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_第1页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_第2页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_第3页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_第4页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通用2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龙J。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

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通用2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

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1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全的生活"中的第三课"当

危险发生的时候〃

【教材简析】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是第二单元“安全的生活”第三课所讨论的第一个小话

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系统全面接触安全意识的教育,因此具有重要

意义。而正确处理火患又是安全教育中最实际也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学习的成

果将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乃至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习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如拨打火警119、火场逃生

等)。

2.知道当火患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1

3.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发

生的火患。

【教具准备】

准备火灾自救等常识性图片和灭火的小常识挂图。

【教学过程】

过渡:亲人的痛爱,同学的友情,快乐的校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可是,一场意外却足以改变许多人的生活一一

一、案例再现

(播放一段火势蔓延、浓烟滚滚的情境画面)。我严肃地问大家:"如果我

们身处火场,周围已经烟雾弥漫,应该怎样防烟呛呢?"

观看资料片,感悟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恐惧。

提问: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生交流)

是啊,火灾令人恐惧,损失让人痛心。以上案例确实让人们触目惊心,惨不

忍睹!

同学们,让我们试想一下: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2、反思原因,引起共鸣。

看到这一切,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过渡:正像你们所说的,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是多么重要。那么,在

我们身边有没有火灾的隐患呢?

二、课堂活动

2

1、创设情境,模拟演练

今天,就让我们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假想。假如在上课时发生火灾,我们该

怎么办?(警报响起:着火啦着火啦,大家快逃啊!)

情景模拟:当火灾发生时,怎样的拨打电话119?

红红是一名小学生,一天,他家就发生了这样的意外??

(例:红红家住在5楼,一天傍晚,爸爸、妈妈都没有下班,红红一个人在

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闻到了一股烟味,打开门一看,发现楼道里已经浓

烟弥漫。)

谁来帮帮红红呢?生自由地说。(师:真棒,想到了迅速地保护自己;了不

起,看到火这样大,想到红红是个小孩,他应该先报火警。)

对,当火灾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迅速报警、灭火与逃生,(让学生学会正确、

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119,怎么打?

适时指导学生知道打火警119的方法。

师生互动演练

你会报火警吗?想一想报火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报警内容清楚、明了:。家庭住址。电话。起火原因。火势。②.现

在,你能正确拨打火警119了吗?假设你家现在着火了,你该怎样打火警电话呢?

这样吧,我们先练习练习,一会儿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试试看,比比谁报警最快、

最清楚。

孩子们,现在我来做消防队员,你们向我打进电话报警,行吗?

③.同学们,遇到火灾你首先应该拨打119火警电话,但火警电话能随意

拨打吗?(不能。)老师提醒大家注意:119可不能随意拨打!)

3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我们应防患于未然;但当无情的火患发生的时候,当

危险发生的时候,大家应该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还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发生

情况,进行自救和逃生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2

这是一堂综合性较强的品德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但是离学生的现实生

活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上得成功,会对学生的健康与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如果处

理不当,就可能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缺少实际的指导意义。所以,如何恰当

地运用教学资源,成为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围绕这堂课,教师要积极

开发和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力争使课堂教学做到真实、生动,有效地吸引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灵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解决生活问题

利用发生在小学生红红身边的事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演示,在演

示中发现问题,从而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教师不受教案约束,灵活、生动地联系

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挖掘潜在的危险,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不

同程度的危险。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教师也真正的发挥了指导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努力创设了

