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程施工施工质量保证措施_第1页
顶管工程施工施工质量保证措施_第2页
顶管工程施工施工质量保证措施_第3页
顶管工程施工施工质量保证措施_第4页
顶管工程施工施工质量保证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质量保证体系 17.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27.2.1技术交底控制 27.2.2隐蔽工程控制 27.2.3工序交接 37.2.4质量检验程序 37.2.5一般工序控制点 37.2.6重点工序控制点 37.2.7管节生产质量保证措施 37.2.8管节的运输及堆放措施 47.3顶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7.3.1顶管进始发端的技术措施 57.3.2顶管机防止栽头技术措施 67.3.3初始顶进防止管道后退措施 67.3.4施工参数控制 67.3.5顶管机及管道抗扭转措施 77.3.6顶管轴线控制措施 77.3.7管壁外的触变泥浆减阻措施 77.3.8通过不稳定流砂层的处理 87.3.9管节安装防水预防措施 87.3.10管节顶进纠偏措施 87.3.11管节整体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 97.4模板支架的质量控制及验收 107.5现浇段及接收端框架砼工程措施 117.6现浇段及接收端框架钢筋工程措施 127.6.1钢筋工程工艺流程: 127.6.2钢筋工程质量要求 127.1质量保证体系按照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7.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7.2.1技术交底控制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交底:施工前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项目经理部总工按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要求向项目部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交底应作出技术交底纪要发给有关单位;专业负责人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向有关人员和工长进行技术交底,填写《单位工程技术交底记录表》。2.施工过程的技术交底:项目经理部总工会同施工技术人员根据本工程特点和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状况,对作业人员施工前进行图纸要求、设计变更、标准规范的执行和作业要点等内容的技术交底;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由工长将施工作业设计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填写《分项(工序)工程技术交底记录表》;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制定技术交底计划并报项目经理部技术质量部备查。7.2.2隐蔽工程控制1.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⑴制定隐蔽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并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工人在施工前明确操作工艺、质量标准,以保证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⑵施工中对隐蔽工程(钢筋工程、预埋件等)实施“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职检,认真填写检查制度,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予验收,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由施工员认真检查隐蔽工程质量,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专职质检员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请业主及监理人员检验认可。隐蔽工程的检查:没有业主的批准,工程的任何部分均不得覆盖或掩蔽,项目部应保证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有充分的机会对将予以覆盖或掩蔽的任何此类工程技术部分进行检查和测量,以及对任何部分工程将置于其上的基础进行检查。无论何时,当任何工程部分或基础已准备好可供检查时,项目部应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检查和测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3.隐蔽工程的中间验收:需要进行中间验收的工程和部位,将按施工验收及技术规范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执行。工程具备覆盖条件或达到约定的中间验收部位,项目部应在自检合格后在隐蔽或中间验收24小时前通知业主来验收,并准备验收记录。通知应包括自检记录、隐蔽和中间验收的内容、验收时间和地点。验收合格,业主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进行隐蔽和继续施工。