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831-2015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_第1页
YDT 2831-2015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_第2页
YDT 2831-2015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_第3页
YDT 2831-2015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_第4页
YDT 2831-2015 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3.040.99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2831-2015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2015-04-30发布2015-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YD/T2831-2015 1范围 1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13.2缩略语 1 15技术要求 25.1性能判据 25.2风/光供电系统雷电防护技术要求 26试验方法 26.1一般原则 26.2试验条件 2 3附录A(资料性附录) ⅡYD/T2831-2015防护》、GB/T19115.1-2003《离网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26264-2010《通信用太阳能电源系统》、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1YD/T2831-2015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条件本标准针对离网型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提出了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主要规定风/光供电系统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的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离网型通信用各种风/光供电系统,包括独立的风能供电系统、独立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本标准也适用于其他混合发电系统中的风能与太阳能供电部分。本标准不适用于并网型风/光供电系统,不适用于风/光供电系统外的其他发电系统或电源装置。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T1429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SPDSurgeprotectivedevice浪涌保护器RTNReturn回路EUTEquipmentundertest受试设备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方阵(含汇流箱),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包括风力发电机组整流稳压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稳压装置和直流配电单元或与其他电源系统的接口等),逆变器(可选),蓄电池组等组成。系统主要部件构成如图1所示。市电市电柴油发电机交流负载直流交流逆变器2YD/T2831-2015——判据A:在试验过程中,设备的工作完全正常。 判据B:在试验过程中,设备受干扰影响产生了暂时性的功能降低,但撤销干扰后,设备的功 ——判据D:在试验过程中,受干扰的设备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失,包括元器件的损坏、软件或数表1风/光供电系统各端口雷电防护能力试验项目测试类型光伏汇流箱输出/控制器输入端口风力发电机组输出/控制器输入端口控制器输出端口逆变器直流电源端口2信号端口3交流电源端口直流电源端口信号端口3)直流电源端口2)交流电源端口直流电源输入端口2交流电源输出端口雷击过电压横向纵向4kV4kV4kV冲击电流4(8/20μs、判据C)纵向/每端口1)电源端口、非对称信号端口雷击横向过电压测试波形:1.2/50us0Ω,电源端口、非对称信号端口雷击纵向过电压测试波形:1.2/50μs10Q,对称信号端口雷击过电压波形:10/700μs25Q。2)当光伏发电系统+/一极某线接地时,不进行横向的过电压测试。3)为非对称端口屏蔽层与地线非直通时,进行信号线屏蔽层端口纵向过电压、冲击电流测试。4)可通过外置SPD来实现。5)仅当端口连接到室外走线时要求除非标准中另有规定,对于风/光供电系统防雷性能测试均应在正常工作(供电)状态下进行,对于6.2试验条件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3YD/T2831-2015c)AC供电端口的L1(L2、L3)和N;d)DC供电端口的一48V(或其他供电电压)和RTN;e)接地端口E。雷击过电压、冲击电流测试分别各为一个测试序列组,允许每次测试后,使用新的端口进行测试,直到整个测试序列组测试完毕。接地设备的外部端口应进行横向和端口对地测试,浮地设备的外部端口应进行横向测试和端口对端雷击试验应在两个连续的浪涌信号间转换极性,在相应的试验部位上,施加正、负极性的干扰至少各5次,。同一端口的两次连续试验的时间间隔不小于1min。如果有需要,时间间隔可以更长,以保证EUT恢复正常状态。被测和非被测端口宜接辅助设备或端接设备。如不需辅助设备也可证明EUT可承受被试电压,则试验中可不使用辅助设备。宜使用去耦组件来防止相关辅助设备或端接设备试验中受到损坏。当横向试验施加在一个端口时,该端口的一个端子应连接到信号发生器,其他端子应接地。试验后应依次调换端子再进行试验。信号发生器、供电、耦合和去耦元件、信号发生器、供电、耦合和去耦元件、EUT和端子包含在如图2所示的方框图。耦合组件终端言未测试端件生器组件受试设备4信EaaE或端接端口端口E发生器EUT图3单线对外部对称端口的横向过电压测试电路(a线接地)信端口端口aEUTEbaE端接设备退耦元件发生器返回端图4单线对外部对称端口的横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b线接地)5中作信号发中作信号发生器单外部多线对端信号生器单个外部多线对端口1bla端EYD/T2831-2015E发重bl:aE图6多线对外部对称端口的横向过电压过电流测试电路(b1之外的其他线接地)6通信通信E单个外部多线对端口声着b1端口EEE事量发生器一退耦元件YD/T2831-2015外部内部EEE到地信发事生器7声信发生器EEN重事重非L全EE到地LN发生器信号EE里EEE信发a生器重貌D8事YD/T2831-2015信发生器EEE:端E单内部多线对端粗量事重口EEEE信号发生器部输出端芯9物信EEDCE勤事重佛发生器EEEE信发重生器YD/T2831-2015EUTEUT内部端口耦合到地信ba内部端口耦合元件E辅助设备或退耦元件端接设备辅助设备或退耦元件端接设备辅助设备E耦合去耦网络耦合去耦网络耦合元件到地发生器图16任意端口纵向过电流测试电路YD/T2831-2015(资料性附录)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且安全距离不小于1000mm时,可采用所处大楼、场所、铁塔的接闪器作为直击雷保护措施(如果安全距离无法满足,则应与建筑物的接闪器直接相连),风/光供电系统接闪器的材质、保护范围应符合GB50057-2010的5.2和附录D的要求,保护范围采用滚球法计算,滚球半径60m。示意图如Pht=hht避雷针高度p侵入深度保护目标d当太阳能电池方阵处于楼顶位置时,应尽量远离房檐、屋角等高落雷区域。当太阳能电池方阵处于所处大楼、场所、铁塔的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外时,电池方阵支架处安装避YD/T2831-2015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铁塔接闪器保护范围外时,风力发电机组的防直击雷措施应符合IEC61400-24第6章的要求。风力发电机组的直击雷防护措施主要包括:a)叶片表面或嵌入叶片表面的接闪系统;b)在叶片表面安装雷电接闪系统的一个替代的办法是使得叶片表面自身能够导电;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689-2011和YD/T1429-2006。太阳能电池方阵的等电位连接推荐采用以下方法:a)对于分立支架,由于支架间没有通过结构件连成整体,应在施工中用跳线将邻近的支架进行等电位连接,跳线可以采用的铜、铝或钢导体。支架、支柱基础不少于两点与站点地网进行连接,如图A.4所分立支架分立支架支架间用跳线进行连接分立支架支柱基础-站点环形接地网支架、支柱基础不少于两点与站点地网连接YD/T2831-2015b)对于整体支架,由于支架结构件已经保证了整体电气连续性,支架不用另外的等电位连接处理。支架、支柱基础不少于两点与站点的接闪器或地网进行连接,如支架、支柱基础不少于两点与站点的接闪器或地网进行连接,如图A.5所示。支架、支柱基础不少于两点站点环形接地网为减少雷电感应,由风/光供电系统电缆线路构成的回路应尽可能的小、短和直。有条件的应穿金属管并做埋地处理,金属管应接地。图A.6所示为电缆布线的建议示意。不建议的电缆布线方式通信用风光供电系统应采用联合地网,地网应符合GB50689-2011的要求。建议站点接地系统宜采用的环形接地体(至少其总长度的80%与土壤接触)或者将建筑物混凝土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当采用环形接地体时,接地体须采用裸导体,水平接地体与建筑物边缘的距离约为1m,其埋地深度约为0.7m。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如果接地体不能安装在土壤中(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