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 长沙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 长沙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 长沙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沁园春 长沙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

.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

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技巧。

3.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4.

背诵课文。沁园春:词牌名。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长沙:题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代表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1.1911年,18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4.“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5.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7.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但同时,国民党右派阴谋篡夺革命领导权,共产党人陈独秀也认为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激情,写下这首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词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该词上片描绘长沙秋景,下片作者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根据词的写作特点,找出相关内容。词上片-----写景(何时何地何景)下片-----叙事、抒情(何人何事何情)寒秋,湘江,橘子洲头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百侣曾游,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诵读诗词上片内容,词人所写秋景和一般秋景有何不同?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看

之景生

之情生机勃勃济世苍生你知道哪些写秋景的诗词?与本词有何不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萧瑟凄凉悲愁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何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把自己置身于秋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伟岸、踌躇满志。思考:“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为什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间七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思考:在这几句诗句中,你认为那些字用的比较好?为什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红广拟人,秋深水澄澈洁净热闹鱼的自在快活山多因山势起伏而成的树木的高低水深而宽船多鹰的矫健有力哪一个字引出词人所见之景?有什么特点?角度有什么不同?近观——江中——近景看远眺——山上——远景仰视——天空——高景俯瞰——水底——低景静景动景万类霜天竞自由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美丽壮阔的秋景,生发出什么感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见山川的壮阔美丽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词人思绪万端,百感交集。“问”又表达了对自然荣枯和社会盛衰由谁来主宰的追问,表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抱负。“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毛主席具有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故其诗歌也充满豪情壮志。体现了主席博大的胸襟与凌云壮志。究竟是谁主沉浮?让我们到下文中寻找答案。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够主宰国家的沉浮?词人是否做了回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统领下片的七句,形象地概括了当时年轻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和气概。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以设问句结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对上片“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有肩负着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豪情壮志。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合作探究:有人认为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图是实写,有人认为是虚实结合,既写毛泽东当时眼前的实景,又暗含当时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和政治形势,你怎么看?观点一:实景。因为当时作者只是站在湘江的橘子洲上,不可能看到全国各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