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铜溪镇)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铜溪镇)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铜溪镇)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铜溪镇)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铜溪镇)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铜溪镇)施工图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1.1区位概况项目位于铜溪镇圣灯村、弯桥村、鞍子村。项目区位于涪江两岸,具有“伴山伴水、山水相融”的生态优势和“伴城伴乡、城乡衔接”的区位优势,是合川区涪江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具备较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项目区位图1.2项目背景目前,合川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垃圾处理设施相对不完善、水环境污染源分散、厕所粪污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合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合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为加快改善合川农村人居环境,特提出本项目建设。2建设规模及内容1.铜溪镇污水管网项目(1)新建检查井259座,D300主管网5792米,D400主管网48米,Φ100-200入户管9000米,现状D400-D500管网清淤2000米,现状损坏管网拆除并更换473米,化粪池3座;(2)新建180吨/天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一座,DN70压力管1124米;(3)新建处理能力50吨/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座;(4)新建洗菜池、污水沉淀池12座,配套给水泵、Φ50压力管,安装电线等;(5)旅游公厕1座。2.铜溪镇垃圾治理项目(1)田间尾菜堆肥池20座,配套田间便道1000米;(2)农作物秸秆及易腐垃圾处理站1座,建设厂房311.04平方米,配套综合粉碎机1台、秸秆粉碎机2台、压缩打包机3台;(3)钩臂式垃圾收集箱100座含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配套钩臂式垃圾转运车2辆;(4)绿化及庭院整治工程:绿化工程1项,房屋外墙面及屋顶改造工程1项;(5)打造垃圾分类建设示范村(弯桥村、鞍子村):垃圾四分类亭10座,两分类垃圾桶400个,宣传墙画6幅。3现状分析3.1农村垃圾治理现目前,项目区农村垃圾的清扫保洁主要是由各村负责,每个村配置一辆垃圾收运三轮车,负责将垃圾转运至垃圾箱体或者铜溪垃圾转运站,再由重庆健和实业有限公司负责转运至合川城北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后运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经调研发现,项目区内农村垃圾治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随地乱扔、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善、缺少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快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短板。图随意丢弃的菜叶和随意堆放的粪肥图不规范的垃圾收运点3.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目前,整个项目区内尚未建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就近有一处铜溪污水处理厂,另外,项目区内的重庆汤嫂食品有限公司配备污水处理厂自行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用水问题。经调研发现,项目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污水处理设施配比无法匹配居民集聚程度、污水暗沟垃圾堆积、污水排放不规范且不适应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突出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形势严峻。图直排的洗菜污水图直排的生活污水4农村垃圾治理工程4.1设计依据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建标〔2000〕85号);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1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5);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8.《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20.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和标准。4.2设计原则1.融合地域环境、人文文化和综合效益各要素,满足区域建筑规划设计要求。2.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等。4.本项目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人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做到功能结构合理,绿化环境服务于人等。4.3田间尾菜堆肥设施建设1.治理思路因地制宜推广尾菜堆(沤)肥、直接还田、饲料化等处理利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群众将尾菜就地就近处理利用,不断示范引导扩大田间尾菜治理面积,提高尾菜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尾菜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替代或降低蔬菜生产中的施肥量,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土壤环境。2.操作流程尾菜田间收拢—堆肥处理一还田利用—生产蔬菜。3.技术方案(1)捡拾尾菜并剁成5cm左右的段(不能混杂不能腐解的杂质),在所选的堆肥场上,内覆5—10cm的干土。(2)在场地上均匀地铺上一层20-30cm的尾菜。再在尾菜上均匀地撒上适量有机肥,覆盖一层5-10cm的干土。如此反复5次,使堆体近似呈圆锥或梯形堆,高度达到l.5-2m。