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数的比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1页
《100以内的数的比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2页
《100以内的数的比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3页
《100以内的数的比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4页
《100以内的数的比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2页、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事情,经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

多”等描述数据的过程。

2、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的含义,

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数据。

3、在用语言描述数据、选择数据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发展数学思维和初

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生动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游戏活动的全过程。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感受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同桌两人准备一副扑克牌,小黑板写出游戏规则。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

掌握水平。

2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调查表格、视频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还在班上和家里了解到100以内的

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其实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同学们

想去了解这些生活中的数吗?

学生:想。

教师:我们可以全班一起去调查了解,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人一组自己去

调查了解,你们希望用哪种方式去了调查了解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意见统一,就按学生的意见做;如果意见不统

一,可以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下面按学生都希望全班统一去调查了解的方

式设计。

教师:大家都希望全班一起去调查了解,但是到什么地方去调查呢?书上

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同学们看一看书,讨论一下你们希望到什么地方去调

查了解。

学生讨论后回答,按书上提供的线索,学生愿意到哪个地方就到哪个地

方。下面以学生喜欢到商场去调查为例设计。

教师:到商场去了解些什么内容呢?书上有提示吗?

学生:书上提示我们了解商场哪些商品的价格在50至100元之间。

教师:这儿说的商品,包括哪些商品呢?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衣服、玩具、家用电器等。

教师:对了,这些商品我们都可以去调查了解,但每个学生都去了解这些

商品,忙得过来吗?我们还是来分一分工吧。

学生分工,分一些学生去了解服装、一些学生去了解家电、一些学生去了

解副食品、一些学生去了解化妆品等。

教师:除了分工以外,你们觉得还要作好哪些活动准备呢?

要求学生讨论出还要有调查的记录,每个小组的学生还要进行进一步分

工,比如哪些去询问价格?哪些记录?哪些对其他的价格作观察和了解。教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调查表格(如下表),要求学生理解怎样填写这个表

格,并在学生进一步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如下的谈话。

第()组()价格调查表

商品名称价格商品名称价格

教师:除了作好这些准备以外,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

要求学生讨论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询问价格,还要注

意安全,强调纪律等。

教师:做好了这些准备,下面我们就出发吧。

二、过程指导

指导学生到商场调查商品价格,可以先全班到一个柜台,让一个学生作调

查示范后,包括询问价格和记录价格的示范;然后再分组进行调查,分组前强

调集中的时间,一个小时后将学生集中后带回学校。

三、汇报小结

教师:刚才我们分组对商场里的一些商品进行了调查,谁来汇报你们小组

的调查结果?

可以采取分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要求汇报的学生

把填好的调查表格拿到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并请一名学生对调查结果做一个

简单的讲解。

教师:通过刚才的调查,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果学生提到调查时发现有的商品在功能上都差不多,而价格却不同时,

教师应及时提出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并引导学生从这些商品的外观、质量、出产厂家和这件商品所在柜台的

位置这些方面来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一件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

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汇报过程中可能还有学生会发现有的商品的价格超过了100元或者不到

I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100并不是最大的数。并告诉学生:“目前我们

只学了100以内的数,生活中还有很多比100大的数,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

来探讨这些数。还有比1元少的价格怎样用元作单位来表示,也是我们在以后

要探讨的问题。”

教师:通过到商场进行调查,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我们所学的知识和现

实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主要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

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师:通过今天对生活中100以内数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知道了数在生活

中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也是很重要的,说明对数的学习非常重要。同学们还

会从你们今天调查的数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吹风48元一个,用100元买一个吹风,还剩多少

钱?”“一桶油65元,一袋米30元,如果买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多少元”等

数学问题。

教师:这些问题同学们能解决吗?看来我们不但要认识这些数,还要用这

些数来解决问题。怎样用这些数来解决问题呢?这是我们在后面要研究的内

容,但是同学们可以保留好今天调查的数,在我们学习用100以内的数解决问

题时,我们再用这些数来作为我们的学习内容,使我们调查到的数发挥更大的

作用。

[点评:本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把学生的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这个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开课时,教师用“前面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

