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5讲:非攻(学生版)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5讲:非攻(学生版)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5讲:非攻(学生版)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5讲:非攻(学生版)_第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5讲:非攻(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2.识记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3.归纳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4.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墨子》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学说思想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写作背景《非攻》是《墨子》中的名篇,了解中国文化又谈论国事者,多少都会想到《非攻》,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影响古今的和平主义,是平民主义的战争观。正确地解读《非攻》,重要的是要明白《非攻》产生的场景。二千五百年前,中国史上出现了一个大变革的时期。那个被定名为春秋战国的时代充满了政变、瓜分,侵略、吞并,欺诈和屠杀,时间绵延两百多年。西周初期建立的封建文化基础逐渐地被破坏,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直接造成了社会紊乱、经济凋蔽。司马迁记而述之:“诸侯恣行,政由强国。”《左传》载“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可见混乱和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对于这个时期的评论,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庄子怒斥曰:“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后来的董仲舒则以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可见那个时期的混乱是怎样为人厌恶。但是,上述三人评论又有不同。孟子认为的“无义”指的是“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破坏的是秩序;庄子则是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论,是对时代的否定;董仲舒的意见在于“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之以战伐为之者”是从战争利弊的角度来评说的。墨子的《非攻》就写作于这一时期,表达的是平民百姓对战乱的看法,也是兼爱思想在战争问题上的体现。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参加过好几次帮人守城的战争。例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例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D.则弗知非,从而誉之例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众闻则非之B.以亏人自利也。C.从而誉之D.项伯杀人,臣活之例4:下列各句所用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C.从而誉之,谓之义。D.若属皆且为所禽基础演练一、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园圃(pǔ)攘(rǎnɡ)鸡犬豕(shǐ)B.兹(cí)甚栏厩(jiù)扡(tuō)衣C.衣裘(qiú)誉(yù)之以此说(shuì)往D.遗(yí)后世鸡豚(tún)不辜(ɡǔ)二、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攘:窃取B.至杀不辜人也辜:清白C.情不知其不义也情:确实,的确D.多尝苦曰甘甘:甜三、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B.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C.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D.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9题。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攘:偷窃B.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这,这个C.从而誉之,谓之义誉:赞美D.情不知其不义也情:确实,的确6.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行为不义”的一组是()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②扡其衣裘,取戈剑者③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④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⑤书其言以遗后世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体现墨家学说的文章。矛头直指战争,从而揭示出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尸荒野的罪魁祸首。B.文章认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如果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就应该被处以极刑。C.第二段用类比的方式,论证了天下君子们分辨不清义和不义,说明他们在价值判断上的混乱。D.本文主旨鲜明,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逻辑性强,而且恳切动人。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9.选文体现了墨子怎样的思想主张?巩固提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於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勾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C.何以易之易:改变D.士闻鼓音,破碎乱行碎:聚集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墨子先说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围绕什么是“害”什么是“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君不惠,臣对臣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协和,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源起。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4.将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2)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9.对下列“而”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②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③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④美章而恶不生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0.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A.必将富之贵之B.然则我不可不为义C.无能则下之D.不义不亲,不义不近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有能则举之,举三者授之贤者))B.eq\b\lc\{\rc\(\a\vs4\al\co1(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仙之人兮列如麻))C.eq\b\lc\{\rc\(\a\vs4\al\co1(举公义,辟私怨,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D.eq\b\lc\{\rc\(\a\vs4\al\co1(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12.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说墨子的人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C.在第二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尚贤”的观点。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士的故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第二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即“尚贤事能”。一、墨子,名,家创始人。主张。二、《非攻》由具体事例入手、、层层推进,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集中体现了《墨子》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性强的特点。三、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众闻则非之

