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一、阶段特征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6世纪前后〜18世纪60年代)

阶段特征

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

欧美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启动,英、美分别确立了适合本

政治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一一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

表经济

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粗具规模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举人文主义大旗,批判封建思想,促进

思想了思想的解放;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制

度,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科学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二、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近代英、美、法、德建立资产阶级

代议制的历程

国别途径政体特色国情

议会权力至上,国王

1689年《权利法君主立宪议会传统、君主传

英国“统而不治”,责任

案》制..统

内阁制

总统制共宪法至上,分权制没有封建传统;英

美国1787年宪法,;-

和制i衡;总统制、联邦制国殖民统治

共和派和君主派妥

1875年法兰西议会制共18世纪欧洲典型的

法国协;总统与参议院相

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制君主专制国家'

互制约

君主是实、议会是

1871年德意志君主立宪虚;浓厚的封建专制普鲁士王朝战争完

德国

帝国宪法一制.色彩和军国主义色成德意志的统一

三、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因素及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

和制的异同

■1.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因素

-(1)经济基础一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阶级基础一一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壮大

,■(3)思想基础一一启蒙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4)政治前提一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

类型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

政府产生办由议会产生,关键在

当选总统组织政府,关键在总统选

法及政党上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

举中获胜

台关键席位

区别

国家元首议政府由议会产生,对政府由当选总统组织,政府对总统

会和政府之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

间的关系过对政府不信任案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只有在总统

时,政府就得辞职或违反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

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劾。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投不信

会,重新选举..任票,使总统和政府辞职,而总统

也无权解散议会

国家权力中

议会_总统.

国家元首的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

虚位,没有实权’

地位和职位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军队

相同①都属民主共和制,议会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点②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四、西方内阁制与明朝内阁制的区别

1.产生背景不同:明朝内阁的产生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由于行政

量巨大,皇帝精力、才能有限而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

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一一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

了2.产生方式不同: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内

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

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3.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内阁的职责只

备顾问;西方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

「4.性质不同: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的设置突出体

现的是皇权的进一步加强;近代西方内阁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

关,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由此可见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

约作用,而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

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五、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古代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协调的参与机

制对付来自集团外部的威胁;西方民主是间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

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不论在范围、制约机制和程

序等方面都要比古代雅典广泛和完善一

■(2)古代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男性公民的民主),而西方

民主则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具备一定条件的男女公民的民主)。

2.联系: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思想渊源,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

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制等原则

,六、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

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一

.(3)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①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1)背景:美国独立后,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

-(2)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

(3)内容.

①美国实行联邦制1

②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

权力,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③美国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制

,(4)评价,

①积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总统制民主共

和制,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加强

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②局限: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评价

1.形成

'(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

了殖民侵略的扩张。15—18世纪,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

成并不断扩大,英国在17—18世纪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取得

了世界殖民大国的地位,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

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

生产力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

经济发展获得更多市场,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2.评价

,(1)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

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

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

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

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

一(3)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

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二、从新史观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

-1、近代化史观:.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

了落后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2、文明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

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加速了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

进程

3、全球化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

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4、从社会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

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三、基本情况1

19世纪中期的殖民19世纪末、20世

阶段早期殖民扩张.

扩张纪初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工

背景寻求商品市场和原的推动,进行资本输

场手工业发展

料产地出

英、法、美、德、

王要西、葡、荷、英、法等英、俄、法、美等

俄、日等帝国主义国

国家国,国,'-

四、基本情况2

19世纪中期的殖民19世纪末、20世

阶段’早期殖民扩张-'

扩张纪初的殖民扩张

扩张大多占领沿海地进行全球殖民扩张,

全世界范围-

地区区,未深入内地深入内地

活动•抢夺金银、贩卖黑在殖民地进行商品进行资本输出、商

奴、欺诈性贸易等倾销,掠夺原材料品倾销,掀起瓜分世

界的狂潮

将世界瓜分完毕,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推动了欧美各国工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

结果.体系最终形成;促进

展,给亚非拉国家带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

亚非拉国家民族解

来灾难家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放运动的高涨

五、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及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1.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

⑴物质基础: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基础好,工业实力和物质基础雄

厚,是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的主要原因

'(2)政治保障:英国国内政治制度先进,是英国在殖民战争中取得

胜利的根本原因

-(3)地理位置:位于大西洋沿岸,具备扩大海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

条件,

(4)思想基础:英国思想文化进步,思想意识开放,也是取得胜利

的重要原因。经过宗教改革,英国的清教徒开始殖民海外,这种个人

奋斗、勇于进取的殖民精神必然取得胜利'

,(5)武力后盾:英国素来重视海军建设,18世纪英国海军实力在

欧洲首屈一指,为海外殖民提供了军事保障,

-2.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1)根本动力:英国最先进行和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国家实力大大

增强

(2)制度前提: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在19世纪20—30年代

进行政治民主化改革

-(3)外交政策:推行“炮舰政策”,巩固其殖民帝国地位.

