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2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关水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 B.参加血液中缓冲体系的形成C.可作为维生素D等物质的溶剂 D.可作为反应物参加生物氧化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很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加很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养分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详解】A、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故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A正确;B、血液中的缓冲对是由离子组成的,离子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缓冲体系,B正确;C、维生素D属于脂质,脂质通常都不溶于水,C错误;D、自由水能参加化学反应,故水可作为反应物参加生物氧化过程,D正确。故选C。2.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探讨表明,Cofilin-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样,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裂开,染色质功能异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B.编码Cofilin-1的基因不表达可导致细胞核变形C.Cofilin-1缺失可导致细胞核失去限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实力D.Cofilin-1缺失会影响细胞核限制细胞代谢的实力【答案】A【解析】【分析】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很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亲密相关。【详解】A、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肌动蛋白不能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须要Cofilin-1的介导,A错误;B、编码Cofilin-1的基因不表达,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样,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裂开,染色质功能异样,B正确;C、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不能进入细胞核,从而引起细胞核变形,可能会导致细胞核失去限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实力,C正确;D、Cofilin-1缺失会导致染色质功能异样,染色质上含有限制细胞代谢的基因,从而影响细胞核限制细胞代谢的实力,D正确。故选A。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探讨发觉,常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熬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加[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须要O2的干脆参加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限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其次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其次、三阶段在线粒体,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故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可产生ATP,A正确;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该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该过程须要酶的催化,B正确;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是有氧呼吸其次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该过程须要水的参加,不须要氧气的参加,C错误;D、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含有少量DNA,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限制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C。4.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ⅡB.①与②的分别发生在后期Ⅰ,③与④的分别发生在后期Ⅱ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两两配对联会的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据此答题。【详解】A、依据形成四分体可知,该时期处于前期Ⅰ,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B、①与②为同源染色体,③与④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别均发生在后期Ⅰ,B错误;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核DNA分子数为2,C错误;D、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1/2=1/4,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2×1/2=1/4,因此a和e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1/4=1/16,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血浆中不行能出现淀粉、蔗糖等物质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外液C.人体内全部细胞生活的干脆环境都是组织液D.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答案】C【解析】【分析】单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取;手和脚有时磨出的水泡是由表皮被擦伤,组织间隙的组织液渗出造成,主要为组织液;人体内大部分细胞生活的干脆环境是组织液。【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蔗糖属于二糖,都必需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取,因此在人体的血浆中不行能出现淀粉、蔗糖等物质,A正确;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正确;C、人体内大多数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干脆环境是组织液,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活的干脆环境是血浆,C错误;D、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人胚胎时期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清等内环境中,因此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D正确。故选C。6.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想,推断以下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想其行为特点。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阅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说明。C.人和类人猿在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说明人和类人猿可能有共同的祖先D.