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如果说“情境”是戏剧艺术的本体,那么如何阐释“情境”作为戏剧本体的丰富意义呢?通过追问戏剧情境的构成要素、内引形式、本源动力,确实有可能建构一个比较严整的戏剧情境本体论。而且,基于现象学的视野,由此建构起来的戏剧情境本体论可以对现有戏剧情境论有所推进。关于戏剧情境的构成要素,已远远不限于时空环境、特定情况、人物关系这三要素(这三要素可以作为“人物处境”的内容),而是可以包括人物心情、特定氛围、人物动机、人物动作、戏剧冲突等诸多内容。其中,人物处境是人物生成动机、发出动机的前提条件与外在动力,也潜伏着戏剧悬念;人物动机是人物的欲求、意志、潜意识等整个内在生命运动的总和,是戏剧动作的内在动力,是戏剧悬念的重要指向,也是戏剧性的源泉;人物动作(含反动作)是人物内心的外在显现,包括独白、旁白、对白、静默以及表情、肢体动作等,是特别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手段;戏剧冲突是由一连串动作与反动作构成的,是富有戏剧性的实体内容,直接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在这些构成要素中,人物处境是戏剧情境中比较客观、比较实在的基底性要素;特定氛围是戏剧情境中相对较虚的元素,却承载着引领戏剧情境运动进入形上境界的重要功能,是实现戏剧艺术本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动机、人物动作与冲突是戏剧情境中最重要、最能体现生命气象的主体内容。关于戏剧情境的内引形式,这个既关乎戏剧的外在形式,也关涉戏剧的理想范本或理型、理念。戏剧情境的运动与显现,依循着一定的节奏,最终呈现为一定的形式。该形式标志着戏剧作品的独立性与个别性;它还犹如“理念”一样引导着戏剧情境的发展,引导它实现出最好的样态。一般而言,戏剧情境主要通过演员现场扮演角色演述故事来呈现其形式,而且天生倾向于发展至兼具戏剧性与诗性的戏剧诗境。戏剧诗境作为一种特殊的戏剧情境,凝聚着作品的最高价值,引导着戏剧情境发展至最佳状态。

关于戏剧情境的本源动力,这个需要面向事情本身,实事求是地予以探讨。表面看,戏剧情境不断运动的本源动力主要来自人物处境与人物性格(由处境的推动力与性格的内驱力合成),戏剧情境的发展似乎主要遵循以下逻辑:这个逻辑模式表明,戏剧情境是在人物性格与人物处境内外交合时形成的动机下发展变化的。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真正面向作品本身,就会发现,戏剧情境的发展不同于生活情境的发展,其发展动力至少来自四个方面:这个逻辑模式是说,戏剧人物的动机是在人物处境、人物性格、审美形式(含戏剧形式规范、特殊形式结构、戏剧氛围等要素)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这三者归根结底又跟创作者的生活阅历、生命体验、艺术智慧有关。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从技术造成的制品,其形式出于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的灵魂”是戏剧情境运动最重要的本源动力,在其作用下人物处境、人物性格、审美形式这三者才开始互相磨合。这是一个涉及戏剧创作规律的大问题,这里不拟展开详谈,只想说明一点:戏剧情境的发展动力,从根本上说,来自创作者的内驱力与种种考量;从现实性上说,情境动力来自人物处境、人物性格与审美形式这三者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合力。戏剧艺术的形式规范,对于人物的动机与动作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以前几乎被忽略,有必要提出来认真面对。在诸多经典名剧中,戏剧形式反作用于人物性格与处境,使之舍弃表层合理之事象而寻求反常合道之诗境。质言之,戏剧艺术是艺术,戏剧情境是艺术构思的产物,其发展虽受制于生活之真,但追求的是艺术之真;如果要让人物动机既符合人物性格又符合人物处境,以求充分体现出“生活的真实性”,那么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让艺术过于贴近生活,再现了一个真实世界而不是创造了一个新鲜的可能世界。事实上,只有贴近艺术之真而非生活之真,才能大大解放艺术生产力。如果把上述关于戏剧情境的阐述称之为“新情境论”,那么它“新”在哪里?在“新情境论”看来,戏剧情境不是“推动人物行动的外因”,也不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而是以人物处境为基底、以人的内外生命运动为核心内容的综合生命体;它并非只包含“时空环境、特定情况、人物关系”这三要素,而是可以包括人物处境、人物动机、人物动作、冲突、氛围等多种要素;其特点不宜表述为“客观性、外在性、集中性、假定性”,而适合表述为“主客交融性、内外交合性、虚实相生性、不断流动性”。如此重新界定的“情境”,可以视为戏剧艺术的本体。

(摘编自汪余礼《关于“戏剧情境”的现象学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剧情境的构成要素包括人物处境、人物心情、特定氛围、人物动机、人物动作、戏剧冲突等,其中人物处境是基底性要素。B.兼具戏剧性与诗性的戏剧诗境作为一种特殊的戏剧情境,凝聚着作品的最高价值,引导着戏剧情境发展至最佳状态。C.戏剧艺术的形式规范,对于人物的动机与动作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以前被忽略,因此现在有必要提出来认真面对。D.如果只求让戏剧情境充分体现出“生活的真实性”,那么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再现一个真实世界而非创造一个新鲜的可能世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追问戏剧情境的构成要素、内引形式、本源动力等,有可能建构比较严整的戏剧情境本体论,从而有力推进现有戏剧情境论的发展。B.在戏剧情境的构成要素中,特定氛围是戏剧情境中相对较虚的元素,却是实现戏剧艺术本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C.戏剧情境的内引形式,标志着戏剧作品的独立性与个别性;它犹如“理念”一样引导着戏剧情境的发展,引导它实现出最好的样态。D.在“新情境论”看来,戏剧情境是一个综合生命体,具有主客交融性、内外交合性、虚实相生性、不断流动性等四大特点。3.根据材料内容,①②③④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①人物性格②人物处境③环境、事件、关系④审美形式B.

