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人肉搜索的侵权行为及法律规制探究10000字(论文)】_第1页
【网络平台人肉搜索的侵权行为及法律规制探究10000字(论文)】_第2页
【网络平台人肉搜索的侵权行为及法律规制探究10000字(论文)】_第3页
【网络平台人肉搜索的侵权行为及法律规制探究10000字(论文)】_第4页
【网络平台人肉搜索的侵权行为及法律规制探究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平台人肉搜索的侵权行为及法律规制研究摘要:人肉搜索作为一个热门的争议性话题,在其刚出现的时候作为一种伸张正义的手段,但在之后越来越多的例子中存在着侵犯各类人身权的行为。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的确出现许多不好的现象,故此我们面对这种新型网络工具进行分析对其进行法律的规制与引导,首先我们是要研究其出现的环境,并对其发展的经历进行描述。并根据相关案例对人肉搜索的特征进行分类活动以及涉及相关隐私权的参与。第二,人肉搜索在外部环境中探讨其优点和其现实意义之间的关系。第三人肉搜索和自由以隐私维护为目的,通过相关案例来探讨人肉搜索的话题,基于侵犯隐私的案例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如何减少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其中的侵权行为,且对如何规制“人肉搜索”的方式进行描述。关键词:网络暴力;人肉搜索;侵权行为;措施目录TOC\o"1-3"\h\u一、网络暴力侵权行为与“人肉搜索”概述 1(一)“网络暴力”的概念 1(二)“人肉搜索”的概念 1(三)人肉搜索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问题 2二、互联网人肉搜索中的侵权行为 3(一)信息的收集在“黑夜”下进行 4(二)信息的公布未经过当事人同意 4(三)以骚扰的方式干涉他人生活 5(四)网络服务商在“人肉搜索”中的侵权情形 5三、对“人肉搜索”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7(一)继续探索立法规制之路 7(二)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法律监管 8(三)积极推行网络实名制 8(四)加强对“人肉搜索”的引导与监管 9参考文献 10一、“人肉搜索”概述(一)“网络暴力”的概念网络暴力根据其内容的不同而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有关暴力的信息利用不同载体来进行传播,网络暴力信息一般表现为暴力游戏和各种包含暴力信息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而笔者着重研究是另一种,是网络上的不同主体对其他主体的信息进行传播并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侵害的一种侵权行为。由于网络使用者以低廉的成本和具有一定隐秘性的网络身份,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评论和传播,但并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即使利用其侵犯他人的权利,他们所承担的风险也是很低的。同时还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掩护下,将受害者的网络暴力延伸到现实中去,使其身心同时受到折磨与侵害。传播学视域下网络暴力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No.493(12):101-102+105.现阶段的研究多是对网络暴力单一方向的研究,如事件过程的描述、传播或者参与其中的人群的行为及心理等。只做到了陈述和简单分析,极少从整体出发挖掘事件本身的内部联系,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左月,孙乐怡.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治理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121-124.现如今关于网络暴力的说法多是零碎的、片面的,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这种前提下,为了能更好的防范和阻止网络暴力,十分有必要组织相关的理论研究。黄春荔.新媒体时代新闻对网络暴力的问题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000(015):P.223-224.从侵犯的对象来分,目前的网络暴力主要侵犯的有受害人的人格权和受害人的著作权。第一种的侵权行为既涉及包括生命权等一系列人身权等,同时也包括名誉权等相关人格的权利。而第二种则涉及的是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本文旨以人肉搜索为例来论述网络暴力侵权行为,其所属的范畴为人格权的侵犯,故此本文也将着重分析人肉搜索的行为要件和侵权形式等重要因素。(二)“人肉搜索”的概念“人肉搜索”这一词汇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它并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只是寻找对象这么简单。“人肉搜索”这一词用学术的语言解释是基于网络以及现实中的信息推断确定到所要找寻的具体人。在网络的使用上来看,人肉搜索已经不单纯是通过网络检索信息,他是发动大量人力拼凑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把它定义为一场社交活动也不为过。实质上,人肉搜索就是利用大量人员检索拼凑信息,最终确定所要找寻的目标人物的真实身份的过程。对于“人肉搜索”,专业人士有着自己的看法,名声甚广的“网络游侠”张百川,一直从事网络安全这个行业。他认为人肉搜索远远不是单纯的技术所能达成的,它是一场电脑和人力的协同作战。胡芳.关于人肉搜索技术的伦理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10.只要是上网,我们不免会留下各种痕迹,在不经意间,我们的一些资料已经被留存在网上,甚至通过反复检索,我们很容易找到这些资料信息。比如你看到一张照片,对照片中的地点产生了兴趣,便能很容易的通过地图软件找到这个地方,地图软件能找到的信息不止这些,某处的红灯坏了,哪里的路上破了个坑,这些都可能会被网友随手拍照上传到网上,提醒其他网友注意安全,也就是说,你可能在刷着手机知道千里之外的路上有一个坑。