数,还在班上和家里了解到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这样的话来唤

起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积极回忆,通过这样的回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

活动中来,为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充分发挥教师和教科书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从调查

方式、调查地点到调查内容等方面的提问,对这个活动程序和活动过程作积极

的引导,教学中还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看教科书明确活

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这样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整个活动方向明确,活动

有序。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全部调查过程和汇报过程,并对教

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得很充

分,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和价值体验。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参与性强。教师一开课就告诉学生这节课的

活动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启用这方面的活动经验,

用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完成这个活动的信心,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通过

小组分工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自己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小组内的

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活动。

4注重知识的延伸。在学生汇报了调查结果后,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

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由对生活中的数的调查转向对学习100以内数的加

减法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对下一个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4页、45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讨论的活动中,经历认识并理解10个十是一百的过程。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解决趣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小棒50根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

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建立位置值的概念。

3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热爱数

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

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拿出一捆零3根小棒用双面胶贴在黑板上。

教师: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13根。

教师:在你们的计数器上拨出13。

学生拨后,抽学生回答是怎样拨的,教师在小棒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如

右图),要求学生解释左边的1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

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个算珠图的理解是:十位上的算珠与个位上的

算珠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1颗算

珠表示一个一°

教师:能把这个数写下来吗?说一说你写的数左边的数字表示什么,右边

的数字又表示什么。

学生在算珠图下面写数,并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教师:这些是我们在2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

知识来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在13根小棒的右边贴出2捆零3根小棒。

教师:这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23根。

教师:根据前面的经验,如果要把这23根小棒拨在计数器上,你认为应该

怎样拨?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个位上拨3颗算珠。因为十位上

的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3颗算珠表示3个一。

教师:这个同学讲得有道理吗?老师也赞成他的意见,现在同学们看清自

己计数器上的十位和个位,自己拨一拨。

学生自己拨。

老师在小棒图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如右图),并让学生说说左边的2颗

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么。

教师:你能用写13的方法把这个数写下来吗?

学生自己写,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对着算珠图写出来(如左图),并让他

说一说写的数左边的数字表示什么,右边的数又表示什么。在写出23之后,反

过来让学生对照算珠图思考,23中的“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加深

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教师:那又该怎么来读这个数?

按照读13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读23。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这两幅图,(如右图所示)比较我们原来学习

的13和现在学习的23,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相互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1:这两幅图上的数都是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十位上

的数都表示几个十。

学生2:个位上的数字都是3,都表示3个一。

学生3:这两个数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同,表示的意思也

不相同。13中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23中的

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

教师:对,这两个数都是两位数,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

都表示几个一。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的表示方法和读写方式和我们原

来学习的十几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这些数比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大。你能用你

掌握的数的写法来写下面这些数吗?

让学生读写33,43,53,63,73,83,93并分别说一说十位的数表示什

么,个位上的数又表示什么,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点评:体现了“直观一一半抽象一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在教学时,先用

小棒作为直观的认知方式;再过渡到算珠图,并且反复利用算珠图,作为承上

启下的半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位置值;最后抽象出数的写法,用小棒、算

珠、数位和写数安排强化了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100以

内的数概念。]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的算珠图(如右图所示)。

教师:比较黑板上的这两幅图,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

同?

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1:这两个图都表示的是两位数,都是由个位和十位组成的。

学生2:这两个数都是由3和4组成的,但是3和4的位置不一样。

教师:第一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第二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

学生:第一个图表示的是34,第二个图表示的是43。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对应的位置写数(如右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3和4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大小是

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这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和交流,利用读写的经验来分析34和

43中“3”和“4”位置不一样,各自表示的大小也不一样。并让学生利用比较

的方法来说图,34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4”在个位上,表示4

个一。43中的“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强

调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位置值的重要

性。

教师:像这样的数你还能找出哪些?

