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丽家园建设项目S1-2第第1页共6页第一篇总体设计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1任务依据受业主单位委托,进行施工图设计任务。本次设计文件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与业主单位签订的测设合同书;2)、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建设部颁发的有关强制性条文;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5)《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9)《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1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1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18)《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3830-2018);1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2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2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22)《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23)其他相关的国家、交通部有关规范、标准;24)其他相关的国家法律: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法、电力法。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参照上述规范进行施工图设计。1.2测设经过1.2.1前期准备接到中标通知后,我院立即组织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同时编制勘察设计工作大纲,对勘察生产计划、技术协调进行讨论和较为详细的事先指导。1.2.2现场踏勘情况2022年11月1日,我院地勘、测量、路线及各专业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控制测量、外业放线和调查工作,11月5日对本路段的外业工作进行了外业验收。11月6日开始本项目施工图内业工作,并于2022年11月下旬完成施工图设计送审文件。技术标准本项目为既有道路改建工程,路线整体结合乐公村规划和当地地形走势,路线走廊比较单一,是村庄居民最便捷的公路。项目沿线有房屋,因此,本次设计优化平纵线形,提高道路安全系数,同时在危险路段加强安保设施的设置,保证行车安全。本项目设计参照四级公路(II)类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5km/h。路线走向沿原旧路路线走向。路线长度为4.89km,路基宽度为4.5/5.0m,对地形宽度不足处做填方或者加修建挡土墙。同时加强排水设施及安全设施,保证路基稳定,提高运营效率是本项目改建的重点。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情况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AK、BK、CK线、DK线采用值K采用值地形类别山岭重丘区计算行车速度km/h15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m20-13极限最小半径m12最大纵坡m12-10.8最短坡长m45-50车道数个111路基宽度m4.54.5(5.0)5.0车行道宽度m3.53.5(4.0)4.0路肩宽度m0.50.50.5设计洪水频率涵洞不做规定、路基1/25汽车设计荷载公路Ⅱ级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0.05gAK、BK、CK线、DK线为既有道路加铺,沿用既有道路指标。括号内为DK线采用值。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及技术标准、工程概况3.1路线起迄点本项目分为AK线、BK线、CK线、DK线、K线。控制点主要为起点、终点及沿线建筑物。沿线无河流。3.2中间控制点控制点:沿线村庄及房屋。3.3沿线主要城镇云阳县高阳镇3.4沿线主要河流、公路及铁路主要河流:本项目沿线主要河流为小江。主要公路:项目区域内主要有X550线。铁路:本项目范围内暂无铁路。3.5工程概况高阳镇位于重庆市云阳县西北部,距县城24公里,系三峡库区第一农村移民大镇,已迁移民1.7万,占云阳县农村移民总数的1/4。全镇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平湖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21686,林地面积9.7万亩)。辖9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55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人口4.5万。高阳镇是重庆市100个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和重庆市100个重点中心镇。镇政府驻地大包岭,镇属单位33个,人口1.3万人。乐公村位于高阳镇东部,村便民服务中心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城29公里,平均海拔254.4米,耕地面积2800亩,林地面积9350亩。由原乐公村和牌楼村红庙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15.3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180户3009人。本项目属于云阳县高阳镇乐公村。本项目既有道路受当时建设资金短缺的限制,AK线、BK线、CK线原路为土路面,平均路宽3.5-4.5m,雨天泥泞湿滑,严重影响村民出行;K线既有路宽3.5m,原路为水泥路面,DK线既有路宽4-5m,原路为水泥路面,局部路段存在板块破碎,纵横裂缝等病害。随着本地产业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交通量的增加,既有村道的行车舒适性急需改善,加之沿线村落的快速发展,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安全出行带来了极大影响。