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桥梁设计说明_第1页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桥梁设计说明_第2页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桥梁设计说明_第3页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桥梁设计说明_第4页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桥梁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设计说明】SⅣ-1PAGE第1页共23页第一部分桥梁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标准道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公路-Ⅰ级E匝道桥面标准宽度:0.5m(防撞护栏)+12.0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0.5m(中间带)+0.5m(防撞护栏)+12.0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26.5m拼宽桥桥面标准宽度:0.5m(防撞护栏)+4.0m(行车道)=4.5m沪蓉高速上跨桥桥面标准宽度:0.5m(防撞护栏)+8.75m(行车道)+0.5m(中央防撞护栏)+7.25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17.50m桥面标准横坡:2%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涵洞:1/100抗震设计标准:拟建工程区域地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分类为B类,抗震措施等级为二级1.2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5)《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11)《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12)《公路钢结构桥梁制造和安装施工规范》(JTG/T3651—2022)(13)《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16);(1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15)《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19);(16)《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17)《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18)《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1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2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21)《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15)2.设计原则2.1桥梁型式的选择及孔跨布置根据本路段沿线筑路材料分布情况,本着就地取材、节省工程造价为原则,在不降低原有河沟功能,尽量不改变原有自然条件及环境,以满足泄洪、农田排灌及配套水利设施需要的条件下,通过现场勘察、资料分析和经济比较,确定桥涵型式和孔跨布置。桥梁设计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采用成功的、有经验的桥型,尽可能采用经济标准跨径,避免复杂结构,全线桥型设计应相对统一。2.2平曲线上桥梁的设计本路段部分桥梁位于平曲线时,根据桥位平曲线弯道半径、孔跨等具体情况,采用墩台平面按路线法向布置;平曲线线形由调整上部构造主梁长度、主梁翼缘线型形成;桥梁横坡由主梁横坡、梁顶现浇铺装层、盖梁(台帽)、支座以及支座垫石共同调节。桥面铺装采用等厚设计。3.沿线主要桥梁分布情况表1-1桥梁设置一览表中心桩号桥名桥梁标准宽度(米)孔径布置主梁结构形式桥梁全长(米)备注EK1+126.50E匝道张南高速上跨桥26.5(41+46+41)+55钢箱梁194E线EK2+175.50E匝道双河口大桥26.5(30+40+30)现浇连续箱梁116E线EK3+209.00E匝道沪蓉高速上跨桥17.5(40+54+40)+(2-23)钢箱梁+现浇连续箱梁187E线K5+839.50沪蓉高速拼宽桥4.5(4-16)现浇连续箱梁81沪蓉高速拼宽GK0+28.50沪蓉高速车行天桥9.0(1-55)钢箱梁62沪蓉高速天桥4.主要材料及要求4.1混凝土4.1.1混凝土材料要求(1)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的预制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2)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3)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不小于5mm的河沙;当河沙不易得到时,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4.1.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1)桥面铺装:10cm厚沥青砼+桥面专用防水涂层。(2)上部箱梁及封锚端:C50砼。(3)U台背墙、轻型桥台耳背墙及台身、桥墩盖梁、墩柱及其系梁:C35砼。(4)桩基及其系梁和承台:C30砼。(5)U台墙身、基础:C25片石砼。(6)支座垫石:C40小石子砼。(7)伸缩缝:C50钢纤维微膨砼: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的体积比为1%,钢纤维长度25~50mm,等效直径0.3~0.8mm,且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50混凝土的同等强度,其中钢纤维砼抗弯拉强度应比同级砼抗弯强度提高40%以上,并不小于7MPa。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搅拌的次序和方法应以搅拌过程中钢纤维不产生结团和保证一定的生产率为原则,并通过试拌确定。建议采用将钢纤维、水泥、粗细骨料先干拌而后加水湿拌的方法,必要时采用钢纤维分散机布料,且干拌时间不宜小于1.5min,并应按下列步骤振捣与整平。=1\*GB3①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整平;=2\*GB3②用表面带凸棱的金属圆滚将竖起的钢纤维和位于表面的石子和钢纤维压下去,然后用金属圆滚将表面滚压平整。待钢纤维混凝土表面无泌水时用金属抹刀抹平,经修整的表面不得裸露钢纤维,也不得留有浮浆;=3\*GB3③抹平的表面应在初凝前做拉毛处理,拉毛时不得带出钢纤维,拉毛工具可使用刷子和压滚,不得使用木刮板,粗布路刷和竹扫帚。有关钢纤维混凝土的其他未尽事宜除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15)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宜符合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的规定。钢纤维检验应从成品中随机抽取,不得用母材料代替。4.1.3钢箱梁:(1)桥面铺装:10cm厚沥青砼+桥面专用防水涂层+10cm厚C50钢纤维砼+防腐涂层。(2)上部钢箱梁:Q355低合金刚强度结构钢。(3)U台背墙、轻型桥台耳背墙及台身、桥墩盖梁、墩柱及其系梁:C35砼。(4)桩基及其系梁和承台:C30砼。(5)U台墙身、基础:C25片石砼。(6)支座垫石:C40小石子砼。(7)伸缩缝:C50钢纤维微膨砼: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的体积比为1%,钢纤维长度25~50mm,等效直径0.3~0.8mm,且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50混凝土的同等强度,其中钢纤维砼抗弯拉强度应比同级砼抗弯强度提高40%以上,并不小于7MPa。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搅拌的次序和方法应以搅拌过程中钢纤维不产生结团和保证一定的生产率为原则,并通过试拌确定。建议采用将钢纤维、水泥、粗细骨料先干拌而后加水湿拌的方法,必要时采用钢纤维分散机布料,且干拌时间不宜小于1.5min,并应按下列步骤振捣与整平。=1\*GB3①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整平;=2\*GB3②用表面带凸棱的金属圆滚将竖起的钢纤维和位于表面的石子和钢纤维压下去,然后用金属圆滚将表面滚压平整。待钢纤维混凝土表面无泌水时用金属抹刀抹平,经修整的表面不得裸露钢纤维,也不得留有浮浆;=3\*GB3③抹平的表面应在初凝前做拉毛处理,拉毛时不得带出钢纤维,拉毛工具可使用刷子和压滚,不得使用木刮板,粗布路刷和竹扫帚。有关钢纤维混凝土的其他未尽事宜除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15)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宜符合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的规定。