①人物处境②人物性格③环境、事件、关系④戏剧形式规范C.①处境推动力②性格内驱力

③创作者④审美形式

D.

①人物性格②人物处境③创作者

④审美形式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5.材料中提到“戏剧冲突是由一连串动作与反动作构成的,是富有戏剧性的实体内容,直接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请结合《窦娥冤》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啥都没看见

吴嫡老张是个清洁工,专管一段路,和同组的人轮流上日班和夜班。这天晚上,他正在街边扫地,见不远处有个小伙子正要穿马路,突然一辆跑车风驰电掣地开过来,随着刺耳的刹车声,瞬间把小伙子撞出去很远。小伙子在地上翻滚了好几圈后,一动不动了。老张惊恐地看着这一幕。这时,司机发现了老张,下了车,来到老张面前。老张一下子就闻到了他身上的酒气,只见司机戴着口罩,帽子压得很低,他用威胁的口气对老张说:

“你看见什么了?”老张迟疑地说:

“你撞了人,赶紧报警吧!”那人摇摇头说:

“不,你啥都没看见!没看见车型,没看见车牌!我知道你在这里扫地,能查到你!”说完,他塞给老张一叠钱,一溜烟跑掉了。老张惊魂未定,愣了一会儿,打电话报了警。小伙子被救护车拉走,同来的警车上下来几个警察,问老张是否看见是什么车以及车牌号,老张摇摇头说啥都没看见。警察就让老张回家了。回到家,老张数了数那叠钱,刚好一万块,他摇摇头,把钱塞在被子下面。第二天,新闻报道了这起车祸,说这个路段没装摄像头,找不到肇事车辆,警方悬赏五千元,寻找目击者。还说小伙子仍昏迷不醒,小伙子的家属也公开悬赏一万块。老张看了新闻后,在屋子里坐立不安。当天又轮到他上夜班,经过一条巷子时,忽然被一个高个大汉堵住了。大汉戴着口罩,捂得很严实,恶狠狠地说:

“老头,你是不是想给那起交通事故提供线索啊?”老张哆嗦了一下,小声说:

“人家家属出一万,警方还出五千呢。”大汉掏出一万块钱递给老张:

“拿着!已经两万了,比悬赏多。你要敢说啥,要你的命!”说完就跑了。老张惊魂未定地把钱揣到兜里,就上班了。又过了一天,家属的悬赏上升到三万了。当天半夜就有人敲老张的房门,老张打开门发现只有两万块钱放在门口,还有一把匕首放在钱上。老张照旧把钱塞在了被子下面,又把匕首放在了枕头下面。这一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又是兴奋又是恐惧。等天亮了,老张打电话请了一天假,又把钱拿出来,仔细数了一遍,然后拎着袋子出门了。

第二天,老张在那个路段扫地时,有记者在跟踪报道,老张主动凑到记者面前问:“听说家属的悬赏又提高了?”记者赶紧把摄像机对准老张:

“没错啊老同志,已经提高到五万了!”老张直勾勾地盯着摄像机,大声说:

“如果我看见了什么,我肯定去提供线索!加上警方的悬赏,一共五万五了!”五万五这个数字他说得特别大声。当天晚上,老张坐立不安,磨蹭到半夜才躺下。他从枕头底下摸出那把匕首,握在手里,手心全是汗。他相信那个肇事者一定会关注这新闻,也一定能听明白自己的意思。果然半小时后,门再次被人敲响了,老张隔着门问:

“谁?”门外传来一个恶狠狠的声音:

“装什么糊涂,老东西!我告诉你,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不管那家人悬赏多少钱,你都不准再加价了,否则老子宰了你!”很快,门外传来那人转身离开的脚步声。老张急了,猛地拉开门,果然有两摞钱,他大喊一声:

“这钱不够!”那大高个被激怒了,冲着老张就过来了。老张哆嗦着拿出匕首举在胸前,大高个稍一迟疑,抽出一把刀,逼了过来:

“你这个贪得无厌的老东西,我看你是找死!”正在这时,几个警察从四周蹿了出来,大高个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死死地扭住了。经审讯,大汉只是肇事者雇来的地痞,而肇事者是本地有名的商人陈尚。警察找到陈尚,陈尚只好承认肇事逃逸的事。他一见老张就破口大骂:

“你这老东西,也不是什么好人!三番五次收我的钱!警察同志,他这是敲诈!”家属们也纷纷指责老张财迷心窍。这时警察站了起来,神情严肃地说:

“你们知道老张同志为了帮你们,有可能丢掉工作吗?”家属们顿时蒙了,这和工作有什么关系?警察拿出一张诊断书,说:

