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2年9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

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

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

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

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

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

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

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

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

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

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

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

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

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

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3

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

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

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

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

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

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

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

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

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

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

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

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4

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

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

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

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

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

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

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

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

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

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

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

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

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

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

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

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

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

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

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

法。

5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

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6、在具体的生活情

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

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进度安排。

6

一生活中的数

一、教学内容

1、可爱的校园

2、快乐的家园

3、玩具

4、小猫钓鱼

5、文具

6、快乐的午餐

7、动物乐园

二、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

2、在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

大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写1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2、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8课时。

7

9

11

12

14

16

18

二比较

一、教学内容

1、过生日

2、下课啦

3、跷跷板

二、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

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2、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

单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难点

19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教学课时

4课时

20

21

22

23

三加与减(一)

一、教学内容

1、一共有多少

2、还剩下多少

3、可爱的小猫

4、练习一

5、猜数游戏

6、背土豆

7、跳绳

8、可爱的企鹅

9、小鸡吃食

10、乘车

24

11、练习二

12、做个加法表

13、做个减法表

二、教学要求

1、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

简单实际问题。

4、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

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课时安排

17课时。

25

26

27

28

29

30

32

34

35

36

37

39

40

42

43

44

45

46

四分类

一、教学内容

1、整理房间

2、一起来分类

二、教学要求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

活中的作用。

2、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47

48

49

50

五位置与顺序

一、教学内容

1、前后

2、上下

3、左右

4、教室

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

的相对位置。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

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51

52

54

55

56

57

58

六认识图形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图形

2、我说你做

二、教学要求

1、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

的数学活动经验。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3、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

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四、教学难点

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

达能力。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59

60

61

62

七加与减(二)

一、教学内容

1、古人计数

2、搭积木

3、有几瓶牛奶

4、有几棵树

5、有几只小鸟

6、练习三

7、做个加法表

二、教学要求

1、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4、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

趣。

三、教学重点

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四、教学难点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课时安排

8课时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八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小明的一天

二、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