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旅游环线风貌整治及小区院落、公服场所修复改造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美丽乡村旅游环线风貌整治及小区院落、公服场所修复改造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美丽乡村旅游环线风貌整治及小区院落、公服场所修复改造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美丽乡村旅游环线风貌整治及小区院落、公服场所修复改造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美丽乡村旅游环线风貌整治及小区院落、公服场所修复改造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丽乡村旅游环线风貌整治及小区院落、公服场所修复改造项目施工图设计S-02PAGE第1页共10页设计说明项目背景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40-2004);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1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14、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及设计指导意见。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式说明本路段只涉及原路面黑化,不涉及超高加宽。1、路基横断面布置一般路段路基宽度均采用3米。2、路拱横坡该路段公路行车道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2%,设计标高为路中线标高。3、路基横断面加宽、超高方式拟合老路路基设计(一)一般路基设计1、边坡坡度边坡坡率设计顺势而为、灵活自然,不采用单一坡率。(1)路堤:本段边坡高度均小于20m,边坡坡率可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表3.3.5所列数值采用:路肩以下0~8m边坡坡率采用1:1.5,8~20m边坡坡率采用1:1.75,边坡高度大于8m时,变坡点位置设不小于2.0m宽平台。(2)路堑:土质边坡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岩质边坡全风化层按土质边坡确定坡率。土质路堑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坡率采用1:0.5~1:0.75。岩石挖方边坡形式及坡率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综合确定。挖方边坡坡顶作弧形化处理。路堑边坡每隔6~8m高度设一级宽度不小于2m平台。路堑边坡坡度还应结合路基土石方平衡条件及边坡绿化等因素综合考虑。2、护坡道和碎落台护坡道:本项目未设置护坡道。碎落台:挖方边沟外设置不小于0.2m宽碎落台。3、填方基底处理(1)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路基(包括纵向填挖交界),原地面必须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后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在路堤坡脚的台阶应适当加宽加深,以保证路堤坡脚填土压实度。(2)地基清表后,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路堤基底为松土时,当松土厚度不大于0.3m,可直接在原地面压实后填筑,否则应将松土翻挖,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4%;若地基表层土CBR值不能达到要求,则应采用换填处理,换填必须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4%;处理深度至路床底面。(二)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表3.2.2、表3.2.3、表3.3.3、表3.3.4及其它条文要求,见下表:路床土及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压实度(%)填方路基0~0.30510≥950.3~0.80310≥950.80~1.50315≥94>1.50215≥92零填及路堑路床0~0.30510≥950.3~0.80310≥95(三)路基支挡防护工程为了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根据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等采用了护肩、路肩墙、护面墙等工程防护措施。1、防护工程设置一般原则为:(1)、在挖方边坡段,对于土质松散、强风化岩石等不稳定的边坡地段采用放缓边坡、设置必要的路堑墙以支挡土体,采用全浆砌片石护坡、菱形窗孔式浆砌片石护坡和植物绿化坡面;对于边坡较高、稳定但又易碎落、崩塌的岩石深挖方路段,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坡措施进行边坡防护;对于较缓的稳定土质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护坡。(2)、填方地段,对于横坡较陡、填方边坡伸出较远,且路基压实困难欠稳定地段,采用路肩挡土墙防护;对于高填方路段(一般高度大于20米时),为了边坡的稳定和美化路容,在填方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在沿河地段和局部地势低洼处排水不畅地段,为防止水流冲刷而设置路肩挡土墙;在过水田、旱地路段的填方边坡脚设置护脚,做到田(土)路分家。2、路基挡土墙、路堑墙(1)、本次挡土墙、路堑墙设计系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及车辆荷载标准进行计算,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2)、本项目挡土墙全部采用M7.5浆砌片石,石料不低于MU30号。(3)、挡土墙伸缩缝(沉降缝)宽2~3cm,每隔10~15m设置一道,缝内沿墙顶、内、外侧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20cm。(4)泄水孔尺寸为10×10cm方形孔或ф10cm圆孔,最底排在离地面或常水位0.3m以上,间隔2~3m上下排交错布置。进水孔底部铺设20cm厚的夯实粘土层,粘土层上设50cm碎石反滤层(外包土工布)。(5)、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0.25MPa或≥0.50MPa,基底摩擦系数不小于0.4,墙背填料内摩擦角不小于35°。基础底面埋置深度应满足:土质地段、软质岩石地段为天然地面线以下不小于1.0m,受水冲刷地段应置于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m,硬质岩石地段为风化层以下0.15m。按照以上原则,施工时如发现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够或超深,应予调整或采取处理措施。