“老张同志来报案时,还带了这份医院证明。他在半年前,视力出了问题,晚上啥都看不清。他这样的情况,是没办法继续上夜班的。但清洁队有规定,每个员工必须日夜班轮换。老张为了不丢掉饭碗,一直隐瞒这事。那天晚上,他并不是收了钱才说啥都没看见的,他真的啥都看不见,看不清车型、颜色,更别提车牌号了。肇事者给他钱时,戴着口罩和帽子,他也看不清。”警察顿了顿,接着说:

“后来,肇事者又派人给他送钱,他觉得机会来了。第一次送钱他还不敢肯定,第二次又送,他就明白了,只要家属继续提高悬赏,他放话出去,对方肯定还会来送钱。他才找到警方,劝你们家属提高悬赏金额,他还主动接受记者采访,暗示对方多给钱。你们知道他要冒多大的风险吗?我们埋伏时不敢离得太近,怕被歹徒发现,老张同志要单独面对歹徒好几分钟!”家属们听了,又是震惊又是惭愧。最震惊的是陈尚,他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张,嘴里翻来覆去就一句话:

“原来你真的啥都没看见啊!”老张拿到了赏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更看重那份工作,没了工作,就要坐吃山空了。他跑到班长那里,解释了一大通,说自己的眼睛其实没那么差,上夜班不成问题。

班长斜眼看了他一会儿说:

“你眼睛都这样了,还让你上夜班,出了事我得背多大的锅?你就别上了。”看老张真急了,班长哈哈大笑道:

“队里知道你的情况后,联系了医院,你的病是在社保范围内的,赶紧去做手术吧。另外,好几个同事都愿意轮流替你值夜班,把白班换给你。”老张一下子又啥都看不见了……(有删改)6.下列关于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肇事者说“你看见什么了”时,老张“迟疑”是因为怕被肇事者报复,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B.回到家数了数肇事者给的一万块钱后,老张“摇摇头”并把钱藏起来是因为害怕而不敢花这笔钱。C.老张请了一天假没去上班,仔细数钱后,拎着袋子出门,是去找警察报案并说明自己视力的真实情况。D.家属们得知老张晚上看不清后,十分同情他,所以转变了对他的态度,后悔指责老张财迷心窍。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家家属出一万,警方还出五千呢”,老张的这句话为后文用提高悬赏金额的方式诱捕送钱者埋下了伏笔。B.警察在家属们面前为老张澄清,解除了众人对老张的误解,这一情节安排更好地塑造了老张这一人物形象。C.“他塞给老张一叠钱,一溜烟跑掉了”和“三番五次收我的钱”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肇事者的心理变化。D.“老张哆嗦了一下”“老张直勾勾地盯着摄像机”等细节描写,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状态,营造出画面感。8.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啥都没看见”,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味。请对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加以分析。(4分)9.请结合文本分析老张的形象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遂入,披帷立,目视项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按剑而蹈曰:

“客何为者?”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羽曰: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其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羽曰:

“壮士复能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还军霸上以待将军。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爵之赏,而听细人之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将军不取也!”项羽未有以应,曰:

“坐!”樊哙从良坐。(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两敌相争,此兴彼败,恒有之事,从无藉彼之力以起事,后又步步资彼乃反噬之如刘之于项者。项起吴中,以精兵八千人渡江,并陈婴数千人,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凡六七万人,又并秦嘉军,其势强盛。项梁闻陈王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沛公亦起沛往焉。此时沛公甚弱,未能成军。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始得攻丰拔之。此后凡所攻伐,史每以沛公、项羽并称,两人相倚如左右手,非项藉刘,乃刘依项。项氏之失策在立楚怀王而听命焉。羽欲西入关,怀王不许,而以命沛公,乃使羽北救赵,约先入关者王之,其后羽乃得负约名,此项之失策也。然当日若非羽破秦兵于巨鹿,虏王离,杀涉间,使章邯震恐乞降,沛公安能入关乎?羽不救赵,破秦兵,秦得举赵,则关中声势转壮,沛公入秦何如此之易乎?沛公始终藉项之力以成事而反噬项者也。故曰:

“吾能斗智不斗力。”其自道如此,若使夫子评之,必曰“谲而不正”。(节选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项梁益沛公A卒B五千人C五大夫将D十人E始得F攻丰G拔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立而饮之”与《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的“而”用法不同。B.与,给予,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不同。C.会,会合,与《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会”的“会”意思不同。

D.北,向北,与《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的“下”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哙强行进入营帐后,项羽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因其英勇称赞他为“壮士”,并赐酒和彘肩。B.项羽在樊哙的激烈言辞面前无言以对,只好让樊哙坐下,这是项羽自觉理亏的一种表现。C.项羽在吴中起事,率领八千精兵渡过长江,先后吞并陈婴、黥布、蒲将军等的军队,势力逐渐达到鼎盛。D.作者认为项氏集团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是拥立楚怀王并听命于他,致使项羽后来背上了“负约”的名声。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其上,拔剑切而啖之。

(4分)(2)其自道如此,若使夫子评之,必曰“.谲而不正”。

(3分)14.刘邦为什么能“先破秦,入咸阳”?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独坐不得眠读旧书

叶梦得①青灯相对久无眠,拥毳无人伴夜禅。闭户便能忘屦迹,炷香时自续炉烟。辞家屈指惊三月,抚事②关心怆十年。漫展残书亦安用,可能犹欲绝韦编。【注】①叶梦得:宋代南渡诗人,诗作常感怀国事。

