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导学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导学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导学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导学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学习重点:

1.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学习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学法指导:

1.细读课文,画出每段文字中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指能够概括文段内容或承上启下的句子),根据这些句

子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2.对照相关的文体知识,反复阅读课文,深入体会。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

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

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本文的题目是论题)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用论据来论证论点。

二、预习任务

1.一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明确文章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2.二读课文,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尝试解决“思考探究”里的三个问题。

三、预习检测

(一)知识检测

L走近梁启超。

《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与其

师()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2.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常见的论证方法有:()、()()0

3.正音释词。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旁雪()根其()捶择()衔着()醛()

就进()亵法()强聒不舍()粘蝉()层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断章取义:

②不二法门:

③安居乐业:

④强聒不舍:

(二)内容把握

1.课文思路。

这是一篇(),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和道家经典

《》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的论点,围绕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

是()接下来,分别谈论了()、()、()的重要性;最

后,又用()和()总结全文旨意。

2.简要回答。

①本文的论题是什么?中心论点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本文的论题是“敬业与乐业”。中心论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课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

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课中导读】

一、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

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

明确:①有业;②敬业;③乐业。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明确: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

的不二法门。”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末段总结全文,简而言之,敬

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

“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课文精读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1)

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论点:要有业(2-5)、要敬业(6-7)、要乐业(8)

(二)第二部分:分析论点(2-8):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一层(2-5):论述“有业”的必要。“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这一层为下文论述作铺垫。

第二层(6-7):论述敬业的重要性。分三个方面加以论述:①什么是“敬业”?②为什么要“敬业”?

③怎样“敬业”?

第三层(8):论述“乐业”的重要性。分三个方面加以论述:①阐述人生苦乐缘由;②两种人生表现;

③怎样“乐业”。

・阅读“有业”附带阅读第一自然段。

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中心句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中心句中的关键词是:敬业乐业

2.“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断章取义”是用的原意吗?(是褒义词吗?)

明确: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原是贬义词,指引用文章或谈话,只孤立截取其中合乎自己意图的一段或一句,不同原意,不顾全文。

作者说的“敬业”与“乐业”,与其原意没有什么不同,并非断章取义。说自己“断章取义”,是风

趣和自谦而已。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明确:引用儒家经典《礼记》、道家经典《老子》中格言T引出中心论点T"我确信‘敬业乐业'四

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4.第二自然段起什么作用?“但”和“所以”各表示什么关系?

明确:引出“有业之必要”。起过渡作用;“但”是转折关系。它强调后面的意思,“所以”是因果

关系。表示后面是“果”。

5.读三、四自然段,思考:

(1)引用孔子的话和讲百丈禅师的故事,是想论证什么道理?

明确:作者: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归纳:论证“有业”之必要。说明“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2)“儒门”“佛门”的话分别指什么?

明确:儒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佛门: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6.第五自然段中的“蛀米虫”和“盗贼”是什么修辞手法?改成“没有职业的懒人都是不劳而获者”,

不也可以吗?

明确:比喻(暗喻)。运用比喻,一是生动形象,二是感染力强,更能突出其“不劳而获”的特点,

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不用比喻,表达效果要差好多。

7.“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明确:孔子的两段言论;百丈禅师的故事;作者自己讲的道理;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

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8.阅读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

“有业”是做人,之本。

9.讨论。

(1)第五段提出学生“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那么你将如何回答呢?

明确:职业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我能够从事何种职业是从我自己的才能和所处的境地来看的,所以我

在获得一份职业后,会对自己拥有的职业抱着“敬”的态度,然后努力从工作中找出乐趣来,努力把工作

做得圆满。

(2)谈一谈“有业之必要”的理由:

明确:①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④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⑤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⑥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阅读“敬业”

1.第6、7自然段依次论证了哪些问题?

明确:①什么叫做敬业;②为什么要敬业;③怎样才是敬业。

2.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明确: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

旁鸯。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

便是敬。

3.“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直捷”和“直接”一样吗?

明确: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的。意思范围较宽泛,与“间接”相对。直捷:直截了当,似乎比“直接”

更“直接”。也写作“直截”。意思范围较窄,只与动作行为相关,也没有与“间接”相对的意思。

4.“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

做。”“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

明确: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废物。

5.那为什么不如此说,而用“机器”之喻?

明确: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

6.怎样才算敬业?作者的意见是什么?

