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单元_第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单元_第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单元_第3页
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单元_第4页
2021-2022学年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活动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1.结合本单元知识,初步了解1.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区域开

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和发与整治的地理背景?

主要方法。(综合思维)2.如何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

2.结合具体实例,归纳区域发整治内容?

展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存在的3.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

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区域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发与整治的措施和方向。(综合4.应从哪些方面提出区域开

思维、地理实践力)发与整治的措施?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课前自主学习•必备知识感知

一、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

二、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法

1.了解区域开发整治的背景: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以及

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

2.分析区域的开发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SWOT分析方法

(1)优势与劣势分析(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

⑵机会与挑战分析(OT),主要用来分析处部条件。

3.对比分析法: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相关经验,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

寻找一条适合本地的开发与整治之路。

三、活动案例一一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例

1.了解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背景

(1)区域位置:地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中间位置,背靠江苏省苏南

地区和上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2)地理环境:地势以平原为主,海岸线长达744千米,非金属矿产资源丰

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3)区域发展特征: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

业发展较快。

2.分析区域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了解区域发展背景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区位条件、自然

资源、劳动力成本、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的优势和劣

势。

3.确定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

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布局优

化、生态环境保护、苏南苏北合作发展等方面。

4.提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

主要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具体政

策等方面进行思考。

倒一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确定区域开发的内容是进行区域开发的基础。()

2.SWOT分析法即为优势与劣势分析法,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

3.对比分析法不适合分析区域开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4.苏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其区域开发和整治无关。()

提示:1.X了解区域发展概况、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是进行区域

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基础。

2.X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包括优势与劣势分析(SW)和机会与

挑战分析(OT)两部分。

3.X对比分析法也是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常用方法,即借鉴其他

地区和国家的相关经验,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寻找一条适合本地的开发与整治

之路。

4.X苏北的地理位置属于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背景,因此与其区域开

发与整治有关。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重难问题解惑学科素养形成

'撵究段/区域开发与整治

区是对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简称,地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中

间位置,背靠江苏省苏南地区和上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包括徐州、连

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苏北地区土地面积5.48万平方千米,占

江苏全省总面积的51.8%;常住人口351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8%。苏北

她区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海岸线长达744千米,蕴藏丰富

的非金属矿产资源。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下

图为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探究问题]

问题1(区域认知)从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特征等方面,说明苏

北地区综合开发与整治的背景。

提示:(1)地理位置:苏北地处黄海之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属沿海

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地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

她区的中间住置,利于承接“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产业转移。(2)地理环

境:地形以平原为主,海岸线长,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

贯通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3)区域发展特征: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

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问题2(综合思维)运用SWOT分析方法比较苏南、苏北地区区域开发的优

势及存在问题。

苏南地区苏北地区

优势(S)

劣势(W)

机遇(O)

挑战⑴

提不:

苏南区苏北地区

滨江临海,地处“长三角”地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

区,位置优越;城镇化水平高、置,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优势⑸

经济总量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在资源短缺的华东地区具有重

高要地位

长江阻隔,陆路交通不便,沿海

劣势(W)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港口发展滞后

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一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带一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

机遇(O)略的实施;抓住全球新一轮经济规划”和“东陇海地区国家主

结构调整的契机,参与国际竞争体功能区规划”等国家战略的

实施

产业结构趋同,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人口素质相

挑战(T)缺乏核心技术;用地紧张,交通对较低;资金、技术短缺;三大

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均衡

问题3(人地协调观)为苏北地区提出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

提示: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高区域工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苏南、苏北在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方面的

合作;大力引进科技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进驻苏北,为苏北经济发展提供

智力支撑;苏北各地要抱团发展,分工合作形成整合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

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归纳提升]