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二、巧用媒体资源,激发学生情感

"媒体以其声、形、色等特点,创设情境,提供形象的教学环境。它能够缩

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受到情绪的感染,激发内在的

情感。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火灾造成的伤害,他们虽然能够说,但是

难以产生深刻的体会,也就难以产生"防患未然、学习自救”的强烈需求。这样会

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于是,我收集了各种火灾造成的家破人亡的录像场

4

景,把它们制作成课件播放。在凝重的音乐声中,在深沉的话语中,在触目惊心

的画面中,学生的神情是沉重的,他们的心被揪了起来,心灵被深深震撼了,可

见,适当的媒体资源把空洞的说教变成激发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多

种感官的参与中得到启发,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用好教材,并还原于生活

教材作为联结师生活动的媒介,教师没有被教材所限制、局限,而是从学生

的生活实际、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还原于学生的生

活实际,增强了实效性、生动性,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3

[[学生实态11

这是学生进入学校后,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顾自己幼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为

了知道学生对于自己成长过程的了解程度,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询问他

们是否知道自己己经长大了。学生都说知道自己长大了,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

了。从学生的谈话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长大就是身高、体重等方面发生

了变化,往往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变化,对长大的真正含义理解得并不深刻。

因此,我通过课前了解到的情况,明确了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题时,必须抓住

"理解长大的含义"这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唤起学生利用自己已

有的生活经验,审视自己在身体、知识、特长、理解、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有

不同的进步,感悟"长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过程。

K教科书分析】

《我长大了》这一课题的内容以学生的家庭为切入点,借助学生对儿时的物

品、成长记录、生活片段等方面的回忆,帮助他们体验自己的成长过程。通过对

父母的感激和对家庭的热爱,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教材中

展示了孩子成长的照片、小物件,讲述了童年的趣事等,揭示了本课题的学习重

5

点是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书中的活动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

况,灵活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感受、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感知长大的含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X

(-)学生准备

1.请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证。

2.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以及成长中难忘的故事。

3.搜集反映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资料,提示学生要了解与这件物品有

关的故事。

4.家庭生活录像。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把这一课题的教学变成开放性的,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介

绍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3.反映动物及人们幸福成长的录像片段。

(本课题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爱生命、

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并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长辈的感激,以及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长大的含义,感悟长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过程。

《教学结构】

6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2.情境导入,贴近生活。

3.互动参与,感受成长。

4.课外延伸,热爱家庭。

《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布置调查搜集任务。

提前几天将准备工作布置下去,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自己的出生证、出

生纪念卡、纪念册,以及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时的用品,测量自己的身高、

体重;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

2.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学生在课前做好个人资料的搜集工作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

一定要提前布置,并要适当地提醒和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展示照片的目的在于

引导学生通过搜集照片或其他资料,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学生

准备自己幼年的用品时,教师要提示学生考虑与这件物品有关的故事。

(二)情境导入,贴近生活

1.猜猜他(她)是谁。

7

教师拿出一位学生婴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学生七嘴八舌

地猜了好多次,都没猜对。)

2.请照片中的这位学生起立。

(学生都很吃惊,有的说:"哇,是你呀!”有的说:"我觉得眼睛有点像。”

还有的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今天,都长大了许

多,发生了很多变化。

(三)互动参与,感受成长

1.学生分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出生时的情况吗?请你们交流一下。(学生在组内交

流)

(学生有的拿出出生证,有的介绍自己出生时的体重,有的拿出纪念册,有

的拿出出生时的脚印、手印......讲述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2.学生体验活动。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

还能不能穿上。(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

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3.比较和感悟。

师:与小时候相比,哪些方面能说明你长大了?(学生概括为自己身高、体

重发生了变化。)

8

师:但是,你们的成长还远不止身高、体重发生了变化,想一想,还有哪些

方面有变化?(可以概括为增长了知识、有了特长、懂事等方面的变化。)

4.交流。

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注意不要全是吃饭、

穿衣、看病等方面的事例,范围应更广泛一些,只要是促进自己成长的事例就行,

从而体会家庭中的亲情。

生:我小时候不太听话,冬天在生炉子的房间里跑,结果不小心被烫伤了。

妈妈急得哭着把我送到医院,爸爸跑上跑下为我挂号、看医生。在以后的几次复

诊时,爸爸背着我楼上楼下地看病。当有炎症需要打吊瓶时,妈妈担心我的手乱

动,影响输液,就把我抱在怀里,双手紧紧地把着我的手,等到我打完吊瓶后,

妈妈的手已经麻了。我感谢我的父母!