(3)堆体表面覆5cm左右的细干土,覆塑料膜密封保温增温。(4)堆后7-15天,堆内温度达到50℃,保持5-10天,当堆体温度下降时,翻堆一次。均匀混合各层,并保持原有堆形,堆体最外层继续用塑料铺好。如果气温低,堆肥温度达不到50℃以上,保持时间不少于5天,可进行第二次翻堆,方法相同。(5)外观判断。堆肥颜色呈黑色,略带有土壤的霉味,无恶臭味,不吸引蚊蝇,质地松散,多团粒结构,出现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具有保水性、透气性及渗水性。(6)质量标准。堆肥结束时,物料含水率在40%~50%,C/N比15:1~20:1,pH值8.5~9.0,EC值300~400ms/cm,发芽指数大于60%。4.堆肥池建设田间尾菜堆肥池选择通风、向阳、地势较高、便于尾菜运输收集的平坦空地或田间地头,并配套建设田间便道。堆肥池做法详见大样图。4.4农作物秸秆及易腐垃圾处理站建设1.建设原则按照高标准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的“三高标准”要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先行,注重环境建设,实现厂区清洁、整齐、明亮、绿化、美化。2.处理流程在铜溪镇弯桥村建设农作物秸秆及易腐垃圾处理站,主要针对铜溪镇农户的餐厨垃圾、尾菜、秸秆、以及镇上养殖场畜禽粪污等乡村有机废弃物,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即采用分散收集-预处理-好氧堆肥-初级有机肥-有机肥厂回收的“肥料化模式”。处理流程说明:秸秆、杂草、树枝收集后人工筛选出金属丝、塑料袋、麻绳等辅助材料,然后粉碎至0.5cm左右;餐厨垃圾收集时应尽量取其固体部分,祛除其中油、水;将收集到的秸秆、尾菜、餐厨垃圾与畜禽粪污进行混合,调节C:N至20~30之间,若无畜禽粪污,可添加秸秆重量1%的尿素;发酵堆肥后可以协调周边有机肥厂进行回收后深加工。3.处理设备处理设备电控系统设计分界点为设备总配电箱断路器处,室外预留150米电缆。室外动力接电部分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表农作物秸秆及易腐垃圾处理站设备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数量备注1秸秆粉碎机台2单台动力22kw,效率1-1.5吨/h,粉碎粒度1-50mm2综合粉碎机台1动力16kw,效率3吨/h,粉碎粒度0.5-2cm3压缩打包机台3单台动力15kw,生产能力3t/h图秸秆粉碎机示意4.处理站建设具体设计详见第2册“建筑工程”设计部分。4.5垃圾收集箱配套建设1.治理思路以“政府引导督查、部门配合协作、镇街组织实施、村民自治管理”的工作思路,针对农村具体情况,采取“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的方式收集处置农村生活垃圾。根据村人口规模、村域范围、聚居程度等针对各村镇制定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确保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保持村内的环境整洁。2.生活垃圾分类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9〕82号)、《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渝分类组〔2020〕1号)精神,农村生活垃圾分为4类,即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3.生活垃圾处理采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即“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4.垃圾箱配套建设增加钩臂式垃圾收集箱,容积3m³,箱体板材采用2.0mm厚镀锌钢板,采用烤漆工艺增强箱体防腐能力,抗老化,耐磨,安放于室外,能够长期抵抗天气、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图钩臂式垃圾收集箱示意图4.6打造垃圾分类建设示范村在弯桥村、鞍子村打造垃圾分类建设示范村,建设内容为:弯桥村垃圾四分类亭5座、两分类垃圾桶200个,宣传墙画3幅;鞍子村垃圾四分类亭5座、两分类垃圾桶200个,宣传墙画3幅。图垃圾四分类亭、两分类垃圾桶示意图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5.1设计依据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局部修订;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2018);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8.《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2011);9.《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2011);10.《通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11.《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12.其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5.2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根据村庄人口聚集程度和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实行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确保“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根据村庄规模、住户集中度等综合比选确定分散处理方式;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优先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营造村庄宜居水环境。3.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5.3排水现状分析及规划1.排水现状分析铜溪镇中心区域建有排水管网及一座污水处理厂,弯桥村公路沿线及码头区域现状无排水管网,居民生活污水散排。2.排水规划弯桥村公路沿线新建污水管网,排至现状污水处理厂处理。弯桥村码头区域新建污水管网和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收集处理该区域污水。5.4排水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2030年)设计。2.排水体制对于新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管线采用重力自流收集排放。3.设计规模本次设计区域地块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和绿地。