(6)、当墙背地面横坡≥1:5时,须开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挡土墙应分层砌筑,每层砌筑高度不大于1.2m,砌体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能分层回填碾压,两者不同步进行。碾压时压路机边缘距挡土墙内侧不小于1.5m,此范围内用人工夯实。(7)、当路线纵坡小于或等于5%,基底纵坡可与路线纵坡一致;当路线纵坡大于5%时,基底纵向应设为水平。(8)、挡土墙两端除接护肩外,应伸入填方路堤不小于75cm,应伸入挖方路堑——土质不小于1.50m,风化岩石不小于1.00m,微风化岩石不小于0.50m。本次设计为“一墙一图”设计方式,具体见《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四)深挖路基根据本路特点,岩质挖方边坡高度≥30m、土方挖方边坡高度≥20m时,视为深挖路堑,针对路段地层岩性、产状、软弱结构面情况,结合地质钻探资料提供有关参数,类比周边公路相关地层及其边坡设计,经计算确定边坡设计综合坡比。岩质深路堑本项目无岩质深路堑。②土质深路堑本项目无边坡高度≥20m土质深路堑。(五)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路基挖方中的松土和部分普土不适宜作为路基填料,主要用于排水沟外侧培土埂,剩余部分由当地村上组织统一堆放,由于资金受限,未设置相应的弃土场。(六)、公路用地界限按部颁《公路线路设计规范》JTGD20-2017的规定,公路用地范围为路堤两侧排水沟以外(无排水沟为坡脚),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1.0米范围内的土地。(七)、新旧路基衔接针对现有路面为水泥、沥青路段,旧路基完全利用,对原路基完好,没有损坏的位置设计对新加宽侧进行挖挖台阶填筑或修筑防护结构处理。对路基垮塌受损位置,先对路基进行修复后再对新加宽侧进行挖挖台阶填筑或修筑防护结构处理。路面设计1、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四级公路Ⅰ(Ⅱ)类路拱横坡2%标准轴载BZZ--100kN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8年(改建)设计计算指标设计弯沉、容许抗拉应力2、路面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现行国家或部颁规范,如《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等。(2)路面各结构层①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采用细粒式抗滑表层AC-13C型结构(SBS改性沥青),其工程造价较低,抗滑性能较好,但其孔隙率大,抗水损害能力相对较差。②路面基层本项目采用水泥混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基层具有早期强度高,易碾压成形能确保压实质量,,但其收缩性相对较大,尤其是施工季节不当,更易产生收缩裂缝。水泥混凝土基层的抗弯拉强度不低于4.5Mpa。(3)交通量与设计弯沉根据对交通量调查分析,2021-2022年交通量增长率为10%,2023-2026年交通量增长率为8%,2027-2030年交通量增长率为7%,2031-2036年交通量增长率为6%,预测结果如下表(单位:pcu/d):年份20202025203020362041本项目趋势交通量182268373547729诱增交通量1820273243合计200290400579772经计算: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77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3.34×103属轻交通等级,设计弯沉为21.2(0.01mm)。(4)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混合料和基层材料的设计参数取值见下表。路面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抗压模量EP(MPa)15℃劈裂强度(MPa)20℃15℃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20018001.0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13000.5天然砂砾150150土基回弹模量≥40MPa综合影响系数1.0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及设计容许弯沉值,采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各结构材料设计参数,经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及厚度组合如下:(一)原水泥路面(3m宽)加铺厚度3cm面层: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改性沥青)基层:原有混凝土路面铣刨2cm3、结构层材料组成及要求混合料的配合比和各项技术指标必须达到设计和相关规范、规定要求。1)沥青面层材料①沥青沥青上面层采用成品SBS改性沥青,下面层采用70号A级沥青,其中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如下。沥青原材料应严格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检验,其技术要求见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改性沥青应符合SBS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表。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针入度25℃(0.1mm)最小50JTJT0604-2000延度5℃(cm)最小20JTJT0605-1993软化点(℃)最小70JTJT0606-2000运动粘度135℃(Pa·s)最大3JTJT0625-2000闪点(℃)最小230JTJT0611-1993溶解度(%)最小99JTJT0607-1993离析,软化点(℃)差最大2.2JTJT0661-2000弹性恢复25℃(%)最小90JTJT0662-2000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最大1.0JTJT0610-1993针入度比25℃(%)最小65JTJT0604-2000延度5℃(cm)最小15JTJT0605-1993SHRP:原样沥青动态剪切76℃G*/sinδ(KPa)最小1.0AASHTOM320-03T315-04RTFOT试验后AASHTOM320-03T240-03动态剪切76℃G*/sinδ(KPa)最小2.2AASHTOM320-03T315-04压力老化后AASHTOM320-03R28-02动态剪切31℃G*sinδ(KPa)最大5000AASHTOM320-03T315-04蠕变劲度-12℃(MPa)M值最大最小300AASHTOM320-03T313-040.3SHRP路用性能分级PG76-22AASHTOM320-03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