活用为动词,命名(1分):何——为什么(1分):大意分——落在“所在皆是也”(1分)。)(2)努力完成自己的志向却未能达到(理想境地)的人,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吗?(4分。得分点:尽——作动词,努力完成(1分):其——反问语气,难道(1分):孰——谁(1分):大意分——落在“而不能至者”(1分))14.(3分)《石钟山记》认为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或: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1分)《游褒禅山记》认为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1分)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1分)

15.C(“属于虚写”错,“老木苍波”既是眼前实景,又饱含了诗人经历人生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16.(6分)①本诗和杜诗一样有深沉的家国之忧。(1分)本诗的作者在靖康之变后,鬓发斑白地立于秋风中,满腹家国之恨、无限悲凉。(1分)杜甫《登高》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写出作者在遭遇安史之乱后、年老体衰之时的家国之忧。(1分)②本诗和杜甫诗作一样能在写景时营造雄浑壮阔的意境。(1分)本诗的颔联写“登临吴蜀横分地”由靖康耻联想到三国时吴蜀两国战火纷飞的历史画卷,境界开阔。(1分)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东面和南面的吴楚两地地势如裂,天地日夜在湖上浮动,气势雄浑,意境开阔。(1分)③两人的作品都精于炼词。(1分)杜甫的诗作喜用“万里”“百年”作对,如《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用这两个词写出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悲苦。(1分)本诗颈联既借鉴杜诗的用词,又不生搬硬套,用“万里”“三年”作对,既写出逃难的路途遥远,又指出逃难的具体时间,表达了漂泊不定、离乡背井的感慨。(1分)(每点3分,任意答对两点6分,每一点中提炼两者的相似点1分,对应各自诗作分析2分)17.(6分)(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或:明月夜,短松冈。18.(6分)①人吸入这些过敏原后,②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花粉过敏。③它就是霉菌。(①“人吸入”(1分),“过敏原”(1分);②“大多数人想到的是”1分,“花粉过敏”1分:③它就是霉菌/即霉菌/该生物就是霉菌,句子体现承接上句1分,“霉菌”1分。)19.(4分)在封闭的房间打开空调,附着在空调机内部的霉菌就随风吹散出来,进入人体鼻腔,使鼻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引发急性鼻窦炎。

(①介词残缺,“使鼻黏膜”的“使”字去掉后主语不一致,句意混乱。②成分赘余,多出一个宾语,引发+后果,后面再加上一个后果,就重复了。改对一处得2分,两处得4分。)20.(3分)①原因:由于长时间吹空调,吸入了霉菌,导致鼻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引发急性鼻窦炎,从而产生这些症状。(1分)②对策: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保持空调清洁,定期清洗空调:及时清理垃圾,清洁卫生死角。(2分)(答对原因得1分;答对对策1点1分,满分2分。)21.A(A.竹篮打水一场空:意思是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侧重于用的方法不合适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