钢纤维检验应从成品中随机抽取,不得用母材料代替。4.2预应力钢筋采用公称直径15.2mm的高强度低松弛(Ⅱ级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规定。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驰系数为0.3。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μ=0.17,k=0.0015),真空压浆工艺。预应力筋管道,其技术要求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的相关要求。孔道压浆要求采用真空压浆技术,相关技术要求参见现行《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中“真空吸浆”的内容。压浆材料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相关要求。4.3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2017)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18)的规定。HPB300钢筋其抗拉、压设计强度为250MPa,HRB400级钢筋其抗拉、压设计强度为330Mpa,除特殊说明外,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热扎螺纹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热扎圆钢筋。钢筋直径≥25mm的钢筋连接采用等强度直螺纹机械连接,连接等级达到Ⅰ级标准。4.4钢材(1)钢材各项指标及要求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等相关标准。(2)钢材必须有生产厂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应进行检验和验收,做好记录,必要时可要求制造厂对钢板材料进行无损探伤复验。(3)焊接材料如焊丝、焊剂等及其焊接质量必须满足《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的技术要求,焊接材料的选用应和钢材相配套。焊接后其熔敷金属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及冲击韧性应相当并不低于母材的机械性能;焊接材料供货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应任意抽查复验焊剂及焊丝。(4)声测管采用满足《混凝土灌注桩用钢薄壁声测管及使用要求》(JT/T705-2007)规定的产品,并按照其使用要求执行。4.5防水层:10cm沥青混凝土面层+防水层(可增加桥面沥青混凝土与现浇层的粘结性)。防水层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指标外观黑色粘稠液体延伸性≥6mm断裂延伸率≥80%低温柔韧性,~25℃±2℃无断裂纹粘结强度,25℃≥1.00MPa剪切强度,25℃≥1.00MPa干燥性(25℃)表干≤4h实干≤12h不透水性,0.3Mpa30min不渗水耐热性160±2℃,无流淌和滑动抗冻性,~20℃20次不开裂抗刺破及渗水暴露轮碾试验(0.7Mpa,100次)后,0.3MPa水压下不渗水5桥梁耐久性设计、养护维修设施设计5.1桥梁耐久性设计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取决于混凝土材料的自身特性和结构的使用环境,与结构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密切相关。本次设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5.1.1加强桥梁排水和防水层设计,并特别注意泄水管周边的构造细节处理以及伸缩缝设计,改善桥梁的环境作用条件;5.1.2改进桥梁结构设计,其中包括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防止由于混凝土保护层碳化引起钢筋钝化膜破坏的目的;加强构造钢筋,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展;5.1.3注重桥梁结构细节设计,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从设计角度要求达到增强混凝土密实度,防止或控制混凝土开裂,阻止水分的侵入;提高后张法预应力钢筋管道压浆质量的的要求;5.2养护维修设施设计5.2.1桥梁上部结构养护维修设施桥梁上部结构养护维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桥面系的养护和维修、排水系统、防撞护墙、伸缩装置、桥头搭板、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设施,这部分养护维修工作不需要专设的养护维修设施;梁体检查、支座更换等可采用桥梁检测车进行养护维修和检查,未设计专用设施。5.2.2桥梁下部结构养护维修桥梁下部结构的养护维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盖梁墩台帽可采用桥梁检测车进行养护维修;台身、锥坡通过锥坡上设置人行梯道、桥下设置人行梯步进行检测和养护;桥墩可采用桥梁检测车进行检测,采用桥下搭建脚手架进行养护维修。5.3钢箱梁防腐涂装本桥为钢箱梁桥,根据大气腐蚀环境、工况条件以及钢结构各部件的工作和维修条件,按照《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结构表面涂层体系。防腐体系采用长效型。表5-1钢结构表面涂层体系表部位防腐涂装体系编号备注钢箱梁内表面S13防腐涂装体系编号对应《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中相关内容钢箱梁外表面S05人行道栏杆、防撞护栏等附属钢结构S02所有钢板表面须进行预处理,涂装前钢材的表面处理必须达到《涂装前钢梁表面的锈蚀等级除锈等级》(GB/T8923-2008)规定的Sa2.5级;不便于喷砂除锈的部位,采用手工和机修除锈至《涂装前钢梁表面的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2008)规定的St3级。表面表面粗糙度Rz=40~80μm。构件的表面需满足国标的要求。表5-2钢主梁的防腐设计钢主梁外表面涂装体系涂料种类技术要求(总干膜最小厚度(μm)表面净化处理无油、干燥二次表面喷砂除锈Sa2.5级,Rz=40~80μm底漆无机富锌底漆60160中间漆环氧云铁中间漆702140面涂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40280焊缝修补同上要求钢主梁内表面涂装体系涂料种类技术要求(总干膜最小厚度(μm)二次表面喷砂除锈Sa2.5级,Rz=40~80μm底漆环氧富锌底漆50150面涂环氧(厚浆)漆(浅色)2001·200焊缝修补机械打磨除锈St3级后涂上述同部位油漆人行道栏杆、防撞护栏等附属钢结构涂装体系涂料种类技术要求(总干膜最小厚度(μm)底漆环氧磷酸锌底漆60160中间漆环氧(厚浆)漆602120面涂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40280钢梁现场涂装方案:对钢梁现场焊缝部位及焊缝两侧各20mm宽范围,采用手工和机械工具除锈,达到《涂装前钢梁表面的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2008)规定的St3级,表面粗糙度Rz=40~80μm。然后用压缩空气清除表面灰尘残渣,实施和钢梁同部位相同的涂装方案。对于钢结构表面涂装的的工艺要求(表面处理、涂装要求等)应满足《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的相关规定。桥梁在使用期内会受到自然和人为的侵害,造成结构和涂装的损坏,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涂层缺陷状态的判定可以参考ISO4628标准。涂层在达到寿命期后,可以根据该时期的涂装新成果,按制定的新的涂装计划进行处理。涂装的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施工环境温度宜为10~30℃;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钢基材表面涂装施工时,钢材表面温度必须高于露点温度3℃;在大风、雨、雾、雪及强烈日光照射时,禁止户外施工。6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摘自详细地勘报告)6.1地形地貌互通区位于梁平坝子金带镇千和村一带,属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地貌(互通区卫片图详见图3.1-1)。互通区地形总体较平坦,由宽缓冲沟及卓壮丘包相间组成。丘包多基岩裸露,宽缓沟谷水田广泛分布,被第四系粉质粘土层覆盖。丘包相对高差一般20-42m。总体地形坡角约3-15°,局部受人工改造出现陡坎或基岩陡坎。互通区最高点位于互通区E匝道EK0+970北侧丘包顶部,高程约480.9m,最低点位于E匝道EK1+200一带的平坝区,高程约438.8m,相对高差约42.1m。6.2地质构造及地震黄泥塘背斜轴部走向方向为北东48-南西向228。黄泥塘背斜在区内全段长80km,轴向北42度东,呈北端向东,南端向西偏转的缓“S”形。背斜两翼不对称,南东翼陡,倾角70-80并常直立倒转。仅在北东段大堰塘-芦家湾一带变缓为10-50,有次生小褶曲。北西翼缓,倾角15-41,背斜两翼形成线形尖棱至半箱形状条形山,背斜轴部形成北西向南东缓倾的岩溶槽谷地形。