引导学生找出像45和54,67和76这些数字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数。

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同样的数字(0除外)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大小。如

果学生不能说出“0除外”,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点评:采用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通过34和43的算珠

图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置值在记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生对位置值的理

解。]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如果要在计数器

上拨一百,你认为该怎样拨?

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入手:10个一是一十,要在十位上拨1颗算珠;10个

十是一百,就应该在百位上拨1颗算珠。

教师:现在请你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百。

教师在黑板上出现算珠图。(如右图)

教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这个数?

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对着算珠图写数。并对照着算珠图说一说每个数

分页代码字所表示的意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数和读数,你能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

写数读数的吗?

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写数和读数,都应该从高位开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对,写数和读数都应从高位起。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计数器上的数

位,和原来我们看到的计数器比,多了一个什么数位?这些数位是怎样排列的

呢?

指导学生说出,和原来的计数器比,多了一个百位。并且这些数位的排列

是从右边起第1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第3位是百位。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在我们目前学过的这几个数位中,最高位是哪一位?

学生:百位。

教师:随着我们今后认识的数越来越大,认识的数位会越来越多。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8页课堂活动。

先由教师做示范,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写;或教师写一个数,学生读,再

由同桌的两个学生模仿进行。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前、后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前、

后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前、后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教师:请小朋友们来看这样一幅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3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熟悉这样的情景吗?对了,这是一条热闹的大街,小朋友从图上看

到些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看到的一些情景,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回答进行追问,有意地

引进这节课的一些学习内容。比如学生说看到了街上有汽车,教师马上追问:

“你知道哪辆汽车在哪辆汽车的前面?哪辆汽车在哪辆汽车的后面吗?”学生

说看到了图上的牌子后,教师追问:“牌子上写了些什么字?你认识吗?你知

道东大街在哪个方向,北门港又在哪个方向吗?”用这样一些追问,让学生关

注图中的一些方位。

教师:刚才老师问同学们这些问题,都是有关方向与位置的问题。其实,

图中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还很多,大家看最前面的两个小朋友,知道他们在

干什么吗?(学生:他们在用指南针测方向)还有右边两个工人叔叔在做什么

呢?(学生:他们在用经纬仪测定物体的位置)当然这些仪器和一些高深的知

识小朋友们还不懂,这节课我们就从小朋友最熟悉的方向开始学习,这节课我

们认识前、后。

(板书课题)

[点评:在主题图的教学中,用追问的方式,把学生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本

课的教学内容中来。教学中对学生熟悉的一些内容进行追问,如上、下、前、

后这些知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尽管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认识,但学生

凭借生活经验能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单元主题图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比

如指南针和经纬仪,就采用教师介绍的方式。这样采用追问和介绍相结合的方

式,让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主题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的兴趣,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动力性的准备。]

二、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有关前后的知识,有些小朋友已经会用

前后来给同学们介绍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请你介绍一下,谁坐在你的前面,

谁坐在你的后面。

抽几个学生介绍。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一些追问,通过追问加深学

生对前后的理解。例如学生介绍到“小青坐我的前面,小林坐我的后面”时,

教师作这样的追问: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小青在你的前面,小林在你的后面的呢?

让学生理解自己眼睛看到的方向是前面,自己后脑勺对着的方向是后面。

教师:这就对了。在判断前后时,是以自己坐的方向来判断的,自己目光

能看到的方向就是前方,后脑勺对着的方向是后面。现在你往前面看一看,就

只能看着小青一个人吗?让学生意识到他的前面不是一个人,小青、小洋、小

李、小吴等都在这个小朋友看到的方向,所以这些小朋友都是在这个小朋友的

前面。

教师: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前面是正前面,侧着看到的小朋友就不是正前

方了,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学习。你的前面不止一个

小朋友,你的后面也不止一个小朋友,你能说一说你后面有哪些小朋友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朋友能在教室里认识前后了,下面我们还是到大街上去,看看在

大街上怎样辨认前和后。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

教师:小朋友们能介绍这队小朋友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吗?