此次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对K线既有水泥混凝土道路进行加宽并黑化改建以及对AK线、BK线、CK线既有土路进行路面铺装设计,DK线既有水泥混凝土道路病害维修后进行黑化设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对乡村振兴、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工程规模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1路线长度km4.8902土石方m³挖3388,填6533路基排水m³1591.5挖土边沟4路基防护M10浆砌片石m³235.65换填天然砂砾(低填浅挖+特殊路基)m³3836路面病害处治m²430破碎板维修7路面工程数量5cmAC-13C沥青砼面层(SBS改性)m²1004320cm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4.0MPa)m²14677.810cm天然砂砾m²15607.420cm片石补强层m²1950.18桥梁m/座-9涵洞m/道47.5/910错车道处211平面交叉处174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初设批复内容及规模:院落改造23处,绿化整治5387m²,垂钓栈道156m,滨水绿道640m,休闲平台1243m²,休憩文化长廊一座,框景构架5座,道路扩宽并翻新为沥青道路1980m,3-6m高混凝土路堑墙105m,生产道路616m,道路硬化2982m,坝体(红龙水库)彩绘600m²。执行情况:本次设计规模与初设批复一致,道路扩宽并翻新为沥青道路1908.2m,道路硬化2982m。初设批复详见附件。5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5.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云阳县地处重庆市东北部的长江两岸,三峡库区腹心,东迎奉节县,西界万州区,北与巫溪县、开县相连,南与湖北省利川市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5′32″-109°14′51″,北纬30°35′6″-31°26′30″;县城西距重庆主城区高速路里程300公里,距万州机场、高速铁路40公里,东距湖北宜昌市水路里程290公里。县境南北长99.5公里,东西宽70.2公里,幅员3649平方公里。大部分地段均有原建道路(机耕道和农村公路),交通较方便。云阳县属喀斯特地貌,长江由西向东中分县境。地形近似以东南西北为顶点的菱形,南、北高,中部底,由南、北向中间倾斜。岭谷地貌明显,以山地为主,兼有谷、丘,山高、谷深、坡陡,群山巍峨,呈现出“一山二岭一槽”、“一山三岭两槽”或“一山一岭、岭谷交错”的地貌特征。境内海拔最高1809米(农坝镇云峰山野猪槽包),最低139米(长江出境处),海拔高低悬殊1670米。5.2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5.2.1地层岩性境内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类,主要为寒武系-侏罗系,岩性为套海相~浅海相碳酸盐、碎屑岩和内陆湖相碎屑岩,地层总体上从东、东南往西、西北由老到新,第四系及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到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m)地层均有出露,缺失第三系地层。区内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江两岸、河谷阶地及斜坡中、下部,为冲洪积层及残坡积层;基岩地层中,侏罗系地层分布最广,占总土地面积的66.1%,岩性以泥岩、砂岩、页岩为主,有少量生物灰岩出露;其次为三叠系灰岩和石英砂岩,占32.1%,二叠系地层仅在东南边缘武陵山区有局部出露,以岩屑砂岩、灰岩为主,次为泥岩、页岩。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南褶皱东垫江坳褶带,区境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形成于燕山运动的第二、三期。在喜马拉雅运动(即新构造运动)时期,地层再次受到挤压,呈间歇性上升,形成现有的地质构造形态,即川黔南北构造带向北延伸楔入川东褶皱带之中,于区境形成明显的复合构造.属川东褶皱带的地质构造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其构造线方向多在北东15°至45°之间,呈雁行排列,背斜紧束,向斜宽缓,即呈隔档式褶皱,断裂一般分布于靠背斜轴部。属川黔南北构造带的地质构造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含两个方向的褶皱,多为短轴状构造.断层多沿背斜轴部分布。松散岩类、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碎屑岩类岩体根据岩性组合与结构特征又可以分为三类,即坚硬厚层砂岩组、软硬相间砂泥岩互层岩组和软弱薄层粘土岩组。松散类岩组由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组成,厚度变化大,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部分含碎石土,褐黄色,可塑~硬塑状,结构松散,具弱透水性,力学强度低。坚硬厚层砂岩组由厚层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夹少量泥岩等组成。岩组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砂岩属坚硬类岩石,强度高,但所夹薄层泥岩类岩体的工程性质差,抗压强度多在30MPa以下,泥岩层面常构成软弱结构面。整个岩组属于坚固性中等一良好岩体。蓬莱镇组、部分上沙溪庙组、新田沟组、须家河组地层可归于此类。软硬相间砂泥岩互层岩组主要由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与黄灰色块状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砂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泥岩则较差,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等性能.力学性质相差悬殊的砂岩、泥岩互层,使得斜坡易于发生崩塌滑坡、该类岩组包括遂宁组、部分上沙溪庙组、自流井组、珍珠冲组。软弱薄层粘土岩组主要由薄层泥岩、页岩、粉砂岩组成,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强度低,易风化.该类岩组包括下沙溪庙组、雷口坡组。5.2.2沿线工程地质评价5.2.2.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沿线经现场调查,区内无深大断裂和活动断裂通过。区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如滨沟、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整体稳定,适宜工程建设。5.2.2.2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喜马拉雅山运动以来,路段区地壳运动主要是以缓慢的抬升为主,运动强度有限,区域地质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项目区内没有大的断裂构造。工程场地及附近40km范围内没有发生过Ms>4.8级的破坏性地震。外围中、强地震对工程区的最大影响烈度不超过Ⅵ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划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附录A的规定,拟建道路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5.2.2.3水文地质评价拟建场地属低山构造、剥蚀地貌,场地自然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大气降水多沿地表向低洼地带排泄,部分渗入素填土层空隙中,形成上层滞水,岩体强风化层裂隙中,形成基岩裂隙水。