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程式汽车行业现状分析_第1页
中国增程式汽车行业现状分析_第2页
中国增程式汽车行业现状分析_第3页
中国增程式汽车行业现状分析_第4页
中国增程式汽车行业现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增程式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内容概况:增程式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能源消耗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以汽车全生命周期行驶15万公里计算,在全生命周期内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量约为360g/km,增程式电动汽车碳排放量约为250g/km,较传统燃油车减少了110g/km,减排效果明显,在百公里综合油耗方面,相同汽车数量下,增程式电动汽车较燃油车减少了1.604×106L。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共同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研发增程式车型,产品优势逐步显现,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不断增长,2021年其销量成功突破10万辆,2022年销量再次实现翻倍增长,达25万辆,同比增长1.3倍,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中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占比为3.6%。预计到2025年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目前市场上增程式车型仍较少,几款主流车型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2022年理想ONE市场份额占比31%,问界M5市场份额为20%,理想L9市场份额为16%。关键词:增程式汽车碳排放、增程式汽车销量、增程式汽车市场格局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增程式电动车为市场主流混动技术之一增程式汽车是一种配备车载辅助发电系统(又称增程器)的电动汽车,由发动机+发电机+控制器组成,发动机与车辆驱动系统没有传动轴(带)等传动连接。从产业链来看,增程式电动汽车产业上游为零部件,包括增程器、动力电池、汽车电子、轮胎等,中游为各大新能源车企,将产品经过经销模式或直销模式销售给消费者。近年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给增程式电动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增量空间。增程式汽车是一种配备车载辅助发电系统(又称增程器)的电动汽车,由发动机+发电机+控制器组成,发动机与车辆驱动系统没有传动轴(带)等传动连接。从产业链来看,增程式电动汽车产业上游为零部件,包括增程器、动力电池、汽车电子、轮胎等,中游为各大新能源车企,将产品经过经销模式或直销模式销售给消费者。近年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给增程式电动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增量空间。自习近平主席于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3060双碳”目标以来,各行各业纷纷加速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贯穿了各行业的方方面面。汽车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的大户,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汽车碳排放占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80%以上,占全社会碳排放7.5%左右。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改革已成为全球各国共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绿色化转型的主要方向,深受国家政府支持,政府从税收、融资、补贴等全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了政策倾斜,在政策引导下,我国新能源车企持续加大研发、营销力度,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2009年产业化发展以来,到2015年仅6年时间,我国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后销量稳居全球首位,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来看,2019年受补贴政策大幅退坡影响,产销量有所下滑。2021年在政策端、产品端多重因素利好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超预期发展,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行业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全年实现产销量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渗透率成功突破10%,达13.4%,对整个汽车产业形成了巨大的拉动效应;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维持高景气发展态势,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产销量分别达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96.9%和93.4%,渗透率达25.6%,较2021年提升了12.2个百分点。未来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来看,2019年受补贴政策大幅退坡影响,产销量有所下滑。2021年在政策端、产品端多重因素利好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超预期发展,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行业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全年实现产销量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渗透率成功突破10%,达13.4%,对整个汽车产业形成了巨大的拉动效应;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维持高景气发展态势,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产销量分别达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96.9%和93.4%,渗透率达25.6%,较2021年提升了12.2个百分点。未来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按照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可分为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燃料电池四种,燃料电池目前市场体量较小,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仅占比0.05%。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为市场主流技术,其中纯电动车型没有发动机,由电驱动系统驱动车型行驶。而插电式混动车型与增程式车型既有发动机又有三电系统,两者之间区别为插电式混动汽车以电力为主要驱动方式,燃油为辅助方式,但发动机与电机均可直接作为动力来源,当车辆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可以充当动力源直接驱动汽车;而增程式汽车发动机不能直接驱使车辆,当电池电量低于限定值时,发动机将会进行工作,对电池进行充电,再由电动机来驱动汽车。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将继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纯电动技术、插电式混动技术、增程式技术与燃料电池技术将并存。按照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可分为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燃料电池四种,燃料电池目前市场体量较小,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仅占比0.05%。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为市场主流技术,其中纯电动车型没有发动机,由电驱动系统驱动车型行驶。而插电式混动车型与增程式车型既有发动机又有三电系统,两者之间区别为插电式混动汽车以电力为主要驱动方式,燃油为辅助方式,但发动机与电机均可直接作为动力来源,当车辆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可以充当动力源直接驱动汽车;而增程式汽车发动机不能直接驱使车辆,当电池电量低于限定值时,发动机将会进行工作,对电池进行充电,再由电动机来驱动汽车。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将继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纯电动技术、插电式混动技术、增程式技术与燃料电池技术将并存。