学生可能会跃跃欲试。

教师:别急,在介绍这些小朋友的位置前,根据前面的经验,你能说一说

你是怎样确定这队小朋友的前后方向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小朋友看的方向是前方,相反的方向是后面。教师随学

生的回答在图上出现箭头(如图)标示前后方。

教师:是这样判断的吗?看来,图中判断前后方向的方法和我们教室里判

断前后方向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面向的方向是前方,背向的方向是后方。现

在你能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吗?

学生相互说后,教师抽几个学生回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

的,然后让学生翻开书,把第34页的空填完,填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小东在小军的后面的呢?

要求学生说出小军背向小东,所以小东在小军的后面。类似的问题教师可

以多追问几个。

教师:小军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学生:小军在小东的前面,在小红的后面。

教师:同样是一个小军,为什么一会儿在后面,一会儿又在前面呢?

让学生意识到这是针对谁来辨认方向的。针对小东来说,小军在小东的前

面,针对小红来说,小军在小红的后面。

教师:你看,和不同的小朋友比,就会用不同的方向词来介绍小军的位

置。所以,我们在介绍位置时一定要注意是以谁为标准来辨认方向的。下面请

你用前和后来介绍你的位置。

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某某同学前面,在某某同学后面。

教师:小朋友们都会用前和后来介绍自己的位置了,下面你能说一说教室

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些什么吗?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请小朋友完成书上第42页第1题。

学生按第1题的要求相互说,学生说后教师抽几个学生说,集体订正。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从学生的座位入手,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来判

断前和后,但教师不停留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判断,通过继续追问“怎样辨认前

后的”,让学生理解面向是前、背向是后,这样把学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在学生能基本辨认前后的基础上,再把辨认方法作用于例1的学习中,通

过让学生说自己辨认的理由,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对小军位

置的思考,让学生感受方向的相对性,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应用拓展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前后了,下面能按老师的要求排队吗?

学生:能。

教师发出一些指令,如“请小红站到小华的前面,小林站到小青的后

面”,学生按要求站队,下面的同学作评判。然后让小组展开活动,一个学生

发指令,另外几个同学排队。

分页代码师:下面我们再来排一次队,我请小红站最前面,小青站小红的

后面,小林的前面是小青,小林的后面是小华。学生站队后,其他的学生判断

站得对不对;然后让其他的学生看着站队的学生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

面。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下面听老师的口令,站队的同学全部向

后转。(学生后转)现在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吗?

学生介绍略。

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要求学生说出面向的方向不一样,前后的方向也

随着面向的方向发生改变。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和后,除了前和后以外,我们

还可以用很多方向词来介绍方向,还有哪些方向词可以介绍方向呢?在什么情

况下选用什么样的方向词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点评:把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排队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的

应用价值。同时通过后转的设计,让学生体会方向的变化是随人的转动方向的

变化而变化的,在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辨认方向,可以提高学生对前后方向的

掌握水平。]

(重庆市江津区路平)

课题二认识前和后(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景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理

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

对位置。

2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前、后”描述物

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孩子们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今天老师就首先带领大家来

到热闹的操场上,你们看,有位老师和孩子们玩得正起劲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师生玩游戏的图片。(教师做母鸡,一学生做老鹰,其他

学生做小鸡)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他们排列的队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特点。比如学生说队形成“一”字形,教师马上

追问:“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怎样站成这个‘一'字队形的呢?”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是面对着当老鹰的同学站的,还可能会说教师是背对着

小鸡们站着的。学生还可以说当老鹰的同学是面对所有的同学和老师站着的。

通过这样一些追问和观察,让学生关注图中人站的位置,从而教师抓住学生的

一些回答进行总结,有意地引进这节课的主题。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面对和背对,这正体现了有关方向与位置的问

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小朋友最熟悉的方向开始学习一一认识前后。(板书

课题)

[点评: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情景中初步感知人们所处

位置的前后顺序,同时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回答一些问题,从而感知方向与位

置问题随时存在于我们周围,激发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的兴趣和动力,为新知

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在生活中己经接触了有关前后的知识,例如你们做操的队形

(课件出示本班做操队形图)有些孩子已经会用前后来描述自己的位置了,谁

来说说谁站在你的前面?谁站在你的后面?

