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发展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二、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评析本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做这个调查要干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生:调查好了。师:谁把自己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生1:**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费是10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4000元的电脑。生2:**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费是12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生3:**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费是9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调。师:这几个同学们做的调查非常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一下你的调查,好吗?(小组交流。)师:有一个叫小刚的同学也回家做了一个调查,你们想知道吗?生:想。(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屏幕显示:小刚的妈妈说:“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刚的爸爸说:“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刚的妈妈说:“我们家每月的生活费是980元。”)师:看到这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小刚的爸爸比妈妈多收入多少钱?生2:他们共收入多少钱?生3:小刚家每月还剩多少钱?师:你能估算出小刚家每月大约节余多少钱吗?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生1:600+700-1000=300(元)。生2:不对,786元接近800元,应该是600+800-1000=400(元)。师:哪位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精确结果?生:第2位同学。师:同学们这么快就估算出来了,那么你们能实际算出小刚家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找一生说答案,全班订正。师板书:632+786-980=1418-980=438(元)。)师:小刚家也有一个计划。你们想知道吗?(看屏幕:小刚的妈妈说:“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小刚做思考状。)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刚解决这个问题吗?生:能。(评析课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对帮助小刚解决问题个个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生1:用洗衣机的价钱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522元,再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84元,因此需要攒3个月。(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攒3个月。)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要买一台洗衣机是960元,还少84元,因此要攒3个月。(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攒3个月。)生3:我们组的想法和第二个同学说得差不多,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生4:我们组的想法是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买洗衣机还不够,再加一个月的节余是1314元,这就足够了,因此要攒3个月。(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攒3个月。)师:通过讨论,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决了问题,看看小刚说什么?(屏幕显示:小刚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问题,你们的好方法我已经学会了。再见。”)(评析本环节的设计初衷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三)理解应用师:老师也为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现在你就是你们家的小管家,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购买计划中的商品,用每月节余的钱,需要攒几个月。数据多的同学可用计算器帮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组成员或老师帮忙。(评析此环节旨在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果单纯地出一道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让他们计算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了。另外,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他们感到很高兴,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四)回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用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答了问题,同时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并掌握了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同学们的课上得非常好。四、教学反思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做一个调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课堂上,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帮小刚解决问题时,学生情绪高涨,因为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只是平日从不参与,这次让他们自己当“管家”,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课堂上,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让我为之一振。由于取材于生活,学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达起来非常流畅,把一个理财计划说得井井有条。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的知识,相信将会令他们终身难忘。这节课,我感到学生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为问题情境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我自己认为这节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由于学生的差异,个别学生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小组的讨论,因此就干脆放弃。另外,虽然在课前,我强调是近几个月内的计划,有些学生在计算时才知道要攒8~9个月,这样在计算时就耽误了时间。通过反思,提醒我在今后备课中要关注每个细节,努力提高自身教学以及处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上一层楼。五、案例点评本课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买洗衣机”的情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百以内加减法已经为学生万以内加减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本节课还注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在充分让学生合作探讨的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环节的时间,把握住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教学设计从现实中抽象出数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2.学生汇报。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反馈实践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感知数的顺序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2.整体感知。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的内容及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四的第5~9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4.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二、新授。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刚才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的前项也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问: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问:为什么这里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能是0?(因为如果乘以0,比的后项就变成了0,没有意义。且0不能作除数,更不能同时除以0)2.教学化简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2—87+917—8l6—715—511+22.●●●●●和●一共有多少个?3、△△△△△△△△△△△还剩多少个△?]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讨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2、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的计算。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课型教学关键运用图理解连加含义教具小棒等板书设计连加5+2+1=84+3+1=8教学反思复习时反复巩固两个数相加表示把两个数和起来的意思,由此自然将知识迁移到三个数相加,也表示把三个数和起来,从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将计算弄懂深化,效果较好。教学过程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一、复习:1、口算。8+2=10-3=8-7=6+4=0+9=5+5=10-8=2+5=3+7=10-2=4+3=7+1=2、看图写算式。(手绘图)提问: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加法计算?二、新授课:1、教材72页小鸡图(1)电脑显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然后再出现1只小鸡,观察完动态画面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l提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个部分)l要求地上有几只小鸡,该怎样求?(把这3个部分合并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l教师: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个数加起来,而这一道是3个数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加l连加算是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按照小鸡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原来的5只小鸡和先跑来的'2只小鸡先加起来,并在连线下面写7,成5+2+1,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成5+2+1,就是8只小鸡,在算式后面写=8)l让学生说一说连加应该怎样计算?l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加前面两个数,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2、教材72页做一做左边第一道题。l摆小棒。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与前面4根要分开距离)最后再摆1根小棒。l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l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演。4+3+1=8l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连加的时候要怎样计算呢?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是3个数连加,计算连加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加第3个数。三、巩固练习1、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一题。看图。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4表示什么?2+3+4又表示什么?2+3+4该怎样计算?2、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二题。l引导看燕子图,先把题意理解清楚。l问:电线上停着几只小燕子?又飞来几只?后面又再来几只?让学生填写算式。l问: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3、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评讲,对个别题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的?4、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四题。l要求: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要占一小格两个算式之间要空两个小格。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了解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课前修改:教学过程:一、旋转方向1、观察喷洒的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旋转现象,是怎样旋转的。教师结合钟表上表针的转动介绍顺时针、逆时针转动。2、拿一把转椅,按不同方向实际转一转,让学生描述旋转方向。二、旋转90°1、教师简笔画分步演示喷头顺时针旋转90°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并描述旋转了多少度。2、再次旋转转椅,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90°,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转椅是沿怎样的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说一说1、观察书中的两组图形,了解书中有什么。教师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判断的时间。2、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三、图形旋转1、提出画图的要求,并提示画图时要先确定旋转方向,再考虑旋转90°后的位置。2、展示画出的图形,交流画的方法。教师介绍先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另一条边的方法。3、让学生看书中画的三角形旋转90°后的图形。练一练1、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判断。2、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教师辅导后进。3、先引导学生了解图的特点,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教后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7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提高学生对应用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二、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断。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一:找到题中不变的量;二:根据不变的量写出关系式;三:判断成什么比例;四:列出比例式;五:解比例。(二)、探究新知教学例5: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A.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B.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根据比例的意义,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交流。学生汇报:解:设要捆元。30=20xx=36030=12答:要捆12包。五.应用反馈课件出示:1.教材60页做一做第2题。(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总价一定)2.课件上的练习题。指名扮演,独立练习,集体订正。巩固新知,训练解题能力。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8教学内容: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二、探索分米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揭示:1米=10分米1m=10dm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三、自学毫米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2、听取汇报,质疑。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四、尝试练习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小学数学教案篇9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第一课时:找规律课本第116页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