明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样,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7.讨论:

(1)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

好桌子,和他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

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

法搜求充足的证据谈一谈。

明确: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

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釐远,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的中国人生哲学。

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报负,不能满足于现状的人生观。

(2)交流:“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

标准来衡量,你能从现实社会中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列举一个这样的人物并简述

其事迹。

例: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明确:①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从没有认

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因为找到“镭”,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②陈景润几十年如一日在枯燥的数学世界里驰骋,稿纸装了几麻袋,终于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

③……

8.《庄子》“佝偻承蜩”原文和译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日:“子巧乎,有道邪?”日:“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锚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蹶

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孔子去楚国,经过一片树林,见一位驼背老人手持竹竿粘那树上的蝉,百粘百中,仿佛是在拾

取。孔子赞叹:“丈人技巧真高,莫非你有什么诀窍吗?”驼背老人回答:“有诀窍。五、六月间,我将

两个弹丸摞在一起练手,如果不落下,那么粘蝉失误只有几分之一;摞三个而不落下,失误只有十分之一;

摞五个而不落下,就会像从树上拾取一样。我的身体练得像是树干,手臂像是枯枝,天地虽大,万物虽多,

但我的心目中只有蝉翼。我凝神不动,不用天地万物换取我的蝉翼,凭什么会做不到呢?”孔子扭头对弟

子们说:“用心专一,就能通神。大概就是指驼背老人而言吧!”

9.《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这个故事说明:用心专一,心无旁鹫,就可以达到目的。

10.引用曾国藩、庄子、孔子的话,都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要敬业。要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鹫。

11.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是怎样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据?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PPT)

12.论证“敬业”,有无运用“反面论证”?

明确:①劳作便是功德(正),不劳作便是罪恶(反)。

②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

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不敬业的害处,反)

13.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明确: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深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

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

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梁氏的“敬业”说,虽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14.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习这一部分的收获;说说哪段(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明确:如第6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联系后一句理解:“人类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

认定一件事去做。”

人类劳动不只是为了活着,还应不辜负上天赐予的才能,尽可能在各种劳动中去发挥他的智慧,体现他

的价值。

•阅读“乐业”

1.第8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明确:第二要乐业。

2.找出第8段中论述的主要观点。

明确: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第8段开头写了作者与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明确:一是更贴近生活,使语言更通俗活泼,容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二是生动明确得表明了作者的

立场、态度,为下文论述“乐业”的观点做好铺垫。

4.为求语句简洁,将“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

好苦。”改为“今日,我讲,诸君听”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今日大热天气”,是作者结合演讲时的情境,随机加入的与听众现场交流的内容,这

样显得亲切自然,讲演效果也好。

“喊破喉咙”“扯直耳朵”不但生动形象,而且有感染力,突出了“我们好苦”。

5.“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这句改为“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

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原文是反问句,语气更肯定。

6.“须知苦乐全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苦与乐不在于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在于你心态如何。

7.“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删除画线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原文不但语言通俗,如话家常,而且有强调作用。

8.“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会打算盘的人”是什么人?

明确:有头脑的人,善于思考的人。不是会珠算的人。

9.作者认为哪两种人最苦?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第一等苦人是无业游民,因为他们无事可做,身心毫无寄托;第二等苦人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

因为他们找不到职业的乐趣。

10.“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划线的词语能删除吗?

明确:不能。删除后不生动不形象。

11.文章第8段中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这4条理由和这句话是什么

关系?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或: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道理论证。

12.讨论:

(1)什么是“乐业”?

明确:①(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②(奋斗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③(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

快乐。④(省却烦恼)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2)假如要在第八段结尾处用一个正面事例来证明本段的观点,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事例呢?请简要写

下来。

明确: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

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小结:论述“乐业”的重要性及论证方法(PPT)

(三)第三部分:总结全文(9)

1.作者认为敬业和乐业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怎样理解“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明确:“合理的生活”: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第二,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旁,忠实地把它做好;

第三,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一味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

界。

四、语言特色

(-)内容论证方面:条理清晰、论据生动

1.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2.课文多处引用古代典籍的论述想想它们的意思和作用。

(1)《礼记》:敬业乐群;《老子》:安其居,乐其业

明确:提出"敬业乐业“的论点。

(2)《论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明确:意思是无所事事的人难以培养,从反面论证说明无业的害处。

(3)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

明确:意思是专一于某一件事,就是敬。为我们解说什么是敬。

(4)《庄子》:佝偻丈人的故事

明确:说明做事专心,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

(二)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