生:我喜欢英语,妈妈就为我报了一个英语班。开始时,我学习得很认真,

可学着学着,我就觉得很枯燥,就想打退堂鼓。妈妈没有责骂我,而是耐心地告

诉我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与我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教给我一些学习的方法。

妈妈还与英语老师进行了沟通,请老师教给我一些方法,并不时地在课堂上鼓励

我,使我又对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我真感谢我的妈妈!我长大了,知道了学习

的重要性,并且知道了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持之以恒。

生:过完年,我手里有一些压岁钱,因此经常去买零食和小玩具,上课不专

心听讲。妈妈从同学那儿知道这件事后,让我记家中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支出账,

并注意观察晚餐中父母的饭菜与我的饭菜的区别。妈妈虽然没有责怪我,但我看

到父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处处为我着想,我觉得自己错了。从此以后,我

再也不乱花钱了,而且还和父母吃一样的饭菜。妈妈夸我懂事了,长大了。

5.采访。

9

师: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家长,你们可以现场

采访他们,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

(几位家长激动地讲述着孩子成长中的故事。有的学生是第一次听说,所以

非常受教育。)

师:我还知道我们班杨文同学的家长为她记了一本成长日记,下面就请她的

家长为大家读几个精彩片段。

(我将在课前了解到的一位给孩子记成长日记的家长也请到课堂。家长拿出

一本发黄的日记本,讲述着孩子成长历程中的难忘事例。这位家长的自白是对孕

育生命艰难过程的回顾,是喜悦、希望、辛劳、幸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体验和感

受,充满了对孩子无限的爱意,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此时我也被家长的情绪所

感染,补充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几件事例。家长、学生、教师之间互动,

共同感受成长的历程,一起融入了回顾成长历程的氛围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

了父母,沟通了情感。)

6.讨论。

师: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活动,谈谈你是怎样理解"长大了”的含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长大了不仅是指自己的身体方面的变化,还包括知道

了更多的道理、生活和学习的本领更强了等。

家长们听了孩子发自肺腑的心声,由衷地感到孩子是真正长大了、懂事了,

并觉得这节课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孩子。

7.播放有关动物、人类幸福成长的录像。

(学生也拿来了自己的家庭录像和大家一起欣赏。)

通过看录像,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感受到了亲情,懂得了要更加珍爱

生命。

10

(四)布置作业

1.制作成长卡。

告诉学生,如果愿意,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张成长卡。在成长卡上,

贴上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写上一句心里话,把有趣的、难忘的事画下来等,并

准备下节课和教师一起布置班级的“成长乐园”。

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社会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真正成

为他们内在的道德修养。因此在本课结尾,当学生感悟到生命来之不易及父母养

育自己非常艰辛,产生了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后,我又布置了制作成长卡的

活动。让学生继续在生活中体验父母、家庭的亲情,和父母共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实现"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

说明问题”的教学目标。

2.把课上听到的同学的幼年趣事讲给家长听。

(五)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比以前更深刻地懂得了“长大”的含义。同学们

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因此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父母,

以愉快、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K反思X

由于课前准备工作到位,所以学生搜集的材料非常丰富,学习的热情也很高。

学生从搜集的材料中,从丰富的体验活动中,体会到了成长的真正含义,并使所

有在场的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学生在比较和感悟自己的变化

时,正确认识了自己的成长;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和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懂得了自己的成长离

不开家庭,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感激。制作成长卡片培养了学生搜集、

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形象地理解了长大的含义,充分感悟到长大是一

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过程。

11

体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学习方式。体验学习的

重要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学生在活动中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材料,更重要的价值在

于,体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接受真实情感、形成正确态度的具体过程,是学生学

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形成能力的具体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过