(4)经济政策: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5)思想文教:推崇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办教育,传播科技,奖

励发明创造

六、工场、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工场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16世纪中期到18世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纪中期时期

生产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手段基础,'产率

区别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

相对于工场手工

相对于手工业作坊,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

规模业,规模较大,工

规模较大1强联合形成的,规模

人集中

空前强大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变化的重要表现。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促进了

联系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

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

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七、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和东西方的关系

1.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1(1)工业革命前: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以人力、畜

力为动力.

~(2)工业革命后:..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机器

大生产阶段,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电

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

“信息时代”,为知识经济的到来提供了技术条件

2.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1(1)工业革命前:工场主与手工业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工业革命后:

一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雇佣与被雇

佣的关系,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出现工厂制度.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出

现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主要模式•

,3.工业革命与东西方的关系,

.(1)工业革命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将美洲作

为其殖民地,占据了非洲沿海的一些殖民据点。与亚洲的关系仍然维

持在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的局面。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和

传教士的活动,西学东渐,联系开始密切

(2)工业革命后: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征服了东方古

老落后的农业社会,西方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

立,亚非拉地区国家完全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经

济附属国,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

动高涨,第三世界国家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发展,东西方关

系演变为南北关系。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北半球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正在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历史性机遇

和巨大挑战。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南北关系的重

要问题

思想文化的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

•1.文艺复兴.

(1)背景-

,①经济前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经济繁荣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

「③文化底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深刻影响.

④社会现实:天主教会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4)代表: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歌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

(5)影响:天主教的权威受到强烈挑战;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发

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

,(1)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教会的

压榨

(2)开始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3)主张:“因信称义”,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4)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统治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影响

一①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一一天主教会

,②思想文化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和发展,

-③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启蒙应动

(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

制度矛盾尖锐;自然科学发展

.(2)核心:理性'

-⑶成就

①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

②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4)影响.

①政治上: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

法制社会,描述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②思想文化上: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

论准备;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不同阶段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影响,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一一形成(文艺复兴)一

一发展(宗教改革)一一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

内涵具体各不相同。,,(

1.古希腊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认识的

对象从以自然界为重点转移到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突出人的自身,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的人文观点,实际上是古代雅典民主制

度发展的产物

’.2.文艺复兴是近代人文主义出现的标志,肯定人和人性,突出人

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

展;

,3.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宗教改革者们否定罗马教皇

的权力,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沉重打

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统治

4.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的标志。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

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

级;主张实行法治;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理性王国上来。启蒙运动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舆论准备,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

神武器1

三、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一1.同.

:•实质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注重人的价值,

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

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异(

1•(1)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

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

度,

(2)内容不同:文艺复兴提倡恢复“人性”(即感性),旨在摆脱天

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进一步高举“理

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

等和经济自由-

,(3)方式不同:文艺复兴时许多思想家借用恢复古希腊的文化,主

要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启蒙运动重在社会哲学方面,提出了新的社会

思想

⑷影响不同: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

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运动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

打击了封建主义的世俗统治,引发了欧洲及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

浪潮

四、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项目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欧洲启蒙思想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

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

条件稳固,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量壮大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条件封建制度阻碍

抨击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民批判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设立

内容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

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

备,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

影响的冲击,但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

发展,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

理论基础_

舞作用

五、主题深化

阶段经济及社会根源历史影响

萌芽阶段(公元

经济根源: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为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前5世纪)智者

社会根源:雅典民主制的繁荣的创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运动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

复兴阶段(14〜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

16世纪)文艺复革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

社会根源:天主教会神学世界

兴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近代

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自然科学的产生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

发展阶段(16〜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

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

17世纪)宗教改社会根源:天主教会的腐朽和

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

革!黑暗<

造了条件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进一步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

成熟阶段(17〜

发展壮大-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

18世纪)启蒙运

社会根源:专制主义和教权主度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

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准备

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美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