有需求便会有产品应需而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推出的搜索引擎也证明了人们对信息获取或者说人肉搜索的需求。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敲下回车,便有成千上万的相关信息链接产生。甚至为了使得检索更加简便精准,新进推出了图片识别技术,在人肉方面的用途是通过识别图片中的人物特征,检索具有相关特征的图片,也就是说,通过一张图片就有可能检索到你曾经在网络中上传使用过的照片。一鸣."人脸搜索"让出轨博士无处遁形[J].恋爱婚姻家庭(纪实),2012,09(No.394):31-33.上面谈及到的只是运用普通手段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就能做到的。对于个人信息隐藏保护比较好的用户,或许有人会采取更偏激的做法。比如在获悉对象的所在单位后通过单位留存信息进一步获取更多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木马病毒,窃取目标对象的详细信息。在这场集体活动中,参与其中的网民将检索拼凑的信息进行梳理推断,得出可能的结论。其中包括但不局限于挖掘目标用户的IP地址确定目标用户实际所在地址。从讲述过程中大家也不难看出,这并不是一小撮人就能完成的事,要想使得最终得到的信息更精准更全面,需要众多的人力支持,知情人的参与也是巨大的助力。(三)人肉搜索会产生的法律问题在以往的人肉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到,有部分人是无心之失便招来千万网民的集体追踪曝光,参与其中的网民并无相应的执法权,在此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法律上的碰撞,下面我们就法律层面进行相应的分析。互联网的出现给了普通群众更多的发声机会和展示平台,就算不在其位,也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英雄梦,伸张正义也一直是电影中不变的主题,而互联网刚好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几乎都追求平等公正,通过“人肉搜索”,部分人认为他们为推动社会的公正建设出了一份力。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诸多有效途径,网民在上网冲浪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的诸多信息也是以前锁无法比拟的,人们对信息的渴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那这些信息又都是哪来的呢?当然,媒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闻的搜集采编,但不可否认的,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个人信息的泄露,正所谓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从片面信息的演绎也是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人肉搜索”中就利用到了个人隐私的泄露。在这场普通网民手持键盘进行的“正义”围堵中,被搜索人在网络下被剥的一丝不挂,参与其中的网民自认为正义得到了伸张,个人心理上得到了极大满足,给整个事件扣上正义的帽子也是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对不当行为的适当批评并引以为戒并没有错,当这个过程中很难把握住度,“人肉搜索”往往会愈演愈烈,最终上升到对目标对象个人的全盘否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而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受害者这一角色的群众则会全盘否定搜索存在的正面意义。沙勒夫,林铮顗.隐私不保的年代:网络的流言蜚语、人肉搜索、线上霸凌和私密窥探[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人肉搜索必定有其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一部分积极意义,同时也必然面临违反法律准则的风险。而在我们目前越来越注重隐私权保护和人身权的今天,人肉搜索被关注也是必然的,所以在网络大数据时代中,网络搜索与隐私权的平衡不能被打破,法律必须要充分规制好人肉搜索的相关内容。或许现有的法律并不能将二者很好的理清再加以规制,但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现实社会法制建设的进步,一定会出现能够规范好二者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出现。伍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愿景与路径:以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为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二、互联网人肉搜索中的侵权行为“人肉搜索”的行为人在搜索过程中对相关线索、证据或者是有关知情人刨根问底式的追踪体现出的执着、认真严谨的态度让人敬佩,并且这样的精神对维持社会良好运行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不可少。目前我国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贪污腐败事件屡禁不止,而人肉搜索对相关线索的追寻在抑制腐败行为中仍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从之前的虐猫的女人事件,到后来发生的郭美美的事件,群众在对有关人员“人肉”的过程中,除了发挥“人肉”的发现挖掘线索的作用,也不免让人深思,但从过去相关案件的“人肉”搜索经历来看,“人肉”在其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明显超过其积极作用的。许多人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态度,有失公允的对被搜索对象进行报复、造谣等,这也对相关当事人的各种权利造成了侵犯。而且人肉搜索的信息往往是未经被搜索人同意即公布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各方对当事人的职责和谩骂,并且很多被“人肉”公布的信息往往带有极强的煽动性,经常致使不了解有关事件的人员被误解。“人肉搜索”的滥用屡见不鲜,前段时间的名人住所曝光事件也很好地展现出它的负面作用。