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限训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限训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限训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限训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限训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出题人历史组审核人历史组高一年级历史限时训练本套题测试内容:高一年级历史限时训练本套题测试内容:第16课限训1.1860年,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考虑到“此次苏、常之陷,变起仓猝,其遇害官绅士女,尤不忍令其湮没”,在行营设立忠义局,对殉难的官绅、士民、妇女、“详核事实,兼考世系,出示遍行晓谕”,并奏请建立总祠总坊,对于“死事尤烈者”,建立专祠专坊。此举旨在(

)A.揭露太平军杀戮的残酷性 B.重树战区的道德价值体系C.增强民众对清政府的认同 D.说明太平天国叛乱的本质2.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针对某不平等条约指出“和约中通商各条将商务税务权利一网打尽,随地可造机器,可制土货,将来占尽小民生计,并小民一衣一食皆当仰之以给,自古取人之国,无此酷毒者”。据此判断该和约(

)A.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损害中国的司法主权C.使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到:“于是学西文,涉重洋……察其习尚,访其政教,考其风俗利病得失盛衰之由。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此观点(

)A.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先河 B.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D.激发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4.“体用之争”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程中。到了清末,扩展到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争论,“体用之争”有了更新的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体用之争”的实质相同 B.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发展C.后者争论清楚认识落后根源 D.争论根本目的是实现近代化5.自鸦片战争起,清廷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厘金制度应运而生。厘金本来源自民间用来修葺寺庙的自发筹款,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廷允许厘金就地征收并留用,且各省被赋予自行筹款的权力。这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廷财政制度逐渐实现近代化 B.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C.厘金制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清朝中央政权机构发生了变异6.1872年,《申报》撰文指出:“轮舟之通行于中国也,亦已十数年于兹矣,是华人既已深知其有利矣。然既深知其利而必使西人独专其利,则何哉?……轮船招商局之举,则真能留意富强而使中国之利不致为西人所专,是可喜也。”由此可知,《申报》认为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 B.满足了国人自强求富的愿望C.抵御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7.1879年,俄国企图勾结日本瓜分伊犁地区,引起日本朝野兴趣,时任大藏卿的大隈重信引用假途灭虢的典故,提出“与异人种的俄国提携是错误的”“不合理地欺负支那,则亚洲必将开启分裂之端”,最终使得倾向于支持俄国的朝野改而支持中国。大隈重信的观点(

)A.表达了独占新疆的愿望 B.有利于东亚政治格局的稳定C.导致了日俄战争的爆发 D.反映了复杂的国家利益诉求8.1867年12月,英国驻上海领事馆获得线人提供的曾国藩密折抄件,随即翻译并寄给了英国驻华公使、英国外交大臣。英方因此得知中国可在煤矿开采、派遣外交使团等问题上让步,曾国藩等高级官员存在引用西方技术的想法。这说明了(

)A.英国扩大在华势力范围 B.洋务运动已在筹划之中C.奏折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D.晚清近代化转型的曲折9.清前期,各省督抚动用辖区内钱粮,必须上报户部审批。1852年,安徽巡抚截留全省地丁钱粮,以充军费,户部无奈默认。此后,各省纷纷效尤。各省督抚和领兵大员还擅自截留经过本辖区的京饷及过境钱粮。这反映出(

)A.各省督抚联合脱离中央控制 B.洋务运动使得财政开支激增C.中央财政管理制度受到冲击 D.地方官府加强新式军队建设10.太平军西征的时候,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鉴于天京粮食供应紧张,上奏天王洪秀全:“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缴粮纳税。”这一上奏意味着太平天国(

)A.依托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B.积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C.注重基层经济制度建设 D.难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11.《资政新篇》主张修铁路、造轮船,不断精巧其技;奖励各种“器皿技艺”的创新、改进;准许民间用新技术新设备开采金、银、铜、铁、盐等各项矿产;主张“兴银行”。这说明,《资政新篇》(

)A.成为了解外国的“百科全书” B.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C.反映农民追求财富平均理想 D.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12.1861年以后,太平天国在所占领的苏南和浙江地区颁发了作为土地所有权凭证的田凭。土地所有人领得田凭后的义务是“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银米”;领凭人必须保证领取田凭的土地确为“自份田产,并无假冒隐匿舞弊”。这表明太平天国(

