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堂实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堂实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堂实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堂实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堂实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堂实录【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文本,并由一篇到一类,在文本分析层面总结归纳阅读经验。【课型】文本分析课【教学过程】一、知文体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很多同学的印象中基本上就三个字:“读不懂”,那看看我们今天能不能化难为易,把先生的这篇文章基本读懂。文章题目中有

“记念”二字,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念性散文。“记念”是对特定对象的回忆,在回忆中叙事、抒情和评价。那么这篇文章究竟“记念”了什么?为何如此“记念”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明“记念”(一)明确“记念”对象师:作为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念性散文,我们需要明确记念的对象,那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在记念谁呢?生: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师:着笔最多的是哪些?生:白莽和柔石。(二)分析示范:白莽形象师:鲁迅先生首先“记念”的是白莽。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记念白莽时,先生写了哪些关于白莽的具体事件呢?生:我找到五件事。一是鲁迅发信讨要原文,白莽亲自送来《彼得斐传》;二是白莽在翻译时故意将“国民诗人”译为“民众诗人”;三是白莽写信表达对“我”的初印象——话少而冷、受到威压;四是大热天与白莽相见,白莽穿厚棉袍;五是白莽在狱中给“我”寄来四行格言诗。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和完善?生:我觉得第三部分也有写白莽的,第三部分写了白莽入狱,书被没收。生:还有第四部分,也说了白莽被捕,交代白莽就是殷夫。师:我们发现写白莽的地方,有集中也有分散,这可能是先生写作时有意这样组织材料,我们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要留心。师:根据刚才的梳理,大致可以概括出这样一些事件:第一次见面:送翻译的《彼得斐传》、白莽的外貌、基本忘记的谈话;校对白莽译文,发现故意曲译“国民诗人”;白莽写信表达对“我”初印象(误会):话少而冷、受到威压;“我”写信解释,送彼得斐的两本集子,建议翻译几首彼得斐的诗歌。第二次见面:送译诗,谈话多了一些。第三次见面:出狱后大热天穿棉袍来见“我”。左联成立后:白莽与柔石一同被捕,送书被没收。白莽遇害后:钢笔翻译的四行“格言”诗。从先生所叙述的这些事件中,大家认为白莽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生:从他曲译“国民诗人”可以看出白莽是一个爱憎分明的青年。从他繁忙写信表达对“我”的初印象时提到“话少而冷受到威压”,感觉他是一个感受细腻的青年。师:这里面好像跟鲁迅书中评价青年的一个词有关,有点“敏感”,甚至还有点过于“自尊”,对吧?还有没有?生:出狱后白莽大热天穿着棉袄来见“我”的时候,可以看出当时虽然白莽刚从狱中出来,但他乐观积极地面对革命,在革命事业上敢于牺牲。师:还有补充吗?师:可以关注白莽为什么曲译,也可以关注先生在白莽遇害后的补记。比如最后实录所翻译的四行诗,可以看出白莽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生:向往自由,追求自由。师:追求自由与“话少而冷受到威压”是不是具有一致性?我们分析白莽的形象,可以从乐观、热情、坚定、追求自由、敢于牺牲的精神等方面去分析。不妨想想:先生最想让我们了解关于白莽的什么特征呢?(学生讨论)生:我觉得应该是想展现出他不怕牺牲、反对压迫、追求自由的特点,因为那个时候的环境高压,鲁迅应该是想通过白莽反对压迫、追求自由的特点来激励其他的人。师:很好,你关注到了政治环境、社会形势。我们如果从整体上关注白莽的具体行为,这些行为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焦点,那就是——生:彼得斐。师:先生刻意多次突显“彼得斐”,“彼得斐”是谁啊?他一生在追求什么?生:课下注释说,他是积极参加反对专制主义的政治活动的诗人。师:现在我们是不是明白了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写白莽对他的初印象?为什么一定要实录“四行诗”?在叙事的不断凸显中,我们发现先生最想展现的特征就是反对权威、追求自由。师总结: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如果能准确深入地分析作者笔下的人物,以此切入,就有可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三)迁移运用:柔石形象师:五个青年中,还有一个青年是鲁迅先生“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这人便是柔石。先生说,柔石有“硬气”,还“颇有点迂”。那柔石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认真阅读第二、四部分,以小组为单位,仔细梳理柔石具体事件和行为,思考这些事件及行为后的形象特点,并尝试按照主次给这些特点排序。