程。本课题的教学由于正确地运用了体验学习的学习方式,才使学生在这样的学

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益,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指

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时,只有精心设计,关注到位,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评析》

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消除教育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知识与实

践之间的隔阂,将学生亲身经历的成长过程作为最佳的切入点,把静态的教学内

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由于这些教学

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是鲜活的,因而能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地参

与学习活动。通过体验、展示、比较、互动和交流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教

师营造了一种开放、自由、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

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得。

此外,教师还注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不

仅运用了学生的出生证等成长资料,而且还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互动,使学生感受

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体会成长的快乐,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获得了丰

富的内心体验。

作为主题的延伸,教师安排学生制作成长卡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又一次回

顾自己成长历程的同时,提高了搜集和整理信息、运用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当代学生从诞生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化的过程中,直接享受到丰富的改革

开放的成果。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2

将更为密切。由于他(她)们处于家庭"独"字号的环境,他(她)们与以前的学

生相比,知识较广,参与社会的意识较强;但一方面,他(她)们较为自私、任

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坤洲小学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弱。他们对自己参与

的生活感到好奇,敢于冒险,也易于自我解释,并充满自信。另一方面,他们虽

然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喜欢新朋友,并开始意识到了他人的想法和行动,

但却因不会沟通而易和他人冲突。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为《不一样的你我他》、《换个角

度想一想》和《分享的快乐》三课。《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在

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13

2.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

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参与合作和分享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

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坤洲

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实际体验自己与老人的情感。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合作与分享的事例及现象。

计算机课件:《分苹果》的动画片。

五、学生实态:

14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

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不容易体会到由于缺乏别人分给的“零食”而给生活带

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

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

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

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每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心

爱的东西来与大家分享。

(一)组织学生把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如:集邮册、玩具、图书、花等。

(二)组织讨论: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怎样与同学分享?

(三)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对人有礼貌。

七、教学准备:

(一)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二)橡皮泥、牙签。

(三)"盲人点灯”的课件(故事朗读、图片和音乐)。

(四)学生自己先阅读“故事与思考”,根据理解增添解说词。

八、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从我们的“分享日"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

意与他人分享。

15

1.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导入: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

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

分享你的快乐吧。(板书:分享的快乐)

2.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

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

么收获?〃

1.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

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3.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

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1.“分苹果”活动。(每个学生的名字打在电脑里,随音乐随机出现,音乐停

时屏幕上出现谁的名字,谁就时幸运者。)幸运者的奖品是一个苹果。

2.看看"幸运者"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

3.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如果这个同学

自己吃了,问问他吃的时候的感觉及其他人的感觉。

4.引导体会: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5.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

(1).课件出示33页的图片。

16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

怎么做呢?

6.结合33页的事例,说说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分组讨论: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

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

(1).把雨伞借给他。

(2).让他留在学校,自己到他家拿雨伞给他。

(3).两人共用一伞,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

1.出示"分苹果"动画。

2.出示旁白"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3.出示我们班的"分享日"图中"五星角"里的话文本,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

乐。

活动三:进行"设计活动大赛",体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享乐趣。

布置学生把收集到的邮票分类贴好。

把相片、报纸或书的图片分类贴好,并附说明。

让学生分小组用旧的橡皮泥、牙签做建筑物模型。

小组成果展示交流。

活动总结:出示问题,思考讨论。

(1).在设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7

(2).你是怎样学习的?

(3).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来的?

(4).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方案的主题的?分组把自1.己贴好的集邮或图片

内容讲给同学听。

2.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综合形成新的想法。

3.小组先设计好方案,再合作搭建模型。

4.评出好的作品来展示。

5.讨论问题,交流想法。

活动四:故事配音朗诵。理解分享既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

1.听故事。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讲"盲人点灯”的故事。(教师播放图片,并

配上音乐。)

2.组织、分配学生扮演角色。

3.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

添加解说词。

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

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

各组排练和演习后,推选出解说员、朗读者、僧人和盲人等。

配音朗诵,表演故事。

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5

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发展变化、校风校训等。

2、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着为学校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一一校园新貌。

2、师:看了片子,你想说点什么,问点什么?家乡的学校以前是什么样的?