比较解剖学发觉,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探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依次,说明白生物是由简洁到困难、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刨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像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很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化石证据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干脆证据,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亡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想其行为特点,A正确;B、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说明人与鱼有共同祖先,B正确;C、分子水平的证据为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通过比较人和类人猿在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说明人和类人猿可能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D、比较解剖学发觉,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有的结构和功能相像,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D错误。故选D。7.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家族有关甲病、乙病的遗传家系图,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通过遗传询问有效检测和治疗C.7号和10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5D.9号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50/101【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由于5号正常,其双亲均患甲病,故甲病为显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1号患甲病,5号必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和4号正常,8号为患者,则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8号患者是女性,若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3号必患病,这与题图不符,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由于5号正常,其双亲均患甲病,故甲病为显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1号患甲病,5号必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在男性中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都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错误;B、3号和4号正常,8号为患者,则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8号患者是女性,若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3号必患病,这与题图不符,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遗传询问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但不能治疗遗传病,B错误;C、6号和7号均不患乙病,但生出了患乙病的孩子,因此6号和7号为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则10号为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3,7号和10号都不患甲病,甲病基因都为隐性纯合子,故7号和10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错误;D、假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则9号基因型为Aabb,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即b=1/100,B=99/100,正常人群中Bb占比=(2×1/100×99/100)/(1-1/100×1/100)=2/101,即正常女性基因型为2/101aaBb,99/101aaBB,9号(Aabb)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2,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2,患乙病的概率是2/101×1/2=1/101,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00/101,所生孩子不患病的概率=1/2×100/101=50/101,D正确。故选D。8.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的体液,箭头表示血液流淌方向。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于B液、C液来说,A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B.A液可以转化为B液,C液也可以转化为B液C.人体猛烈运动后,B液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D.假如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低【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A表示组织液、B表示血浆、C表示淋巴,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B血浆与A组织液和C淋巴相比,最主要差别在于B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A错误;B、A是组织液,可以转化为B血浆,C是淋巴液,也可转化为血浆,B正确;C、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体猛烈运动后,B血浆中的pH将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D、饱饭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下降,所以Ⅱ端比Ⅰ胰岛素含量高,D错误。故选B。9.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变更,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桦尺蛾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该地区桦尺蛾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变更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更,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自然选择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B、自然选择干脆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B正确;C、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C错误;D、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D错误。故选B。10.为比较不同抗生素对大肠埃希氏菌在连续传代下的抑菌效果,某探讨小组在平板培育基上测定了大肠埃希氏菌在相同剂量下连续两代的抑菌圈平均大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抗生素类型大肠埃希氏菌抑菌圈平均半径r(cm)第一代其次代青霉素0.950.74头孢唑林1.170.76头孢他啶0.280.25四环素1.310.70阿奇霉素0.190A.第一代大肠埃希氏菌对四环素的抗性最弱,而对阿奇霉素的抗性最强B.与第一代相比,其次代大肠埃希氏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频率均有提高C.运用抗生素会导致大肠埃希氏菌总是朝着抗生素抗性增加的方向突变D.抑菌圈大小的变更是不同抗生素对大肠埃希氏菌变异选择的干脆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抑菌圈形成的缘由是抗生素能够杀死大肠杆菌,形成抑菌圈,抑菌圈大小是大肠埃希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大小的干脆体现。【详解】A、抑菌试验中,抑菌圈越大,抗生素效果越好,菌体抗生素抗性越差,反之则越强。表中显示,第一代大肠埃希氏菌在四环素下的抑菌圈最大(半径1.31cm),而在阿奇霉素下的抑菌圈最小(半径0.19cm),说明第一代大肠埃希氏菌对四环素的抗性最弱,而对阿奇霉素的抗性最强,A正确;B、表中显示,其次代大肠埃希氏菌在5种抗生素下的抑菌圈半径均比第一代的抑菌圈小,说明其次代大肠埃希氏菌对5种抗生素的抗性均有所提升,这与在抗生素选择作用下提高了抗生素基因频率有关,B正确;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运用只是为大肠埃希氏菌变异供应了选择的因素,抗生素的运用会导致大肠埃希氏菌朝向抗性增加的方向进化,C错误;D、抑菌圈大小是大肠埃希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大小的干脆体现,大肠埃希氏菌在运用不同抗生素前已存在不同抗性的变异类型,抗生素选择了抗性较强的菌体,故抑菌圈大小的变更是不同抗生素对大肠埃希氏菌变异选择的干脆结果,D正确。故选C。1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②、⑥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乙和丙D.