请一个学生回忆做操的队形,凭借生活经验很容易介绍出:“李林站在我

的前面,张明站在我的后面”时,教师进行追问,通过追问加深学生对前后的

理解。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让学生理解自己眼睛看到的方向,也就是面对的方向就是前方,自己后脑

勺对着的方向,也就是背对的方向就是后面。

教师:对了,在判断前后时,要以自己作为标准来判断,孩子们再想想你

前面只看到有李林一个人吗?让学生意识到他的前面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些同

学也在自己看到的方向,所以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前面。

教师补充说明: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前面是正前方,侧着看到就不是正前

方了,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探讨。

教师追问:你又在李林的哪一面呢?张明的哪一面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出我站在李林的后面,我站在张明的前面。教师总结:不

错,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教师追问:你在判断前后时,所选的判断标准一样吗?

学生举例说明比如:李林站在我的前面,是以我作为判断标准,李林在我

面对的方向那就是前面。我站在李林的后面,是以李林作为判断标准,我在李

林背对的方向那就是后面。

教师:看来要找准前后位置,就必须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刚才的回答得出首先要找到判断标准。

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并补充说明:对了,也就是要找到基准点。

还有的学生会说:还要看作为基准点的人是背对我们,还是面对我们。

教师:看来孩子们已经清楚关于前后方向的辨别,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来

到上学的路上,看看在大街上怎样辨认前、后。(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

图)。

教师:孩子们仔细看图,你怎样确定这队小朋友的前后方向的呢?

学生认真观察过后会发现小红手的指向,小朋友走路的朝向,还有红星小

学标有箭头的路标。可能有的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说出图中小朋友看的方向是

前方,相反的方向是后面。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上用箭头标示前后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

结:看来,这跟刚才做操队形辨别前后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面对的方向是前

方,背对的方向是后方。

教师:现在小朋友们就相互介绍一下这些排队上学的小朋友谁在谁的前

面?谁在谁的后面吧?

同桌之间交流之后,再抽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前后关系,例如:小红

在小军的前面。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要求学生说出因为小军面向小红,所以小红在小军的前面。要求学生根据

前面的经验继续说出以小军作为基准点来判断。教师抓住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

可以把基准点一一小军用笔圈起来。类似的问题教师可以多追问几个。

教师:孩子们请用这样的方式来完成第34页的填空题(填完后集体订

正)。教师:小东在小军的哪面?

学生很容易答出是后面,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小东在小军的后面的

呢?”

要求学生说出以小军为基准点,小

分页代码军是背对小东,所以小东在小军的后面。

教师继续追问:“小军又在谁的后面呢?”

学生会回答在小红的后面。

教师:同样是小军,为什么一会儿在后面?一会儿又在前面呢?

让学生意识到这是因为所找的基准点不一样,辨认出的方向也就不同。针

对小东来说,小军在小东的前面,针对小红来说,小军在小红的后面。

教师:看来,找准基准点很重要,我们在介绍位置时一定要注意是以谁为

标准来辨认方向的。那小红的后面有什么人呢?小方的前面有什么人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填空回答,教师追问:“为什么小红的后面,小方的前面

都不止一人呢?”教师的追问让学生认识到不管几个人只要在背对的方向都是

后面,只要在面对的方向都是前面。

教师追问:“这些话还可以怎样说?”

