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测评(A)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测评(A)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测评(A)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测评(A)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测评(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测评(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甘肃省民勤绿洲位于石羊河下游,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毫米,而蒸发量为2000~2

600毫米。过去,由于上游来水量减少,加上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人地

关系严重失调。针对民勤县出现的问题,国家相继采取了节水、调水、生态移民等工程

措施,有关学者也将“虚拟水”战略引入到民勤县的生态治理中。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绿洲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气候干旱

B.绿洲环境遭到破坏,生态恶化

C.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

D.水资源短缺及不合理利用

2.由材料推测,过去主导该绿洲发展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

B.征服自然

C.人地协调

D.敬畏自然

3.协调该绿洲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①人工降水,增加水资源供给量②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过量开采地下水③重视生态

保护,种植沙生植物④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l.D2.B3.C

解析:第1题,上游来水量减少,加上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导致人地关

系失调,因此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及不合理利用。第2题,人类过度用水,超量开采地

下水,反映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第3题,人工降水只能短期或暂时缓

解,①错误;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④错误。因此主要的措

施是合理用水,增加植被保护,②③正确。

下面两幅图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读图,完成第4~5题。

阶段I阶段n

4.阶段I,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变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森林破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阶段II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敬畏自然B.征服自然

C.人地协调D.改造自然

答案:4.C5.B

解析:第4题,阶段I为农业社会时期,大规模开垦土地,会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第5题,阶段n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

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

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第6~7题。

E1甲四乙的丙皿丁

6.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7.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

A.甲B.乙

C.丙D.T

答案:|6.B7.C

解析:第6题,从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的分布来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

流域;酸雨危害集中在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浙江、福建沿海等地;西南

地区、横断山区森林锐减;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等地。第7题,森林锐减使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使多种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2019年2月1日,太湖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据此完成第8~9题。

8.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9.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

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

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

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

答案:8.B9,B

解析:第8题,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

长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9题,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使鱼类休养生息,确保渔业资源不枯竭,从而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

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1“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10.C11.D

解析:第10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

成“生态裂谷”。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的地下水流

向绿洲区。“生态裂谷”为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

转为流动沙丘。第11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

理分配水资源,D项正确。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项错误。交错带

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项错误。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之一,在绿

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项错误。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

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锥体顶点P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某一地区占全国1%

的陆地面积上集聚的全国人口的比例)。读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甲)

和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图乙),完成第12~13题。

12.图乙所示地区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是()

A.生态移民

B.防治土地荒漠化

C.防治大气污染

D.水土资源的综合管理

13.图乙所示地区可能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

答案:12.D13.B

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图乙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宜度(100-R)低,仅

14.48,所以图乙所示地区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是水土资源的综合管理,D项正确。

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图乙所示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度和人居环境适宜度都较高,只有水

土资源适宜度低,最可能是华北平原,B项正确。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水土资源适

宜度高,A、C两项错误。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协调度和人居环境适宜度都较低,D项错

i天O

14.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曾经90%的土地都是沙漠,有“沙漠之洲”之称。2007年

民勤县开始对荒漠化进行全面治理,如今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下列改善民勤县生态环

境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全面植树造林,增加植物蒸腾

B.全面禁止放牧,保证草场恢复

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民收入

D.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

答案:D

解析:全面植树造林,增加植物蒸腾和全面禁止放牧,保证草场恢复都不合理,该地区气

候干旱,扩大耕地面积,会使生态环境恶化,所以A、B、C三项错误。调整农业结构,因地

制宜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选D项。

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环境的城市。下

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生活污水

集中处理率

(96.5%)

单位工业产值

烟尘排放量

(0.47吨/亿元),

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

(100%)

15.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

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16.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答案:15.C16.D

解析:第15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

原则。第16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但不能看出城市绿

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

—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B.森林

C.村寨D.梯田

18.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17.B18.C

解析:第17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

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

梯田、村寨、江河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第18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

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19.下列关于海岛的专属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有的岛礁都享有专属经济区②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③不能维持人类居住的岩礁,不享受专属经济区④四周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

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专属经济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规定,四周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

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那些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活动的岩礁,

不享受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20.下列有关国际社会解决岛屿争端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最先发现原则

B.历史习惯原则

c.充分考虑现状原则

D.上述原则出现相互矛盾时可武力解决

答案:D

解析: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解决岛屿争端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则,即最先发现原则、历史

习惯原则、充分考虑现状原则、充分尊重当地居民原则、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上述原

则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甚至尖锐对立之处,有些岛屿归属问题往往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或几