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过程②为一部分组织液进入血浆,⑥为一部分组织液形成淋巴液,若受阻②、⑥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上升,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B、由图分析可知: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B正确;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乙和甲,C错误;D、血液中会含有淋巴细胞,所以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血浆和丙淋巴中,D正确。故选C。12.心肌收缩是Ca2+流入细胞质触发的,这一过程须要Ca2+通道RyR2来介导,人体对RyR2活性的精确调控对维持心跳是至关重要的。某科研团队探讨了咖啡因对正常RyR2和发生某种突变后的RyR2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Ca2+释放率是指某条件下的Ca2+释放量占有可能达到的最大释放量的比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浓度咖啡因可提高RyR2活性,高浓度咖啡因可抑制RyR2活性B.突变后的RyR2仍会受到咖啡因影响,在咖啡因浓度更高时Ca2+才能达到最大释放量C.在1mmol/L咖啡因作用下,Ca2+流入细胞须要的能量比0.1mmol/L时多D.心肌细胞中能量来源主要是线粒体中葡萄糖的有氧呼吸供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随着咖啡因浓度的上升,正常的RyR2与突变后的RyR2所对应的Ca2+释放水平都是先上升后降低,但前者曲线峰值对应的咖啡因浓度低于后者,说明突变后的RyR2仍会受到咖啡因影响,但对咖啡因的敏感程度下降,在咖啡因浓度更高时Ca2+才能达到最大释放量。【详解】A、由图可知,随着咖啡因浓度的上升,Ca2+释放水平先上升后降低,但无论低浓度的咖啡因,还是高浓度的咖啡因,都会提高RyR2活性,A错误;B、由图可知,两曲线的峰值对应的咖啡因的浓度,正常的RyR2低于突变后的RyR2,说明突变后的RyR2仍会受到咖啡因影响,在咖啡因浓度更高时Ca2+才能达到最大释放量,B正确;C、Ca2+流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须要通道RyR2来介导,其方式为帮助扩散,不须要能量,C错误;D、心肌细胞中能量来源主要是有氧呼吸供应,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故选B。13.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特别惊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平安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渐渐复原。关于上述反应过程,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靠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B.人可以限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限制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限制【答案】ABD【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自主神经系统是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构成,主要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故又叫内脏神经。同时这种神经所限制的心跳、呼吸等活动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的支配。3、交感神经通常在个体应付紧急状况时发挥作用,副交感神经则在个体处于松弛状态时发挥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拮抗性质,使个体有张有驰,维持体内生理变更的均衡,保证个体活动的正常进行。【详解】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靠骨骼肌的运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A正确;B、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所以人可以限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的限制,B正确;C、脑神经和脊神经中支配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构成自主神经系统,所以自主神经系统中也有脑神经,C错误;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受自主神经系统限制,D正确。故选ABD。14.“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从发觉至今已有130多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闻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患的即为该病。该病患者的全部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因不明缘由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全部的肌肉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渐冻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B.患者体内部分条件反射丢失C.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D.呼吸衰竭的缘由确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2、机体全部的感觉都是由大脑皮层做出的。【详解】A、患者全部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能推断出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A正确;B、不明缘由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全部的肌肉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说明体内部分条件反射丢失,B正确;C、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肌肉,所以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C正确;D、题意显示呼吸衰竭是患者最终的死因,其缘由也可能是几乎全身全部的肌肉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导致无法完成呼吸运动所致,并不愿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所致,D错误。故选D。15.甲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1978年某地区甲昆虫的体色中浅色占70%,杂合子占全部个体的20%。由于环境污染,该区域的甲昆虫每年浅色个体的削减率为10%,黑色个体的增长率为10%。现在该区域的甲昆虫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甲昆虫个体间存在的体色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B.1979年该区域的甲昆虫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22.9%C.1980年该地区的甲昆虫群体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59.1%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体基因的选择来实现的【答案】B【解析】【分析】1、某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生物性状是由基因限制,该区域昆虫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说明限制性状的基因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错误;B、由题意知,1979年,AA=10%×(1+10%)=11%,Aa=20%×(1+10%)=22%,aa=70%×(1-10%)=63%,因此1979年AA=11/96,Aa=22/96,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11/96+22/96×1/2≈22.9%,B正确;C、由题意知,1980年,AA=10%×(1+10%)2=12.1%,Aa=20%×(1+10%)2=24.2%,aa=70%×(1-10%)2=56.7%,因此1980年该种群中aa的比例是56.7%÷(24.2%+12.1%+56.7%)≈60.9%,C错误;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定向变更种群基因频率,环境不能对生物体基因进行选择,D错误。故选B。1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③⑦ D.