学生会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这样的话来回答,这样再次巩固加

深了对前后方向的应用及理解。

教师:孩子们你们学得真好,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教室的前

面和后面各有些什么?

学生自由地说,强调要找出基准点,学生说后教师抽几个学生说,集体订

■LEO

教师:看来孩子们对前后的方向掌握得不错了,刚刚提到的老鹰捉小鸡的

游戏中,你们也能用前、后这个方向词描述师生们排列的位置吗?(回到老鹰

捉小鸡的图片)例如:学生说出老师背对“小鸡”,所以“小鸡”们在老师的

后面。

教师追问: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自然说出老师在“小鸡”们的前面。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贴近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生每天的做操队形

入手,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来判断前和后,采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

理解面向是前、背向是后,让学生感受方向的相对性,从中总结出辨认前后方

向的注意重点一一找准基准点。在学生能基本辨认前后的基础上,再把辨认方

法应用于例1的学习中,学习的过程中再次通过教师追问,学生阐明理由,加

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返回解决课前涉及的疑问,加深

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三、应用拓展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前后了,下面我们就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坐

车游戏中吧?

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手持站牌横向排列,其

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一个站牌)。

教师:各位乘客,欢迎您乘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是“火车

站”,终点站是“动物园”,乘客请上车。

学生会依次排队上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的前后位置关系,日常生

活中,我们也要遵守公共秩序。

教师选择几位乘客问到:你想到什么地方?到你要去的地方,你该怎么坐

车呢?

要求学生说出我要到文化宫,朝动物园方向坐车,并要求转动自己身体表

明坐车的方向。(答案不唯一)

教师及时追问:那你该朝前方坐几站呢?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目的地作出

回答。(还可以用判断的方式问答)

教师:现在汽车已到终点站,即将返回,乘客请上车。

用同上的方式追问学生,学生回答略。

教师:从游戏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前后位

置的关系,而且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

要求学生说出面对的方向不一样,前后的方向也随着面对的方向发生改

变。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前和后,除此以外,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方向词

来介绍方向,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什么样的方向词呢?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探

讨。

[点评:把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加强了学生的社会道德修养,

从生活的细节中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在汽车反向行驶的情况下,让

学生体会到车辆行驶的方向不一样,乘客面对的方向也不同,站台的前后位置

也就不同。在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辨认方向,这是对前后方向的辨认知识的提

升,进一步考验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12减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2减几的减法。

3.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2块积木,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方案:

课题一分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8页例题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

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经历参与分类的全过程,在分类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

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都分别准备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圆和两个三

角形涂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黑板上贴出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杂乱地排列。

教师:小朋友们在上学期初步学习了如何给物体分类,你能应用所学知

识,把黑板上的图形分成两类吗?

学生分小组进行分类活动。

教师:分好了吗?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

学生到讲台上汇报。如果学生说出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要求学生把黑板

上的图形按形状分一分,并注明这是按形状分的(如图所示)。

教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抽按颜色分的学生汇报,边说边用黑板上的图

形分一分,教师注明这是按颜色分的。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估计学生没有新的分法了。

教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会按形状分类和按颜色分类了,这

节课在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

[点评:在学习本节课的分类之前,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分类方法进行复

习,通过这种复习方式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

新知识的教学。这样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有利于启动学

生的认知经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进行新课

教师:这节课我们还是分图形,不同的是,我们要求小朋友们把颜色和形

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我们把现在的分类的要求和前面的分类要求进行比

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把形状和颜色都相同的放到一起。学生比较后回答,原来只考虑一个问

题,形状或颜色;现在同时要考虑两个问题,既要考虑形状,又要考虑颜色。

教师:对了,原来的分类要求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就行了,现在要同时符合

两个条件。你觉得哪种分类要求要难一些呢?

让学生意识到现在这种分类要求要难一些。

教师:虽然要求要难一些,但是我们有前面学习的分类的基础,加上大家

积极动脑筋,一定会学会这种分类方法的。下面小朋友们猜想一下,同样是这

样一些图形,你觉得只符合一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多一些呢?还是同时符合两

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多一些?

