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阳市高中2023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大部分,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本试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第Ⅰ卷(阅读题共55分)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13分)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中国,这句话则模糊得很,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灵活。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我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去形容它。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节选自《乡土中国·家族》)材料三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基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风、家礼、家德、家学和家史文化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统一体。据检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一是该家族始祖吴越王钱镠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尊祖敬宗,恪守家风。二是《武肃王遗训》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镠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钱缪在介绍自己从军理政50余年经历后,告诫子孙体国恤民,“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三是广德钱氏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在继承家训的基础上,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是留给钱氏家族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成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从钱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子孙皆绝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钱氏世家尤其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吾家门”“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我国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接受文化的开蒙教育,精湛的器物文化、艺术创作技能依靠家庭的代代相传,学术研究及其思想理论成果在家族后代子孙的传承中发扬光大。班彪与儿子班固、女儿班昭都是史学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书法大家﹐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都是文学大家。钱氏世家亦然,其家学传承的成功是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节选自陈延斌《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下绝对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是可以完全相同的。B.“一表三千里”表明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地域广袤。C.乡土社会的家追求效率和讲究纪律,不讲究个人情感。D.钱镠通过三篇家训告诫后世子孙并以此为其行为指南。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诗文中常有类似“李十二(李白)”、“元九(元稹)”等称谓。这是乡土社会的家族中按照父系单向扩大亲属关系的排序现象。B.家住新疆的王大爷要给儿子娶媳妇,想邀请四川老家的亲戚“阖第光临”,那么亲戚家有可能来两三个人,也可能来四五个人甚至更多。C.《哦,香雪》中,香雪在黑暗中赶路,来找她的是一帮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妹们,而不是父母。这不能体现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观点。D.《红楼梦》中,贾府长辈选择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这是从家族作为事业社群具有复杂功能的角度来考虑的,为了更好地延续家族事业。3.中国乡土社会家庭和西洋家庭的社会关系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作简要说明,并指出以下示意图分别对应哪类家庭。(5分)4.材料三为什么要在文段最后部分引用唐朝名相张九龄的话语“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小题。(16分)山河旧梦李旭燃烧数千年的木堆柴垛,哪里来?少时,满冬天里疯跑,到野地里捡拾树上掉下来的干棒。除了小树林,树最多的地方就是沟河的两岸,顺着河岸,顺着冬天,向前去,或许会走出很远。拾够了,就用野草编条绳子扎一小捆,背回家。风大,刮下来的干枝小棒多了,捡两捆,身上带着火柴,就烧一捆,烤烤冻得通红的手,看着火焰升起又熄灭。如果有什么可以埋在火堆里烧熟吃,那就更好了。田野荒芜,小沟小河的冰下一定会有一条像干棒一样漆黑的黑鱼。如果小冻或无冻,打一道堰,绑一只水桶,把水攉干;如果冰厚水浅,能禁得住人,就可一边砸冰,一边捉些小鱼虾,放在干棒堆里烧烤。殊不知,那些干棒中,就有一只只蝉产卵在内过冬,被风刮到地上,那些蝉卵得以钻入泥土,一待就是十七八年,却被童年的我们拾作柴火烧掉了。那火里有无数的未生的生命,献给火焰,献给灰烬上的鱼。我有时拿起那些奇怪的树枝条发愣,一个个小球样的东西难道是树在冬天结的果子?一阵旋风旋来,灰飞上天,发出鸣鸣的声音,多少年后,我听出了,那是蝉的另一种鸣叫。约十八岁时,我第一次去南京。大城市的烟火太盛,落脚在一个桑树挂棒的亲戚家里。那是一个山村,老两口带着一个年近三十岁的光棍儿儿子。儿子以上山砍柴为业,每天看着他半肩风雨半肩柴,背回家中,堆积成垛,然后再挑到集镇上去卖。观棋烂柯,砍柴人会有奇遇,晚上与他下棋﹐他总是赢。我想他上山或许会遇见仙女,刘海砍樵不就是遇上了吗?渔樵问对,梅花开了又落﹐将一锅的黑鱼染成了鲤鱼。你看看,人若在山中得道成仙,就不食烟火了,也解决人口问题。砍柴是一门颇高深的行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太盛的人烟,会耗尽一座座靠近城镇的青山。但他能砍柴许多年,并一直以此为生,望去山还是青葱的,就很不容易。朱买臣贫贱时,不就是在南山砍柴吗?吴梅村不是自号鹿樵生吗?砍柴,不就是砍伐树里的年轮吗?吴刚砍桂,永远砍不倒,砍不完。能将有限的树砍伐不倒不绝,即是仙人。那滚滚年轮,何人能砍断伐完?挥斧断树树更生。做一个樵夫,来和渔夫为伍与问答,是文化上一种很深的情结。自颛顼大帝化为鱼妇而复活,到屈原与渔父问答,最后跳江落入鱼腹,渔翁柴门就成了精神的象征。做一个樵夫融入江湖,与高居庙堂济世,是高尚其事的正背两面。渔为河,樵为山,樵在锅底,鱼在锅里,这就是渔樵山河。(选自《散文》2023.1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时冬天里,我拾捡的柴火不仅可以驱除冬日的寒冷﹐更能烤出鱼虾等美味,柴火和河鱼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B.童年用干棒烤鱼,干棒上未生的生命献给了火焰与鱼,我听出声音鸣鸣,这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与残害生灵的反思。