二、增程式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销量翻倍式增长中汽协资料显示:增程式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能源消耗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以汽车全生命周期行驶15万公里计算,在全生命周期内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量约为360g/km,增程式电动汽车碳排放量约为250g/km,较传统燃油车减少了110g/km,减排效果明显,在百公里综合油耗方面,相同汽车数量下,增程式电动汽车较燃油车减少了1.604×106L;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在相同数量的前提下,增程式电动汽车车队碳排量为3.973×104kg/km,纯电动车车队碳排量为3.943×104kg/km,相差0.03×104kg/km,且增程式电动汽车能有效缓解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中汽协资料显示:增程式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能源消耗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以汽车全生命周期行驶15万公里计算,在全生命周期内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量约为360g/km,增程式电动汽车碳排放量约为250g/km,较传统燃油车减少了110g/km,减排效果明显,在百公里综合油耗方面,相同汽车数量下,增程式电动汽车较燃油车减少了1.604×106L;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在相同数量的前提下,增程式电动汽车车队碳排量为3.973×104kg/km,纯电动车车队碳排量为3.943×104kg/km,相差0.03×104kg/km,且增程式电动汽车能有效缓解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增程式电动汽车介于以完全零排放为目标的纯电动车和以节油为目标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之间,为汽车产业节能减排与电动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增程式电动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碳排放中,运营使用阶段碳排放占比80%,原材料获取阶段与生产制造阶段分别占比30%、10%,但在报废回收对金属材料和动力电池进行二次利用时,碳排放可减少20%。增程式电动汽车介于以完全零排放为目标的纯电动车和以节油为目标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之间,为汽车产业节能减排与电动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增程式电动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碳排放中,运营使用阶段碳排放占比80%,原材料获取阶段与生产制造阶段分别占比30%、10%,但在报废回收对金属材料和动力电池进行二次利用时,碳排放可减少20%。全球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初期,保时捷汽车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成功开发了最早增程式电动汽车Lohner-Porsche。相较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时间,增程式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较晚,理想汽车在2018年10月推出的理想ONE为我国首款增程式电动汽车。在政策层面,我国政府部门将增程式汽车作为支持对象之一,在2021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表示要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其中“三纵”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研发增程式电动汽车,生产技术趋于成熟,产品优势逐步显现。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不断增长,2021年其销量成功突破10万辆,2022年销量再次实现翻倍增长,达25万辆,同比增长1.3倍,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中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占比为3.6%。2022年12月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创单月最高值,达3.66万辆。在政策层面,我国政府部门将增程式汽车作为支持对象之一,在2021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表示要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其中“三纵”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研发增程式电动汽车,生产技术趋于成熟,产品优势逐步显现。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不断增长,2021年其销量成功突破10万辆,2022年销量再次实现翻倍增长,达25万辆,同比增长1.3倍,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中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占比为3.6%。2022年12月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创单月最高值,达3.66万辆。虽增程式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由于其行驶过程仍需使用石油能源,且环保性虽有所提升,但仍不及纯电动汽车,因此部分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不明确,在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不包含插电式混动汽车与增程式汽车,不享受地方政策优惠;在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表示: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本市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此外,市场认知有偏差、产业仍存技术痛点等因素也限制着行业的发展。三、目前市场上增程式车型仍较少,几款主流车型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此前理想汽车在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占据绝对的优势,理想汽车也成为了增程式电动系统的代表车企。近两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开花,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的背景下,增程式车型由于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且技术已趋于成熟,低生产成本等优势,受到车企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玩家布局该领域,市场上增程式车型种类明显增多。2021-2022年期间,除理想汽车在理想ONE的基础上相继发布了理想L9、理想L8、理想L7三款车型,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矩阵外;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品牌相继发布了问界M5、问界M7,一经上市销售火爆;此外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品牌也发布了SL03增程版车型,吉利汽车在2022年11月发布了星越LHi·P雷神增程汽车;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天际汽车也有增程版车型上市。随着市场产品不断丰富,尤其是传统车企的加入,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体量将不断扩容,预计到2025年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此前理想汽车在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占据绝对的优势,理想汽车也成为了增程式电动系统的代表车企。近两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开花,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的背景下,增程式车型由于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且技术已趋于成熟,低生产成本等优势,受到车企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玩家布局该领域,市场上增程式车型种类明显增多。2021-2022年期间,除理想汽车在理想ONE的基础上相继发布了理想L9、理想L8、理想L7三款车型,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矩阵外;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品牌相继发布了问界M5、问界M7,一经上市销售火爆;此外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品牌也发布了SL03增程版车型,吉利汽车在2022年11月发布了星越LHi·P雷神增程汽车;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天际汽车也有增程版车型上市。随着市场产品不断丰富,尤其是传统车企的加入,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体量将不断扩容,预计到2025年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目前市场上增程式车型仍较少,几款主流车型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从主流增程版电动汽车销量来看,理想ONE销量占据首位,2022年理想ONE实现销量7.85万辆,同比下滑13%,市场份额31%,理想ONE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为随着理想L9、L8车型的上市,理想ONE于2022年10月正式停产。在2022年8月底正式开启交付的理想L9在2022年全年实现销量3.93万辆,市场份额为16%,在增程式车型中仅次于理想ONE与问界M5。问界M5于2022年3月才开启交付,仅87天问界M5车型累计销量破万,成功在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了一席位置,2022年全年问界M5(增程版)实现销量4.89万辆,市场份额20%;其次深蓝SL03(增程版)、问界M7、理想L8在2022年销量均超万辆。目前市场上增程式车型仍较少,几款主流车型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从主流增程版电动汽车销量来看,理想ONE销量占据首位,2022年理想ONE实现销量7.85万辆,同比下滑13%,市场份额31%,理想ONE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为随着理想L9、L8车型的上市,理想ONE于2022年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