②抚事:因时事而生发感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通过对“青灯相对”“拥毳无人”场景的描绘,营造出静谧孤寂的氛围。B.诗歌采用直白叙述的方式,直接陈述个人经历与感受,诗风质朴无华。C.诗人想要通过关门闭户来忘却过往的烦忧,但这是难以实现的愿望。D.尾联化用“韦编三绝”这一典故,体现了诗人也想像孔子一样刻苦治学。16.诗歌颈联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三)教材内容考查(本题共4小题,15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是雍正皇帝镌刻在养心殿上的一副楹联,上联强调治理天下皇帝要亲力亲为。但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则主张皇帝应该达到“

”的治国境界。(2)在《六国论》中,苏洵用“

”这一比喻讽谏北宋朝廷不要用纳银输绢的办法向契丹和西夏屈辱求和。(3)小明是一个诗词爱好者,他暑期外出旅游,当看到洞庭湖的恢弘气势时,不自觉地吟诵道:“

,

。”1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3分)A.①非曰能之,愿学焉

胜任、能做到

②王若隐其无罪

痛惜、哀怜③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做榜样④奚暇治礼义哉

讲求B.①族庖月更刀

②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堆积③越国以鄙远

把……当作边邑④吾其还也

表示祈使C.①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延续②服太阿之剑

佩戴③藉寇兵而赍盗粮

送给、付与④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假如D.①假此科敛丁口

如果②操童子业,久不售

考取秀才③靡计不施,迄无济

成功④临视,则虫集冠上集合、集中19.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王见之,曰:“牛何之?”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④敢以烦执事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⑦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⑧添以尖草,不出

⑨覆之以掌,虚若无物⑩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⑪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⑫良问曰:“大王来何操?”A.①②⑨⑩/⑤⑦⑫/③④/⑥⑧⑪B.①⑦⑨/②⑤⑩⑫/③/④⑥⑧⑪C.①⑦⑨⑪/②⑤⑫/③⑩/④⑥⑧D.①②⑦⑨/⑤⑪⑫/③④⑩/⑥⑧20.下列各项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牡丹亭》,是明代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了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缠绵婉转的爱情故事。

B.苌弘化碧,相传苌弘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后指含冤而死的人其神灵永存。C.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亡后,他先后被晋、楚俘虏,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D.衅,血祭,杀牲后以牲血涂于所祭器物之上。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有这么一个说法:“一朝入梦,终生不醒。”说的是读《红楼梦》的一种状态。但是当我们细细地研读之后,就会发现,《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教人入梦的书,

。那么,曹雪芹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教人出梦的呢?我们说,好的文学作品,在艺术层面上都会有一种“代入”功能。作者自己“代入”,才能使得作品中的情感趋于真实。读者受到这种“真实”的感召,也会不由自主地“代入”,于是进入作者所设定的规定情境,获得审美满足。而曹雪芹不是一般的写家,他没有停留在这样的艺术层面上,而是进了一大步。《红楼梦》

,而且能让人从哲理层面上“跳出”。有时,当你以为你已经理解他讲给你听的故事了,他会忽然告诉你,眼见不一定为实。有时,曹雪芹还借着貌似“不通”之语,让你在“代入”的时候“跳出”。当然,这需要读者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读书读得仔细;其次要有一定的学问底子,否则不能辨伪,就辜负了作者的用心。曹雪芹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所以他能带领我们入梦;

,所以他又能带领我们出梦。世上哪里还有第二部小说,能够一本正经地正说,却又真真假假地反说?只有一部《红楼梦》。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内容,与画波浪线的句子最契合的一项是(3分)A.妙玉把黛玉、宝钗叫到后面吃梯己茶,给宝钗的茶具是个葫芦器,葫芦器上的字有“晋王恺珍玩”。可是熟悉葫芦器的读者会知道葫芦器最早出现在明代,清初才开始盛行起来。B.贾雨村收下甄士隐赠予的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后,

“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但第二日五鼓便急匆匆进京,只留下话让和尚转达,说:“……不及面辞了。”C.刘姥姥与贾母等人一起吃饭时,故意搞笑逗乐,“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读者看完忍俊不禁。

D.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让她一定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王熙凤还想要问时,被二门上传事云板的声音惊醒。有人回禀说:“东府蓉大奶奶没了。”

23.下列关于“香菱学诗”的语言描写,依次对应人物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②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③古来闺阁中的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④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A.黛玉宝玉宝钗香菱B.宝钗黛玉香菱宝玉C.宝玉香菱黛玉宝钗D.香菱宝钗宝玉黛玉

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网络让人人都有了“麦克风”,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

C

解析:“这一点以前被忽略,因此现在有必要提出来认真面对”表述不准确。2.

A

解析:“从而有力推进现有戏剧情境论的发展”表述不准确。3.