黄泥塘背斜被北端与铁峰山背斜斜接,背斜北西翼为梁平向斜,南东翼为拔山寺向斜。互通区位于黄泥塘背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308-334°∠24~34°,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裂隙:①219~245°∠46~81°,裂面较平直,缝宽3~5mm,局部粘土充填,延伸约3~5m,发育间距0.3~1.2m,结合程度差;②102~161°∠60~79°,裂面较平直,无充填,延伸约1~2m,发育间距0.5~1.8m,结合程度差。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其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的有关规定执行,桥梁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C/TB02-01-2008)的有关规定执行。6.3地层岩性据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互通区分布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性为砂岩、泥岩。现将各层岩性由老至新分述如下:6.3.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质重,多见砂质团块及条带,局部见薄层砂岩透镜体。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层网状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强风化层厚度1.2-4.0m。钻孔揭穿的最大铅直厚度为20.7m(ZK13,未揭穿)。砂岩:灰色,灰白色,灰黄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泥质含量高,可见泥质条带。中细粒结构为主,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多呈灰黄色,岩体破碎,岩质软,厚度1.30-2.4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岩质较硬,锤击声多清脆。钻孔揭穿的最大铅直厚度为19.30m(ZK37,未揭穿)。粉砂岩:灰色,灰褐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含泥质重。中-粗粒结构为主,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多呈红褐色、灰褐色,岩体破碎,岩质软,多呈散沙状,厚度2.0-4.4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质软,遇水易崩解,可捏碎。钻孔揭穿的最大铅直厚度为14.9m(ZK24,已揭穿)。6.3.2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1)粉质粘土:红棕色。可塑状为主,局部水田鱼塘表层0.4-0.6m段为流塑状至软塑状。含少量碎石及植物根系。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局部含少量碎石。主要分布在宽缓沟谷中部及斜坡中下部缓坡地带。勘探点揭露的最大厚度7.9m(LW18)。(2)碎石土:黄-灰黄色。稍湿,松散-中密。碎石主要由砂岩、泥岩组成,粒径2-40cm,含量50-60%,含少量植物根系。该层主要分布在斜坡中下部。本次勘察钻孔揭露的最大厚度6.8m(ZK48)。6.3.3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人工填土:杂色,红褐色为主,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夹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含量30-60%,直径约3-25cm,棱角状;粉质粘土多呈红褐色,可塑状。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弃土堆积而成,堆积年限约10年以上。本次勘察钻孔揭露最大厚度约8.4m(ZK15)。6.4水文地质条件互通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径流途径短,大气降雨以面流的形式沿斜坡临空面向低洼处排泄,桥位区地下水排泄条件好。土体厚度0.00~9.8m,为粉质粘土、粘土及碎石土、人工填土等,无蓄水条件。斜坡钻孔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地下水埋藏较深。(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中,浅层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雨季存在少量地下水,主要向低洼处排泄。中风化基岩岩体完整,不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渗透补给、储存,互通位区内地下水埋藏较深,钻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3)水质类型及腐蚀性判定试验结果表明,场地地表水类型属HCO3--Ca2+型水,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评价,综合判定场地内的环境水、土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6.5不良地质现象互通区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6.6土、石工程分级及其特征根据各土层结构特征、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进行土石等级和土石类别分级。(1)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红褐色,紫红色。可塑状为主。土石工程分级属Ⅱ级普通土。其中水田、鱼塘等表层0.50-1.50m为过湿软土,土石工程分级属Ⅰ级软土。(2)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碎石土:杂色。稍湿,松散-稍密。土石工程分级属Ⅱ级普通土。(3)第四系残人工堆积层(Q4ml)人工填土:杂色。稍湿,松散-稍密。土石工程分级属Ⅲ级硬土。(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团块及条带,间夹薄层砂岩。强风化岩体网状裂隙发育,质软,可捏碎。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强弱风化线界线不明显。强风化土石工程分级属Ⅲ级硬土。中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土石工程分级属Ⅳ级软石。(5)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含泥质条带及泥岩透镜体,钙泥质胶结为主,局部为泥质胶结,强风化岩芯呈块状,锤击易碎。中风化以块状为主,少数呈短柱状。强风化与中风化界限不明显。强风化土石工程分级属Ⅳ级软石。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土石工程分级属Ⅴ级次坚石。(6)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ss)粉砂岩:灰褐色、灰色,中-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含泥质重,泥质胶结,质软,遇水易软化,可捏碎。强风化岩体裂隙发育,质软,可捏碎。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强弱风化线界线不明显。强风化土石工程分级属Ⅲ级硬土。中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土石工程分级属Ⅳ级软石。6.7主要桥梁工程地质评价6.7.1沪蓉高速K5+799.500~K5+879.500右侧拼宽桥工程地质评价主线K5+799.500~K5+879.500右侧拼宽桥,桥长81m,设计标高451.242~451.147m,纵坡-1.495%~1.1%。设2台3墩,共计4跨。桥梁跨径及长度与既有桥梁保持一致,既有桥梁两侧桥台为重力式桥台。桥梁上跨Y039公路(梁平区二环路)及乡村道路。桥位区纵向地形总体起伏较大,地形坡角约5-25°,受人工改造影响,桥位区纵向地形呈台阶状。桥位区多被第四系覆盖,主要以人工填土为主,钻探揭露厚度约2.3-9.8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桥位区岩层产状为309°∠34°,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25°∠87°、②102°∠44°。桥位区斜坡稳定,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适宜桥梁建设。(1)0#桥台地面高程443.1~448.9m,设计高程451.242m,桥面高于地面约3.2~8.1m。由于桥台区覆盖层厚度大,根据ZK48推测0#桥台区覆盖层厚度约8.0-11.2m,建议采用轻型桥台桩基础或重力式桥台群桩承台基础。桥台基础开挖,桥台四周将形成土质边坡,建议按照1:1.0的临时坡率放坡,必要时设临时支护措施。桥台基坑要及时回填封闭。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及砂岩,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0=800kpa,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2000kpa。