责怪,反对

B.从而誉之

称赞

C.至杀不辜人也

辜负

D.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偷盗

四、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比喻论证,以偷盗和杀人比喻掠夺战争,说理深入浅出。

B.墨子认为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

C.墨子无情地揭露了天下之君子非大不义而誉小不义的可耻行径。

D.墨子认为偷盗、杀人乃至战争都是不义的行为,因为这三者“以亏人自利”的。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今有一人,入人园圃①,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②,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③,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④。至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⑤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牛马。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⑥天下⑦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选自《墨子·非攻》)[注释]①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②非之:谴责他。③攘人犬豕鸡豚者:偷窃别人的狗、猪、鸡的人。④益厚:更严重。益,更。厚,重。⑤扡:同“拖”,这里是“强夺”的意思。⑥当此:对此。⑦天下:古人称周朝统治的地区(包括各诸侯国)为天下。[链接]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影响古今的和平主义,是平民主义的战争观。春秋战国时代充满了政变、瓜分、侵略和屠杀,时间绵延两百多年。在《非攻》中,墨子对于打着“义”的旗号去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予以抨击。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上为政者得则罚之()(2)是何故也()(3)苟亏人愈多()(4)其不仁兹甚()(5)谓之不义()(6)从而誉之()2.与“是何故也?”句式不相同的两项是()()A.何陋之有B.宋何罪之有C.然胡不已乎D.夫子何命焉为3.文中所说的“小为非”的事例有哪些?试简明列举出来。4.墨子在文中对战争表示了怎样的态度?你对此如何评价?5.墨子的“非攻”思想在当时能实现吗?请简要阐述。六、(2015北京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吴、楚反,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之曰:“吴王知将军且行,必置人于殽、渑阨陋[1]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使殽、渑间,果得伏兵。太尉会兵荥阳,坚壁不出。吴方攻梁急。梁请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吴,不肯往。梁王上书自言,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亦不奉诏,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后。吴兵求战不得,饿而走。太尉出精兵击破之。吴王之初发也,少将桓将军说王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以山河之险,而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可得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吴老将皆言:“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吴王不许。假令此计得行,亚夫未遽得志也。晋时,吴人于江碛[2]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濬作大筏数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着筏而去;又作大炬,灌以麻油,遇锁燃炬烧之,须臾断绝,舟行无碍。唐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3],得五百匹,絷[4]其驹而出之。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思明怒,欲泛火船烧浮桥。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取材于冯梦龙《智囊》)注释:[1]阨(è)陋:险隘的山谷。[2]江碛(qì):长江水浅有沙石处。[3]牝(pìn)马:母马。④絷(zhí):拴。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留下城邑留下:保留。B.江碛要害处要害:险要。C.须臾断绝断绝:断开。D.循环不休循环:轮流。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吴王知将军且行且兵事尚神密B.吴王之初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巨木承其根先帝不以臣卑鄙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希望大王沿途经过城市都不要停留,直接向西猛烈进攻,占领洛阳的军械库。B.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可以,哪里知道考虑大局呢。C.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史思明的马见到了母马,都渡过黄河,全都被驱赶入城。D.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又打制了铁锥,有一丈多长,悄悄地放置在江水之中来阻挡船舰通行。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周亚夫采纳了赵涉的意见,到了洛阳之后,就派人到殽、渑等地方四处搜查,果然发现了吴王的伏兵。B.周亚夫派遣轻骑兵断绝了吴、楚军队的后路。吴兵由于饥饿而撤退后,周亚夫再出动精兵大破敌军。C.吴王并没有同意桓将军的说法,而是假装让这个计谋得以实施,致使周亚夫这一战并没有获得成功。D.李光弼的五百匹母马所生的小马全被拴在城内,母马想念孩子,因此不会被河对面的公马吸引而去。12.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①关于官职变动,“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中的“拜”指的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则表示。②文中提到岳飞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其中“仁、智、信”和“”以及“”被合称为儒家“五常”,指的是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以亏人自利也B.若以此说往C.故书其言以遗后世D.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E.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F.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夫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