D

解析:①②依据第四段“表面看,戏剧情境不断运动的本源动力主要来自人物处境与人物性格”得出,“处境的推动力”“性格的内驱力”是对“人物处境”“人物性格”的进一步具体化。③④依据第六段“戏剧人物的动机是在人物处境、人物性格、审美形式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这三者归根结底又跟创作者的生活阅历、生命体验、艺术智慧有关”“只想说明一点:戏剧情境的发展动力,从根本上说,来自创作者的内驱力与种种考量”。4.①采取总分总式论证结构。②首先指出通过追问戏剧情境的构成要素、内引形式、本源动力,确实有可能建构一个比较严整的戏剧情境本体论;③然后从构成要素、内引形式、本源动力三方面对戏剧情境进行解读;④最后,总结概括作为戏剧艺术本体的戏剧情境的内涵特征。5.(1)《窦娥冤》中的戏剧冲突:①张驴儿想娶窦娥做老婆,窦娥坚决不从;②官府对窦娥严刑拷打,窦娥含冤而死,却最终至死不屈。(2)直接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①第一处戏剧冲突,激怒了张驴儿,致使其将窦娥拖至官中,让窦娥受尽严刑拷打;②第二处戏剧冲突,有冤难伸的窦娥悲愤难抑,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三桩誓愿。6.C(A.“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表述不准确B.“是因为害怕而不敢花这笔钱”表述不准确D.“十分同情他”不准确)7.C(“形成鲜明对比”表述不准确)8.①肇事者在事故现场对老张说的“啥都没看见”,是对老张的威胁与警告。②肇事者翻来覆去说的“啥都没看见”,包含着他在得知真相后的震惊与懊恼。(每条2分,答出两条得满分)9.①机智。如“他才找到警方,劝你们家属提高悬赏金额,他还主动接受记者采访,暗示对方多给钱。”②勇敢。如“老张同志要单独面对歹徒好几分钟。”③果断。如“五万五这个数字他说得特别大声”“老张急了,猛地拉开门”。④不贪财。如“老张拿到了赏金,却高兴不起来”。⑤看重工作。如“他跑到班长那里,解释了一大通,说自己的眼睛其实没那么差,上夜班不成问题。”(每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10.

CEG11.A(A.“立而饮之”的“而”表示修饰关系,“夜缒而出”的“而”表示修饰关系。B.与,给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是亲附、亲近的意思。C.会,会合,“乃中《经首》之会”的“会”是节奏的意思。D.北,向北,名词做状语,“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的“下”是名词做动词,居于……之下)12.

C

(依据“项氏从吴中起兵,率领精兵八千人过江,加上陈婴的数千人,以及黥布、蒲将军的兵力归附,总共有六七万人,之后还合并了秦嘉的军队,势力异常强大”可知C项表述有误)13.

(1)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覆”“加”“啖”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2)他自己就是这样描述的,如果让孔子来评价,孔子必定会说:“诡诈而非正道。”(“道”“谲”“正”各1分,共3分)14.

(1)秦王失去民心,天下人都背叛了他;(2)刘邦善于用人,上下齐心;(3)项氏巨鹿之战救赵破秦,为刘邦创造了有利条件。(每点1分,共3分)15.

B

(“直白叙述”错)16.

①“惊”字表现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惊讶与无奈,暗含了对家的深深思念和独自在外的孤寂;②“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南渡十年连年战乱的悲凉与伤感;③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认识。(每点2分,共6分)17.(1)鸣琴垂拱,不言而化(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18.D(A项全对;B项“委”,散落;C项,“第”,只是;D项,“假”,凭借、利用,“集”,止)19.B(①⑦⑨状语后置,②⑤⑩⑫前置,③主谓倒装,④⑥⑧⑪省略句)20.A(“明代戏曲作家关汉卿”表述不准确)21.①还是一部教人出梦的书②不仅能让人从艺术层面“代入”③曹雪芹又是一个极具哲思的人(每条2分)22.B(A项是作者借着貌似“不通”之语,让读者在“代入”的时候“跳出”;C项是读者的“代入”;D项是小说中人物的“入梦”与“出梦”)23.D【译文】材料一:这时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就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用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想阻止他不放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项王按着剑,跪直身子问:“来客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与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在关中为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军队退回到霸上,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罢了。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为好)。”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材料二:两个对手相互争斗,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一方兴起而另一方衰败,历来如此。然而,很少有人像刘邦对待项羽那样,起初借助对方的力量起事,随后却一步步利用对方的资源,最终反而攻击对方。项氏从吴中起兵,率领精兵八千人过江,加上陈婴的数千人,以及黥布、蒲将军的兵力归附,总共有六七万人,之后还合并了秦嘉的军队,势力异常强大。项梁得知陈胜已死,便召集各路首领到薛地商议对策,刘邦也从沛县起兵前往。这时,刘邦的势力非常弱小,尚未能形成强大的军队。项梁为他增派了五千士卒和十位大夫级别的将领,刘邦这才得以攻克丰邑。从此以后,每次征战讨伐,史书中常常将刘邦与项羽并提,他们互相依靠,如同左右手一般,不是项羽借力于刘邦,而是刘邦依赖项羽。项家的失误在于拥立楚怀王并听从其命令。项羽想要西进函谷关,楚怀王没有同意,而是派刘邦去,并约定先进入函谷关的人可以称王。这之后,项羽才背负了违背约定的名声,这是项羽的失策。然而,如果不是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俘虏了王离,杀了涉间,使得章邯惊恐求降,刘邦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进入关中呢?如果项羽没有救援赵国,没有击败秦军,让秦国能够全力对付赵国,那么关中的局势就会变得更加稳固,刘邦入关又怎能如此轻松?刘邦自始至终都是依靠项羽的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事业,最终却反过来攻击项羽。因此,刘邦曾说:“我擅长用智谋而非武力。”他自己就是这样描述的,如果让孔子来评价,孔子必定会说:“诡诈而非正道。”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试论托勒密的天文学说是不是科学?”这样的考题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不止一次出现过。面对这道考题,大部分考生都答错了。这就表明,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都未能正确认识:怎样的学说具有被当做科学的资格?首先请注意,从宇面上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道论述题,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的选择题。正像有些评论者正确地指出的那样,题中的“正确”“科学”“托勒密天文学说”等概念,都可以有不同的界定,而该题要考查的方面之一,就是考生能否注意到概念的界定问题。他们可以自行给出不同的界定,由此展开自己的见解。为什么托勒密的《至大论》这样的伟大著作,会被认为不是科学?许多考生陈述的重要理由是托勒密天文学说中的内容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然而,如果我们同意这个理由,将托勒密天文学说逐出科学的殿堂,那么这个理由同样会使哥白尼、开普勒甚至牛顿都被逐出科学的殿堂!因为我们今天还知道:太阳同样不是宇宙的中心,行星的轨道也不是精确的椭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也是不存在的……难道你敢认为哥白尼日心说和牛顿力学也不是科学吗?