技术要求表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针入度(25℃)(0.1mm)60~80JTJT0604-2000针入度指数PI-1.5~+1.0JTJT0604-200015℃延度(cm)不小于100JTJT0605-199310℃延度(cm)不小于20JTJT0605-1993软化点(℃)不小于46JTJT0606-2000#60℃动力粘度(Pa.s)不小于180JTJT0620-2000密度(15℃)(g/cm3)实测记录JTJT0603-1993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JTJT0615-2000闪点(℃)不小于260JTJT0611-1993溶解度(%)不小于99.5JTJT0607-1993薄膜加热实验163℃(5h)质量变化(%)不大于0.8JTJT0610-1993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JTJT0604-2000#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6JTJT0605-1993SHRP:原样沥青动态剪切64℃G*/sinδ(kPa)最小1.0AASHTOTP5RTFOT试验后ASTMD2872动态剪切64℃G*/sinδ(kPa)最小4AASHTOTP5压力老化后AASHTOTP1动态剪切25G*sinδ(kPa)最大5000AASHTOTP5蠕变劲度-12℃(MPa)M值最大300AASHTOTP1最小0.3AASHTOTP1路用性能分级PG64-22注:1.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2.“#”项目要检验,但不作为质量控制指标。②粗集料沥青面层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石料加工要求采用大型联合式碎石机(反击破碎或冲击破碎,联合破碎不少于3级)。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好的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必须与沥青有很好的粘附性。其粒径规格应满足粗集料规格要求。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指标数值试验方法上面层下面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30T0316洛杉矾磨耗损失,不大于(%)35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2.45T0304吸水率,不大于(%)3.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20//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5T0320石料磨光值,不小于(PSV)42—T032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4T0616T0663破碎砾石的破碎颗粒含量(具有1个破面),不小于(%)10090T0346破碎砾石的破碎颗粒含量(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破碎面),不小于(%)9080注:石料压碎值和洛杉矾磨耗损失指标要求,原材料及经过200℃高温处理后必须满足。③细集料细集料: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级配良好,质量较好,沥青面层用细集料机制砂应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加工,机制砂应耐嵌挤,颗粒饱满、粉尘含量低,生产应具备吸尘或水洗设备,以减少粉尘含量,使0.075mm的通过率不得超过10%,热仓细集料中0.075mm通过率不得大于3%,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石屑应采用粗集料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余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应具有抽吸设备,严禁将覆盖层或夹层的泥土混入石屑中,沥青混合料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同时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力。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试验项目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T0340水洗法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T0333砂当量,不小于(%)5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T0345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当采用天然砂时,应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热板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含量不宜超过20%,并且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表筛孔尺寸(mm)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④填料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须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不得使用回收粉尘。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在轧制碎石及机制砂时,应采用洁净的材料轧制,调整碎石机工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表试验项目指标试验方法视密度,不小于(t/m3)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T035190~1007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⑤抗剥离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采用: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不低于5级。沥青抗剥落剂,建议其掺量为沥青重量的0.4%。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程度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可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⑥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应采用S9、S10、S12、S14和S16集料规格配合生产,其中AC-13C采用S10、S12、S14、S16规格集料配合,集料加工时应装设除尘设备。