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知识汇编_第1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知识汇编_第2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知识汇编_第3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知识汇编_第4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知识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情节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一、情节线索1.线索类型。可以分为人线、物线、事线、情线、时空线。2.线索作用。(1)结构: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使行文富于变化。(2)人物:突出、丰富人物形象。(3)主题:揭示、丰富、深化主题。(4)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二、情节结构1.情节类小说结构(1)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有时选文会没有开端、发展,直入高潮。(2)双线结构: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副。双线结构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丰富。①明线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②暗线是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③主线是指以主人公为线索。④副线是指以其他人物为线索。2.非情节类小说结构(1)对话式结构: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于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结构简洁明快。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的生活态度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内,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2)意识流式结构:打破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按照心理时序任意往来。(3)横截面式结构: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三、情节技巧1.情节波澜安排技巧(1)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2)悬念。作者为了激发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勾连情节,深化内容。(3)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渲染气氛,表现现实或突出主题。(4)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分为正衬和反衬。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5)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转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情节严密安排技巧(1)线索。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2)照应。篇章间的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的互相关照与呼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3)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加严谨,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4)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蓄积气势,突出主旨。四、情节段落作用1.小说开头方式和作用(1)悬念式开头。开头提出疑问,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2)写景式开头。开头写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直接切入开头。小说直接将读者置身于情节之中,现场感与参与感强烈。2.小说结尾方式和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局。从结构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令人伤感的结局。从主题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结局。从主题看,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审美,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从读者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一体,给人欣慰、愉悦之感。从表达效果看,小说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戛然而止的结局。给读者留下广阔的审美空间,引人深思。(5)以景作结的结局。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从人物看,烘托人物心情、形象。从主题看,升华主题。从效果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小说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及其作用分析手法正面描写肖像:容貌、服饰、表情、习惯性特点语言:注意他人语言的评价、反衬烘托动作:单一动作、连续动作心理直接描写:心理剖析、内心独白、梦境幻想间接描写:动作、语言、神态暗示、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典型的场景次要人物:正衬(相似的人物)、反衬(反面或有差别的人物)物象:以物象的象征意义衬托人物性格其他角度漫画式:在对比、比喻、夸张中刻画人物性格,具有夸大、讽刺的效果点面结合点:详细描写,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概括性描写,顾及全局,体现广度欲扬先抑:“抑”是“扬”的铺垫,使“扬”更加突出分析概括性格特征①分析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综合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②从总体上把握人物性格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即其代表的时代特质、象征意义、喻指价值分析形象作用次要人物①自身的意义和作用②对主要人物有烘托、对比、反衬作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主旨物象①注意其象征意义,它往往能衬托人物的性格②揭示时代背景,暗示或深化小说的主题“我”①作为叙述者,使作品更具真实感②作为见证者,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作为参与者,推动情节的发展④作为衬托者,衬托主人公的形象⑤作为揭示者,揭示作品的主题小说叙述技巧一、叙述者与叙述视角(一)叙述者:指叙事文当中的陈述行为主体,是故事的讲述者——“谁在讲”。小说阅读技巧,最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个故事是谁讲的,也就是谁是叙述者。在小说阅读一开始,我们就必须对故事叙述者的位置,给以极大的关注。这是因为:在小说中,一个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本来是可以用不同的叙述者去观察、叙述的,但受特定的主题或情调的限制,小说中的叙述者往往被限定在最有利于表现这一主题、风格和人物关系的某一类人物中。1.小说中叙述者不等同于作者巴尔特:“叙述者和人物主要是‘纸上的生命’。一部叙事作品的作者绝对不可能与这部叙事作品的叙述者混为一谈。叙事作品中说话的人不是生活中写作的人,而写作的人又不是存在的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叙述者是“石兄”,曹雪芹不过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已。2.了解叙述者选择对整篇小说创作的意义和作用故事是谁说的,决定了故事的不同形态,也决定了不同的接受形态。鲁迅的《孔乙己》就选用了酒店小伙计来做充分叙述者,而没有选用孔乙己、作者、酒店老板来做这个叙述者。在创作中,应选择有利于揭示主题,包蕴这种情调的叙述者。3.按照不同角度,叙述者可以分为无干涉叙述者和干涉叙述者(1)无干涉叙述者:叙事只是十分夸张地表示叙述者相对的沉默,他尽量闪在一旁,注意决不自称。老老实实地,不动声色地陈述事件过程。(2)干涉叙述者:主观地讲述故事,并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和判断,告诉读者怎样看待人物,怎样评论事件。在鉴赏小说的过程中,把握叙述者的议论,有利于加深对小说意旨的理解。如《祝福》《大卫·科波菲尔》。叙述者的功能:a.叙述功能——最基础的讲故事功能,客观、真实。b.组织功能——管理故事内在结构和要素,处理故事各部分相互关系,有自我意识。c.见证功能——表达叙述者对所叙述之故事的理解与情感。d.评论功能——叙述者的解释和评论、干预。e.交流功能——建立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联系,与读者交流感。(二)叙述视角:为了展开叙述而选择的角度——谁在看。柏西·拉柏克:“我认为小说技巧上错综复杂的问题,全在于受视点支配。”确定从何种视点叙述故事是小说家创作中最重要的抉择,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小说人物及其行为的反应。视角对小说的叙述、情节的组织和人物的描写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全知视角(非聚焦型/零聚焦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以不受限制地把小说的方方面面、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交代出来。