“不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科学?是的,真的是这样!因为科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梯,今天“正确的”结论,随时都可能成为“不正确的”。我们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在今天正确与否,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序。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根本思路是:在已有的实测资料基础上,以数学方法构造模型,再用演绎方法从模型中预言新的天象;如预言的天象被新的观测证实,就表明模型成功,否则就修改模型。在现代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兴起之前,模型都是几何模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托勒密、哥白尼、第谷乃至创立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都无不同。后来则主要是物理模型,但总的思路仍无不同,直至今日还是如此。这个思路,就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当容对此说得非常透彻:“自古希腊的希巴恰斯以来两千多年,天文学的方法并没有什么改变。”如果考虑到上述思路正是确立于古希腊,并且正是托勒密的《至大论》第一次完整、全面、成功地展示了这种思路的结构和应用,那么,托勒密天文学说的“科学资格”不仅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它在科学史上的地位绝对应该在哥白尼之上——因为事实上哥白尼和历史上许许多多天文学家一样,都是吮吸着托勒密《至大论》的乳汁长大的。(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材料二:“常规科学”是指牢固地建基于一个或多个过去的科学成就的研究,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间里承认,这些成就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今天,这些成就被初级或高级教科书详述,尽管很少保留其原初形式。在此之前,许多著名的科学经典著作扮演着英似的角色,都曾在一段时间里为后续的几代研究者暗中界定了某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它们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它们的成就足够空前,因此能够吸引一批坚定的追随者远离科学活动的竞争模式;这些成就又足够开放,有各种问题留待重新界定的研究者群体去解决。

凡是具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我此后便称之为“范式”。我选择这个词是想表明,在科学革命历程中,一些公认的实际科学实践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为特定的融贯的科学研究传统提供了模型。这些传统就是历史学家所谓的“托勒密天文学”或“哥白尼天文学”、“亚里士多德力学”或“牛顿力学”、“微粒光学”或“波动光学”,等等。研究者要想成为他所要加入的特定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主要是通过对范式(比上面名称专门得多的范式)进行研究。他所要加入的共同体,其成员都是通过相同的明确范例来学习其领域的基础,所以他随后的做法将很少在基本原则上引起争议。以共同的范式为研究基础的人,都信守相同的规则和标准来从事科学。那种信守和由此产生的明显共识乃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某个特定研究传统创生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一种范式向新的范式发生转变,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就是科学革命。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的相关发展来观照科学革命中范式学说的表现。今天的物理教科书告诉学生,光是光子,是同时表现出波动特性和粒子特性的量子力学实体。然而,在普朗克、爱因斯坦和20世纪初的其他人提出它之前,物理教科书说光是横波,这种观念植根于一个范式,该范式最终源于19世纪初杨、菲涅尔的光学著作。波动说也并非第一个被几乎所有光学研究者所接受的理论。18世纪的光学范式来自牛顿的《光学》,它说光是物质微粒。物理光学范式的这些转变就是科学革命,一种范式经由革命向另一种范式的接连转变便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摘编自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张卜天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判断某种学说是否具有被当做科学的资格,在江晓原看来,相关概念的清晰准确的界定是一个重要因素。B《至大论》第一次完整、全面、成功地展示了天文学发展根本思路的结构和应用,科学史上被奉为圭臬。C.库恩使用“范式”一词想表明,一些公认的实际科学实践范例为特定的融贯的科学研究传统提供了模型。

D.光是量子力学实体,具有波粒二象性,是现在物理教科书的内容,这是经过多次科学革命后得出的结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中使用问句引出对中心观点的相关思考,有效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启发性。B.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根本思路注重模型建构和演绎证实,且至今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C.科学共同体成员对相同的规则和标准的信守,使得他们的科学研究不会鼓励新发现。D.“光是横波”的观念可溯源至杨、菲涅尔的光学著作,该观念现在看来具有局限性。3.下列选项中的科学成就,其特征最符合材料二中“范式”的一项是(

)(3分)A.光压,17世纪由牛顿预测,19世纪末麦克斯韦用电磁场理论证明其存在,20世纪初列别捷夫第一次从实验中发现它。B.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和德谟克利特都希望把握宇宙的本质,但对“原点”,即万物的原始元素,存在分歧。C.自然选择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因此“自然界中没有飞跃”符合自然选择学说。D.经过多次新发现不断修正旧认知后,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投票决定,不再将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4.材料一第三、四段是如何使用归谬法进行反驳的?(4分)5.你认为科学家应该怎样认识科学并推动其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橘子园的人和事

