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襄樊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襄樊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襄樊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襄樊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樊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下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试管①中没入水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B.水和硝酸铵C.水和氢氧化钠D.铁和稀硫酸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B.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制作烟花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3.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A.25 B.30 C.55 D.80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过滤 B.取固体药品C.滴加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5.“见著知徽,见微知著”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用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B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A.A B.B C.C D.D6.2019年常熟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划”,而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常温下就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氢气。下列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硼氢化钠中含2个氢分子B.硼氢化钠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C.硼氢化钠中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D.Na、B、H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47.“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1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B.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D.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A.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B.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12.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污水随意排放 B.增大绿地面积 C.垃圾就地焚烧 D.兴建燃煤发电厂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开展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实验操作,请你回答有关问题。(1)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2)图2所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3)图3所示实验中正、负极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4)图4所示实验中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能够获得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4.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烧杯______(填“A”或“B”)中的水先变红。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_______(填序号,下同)中的铁钉有明显的锈蚀。对比试管_______中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3)实验3: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天平平衡;将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天平指针___________(填“向左偏转”、“指向中间”或“向右偏转”)。该反应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4)实验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1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一: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时,停止加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2)实验二: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3)实验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气体目的是_______,实验装置末尾添加酒精灯的目的_________。16.实验室常利用下图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2)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若实验室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还需要_____,收集好的氧气应_____在桌面上(选“正放”或“倒放”)。(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可以选择_____(填序号)。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三号目标飞行器内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NiO(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2)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_____;(3)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中镍氧微粒个数比Ni:O=97:100,通过科学实验检测出在该化合物中的镍元素以+2价和+3价存在。那么,该化合物中Ni2+、Ni3+的个数比为_____。18.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大理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5克样品,然后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在此过程中进行了3次数据测定,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和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测定次数123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50100150生成气体的质量/g1.12.22.2计算:(1)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是克。(3)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1)不同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某同学探究CO2制取实验,按要求答题。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①反应物的浓度②反应物的状态限选试剂:A.稀盐酸B.浓盐酸C.块状石灰石D.碳酸钠溶液E.粉末状石灰石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名称控制速率的方法所选用的最佳试剂灭火器反应原理①___________和DCO2的实验室制法___________;A和C写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己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实验: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水槽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___________(填“>”或“<”)CO2,试管内溶液变成___________色。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试管①中没入水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说明②试管中压强变大;【详解】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产生氧气,装置内压强变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水遇硝酸铵固体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无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水遇氢氧化钠固体放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装置内压强变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造钻头,不符合题意;B、镁燃烧时,可发出耀眼白光,故可用于制作烟花,不符合题意;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通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故选D。3、A【解析】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质子数为1,故锰原子的电子数为为1.A、锰原子的电子数为1,故选项正确.B、锰原子的电子数为1,故选项错误.C、锰原子的电子数为1,故选项错误.D、锰原子的电子数为1,故选项错误.故选A.4、B【详解】A、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C、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用手紧握试管,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详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6、B【详解】A、从硼氢化钠的化学式NaBH4中可知,一个NaBH4中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选项A不正确;B、因为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钠元素显+1价,设硼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1+x+(-1)×4=0,解得x=+3,选项B正确;C、硼氢化钠中硼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因此硼氢化钠中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选项C不正确;D、根据NaBH4,Na、B、H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11∶4,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种纯净物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其他物质的分子。7、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8、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9、B【解析】试题分析:A.丁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所以丁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此项不正确。B.甲和乙的质量反应后减少,为反应的反应物;而丙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为反应的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此项正确。C.反应是由甲和乙生成丙,所以甲不一定是化合物,乙也不一定是单质。D.反应是由甲和乙生成丙,所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所以应选B项。考点:质量守恒定律10、C【详解】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不符合题意;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符合题意;D、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使海水淡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详解】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有害气体、烟尘,还会产生噪声污染,不符合题意;C、实验后的废液中含有有害物质,需要处理后才能排放,不符合题意;D、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少开私家车多步行,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符合题意。故选D。12、B【详解】A、污水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增大绿地面积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兴建燃煤发电厂,增加煤的使用,加重资源的负担,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氢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1:2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详解】(1)图1所示实验,甲烷燃烧,在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填:氢(2)图2所示实验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3)图3所示实验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二者的体积之比约为1:2;故填:1:2(4)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不能够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14、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①①②向右偏转遵守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详解】(1)实验1:烧杯B中的水先变红。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现象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实验2:铁和氧气、水接触会生锈。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有明显的锈蚀,对比试管①②中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①试管中即提供了氧气,也提供了水,试管②中铁与水接触、不与空气接触。(3)实验3: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天平平衡;将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4)实验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目的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点睛】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微粒的性质、炼铁的原理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15、较多量固体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排净玻璃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详解】(1)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固体蒸干;故填:较多量固体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电源接通,A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B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一段时间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2: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前,装置中有空气,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尾气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故填:排净玻璃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16、试管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正放AF【详解】(1)根据图示,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CO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若实验室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所以还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收集好的氧气应正放在桌面上。(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为反应物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A;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氨气不能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F。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1:32(2)1:92(3)91:6【详解】(1)NiO(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2)=1:32;(2)参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