根据《重庆市城乡规划给水工程规划导则》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指标,并结合村镇实际情况,本工程综合用水量标准取值100升/人·天。根据规范要求,污水量取用水量的85%。另外,在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Ks×Qave×Kz(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用水定额法计算:Qave=人口数×100升/人·天×85%/(24×3600)(L/s)Ks:雨水渗入量系数,取1.1。Kz: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下表确定:污水平均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2.72.42.12.01.91.81.61.5污水管道应该一次性埋地敷设,不允许事后再增补管道和管廊的情况出现。综上,对不同管径分别取不同的设计充满度、流速及坡度来进行污水管道计算。4.基本设计参数(1)最大控制设计流速:雨水取8.0m/s,污水取5.0m/s。《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塑料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5m/s,《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塑料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8m/s。本次设计按《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执行,雨水取8.0m/s,污水取5.0m/s;(2)最小控制流速:污水管道:Vmin=0.6m/s,雨水管道0.75m/s;(3)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3000.554000.65500~9000.70(4)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3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塑料管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2;(5)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1,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水力计算采用谢才曼宁公式:Q=A×V式中:Q—污水干管设计流量,m³/s;A—水流过水断面面积,m2;V—流速,m/s;水力计算采用谢才曼宁公式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1。污水水力计算表编号排污口名称设计流量(l/s)管径(mm)坡度(‰)流速(m/s)充满度h/D1弯桥村公路沿线区域2.313003.00.760.302弯桥村露营基地区域0.483003.00.760.30根据污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污水管道设计管径可满足排放要求。5.5污水管线布置原则:管网布置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污水管网系统应全面规划、建设;污水管道的敷设与服务范围内道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坡度,在主干管、干管埋深合理的情况下,采用重力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面建筑和其它地下市政设施条件,尽量避免管道通过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和维护管理费用;污水管道平面和竖向布置时应满足规范中规定的污水管道与其它管线、地下构筑物等最小间距的要求。功能:污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相邻地块及上游污水管道转输之污水流量。定线原则:污水管线沿道路布置,污水管道的布置考虑地块污水收集的便利性。1.铜溪镇公路沿线区域新建管网由北向南依次收集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在地势低处(X3321577.340,Y610147.475)接入新建一体化泵站,污水经提升后通过压力管排入现状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2.铜溪镇弯桥村露营基地区域新建管网由东南、南向北依次收集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在(X3324617.466,Y610333.760)处接入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5.6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设计1.处理规模根据《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1989)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考虑远期发展,确定平均生活用水量取100L/人•d,折污系数取0.85,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计算处理规模:Q=61户×3人/户×100升/人·天×2.7×0.85×1.1÷1000=46.20m³/d。再计入露营基地拟建公厕排水量,设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取50m³/d。2.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本项目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和《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试用版)》(2019年4月),同时参考铜溪镇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结合收集区域的生活水平,预测进水污水水质见下表。表污水处理站设计进水水质序号项目单位设计进水水质1化学需氧量(CODcr)mg/L≤3502悬浮物(SS)mg/L≤1803氨氮(NH3-N)mg/L≤354总磷(TP)mg/L≤4.05总氮(TN)mg/L≤456pH6~9处理后出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3.处理工艺流程本工程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成套装置。在成套装置前设置格栅调节池。一体化处理设备工艺采用A2O,处理后保证出水稳定达标。本设备具有具有制造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结构紧凑、安装灵活、易于管理使用等优点。