它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二、交流见闻

师:这么大,这么美的学校以前是什么样的呢?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

前同学们分组开展了"家乡学校变化大"的调查活动,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下面我

们来交流交流吧。同学们,你们调查了哪些学校?

学生回答,教师贴彩纸。

1、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视。

19

2、小组推选几个代表上台介绍交流的情况,展示新旧照片、过去与现在的

师生人数、教学设施等资料,然后贴在彩纸上。

3、师: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感受到家乡学校的变化:规模变得更大、

环境变得更美、设施更富有现代化的气息。其实,家乡学校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

学校过去和现在的不同面貌上,它的家族里还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呢!请同学们

翻开教科书,看看都有哪些类型的学校出现呢?

三、解决疑问、激发情感、指导行动

1、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问道,家乡的学校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课前,同学们当了小记者,采访了老师、领导以及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就请同

学们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家乡的学校越变越美丽,是因为全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对少

年儿童的关爱。同学们,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为了学校的明天更美好,你有什

么样的设想和建议呢?你能为学校做点什么呢?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当"小

小设计师”。

(1)小组讨论讨论。

(2)全班交流各组的设想和建议?

(3)采访学校的校长,请他谈谈感受,发表看法。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第7课《话说

地球》。

20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

深入和丰富,但大多数人往往沉醉于自己熟悉的小环境当中,对地球的认识也可

谓是"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球中"。因此就让学生通过学习去全面、整体

的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和人类对地球无尽探索过程

中的艰辛与执著,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自然、对社会探索无止境,未来靠我

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探索有着较为

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一定的查找资料的能力,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目前我们

生存的美丽的地球,对于地球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对地球已有的认知是零散、

片面的,对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知之甚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

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感受地球

的美丽。教学难点是: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尤其是在地球的地

貌上的全面观察,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很零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层层递进和整

体的把握,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感受人类

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我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

整合教学资源,用观看视频和图片、调查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

球体,了解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让学生感知地球两极的严寒、干燥、风暴、

生物等自然情况,为了解人类对两极的探索作好铺垫。并从中感受人类对地球的

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教学目标

2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以及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

探索的艰辛与执着。

能力目标: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

知识目标:知道地球是球体,了解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

息,与同学交流,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

教学难点

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地球地貌的资料或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4-P46页内容,话题为"从,天圆地方,说起”。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7-P49页内容,话题为“看看地球的表面"。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50-P51页内容,话题为"到两极去探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2

活动一谜语导入,感知地球

1、课件出示谜面:形状圆圆像太阳,自己不能发光亮,青山绿水花儿美,

它是生命的故乡。大家猜,它是哪个星球?

2、师:对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星球,你有哪些了解?能用一两句话说说

嘛?板书:话说地球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交流,可以

更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认识地球的形状

1、师:大家对地球方方面面的了解真不少,但我发现,大家对地球的形状

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一地球是个球体。然而,古代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吗?出

示“天圆地方",你认为他们当时的认识有道理吗?

2.师: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这些表面的现

象让"天圆地方"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但也正如大家所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有些现象引起了人们深入思考,渐渐对“天圆地方"

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对地球的形状提出了新的观点。

3、学生交流:什么样的现象会让古代人对“天圆地方”产生怀疑?他们又是

如何用当时现有的条件去证明"地球是球体"这样的猜想呢?