沥青混合料用集料规格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表规格名称通过下列筛孔(mm)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3.29.54.752.360.6S910090~100—0~150~5——S1010090~1000~150~5——S1210090~1000~150~5—S1410090~1000~150~3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机制砂)规格表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注:关于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说明:对进场的拌和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设备之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筛孔通过率的上限10%下调,但不得上调)。沥青混合料矿料设计级配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料级配表(方孔筛)规格通过各个筛孔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10060~8030~5320~4015~3010~237~185~124~8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在施工前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按规范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满足下表要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a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附录B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合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b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隙式拌和机,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OAC、OAC±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c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检验等沥青混合料试验。⑦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合料技术指标对于沥青路面各沥青结构层,除要求其使用的沥青或改性沥青、矿料等原材料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提供满足设计参数要求的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3C的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表试验项目改性AC-13C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稳定度(KN)不小于9流值(0.1mm)20~40空隙率(%)3~5沥青饱和度(%)65~80矿料间隙率VMA设计空隙率3%13设计空隙率4%14设计空隙率5%15残留稳定度(48h)(%)不小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3000沥青混合料面层AC-13C必须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性能等试验,其设计验算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沥青混合料(AC-13C)使用性能检验技术要求表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改性沥青混合料2800T0719普通沥青混合料1000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改性沥青混合料85T0790普通沥青混合料80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改性沥青混合料80T0729普通沥青混合料75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不小于改性沥青混合料2500T0728普通沥青混合料2000渗水系数(ml/min),不大于AC-13C120T0730⑧透层在基层施工完毕后必须喷洒透层油。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PC-2。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并与基层联结成整体。液体石油沥青宜采用针入度较大的石油沥青(针入度通常不小于100),使用前按先加热后加稀释剂的顺序制成。施工时根据试洒确定,但不超过下表要求的范围。沥青路面透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用途液体沥青规格用量(L/m2)半刚性基层PC-21.0~2.0其质量要求见下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类别PC-2透层用乳化沥青试验项目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正电(+)T0653粘度(道路标准粘度仪)(25,3)s8—20T0621粘度(恩格拉粘度)(25℃)-1—6T0622筛上剩余量(1.18mm筛)不大于%0.1T0652与粗集料粘附性不小于-2/3T0654蒸发残留物性质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T0651针入度(100g,25℃,5s)0.1mm50—300T0604软化点不小于℃—T0606延度(5℃)不小于cm—T0605延度(15℃)不小于40T0605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粘度(60℃)Pa.s—T0620、T0625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⑨粘层沥青对上、下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沥青层与基层和构造物间必须铺设粘层沥青。粘层沥青宜采用快裂或中裂的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40-2004表4.7.1-2中PCR型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面层沥青混合料相同。