本设施电控系统设计分界点为设备总配电箱断路器处,室外预留150米电缆,室外动力接电部分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进水→格栅调节池→A2O一体化设备→消毒→出水图污水处理流程图4.污泥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要产生一定量含水率较高的污泥。这些污泥具有体积大、易腐败、有臭味的特点,如不加以处理,任意排放,很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因此污泥的处理处置非常必要。本工程主要产出污泥为一体化设备沉淀池,定期经排泥泵抽出,由相关负责人员外运处置。5.7一体化污水泵站设计直接污水水量计算铜溪镇公路沿线区域新建管网收集居民生活污水,由于地势较低,本次设计修建一体化提升泵站一座,污水泵站规模按最高日最高时计算,计算得Q=234户×3人/户×100升/人·天×2.7×0.85×1.1÷1000=177.22m³/d,取180m³/d。将污水提升至一体化污水泵站处,再经压力管输送最终进入铜溪镇现状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压力污水管水力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规定,排水管道采用压力流时,压力管道的设计流速宜采用0.7~2.0m/s。本次设计采用一根压力污水管道,考虑到现场地形复杂,管道材质选用钢管,查水力计算表,确定压力污水管管径为D70mm,v=0.7m/s,1000i=10.8。3.泵站扬程计算局部水头损失按照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则压水管道总水头损失=1.1×(11.8×1124/1000)=14.59m净扬程=压水管道最高标高-压水管道最低水位=232.29-215.12-4.5=21.67m;水泵扬程考虑水泵净扬程、泵站内水头损失(概算1m)、压水管道总水头损失及1.5m的富裕水头,则:水泵设计扬程H=14.59+21.67+2.5=38.76m,取40m。4.管材选用经泵站提升后的污水压力管采用钢管。工程所用的管道、管件密封圈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等有效证明文件。5.泵站建设新建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处理规模180m³/d,选择地埋式建设,具体内容由设备厂家后续深化。本设备电控系统设计分界点为泵站总配电箱断路器处,室外预留150米电缆,室外动力接电部分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6.泵站开挖注意事项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勘察,开挖时密切关注地层情况,若基坑底部以上基岩面较陡,泵站基坑开挖应沿陡峭基岩面清除上覆土体,同时加强基坑边坡监测,确保施工安全。5.8化粪池建设化粪池参照图集22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选择1座G5型号12m³,G5型号详见图集45页;视现场条件在散户处选择G1型号2m³,详见图集44页。5.9田间洗菜池及沉淀池针对项目区产业发展特点,本工程针对性的建设完善田间洗菜池及沉淀池,各池容积约30m³,采用C30现浇混凝土制作,详见施工大样图。配套江边Q=20m3/d、H=30m抽水泵、Φ50抽水管网、d200排水管网、安装电线(配电长度预留150米)等。5.10管材及附属构筑物1.管材要求(1)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1)本项目污水主管道采用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2)连接方式采用扩口承插T型橡胶圈密封连接,执行行业标准《埋地用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材》(QB/T4011-2010)。承口应放在进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管道与检查井连接采用短接连接,承插头距离检查井不小于1.5m。管道与井壁间采用中介层,加水泥沙浆,中介层的材料由厂家提供。3)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材施工及验收需满足《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等规范要求。4)具体的环刚度等级根据项目管径的大小(埋深小于6.0m,环刚度SN≥8000N/㎡;埋深6.0m~8.0m之间,环刚度SN≥10000N/㎡;埋深8.0m~12.0m之间,环刚度SN≥12500N/㎡。(2)钢管1)本项目压力管、消能井前端管道、架空管采用钢管。2)管子的椭圆度不应超过0.01D(D为管外径),在管节的安装端不得超过0.005D。3)壁厚在5mm以上的钢管,其端部应开30°~40°的坡口。4)对接管节的管端间隙,应按表3-1的规定尺寸:管壁厚度(mm)3--55--9>9间隙尺寸(mm)1.0--1.51.5--2.52.5--3.05)管子对口前,应将焊接的坡口面及内外管壁10--15mm范围内的铁锈、泥土、油脂等赃物清除干净,除锈等级为Sa2.5级。6)在焊接上,填缝金属的组织应成颗粒状,外表呈整齐鱼鳞状,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7)管壁超过6mm时,电焊不得少于两层,在焊接一层以前,必须清除上一层的焊渣和碎屑。8)与阀门等设备连接的法兰应与其工作压力,开孔尺寸完全一致,法兰盘上螺栓孔中心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0.5mm。9)钢管防腐要求参照《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23257-2017要求执行。10)管道应按《管道系统安全信息标记设计原则与要求》(GB/T38650-2020)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管道系统安全信号标记应包含一下四个关键要素:a)识别管道介质的颜色代码;b)管道介质名称;c)流向指示符;d)警告标志和(或)危险象形图。(3)入户支管1)本项目对于住户房前或屋后的污水收集支管Φ100、Φ200污水入户管采用U-PVC管材。2)塑料管道环柔性要求试样圆滑,无反向弯曲,无开裂,两壁无脱开;冲击强度(TIR)≤10%;烘箱实验,无分层,无开裂。3)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承口应放在进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管道与检查井连接采用短接连接。4)管道与井壁间采用中介层,加水泥沙浆,中介层的材料由厂家提供。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可采用“中介层”作法,详见技术规程CECS164:2004。2.附属构筑物总体要求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2019年版)》5.3章节要求:(1)砌筑窨井的石材、预制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得小于30Mpa,路面与井盖高差不得大于4mm,严禁采用砖砌筑窨井。