4、供料学习一一"月食推想"、"环球航行〃(提供的资料应重点呈现探索的艰

辛与卓越)

5、后来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去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相关资

料,下面有一个表格,请同学们补充完整。

结论

23

6.师:其实地球是球形这一概念最先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

达哥拉斯提出的。以后,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

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仑领导的环球航行

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球形的。环球航行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要有着超于常人的

毅力和执着,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航海家麦哲伦首次航行的故事。(多媒体展示)

7、学生交流:在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例打动

了你?

8、师:是啊,"天圆地方”的时代,是人们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生在地球

上的片面认识,而“地球是球体"这一重大发现靠的是人类观察思考后的大胆猜想,

挑战共识,靠的是超于常人的毅力和执着,异常艰辛的努力过程。最终随着人类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飞向太空,终于能从太空观察地球了!看,这是人造地球

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是谁?

他看到地球真面目后发出了什么感叹!

9、师:现在我们有能力,有发达的科技让我们从远处去俯瞰我们的蓝色椭

圆形地球,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人类为之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现在我

们一起去看一看第一次人类飞天看地球的过程,(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了有

什么想说的?

10、小结:是啊,对地球的探索是艰辛而无止境的,但我们人类更是伟大的,

一直以来人类对地球都进行着艰苦卓越的研究,只要我们有着坚强的毅力和执着

的精神,我们将会发现地球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由古至今的学习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让学生感

觉到人类对地球的不断探索,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逐步去揭开地球神秘面纱。】

活动三课外拓展

1、人类不断探索地球,发现了地球的很多奥秘,但也有很多未解之谜,你

们知道有哪些吗?。

24

2、小结:地球探索的过程由古至今,由外国到中国,人类一直在努力探寻,

地球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如"失踪”的大西洲、北纬30度线上的“死亡区域"、

罗布泊之谜、海底金字塔之谜、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陆、古人是否还活在

百幕大海底、日本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百幕大魔鬼区域水下早外星人的基

地,我相信通过同学们以及以后人类的努力,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最后结尾可以收集地球未解之谜,给予学生一种展望与期待让

同学们知道人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人类对自然、对社会探索无止境,未来

靠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板书设计

话说地球

天圆地方

球体

第二课时

活动一合作探究,知道地球地貌

1.师: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椭圆形大球,出示多媒体(没有经

纬线标识的地球)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海洋与陆地从颜色上你发现了

什么?

2.课件出示"海陆面积比较图"。师:地球表面大约有70%的地方被海洋覆盖,

而高出海平面的陆地只占了地球表面积的约30%。所以我们的地球是由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组成。

3.师:除了蓝色还有什么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讨论中,让孩子们

明白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5

活动二了解七大洲、四大洋。

1、师:出示地球仪,除了刚才我们发现的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你还发现

了什么?(根据学生发现穿插经纬线的定义,作用等)

2、师:地壳的运动导致板块的分裂,根据不同的板块分成了大洲,在研究

地球时,为了方便找到论述它们的位置,于是产生了以上的名词,并非地球本身

所具有,这也利于人们对地球的不断研究与探索。

3.师:全球分成了七大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大洲I,你能在地球以上找到

它们吗?课件出示:东西半球图。师逐个点击七大洲

4.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它们的名字,并说说你们从地图上显示的地形发现

了什么?(相机补充:非洲有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大洋州是世界上最小的一

个洲,它就是由许多岛屿组成的;南北美洲就像一对姐妹紧紧相连在一起,人们

通常把它们称为美洲;亚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4.43米。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南极洲的视

频。)来到亚洲你会想到什么?

5、出示平原地形图,学生通过讨论,小组派出代表图文介绍平原地形时,

可以结合我们的家乡说说他感受到的这一地形的特征。(一马平川)

6.师:通过我们的探究发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

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看来,各个

洲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每一个小的地形区域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地球的表面

可真丰富啊!

7.快速识记七大洲。

8、师:你们一下子记住了七大洲,那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是由七大洲四大洋

组成的,下面我们就去地球仪上找四大洋。(出示世界地图,认识四大洋。)

26

9、我们将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麦哲伦的环球旅行经过了那些大洋?