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与主要方法

一般步骤具体内容主要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章、书籍、

了解区域综合开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区

报刊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收

发与整治的背景域发展特征等

集资料

分析区域综合开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优

发的优势与存在势和经济、社会、资源、

问题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1)采用SWOT分析方法

确定重点项目:如基础设

①优势与劣势分析(SW),主

施、产业布局、产业结构

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

确定区域综合开及演变、生态保护等

②机会与挑战分析(OT),主

发与整治的内容确定重点区域:如河流流

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域、生态脆弱带、资源富

(2)对比分析法

集区等

提出区域综合开

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

发与整治的措施

[题组对练]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3)题。

⑴下列对该区域开发与整治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况

B.可以用SWOT分析法对该区域进行分析

C.区域综合开发的优势条件是指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D.流域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应在河流流域

(2)该区域发展农业最突出的优势是()

A.劳动力丰富,农业用能充足

B.土地面积广,耕地比重高

C.地势起伏大,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D.市场巨大,农产品商品率高

(3)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应当是()

A.农林牧渔并举,扩大农产品外部市场

B.以种植业为主,推进规模化生产和深加工

C.垦荒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建设商品粮基地

D.以发展林渔特色农业为主

(1)B(2)B(3)B[第⑴题,了解区域开发整治的背景,可以通过查阅相关

的文章、书籍、报刊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分析区域开发优势和存在

问题,可以采用SWOT分析方法;区域发展的优势包括自然方面、经济社会方

面的优势;区域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可以是河流流域,也可以是生态脆弱地带、

资源富集地区等。第⑵题,该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土地面积广,耕地集中

连片,土层深厚。当今农业科技发展快,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力丰富不再是

当地明显的优势;该区域地势较为低平;由于人口数量大,农产品的商品率并

不高。第(3)题,该区域为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应当以种植业为主;为了促进农

业可持续发展,应推进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的深加工。]

课堂小结课堂速记

1.应从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区域

了解区域综合开查阅资料发展特征等方面了解区域开发与整

发与整治的背景门实地调查

治的地理背景。

------分析区域综合开发

区域综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苫整拓确定区域综合开SWOT分析法49PJJETVpRJM

-------发与整治的内容对比分析法(1)确定重点项目:如基础设施、产业

提出区域综合开

发与整治的措施布局、产业结构及演变、生态保护等。

(2)确定重点区域:如河流流域、生态

脆弱地带、资源富集地区等。

3.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主要

方法有收集资料法、SWOT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4.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措施主要

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事业、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具体政策等

方面思考。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课堂知识夯实•素养落实评价

题组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方法

区域开发与整治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来的,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区域开发与整治背景的是()

A.人口盲目增长

B.环境恶化

C.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D.区域发展差异大

2.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

A.为了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B.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C.为了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D.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3.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重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设施的建设

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

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一台田”模式

D.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

1.C2.D3.A[第1题,区域开发与整治是在区域出现人口盲目增

长、资源供需失衡、环境恶化、区域发展差异加大等问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第2题,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

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第3题,西南地区地形崎呕,地壳不稳定,

再加上降水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频繁,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

与交通设施的建设成为重点;东北地区应注意荒地的保护;黄淮海地区的中低

产田包括低洼地和盐碱地,“鱼塘一台田”模式只适合低洼地的治理与开发;黄

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

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变化,①②③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

产业结构。据图完成4〜6题。

40.2%42.8%39.6%

^^^42.3%^^^^21.3%

17.5%50.4%6.8%自□第一产业

①②@口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图中表示的时期先后顺序依次是()

A.B-A-CB.A-C-B

C.B-C-AD.C-A-B

5.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对应正确的是()

A.A—①、B一②、C—③

B.A-③、B—①、C一②

C.A—②、B—③、C一①

D.A—③、B—②、C一①

6.目前该区域工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料、燃料不足,加工能力过剩。

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加大交通建设,从区域外运进原料和燃料,保证加工业的需求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精品加工工业和高科技工业

C.将加工业全部向区域外转移

D.发展第三产业替代工业

4.A5.B6.B[第4题,根据城市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交通网络由

疏到密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第5题,B时期最早,应以第一产业为主;C时期

最晚,以第三产业为主。第6题,原料、燃料不足,加工能力过剩,反映了当

地资源已不能满足该地加工工业的需求。从外地运进原料和燃料势必会提高成

本,使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失去区域原有的优势。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加工工业