②③⑧【答案】C【解析】【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详解】①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属于内环境,①错误;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养分物质)都可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③葡萄糖(养分物质)和胰岛素(调整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递质小泡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激素和氨基酸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⑤胃干脆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喝牛奶进入胃中不是进入内环境,⑤错误;⑥口服的抗菌药物先进入消化道内,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⑥错误;⑦肌肉注射青霉素相当于进入组织液中,可成为内环境的成分,⑦正确;⑧输卵管干脆与外界环境相通,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不发生在内环境中,⑧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某探讨学习小组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更状况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缘由: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缘由: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复原为静息电位。【详解】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静息电位的复原受阻,但不影响动作电位产生,故药物处理后,静息电位不能复原正常,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下列有关神经调整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刺激连接肌肉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个过程不属于反射C.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细胞上D.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能形成多个突触小体【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整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B、反射必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连接肌肉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正确;C、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可分布在神经元上,也可分布在肌肉细胞或内分泌腺细胞上,C错误;D、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会出现很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成杯状的突触小体,D正确。故选C。【点睛】19.甜食经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等形式进入人体内环境。长期大量吃甜食可能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吃甜食后产生甜味感的缘由如下图所示。科学家让小鼠摄入苦味食物却产生甜味感觉,分析缘由是()A.变更A的结构B.变更C的释放方式C.变更D的结构D.提高Ca2+的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为味细胞,A为其膜上的受体。甜味分子与A受体结合,引起细胞1兴奋,发生电位变更,释放神经递质C,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甜味的感觉。【详解】甜味分子与位于细胞1的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引起细胞1兴奋,发生电位变更,导致突触小泡B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神经递质C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结合,引起细胞2兴奋,进而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甜味的感觉。据此可推知:不同的气味分子识别结合的受体不同,因此传递的信息不同,从而产生的味觉不同,科学家让小鼠摄入苦味食物却产生甜味感觉,是通过变更受体A的结构实现的,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20.图甲表示置于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变更状况;图乙表示用电流计测定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A、B之间的随意一点,赐予相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将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缘由是钠离子内流C.试验过程中,若提高生理盐水中钠离子浓度,则图中c点对应的膜电位将会增大,若用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则赐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能产生神经冲动D.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N处给子相宜强度的电刺激,若电流计指针发生1次偏转,则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答案】D【解析】【分析】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向前传导,受刺激处复原为静息电位,即内负外正。【详解】A、若在A、B两电极中点位置,赐予相宜强度的电刺激,兴奋双向传导同时到达A、B两两电极,电流表两电极的电位相等,电流表不发生偏转;故在A、B之间的随意一点,赐予相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不愿定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错误;B、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错误;C、钠离子内流属于帮助扩散,若提高生理盐水中钠离子浓度,钠离子内流速度增大,动作电位增加,图中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因此峰值电位将会增大;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没有关系,因此若用相宜浓度的KC1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将不会产生动作电位,赐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不能产生神经冲动,C错误;D、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假如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N,当兴奋传导到电极B处,电位发生变更,电流计偏转1次,随后B处复原静息电位,但兴奋不能传到A处,故电流计不再偏转,D正确。故选D。【点睛】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试验材料进行试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试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试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试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试验起先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试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要证明血浆的确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试验还应当补充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获得试验前数据,以便与试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②.加水③.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④.比照⑤.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实力比较强⑥.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确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学问及试验设计思路.