粘层油品种和用量,应根据下卧层的类型试洒确定,并符合下表要求。沥青路面粘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下卧层类型乳化沥青规格用量(L/m2)沥青层PCR0.3~0.6注: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乳化沥青的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PCR粘层用SBS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类别PCR粘层用SBS乳化改性沥青试验项目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正电(+)T0653粘度(道路标准粘度仪)(25,3)s8—25T0621粘度(恩格拉粘度)(25℃)-1—10T0622筛上剩余量(1.18mm筛)不大于%0.1T0652与粗集料粘附性不小于-2/3T0654蒸发残留物性质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T0651针入度(100g,25℃,5s)0.1mm40—12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0T0606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延度(15℃)不小于—T0605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粘度(60℃)Pa.s实测T0620、T0625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⑩0.6cm厚改性乳化沥青(ES-2)稀浆封层ES-2型稀浆封层是以乳化沥青做结合料,将符合级配的骨料、水按照一定的设计配合比,用机械设备搅拌成稀浆混合料,均匀的摊铺在路面上,经裹覆、破乳、析水、蒸发、固化等过程与原路面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实坚固的沥青混合料薄层。热沥青采用与下面层相同的A级70号道路沥青。下封层用的热沥青用量应根据石屑粒径与用量、沥青洒布机工况等通过实验段铺筑确定,其用量(油石比)应控制在7.5~13.5%,沥青混合料用量为5.5-8Kg/m2(具体用量通过试洒确定)。下封层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近立方体颗粒的集料,所用的碎石应使用集料规格,对集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稀浆封层集料用量范围表规格名称通过下列筛孔(mm)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30.075稀浆封层ES-210090~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稀浆封层试验方法可拌合时间S>120手工拌合稠度cm2~3T0751-1993粘聚力实验30min(初凝时间)60min(开放交通时间)g/cm2(仅适用于快开放交通时)≥1.2≥2.0T0752-2011湿轮磨耗实验的磨耗值(WTAT)g/cm2<800T0752-20112)水泥混凝土基层①水泥水泥路面的水泥规格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等交通等级路面所使用的水泥的技术指标。特重、重交通路面宜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旋窑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的路面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施工规范标准。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要求交通等级特重交通中交通中、轻交通龄期(d)328328328抗压强度(Mpa)≥25.557.52252.516.042.5抗折强度(Mpa)≥4.57.5473.56.5此外,选用水泥时还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配制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等选用合适标号、强度的水泥。施工中无论选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为多少,路面混凝土均应以实测水泥抗折强度为准来选择和使用。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不宜高于6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路面施工前应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第4.1节中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为混凝土28d弯拉强度标准值fr=5MPa,水泥质量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3.1节相关规定。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细集料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表4-2含泥量(冲洗法)(%)≤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0.5有机物含量(比色法)颜色不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标准级配范围砂分级方筛孔尺寸(mm)0.150.300.601.182.364.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细砂90~10055~8516~400~250~150~10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公称粒径31.5mm,碎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碎石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表4-4碎石压碎指标(%)<15岩石抗压强度(MPa)水成岩≥60变质岩≥80火山岩≥100针片状颗粒含量<15硫化物及硫酸含量(折算为SO3)(%)<1含泥量(冲洗法)(%)<1标准级配范围级配类型粒径(mm)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④水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问题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着方可使用。