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微专题专练二十五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微专题专练二十五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微专题专练二十五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微专题专练二十五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微专题专练二十五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专练二十五发达的古代农业1.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除了高位神“帝”和祖先崇拜外,商人对风、雨、虹、雪等自然现象都有祭祀记录,这些自然现象受到了商人的重视。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民间信仰体系与官方相同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农业生产是重要经济活动D.土地是国家财宝来源2.甲骨文中的“秋”是一个与农作物生长到成熟周期关系亲密的词,“告秋”则是向神灵报告谷物长势,以求得秋收有成,故不必非要到秋季再告。如甲骨文有云:丙辰卜,贞告秋于祊(古代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甲骨文中关于“告秋”的记载说明白商代()A.凡有政事必问卜B.农事为国之重事C.向神灵报告收成D.政权植根于农业3.[2024·焦作市二模]郑州古荣镇冶铁遗址出土汉代铁器达318件,其中有犁、犁铮、铲、锄、凹形镭、镭、镌、双齿镬等农具206件;巩县铁生沟发觉汉代铁器200余件,其中生产工具105件,有铁镌、双齿镣、铁铲、锄、犁等农具92件;中牟曾发觉汉代犁壁。由此可知,汉代这些地区()A.传统步犁定型B.精耕细作的农业获得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生4.[2024·山西怀仁市模拟]有学者探讨指出,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夫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境况不断恶化,但在全国人口中自耕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的推广B.土地兼并受到有效限制C.养精蓄锐政策得以较好贯彻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推动5.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实力强大6.[2024·银川市二模]中唐以后,“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其河东、镇冀、魏博、范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政府不得不“以江淮为国命”“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江南八道”。这反映了()A.南方经济地位提高B.北民南迁进程加快C.北方长期战乱不断D.赋税制度发生改变7.[2024·河北保定二模]北宋仁宗时,有人投告廉州刺史石元孙在屯田开发中“擅污民田”,朝廷即“遣使按视”。北宋神宗时,大兴水利,因而各“路”占用民田之事剧增,政府的对策是:“以官田计其顷亩,拨还田户;如无田可拨,即计田给值”。据此可知,北宋时期()A.均田制得到进一步发展B.小农经济受到爱护C.小农户土地全部制确立D.人地冲突日益突出8.[2024·邯郸市二模]在修筑圩岸和疏浚排水渠问题上,宋朝和明朝实行不同的政策,如表所示。宋明两朝水利管理制度政策对比宋朝“田头制”以面对堤坝的农村土地的长短为基准,分担修筑费明朝“照田派役”依据农村土地的面积分派堤坝修筑费“业食佃力”限制对绅士的优免,地主供应稻米,佃农供应修筑堤坝所需劳动力这一政策改变()A.巩固和强化了小农经济地位B.加强了对农夫的人身束缚C.适应了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D.推动了江南赋税制度改革9.[2024·广州市一模]明朝中期引进的耐干旱、易生长的高产农作物甘薯,到清代得到了广泛种植。以往不能利用的大量荒地被开垦,粮食总产量得到相应提高。到后来,为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人们一再削减稻米和小麦的播种面积,腾出土地来种植甘薯。这反映出清朝()A.耕地面积持续增加B.土地资源危机严峻C.作物种类丰富多样D.精耕细作长足发展10.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协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洁再生产。”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C.具有脆弱性D.具有稳定性专练二十五发达的古代农业1.C由题干可知商人对风、雨、虹、雪等自然现象都有祭祀记录,这些自然现象之所以能引起商人的重视,是因为这些现象本身与商人的生产生活,特殊是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故C项正确;A项“相同”在题干中无法体现,解除;B项与题干无关,解除;题干没有提及财宝的来源,故D项解除。2.B“告秋”不属于“政事”,A项解除;甲骨文的记载“告秋于祊”反映了统治者在宗庙里的祭祀活动,体现了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故B项正确;由“向神灵报告……以求得秋收有成”可知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对农业的重视,并不能由此得出政权植根于农业,D项错误。3.B依据材料“郑州古荣镇冶铁遗址出土汉代铁器达318件……中牟曾发觉汉代犁壁”以及所学学问可知,汉代河南地区普遍运用铁制农具,说明这一时期该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获得发展,B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传统步犁定型的标记是唐代曲辕犁的出现,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工具的普及,未涉及经济重心南移,解除C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解除D项。4.A材料体现的是汉朝时期的自耕农经济虽然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仍旧在全国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主要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即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土地兼并的看法,解除B项;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措施主要是在西汉初年,解除C项;商品经济发展会对自耕农经济产生冲击,解除D项。5.D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心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限制实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项解除;“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C项解除。6.A依据材料“河东、镇冀、魏博、范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江南八道”可知,北方藩镇势力强大,不向政府纳税,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后,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因此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A项正确;B项错在“北民南迁”,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南方,而未涉及北方人口南迁,解除;依据材料“其河东、镇冀、魏博、范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可知,北方藩镇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但是并未涉及北方战乱,解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方藩镇不向政府纳税,政府财政主要依靠南方,没有涉及中唐赋税制度的改变,解除D项。7.B依据材料可知,北宋朝廷严禁官府滥占民田,敬重小农土地全部权,爱护小农经济稳定发展,B项正确;均田制早在唐代中期就已终止,解除A项;小农户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解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北宋时期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冲突,解除D项。8.C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实行“田头制”,以面对堤坝的农村土地的长短为基准,分担修筑费,体现了小农经济地位较稳固;明朝的“照田派役”和“业食佃力”,体现出土地兼并趋势加强,大量农夫失去土地,所以须要依据农村土地的面积分派堤坝修筑费,并由地主供应稻米,佃农供应修筑堤坝所需劳动力,反映了人口流淌性增加的趋势,因此这一改革适应了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土地兼并的加速,并非小农经济地位的巩固,解除A项;材料体现了对农夫人身束缚的放松,而非加强,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水利管理制度,并非赋税制度,解除D项。9.B材料表明,清朝大力推广高产农作物甘薯,促使大量荒地被开垦,到后来出现甘薯夺占稻米、小麦播种面积的现象,反映出清朝土地资源危机严峻,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清朝土地资源危机严峻,耕地面积持续增加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A项;材料反映出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