C.“观棋烂柯”化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表现了对梅花开了又落,世事沧桑变化的叹惋沉思。D.做樵夫融入江湖与高居庙堂济世都是世人高尚其事的行为,但作者认为它们是正背两面,他更倾向于选择渔樵山河的生活。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以渔樵为线索,从开篇的“燃烧数千年的木堆柴垛”到结尾的“这就是渔樵山河”,体现了结构的圆融设计。B.作者在叙述亲戚家儿子砍柴为业的生活时,借助富有画面感的表述,充满了诗情画意,激发想象,令人回味无穷。C.“那滚滚年轮,何人能砍断伐完?”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挥斧断树树更生”引发读者对年轮的深沉思考。D.“山河旧梦”表现出作者对中国渔樵山河生活的理解,以之为题,表明文章的写作内容,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7.结合文章简要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8.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大自然也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山”“河”“渔”“樵”等意象引发了作者李旭的遐想和情思,他据此创作了这篇散文。请你在自然界中选择一个景物物象,创作一首现代小诗。(6分)(不少于8行)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二)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①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三)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节选自颜之推《勉学》)①圣人,指孔子。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旦旦而A学之B久而C不怠焉D迄乎成E而亦不F知其昏G与庸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寒于水,比水寒冷。它与《师说》中的“好古文,不拘于时”句式不同。B.假,借的意思。它与“狐假虎威”“久假不归”中的“假”字意思相同。C.卒,死亡之意。它与《赤壁赋》中“卒莫消长也”中的“卒”意思不同。D.事,侍奉之意。它与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事”意思相同。11.下列对材料相关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语段一写到笔直的木材经过加工可以弯曲,达到符合圆规的曲度,那时即使经过曝晒也不会再恢复原貌。B.语段一运用排比,写终日思不如片刻学,踮脚望不如登高眺,顺风呼会听得更清楚,有力地证明了观点。C.语段二先把“难”与“易”进行对比,再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进行阐释,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D.语段三写到若学习了古人顺受父母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人们就能谨慎戒惧,更好地供养双亲。12.学习之道,学有方,习有路。到图书馆去是人们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请结合上述三个文段的观点,思考人们去图书馆和学习之间有什么联系,完成思维导图空白的部分。(3分)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小题。访戴天山①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注释]①戴天山:即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市西。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山林中流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夭夭、露水盈盈的春日清晨的景象。B.颔联是景语,但又含蓄地叙事,“时见鹿”衬托山林的喧闹,“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内容暗扣标题。C.颈联写野竹青霭一绿一青,飞泉碧峰一白一碧,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都注重写景的色彩组合。D.本诗的语言自然平易,对仗工稳,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句式参差、语言夸张、想象奇幻,迥异其趣。15.有人评价本诗无一字说道士却见道士之形象,试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写出道士形象的。(4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要求:任选六句补写。(超过六句,只选择所写前六句给分。每句1分,共6分)(1)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的自然之景,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2)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出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风景优美的句子是“”。(3)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写狗的叫声,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声衬静。(4)在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萧瑟之景,“”一句刻画作者在老病孤苦中登高的抗争形象。(5)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人用“”一句,以“江”“月”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6)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作者用“”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东下时船只首尾相连的场景。(7)韩愈在《师说》中感叹:面对学习,古代的圣人“”﹔现在的一般人“而耻学于师”,故而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8)在姚鼐的《登泰山记》中,他于日观亭等待日出时,“”一句通过触觉写出了天气严寒,与前文“苍山负雪”照应。第Ⅱ卷(表达题共4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分)“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这是中国航天人真实的内心写照。一代代航天人,他们荜路蓝缕,开创了伟大的事业,也点燃了未来的火光。当年,科学家栾恩杰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不解之缘。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正是有像栾恩杰这样的航天人,探月工程从零到一,如今“嫦娥”已然奔月!()2013年6月,神舟十号升空,宇航员们在太空中与地面学生上演了一场天地联动。航天员王亚平同伴的配合下,华丽转身为科学课教师,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展示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和地面的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演示了失重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