验收不合格,项目部应在业主限定的时间内修改后重新验收。7.2.3工序交接1.工序交接前,上道工序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并经质量专检员工签证认可。隐蔽工程实施隐蔽前应有尽有经过业主代表(设计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2.工序交接以交接记录(工序交接单、会签单等)为标识。上道工序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并经质量专检员签证认可。工程技术部还应对包括现场条件交接内容在内交接工作进行确认,并提出产品保护要求。3.隐蔽工程的工序交接应经过业主代表和合同规定划约定的有关方签证认可。7.2.4质量检验程序执行工程合同所要求“验评标准”的验评制度,接受工程项目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隐蔽工程或重要项目采用书面报告提前两天申请专项验评、检查(准备好验评检查资料)。7.2.5一般工序控制点对每节管节顶进的质量由班组进行自检、互检,班组质量员验收,书面记录,报项目质量员及监理工程师。7.2.6重点工序控制点重点工序(包括顶管机始发、接收等)施工结束后,必须由项目质量员、监理工程师验收、记录、评定后,由业主代表见证,并提供各种书面见证资料。对矩形顶管机施工工艺全面的质量控制,确立关键控制点,解决难题,保证顶管机的顺利顶进。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矩形顶管机顶进施工的管道轴线控制;2.矩形顶管机顶进施工的地面沉降控制;3.各类管线及窨井的保护。7.2.7管节生产质量保证措施1.管节成品外观质量要求:1)承插口钢环工作面、管环外壁钢环外表面应光洁,不应粘有混凝土、水泥浆及其他污物;2)顶管结构迎土面裂缝不得大于0.2㎜,背土面裂缝宽带不得大于0.3㎜;3)管节承插口端部混凝土不应出现缺料、掉角、露筋露石及孔洞等瑕疵;4)管道内壁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应出现直径或深度大于10㎜孔洞、凹坑及蜂窝麻面等不密实现象;5)管道外壁混凝土应平整,无粘皮、麻面、蜂窝、塌落、露筋、空鼓,局部凹坑深度不应大于5㎜;6)管节合缝处无漏浆现象。2.各类原材料进场由材料部门组织验收,根据料单核对规格、数量及材料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及时分类并做好台账登记,同时及时通知试验部门取样复试,复试合格认可后,方可投入预制构件制作使用。2.管节制作各道工序均应设有专职质检人员,负责各道工序的制作质量和上道工序的交接检查,并认真、整洁、如实填写各项自检和互检资料。3.管节制作各道工序在混凝土浇捣前的综合检查,由专职质检员负责全面检查,在自检基础上必须由质量主管进行隐蔽工程验收,认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捣。4.管节制作中重要工序的操作工必须持有相应的技术等级和有证上岗,以保证重要工序的操作质量。7.2.8管节的运输及堆放措施本工程管节尺寸较大,运输前需与当地交管部门沟通,获取运输许可。(1)管节制作好后,管节应承口朝下平稳地放于专用支架上。(2)管节运输、堆放时下面应搁置柔性材料的垫料。(3)配备能满足施工需要的管节运输机械,确保顶管推进连续性。(4)管节运输时,必须注意,不要使其损坏,对于运输过程中被损坏的管节,应按技术负责人的指示处理。(5)运输时,对混凝土管节的棱线部分,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损坏这部分,同时在装卸等搬运时也必须加以充分注意。(6)管节接头等附件,必须分别打包,注明品种、数量后再运输。(7)运输和搬运过程中损坏的管节,必须按技术负责人的指示,作废、修理等处理。(8)管节应按生产日期及型号排列堆放整齐,并应搁置在柔性垫条上,垫条厚度要一致,搁置部位上下一致。(9)管节堆场坚实平整,堆放整齐,堆放高度在生产地点不超过一层。(10)管节贮存时,必须充分注意,不要让管节产生有害的裂纹或永久性变形等,需要选择适当的贮存场所和贮存方法,以免因其自重造成的贮存场所不均匀下沉和垫木变形而产生异常应力和变形。贮存时,必须注意,不要让油类、泥等污损管节。(11)管节接头必须按要求做好防腐处理,不要让这些附件因接触到雨水和露水等产生锈蚀,不要粘附灰尘、砂粒等,以防降低品质。7.3顶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7.3.1顶管进始发端的技术措施顶管施工中进始发工作十分重要,在施工中考虑到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是从顶进井中始发开始顶管,如果始发安全,止水效果很好,可以说顶管施工已经成功了一半。1.安装止水圈洞口止水圈主要由预埋钢环、压板、橡胶圈和安装钢环组成。为了使预埋钢环能牢固地预埋在洞口井壁上,在它与混凝土接触的一面焊接数根开叉的锚杆,预埋钢环的内径同预留洞口一样大小,安装钢环是布置始发井顶管始发井时焊在预埋钢环上的。在安装钢环上焊数根安装橡胶圈和压板用的螺栓,在安装钢环焊好后就进行橡胶圈和压板的安装。安装位置要根据始发轴心位置进行调整,由于顶管始发时不可避免有一定偏离始发轴线位置,止水圈与机头有2cm轴线位置,若机头偏差超过2cm,止水圈的安装位置必须根据实际偏差进行调整。机头外尺寸比混凝土管节外径大2cm,因此管节与洞之间有2cm的空隙,容易形成泥浆套,减少管壁与土之间的摩擦阻力。2.顶管机头始发端始发端穿越地层为2-4-2粉质黏土、2-4-2A砂质粉土、2-5-2粉质黏土层,施工时在洞口采用三轴搅拌桩进行前方土体加固,为防止顶管机进入前方土体时发生涌水涌泥导致地面塌陷,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顶进方向失去控制。7.3.2顶管机防止栽头技术措施本矩形顶管机断面尺寸大,机头自重较大,重量约200t,当顶管机进入原状土层中因该段土质较差极易出现机头栽头的现象。