(2)1#桥墩1#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51.16m,位于既有沪蓉高速公路(G42)原有桥梁右侧。自然地面坡角5~13°,地面高程约439-442.9m。覆盖层较厚,厚度约9.8m。强风化基岩厚1.2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及砂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中风化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7.62MPa。(3)2#桥墩2#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51.13m,位于既有沪蓉高速公路(G42)原有桥梁右侧。桥墩位置地形较平坦,地面坡角1~5°,地面高程约441.5m。覆盖层较厚,厚度约7.1m。强风化基岩厚1.7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及砂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中风化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7.62MPa。(4)3#桥墩3#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51.12m,位于既有沪蓉高速公路(G42)原有桥梁右侧。桥墩位置地形较平坦,地面坡角1~5°,地面高程约444m。覆盖层较厚,厚度约3.0m。强风化基岩厚1.0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7.62MPa。(5)4#桥台4#桥台处在丘包东北侧,坡角5~15°,桥台区被第四系覆盖,以人工填土为主,覆盖层厚度约2.3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强风化基岩厚2.2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中风化砂岩体较完整,承载力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4#桥台地面高程444~451m,设计高程451.13m,桥面高于地面约0.8~3.8m。4#桥台基坑开挖,将形成高约6.3m的土质边坡,建议按照1:1.0的临时坡率放坡,必要时设临时支护措施。桥台基坑要及时回填封闭。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及砂岩,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0=800kpa,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2000kpa。主线拼宽桥墩台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力学参数详见下表。编号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地基承载力(MPa)岩石极限侧阻力qsir(kpa)岩石极限端阻力qpr(kpa)0#台中风化砂岩明挖扩大基础砂岩fa0=1.201#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端承桩基础泥岩frk=10.94砂岩frk=37.622#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端承桩基础泥岩frk=10.94砂岩frk=37.623#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端承桩基础泥岩frk=10.94砂岩frk=37.624#台中风化砂岩明挖扩大基础砂岩fa0=1.206.7.2EK1+028.0~EK1+222.0段E匝道张南高速上跨桥工程地质评价E匝道张南高速上跨桥起止里程桩号EK1+028.0~EK1+222.0,桥长194m,设计标高464.849~466.532m,纵坡2.00%~2.40%。设2台3墩,共计4跨。桥梁上跨张南高速仁和互通。桥位区地形总体较平坦,桥台位置地形相对起伏较大,仁和互通区地形坡角约3-8°,桥台区受张南高速建设影响,形成岩质人工边坡,边坡高度约15~16m。仁和互通平坝区多被第四系覆盖,以人工填土为主,厚度约1.2~8.4m;两侧桥台位置斜坡基岩岀露,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粉砂岩。桥位区岩层产状为308°∠33°,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219°~259°∠79-81°、②140°∠57°。桥位区斜坡稳定,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适宜桥梁建设。桥梁墩台桩长设置时综合考虑持力层参数及净边距,确保桥梁基础稳定。(1)0#桥台0#桥台处在丘包西南侧,坡角20~25°,多基岩裸露,局部分布薄层第四系覆盖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基岩厚1.5~3.0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中风化泥岩体较完整,承载力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0#桥台地面高程455~463m,设计高程466.58m,桥面高于地面约3.2~9.5m。0#桥台基坑开挖,将形成高约8.4m的边坡,为泥岩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该段岩层产状308°∠33°,两组裂隙产状:J1为219°∠80°、J2为140°∠57°,路线方向230°,作开挖边坡的赤平投影图(见图5.7.3-1)。根据图5.7.3-1可知,东南侧边坡为顺向坡,桥台基坑直立开挖,可能沿岩层层面产生滑动破坏;西南侧边坡为切向坡,无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东北侧边坡为切向坡,L1裂隙外倾,但倾角陡,约80°。建议西南侧、西北侧及东北侧边坡采用1:0.5的临时坡率放坡,及时清除剖面松动岩块;西北侧边坡为切向坡,L2裂隙外倾,倾角约57°。建议西南侧及东北侧边坡采用1:0.5的临时坡率放坡,及时清除剖面松动岩块;西北侧及东南侧边坡建议采用1:0.75的坡率放坡,及时清除坡面松动岩块,必要时采用临时支护措施。桥台基坑要及时回填封闭。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0=800kpa。(2)1#桥墩1#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66.59m,位于仁和枢纽E匝道与主线之间的绿化带范围。自然地面坡角5~8°,地面高程约449.7-451.3m。覆盖层较厚,厚度约4.2-8.4m。强风化基岩厚1.6~3.8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由于该墩根据ZK15钻孔揭露有厚层的粉砂岩,其泥质胶结,质软,遇水易软化,力学性质低,饱和抗压强度无法取得,建议采用摩擦桩基础。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及粉砂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中风化粉砂岩未取得饱和抗压强度值。图6.7.2-1E匝道张南高速上跨桥0#、4#桥台基坑边坡赤平投影图(3)2#桥墩2#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66.36m,位于仁和枢纽D匝道与主线之间的绿化带靠主线侧。自然地面坡角5~8°,地面高程约449.7-450.8m。覆盖层较薄,厚度约1.2-3.0m。强风化基岩厚2.0~2.8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由于该墩根据ZK16、ZK17钻孔揭露有厚层的粉砂岩,其泥质胶结,质软,遇水易软化,力学性质低,饱和抗压强度无法取得,建议采用摩擦桩基础。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及粉砂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中风化粉砂岩未取得饱和抗压强度值。(4)3#桥墩3#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65.91m,位于仁和枢纽D匝道与主线之间的绿化带靠D匝道侧。自然地面坡角5~8°,地面高程约453.1-456.5m。覆盖层较厚,厚度约4.2-6.5m。强风化基岩厚2.2~3.0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由于该墩根据ZK19、ZK20钻孔揭露有厚层的粉砂岩,其泥质胶结,质软,遇水易软化,力学性质低,饱和抗压强度无法取得,建议采用摩擦桩基础。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及粉砂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中风化粉砂岩未取得饱和抗压强度值。(5)4#桥台4#墩桥台位于山丘东北侧既有张南高速人工边坡上部,自然地面坡角25~30°。覆盖层薄,多基岩裸露,零星分布有少量第四系覆盖层。