这说明了陆地是被海洋围绕,海洋连接成了一片。

10、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完成填图游戏。了解它们各自的地理位

置。出示四大洋面积比较图,比较四大洋大小。哪个洋最大?哪个洋最小?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给他们提供较大的时间

和空间。从看图感知到了解分布,再到填图记忆。这样,通过自主活动获得认识

发展,技能巩固,显然优于纸上谈兵式的空洞说教。】

活动三感受地球的美丽

1、用多媒体将图片展示给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千姿百

态的地表形态,例如皑皑的雪原、秀丽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的平原、富饶

的盆地、苍凉的沙漠、郁郁葱葱的森林高大连绵的山脉......)

2、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那些地貌?

3、布置课后作业:以"地球地貌世界之最"为主题,收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办一期小报。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主要是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师生的对话交流,

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地表形态。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广,在七嘴八舌

的讨论中,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可爱和美丽。】

板书设计

看看地球表面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

丰富的地表

27

第三课时

活动导入

1、师:谁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南极和北极?一说起南极和北极地区,你会想

到什么?教师可以相机板书。那被冰雪终年覆盖的地方,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2、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让我们去那里看一看,感受与众不同的自然条件

吧!出示多媒体。

活动一了解两极的特点

1、师: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主要特点:干燥之极、寒冷之极、

风暴之极。

3、教师出示一组科学数据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

经验去理解干燥(年降雨量小)、严寒(有零下94、5摄氏度的低温;热水泼出

去结成冰)、风暴(把200千克的大石头吹得满地乱滚),体会两极地区恶劣自

然条件。

4、师:两极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如此恶劣,居然还有动物在此安居乐业,请

举出几种动物。

5、师:动物在南极和北极地区生活,那里有人居住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

料说说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6、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有这样的生命存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7、小结:是啊,同学们的好奇也正是科学家们的好奇,他们用着坚强的毅

力去探寻地球未知的奥秘。

28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收集资料的交流和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充分了解两极

的三个之最,体会两极环境的恶劣。】

活动二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1、师:如果你是科考队员,你会做哪些心理、物力上准备?

2、师:你认为会遇到哪些困难?

3、多媒体展示科学家们遇到的困难和怎么克服困难。罗尔德・阿蒙森的故事、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6名成员历时7个多月,跋涉5984公里,终于到

达了前苏联和平站……

4、师:遇到这样多的困难,人类为什么还要不畏艰辛进行这样的探险考察?

(板书: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到两极探险会遇

到的困难和科学家们执着的精神】

活动三信息交流。

1、师:北极和南极是探索自然界本来面目,研究地球过去、现在、和将来

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尽管充满了艰难和危险甚至牺牲,却阻挡不住人类探索的

步伐。

2、师:你还知道哪些探索南极和北极的故事呢?推选优秀代表讲讲他收集

到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并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板书设计

干燥之极

29

到两极去探险风暴之极

寒冷之极

艰辛执著一一目的?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7

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

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

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

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

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

30

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

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

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

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

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

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

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

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

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

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

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

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

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

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

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

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31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

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

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

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

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

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

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

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

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

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

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

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

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

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

32

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

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

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

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战争所造成的无数灾难的了解,使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因为

战争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丢掉性命。从而使学生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巨大危害,并对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儿童产生深切的同情。

2、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珍惜,需要

捍卫,要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

3、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六界,使学生知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

人民解放军的捍卫,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用

实际行动热爱人民子弟兵。

教学准备

有关电教设备;有关图片;有关故事;有关资料。

33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战争一一人类最大的灾难

1、将学生在课前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战争的录象片段。

3、讨论;战争有哪些危害?