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可采取的措施如下:1.工作井施工时端头进行加固,加固范围大于顶管机长度,保证前方土体有一定的地基承载力,保证顶管机顶进时不会栽头。2.顶管机头进洞时,将机头和后面的管节用拉杆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机头沿着导轨方向顺利前进。3.调整后座主推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始发时观察顶管机的状态,一旦发现下磕趋势,立即用后座千斤顶进行纠偏;4.对前方土体进行土体改良,改善土体的稳定性;5.加大顶力尽可能控制出土量小于掘进量使掌子面前方土体对机头有挤密作用利于防止机头有栽头趋势;6.如果有栽头趋势,采用管节底部的压泥孔压注浓泥将顶管机托住。7.3.3初始顶进防止管道后退措施当始发口深度较深时,在初始顶进阶段正面水土压力可能大于管周围的摩擦阻力。拼接管子时主推千斤顶在缩回前必须对已顶进的部分与井壁进行固定,否则管道发生后退会导致洞口止水装置受损危险。在井底板安装止退支撑架,在管节推到位置时,主推千斤顶退回前,采用插销插进止退支撑架固定孔和管节吊装孔上,使混凝土管固定在止退支撑架上,防止管节后退,直至混凝土管外壁摩阻力大于掘进机正面水土压力为止。7.3.4施工参数控制1.初始顶进⑴顶进速度:初始顶进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10~20㎜/min左右,根据偏差和旋转情况进行调整。⑵出土量:加固区一般控制在105%左右,非加固区一般控制在95%左右。2.正常顶进⑴正面土压力设定:结合施工经验,设定值应介于开挖面土体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间的差值与地下水压力之和。⑵顶进速度:一般情况下,顶进速度控制在30~50㎜/min,如遇正面障碍物,应控制在10㎜/min以内。⑶出土量:严格控制出土量,防止超挖及欠挖,正常情况下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出土量的95%~105%。7.3.5顶管机及管道抗扭转措施顶进过程中由于周围土质的变化、纠偏的影响及管内设备的不均匀性会造成推进时管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扭转,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因此主要采用以下措施:1.在管内设备及管节安装时,根据重量平衡原理,在安装设备及管材的另一侧配以相同重量的配重,使管节顶进时左右重量保持平衡。消除人为造成管道扭转的因素。2.顶进时,一旦发现微小的扭转,可通过反转刀盘进行调整。7.3.6顶管轴线控制措施顶管要按设计要求的轴线、坡度进行。主要是顶管机头部测量与纠偏的相互配合。纠偏是完成管节线形的主要手段。纠偏原则如下:1.勤测勤纠:即每顶进一段距离,测量一次顶管机轴线及标高偏差情况。通知顶管机纠偏人员,纠偏人员再将顶管机现在纠偏角度、各方向上千斤顶的油压值、轴线的偏差等报给中控室,输入微机。微机将显示出纠偏方法、数据,再按此进行纠偏。2.小角度纠偏:每次纠偏角度要小,微机每次指出的纠偏角度变化值一般的都不大于0.5º,当累计纠偏角度过大时应与值班工程师联系,决定如何纠偏。3.纠偏操作不能大起大落,如果在某处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时也要保持管节轴线以适当的曲率半径逐步地返回到轴线上来,避免相邻两段间形成过大夹角。7.3.7管壁外的触变泥浆减阻措施在大断面顶管中,随着距离的增长,管节经过不同的土质时,推力上升的很快,一旦摩擦阻力过大导致管节所受顶力不均匀,当顶力超过混凝土管节所承受的极限时,混凝土管节就有可能破坏,因此管节壁外的减阻是工程顺利完成的必要措施。通常我们采用在混凝土管节周围压注触变泥浆,将混凝土管节与土之间的干摩擦变为湿摩擦,达到减阻的目的。一般混凝土管壁与砂层土体的摩擦力达1.5~2t/㎡,而采用触变泥浆减阻后,摩阻力可以减少到0.5~0.8t/㎡。在长距离混凝土管顶进中,必须采取连续触变泥浆减阻措施,以增加一次顶进长度。触变泥浆通过制造、储存、压浆系统,从顶管机前、后段设置压注管道,在管道最前3节管节都设一道注浆管道,形成一定厚度(25㎜左右)的泥浆套。在其后的管节中间每隔3节管设一道补浆管道。使顶管在泥浆套中向前滑行,减少摩阻力,根据压力表和流量表,计量桶控制用浆量,压力控制在自然地下水压的1.1~1.2倍。制备泥浆的材料及其配比严格按要求选用,经现场试验,以确保泥浆性能良好,必要时可加其他外加剂。为使泥浆能及时将管壁空隙灌满,灌浆速度要与顶进速度相适应,注意观察,防止跑浆和冒浆,并保证泥浆的达到量。造浆后应静置24小时后方可使用。为达到良好的减阻目的,在施工操作上必须“先压浆后顶进、边压浆边顶进、停顶进勤补浆”的办法维持泥浆套的性能。在顶管施工时,可以结合泥浆水分的渗透损失情况,考虑顶管机及后三节管的注浆管道同步连续注浆,之后的混凝土管中每隔3节管节的注浆孔连接一道注浆管在顶进过程中间段补浆,其他管节的注浆孔在需要时再接上注浆管注浆。7.3.8通过不稳定流砂层的处理管节顶进如果遇到不稳定流砂层,在流砂性质的土层,这类不稳定性土层中,采取如下措施:1.从刀盘主轴孔压注泥浆和增稠剂,以增加土体和易性和平衡土体的压力,保持流砂层开挖面稳定;2.减慢顶进速度,使流砂与泥浆充分搅拌均匀;3.在顶进过程中,应该随时注意开挖面前端的土压力情况,保证使开挖面前端土体不发生流沙流泥和坍塌。7.3.9管节安装防水预防措施顶管顶进过程中,每节管节安装前,管节立面需先粘贴止水圈及木衬垫,管节与管节的接口部分按设计要求采用双组分聚硫密封膏填充嵌填,嵌缝前必须将缝隙内的杂质、油污清理干净,做到平整、干净、干燥。同时,尽量保证管节与管节与机体处于同心同轴状态。管节相连后,应在同一轴线,不应有夹角、偏转,受力面应均匀。