沈从文“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

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辰河上溯,一定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生的长成,自土中茁起。吕家坪算得是辰河中部一个小小水码头,辰河上游两岸出产的竹、麻与别的农产物,船装运下行,煤油、纸烟和罐头洋货,用船装运上行,多得把船只停靠在这个地方。因此村镇相当大,市面相当繁荣,吕家坪虽俨然一个小商埠,但隔河几个小村落中人情风俗可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乡村景象好好保留下来,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一到吕家坪镇上,便是极酸的狗矢柑,虽并不值钱,也有老妇人守在渡口发卖了。滕家橘子园,大清早就有十来个男男女女,爬在树桠间坐定,或用长竹梯靠树,人人各把小箩小筐悬挂在树枝上,一面谈笑一面摘橘子。夭夭不败喜上树,便想新主意,找了枝长竹杆子,杆端缚了个小小捞鱼网兜,站在树下去搜寻,专拣选树尖上大个头,发现了时,把网兜贴近橘子,摇一两下,橘子便落网了。众人都是照规矩动手,在树桠间爬来转去很费事,且大大小小都得摘。夭夭却从从容容,举着那枝长竹杆子,随心所欲到处树下走去,选择中意的橘子。且间或还把竹杆子去撩拨树上的嫂嫂和姐姐,惊扰她们的工作。夭夭既不上树,离开树下的机会自然就格外多。一只蚱蜢的振翅,或一只小羊的叫声,都有理由远远的跑去。她不能把工作当工作,只因为生命中储蓄了能力太多,太需要活动。她一面摘橘子还一面捡拾树根边蝉蜕。直到后来跑得脚上两只鞋都被露水湿透,裤脚鞋帮还胶上许多黄泥,走路已觉得重重的时候,才选了一株最大最高的橘子树,脱了鞋袜,猴儿精一般快快的爬到树顶上去,和家中人从数量上竞赛快慢。橘子园主人膝长顺,在冬青篱笆边看家中人摘橘子。有时又走到一株树下去,指点指点。见小女儿夭夭已上了树,有个竹筐放在树下,满是特大号火红一般的橘子。长顺仰头招呼:“夭夭,你摘橘子不能单拣大的、好的去摘,要一视同仁,不许偏爱。现在不公平,将来嫁到别人家中去做媳妇,做母亲,待孩子也一定不公平。这可不大好。”

夭夭说:“爹爹,我就偏要摘大的。我才不做什么人的妈妈媳妇!我就做你的女儿,做夭夭。”较远一株树上,一个老长工正爬下树来,搭口说:“子树上厚皮大个头,好看不中吃。到了十二月都成绣花枕头,干瘪瘪的,外面光,不成材,”夭夭说:“松富满满[注],你说的话有道理。可是我不信!我选好看的就好吃,你不信,我同你打赌试试看。”长顺听到夭夭的话语,回过头来说:“夭夭,你赶场常看人赌戏,人也学坏了。动不动就说要赌点什么。一个姑娘家,有什么可赌的?”夭夭被爹教训后不以为意,一时回答不出,却咕叽咕叽的笑。各人都在树上高处笑着,摇动了树枝,这里那里都有赤红如火的橘子从枝头下落。夭夭上到最高枝,有意摇晃得厉害,掉落下的橘子也就分外多。照规矩掉下地的橘子已经受损,必另外放在一处,留给家里人解渴。长顺一面捡拾树下的橘子,一面说:“上回省里委员过路,说我们这里橘子像摇钱树。”夭夭说:“爹爹,这水泡泡东西值什么钱?”长顺说:“货到地头死,这里不值钱,下河可值钱。听人说北京橘子两毛钱一个,上海一块钱两斤;真是树上长钱!若卖到这个价钱,我们今年就发大财了。”住对河坳上守祠堂的老水手,知道长顺家卖了一船橘子给镇上商会会长,今天下树,因此赶紧渡河过来帮忙。老水手还刚过河,人在河坎边绿竹林外,夭夭见自家大白狗飞奔而前,才注意到河坎边竹林子外的来人,因此也向那方面走去。在竹林前和老水手迎面碰头时,夭夭说:“满满,你快来帮我们个忙!”老水手回答夭夭:“我帮不了忙,夭夭。人老了,吃橘子不中用了。一吃橘子牙齿就发酸。你家屋后那烂甜白杏子不推辞,一口气吃十来个。”话虽如北说,老水手到了橘园里,即刻就参加摘橘子工作。夭夭在老水手树边,仰着个小头,“满满,我想要我爹装一船橘子到武昌去,顺便带我去,我要看看他们城里文明人吃橘子怎么下手。用刀子横切成两半,用个小机器挤出水来放在杯子里,再加糖加水吃,多好笑!他们怕什么?一定是怕橘子骨骨儿卡喉咙,咽下去从背上长橘子树!我不相信,要亲眼去看看。”