)A.承认了传统的统治秩序 B.奉行土地公有的政策C.注重保护农民阶级利益 D.发展近代化农业生产13.太平军从湖北进军南京的路上,“不信诸神及浮屠氏,遇寺观辄火之,目为妖庙”。占领南京后,实行严格的出版管制,一切“妖书邪说”均不得买卖藏读,同时大量印刷《天条书》等书籍,要求官民仔细阅读。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满足民众的反封建需求 B.践行新的文化政策C.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D.破除宗教神学束缚1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材料可用于说明(

)A.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列强找到了进一步侵华借口C.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D.清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5.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消廷和江宁将军都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旗营旧制。但地方督抚不愿以地方财政来供养驻防八旗,常以资金匮乏为由拖延执行清廷的谕令,敷衍江宁将军的重建要求,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江南驻防旗营旧制也未能完全恢复。地方督抚的行为反映出(

)A.清末中央财政权力的下移 B.清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C.官办军事工业资本积累不足 D.江南旗营驻防地区经济萧条16.1853年,由于长江下游航运被切断,江苏地区出产的海盐不能运送到长江中上游。清廷特许“川盐济楚”,即将四川的井盐供给湖南、湖北、云贵等地。四川井盐的市场需求量的剧增,加上当时盐井技术条件的进步,使川盐的发展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这说明(

)A.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B.清王朝对地方控制能力显著增强C.政治局势变化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 D.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17.据统计,从1877年——1883年先后有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19家洋务企业竞相采用招商集股办法集资,形成了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一现象(

)A.缘于清政府放松民间设厂限制 B.顺应了自强求富的现实需要C.促使洋务企业走出了发展困境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8.1891年,在两湖地区架设电报线的工程由于受到湘省当地绅民的重重阻碍而中途停工。1895年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后,他积极开通风气、说服士绅,并与湖广总督张之洞商议,修改了湖南境内原有铺设线路。这反映了(

)A.湖南地区近代化进程的艰辛 B.湖北地区绅民思想较守旧C.甲午战争促进民众思想转变 D.进步人士助推交通业发展19.1872年,在容肉推动下,经曾国藩、李鸿章联手努力,派遣学生出国留学之事得以实行……但所选学生,绝大部分是东南沿海比较开放地区的汉人子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学堂集中分布东南沿海 B.派遣留学生的活动困难重重C.东南沿海经济较早受到冲击 D.朝廷有识之士联手努力推动20.1872年12月,李鸿章正式向清廷上奏要求试办轮船招商局,获得准许。随之,他遍访各地富商,筹集到420万余两白银,轮船招商局自此在上海成立。在甲午中日战争前,轮船招商局发展迅速,获利颇丰。这在当时(

)A.有利于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 B.阻止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C.致使政府摆脱长期财政困局 D.使进步人士一致认可洋务思想21.1863年,清政府因教案与法国交涉,请求美国公使蒲安臣推荐一部权威的国际法著作,蒲安臣即推荐惠顿的《万国公法》,并安排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与文祥等4位总理衙门大臣商议翻译。次年,经总理衙门批准,由北京崇实印书馆印行300部,颁发各省督抚备用。这表明(

)A.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开始确立 B.封疆大吏的主权意识逐渐增强C.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层面 D.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22.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台,新疆形势严峻,清廷发起第一次海防大讨论。李鸿章基于防范日本的重要性,强调海防建设优先,一部分官员认为塞防更急,左宗棠则提出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意见,最终为清廷所采纳。这场讨论表明,清政府(

)A.改革与守旧势力斗争激烈 B.对外政策逐渐趋于强硬C.洋务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D.近代国家安全意识萌发23.甲午战争时期,尽管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相比有明显优势,但是中方并没有将所有船舰都动员起来作战,李鸿章的北洋舰队与日方交战,而南洋舰队以及另外两支舰队则保持“中立”,以图自保。这一现象(