网友在网络中发布可能附带有名人个人地址信息的照片,而众多网友在网络大数据的帮助下进行筛选和摸排,实现通过少量信息而精准找到被搜索人的现实信息,同时未经其本人同意而在网络上进行曝光。在曝光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疯狂粉丝的骚扰,对其生活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而且这种方式作为一类网络信息的收集运用,传播和公布信息者无需对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行负责,目前也不存在健全的监管体系,这导致“人肉者”搜集和发布的信息极易受到个人主观情绪的影响。并且随着网络评价的成本降低,网友对某些尚未查验的事件发表带有煽动性、侮辱性的失实言论,成为将正常法律和道德正义事件演变成网络暴力行为的强力催化剂。李军.网络暴力的"罪"与"罚"[J].婚姻与家庭:上半月,2018,000(012):P.41-41.李军.网络暴力的"罪"与"罚"[J].婚姻与家庭:上半月,2018,000(012):P.41-41.(一)信息的收集在“黑夜”下进行网络信息的收集过程往往具有极高的隐蔽性,也即当事人对自己信息被收集的事实并不知情。由于被搜索者并不知情,其在这段时间仍过着正常的生活,但在部分社交平台中,一些网友以及对其的个人信息进行细致并且大范围的搜捕。待被搜索者感知其被人肉时,往往其的全部个人信息以及相关事件已经被全面曝光。并且信息传播的范围之广,信息的全面度之高往往令被搜索者个人都觉得难以置信。当然,如果某些披露的信息表明被搜索者涉及违反有关法律或则牵扯到某些案件中,公安部门便会批捕当事人。这也使得当事人在尚未弄清这些信息的提供者之前,信息本身已经在网络平台中被大肆传播。互联网网络的便利性使得沟通和信息获取成本进一步降低,有时仅需一个简短的帖子就可以了解某个人的前世今生。网络参与者的地域来源广泛,可能来自于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并且其个人真实信息往往通过网名等方式得到隐藏,这也是网络信息能够被提供的必要前提。但个人信息的隐蔽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因为提供虚假信息的成本被进一步削弱。一般而言,个人真实信息的往往来自于其个人的亲密关系,例如家人、师生、朋友等。由于这些关系者往往与个人存在长期的交往交流,对其的个人详细信息掌握较好,包括联系方式、年龄、家庭住址等。但由于信息提供者的个人信息也是被了解的,提高了其提供虚假信息的成本,并且这样的信息交换过程往往不易被外界发现。而在网络中信息提供者提供信息成本低,另一方面信息获取者出于成本效益最优原则,其往往不会深究信息来源以及信息提供者。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网络不实信息的扩散广度不断提高。余东华,李捷.人力资本积累、有效劳动供给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扩散的视角[J].经济科学,2019,230(02):81-93.信息的公布未经过当事人同意倘若,当事人得知其个人信息正在被他人收集传播,则其一定会采取相关防范措施,防止其信息被搜集深度和传播深度进一步地恶化。当事人采取防范措施的动机非常单纯,即降低事件对其个人名誉以及个人生活的影响程度。当事人可以采用“美化”被搜索者的方式,降低部分人员的关注度,因为人们对于优秀的事例和积极的信息的关注总是不如对社会阴暗面的信息的关注;当然其也可以正面回应质疑,澄清有关不良事实。出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一个事物的内在信息被掩藏的越深,越能够激发个体对其的关注度和探索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假如当事人能够掌控自己的信息,并自行决定有关信息的披露与否,则其出于对自身隐私权的保护大概率会选择保护个人信息。但也正是由于当事人不具备完全掌控个人信息的能力并决定它是否被披露,导致信息外露,并最终形成全网的“人肉”信息搜索。在早期的人肉搜索中发生的一些案例,铜须门属于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案例。时间是2006年4月,名为“锋”(化名)的网友称其妻子虽然和他已婚多年,但在一次偶然聚会时与名为“铜”(化名)的网友发生了关系,其中在发布这条消息的主页上,还公布了其妻子与该名网友的聊天记录。这在当时的网络环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映,不仅原帖在当时的点击率极高,并且还在天涯、猫扑等多家平台被传播。而当时愤怒的网友们随即使用“人肉搜索”的方式对其现实的身份信息进行搜索,最终将其找到,并且还在网络上大肆进行传播,从而对该名网友的现实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信息收集、传播过程都超乎当事人的预期,他也没有掌控个人信息并决定它被披露与否的能力。英恩.网络暴力:骂声窒息自由[J].软件工程师,2006.以骚扰的方式干涉他人生活发源于猫扑论坛,“人肉搜索”最初仅是网友在论坛中发帖寻找答案,满足其寻找信息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的方向逐渐偏移,现如今其主要是满足网友对被搜索者个人隐私信息的好奇心,并作为网友向被搜索者“声讨”的证据支撑。随着被“人肉”者信息的曝光,有些行事偏激的网友对于法律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就会做出许多侵犯当事人人身权益的行为,比如短信轰炸、侵犯他人住宅等等。并且这些曝光的信息对当事人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并且其需要承担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不少当事人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承受周围人的非议,甚至被其工作单位开除。面对这样的现象,部分个体会选择去往外地生活,更有甚者,在难以承受舆论压力之后选择轻生。而这一切对于信息收集和发布者而言,仅仅是鼠标的点击和键盘的敲击而已,但对被搜索者现实生活的影响却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郭慧玲.行动中的看客——大学生网民旁观群体对"人肉搜索"认知态度及行为状况研究[J].新媒体与社会,2016(1).在2007年的7月,人肉搜索在“钱军打人”的时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在该事件发生之后,仅仅过了几个小时,网友就以及将钱军以及他的家人的身份信息、住所信息、工作信息甚至子女的就读信息都进行了曝光,不少网友对钱军及其家人甚至采取了短信威胁等手段,对其一家生活造成极其巨大的心理压力。