和高科技工业,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能

够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效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转型,促进区域进一步发

展。将加工业全部向区域外转移和发展第三产业替代工业都是不合理的。]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107活动

提示:1.位置:苏北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的中间位

置,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评价:苏北属于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地

处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中间位置,有利于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产

业转移。

2.区域发展特征: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

产业发展较快。

教材P108活动

提示:1.苏南地区常住人口总量大量增加,苏北地区常住人口总量大量减

少;苏南地区GDP远高于苏北她区且不断增长,苏北地区GDP较低且所占比

重还在下降。原因: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工薪待遇高,就业机会多,需要大量

的劳动力,而苏北地区经济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流向

苏南地区,导致苏南她区经济发展更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更慢。

2.导致苏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3.学生查阅资料自行完成表格。

教材Puo活动

提示:略。

篝四单元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1.分析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1.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

口支援的途径和意义,理解区2.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

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措施和意内容?

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是什

2.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么?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条件、4.区域协调发展有何意义?

发展领域及其意义。(区域认5.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知'地理实践力)什么?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课前自主学习•必备知识感知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

2.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3.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

(1)区域内部统筹: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利益群体,通过且插和行动间的

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区域之间协作:依托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生产要素

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4.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五大任务开展产业合作

组织劳务协作

加强人才支援

加大资金支持

动员社会参与

加强贫困地区与处界的联系

对西部地区将资遮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影响

的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

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

对东部地区

业升级

的影响

影响不断拓展自身产业发展空间

对整个社会

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

的影响

扶贫协作和对一口支援为双方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资金、技术、

目的人才、信息、政策等发展动力,实现了双赢,推动了区域共

同发展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2.有利于提高资遮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

3.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置氐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4.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

一判

1.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

3.区域之间的协作是最终实现两个区域间发展水平完全一致。()

4.我国东西部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东部地区

影响不大。()

5.京津冀协同发展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

提示:1.X早期区域协调发展主栗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则涵

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2.X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

3.X区域之间的协作是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并非是实现两个区域间发展水平完全一致。

4.X我国东西部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为双方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资金、

技术、人才、信息、政策等发展动力,从而实现了双赢,推动了区域共同发展。

5.V京津冀协同发展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使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

进一步提升。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重难问题解惑学科素养形成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

速究点]

涵与意义

材料一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

具体内容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

她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

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

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材料二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

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

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探究问题]

问题1(综合思维)由材料一可知,早期区域协调发展所涵盖的范围主要是

哪些方面?

提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问题2(综合思维)由材料二可知,目前区域协调发展涵盖了哪些内容?

提示: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

问题3(综合思维)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

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分

别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哪种协作发展?

提示:分别是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和区域内部统筹发展。

[归纳提升]

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H内涵卜实现地区合理分工,发挥各地比较优势

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区资源互补、促进生产扩大分工协

产业关联和要素在区作,实现共

文化相通等域间流动同发展

2.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社会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

经济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

生态

[题组对练]

1.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渐突出。江苏的经济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苏

南、苏中、苏北差距仍然较■大,三个区域长期存在“1+1+K3”的现象。为此,

江苏提出“1+3”功能区战略,以打破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使苏

南、苏中进一步融合起来,形成更为强大的经济增长核,更好地辐射、带动和

支撑包括苏北腹地在内的其他区域发展。据此回答(1)〜⑵题。

(1)以上材料说明的是()

A.经济持续发展B.社会持续发展

C.生态持续发展D.区域协调发展

(2)以下观点不符合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是()

A.统一区域文化建设,全部实现脱贫

B.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

C.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D.正确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1)D(2)A[第⑴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协

调发展,“1+3”功能区战略旨在缩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发展差异,打破

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实现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江苏区域

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第⑵题,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主栗包括:缩小地区发展

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

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她区壁垒;实现可

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区域文化是多元的,各级政府要保护好

各地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其不断传承。]

、、与究点2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

口、资源和环境压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疏解北

京非首都功能。2019年1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

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共同形成了北京新的两翼。

「探究问题1

问题1(综合思维)说明京津冀一体化可能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

提示: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

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人才,促进科

技水平的提高;加强区际联系,更好地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化

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问题2(综合思维)简述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意义。