)A.体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B.揭示了清军战争失败的根源C.加速了国人师夷长技的步伐 D.宣告了清廷统治能力的丧失24.有学者在评述近代某次战争的背景时说:“(明治维新后)日本奉行侵略扩张方针,把矛头首先指向朝鲜和中国,妄图征服亚洲和世界。它致力于加强军备,以中国为‘假想敌’,时刻在寻找适当的时机,逼中国决战。”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战败证明洋务运动的破产②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③使英国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的权力④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5.1895年,清政府面临巨额赔款,俄、法以“干涉还辽应有酬劳”为由,要求清政府从两国银行借款,以海关收入为担保,顺势向中国海关增派监督人员,并且要求清政府此后不得允许他国“监督、管理中国税收等项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B.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矛盾已趋于缓和C.俄、法两国客观上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 D.列强改变对中国的侵略方式26.甲午战后,清政府的三次大借外债均是“抵税借款性质”,但关税不够,而盐课、地丁等正税“系每岁正供,不宜作抵”,在赫德建议下,清政府同意将指定地区的盐税等抵偿借款,同意由海关“以每年约五百万两的收入,作为借款担保,并允许将来扩大管理范围”。这一情况(

)A.突出了信用担保的成分 B.说明政府主权意识较为强烈C.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 D.暴露出列强控制中国的意图27.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夺取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修筑权,通过修筑和经营铁路,攫取沿路地区的开矿权等许多经济、政治特权。《国闻报》指出:“通中国之铁路,均属西人之铁路,路成而中国亦遂不国矣。”列强的这些举措(

)A.使清政府完全丧失铁路主权 B.旨在扩大对华商品输出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激化了侵华列强的矛盾28.《马关条约》签字的消息传回国内,朝野舆论哗然,官民悲愤交集。半数以上的封疆大吏以及各级京官和部分宗室贵胄,反对批准条约。在京各省举人纷纷上书要求拒和。台湾民众迅速在全台湾范围内掀起一场反割台斗争。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A.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 B.民主思想广泛传播C.对国际法的普遍认可 D.变法呼声日益高涨29.如图为爱国华侨谢缵泰于1898年创作的《时局图》,可知(

)A.中国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B.中国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C.国家主权开始丧失 D.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30.“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故大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从1895年到1899年,英国、俄国、比利时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材料表明了(