虽然将其行为曝光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属于惩恶扬善,但对其妻子和孩子信息的披露则属于不道德行为。但由于目前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针对这类事件的违法与否,或者法律惩罚标准等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张澄澄."人肉搜索"现象的法律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3.(四)网络服务商在“人肉搜索”中的侵权情形针对网络服务商在“人肉搜索”中侵权与否的判定,可从《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194条《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194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194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195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197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如果网络服务商在网络用户开始人肉搜索的过程中,自动将其要检索的信息公布出来,则其构成侵犯权力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对于网络服务商对于普通用户的侵权行为是否真正提供了帮助或者是提供了条件上的支持,在法律中也做了详细的说明。虽然网络服务商能够有效的利用其对于平台或网络空间技术的掌控来将网络侵权事件的影响和损害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消除,但并不能将其侵权行为撤销,同时也不能做到完全将其受到的损害进行恢复。网络服务商在其中提供的条件和技术便利也是网友信息侵害行为发生所必须的。换言之,网络服务的提供与有关侵害行为有着密切且直接的联系。当权利人意识到其个人权利被其他通过“人肉搜索”方式侵害时,主张排除妨碍和侵害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采取的行动便是通知运营商并要求其采取必要措施。其所指的就是指包括删除、屏蔽等一系列可以由网络服务商能做到的措施,具体的排除侵害措施可以由网络运营商选择适用的即可,并确保达到相应的目的。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相关规定,如果需要将网络服务提供者认定为帮助普通网络用户的侵权或者放任受害者被侵权,那么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该被证明对该侵权行为知情,然后还要满足“过错”的要件。知情这一条件表现形式一般比较容易辨认,例如被侵权人向网络服务商反映被侵权的情况,但网络服务商并不采取阻止侵权行为的措施。目前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往往选择的是通过知情来体现网络服务商的过错,并选择第1195条-1197条之中适用的条款,选择其中最有效并且最有利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权利。刘计.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之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认定——兼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M].2011.三、对“人肉搜索”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不可否认,适当的“人肉”确实可以起着监督社会运行,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减少社会的不公平事件。但当“人肉”搜索被滥用,或者被某些不法之徒利用时,它对社会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人肉”搜索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应当提升社会个体对于信息的辨认和评价能力,增强自我辨别事实真相的能力,避免错误信息的大肆传播。而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添加现有的法律条文的解释或者特殊说明,通过法律的手段提高虚假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成本,让人们清楚什么才是合法的信息使用。法的底线不可逾越,尽管部分的“人肉搜索”是出于道德谴责的目的,但是由此带来的侵犯个人名誉权、隐私权等行为也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本文对如何更好地规范“人肉搜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段礼乐.法律道德性的法经济学及其制度意义[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04).(一)继续探索立法规制之路针对于“人肉搜索”的法律条文规定几乎没有,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但有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一些特殊的法律来保护个人的隐私权、肖像权和名誉权,从而引申到个人数据隐私方面,并且这样的举措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定借鉴意义。比如在1995年的时候,欧盟制定的《欧盟数据保护指令》。以及我国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制我国刑法修正案(七)中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收买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我国宪法规定保护公民的人格权利,民法中有关于保护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我国刑法修正案(七)中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收买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我国宪法规定保护公民的人格权利,民法中有关于保护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都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二)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法律监管“人肉搜索”从发起到实施是多个参与方共同参与并结合产生的结果。