(学生讨论交流)生:第一个具体事件是乡绅想用他的名字,他不肯换名,体现了他不愿妥协、不懂变通的特点;第二个是他与“我”成立朝华社,体现的是他虽然有些不善言辞,但是积极投身革命的特点;第三个是他借钱做印本,包揽大部分杂务,最后朝华社倒闭,又承担了债务,对于人的善恶的认知非常固执,展现出柔石的任劳任怨、勤劳、有责任担当,也有些单纯善良;第四个是和鲁迅贴身走路,和女性即使最终敢于一起走,也总有三四尺的距离,体现他待人真诚,尊重他人、体贴,但也有些迂腐,呆闷木讷的特点;然后是决心改变,从社交和作品方面都有改变,体现他敢于变换、不怕困难、反对压迫的特点;最后是狱中的信,反映他积极乐观,关心他人的特点。师:很有条理的梳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具体事件中,柔石的行为是有差异的,前面说他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后面又说主动改变,这种改变和不改变的区别在哪里?生:他不愿意改变自己和女性的交往,这是性格上的,就是他本质上还是有点“迂”,“迂”的特点是他没法改变的;而作品上改变是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他所从事的革命,更好地去宣传革命所做的改变。师:对,性格层面没有改变,而作品的内容形式与他从事的事业、追求的理想是有关联性的。我们在分析人物特点时,一定要抓住细节,深入进去。还有补充吗?生:他在写信时说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的地址,表示“但我那里知道”,但是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所以我认为他应该是知道鲁迅先生的住处的,但是他并不给这些捕房和公安局说,包括在信中也很谨慎,可以体现他谨慎细微、爱护友人的特点。师:对亦师亦友的周先生的一种保护、挂念和关心,很好。第四节中有无补充?生:柔石回乡探母,被责备。虽然体现了他的孝顺、爱父母,但是他的行为显然很不合适。师:不合时宜但却符合人性的孝顺。以上就是我们梳理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特点中,先生最想强调柔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生:我觉得各个事件间具有相通点。比如乡绅想换名字,但是他不愿意换,然后朝华社事件,他始终如一地去做一些事情,如偿还债务、译书等,包括与异性走路,都体现的是不愿妥协,不愿改变,体现的是他的坚定信念和意志。生:我觉得他还有很强的抗争精神。我是在书下注释看到的,先生说有时候柔石会让他想到方孝孺,因为他们都是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的人。师:抓得很细致,你也发现了他想追求的和这个时代出现了矛盾。那既然要去抗争,可以有两方面,一是关于性格品行层面的,还有关于革命理想层面的。其中哪个方面比重更大啊?生:性格品行!师:大多数同学都说是性格品行,这些性格品行其实都是有一个基点的,就是他对人性的基本认识,认为人性是单纯善良的。因此,要理解他的“硬气”其实很容易,要理解他的“迂”,还要看到他内核上的单纯善良,这是很可贵的。三、析动机师:在先生的描述中,我们发现了柔石的“单纯善良”、白莽的“追求自由”。先生似乎有意在淡化五位青年作家作为“革命者”的形象,而在不断强化他们是中国的“很好的青年”。有人说“记忆同时具有召唤和遮蔽的双重属性”。先生在当时那样特殊的背景下,以这样的内容来“记念”五位青年作家,是否有特殊而深刻的用意呢?(同桌交流)生:他淡化了五位青年作为革命烈士的形象,而把他们单纯地作为中国很普通的青年,去展现他们的人格特点,其实就是想让我们记住这些人的精神内核,而不是这个时代承载的惨痛事件。师:谈到了时代,那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这是个怎样的时代。链接材料:导致朝花社解体的罪魁祸首是王方仁(朝花社五个组织者之一)挪用了朝花社的款项。“鲁迅以自己和许广平名义每人投在朝花社的钱各是二百元。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也就是许广平所说的鲁迅“借垫柔石”的。五人合计是一千元。这笔当年可称为巨款的钱引发了王方仁的邪念。“王方仁一面拿着朝花社的买纸款,一面私人向鲁迅多次借钱,这里面可能有一种以示他清白的假象。再加上《朝花》(周刊)、《艺苑朝花》几种已经出版,一时间的忙忙碌碌,也掩盖了王方仁的行径。待到朝花社同人发现亏空时,已无法弥补,一切全都晚了,造成了鲁迅指出的‘这回总算大上当了’。”(徐江宁《沉默、忘记与误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曲笔解读》)师:从文本信息和链接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先生不想说导致朝华社解体的原因?其实就是文中的四个字“人心惟危”。再看探母事件,朋友责备“不应该”,同学们认为该不该?朋友的责备似乎是有些不近人情,包括这段话中呈现的“不敢、不愿、不屑”。这个社会怎么了?生:有些麻木,甚至是冷漠。师:先生两次写到“女人和孩子睡着了”。那政府呢?生:很多人被枪毙了,包括中国很好的青年。这个政府太专制了,这个时代太恐怖了。师:先生用这种方式、用这些文字、用这样的内容来记念五个青年,请问他想干什么?生:我觉得他想要写出这个专制的政府、冷漠的社会、可怕的时代,揭露这些黑暗和罪恶;他还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种血淋淋的事实,因为当时五位青年被杀害的消息,当时是没有公开报道出来的;他也希望用这样美好的青年能够唤醒人们,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人,要让他们向这两位青年学习,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希望。师:我们可以理解为:深刻地揭露,强烈地控诉;唤醒社会民众,期待美好未来;沉痛地悼念,坚定地前行。师:简单而言,先生是要我们记住。那题目“为了忘却的记念”怎么理解?生:忘却悲痛、记住方向和价值,才能改变、前行。师:“为了忘却”既是“为了摆脱难以承受的哀痛,继续前行”,也是“为了防止自己防止他人忘却执政当局的卑劣凶残、青年的正直善良、个人的社会责任,继续奋斗”。四、小结与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