(2)窨井周围回填材料严格选用;凡腐殖土、淤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草木不能作为回填用料。(3)应采取技术措施对检查井及构筑物的周边进行处理;应采用强度高、防盗的井盖;井盖面应与道路表面平顺。3.普通检查井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检查井做法详见本图册排水检查井大样图相关部分。检查井井盖、盖座均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成品,车行道下采用直径700mm球墨铸铁自调式防沉降井盖,人行道采用圆形的球墨铸铁防盗井盖井座,井盖尺寸为直径700mm。爬梯采用球墨铸铁材料成品产品。检查井井盖、盖座安装要求与路面平整。井盖人行步道和绿化带上、车行道上最低采用D400型;井盖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参照《检查井井盖》(GBT23858-2009)执行。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检查井应按排水规范4.4.7A要求安装高强度防腐聚乙烯防坠落网装置。检查井盖应满足《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第5.2.9条,应具有防盗、防位移、防坠、防响、防滑等功能。4.消能井当接入管道流速大于8m/s时采用消能井,本项目消能井设在WT21-1。其做法见消能井大样图。5.管道防腐所有钢制构件、管件在安装前或安装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1)直接埋入混凝土的铁件外表面仅需作表面除锈处理,不需涂刷任何涂料。(2)管道外壁加强防腐:凡过塘、翻堤、穿渠、顶管,均需采用加强防腐层,具体作法有如下三种(可选其中一种),面漆颜色由建设单位自定:①涂刷二道IPN8710-1G防腐涂料底漆,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外刷二道面漆。②涂刷两道GZ-2高分子防腐涂料底漆,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外刷二道配套面漆。③CXHL52-03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刷底漆两道,干膜厚度不小于70μm/道,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刷面漆2-3道,平均用量1.4--1.6Kg/m。玻璃丝布为中碱布,宽600mm,经纬密度为12×12根/cm。(3)普通防腐层:可使用上述涂料中任何一种,但取消玻璃丝布改为二道底漆,二道面漆。(4)管道内壁:可采用IPN类高分子涂料,一般为二道底漆,1--2道面漆,平均用量应大于0.5Kg/m。无需加强防腐。内防腐材料及承插接口填充料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环氧煤沥青等可能影响水质的涂料不得采用。6.防腐注意事项(1)采用高分子系列防腐涂料防腐,衬涂前须清除金属表面的油污、尘土、焊渣、氧化物、浮锈等附着物,再用砂轮除锈处理,质量达St3级,处理后,要求基层平整干燥无水迹。(2)防腐施工中,必须等前一道涂漆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涂漆。(3)为了保证焊缝处的漆膜厚度,涂刷时应先将焊缝部位涂刷两道,然后再全面涂刷防腐漆。(4)涂刷后的表面应光洁,无流挂,无皱皮,无刷痕,无露底和开裂现象。涂层应均匀。(5)每节管道两端各留100mm不衬涂,待安装完毕后,再按要求进行涂漆。(6)管道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异物硬性摩擦,以避免损伤涂层,否则应修补至合格为止。(7)在雨雪天和大气湿度在85%以上时,不得在露天涂刷防腐漆。(8)在施工前,应要求供货方进行技术示范性的操作。主要管道的防腐应作漆膜厚度电火花及绝缘检查。5.11路面恢复根据本次工程设计,需破除原车行道、人行道、院坝路面并进行原样恢复(材质同原有路面)。5.12抗震设计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第1.0.8条,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管道结构可不进行抗震验算,需按7度设防的要求采用抗震措施,为此,本次排水管道采用以下的抗震措施:管道接口根据管道材质和地质条件确定均采取柔性接口;禁止采用砖砌检查井,均统一采用C30砼现浇检查井;混合结构的矩形管道及沉砂井基础应采用整体底板,底板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埋承插式圆形管道应在下列部位设置柔性接头及变形缝:

①地基土质突变处;

②穿越重要交通干线两段;

③承插式管道的三通、四通、大于45°的弯头等附件与直线管段连接处。结构材料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块石砌体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砂浆不低于M7.5,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5。根据国家有关标准本项目位于抗震设防6度地区,《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对机电设备、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处理。5.13设备安装(1)应用于本工程中的水泵、阀门、电机及其他成套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设备技术参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2)部分设备的基础形式、预埋件、安装大样须待设备订货后由供货商提供,在施工图设计时进行完善和修改。(3)所有阀门、水泵、电机、吊车、格栅等设备均应按照供货方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规范安装、调试、验收。(4)设备安装前应核对各专业(工艺、土建、电气)图纸,保证型号与尺寸准确无误。设备实际选用型号与设计采用型号不符时,应重新核对安装尺寸。5.14管线施工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2.现场复核本工程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3.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应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放坡要求,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对于填方地段,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大于3m时,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4.