)A.列强已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益产生C.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密切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1887年,日本就计划要和清朝开战,最终制定出一套非常完整、具体、全面的侵华方案。在“国家军队”的意识统合下,日本将传统的尚武精神与近代国军意识相结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国家军事力量;而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是湘淮军,他们从地方乡勇转化而来,没有统一章法,各自为政,军力涣散。甲午中日战争中,淮军、北洋海军孤立无援,充分暴露了清朝军队体制的弊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天皇亲赴大本营,节衣缩食;皇后变卖首饰,带领宫人为士兵缝制绷带;政府军部也在全力开动国家机器,日本国内上下各个阶层都被动员起来。而清朝朝堂之上,不论是当朝统治者,还是清流大臣;地方之中,不论是总督巡抚,还是封疆大吏,除了怀疑、猜忌、夺权、诽谤,就是拆台、掣肘、隔岸观火。纵使李鸿章再能长袖善舞,北洋将士再英勇善战,前有虎狼之师,后无寸力可借,左右分身乏术,这仗怎么能够打赢?——摘编自范宇亮《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原因新探》材料二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兴起的湘军和淮军,以及从绿营和勇营中挑练而成的练军,成为清政府的支柱,但这些军队都不是日军的对手。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几乎全军覆灭。清政府已经没有可以有效抵御外部侵略的军事力量,军事危机给政治危机提供了一个条件。日本在中国夺取的大量权益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原有“均势”,引起列强对中国权益的进一步争夺。战后,清政府无力偿付巨额赔款,不得不向帝国主义列强大规模借款,使帝国主义国家借机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政治条件,使中国的主权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中国同意了《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国在华设厂的条件,这使中国企业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的冲击。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试图大规模兴办铁路,但是缺乏资金,列强借机争夺中国铁路利权。——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两国备战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冲击。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大清王朝正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为了摆脱困境,适应剧变的新形势,必须探索新出路,以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举办洋务就是“处奇局建奇业”的必经之路。于是,他们打着“求强”“求富”的旗号,引进西方资金、技术和人才,编练新式海陆军,举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等,开展了洋务运动。摘编自刘义程《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之路》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生存危机更加深重。在此形势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呼吁变法,图强御侮。1898年1月,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并提出了变法的具体主张。在康有为等人推动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下令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摘编自王令金《清末新政与维新变法历史关联考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对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战争的后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材料三: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甲午中日战争对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6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曾国藩采取一系列措施抚恤殉难者,进行大规模表彰和纪念,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民众对清政府的认同,争取民众的支持,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太平军杀戮的残酷性,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重树战区的道德价值体系”并不是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资本输出,损害中国的贸易主权,对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造成极大冲击,也挤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A项正确;该和约并未损害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B项;该条约是指向甲午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在此条约前列强就已经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是《南京条约》,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可知,郑观应认为西方的强大原因在于其政治制度的先进,而非技术的优势,这一主张显然突破了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国家富强的思想,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B项正确;戊戌变法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先河,排除A项;此观点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此观点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未体现对近代民族意识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洋务派与顽固派关于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的方式之争到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国体之争,体现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在曲折中发展,B项正确;第一次“体用之争”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采用西方科技挽救统治危机,第二次则是维新派与洋务派关于国体之争,实质不同,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争论也没有清楚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所在,排除C项;第一次争论根本目的是如何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财政状况恶化,为了筹集军费应对太平天国运动,“各省被赋予自行筹款的权力”,从这里可以看出地方权限增大,清政府中央集权呈现式微态势,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厘金制度的兴起、发展,并非财政制度的近代化,排除A项;厘金制度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材料没有提及民族资本主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政权机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考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则真能留意富强而使中国之利不致为西人所专,是可喜也”可知,《申报》认为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可以与列强争夺航运利权,这符合国家利益,值得肯定,A项正确;“满足了”“抵御了”说法夸大,排除B、C项;材料强调的是轮船招商局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贡献,没有涉及其对实业兴办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7.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79年的俄国、日本。