老水手把额纹皱成一道深闪,装作严肃却忍不住要笑笑。(节选自《长河》,有删改)【注】满满:叔叔的通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天不“把工作当工作”与众人“照规矩动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夭夭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性格。B.“我才不做什么人的妈妈媳妇!我就做你的女儿,做夭夭”体现了夭夭的刁蛮任性,也表现出她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C.滕长顺告诫夭去“要-视同仁,不许偏爱”,批评她不该随意跟人打赌,使得夭夭陷入了被人嘲笑的尴尬境地。D.夭夭认为城里人榨汁加糖加水吃橘子“多好笑”,阿Q认为城里人油煎大头鱼“可笑”,两种笑都颇具讽刺意味。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不注重情节的紧凑,笔调舒缓,呈现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B.本文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这样的叙述视角自由而灵活,直观地展现了橘子园里特有的生活。C.本文和《秦腔》虽文体不同,但都富有地方特色,表达了作家对优秀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D.夭夭和翠翠都是湘西少女的代表,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两人都不会因为人生变故而感到忧惧。8.文中第二段写到屈原写《橘颂》一事,有何用意?(4分)9.贾平凹认为沈从文的作品“温馨而又哀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闭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汝其勉之!(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平A居教他B子弟C常用此D语E吾F耳熟焉G故能详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叔,指父亲的兄弟。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伯是老大。B.秀才,是汉代所设的一种科目,用来选拔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保留此制。C.恃,依赖、依仗,与成语“恃才傲物”“恃宠而骄”的“恃”意思相同。D.“屡废而叹”与苏轼《石钟山记》中“徐而察之”的“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3分)A.李密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四岁时,母亲被迫改嫁。他身体孱弱多病,能够长大成人,离不开祖母的细心抚养。B.李密深受朝廷器重,先是受到地方长官的认可和举荐,后来又得到晋武帝的征召、任命,但他并没有去赴任。C.欧阳修母亲在丈夫去世、家境清苦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将欧阳修养大成人,并用他父亲的言行引导教育他。D.欧阳修父亲做官时,常在夜里努力研究案卷,为死刑犯谋求生路,这是由于他不愿因错判枉杀而遭人怨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分)(2)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4分)14.《陈情表》和《泷冈阡表》中,李密与欧阳修各自表达了对长辈怎样的情感?(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甲辰皖山寄治中秋招客

郑霖甫营①亭子小,花柳斩新裁。衰翁馀暇,何妨领客少徘徊。堪叹人生离合,恰似燕莺来往,光景暗中催。芦荻晚风起,明月满沙堆。

去年秋,如此夜,有谁陪。欲挽天河无路,满眼总尘埃。未了痴儿官事,行止从来难定,又趣到苏台②。不作别离句,共醉十分杯。[注释]①甫营:刚刚营建。②苏台:指姑苏台,在苏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词以新筑小亭、初栽花柳开篇,表现出词人沉浸于悠闲的生活和对美景的喜爱。B.词人由眼前的芦荻、明月等秋景联想到去年中秋的境况,既虚实结合,又过渡自然。C.词人发出“挽天河无路”的慨叹,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却无路可走的心酸与无奈。D.本词围绕中秋招客,将人生中的聚与散、乐与悲熔铸在一起,情感丰富,意味深长。16.本词与黄庭坚的《登快阁》都化用了“痴儿官事”这一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教材内容考查(本题共4小题,15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谈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______,_______”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敢再南下侵扰。(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比喻手法,借早晚采摘香木、香草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趣追求。(3)古代诗人写诗时经常山水并提,并且会将山和水分别放在一联诗的上、下两句之中,如宋诗的“______,_______”就是如此。1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3分)A.①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疲困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污染③举类迩而见义远

事物④幸蒙其赏赐

幸亏B.①法令亡常

没有②如惠语以让单于

责备③蒙故业,因遗策

蒙受

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箭头

C.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年②系燕父子以组

绳索③摐金伐鼓下榆关

敲击④忍尤而攘诟

容忍D.①大人故嫌迟

仍旧②伶俜萦苦辛

缠绕、牵缠③逆以煎我怀

预料

④始适还家门

出嫁19.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②不凝滞于物③子卿尚复谁为乎④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⑤智勇多困于所溺⑥见犯乃死,重负国⑦石之铿然有声者⑧古之人不余欺也⑨传其事以为官戒也⑩仰观宇宙之大⑪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⑫故不我若也A.①②⑥/③⑤⑧⑪⑫/④⑨/⑦⑩B.①②⑤⑥/③⑧⑫/④⑨⑪/⑦⑩C.①②⑥/③⑦⑧⑫/④⑤⑨⑪/⑩D.②⑤⑥/③⑧⑫/④⑨⑪/①⑦⑩20.下列各项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崤函古道,在古代是中原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B.伏惟,古时晚辈对长辈或下对上说话时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启阿母”“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等。C.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主要是礼仪上的要求,也可供指画和记事。D.三径,西汉末蒋诩归隐以后,在院中开辟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当人们处于兴奋状态时,疲劳常常无法转换为“疲劳感”,“累而不觉”导致了疲劳的野蛮生长,形成“隐性疲劳”。(

),它会发出预警信号,如经常脑雾,难以专注;焦躁不安,容易厌烦;中途入睡,半夜起床;口臭体臭,疱疹长疽……

要打破“隐性疲劳”的束缚,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在高强度的“耗能”下实现高效地“充能”,或者通过降低“耗能”以确保“充能”及时跟上。众所周知,优质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复元气的黄金法则,甚至有科学家坚信,它是好好养病的良药之一。说一千道一万,确保拥有优质的睡眠无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①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②身体和大脑的能量利用会变得低效,③就像轮胎的空转,④没有向前挪一步,⑤却耗能又损伤自己。因此,适当的放松,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后“摸鱼”,保持工作和生活的松弛感,则能减缓疲劳累积的速度。这种“摸鱼”并不是逃避工作或责任,而是给身体和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它们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