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

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

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

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条件及影响

-1.条件: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科技知识进步和国内外市场扩大的

结果。第一次是因17世纪资本主义统治在英国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

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科学知识和18世纪中期英国国外市场扩大所

致。第二次是因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确立和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自然科学取得

了迅速发展所致。第三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科技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

基础及社会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迫

切要求的结果

[2.影响,,(

1•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都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第一

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

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第一次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第二次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了垄断组织,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没结束,但已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

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经济格局

的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

四、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

项目中国科技欧洲科技

结局未能形成近代科技近代科技产生

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重农抑商”“闭国家保护科学发展,推

经济政策

关锁国”行重商主义

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思想条件文化专制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

政治制度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

五、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经济前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科学基础: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

-2.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r3.影响.

(1)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

总结

■(2)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出现,

(3)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兴起和传播

二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

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

时间断限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

化模式创新与调整是该时期的典型特征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

政治

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

经济政策;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最终确立斯大林模

经式「

_济(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线索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

特征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

影响-

一思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

想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

艺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

家单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中小城镇和

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革命历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武装暴力夺权

二、列宁的探索一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1919~19211921〜1928

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

背景

的进攻,困难重重适应新情况,面临经济危

机和政治危机一

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

维埃政权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一

内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

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

容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

流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

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分配贸易

的原则

适应了战时需要,最大限度地

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

效果’

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

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恢复

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三、苏俄社会主义建设

政策特点根本目的

“战时共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是战胜国内外敌人;是从“战时

产主义”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

政策上的全面运用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新经济政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策.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

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

和发展资本主义终建立社会主义

工业化与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

农业集体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

化政策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

四、.罗斯福新政

'(1)新政内容:,,

'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②复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调

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调整农业政策: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

(3)影响:

,■①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②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

有深远的影响•

,五、利用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

"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1•(2)社会史观:’

一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

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

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1

(3)生态史观:

'罗斯福新政采取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

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

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

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5)文明史观: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从

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而且其手段又有所借鉴,体现了文

明的发展与交融

六.世界现代史上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

(1)不同:

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罗斯福新政

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私有制

有制-公有制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按比例协先轻工业后重工

道路.调发展业

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资本主义大农场

任制

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宏观调控下的社国家干预下的资

济体制会主义市场经济本.

体制.主义市场经济体

⑵特点:

①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③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七.现代科学的诞生

⑴相对论:

,①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

,②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

广义相对论

③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

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

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一(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①诞生: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

的诞生1

:②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的

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③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

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A.综合分析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1、背景

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它以牺牲一定精

神道德为前提,物质和精神发展脱节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

-思想根源: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观念急剧变化,

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

政治根源:世界大战、“冷战”,特别是核恐怖使人们感到危机

重重,甚至发生心理变态

'2、特征:象征性、表现性、抽象性、反传统'

,表现: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

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人物动作无

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

美术领域画家不再满足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注意艺术家的

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音乐领域:出现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艺术

的爵士乐等.

,3、影响:现代主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

撼;使人们产生迷惘心理,更加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

思考人生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一、各阶段特征,

.战后初期到50年代'

政治领域: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

约、德国分裂、朝鲜战争

经济领域: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世界货币

基金组织、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德、日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20世纪60〜70年代

政治领域: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不结盟运动兴起.

经济领域: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政治领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平与动荡并

存,

经济领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欧元的诞生、

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戈尔巴乔夫改革、世界贸易组织

"整体文化领域:二战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摇滚乐成为

流行音乐的主流,电视大规模普及,互联网产生

一三者关系: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带

来的大动荡和大变革,使现代主义文学兴盛,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二、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线索特征: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出现;20世纪六七

十年代,欧共体成立,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

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

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1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弱,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

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冷战”的表现

美国苏联

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

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

华约:

北约:

军事1955年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

1949年成立,属于军事政治集团

(3)冷战中的“热战”

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

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1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

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

机。

(5)影响

1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③冷战时期大国开展军备竞赛,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两极格局的特点1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部虽然

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

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

强权政治的烙印

1(4)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到争夺世界霸权之间的对抗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1)走向联合的欧洲.

,①背景:欧洲有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持续

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西欧国

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②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

发展

(2)日本的崛起

①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美国帮助日

本恢复经济;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重视教育

和科技.

②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③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

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①背景:面对美苏冷战,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

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③宗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1•④作用: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冲

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4.“冷战”后的世界局势'

-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②实质:东欧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③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

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

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4)多极化趋势加强

①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1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致力于恢复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