地基处理排水管道及构筑物地基处理应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和管道基础对承载力的要求,地基承载力0.20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6.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试验不合格时,抽样井段数量应在原抽样基础上加倍进行试验。7.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钢筋混凝土管道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管道回填方法及要求,详见本图册《埋地塑料管开挖及回填图》。回填材料采用沟槽开挖的土石方就近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0.1m;柔性管道沟槽,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脚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mm。车行道范围内的井室周围采用石英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回填宽度不宜小于800mm;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6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强化排水管网竣工验收。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2019年4月3日),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在排水管网工程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对排水管网工程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或竣工验收,并按照《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要求,在排水管网覆土隐蔽前进行测绘,形成准确、完整的管线工程测绘数据和测绘图。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还应提供排水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对因工程建设改迁排水设施的相关审核意见。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本施工设计图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等有关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及验收。7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本施工设计图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2)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共同进行处理。(3)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管材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4)施工中如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或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5)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工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搞好临时排水。施工组织计划须经项目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进场施工。(6)本设计要求各管段连接时,必须用同一测量控制点。施工前应对排水的进出口处的高程进行校核,杜绝水排不出去的事故发生。(7)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施工单位应掌握勘测成果表,同时,施工时为保护现状管线,尽量采用人工开挖。(8)施工每一道工序完毕后,须经现场监理,项目监理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满足业主要求及国家规定。(9)污水管道及检查井必须做闭水试验,且应“先试验,后回填”,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10)沟槽开挖时,对于大于3米挖方边坡处,建议采用分段跳槽开挖施工,保证边坡稳定。(11)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执行。8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1、基坑工程(1)危大工程范围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2)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并完成相关审查程序后实施。施工单位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支护体系的施工。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采用坑探或触探等各种勘探方法查明基坑内及基坑周边的各类建(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包括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及煤气等管涵的分布和现状,并对现有的各类管涵应进行保护。施工单位应按设计施工,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施工确有困难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商解决。由于某些不可预见的客观原因、不可抗力、地质条件的变异性或者由于施工导致工程出现险情,施工单位应及时抢险,消除险情。在沟槽开挖期间及管道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准备充分的应急措施,备足抢险设备和物资,如钢管、编织袋、反铲等。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仔细阅读并领会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报告、地形地貌以及设计说明和意图。实施时若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与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报告、地形地貌有较大差异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甲方协商解决。