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考古(一)课件_第1页
东北考古(一)课件_第2页
东北考古(一)课件_第3页
东北考古(一)课件_第4页
东北考古(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以前东北考古绪论上篇新石器时代考古下篇夏至战国时期考古绪论一、解题

汉以前:旧石器时代~汉,包括新石器时代、夏至战国两个时期新石器时代(BC10000~BC2000)夏至战国(BC2000~BC221)秦代(BC221~BC207年)存在时间较短,在东北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上尚不能够反映出这一阶段的变化,因此暂将其归入战国时期,应大致不误。秦时期全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东北全图二、自然地理中国的地貌轮廓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地势,主要由三个阶梯所构成:第一阶梯:青藏大高原,由极高山、高山和大高原组成,海拔平均在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青藏大高原的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等。第三阶梯:中国东部的平原和丘陵,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淮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东北地区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中国地形图东北全图三、行政区划(一)清代(二)中华民国(三)伪满洲国(四)国共对峙时期(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东北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文化起源的原生地第二,渔猎采集形态第三,玉器玉器起源地区第四,冶铜技术的发明第五,文明起源地第六,连接东北亚与新大陆的桥梁

五、东北考古的阶段划分:第一阶段:1921年~1949年第二阶段:1949年~1975年第三阶段:1975年~今至今,中国考古学仍处在“苏秉琦时代”安特生(J.G.Andersson)

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1874—1960)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1874—1960)。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获博士学位。早年数次参加极地探险,曾任万国地质学会秘书长。1914年受聘任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在中国从事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化石采集。1921年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揭开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后到甘肃、青海进行考古调查,发现遗址近50处。受材料局限,提出过中国文化西来说;将甘肃史前文化分为六期,依次是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六期后自己有所纠正。他对周口店化石地点的调查,促成了后来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归国后任远东古物博物馆馆长。代表作品:《甘肃考古记》、《中华远古之文化》等。1923年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以及人类学。在此期间参加了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还整理了著名学者李济在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所出土的部分陶片,并写成了英文专刊。1930年毕业归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他在学术上的重要成就是:通过后冈遗址的发掘,第一次从地层学上判定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在河南安阳侯家庄商王陵区,主持发掘出了10座大型陵墓和上千座“人牲”祭祀坑,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1930年他用英文发表的《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一文,是中国国内对仰韶文化认真进行比较研究的第一篇论著。

他的主要著作有其主持编写的《城子崖》、论文汇编《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以及由于病痛未完稿后由高去寻辑补而成的《侯家庄》。

梁思永

(1904-1954)东亚考古学学会一、缘起1922年初,中国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下设立了考古学研究室。1923年5月,在其基础上又组织成立了“古迹古物调查会”。

1924年5月,马衡、容庚、董作宾、陈垣等12人将“古迹古物调查会”更名为“考古学会”。(一)中国(二)日本1925年秋季,东亚考古学学会组建完毕,但是尚未正式成立。

1926年6月30日,北京大学考古学会与日本东亚考古学学会正式结为同盟,共同创立了东方考古学学会。1927年3月16日,北京大学沈兼士、马衡以及国立历史博物馆罗庸等学者参加了在东京帝国大学举办的东方考古学学会的第二次会议,同时还举行了东亚考古学学会的成立典礼,标志着东亚考古学学会的正式成立。1928年4月28日至29日,东亚考古学学会第二次总会在京都召开,并举行了公开讲演,中国学者马衡、刘福、阚铎等人出席。1929年10月19日,东方考古学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三次总会,日方派滨田耕作、梅原末治等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二《东亚考古学学会会则》第一条:本会的名称是东亚考古学学会;第二条:本会是以东亚各地的考古学调查、研究为目的;第三条:为了实现前一条的目的,应该和本会有同样目的机构合作、联盟;第四条:如果要成为本会的会员,必须基于本会会员,经委员会同意方可入会。认同本会宗旨并捐赠500日元以上的可以成为赞助会员;第五条:本会会在适当的场所设置研究室,配备各种必要的设备,为会员提供便利,会员以外的人员经由会员介绍后应给予同样的帮助;第六条:本会会把研究调查的成果,以日、中、英的形式广泛在学会发表,在调查中所获的资料放在调查地所属国;第七条:本会设置一定数量的委员、干事,并从委员中选出若干常务委员;第八条:委员执行与调查有关的事务,干事处理各种事务的帐目;第九条:会员总会每年召开一次,委员会则不定期召开;第十条:本会的经费从捐赠金中出。附则:一、创立之初的委员由发起人担当;二、本会的临时地址:东京市外池袋501号东亚考古学学会事务所;三、本会的研究室先设在中华民国北平。东亚考古学学会会则追加第七条:在第一项第二行添加会长一名;第八条:在第一项第一行添加会长代表本会,掌管所有会务,在负责名单上添加会长侯爵细川护立。三、东亚考古学学会机构组成会长:细川护立常务委员:滨田耕作、原田淑人委员:服部宇之吉、狩野直喜、池内宏、羽天亨会员:江上波夫、驹井和爱、水野清一、三上次男、赤堀英三、田村实造、小牧实繁、岛田贞彦、田泽金吾、宫坂光次、三宅宗悦、金关丈夫、关野雄、岛田正郎、澄田正一、三木文雄、小林知生干事:岛村孝三郎、小林胖生四、东亚考古学学会工作方式东亚考古学学会其在中国境内的工作组织方式多样,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在东方考古学学会的名义下,主要与中国北京大学考古学会进行合作,组成联合考察队进行学术活动。(二)东亚考古学学会委派留学生或个别会员前往中国开展考古调查、发掘等活动。(三)以东亚考古学学会的名义组织的各种学术考察团体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五、东亚考古学学会出版刊物东亚考古学学会出版的《东方考古学丛刊》分为甲、乙两种。《东方考古学丛刊》甲种全六卷:第一册:《貔子窝——南满洲碧流河畔的先史时代遗迹》,1929年第二册:《牧羊城——南满洲老铁山麓汉及汉以前遗迹》,1931年第三册:《南山里——南满洲老铁山麓的汉代砖墓》,1933年第四册:《营城子——前牧城驿附近的汉代壁画砖墓》,1934年第五册:《东京城——渤海上京龙泉府址的发掘调查》,1939年第六册:《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先史遗迹》,1938年《东方考古学丛刊》乙种全六卷:第一册:《内蒙古长城地带》,1935年第二册:《上都》,1941年第三册:《羊头洼——关东州旅顺鸠湾内史前遗址》,1942年第四册:《蒙古高原前编——锡林郭尔·乌兰察布地质、古生物、人类学的调查》,1943年第五册:《万安北沙城——蒙疆万安北沙城及怀安汉墓》,1946年第六册:《对马》,1953年第七册:《邯郸——战国时代赵都城址的发掘》,1954年第八册:《阳高古称堡》,1990年六、东亚考古学学会简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促进了中、日两国考古学术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东亚考古学学会在中国境内开展了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考古调查、发掘,这些考古工作不仅成系统而且带有很强的学术目的。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