种方式解决,当事国须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平等磋商。

读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图,完成第21~23题。

21.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B.由陆地向海洋递增

C.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D.由沿海向外海递增

22.导致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A.石油污染

B.沿海陆地污染物的排放

C.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

D.重金属污染

23.下列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环境的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B.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

C.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D.停止实行“伏季休渔制”

答案:21.C22.B23.D

解析:第21题,读图,根据图例可知,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在沿海重、外海轻,分布特

点是由沿海向外海递减,故C项正确。第22题,根据图中距陆地越近,污染越严重的趋势

分析,污染源主要来自沿海陆地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不一定是石油,可能是生产、生活

污水,也可能是有机质和营养盐、重金属等,故B项正确。第23题,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

环境应使经济、环境等协调发展,而停止实行“伏季休渔制''会造成过度捕捞,鱼类生态环

境遭到破坏。

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今后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同

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十分显著,其中沪、苏、浙为高水平梯度,鄂、渝

为中高水平梯度,云、贵为低水平梯度。读图,完成第24~25题。

图4

24.关于长江经济带各省级行政区(沪、苏、浙除外)承接长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最佳区位

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材料产业一云南②轻纺工业一安徽

③高技术产业一四川④装备制造业一湖北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25.不属于该区域产业转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正效应的是()

A.缓解就业压力

B.扩大国内市场

C.优化产业结构

D.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24.B25.A

解析:第24题,承接长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最佳区位为其邻近的省级行政区,如鄂、渝等

中高水平梯度地区,而云南较远,①错误;高技术产业适合在沪、苏、浙等高水平梯度地

区,③错误;安徽劳动力优势明显,且靠近长江三角洲,适合发展轻纺工业,②正确;湖北科技

创新和投资环境都较好,且为中高水平梯度,适合发展装备制造业,④正确。第25题,长江

三角洲地区是劳动力迂入区,产业转移不能缓解该地区就业压力;产业转移到其他省级行

政区,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购买力,扩大国内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转出的产

业以第二产业为主,引进的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减轻环境污

染。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上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4分)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⑵据图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1)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

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

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解析:第(1)题,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排放氟氯烧导致的;大量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会导致酸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滥伐森林会导致森林锐减。第(2)题,图中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从人口

压力、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主栗从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等方

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针对滇池面积不断缩小的现象,云南省实施了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如下图),该

工程主要由德泽水库水源枢纽工程、干河提水泵站工程及输水线路工程组成。在牛栏

江干流上修建德泽水库,在上游库区建设干河提水泵站,再通过输水线路,由泵站提水送

到输水线路渠首,最后利用盘龙江河道输水到滇池。

(1)分析滇池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4分)

(2)面对滇池面积不断缩小的状况,请提出一项具体的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除外),并说明

理由。(4分)

(3)简述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对滇池水环境的有利影响。(5分)

答案:(1)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

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2)①退耕还湖。可使耕地变为湖泊,扩大湖泊面积,蓄积更多湖水。

②植树造林。上游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水土流失,减少湖泊淤积,进一步缓解湖泊面积

缩小的趋势,同时注入湖泊的水量更为稳定。

③发展节水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入湖水量,扩大湖泊面积。

(3)提高湖体自净能力,实现滇池水体调排平衡,有效改善滇池水环境。

解析:第(1)题,湖泊面积缩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气候、河流、生物等南度分

析。第(2)题,抑制湖泊面积缩小,主要有两个痢度,一是增加湖泊来水量;二是扩大湖泊面

积,如退耕还湖、减少泥沙淤积等。第(3)题,注意是对水环境的有利影响。湖水增加可

提高湖泊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01年,我国获得了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矿区。2011年8月2日,在牙买

加召开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7届会议批准了中国提出的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1

万平方千米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的申请。

材料二山东胶州湾沿海优质海砂资源丰富。某公司在该海域大规模采砂,其开采区域

中心距岸最近距离为5.5千米,边缘距岸3千米,水深6.8米。该海域是国家重点保护动

物文昌鱼栖息地及其他多种经济鱼类、蟹类和虾类的产卵场。采砂活动造成海洋生态

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被责令停止。

(1)我国继获得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区开采权以后,又获得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

矿产区的开采权,取得这些开采权的意义有哪些?(6分)

(2)据材料二说明采砂活动被责令停止的原因。(6分)

答案:(1)增加资源的保有量,缓解陆上矿产资源的紧张状况;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强

化国民的海洋意识。

(2)过度开采近岸海砂,沙滩向海里坍塌,海岸线被侵蚀、后退;近海海底从沉积环境

转变成侵蚀环境,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