场地内的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种类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5.3气象与水文条件云阳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暖和,多伏旱多秋雨,立体气候显著。日照时数较长,光能、风能资源比较充足;立体气候特征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云阳县水资源由境内径流、地下水和外来客水三部分组成。地域内溪河属长江流域水系分区中的长江干流区即长干水系。主要溪河流域除长江外,流经县境且流域面积5000平方千米的有澎溪河,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汤溪、磨刀溪、长滩河;500平方千米以上5条,100平方千米以上13条,50平方千米以上21条。溪流径流靠降水补给。5.4特殊性岩土拟建项目区及其周边无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6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本项目距离县城较近,材料采购方便。零星用水泥混凝土、砂浆等采用路拌进行生产。本项目区域内交通较为便利,筑路材料进场方便。(1)水泥云阳县境内有水泥厂及大量品质优良的水泥产品销售,平均运距30km,水泥标号齐全,可用于涵洞及砌体工程使用,完全可以满足全线的施工供应。水泥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袋装水泥用载重汽车运输进场,堆放整齐,做好防潮处理,本项目采用水泥标号为PO42.5。(2)砂、天然砂砾云阳县有大型砂石料厂,天然砂、砂砾储量丰富,工程用料可在各大型砂石厂购买。平均运距35公里。(3)碎石、片(块)石片石、块石及碎石主要由公路沿线采石场生产,储量丰富,运距近,交通方便。主要用于防护等浆砌工程;碎石为灰岩碎石,主要用于混凝土工程,可满足各标号混凝土要求,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平均运距30公里。(5)沥青混凝土直接在云阳县本地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平均运距32km。(6)水泥混凝土直接在云阳县本地商混站购买成品水泥混凝土,平均运距32km。(7)施工用水、电本项目沿线水量丰富,可提供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由施工单位向当地电力部门沟通后自行解决。(8)钢材、木材直接在云阳县本地购买。(9)通信、电力无线通信网络已覆了整个项目区。沿线照明电力网络较为发达,但施工用电网络需与当地主管部分协商,部分路段还需自行架设。7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本次设计在认真、充分研究本项目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处区域的特点,将工程、经济、环保三者融为一体,综合考虑,严格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保护好环境,使本项目真正“源于自然、融于自然”。(1)、总体设计:选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路线线位,在路线布设时,全面考虑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绕避环境敏感区。在外勘中,深入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条件,在选线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避让或保护。(2)、路线设计:路线平纵面设计时灵活运用技术指标,贯彻“技术可行、实施可能、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减少破坏天然植被、地形地貌、充分利用沿线环境美化公路,使道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同时,尽量优化平纵线形,保证车辆行驶顺畅和舒适。(3)、桥涵构造物设计:深入了解沿线自然河沟、农业灌溉系统、群众通行道路布置情况,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水文计算和科学论证,合理确定构造物型式,把道路建设造成的自然阻隔和生态阻隔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4)、防护、排水设计:本项目地区年降雨量适中,加强路基排水系统设计和边坡防护设计以避免和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路基防护设计以植物生态防护为主,对较大填挖方路段,采用圬工数量较少的工程防护结合植物生态防护的形式,尽量增加绿化面积,增加防护的美观性,以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路基排水设施以“防、排、截、疏”相结合,并结合桥涵构造物的设置以及沿线自然地形地貌综合设计,在总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将路基范围内的径流水引入排水系统并及时排除路基以外。同时,注意流水方向,路面水、边沟水集中排入一定的水域,不得随意排入路侧水体或土壤中,以免污染周围水土资源。(5)、噪声防治设计:噪声主要来自车辆发动机噪声、振动噪声和轮胎噪声等,设计时以工程减噪为主,辅以环保措施降噪。采用柔性路面结构,降低路面与轮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教案3篇
- 办理土地证委托书范本的结构分析3篇
- 快速制作检验委托书3篇
- 工程合同钢结构制作
- 供应链创新实现供应链协同创新3篇
- 光伏转让合同3篇
- 工商局档案调查书3篇
- 公共设施维护承揽协议3篇
- 代付授权书轻松管理各项支出3篇
- 糖果与巧克力品牌定位与市场细分考核试卷
-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理学》(第三版教材)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项目-实施方案
- (2024年)面神经炎课件完整版
- 减盐减油健康教育教案反思
- 特斯拉国产供应链研究报告
- 如何进行医疗垃圾的安全运输
- 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保安服务标准及工作流程
-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归纳(全国通用):18 全等与相似模型之十字模型(学生版)
- 外科疾病分级目录
- 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培育提炼与申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