强风化基岩厚4.0~4.4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4#桥台地面高程467~470m,设计高程464.849m,桥面高于地面约4.0~9.8m。该段岩层产状308°∠33°,两组裂隙产状:J1为219°∠80°、J2为140°∠57°,路线方向230°。设计拟采用轻型桥台桩基础,由于设计标高低于地面高程,建议采用重力式桥台,明挖扩大基础。4#桥台基坑开挖,将形成高约10.6m的边坡,为泥岩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赤平投影图同0#桥台图5.7.4-1。根据图5.7.4-1可知,东南侧边坡为顺向坡,桥台基坑直立开挖,可能沿岩层层面产生滑动破坏;西南侧边坡为切向坡,无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东北侧边坡为切向坡,L1裂隙外倾,但倾角陡,约80°。建议西南侧、西北侧及东北侧边坡采用1:0.5的临时坡率放坡,及时清除剖面松动岩块;西北侧边坡为切向坡,L2裂隙外倾,倾角约57°。建议西南侧及东北侧边坡采用1:0.5的临时坡率放坡,及时清除剖面松动岩块;西北侧及东南侧边坡建议采用1:0.75的坡率放坡,及时清除坡面松动岩块,必要时采用临时支护措施。桥台基坑要及时回填封闭。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0=800kpa。E匝道张南高速上跨桥墩台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力学参数详见下表。编号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地基承载力(MPa)岩石极限侧阻力qsir(kpa)岩石极限端阻力qpr(kpa)0#墩中风化泥岩明挖扩大基础泥岩fa0=0.81#墩中风化粉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摩擦桩基础泥岩frk=10.94粉砂岩qsir=250泥岩qsir=600粉砂岩qpr=2500泥岩qpr=60002#墩中风化粉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摩擦桩基础泥岩frk=10.94粉砂岩qsir=250泥岩qsir=600粉砂岩qpr=2500泥岩qpr=60003#墩中风化粉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摩擦桩基础泥岩frk=10.94粉砂岩qsir=250泥岩qsir=600粉砂岩qpr=2500泥岩qpr=60004#台中风化粉砂岩中风化泥岩明挖扩大基础粉砂岩fa0=0.4泥岩fa0=0.86.7.3EK2+117.5~EK2+233.5段E匝道双河口大桥工程地质评价E匝道双河口大桥起止里程桩号EK2+117.5~EK2+233.5,桥长116m,设计标高449.920~449.456m,纵坡-0.40%。设2台2墩,共计3跨。桥梁上跨Y039公路(梁平区二环路)。桥位区地形总体较平坦,地形坡角约3-5°,局部存在人工陡坎,桥位区多被第四系覆盖,仅起点桥台附近基岩零星出露,覆盖层厚度约0.7~7.8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粉砂岩。桥位区岩层产状为317°∠24°,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149°∠82°、②237°∠46°。桥位区斜坡稳定,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适宜桥梁建设。桥梁墩台桩长设置时综合考虑持力层参数及净边距,确保桥梁基础稳定。(1)0#桥台0#桥台处在丘包西南侧,坡角10~25°,多基岩裸露,局部分布薄层第四系覆盖层,覆盖层厚度0~2.6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粉砂岩,强风化基岩厚2.4~3.3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中风化泥岩及粉砂岩体较完整,承载力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0#桥台地面高程442~447.1m,设计高程449.920m,桥面高于地面约3.1~7.4m。0#桥台基坑开挖,将形成高约6.8m的边坡,为泥岩及粉砂岩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该段岩层产状317°∠24°,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149°∠82°、②237°∠46°路线方向230°,作开挖边坡的赤平投影图(见图5.7.5-1)。根据图5.7.5-1可知,东南侧边坡为顺向坡,桥台基坑直立开挖,可能沿岩层层面产生滑动破坏;西南侧边坡为切向坡,无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东北侧边坡为切向坡,L1裂隙外倾,但倾角陡,约82°。建议西南侧、西北侧及东北侧边坡采用1:0.5的临时坡率放坡,及时清除剖面松动岩块;西北侧边坡为切向坡,L2裂隙外倾,倾角约46°。由于桥台区以粉砂岩为主,岩质软,建议西南侧及东北侧边坡采用1:0.75的临时坡率放坡,及时清除剖面松动岩块;西北侧及东南侧边坡建议采用1:1.0的坡率放坡,及时清除坡面松动岩块,必要时采用临时支护措施。桥台基坑要及时回填封闭。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0=800kpa。图6.7.3-1E匝道双河口大桥0#、3#桥台基坑边坡赤平投影图(2)1#桥墩1#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49.77m,位于梁平区二环路东侧的绿化带范围。自然地面坡角0~3°,地面高程约439.6-441m。覆盖层较厚,厚度约4.6-5.5m。强风化基岩厚2.0~2.6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3)2#桥墩2#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49.61m,位于梁平区二环路西侧的绿化带范围。自然地面坡角0~3°,地面高程约441-442m。覆盖层较厚,厚度约7.8m。强风化基岩厚2.0~2.8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4)3#桥台3#墩桥台位于梁平二环路南侧平坝中,自然地面坡角0~5°。桥台区均被第四系覆盖,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4.2~5.8m。强风化基岩厚1.7~1.8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3#桥台地面高程438.8~440.8m,设计高程449.49m,桥面高于地面约8.5~10.5m。该段岩层产状308°∠33°,两组裂隙产状:J1为219°∠80°、J2为140°∠57°,路线方向230°。由于桥台区覆盖层厚度大,建议采用轻型桥台桩基础或重力式桥台群桩承台基础。桥台基础开挖,桥台四周将形成土质边坡,建议按照1:1.0的临时坡率放坡,必要时设临时支护措施。桥台基坑要及时回填封闭。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E匝道双河口大桥墩台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详见表。编号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地基承载力(MPa)岩石极限侧阻力qsir(kpa)岩石极限端阻力qpr(kpa)0#墩中风化泥岩明挖扩大基础泥岩fa0=0.8--1#墩中风化泥岩钻孔端承桩基础泥岩frk=10.94--2#墩中风化泥岩钻孔端承桩基础泥岩frk=10.94--3#台中风化泥岩明挖扩大基础泥岩fa0=0.8--6.7.4EK3+115.0~EK3+303.0段E匝道沪蓉高速上跨桥工程地质评价E匝道沪蓉高速上跨桥起止里程桩号EK3+115.0~EK3+303.0,桥长188m,设计标高461.524~464.849m,纵坡3.000%~-2.532%。设2台4墩,共计5跨。桥梁上跨沪蓉高速。桥位区地形总体较平坦,地形坡角约5-8°,桥位区多被第四系覆盖,覆盖层厚度约1.3~4.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粉砂岩。桥位区岩层产状为308°∠30°,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37°∠86°、②138°∠77°。桥位区斜坡稳定,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适宜桥梁建设。桥梁墩台桩长设置时综合考虑持力层参数及净边距,确保桥梁基础稳定。(1)0#桥台0#桥台处在丘包西南侧,坡角10~25°,多基岩裸露,局部分布薄层第四系覆盖层,覆盖层厚度0~2.6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粉砂岩,强风化基岩厚2.4~3.3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中风化泥岩及粉砂岩体较完整,承载力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0#桥台地面高程443.8~446.3m,设计高程461.59m,桥面高于地面约17.6m。0#桥台架空高,且为预留保证沪蓉高速远期8车道扩宽工程,建议本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桩基础,建议采用钻孔桩。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2)1#桥墩1#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62.25m,位于梁平区沪蓉高速公路北侧绿化带范围内。