提示:缓解北京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分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优化

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周边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问题3(综合思维)分析解决京津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

冀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提示:适当控制京津地区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明确三地功能定

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

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

方面的合作。

[归纳提升]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形成新的增长极。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1)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

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3)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

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4)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

具体内容

构建快速交通网(公路网、铁路网等);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

枢纽;加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缩短不同交通运输方

交通一体化

式的换乘时间;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实现

主要城市交通“一卡通”

加强区域间产业规划与合作;促进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与扩

产业一体化

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建设产

业带、构建区域间产业链

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

生态环保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资

一体化源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

[题组对练]

2.下图为京津冀产业联系图。据此完成(1)〜(3)题。

尸・、、、

[京」

社…、、一

/\/\Q;,区域范围

:冀:=:津:'一区际流动要素

(1)京、津、冀各自优势产业对应正确的是()

①采掘业、重加工工业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③高新技术、

文化产业、先进服务业

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①@D.②③①

(2)甲箭头代表的含义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C.信息和资金支持

D.资源、劳动力以及初级产品

(3)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

①疏解首都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②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

级城市群③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④大气环境治理、改进区

域的生态环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

(1)B(2)B(3)A[第⑴题,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高新技术产

业、第三产业为主,优势产业应是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先进服务业;天津作

为直辖市,优势产业为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河北优势产业为采掘业、

重加工工业。第(2)题,区域要素流动中,从北京流向河北、天津的应是技术、

信息、资金;从河北流向北京、天津的应是劳动力、农产品、资源;天津经济

发展水平比北京低、比河北高,甲从天津流向北京应是工业产品,即工业最终

产品与高技术产品。第⑶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

界级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大气环境治理,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②③④均正确。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

能,缓解“大城市病",①错误。]

课堂小结课堂速记

1.早期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指区域经济的协调

发展,现在则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

2.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

比较优势。

⑶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区域内部统筹(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

欧盟区域之间协作价。

我国东西部扶贫

增进社会公平

协作和对口支援-普

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主要有区域内部统筹

京津冀协同发展3.

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区域之间的协作。

4.

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

质量

协有利于提高贲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

发工合理化

一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

义的整体提高

一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

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课堂知识夯实•素养落实评价

题组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1.现在区域协调发展涵盖的内容主要有()

A.人口、社会、经济

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D.社会、经济、生态

D[由所学知识可知,现在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态等

方面的内容,故选D。]

2.下列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目前,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②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

目的是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共同富裕③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之间联合

起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④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内部统

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

A.①@B.②③C.②④D.①②

C[早期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区域协调发展涵盖

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①错;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内部统筹与区

域之间的协作统一,③错、④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缩小地区发展差

异,实现共同富裕,②对。故选C。]

由于发展先后的差异,我国东西部发展具有巨大的互补性,东部沿海“腾

笼换鸟”与中西部“筑巢引凤”两出“大戏”的帷幕几乎同时拉开。据此完成

3〜4题。

3.“良禽择木而栖”,河南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

①劳动力成本②土地价格③科技力量④资源条件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腾笼换鸟”对中西部省级行政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

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B.③④C.①③D.②④

3.B4.C[第3题,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原因

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资源丰富,而科技力量浙江更有优势,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故选B。第4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

场繁荣;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①③正确。对于转入地而言,产业

转入的同时,污染也可能会跟随着转入,因此可能会加重对转入地的环境污染;

工业化的进行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可能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②④错误。故选Co]

题组2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图为京津冀一体化区位优势图。据此完成5〜6题。

5.京津冀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的流动()

A.资金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B.资源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C.技术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D.资金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6.京津冀一体化()

A.使三大区域人口集中度增加

B.使三大区域产业功能分工明确

C.分散河北区域人口和交通压力

D.突出北京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职能

5.D6.B[第5题,由图可知,北京具有知识优势,河北具有资源优势,

天津具有加工优势,因此资源应由河北流向京津两区域,技术应由北京流向河

北、天津两区域,京津地区较河北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应主要由京津两区域

流向河北。故D项正确。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京津冀一体化使三大区域

产业功能分工明确,分散了北京的人口和交通压力,突出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

的城市职能。故B项正确。]