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危大工程范围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2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2)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模板不凹凸、支架不偏移、不扭曲。3、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4、脚手架工程(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手架)。(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4)高处作业吊篮。(5)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工程。(6)异型脚手架工程。5、拆除工程(1)危大工程范围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2)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核实现状管线权属单位,协商保护或迁移的具体措施方案及安排;管线交叉时,考虑临时性管线让永久性管线;非主要管线让主要管线;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压力管让重力管;小口径管让大口径管;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管线水平垂直净距及覆土深度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规定的要求。特殊情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距离时必须进行局部特殊处理,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6、暗挖工程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7、其它(1)建筑幕墙安装工程。(2)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3)人工挖孔桩工程。(4)水下作业工程。(5)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工程。(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仅限于上述。(7)未尽事宜按照现行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执行。8.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表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详细信息见下表:危大工程范围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对应部位与环节设计参数指标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的意见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WT-21-6;WT-39~-WT-49;WT-61;WT-98;WT-114-10;WT-114-13;一体化泵站基坑、格栅调节池基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基坑、化粪池基坑沟槽开挖深度范围:3m≤h<5m1.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并完成相关审查程序后实施。2.施工单位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支护体系的施工。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3.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采用坑探或触探等各种勘探方法查明基坑内及基坑周边的各类建(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包括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及煤气等管涵的分布和现状,并对现有的各类管涵应进行保护。4.施工单位应按设计施工,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施工确有困难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商解决。由于某些不可预见的客观原因、不可抗力、地质条件的变异性或者由于施工导致工程出现险情,施工单位应及时抢险,消除险情。5.在沟槽开挖期间及管道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准备充分的应急措施,备足抢险设备和物资,如钢管、编织袋、反铲等。6.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仔细阅读并领会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报告、地形地貌以及设计说明和意图。实施时若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与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报告、地形地貌有较大差异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甲方协商解决。1.踏勘现场,查明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公路、桥梁、水利设施(堤、涵、闸、坝)、市政道路、高压铁塔、电线杆、江、河、湖、渠、天然气、雨水管涵、污水管涵、供水管涵、军缆、电气管涵(电力、电信、监控等强弱电)、建筑物、构筑物、堆土、堆载、树木、树苗等。并查清距离、埋深、高度等具体信息。2.每一工程,针对具体环境和条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必要时进行行业评审及专家论证。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无沟槽开挖深度范围:h≥5m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无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无检查井10m≥h>5m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模板不凹凸、支架不偏移、不扭曲。安装和拆模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暂停人员和车辆通过。