自然地面坡角3~10°,地面高程约444.4-447.4m。覆盖层较厚,厚度约4.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基岩厚3.0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3)2#桥墩2#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62.27m,位于梁平区沪蓉高速公路南侧绿化带范围内。自然地面坡角1~4°,地面高程约445.3-448.1m。覆盖层较薄,厚度约1.3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强风化基岩厚1.8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7.62MPa。(4)3#桥墩3#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61.66m,位于梁平区沪蓉高速公路南侧平坝内。自然地面坡角1~4°,地面高程约446-447m。覆盖层较薄,厚度约2.1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强风化基岩厚1.3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7.62MPa。(5)4#桥墩4#墩设计桥面高程为461.09m,位于梁平区沪蓉高速公路南侧平坝内。自然地面坡角1~4°,地面高程约446-447m。覆盖层较薄,厚度约3.7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及粉砂岩,强风化基岩厚1.6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泥岩及粉砂岩,由于该墩根据ZK39钻孔揭露情况推测桩底为粉砂岩,其为粗粒结构,岩质软,遇水易软化。当端承桩设置在上部砂、泥岩中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建议采用摩擦桩基础。中风化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7.62MPa,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中风化粉砂岩未取得饱和抗压强度值。(6)5#桥台5#墩桥台位于梁平区沪蓉高速公路南侧平坝内,自然地面坡角0~5°。桥台区均被第四系覆盖,主要为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4.0m。强风化基岩厚3.0m。地面未发现沉降、开裂等变形现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稳定。桥墩区土层及强风化基岩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承载力较高,可作桥墩的基础持力层。5#桥台地面高程446.7m,设计高程460.71m,桥面高于地面约14m。5#桥台架空高,且为预留保证沪蓉高速远期8车道扩宽工程,建议本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桩基础,建议采用钻孔桩。由于该墩根据ZK39钻孔揭露有厚层的粉砂岩,其泥质胶结,质软,遇水易软化,力学性质低,饱和抗压强度无法取得,建议采用摩擦桩基础。嵌岩深度满足设计需求。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泥岩及粉砂岩,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中风化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7.62MPa,中风化粉砂岩未取得饱和抗压强度值。E匝道沪蓉高速上跨桥墩台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详见表编号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地基承载力(MPa)岩石极限侧阻力qsir(kpa)岩石极限端阻力qpr(kpa)0#墩中风化泥岩钻孔端承桩基础泥岩frk=10.941#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端承桩基础泥岩frk=10.94砂岩frk=37.62粉砂岩qsir=250泥岩qsir=600粉砂岩qpr=2500泥岩qpr=60002#墩中风化砂岩钻孔端承桩基础砂岩frk=37.62粉砂岩qsir=250泥岩qsir=600粉砂岩qpr=2500泥岩qpr=60003#墩中风化粉砂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端承桩或摩擦桩基础泥岩frk=10.94砂岩frk=37.62粉砂岩qsir=250砂岩qsir=1300泥岩qsir=600粉砂岩qpr=2500砂岩qpr=16000泥岩qpr=60004#墩中风化粉砂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端承桩或摩擦桩基础泥岩frk=10.94砂岩frk=37.62粉砂岩qsir=250砂岩qsir=1300泥岩qsir=600粉砂岩qpr=2500砂岩qpr=16000泥岩qpr=60005#台中风化粉砂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钻孔摩擦桩基础泥岩frk=10.94砂岩frk=37.62粉砂岩qsir=250砂岩qsir=1300泥岩qsir=600粉砂岩qpr=2500砂岩qpr=16000泥岩qpr=60006.7.5K6+264.0沪蓉高速车行天桥工程地质地质评价沪蓉高速车行天桥主线中心桩号为K6+264.0,桥长57m,桥面设计高程462.8m,桥面水平,拟设2台0墩,共计1跨。与主线正交,该天桥为原天桥拆除重建。设计上部结构拟采用简支钢箱梁,下部结构拟采用桩柱式轻型桥台,桩基础。天桥上跨沪蓉高速。桥位区受沪蓉高速建设人工改造影响地形起伏大,两侧桥台位置形成陡坎,地形坡角约35-45°,桥位区多被第四系覆盖,以人工填土为主,覆盖层厚度约4.3~5.7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粉砂岩。桥位区岩层产状为332°∠26°,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77°∠79°、②154°∠58°。桥位区斜坡稳定,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适宜桥梁建设。(1)主线左侧桥台主线左侧桥台位于沪蓉高速主线左侧,地形坡角40~45°,地表被第四系人工填土覆盖,覆盖层厚度5.7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基岩厚1.8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中风化泥岩及粉砂岩体较完整,承载力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主线左侧桥台地面高程461~463m,设计高程462.8m,桥面与地面高程基本持平。为预留保证沪蓉高速远期8车道扩宽工程,建议本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桩基础,建议采用钻孔桩。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2)主线右侧桥台主线右侧桥台位于沪蓉高速主线右侧,地形坡角30~40°,地表被第四系人工填土覆盖,覆盖层厚度4.3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基岩厚2.7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中风化泥岩及粉砂岩体较完整,承载力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主线左侧桥台地面高程461.6~462.5m,设计高程462.8m,桥面与地面高程基本持平。为预留保证沪蓉高速远期8车道扩宽工程,建议本桥台采用轻型桥台、桩基础,建议采用钻孔桩。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0.94MPa。6.7.6E匝道EK2+846.0改建渡槽工程地质评价E匝道EK2+846.0改建渡槽是新建道路为还建拆除部分现状渡槽而设。与E匝道斜交,与E匝道相交桩号为EK2+846.0,渡槽全长45m,渡槽孔跨及孔径为渡槽孔跨及孔径为10m+20m+20m+10m,拟设2台2墩,共计3跨。新建渡槽采用净1.4x1.0mU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渡槽。本渡槽墩柱基础均采用桩基础,0号墩、9号墩紧靠原渡槽墩。渡槽线位于丘包中上部,地形总体较平坦,约3-8°,表层被第四系覆盖,以粉质粘土为主,覆盖层厚度约0.8~3.2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粉砂岩。桥位区岩层产状为333°∠33°,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245°∠82°、②114°∠79°。渡槽路线区斜坡稳定,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适宜渡槽建设。由于拟建渡槽路线区地形条件整体较好,地形平坦,总体地形坡角约3-8°。渡槽区多被第四系覆盖,以粉质粘土为主,覆盖层厚度约0.8~3.2m。