让学生意识到条件越多,符合条件的图形越少。

教师:小朋友们这个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分了以后就知道了。现在我们记

住,不管是按形状分还是按颜色分,每种图形都有4个,大家猜想颜色和形状

都相同的图形没有4个。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是的。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看看黑板

上大家分出的这些图形。这是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指黑板上的图形)符合我

们其中的一个条件,在这样分好的基础上能不能再分一次,使它适合我们的第

二个条件呢?

让学生意识到这样分是可以的,因为这些图形已经符合形状相同的条件

了,如果再按颜色分一次,就成了形状和颜色都相同的图形了。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已经按形状分好的基础上再按颜色分一次,请一个小

朋友到黑板上来分。

学生分图形。

教师:看看黑板,这个小朋友分对了吗?这4组图形都是形状相同、颜色

也相同的图形吗?分出的每组图形是不是比4个图形少呢?其他的同学呢?

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看来我们前面的猜想是对的,下面小朋友们结合我们刚才分类的过

程想一想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分类时要分几次?

学生:两次。

教师:想想我们刚才第一次是按什么分的?第二次又是按什么分的?

要求学生说出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的,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

教师:看看书上第46页中间几幅图,能看着这个图说一说第一次怎样分,

第二次怎样分的过程吗?

学生回答时,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

教师:我们把分的过程展示出来,就更加清楚了。刚才我们是先按形状分

再按颜色分,还可以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吗?

学生:可以。

教师:同学们分一分试试。为了节省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原来按颜色分好

的图形上再分一次。

学生分后,抽学生说自己分的过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分的过程展

示出来。

教师:这样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分类有哪些地方相

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不管是符合一个条件的分类和同时符合两

个条件的分类,都要用到原来学习的分类方法。不同的是,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的分类要用到两次分类的方法,也就是要按照告诉的条件,每一个条件分一

次。

教师: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原来学习的内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

样掌握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同时符合两个分类条件的

分类方法。下面请大家翻开书第46页,书下面还有这样一句话“还能怎样

分”,还有哪些分类方法呢?

指导学生说出还有的分类方法是根本没有想到先怎样分,再怎样分,直接

就把这些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

教师:这也是一种分类方法,但是大家在分类中主要掌握前两种方法。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强调原来的分类要求和现在的分类要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明

白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

二是采用猜想、验证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条件越多,符合条件的图形越

少;

三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感受感受已有知识在学习新知

识的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四是让学生经历分类的全过程,并通过操作与思维相

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要分两次,每次符合其中的一

个条件,两次分类后就符合题中的全部条件了,这样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分页代码。]

三、巩固练习

教师:小朋友已经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了,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第47页第1

题,按题的要求分一分。

学生分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分类的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第2题。要求把既能飞又有羽毛的圈起来,你

准备怎样做?

让学生意识到要思考两次,第一次把能飞的做一个记号,再在有羽毛的下

面做一个记号,做了两次记号的就是既能飞又有羽毛的。

教师:看看第3题和第4题,第3题有多种分法,但可以把颜色相同大小

一样的羊分到一起;第4题要求在价格是1元以下的文具下面画三角形。这些

都是生活中的同时要求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同时要符合

两个条件的分类吗?

学生举例略。

学生举例后,指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应该怎样

分?从中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重庆市江津区路平)

分类

(教学片断)

在黑板上出示例1图。

教师: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初步学习了如何给物体分类,你能运用这

些知识,把下面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吗?

学生:能。

教师:好,你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和黑板上一样的图形,比一比,看哪

一小组的同学分得又快又好,开始吧。

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回检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分好了吗?哪一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甲:我们是按形状来分的,分成了两类(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学生乙:我们是按颜色来分的,也分成了两类(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在这样的基础上,你们能再分吗?