根据材料“与异人种的俄国提携是错误的”“不合理地欺负支那,则亚洲必将开启分裂之端”可知,1879年,俄国试图联合日本侵略中国,但日本在综合考虑自身安全利益的前提之下并未同意俄国的建议,说明大隈重信的观点体现了复杂的国家利益诉求,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日本独占新疆的愿望,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日本对俄国侵略中国的态度,列强的侵略意图不利于东亚政治格局的稳定,排除B项;日俄战争是1904年-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英方因此得知中国可在煤矿开采、派遣外交使团等问题上让步,曾国藩等高级官员存在引用西方技术的想法”和所学可知,受列强侵略加深的影响,洋务官员试图通过煤矿开采、派遣外交使团等问题上让步,进而引用西方先进技术,说明的是晚清近代化转型的曲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侵略势力范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转型的艰难,非筹划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与奏折制度缺陷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52年,当时正好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中央政府为确保经费运行,将税后各省报部候拨的京饷改为税前指拨,承认了地方督抚自行攫取财权的合法性,实质上表明晚清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C项正确;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不能得出各省督抚联合脱离中央控制,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式军队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照旧缴粮纳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缴粮纳税表明太平天国承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D项正确;太平天国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缓和西征时天京粮食供应紧张问题,而不是为了剥削农民,排除A项;太平天国的这一主张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特点,并非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非注重基层经济制度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发展交通和工业,奖励技术创新,允许民间使用新技术开采矿产,以及主张建立银行等,这些都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政策,展示了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D项正确;在当时了解外国的“百科全书”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不是《资政新篇》,排除A项;《资政新篇》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符合近代化的发展趋势,不能说《资政新篇》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排除B项;“反映农民追求财富平均理想”与材料“准许民间用新技术新设备开采金、银、铜、铁、盐等各项矿产”不符,因为《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这需要引入民间资本,进行竞争,与“平均理想”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1年后的中国。据材料可知,1861年以后的太平天国在江浙一带实行了传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在统治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太平天国承认了传统的统治秩序,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不是公有制,排除B项;材料中土地所有人不全是农民,还包括地主,故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排除C项;近代农业是指使用机器生产的农业,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太平天国发展近代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不信诸神及浮屠氏,遇寺观辄火之,目为妖庙”“实行严格的出版管制,一切‘妖书邪说’均不得买卖藏读,同时大量印刷《天条书》等书籍,要求官民仔细阅读”可知,太平天国通过焚烧寺观、实行出版管制、印刷《天条书》等书籍等措施,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C项正确;材料中太平天国的做法旨在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而不是满足民众的反封建需求,排除A项项;材料中太平天国的做法旨在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而不是践行新的文化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太平天国的做法旨在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而不是破除宗教神学束缚,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据题干描述了鸦片战争后一系列社会状况,如清政府转嫁负担、外国商品冲击、地主加紧盘剥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情况导致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广大民众生活艰难,这就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提供了必然的原因,C项正确;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虽有体现,但不是主要探讨的,排除A项;列强找到了进一步侵华借口在材料未提及,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直接表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地方督抚不愿以地方财政来供养驻防八旗,说明地方督抚在财政上独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A项正确;“清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官办军事工业,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江南旗营驻防地区经济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3年(中国)。据题干“1853年,由于长江下游航运被切断,江苏地区出产的海盐不能运送到长江中上游。清廷特许‘川盐济楚’,四川井盐的市场需求量剧增,加上盐井技术进步,使川盐发展超过以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切断长江下游航运,直接导致了盐业供应路线的改变,促进了四川井盐业的繁荣,体现了政治局势对经济区域格局的深刻影响,C项正确;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政治局势对经济的影响,而非列强侵略对近代化的促进,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清王朝对地方控制能力显著增强,反而因为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盐业政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局势和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不是单纯强调科技进步是首要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1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7年——188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通过招资募股的办法,促进了洋务企业的发展,洋务企业的发展顺应了自强求富的现实需要,B项正确;清政府放松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洋务企业的的发展困境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材料封建式管理企业,排除C项;洋务企业的发展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非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可知,湖南地区绅民思想守旧,不能接受近代文明,延缓了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并迫使其改道,这说明近代湖南地区我国的近代化进程受旧势力的掣肘而历尽艰辛,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湖南地区绅民思想较守旧而非湖北地区,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民众思想转变与湖南巡抚积极开通风气、说服士绅有关,材料不涉及甲午战争,排除C项;电报属于通讯业而非交通业,排除D项。故选A项。1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但所选学生,绝大部分是东南沿海比较开放地区的汉人子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较早接触到西方的商业和文化,经济发展较早,思想也相对开放,因此更能接受和适应出国留学的环境和挑战,故留学生以东南沿海比较开放地区的汉人子弟,C项正确;题目中并没有提到新式学堂的分布情况与留学生的联系,无法得出“新式学堂集中分布东南沿海”的结论,排除A项;派遣留学生的活动困难重重,描述了派遣留学生活动的困难,而不是解释为什么学生大部分来自东南沿海地区,排除B项;“朝廷有识之士联手努力推动”描述的是派遣留学生活动的推动力,而不是解释为什么学生大部分来自东南沿海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李鸿章倡导建立轮船招商局,并获利颇丰,这种由国家筹建的商业公司有利于扭转长期以来重农抑商的观念,且获利颇丰诱导了一些人创办企业,从而有利于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A项正确;阻止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因洋务运动的开展而转变,排除B项;材料为阐述清政府的财政状况,不能以轮船招商局的发展状况得出清政府财政状况好转的结论,排除C项;使进步人士一致认可洋务思想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总理衙门刊印国际法权威著作《万国公法》给各省督抚备用,这是为了方便处理中外交涉事务,是逐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的表现,说明清政府关注国际交往规范理念,D项正确;中国外交制度开始建立,开始说法错误,排除A项;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许多官员不具备主权意识,封疆大吏不一定具有主权意识,排除B项;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层面是戊戌变法,排除C项。