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mg/mm3Ph值不得小于4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3)天然砂砾底基层天然砂砾石材料由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天然砂砾颗粒级配不均匀系数Cu不得小于18,含泥量不得大于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混合料CBR值应大于80%,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小于96%。天然砂砾的集料组成见下表。天然砂砾的集料组成范围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9.54.752.361.180.600.300.150.075%100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28<94)路面各结构应达到下表规定的交工验收弯沉值(BZZ-100):路面交工验收弯沉值(0.01mm)路面结构层沥青路面面层31.6基层56.8垫层197.1土基292.54路肩土路肩设3%向外的横坡,填方和路堑路段土路肩均采用现浇C20混凝土硬化。5拌合场的设置本项目均采用商混,故不设置拌合场。路基、路面排水设计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①公路修筑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农田原有的排灌系统,以确保农业和养殖业的正常生产。②在公路排水沟外侧设置挡水堰,使路基排水自成体系,防止农田水进入路基排水沟。施工技术要求(1)天然砂砾底基层采用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将底基层材料运至施工现场,专人指挥,定点堆放,采用平地机摊铺,现场测定材料的含水量,决定掺水与否或晾晒,掺水用洒水车进行,使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然后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成型,若产生离析现象,应重新翻拌后碾压至规定压实度,施工顺序为:检查路基→测量放样→自卸汽车运输→布卸料点→平地机摊铺→初压→调整→复压→终压→检验→养护→控制交通。(2)水泥混凝土基层①原材料及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原材料试验包括水泥、级配碎石及水等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通过试验进行检验。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根据原材料的各种技术指标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各种原材料组合,选择性能符合要求、低成本的混合物的组成比例。②混合料拌和建议采用稳定拌和设备集中拌和,通过一定量的试拌调试拌和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根据各原材料的实际含水量及时调整拌和机加水量,使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以便运到摊铺现场后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值,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不得有离析现象。混合物的水泥剂量要通过现场试验确定。过低则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过高将会使基层刚度过大,容易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气温变化的情况下出现开裂,导致路面面层出现反射裂缝,破坏路面的整体强度,同时也不经济。③运输与摊铺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运到摊铺现场,运输车辆加盖蓬布以防尘保水。混合料摊铺采用摊铺机摊铺,铺筑前建议首先做200米的试验路段,取得虚铺系数,最佳机械组合,碾压遍数,成型时间等试验数据并报监理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正式摊铺。摊铺前,应对铺筑段的路床进行彻底清扫,对车辙和不平整处进行整修,保证路床处于验收标准状态。标高采用挂钢线控制,摊铺机起步要平稳,行驶均匀,铺筑过程中,后面配备4人小组,负责处理局部离析现象,严重离析部位要全部清除,用新拌混合料均匀填筑。④碾压混合料摊铺后,碾压应先轻后重,先边缘后中间,先慢后快的顺序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由试验路段确定,第一遍采用静压,然后加振碾压,直至要求压实度。⑤养生碾压完毕后,即进行养生。每天的洒水次数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确定,以始终保持基层湿润为原则,施工完毕的基层应进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避免对基层造成损坏。基层施工顺序:检查底基层→测量放线→挂基准线→拌混合料→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初压→调整→复压→终压→检验→养护→封闭交通。(3)沥青混凝土面层①验收基层及测量放样基层的平整度和标高对路面面层的平整度和厚度影响很大,基层须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检查验收。②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与摊铺为了提高路面平整度必须采用连续作业施工工艺,拌和设备的拌和能力与摊铺机相匹配,运输能力与摊铺机相匹配。摊铺过程中,要保证5辆以上汽车在排队等待卸料,车上用油布遮盖,使成品料上下温度均匀,表层不起硬壳,摊铺中尽量减少停机次数。摊铺前应洒透层油,调整摊铺机熨平板宽度与设计宽度相符,调整摊铺机的自动找平装置及横坡传感器,然后将调整好的熨平板徐徐落到预先准备好的垫板上,并调到合适的横坡位置,固定好摊铺机侧板,加热熨平板使其与沥青混合料同温。摊铺现场设专人检测平整度、厚度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调整,对摊铺质量欠缺的地方,用人工及时筛些细料进行修补,并用刮平板刮平。③碾压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过程,整个碾压过程中所有压路机都应匀速行使。为避免碾压区段太短,压路机起、停产生碾压波浪,最少以100m左右为一碾压区域。碾压沿纵向进行,由低边向高边慢速均匀进行,相互碾压重叠宽度至少30cm。碾压分段应清晰,设有标志,专人负责整个碾压现场,一段初压,一段复压,一段终压,确保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完成碾压。压路机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段面上。压路机折返时应自行停机,不准刹车,压路起步要缓慢,以免造成面层推移。沥青混凝土施工主要工艺流程:施工准备(验收基层,测量放线、洒透油层、施工机械就位)→拌和→运输→摊铺→碾压→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