需要让“人肉搜素”发挥它的应有的作用需要信息的需求者以及信息的供给者,当然也离不开网络服务商在其中提供的中介支撑作用。“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信息挖掘手段被人们原来越重视,同时人们使用“人肉搜索”的次数的越来越多,所以在网络服务商在减少“人肉搜索”侵权发生中也将发挥出更显著的作用,加强自身管理规范性和审查细致性,做到在满足信息共享和言论自由的基础之上不侵犯个人合法权益。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任何人不得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发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三)积极推行网络实名制推进网络实名制是规范“人肉搜索”行为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友发布虚假、造谣信息的成本,减少互联网侵权行为的发生。早在2002年韩国相关部门就已经为我们带来了相关的经验,他们推行的名为“布告栏实名制”其实就是一种方便公民实名参与信息传递活动的制度,其含义顾名思义在布告栏中发布相关信息或者上传有关文章时,需要输入有关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等。而且韩国在施行网络实名制的道路上也遭遇了重重困难,大量群众反对实施互联网实名制,但随着“狗屎女事件”之后,赞同实名制的群众数量逐渐增加,并超过反对者数量。根据我国的一项调查,绝大部分的群众认为应当更好地规范“人肉搜索”,其中28.8%的群众认为应当实行网络实名制,并让有关人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有26.4%从网络平台入手,表达出让网络平台加强网络监管,使有关行为在法律和道德底线内进行,也有24.8%的公民支持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完善现有互联网体系的监管。由此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实名制”倘若推行在我国有着很强的群众基础。网络实名制在不妨碍公众言论自由以及信息自由传播的基础之上,最大程度上使得群众对自身发布、转载的信息负债,减少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的发生。(四)加强对“人肉搜索”的引导与监管在现如今的互联网网络时代,倘若仅仅因为“人肉搜索”的负面影响或者仅仅由于互联网中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就远离互联网,不免有“因噎废食”之感,并且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么做也并不切实际。目前针对于是否应当保留和发展“人肉搜索”技术是存在争议的,有一部分群体认为应当保留辩证的看待“人肉搜索”,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发挥其正面的舆论监督作用。而也存在着反对者,他们认为“人肉搜索”的存在极大提高了信息泄露和互联网侵权的发生,并且一旦发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生活。在传统社会中,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就得到极大程度的保护,并且中国公民自身就有很强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过去法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仅体现在个体,也体现在对传播媒介的把控,换言之在过去并非所有信息都可以在传统媒介中得以传播,那么到了当今社会,网络媒介也应如此。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网民开始有条件和能力通过互联网平台宣泄自身情绪,并发表个人言论和对某些不良事件的舆论谴责,也就是说人们希望在网络中找到“公平”和“正义”。公众在网络中自发的寻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行为和动机也正是他们赞同继续良好推进“人肉搜索”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法律和道德都在各自的范围之内规范和引导着群众的生活,法律是道德底线。针对某一问题,如果是道德层面的,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网友的自律行为,但若是法律层面的,则就可以诉诸法律保护。在过去的实践经验中,确实有人因为“搜索”而被侵害到自身权利,尤其是公布私人电话和住址等信息的侵犯个人隐私行为,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生活。所以倘若能够对“人肉搜索”附加以有效的法律约束,引导其积极健康地发展,也可以成为群众通过网络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2007年发生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网民很快针对于照片的真实性便在网络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通过广泛的信息搜寻比对,从照片的各项参数比对中产生有关真实性的质疑,并最终确认该图来自于浙江省义乌某包装公司印刷的墙画。“人肉搜索”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其有着调动群众积极性、促使群众团结互助等积极作用。并且该技术使得信息的收集和传播变得更为迅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群众的困难,并推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潜移默化地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人肉搜索”也要做到不违背法律准则,不逾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