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丨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_第1页
论文丨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_第2页
论文丨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_第3页
论文丨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_第4页
论文丨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摘要】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在中小学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学校劳动教育严重缺失,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面对此现状,本文将着重从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学校劳动教育重新予以全新的思考和剖析,给予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以参考。【关键词】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价值现状与思考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劳动教育是一门综合新、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劳动及生活,生活及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创造过程中学习劳动技能,获的直接劳动经验,从而培养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培养当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性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充分认识劳动的特点对实施劳动教育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1.主体性。对于教学的对象而言,劳动教育作为一门重视学生直接劳动经验获取,劳动价值创造、生活体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和学生的主观创造及生活密切相关,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在教学地位上,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是一门具有独特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的独立学科,并不是其它学科的附庸,是每位学生得到必修课。2.综合性。劳动教育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通过技术劳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劳动教育中还应当还应当涉及到学士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将学生的脑力劳动、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综合起来,突出劳动教育的综合性。3.开放性。劳动教育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它应该走出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与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高度统一起来,以改变过去那种坐在教室里以获得劳动知识为主的教育状况。让学生通过相关的主题活动,在实践与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实践与劳动中,获得相关劳动知识,认识劳动与技术的价值,培养对劳动与技术的态度。4.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最基本的理念,是区别于其它学科最大的特点。任何知识技能、操作技巧、创造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劳动体验。学生们要在劳动技术实践中获得直接的劳动经验,提高劳动技能的运用能力。5.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运用、发明创造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他又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课程。二、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认识不到位。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对培养当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性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农村大部分学校对此认识不到位,忽视了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只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在课表上安排了课程,但是没有人深究其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更不会设计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学习。这是劳动教育在当前农村中小学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2.学科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只注重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对于所谓的“副科”,只是在课表上有所体现,实则要么被语数外学科占用,要么随意安排人员被当作“闲课”去挥霍,也没有人觉得不合理,甚至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事,导致劳动教育课在农村中小学地位一落千丈,名存实亡。3.阵地建设设施不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阵地还是课堂,中小学应该建有专门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室,按要求合理配置资源,用于劳动技术学科的辅助教学,让学生借助工具、器材等,保证课堂劳动成果的生成。但是现实并不是如此,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全面推进,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功能室相继设立,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但唯独没有劳动技术教育教室和配套设备设施,甚至从来不知道存在劳动技术教育教室这么回事,所以发在学生和老师手中的课表,无异于一页废纸。4.缺乏理论指导。目前,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步伐,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理应早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也应该有相应的课程标准作为理论支持,但是,劳技技术教育有着很强的规范性、技术性、操作性和工序性,面临农村各类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教育中没有标准、没有教材、载体缺失、师资水平不高、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教育部门仍然没有提供较为具体和核心的理论支持,即使有人重视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但教师们面对教育教学的现实,仍旧显得很迷茫,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三、现状与思考要让与技术教育实现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完成教育目标,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育体制是否完善、理论依据是否明确,硬软件是否齐备、教育环境是否良好、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评价机制是否完善等问题。对此,我从以下方面做了思考:1.创设载体,加强理论指导。当前部编教材中没有下发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学科,也没有具体的课程标准指导实施教学,只是在课程设置的要求上规定中小学每周开展不少于1节的劳动教育课,这是劳动教育不被重视的直接原因。因此光要求开展劳动教育无疑是纸上谈兵,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操作能力重新修订或编撰专门的劳动教育教材,制定课程标准并组织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强化理论指导。在各及各类学校中设立劳技教育教室,完善设备设施,创设有利于劳动教育的载体。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加强课程开设及教学效果的监督指导,完善激励评价机制,保证劳动教育课程顺利实施。2.改变观念,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为什么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得不到落实?因为它不被纳入考试评价的范围,和学校、教师的业绩关系不大,教师们可以不用备课,甚至可以不用去上课,交给其他需要的老师去上。所以我们看到的现状就是许多功能是和大量器材闲置、专业老师频频活跃于语数外课堂,音体美劳等科目失去教育功能、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其根本原因归结起来都是因为评价机制的漏洞。所以我觉得应该完善考试评价机制,彻底改变观念,将音体美劳等科目重新提上教育教学的日程,重新审视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提高在教学中的地位。只有摒弃所谓主副课之分的诟病,将它们和语数外等科目一齐纳入对学生、老师、学校进行考评,作为教师评优选先和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充分关注学生每门科目的学习和成绩,才能保证理想的教育效果,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否则我们培养的人都是有缺陷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善的人,也不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3.挖掘教育资源,合理设置劳动课程。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找准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劳动教育延伸辐射到家庭和社会,与德智体美相结合,知行合一,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当前中小学生学业任务较繁重,但考虑到农村中小学多为寄宿制学校,充分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且,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每周应不少于1课时,学生每天在课外、校外劳应增加不少于半小时的劳动实践活动,这是有足够的条件动且与国家课程设置相符合的。同时,除劳动教育要作为必修课程外,还应该考虑到与其它学科的专业特点,将其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扩大劳动教育的范围,体现其学科综合的特点。此外,大中小学还可以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或劳动月,让学生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开展劳动教育或实践。当然,劳动教育不仅仅局限在以学校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当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走出学校,走向家庭和社会。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充分挖掘符合学校实际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产业开展劳动教育。如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等。总之,无论新课程怎样改革,深受应试教育的毒害,劳动技术教育连同音体美课程在内的一系列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地位始终深陷低谷。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我们想要谈孩子的全面发展,无疑是纸上谈兵。应试教育的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