由于场区内第四系土层分布不均,承载力低,渡槽架空较高,第四系土体不宜作墩台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岩石承载力稍高,但完整性差,厚薄不均,不宜作墩台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岩石承载力高,完整性好,厚度较大,是墩(台)基础理想持力层。建议渡槽墩台均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嵌岩深度宜3-5倍桩径,并应考虑到相邻桩底坡度不大于45°及6m净边距的要求。其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建议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P42之公式6.3.7计算。6.7.7沪蓉高速K6+555.0改建渡槽工程地质评价沪蓉高速K6+555.0改建渡槽是新建道路为还建拆除部分现状渡槽而设。与主线相交桩号为K6+555.0,渡槽全长约164.166m。渡槽孔跨及孔径为20m+20m+20m+24m+14m+24m+20m+20m+20m+20m,拟设2台8墩,共计9跨。新建渡槽采用净1.4x1.0mU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渡槽。本渡槽墩柱基础均采用桩基础,0号墩、9号墩紧靠原渡槽墩。渡槽区受沪蓉高速建设人工改造影响地形起伏大,沪蓉高速两侧存在挖方边坡,地形坡角约35-45°,渡槽区多被第四系覆盖,以粉质粘土及人工填土为主,覆盖层厚度约1.0~2.5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粉砂岩。桥位区岩层产状为308°∠30°,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138°∠77°、②37°∠86°。渡槽路线区斜坡稳定,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适宜渡槽建设。由于拟建渡槽路线区地形条件整体较好,地形平坦,总体地形坡角约5-15°。渡槽区多被第四系覆盖,以粉质粘土及人工填土为主,覆盖层厚度约1.0~2.5m。由于场区内第四系土层分布不均,承载力低,渡槽架空较高,第四系土体不宜作墩台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岩石承载力稍高,但完整性差,厚薄不均,不宜作墩台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岩石承载力高,完整性好,厚度较大,是墩(台)基础理想持力层。建议渡槽墩台均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嵌岩深度宜3-5倍桩径,并应考虑到相邻桩底坡度不大于45°及6m净边距的要求。其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建议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P42之公式6.3.7计算。7.桥涵设计概述7.1EK1+126.50E匝道张南高速上跨桥桥梁中心桩号为EK1+126.50,起点桩号为EK1+028.0,终点桩号为EK1+222.0,桥梁全长194.00m。本桥上部结构采用(41+46+41)+1×55m连续钢箱梁+简支钢箱梁,全桥分2联。本桥平面分别位于直线上,纵断面起点至EK1+075位于2.00%的上坡段内,EK1+075至终点位于2.50%的下坡段内,墩台均按路线法向布置。桥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双柱式墩、桩基础。0号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扩大基础,4#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桩基础。桩基础都采用嵌岩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泥岩岩石天然湿度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不得低于9.0Mpa,嵌入基岩中风化层不小于5倍桩径,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调整桩底标高。全桥共2联,桥台及桥墩采用盆式橡胶支座;0、4号桥台采用80型伸缩缝,3号桥墩采用160型伸缩缝。0号台后设置8m搭板,4号台后设置5m搭板。本桥的钢箱梁施工采用顶推施工方式。施工方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送相关部门审批。7.2EK2+175.50E匝道双河口大桥桥梁中心桩号为EK2+175.5,起点桩号为EK2+117.50,终点桩号为EK2+233.50,桥梁全长116.0m。本桥上部结构采用上部结构(30+40+30)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本桥平面位于直线段上,纵断面桥梁位于-0.4%的下坡段,墩台均按路线法向布置。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0、3号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接承台桩基础,桩基础都采用嵌岩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泥岩岩石天然湿度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不得低于9.0Mpa,嵌入基岩中风化层不小于5倍桩径,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调整桩底标高。扩大基础应进入中风化岩层不应小于1.0m,基底承载力不小于0.5Mpa,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调整基底标高。全桥共1联,桥台及桥墩采用盆式橡胶支座;0、3号桥台采用80型伸缩缝,0号、3号台后设置8m搭板。7.3EK3+209.00E匝道沪蓉高速上跨桥桥梁中心桩号为EK3+209,起点桩号为EK3+115.5,终点桩号为EK3+302.5,桥梁全长187.0m。全桥共2联,上部结构采用(40+54+40)+2×23m连续钢箱梁+预应力砼现浇连续箱梁;本桥平面位于起点至EK3+205.480位于直线上,EK3+205.480至EK3+286.480位于R-100,A-90的缓和曲线上,EK3+286.480至终点位于R-100的直线上。纵断面起点至EK3+180位于3.00%的上坡段内,EK3+180至终点位于2.532%的下坡段内,墩台均按路线法向布置。下部结构3号桥墩采用盖梁柱式墩、桩基础,其余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0、3号桥台采用轻型肋板式桥台。桩基础都采用嵌岩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泥岩岩石天然湿度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不得低于9.0Mpa,嵌入基岩中风化层不小于5倍桩径,砂岩岩石饱和湿度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不得低于20.0Mpa,嵌入基岩中风化层不小于3倍桩径,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调整桩底标高。全桥共2联,桥台及桥墩采用盆式橡胶支座;0、5号桥台采用80型伸缩缝,3号桥墩采用160型伸缩缝。0号、5号台后设置8m搭板。本桥的钢箱梁施工采用顶推施工方式。施工方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送相关部门审批。7.4K5+839.50沪蓉高速右幅拼宽桥桥梁中心桩号为K5+839.50,起点桩号为K5+799.50,终点桩号为K5+879.50,桥梁全长80.0m。全桥共1联,上部结构采用4×16m预应力砼现浇连续箱梁;本桥平面位于R=1800m的圆曲线上,本桥纵断面竖曲线半径R=12000m,变坡点桩号为K5+830.000,后退方向纵坡为1.49%,前进方向纵坡为1.1%。墩台均按路线法向布置。下部结构1、3#桥墩采用盖梁柱式墩、桩基础,2#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0号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接承台桩基础,桩基础都采用机械钻孔桩基础,均为嵌岩桩;4号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接扩大基础。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桩基泥岩岩石天然湿度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不得低于9.0Mpa,嵌入基岩中风化层不小于5倍桩径,砂岩岩石饱和湿度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不得低于20.0Mpa,嵌入基岩中风化层不小于3倍桩径,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调整桩底标高。扩大基础基底嵌入中风化层深度不小于1.0m,基底承载力不小于0.5Mpa,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调整桩底标高。全桥共1联,桥台及桥墩采用盆式橡胶支座,其中2#桥墩采用墩梁固结;桥台采用80型伸缩缝。台后设置8m搭板。新建右幅拼宽桥通过设置纵向伸缩缝与既有桥相接,新旧桥之间设置2cm宽纵向伸缩缝。