2.限知视角(内聚焦型/外聚焦型)(1)内聚焦型:叙述者服从于作品中一个或几个人物的视角,只写他们耳目所及、身心所感范围内的事情。叙述者所知与作品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如《林黛玉进贾府》。(2)外聚焦型: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如人物的行为、外表、客观环境等,而不告知人物的内心思维情感。叙述者知道的比作品人物少。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叙述者也没有交代百宝箱从哪里来,百宝箱里都有什么,只有杜十娘知道。3.正确辨析小说中视角的变异现象理论上互相区别的聚焦类型在实际运用上往往会出现交叉和渗透现象。许多小说会有意安排多种聚焦方式。因为视角变异往往是小说获得神奇力量的必要条件。内聚焦使读者关注“我”的心理感受,为何会如此?带着这些疑问,读者关注非聚焦视角讲述的故事。叙述视角功能:a.叙述视点创造兴趣、冲突、悬念。b.叙述视点的转化可以拉近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距离,增强叙事的感应力。c.叙述视点影响情感或主题,使内容富于主观色彩、鲜明真切。二、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小说中的“我”有两种。(1)非“主人公”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是参与者,还可以是旁观者兼参与者。①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②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要考虑到“我”这个参与者的身份作用),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形象,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好处是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开心理描写。不足是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分析“我”的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见证者还是亲历者。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站在故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不全是无限视角,也有有限视角——叙述者只是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例如: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选自《水浒传》)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变化,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了变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从两个公人的眼中看出。这种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这就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从某个人物看人看事。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这种变化往往被忽视,所以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3.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注意点(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第三人称主要是全知视角,也可能是有限视角。第二人称算不上叙述角度,虽然“你”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是“你”,而是从“我”或“他”的角度来看你,是从“我”或“他”的视角来讲故事。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的。①人称变换:a.从“你”到“我”,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b.从“我”到“你”(“他”),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②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采用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③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多个叙述视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穿插起来可以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有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和主题。“叙述者”七问,问出别样的理解近几年,无论是高考还是平时的大市模考,在小说叙事方面都格外关注小说的“叙述者”,可以说这是个热点。小说的“叙述者”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谁在叙述故事(叙述人称),二是“他”站在什么角度叙述故事(叙述视角)。如果能就此展开思考、追问,那么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会更深刻。以下是“叙述者”展开的连续“七问”:①借谁的口在讲述这个故事?②通过哪个人物的眼光在观察作品中的人和事?③他与小说世界的关系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④他处在情节发展的中心还是边缘?⑤他给整篇小说带来什么样的情调和气氛?⑥讲述者与观察者在故事进程中是否发生过变化?⑦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或几个视点切入?三、叙述顺序、叙述频率与叙事节奏1.叙述顺序叙述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指在文中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代事件起讫的时间。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事,再说乙事,两边都交代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它是小说常用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一是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是衬托、表现人物形象;三是为后文做铺垫;四是突出文章的中心。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补叙一般放在文末,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等补充介绍。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表现人物,使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2.叙事频率叙事频率是指故事中事件与叙述内容的重复关系,往往具有渲染、强调的作用。如《祝福》中,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的故事,既突出了阿毛之死对她的打击之大,又强化了鲁镇人的麻木、看客的特点。3.叙事节奏叙事节奏是指叙事速度的快慢疾缓。“快”指加速,一般用于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粗略品味。“慢”指减速,一般用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般细致地描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小说的阅读魅力就体现在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的法宝。四、常见叙事方式类别释义效果对话式对话体小说是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①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②可以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刻画和表现出来。③凸显主题对比式对比是隐含在小说情节背后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小说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对比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分别显示出小说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①凸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②突出主题。③结构全篇续表类别释义效果独白式独白式小说是以作者的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涵抑扬式又称褒贬式,是文章欲“扬”先有意“抑”,或欲“抑”先有意“扬”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方式以退为进,对人欲说善则先说不善,或欲说不善则先说善在反差的变化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重复式重复叙述,即数次讲述只发生了一次的事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复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加强主旨的悲(喜)剧色彩。③缓和叙事节奏,使小说有了循环往复之美,增强艺术感染力续表片段式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所以常常聚焦生活的一个小“镜头”,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①小中见大,使叙事相对集中紧凑。②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社会生活状态和人物心理双线索式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暗线则是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双线索可分为明暗线、双主线、主副线①共同完成主题的揭示。②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③突出人物形象交叉式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叙述,类型较多。如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虚构与真实、荒诞与真实、叙事与写景、科学性与文学性、科学美与人性美、自然美与人性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串联丰富的内容,增加作品的内涵,使得复杂事件也能呈现得清晰条理;立体化叙述,全方位表现作品内容;拓宽叙述空间,调动读者的阅读期待小说艺术技巧一、描写艺术1.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描写手法作用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人物五官、身材、衣着等)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对话与独白)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与间接)①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②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细节描写(动作细节、语言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等)①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细腻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叙事情节的发展;④照应上下文的某个情节;⑤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⑥营造某种氛围;⑦深化主题侧面描写景物(环境)烘托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衬托人物性格他人对比衬托①突出另一人物的性格特征;②深化主题2.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鉴赏角度分类作用描写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描写方法工笔与白描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笔勾勒工笔,能突出主要景物的特征,浓墨重彩地描绘能感染读者,更有利于表现主题。白描,简练、生动、传神。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动静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虚实描写可分为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或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征,或拓展表现空间,或扩大意境,或深化主题3.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作用(1)扣住特点,打开角度,分析作用角度作用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