学生:还能分。

教师:你准备怎样分呢?

学生:我们准备再把这两堆图形按颜色来分。

学生:我们准备再把这两堆图形按形状来分。

教师:好!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再分一分看。

学生在刚才分类的基础上,继续分,教师巡回检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都分好了吗?看一看你们分出的图形,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现在分出来的图形,不仅颜色相同,而且形状也相同。

教师:看一看你们桌上的每小堆图形,都是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吗?

学生:是!

教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吗?

学生甲:我是先按颜色来分的,分成了两类;然后我再把形状相同的图形

分成了一组,就使每组的图形都变成了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

教师:其他的同学呢?你们的分法是和他一样的吗?

学生乙:我们的分法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先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分在了一

起;然后又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了一起,但是我们小组分的结果却和他们的一

样,分出来的图形不仅颜色相同,而且形状也相同。

教师:从他们的分法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甲:我知道要把颜色和形状都

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有多种分法。

学生乙:但是他们都要先按其中的一个条件分,在分好的基础上后再按第

2个条件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一看书第46页,你和哪个小朋友的分法是一

样的?

学生看书后回答,略。

教师:你还能怎样分?

学生:我能直接把红色的小圆放到一起,白色的小圆放到一起,红色的三

角形放到一起,白色的三角形放到一起吗?

教师:当然可以。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分法了,我们就用同学们

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学生:好!教师拿出一大堆颜色不同的男女皮鞋和几个货架。

教师:这是一个皮鞋店刚进的一些货,你能把它分类摆放在货架上吗?

学生:可以。

教师:想想怎样摆放好?

学生:把颜色相同的男鞋放到一起,把颜色相同的女鞋放到一起。

教师:好,以小组为单位到货架前来分分看,哪个小组摆放的皮鞋最美

观,老师就到哪个店去买皮鞋。

学生分组活动,分好后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让做得好的学生介绍分鞋的方

法。然后接着做下一个活动。……

[简评:该课例充分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分类方法,突出一个“分”字,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中老师巧妙地在学生第1次分

类的基础上,用“你还能再分吗”的话语,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转入新知识的学

习,并让学生观察分好后的小圆,让学生体会这次分类是把“颜色和形状都相

同的图形放到了一起"。这样不先给学生深奥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做起来再

说,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新的概念,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的。教学中教师还通过''你是怎样分的”的提问,让学生总结分类方法,再将

这种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及时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在活动中提

高学生对分类方法的掌握水平。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和活动为基

本方式展开探究,也较好地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师生互动,使数学

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过程,通过活动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本案例由吴荣容提供)

课题二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

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

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3页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

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

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

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

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

分页代码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第二单元的主题图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所学

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承认学生对这些图形有认知基础,强调是在学生

已有的基础上展开新的学习。]

二、教学例1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教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卡片、

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

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

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

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

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

这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

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

有这样方。

教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

呢?小朋友们用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

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教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教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

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

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教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

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教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教师给学生纠正说

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教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

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

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

边不一样长。

教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多媒体课件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

方形。教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

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教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

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

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教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

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教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

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

的面是长方形。”

教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

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

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

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

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

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点评: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采用了“实物引入一观察、操作分析

一抽象概括一感受长(正)方体与长(正)方形的联系一说生活中的长方形和

正方形”这样一个认识过程。教学中以学生的认知起点为教学起点,在引导学

生进行观察、操作分析时一是注意把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分析结合到一块进

行,让学生手、脑、口并用来获得清晰的表象;二是注意把长方形和正方形进

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两个图形的认识。感受长(正)方体与长

(正)方形的联系是这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采用了看、说、

“印”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它们的联系,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了解。

另外整个过程都定位在''初步感知”这个范围内,既不突破教学要求,又力求

概念的准确性,对学生一些错误用语进行及时更正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建立准

确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

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

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

略。

(重庆市江津区路平)

课题三认识图形(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

组简单的图形。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

分页代码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