7.3.10管节顶进纠偏措施顶管施工中,管道高程、轴线偏差控制的质量高低是顶管施工成败的关键所在,若管道偏差过大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轻者顶力增大,重者管内漏水漏浆,甚至导致整段管道无法使用,所以,顶管的纠偏是顶管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实际顶进中,顶进轴线和设计轴线发生偏差,因而要采取纠偏措施,减小顶进轴线和设计轴线间偏差值,使之尽量趋向一致。顶进轴线发生偏差时,通过调节纠偏千斤顶的伸缩量,使偏差值逐渐减小并回至设计轴线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贯彻“勤测、勤纠、缓纠”的原则,不能剧烈纠偏,以免对混凝土管节和顶进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纠偏原则如下:1.勤测勤纠:即每顶进一段距离,测量一次顶管机轴线及标高偏差情况。通知顶管机纠偏人员,纠偏人员再将顶管机现在纠偏角度、各方向上千斤顶的油压值、轴线的偏差等报给中控室,输入微机。微机将显示出纠偏方法、数据,再按此进行纠偏。2.小角度纠偏:每次纠偏角度要小,微机每次指出的纠偏角度变化值一般的都不大于0.5º,当累计纠偏角度过大时应与值班工程师联系,决定如何纠偏。3.纠偏操作不能大起大落,如果在某处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时也要保持管道轴线以适当的曲率半径逐步地返回到轴线上来,避免相邻两段间形成过大夹角。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纠偏是与顶管同步进行的一项工作,重要的是把握顶管趋势,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应缓慢地、逐步进行,若操之过急就容易造成轴线的较大折角,反而不利于顶进的顺利进行。7.3.11管节整体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顶管施工过程或顶管完成管廊投入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管节不均匀沉降。为确保管节稳定,防止管节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1.顶管施工前应查明顶管段地质条件,针对软弱地质应提前采取加固措施;2.顶管施工过程应控制顶管机头姿态以及机头土压力,防止过大扰动周围土体从而导致过大的地层沉降;3.顶进完成后,利用触变泥浆注孔注入水泥浆填充料,将管壁外触变泥浆置换为水泥浆,增加管外壁土体的密实度,固结通道连成整体防止管节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4.过河段管节与管节之间采用刚性连接连成整体。7.4模板支架的质量控制及验收一、模板支架验收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检查现场实际搭设情况与方案的符合性。二、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为40N·m~65N·m;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三、符合以下条件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全数检查:1、对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梁底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扣件;2、采用双扣件方式承载抗滑力的扣件。四、拧紧扭力矩未达到要求的扣件必须重新拧紧,直至符合要求。五、模板支架验收后应形成记录。六、模板支架应按以下分阶段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浇筑混凝土:1、地基基础完工后支架搭设之前,应对支承底面检查;2、支架搭设后,模板未装设前,应对支架杆件设置、扣件紧固、连墙件连接和剪刀撑等进行检查;3、模板支架完成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支架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七、在搭设、使用和拆除支撑架的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包括:1、支撑架验收完成前,应在醒目位置挂上红牌,除了专业架子工以外的任何人员不得使用该支撑架。2、搭设后的验收,参加人员应包括设计、搭设和使用三方面,由项目安全部首先组织安全、技术、施工部门进行自检收。合格后报请监理和业主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挂牌并使用。分段支撑架应分段进行验收,严禁边搭边投入使用。对于分段搭设的支撑架,不允许下部在使用的同时在上部进行搭设,使用与搭设应交叉进行。3、使用中严格执行的例行保养和日常检查,日常检查队伍应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带领支撑架使用者与架子工结合进行。每天在使用支撑架之前和下班之后,都应对支撑架进行例行保养和检查。隔一定时期和恶劣天气前后要作全面检查。除使用者要进行规定的例行保养和检查之外,还应设专职人员进行保养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支撑架的垂直度,支撑架的基础,支撑架的安全设施等。发现隐患,立即消除,绝对不能有临时观念,即使在最后一次使用前发现隐患也应消除后方能使用。例行保养和检查,自检和专业检查都要有记录。6、定期全面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