「教材活动点拨1

教材P86问题

提示:主要针对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以下问题:①区域发展不协调,东

部沿海地区比较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②城乡发展不平衡;③经济增

长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不协调等。

区域协调发展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缩小地区

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实现地区间的合理

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区域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协作统一。

教材P88〜89活动

提示:1.①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

深厚、交往半径相宜;②京津冀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

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重点领域: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措施:①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②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③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加强生

态环境保护;④以交通一体化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区域内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强化北京核心功能,调整经济结

构和空间结构,缩小河北与京津差距,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

区域整体: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

新的增长极。

第二节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

以尼罗河流域为例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以某流域为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尼罗河1.简单叙述尼罗河的流

例,说明流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域概况。

内部协作开济状况。(区域认知)2.尼罗河流域的水资源

发水资源、保2.结合尼罗河流域不同地区的开发状况如何?

护环境的意资源和环境特点以及开发利用3.尼罗河流域的开发背

义。现状,分析协调开发尼罗河流景如何?

域的对策及意义。(综合思维、4.尼罗河流域在开发中

人地协调观)存在着哪些问题?

3.结合尼罗河流域的协调发5.尼罗河流域协作开发

展,掌握流域综合开发与协调的措施有哪些?

发展的一般方法与内容。(地理

实践力)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课前自主学习•必备知识感知

一、尼罗河流域

1.概况:发源于东非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流域:流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涉及11个国家。

3.支流

(1)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终年多雨地区。

(2)青尼罗河:上游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区。

4.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25立方米/年,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目前

85%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水电开发率仅为里哒。

5.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将上游大量的营养土带到埃及,人们在

肥沃的土壤上种植棉花、小麦、水稻和椰枣等农作物,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

了一条“绿色走廊”,缓解了土壤盐碱化,催生了古埃及的太阳历。

(2)尼罗河河道顺直,坡降平缓,利于航运。

(3)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尼罗河流域,

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

[图表点拨]教材第91页图4-2-2,该图展示出:

(1)尼罗河发源地:东非高原;(2)流经地区:非洲东部与北部;(3)流向:自

南向北;(4)注入海洋:地中海;(5)主要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

白尼罗河发源于乌干达境内的维多利亚湖;(6)尼罗河流域地势坡降比较平缓,

中下游两岸为平原,阿斯旺大坝以下河道顺直。

[特别提醒]流域和水系的区别

(1)流域:又称供水区,由分水岭A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2)水系:又称河系,由河流B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

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微思考]尼罗河为埃及带来了哪些赠礼?

提示:①形成了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②带来了肥沃的土壤;③提供

了便利的灌溉水源;④提供了埃及境内便利的航运条件。

二、不协调的流域开发

1.开发不协调的原因

尼罗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尼罗河流域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

增长与贫困等多重压力,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流域内各国加快了对

尼罗河的开发与利用。

2.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影响到下游

上游地区

地区的供水

上游、中游地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多,造成

区水库泥沙淤积

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严

下游地区

重等

[图表点拨]教材第94页图4-2-6,该图展示出:尼罗河上、中、下游不同

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说明环境问题具有整体性特征,一个区

域的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产生深远影响;整个流域的开发水平较低,不同区域

开发水平差异较大;流域内的协作开发迫在眉睫。

把尼罗河开发中的相关问题连接起来。

上游y7毁林开荒-----泥沙淤积

中游X过度捕捞、,土壤盐碱化

三、走向协作的流域开发

1.原则:加强流域内的合作,兼顾爸国利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

环境。

2.目的:摆脱贫困、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主要途径

(1)成立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

(2)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

(3)环境的协作保护与统筹治理。

一判

1.流域内部协作开发的首要条件是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

2.尼罗河流域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在尼罗河流域各国平均分配水资源。

()

3.尼罗河流域各国区域水电开发与电网联网建设可以协调利用尼罗河的水

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