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庐江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庐江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庐江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庐江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庐江县联考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石蜡熔化 C.水蒸发 D.铁生锈2.通过分析下列实验或现象,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实验一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B.实验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实验三既可以说明CO2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图四中煤炉里煤炭上方燃烧产生的蓝色火焰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B.凡是有氧元素参与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C.任何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均能变为不饱和溶液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会改变4.下列物质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光合作用 C.铁钉生锈 D.酿造黄酒5.硅(Si)是半导体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取高纯度Si,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反应①SiO2+2CSi(粗硅)+2CO;反应②Si(粗硅)+Cl2+HClSiHCl3(纯);反应③:SiHCl3(纯)+H2Si(纯)+3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 B.反应①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放C.地壳中硅元素含量最高 D.反应中的HC1可循环使用6.如图所示,4个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式的意义,他们讨论的化学式是()A.CO B. C.Fe D.7.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8.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燃烧的条件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100℃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氮③二氧化碳C实验安全D化学史①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②不能用手接触药品③实验结束后未反应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①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②拉瓦锡得出空气有氧气和氮气组成③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A.A B.B C.C D.D9.下列物质按照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有规律地排列: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根据这种顺序的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A.HClO2 B.KClO3 C.HCl D.Cl2O510.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11.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甘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减少煤的燃烧,防治酸雨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水体 D.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1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1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C.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D.维生素C中含有8个氢原子14.江苏省已深入推进“清水蓝天”工程,下列做法不利于“清水蓝天”实施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B.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使用太阳能路灯D.随意焚烧秸秆15.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红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是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2)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请写出该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锌粒反应结束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2)原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18.(8分)甜美的水果中富含果糖,果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1)果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2)果糖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元素。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填序)。A氢能B核能C石油D风能(2)锂电池可为能源汽车提供动力,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最为相似的是_____(填序号)。(3)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4)新能源汽车除了节约化石能源外,其主要优点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详解】A、酒精挥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B、石蜡熔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水蒸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故选:D。

2、C【解析】A、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过程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不断的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该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使塑料瓶变瘪,通过图示实验不能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图中煤炉里煤炭上方燃烧产生的蓝色火焰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点睛】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3、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属于氧化反应;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饱和溶液还是饱和溶液;D选项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考点:纯净物、氧化反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催化剂4、A【详解】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B、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铁钉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家酿黄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D【详解】A、反应①、③均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反应①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有毒的CO气体,不可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不符合题意;D、反应②中消耗HC1,反应③中生成HC1,所以HC1可循环使用,符合题意。故选D。6、B【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有四个含义,①表示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情况。【详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所以A、CO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由同种元素组成,且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故B正确;C、Fe由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7、D【解析】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净化环境,符合理念;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符合理念;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的排放,符合理念;D.焚烧秸秆污染空气,不符合理念。故选D。8、D【详解】A、燃烧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该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B、过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酸雨,该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C、实验结束后未反应完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该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D、①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②拉无锡得出空气有氧气和氮气组成;③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该选项说法完全正确;故选:D。9、C【详解】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几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0,+1,未知,+7;可知化合价规律是由低到高排列;同理可得A.HClO2,B.KClO3,C.HCl,D.Cl2O5几种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为:+3,+5,-1,+5,位于+1和+7之间的有ABD,故C项不合要求。故选:C。10、B【解析】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11、C【详解】A.造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减少煤的燃烧,可防止酸雨的产生,此选项正确;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可节约金属资源,此选项正确;C.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此选项错误;D.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此选项正确。故选C。12、B【详解】A、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金属丝传导出去,致使蜡烛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蜡烛熄灭,选项A正确;B、金属丝导热将火焰的热量传递到外面,不是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选项B错误;C、火焰熄灭是因为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选项C正确;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那么金属丝内空气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的时间会延长,蜡烛不会很快熄灭,选项D正确。故选B。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缺一不可。13、C【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而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8:(16×6)=9:1:12,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C分子含有8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4、D【解析】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清水蓝天”实施,不符合题意;B、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保护环境,有利于“清水蓝天”实施,不符合题意;C、使用太阳能路灯,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清水蓝天”实施,不符合题意;D、随意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不利于“清水蓝天”实施,符合题意。故选D。15、A【解析】物质

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生成物

硫粉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铁丝

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Fe3O4

木炭

木炭在空气中发红光,缓慢燃烧:在氧气中发出较强白光,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O2

红磷

在空气中或氧气中都会的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光,形成浓浓的白烟。

P2O5

选择A项。考点: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点评:要准确掌握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双氧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让铁丝燃烧更持久催化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Fe+2O2Fe3O42H2O22H2O+O2【详解】(1)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集气瓶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