4、讨论图片一一:看:被枪弹击碎玻璃后的眼睛!(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图片使我们想到了什么?齐读图片配文)

5、阅读:《爸爸、妈妈再也回不来了》

说一说文章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6、读:P76“小资料"说一说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有多少

7、朗读:〈请把我埋得浅一些〉。用一句话说说感想。

8、展示"一战""二战""二战"以后的资料,教师概括介绍

9、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小故事。

二.和平一一人类永久的期盼

1、播放一首反映战争的歌曲

2、展示毕加索的〈和平鸽〉。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向导了什么?

34

3、教师讲〈和平鸽〉的由来

4、阅读:国际儿童节的来历。你打算今后怎样过儿童节?

5、朗读:〈儿童和平条约〉。用小节目表演

三.课后活动

准备"和平颂"歌舞联谊会。

第二课时

一.举行〈和平颂〉歌舞联谊会

二.中国的钢铁长城

1、说一说自己看过的有关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题材的电影、电视片。

我看过的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题材的电影、电视片

最深刻的印象是……

2.展示有关人民子弟兵保卫和平、保卫祖国的资料。

讨论;军人的风采给我们什么启示?

3.播放有关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歌曲。

4.阅读:〈国旗在维和区第一次升起〉。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军人参加联合

国维护和平行动的故事?

5.献给人民子弟兵的礼物。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送这样的礼物?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35

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准备:

教师在非正式场合了解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故事,分别进行讨论: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为诚信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

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且给予知道帮助。

3、教师要特别帮助学生整理分析的结果,按照"代价"和"回报"分别列出观

点。

三、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介绍分析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各组发言的要点。

四、教师总结

1、坚持诚信,经常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也会得到回报。怎样看待这些

代价和回报呢?刚才同学们进行了很好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

36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再请学生就最后"进一步的思考"展开短暂

的讨论。

3、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发现美,知道外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懂得

良好的行为举止要在生活的细微处养成。

能力目标:学会打造自己的心灵美;建立与青少年年龄相适合的健康审美观,

用以指导未来的生活。

情感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外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对任何人都很

重要。

【教学重点】

建立正确的、客观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

从外在美升华到心灵美把两者融为一体的过程。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2、了解学生在追求美方面的各种表现。

3、拍摄本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美和不美的表现图片。

4、制作本课的教学课件。

37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感受美

师:同学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快乐和烦恼。老师在给同

学们讲课前也遇到了一个困惑,那就是老师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面对大家,也

就是说老师穿什么样的服装更加得体,更能让大家容易接受我。为此,老师特意

选了几件衣服,请同学们帮老师看一看,哪件衣服最适合老师。你们愿意帮我吗?

(出示幻灯片)

师:怎么样?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太新潮了,不太适合老师穿。

师:说得很好,那再看看这一件呢?

生:不行,这是小孩穿的衣服,和老师年龄不相配。

师:那这一件呢?

生:这一件挺好,既适合老师的年龄,又符合老师的身份。

师:看来同学们和老师想的一样,今天老师就特意穿这样一件衣服。

这件事告诉我们,选衣服不但要适合场合,还要符合我们的身份与年龄。

二、课堂活动:发现美

38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也不例外。同学们每天上学之前,都要认

真的装扮自己,希望自己是最美的。你能告诉老师,你喜欢打扮的理由是什么

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每个人喜欢打扮的理由不一样,但很多人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更美丽。

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发掘怎样才是美。板书课题:怎样才是美

现在,我们学校已经不再要求同学们每天都必须穿校服,有的同学就会选择

很新潮的服装来上学,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越来越美了。这是非常正常

的现象,但问题是,该怎样装扮才好呢?对于这一问题,请同学看一下这些同学

的观点,(出示观点表)怎样打扮才是美?

同学们的看法

赞同

不赞同

1、美丽从"头"开始,所以发型要与众不同。

2、我跟着流行走,总没错吧?

3、我们这个年龄就是最美的,不需要什么华丽的打扮。

4、我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5、名牌,价格高的就是好的,况且这也是有品味的表现呀!

6、干净整洁,色彩协调,有“学生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