新建右幅拼宽桥的桥台与既有桥台设置2cm的沉降缝分隔。为确保新建拼宽桥桥台施工时老桥台的稳定性及安全,在施工前应先对老桥台基础进行临时支护,以确保既有高速桥梁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7.5GK0+028.50沪蓉高速改建车行天桥桥梁中心桩号为GK0+028.50,起点桩号为GK0+000,终点桩号为GK0+057,桥梁全长57.00m。本桥上部结构采用1×50m简支钢箱梁,全桥分1联。本桥平面位于直线段内,纵断面位于0.3%的下坡段内,墩台均按路线法向布置。桥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桩基础。桩基础都采用嵌岩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泥岩岩石天然湿度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不得低于9.0Mpa,嵌入基岩中风化层不小于5倍桩径,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调整桩底标高。全桥共1联,桥台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桥台采用80型伸缩缝,台后设置5m搭板。本桥需对原老桥进行拆除,原桥梁结构为钢筋砼拱桥结构,拆除前施工方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报交管部门进行审批并取得通过。拆除应尽可能减小对现状沪蓉高速交通运营的影响。拆除施工应左右、上下对称进行,严禁野蛮施工,严禁爆破施工。拆除工作不应破坏原桥拱座基础下的边坡岩体,有必要可对原边坡进行适当支护保护。8.施工注意事项8.1总则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强制性要求》(渝交委路2012〈30号〉)及《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渝交委路2011〈110号〉)的相关规定。(1)本施工说明内容为桥梁和涵洞施工,并作为施工质量验收与评价的基本依据和技术要求。施工时除按设计图要求及本施工说明执行外,其余按照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相应规定执行。(2)本施工技术要求只对施工规范未说明的部分或施工中有特殊要求部分作出说明,其他未说明部分须严格遵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3)各种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质量均应进行检验和按规定进行抽样试验,并有自检报告。凡厂家供货的每批材料,都必须有厂家提供的质量保证书和质检合格书。(4)施工单位应对设计文件认真研究,全盘考虑,对图纸中提供的坐标、标高、钢筋明细以及结构的相关几何尺寸进行详细复核,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在问题未得到解决前不得施工。(5)施工时应注意各工序间的相互配合与衔接,确保交叉工程的有关预埋件及施工的连续性。(6)设计文件尽可能地考虑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施工单位应结合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和工艺措施,由业主组织对重大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评审,待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7)除本设计说明提出的要求及设计图中提出的特殊质量要求外,其他施工质量和精度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从严控制。8.2基本要求(1)施工单位在收到设计图纸后,应及时全面阅读图纸,并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2)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施工条件及工程进度等,编制施工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批。(3)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施工,并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在施工中对工程进行自检、在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应交给相关单位检查验收。(4)桥梁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车船、安装设备及安全防护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5)开工前,应根据重庆市、交通运输部和住建部的有关规定安全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6)施工前仔细放线,须对墩台控制坐标及高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施工。(7)本段线路部分桥梁跨越河道,桥涵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宜在枯水期进行,并作好防排水工作,确保施工安全。桥梁桩基础均采用机械成孔桩(旋挖桩)。沪蓉高速拼宽桥紧靠既有高速公路桥,桥梁桩基施工时施工方应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小对原桥结构的扰动等不利影响。(8)新建沪蓉高速拼宽桥通过凿除既有桥梁一侧的悬臂翼缘及防撞护栏,再新修建箱梁来加宽,新旧桥之间设置2cm宽纵向缝进行相接。凿除既有高速公路桥梁护栏结构时应注意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小对原结构的扰动和损耗,严禁重型机械、严禁野蛮施工。纵向缝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厂家配套提供并现场进行安装。(9)新建沪蓉高速拼宽桥的桥面(标高)必须确保与既有桥的桥面(标高)对齐接顺。由于前期现场实际测量桥面标高的过程中,在桥上通行车辆作用影响下,测量值与既有桥桥面的设计值必然存在偏差。施工前施工方须实测既有桥面的路面标高,并结合设计图纸对实测标高进行复核确认,以确保新建桥面与既有桥面对齐接顺,保证交通行车的舒适性。施工前实测建议采用控制精度较高的全站仪或水准仪等方式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的误差较小。(10)本项目桥梁的钢箱梁结构,须具有钢结构工程专业资质、且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钢结构工程制作加工能力的企业进行施工。钢结构构件施工前必须结合本项目道路路线的线型、宽度的变化,进行放样,复核构件尺寸及相关参数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构件的下料制作。(11)EK3+209.00E匝道沪蓉高速上跨桥,0、5#肋板桥台位于路基填方段上。施工顺序应先进行路基填方并压实待沉降量满足要求后,在进行桥台基础的开挖;上部主梁施工顺序:应先进行第二联预应力砼主梁的施工,再进行钢箱梁的架设。(12)GK0+028.50沪蓉高速改建车行天桥需对原老桥进行拆除,原桥梁结构为钢筋砼拱桥结构,拆除前施工方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报交管部门进行审批并取得通过。拆除应尽可能减小对现状沪蓉高速交通运营的影响。拆除施工应左右、上下对称进行,严禁野蛮施工,严禁爆破施工。拆除工作不应破坏原桥拱座基础下的边坡岩体,有必要可对原边坡进行适当支护保护。(13)大型构件起重吊装时,应根据风、水流条件对作业的影响程度,确实合适施工的风力标准,采取大型船机设备或者可靠措施,如遇风、浪较大时,应该停止吊装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14)冬季施工的技术要求应该满足施工规范的相应要求。(15)为确保基础的顺利施工和地下管线的安全,请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予以高度重视,施工前应对工程规范内地下管线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在施工工程中应先开挖样洞,予以核实后再进行施工,避免损坏管线。对特别重要的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必须采取必要的监测手段和防护措施。(16)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桥涵施工中弃方不得乱堆乱放,以防冲毁农田,淤积沟河;施工队伍产生的固体垃圾应作掩埋处理,生活废水,施工机械废水处理后方可排入沟河。所有弃方均不能置于基坑顶边缘,防止基坑坍塌。8.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1)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对设计图中各部位尺寸标高及所用材料进行认真复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做到不把问题带入施工中,确保施工质量。(2)施工操作除按有关规范、规程办理外,桥涵施工还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