故选D项。2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面对日本侵略台湾以及阿古柏入侵新疆,清廷面临海上和陆上双重压力,清政府采纳海防和塞防并重的策略,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近代国防和国家安全意识,D项正确;海防塞防的争论反映的是清政府国防战略问题,而非改革或守旧势力的争论,也不能体现对外政策是否趋于强硬,排除AB项;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才刚刚兴起,另海防塞防之争也无法体现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C项。故选D项。23.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甲午战争时期尽管中国海军在军事实力上并不逊色于日本海军,但实际上在战争中的部署却显得支离破碎。北洋舰队与南洋舰队以及另外两支舰队的行动并未形成有效的协同,反而呈现出一种各自为战、甚至“中立”自保的态势。这种明显的战略不统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和矛盾,A项正确;单纯将战争失败归因于海军的部署问题显然过于片面,排除B项;甲午战争的失败确实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反思,推动了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步伐,但这与南洋舰队保持“中立”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虽然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冲击,但并未宣告其统治能力的丧失,清朝在战后仍然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24.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2月,日军占领山东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英国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而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的权力。因此,①③说法正确,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②④说法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2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俄国和法国介入海关收入,进一步侵犯中国关税主权,说明列强改变了对中国的侵略方式,D项正确;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之后,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列强的矛盾缓和,排除B项;俄国和法国最终侵犯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26.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关税不够抵押,又不愿以“盐课、地丁等正税”做抵押,在赫德建议下,清政府同意将指定地区的盐税等抵偿借款,并同意由海关“以每年约五百万两的收入,作为借款担保”,这一做法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海关,从而掌握中国的财政,使清政府不得不对他们言听计从,这一做法暴露出列强控制中国的意图,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清政府对外三次借款都带有苛刻的政治性条款,有信用担保的成分,但不突出,排除A项;清政府同意将指定地区的盐税等作抵押,这便于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主权,这说明清政府主权意识存在缺陷,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地方的财政收入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2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列强夺取……许多经济、政治特权”“路成而中国亦遂不国矣”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等,凭借铁路扩大其在华势力范围,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这些举措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正确;材料仅强调列强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等,清政府完全丧失铁路主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列强夺取中国铁路修筑权等是其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仅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加强对华侵略,不能由此判断出侵华列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朝野舆论哗然,官民悲愤交集。半数以上的封疆大吏以及各级京官和部分宗室贵胄,反对批准条约。在京各省举人纷纷上书要求拒和。台湾民众迅速在全台湾范围内掀起一场反割台斗争。”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的加深了,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朝野舆论哗然,官民悲愤交集”反映了民族意识觉醒,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中国各阶级对《马关条约》的不满,并不是对国际法的普遍认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中国各阶级对《马关条约》的不满,并没有体现变法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2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画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故B项正确;《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中国并未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排除A项;中国的国家主权开始丧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项;《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故选B项。3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西方列强通过铁路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便于其获得巨大的效益,这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项正确;甲午战后,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洋务运动中产生,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密切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1.(1)差异:日本制订了严密的作战计划且蓄谋已久,中国仓促应战;日本建立了近代化军队,中国军力涣散、军制落后;日本举全国之力支持作战,中国军事领导者李鸿章则受各方势力压制。(2)冲击:打击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并引发了政治危机;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损害了中国主权权益;损害了经济利权,冲击了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两国。差异:据材料“早在1887年,日本就计划要和清朝开战,最终制定出一套非常完整、具体、全面的侵华方案”得出日本制订了严密的作战计划且蓄谋已久,中国仓促应战;据材料“日本将传统的尚武精神与近代国军意识相结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国家军事力量”得出日本建立了近代化军队。据材料“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是湘淮军,他们从地方乡勇转化而来,没有统一章法,各自为政,军力涣散”得出中国军力涣散、军制落后;据材料“日本天皇亲赴大本营,节衣缩食;皇后变卖首饰,带领宫人为士兵缝制绷带;政府军部也在全力开动国家机器,日本国内上下各个阶层都被动员起来”得出日本举全国之力支持作战。据材料“清朝朝堂之上,……除了怀疑、猜忌、夺权、诽谤,就是拆台、掣肘、隔岸观火”得出中国军事领导者李鸿章则受各方势力压制。(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冲击:据材料“清政府已经没有可以有效抵御外部侵略的军事力量,军事危机给政治危机提供了一个条件”得出打击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并引发了政治危机;据材料“清政府无力偿付巨额赔款,不得不向帝国主义列强大规模借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