拆模时,应按顺序逐块拆除,避免整体塌落;拆除顶板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作业。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无检查井40m>h>10m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无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无管径≥1.0m或钢筋混凝土管1.起重设备必须经过起重荷载计算;2.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3.起重作业前应试吊,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4.严禁超负荷使用;5.采用机械设备吊装时,应采用非金属绳(带)吊装;6.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起重机在架空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时,与线路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电力部门的规定。无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脚手架工程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手架)。无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悬挑式脚手架工程高处作业吊篮。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工程异型脚手架工程拆除工程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无暗挖工程暗挖工程无顶管法施工的隧道1、挖掘操作坑的位置应取得交通部门的许可,采取必要的防止塌方的措施保护公路、铁路安全。2、操作坑的坡比要严格按照土质样本进行计算,避免塌方。3、靠背墙要有可靠的支护装置,防止倒塌伤人。4、操作坑的大小要满足人员在内施工的活动半径。5、在坑内的操作人员要严格穿戴劳动保护用品。6、准备足够的安全可靠的清渣和运渣机械,确保清渣运渣作业过程中的人员安全。7、在顶进过车过程中,遇到障碍停止顶进,待查明情况排除障碍后再进行顶进。9、夜间施工必须安置红灯警告标志,有专人看护。10、顶管施工时,管内为存在危险的有限空间,人员清渣时严格规定连续作业时间每人不得超过1小时,避免因缺氧造成的呼吸困难,长距离顶管时应采用通风设施进行通风,如采用鼓风机向洞内鼓风。11、带电设备必须接地,比如发电机、配电箱必须设置接地。12、用电及照明线路绝缘良好,绝缘部分无裸露无龟裂。13、操作坑达3米以下的深度,上口面积较小,地下水位高,应考虑降水措施。14、土质密实的操作坑,可不设防护,但必须对坑壁进行放坡,保证坡壁边缘无活动的土块。15、土质松软且水位高时,采用操作坑整体刚性支护,并于坑壁打加密桩支护。16、严格控制挖掘长度,本着少挖勤顶的原则确保施工安全,掘进时人员不得于砼管外作业。17、设置一处以上的由基坑底部通往地面的爬梯,爬梯高出地面1.2米为事宜。施工前需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的详细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再合理地选择顶管机机型。其它建筑幕墙安装工程无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人工挖孔桩工程水下作业工程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9主要工程量表铜溪镇污水管网项目项目名称单位材料工程量备注污水检查井座207含防坠网污水沉泥井座46含防坠网压力检查井座1含防坠网,配压力井盖排气井座1参照07MS101-2排泥井座1参照07MS101-2消能井座1WT21-1架空检查井座2W81、W82,柱身平均高0.5米架空管道支墩座20W83-W80段,柱身平均高1米Φ50取水压力管m钢管2400平均埋深1.5mDN70污水压力管m钢管1124平均埋深1.5mD300排水管m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5666环刚度:SN8,平均埋深2mD300钢管m钢管126WT21-1~WT21-2,W83-W80D400排水管m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48W140-W145,环刚度:SN8,平均埋深2mΦ100污水入户管mUPVC管3000平均埋深1mΦ200污水入户管mUPVC管6000平均埋深1m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座处理能力:180m³/d,平均流量7.5m³/h,Kz=2.7;进水管底深度按实际情况;成套设备系统构成包括但不仅限于:1.一体化设备壳体:参考尺寸Φ2.5m*5.5m,玻璃钢外壳,厂家根据现场条件二次复核;2.进水粉碎格栅;D300-2.2kw,铸铁壳体,不锈钢刀片,1台;3.潜水排污泵;流量Q=20m³/h,扬程H=40m,功率N=7.5kw,铸铁,1用1备,配套自耦装置;4.电气及自控系统:浮球液位自控运行;5.配套爬梯、检修平台,不锈钢管道、管阀件等。地埋式,壳体材质玻璃钢1Q=180m3/d,H=40m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座地埋式,玻璃钢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格栅调节池、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深度处理、消毒、污泥处理、设备间等工艺段。各工艺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格栅调节池:机械格栅1套、提升泵(≥0.37kw)2套;厌氧段:厌氧污泥接种、污泥回流泵(≥0.75kw)2套;缺氧段:搅拌机(≥0.37kw)2套;硝化液回流泵(≥0.75kw)2套;好氧段:微孔曝气盘Φ215按需、曝气管按需、风机(≥0.75kw)2套、好氧填料按需;沉淀段:斜管填料或者混凝加药装置、排泥泵(≥0.75kw)2套;深度处理段:深度处理设备1套;消毒段:消毒设备或者加药装置1套;污泥处理:污泥处理池或处理设备1项;附属:管件及阀门、电气自控系统、给排水系统及其他附件等。1Q=50m3/d,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给水泵套12Q=20m3/d,H=30m含泵站配电(长度预留150米)田间洗菜池及沉淀池座12详大样图入户小方井个300污水入户管交汇处设置(500*500),详大样图12m3化粪池座G5-12SF,钢筋混凝土1图集22S702,45页2m3化粪池座G1-2SF,钢筋混凝土2图集22S702,44页场镇现状管网清淤mDN400-DN5002000埋地污水管,运距1km现状损坏管网拆除并更换mDN400,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419环刚度:SN8,平均埋深2m现状损坏管网拆除并更换mDN300,纤维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