考查学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详解】(1)试验设计时要遵循比照原则,此试验是视察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在试验起先时都应预先测量pH值,以获得试验前数据,以便与试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2)①加水组试验前是呈中性,加HCl后,溶液pH值应当下降,因此加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②依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缓冲液组具有确定的维持pH的实力,血浆组维持PH组实力最强。由此可得知,试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与血浆组起比照作用。③通过比照试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实力比较强。(3)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试验时,可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视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实力。本试验还需添加NaOH,测量血浆pH值的变更,血浆pH值仍可在确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这样试验更完善。【点睛】技巧:试验如何设置,要从试验题目动身进行分析。该试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溶液有酸性、碱性和中性,所以试验应当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视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实力。22.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支流之一,在其上游黑龙江段生活着很多宝贵的鱼类,例如史氏鲟鱼。长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江,长江的中华鲟鱼野生型已经很是稀有。回答有关进化的问题:(1)自然条件下,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不会发生基因沟通,其缘由是二者在空间上存在______________。(2)对长江的中华鲟和黑龙江的史氏鲟两群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这些差异属于____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的结果。(3)在对史氏鲟的某一志向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觉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实力相同),其次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觉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由_________确定。【答案】①.地理隔离②.基因③.共同进化④.否⑤.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变更⑥.突变和基因重组⑦.自然选择【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确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更,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记;生物进化是生物共同进化,通过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详解】(1)两者属于不同水域,且都具有河口短距离洄游的习性,所以存在地理隔离导致无法基因沟通。(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此处为不同的变异类型,故为基因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结果。(3)该动物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Dd所占的比例为1-10%-70%=20%,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10%+20%×1/2=20%、d的基因频率=1-20%=80%;其次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Dd所占的比例为1-4%-64%=32%,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4%+32%×1/2=20%、d的基因频率=1-20%=80%,在这一年中该动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更,说明该动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变更并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确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通过分析现代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再结合题中问题进行解答。23.为探讨处于不同焦虑状态的个体在相同压力下“努力动机”(情愿付出努力的意愿)的变更,进行了下图所示的试验。探讨者首先将大鼠依据焦虑状态,分为低焦虑大鼠和高焦虑大鼠两类,随后赐予大鼠刺激,使其处于相同的压力状态,并将其放入操作式条件反射箱中,如图(a)所示,在该箱中动物必需通过自己完成某种操作,才能获得嘉奖,大鼠获得嘉奖的次数越多,表示大鼠的努力动机越强,试验结果如图(b)所示。(1)图(b)所示试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探讨表明,在相同压力状态下,高焦虑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较正常状态显著降低,而低焦虑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较正常状态显著上升,因此有探讨者推想不同焦虑状态下的大鼠在相同压力下努力动机的变更可能与CRHR1表达量的差异有关,为证明这一揣测是否正确,探讨者将两类大鼠置于相同压力状态下进行了下表所示的试验,请完善该试验。组号大鼠类型处理检测指标1①③④2低焦虑大鼠不干扰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3高焦虑大鼠使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上升4②不干扰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Ⅱ:若视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以证明假设是正确的。(3)若人类在压力状态下努力动机的变更与大鼠相像,那么这项探讨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与正常状态相比,相同压力状态下,低焦虑大鼠的努力动机会提高,而高焦虑大鼠的努力动机会下降(2)①.低焦虑大鼠②.高焦虑大鼠③.使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降低④.统计大鼠在操作式条件反射箱中获得嘉奖的次数⑤.若第2组大鼠获得嘉奖的次数高于第1组大鼠,第3组大鼠获得嘉奖的次数高于第4组(3)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低焦虑的状态,这样在压力下会有更加猛烈的努力意愿,不会轻言放弃【解析】【分析】本试验为探讨处于不同焦虑状态的个体在相同压力下“努力动机”(情愿付出努力的意愿)的变更,则试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焦虑状态的大鼠,因变量为“努力动机”。小问1详解】从图(b)中可以看出低焦虑大鼠在压力状态下获得嘉奖的次数增加,而高焦虑大鼠在压力状态下获得嘉奖的次数削减,而获得嘉奖的次数越多,表示大鼠的努力动机越强,因此试验结果可以说明低焦虑大鼠在压力状态下努力动机会提高,而高焦虑大鼠在压力状态下努力动机会下降。【小问2详解】为证明“不同焦虑状态下的大鼠在相同压力下努力动机的变更可能与CRHR1表达量的差异有关”这一揣测是否正确,则试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焦虑状态的大鼠和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因变量为努力动机,即大鼠获得嘉奖的次数,结合已有的试验,设计试验为:组号①②的大鼠类型都为低焦虑大鼠,组号③④的大鼠类型都为高焦虑大鼠,因为在相同压力状态下,高焦虑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较正常状态显著降低,而低焦虑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较正常状态显著上升,故使组号①的低焦虑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降低,组号③的高焦虑大鼠脑中CRHR1的表达量上升,组号②④的大鼠,不干扰其脑中C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前自测题及答案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北京版英语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2024年股东专项资金垫付协议样本
- 2024年市场代销业务协议参考样本
- 2024煤矿作业综合运营承包协议
- 2024年规范化药品招标协议范例
- 2024装修项目订金协议范书
- 各省中国铁路限公司2024招聘(目前3818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续审申请表Ⅴ
- 建筑垃圾外运施工方案
- 上海市青浦区上海五浦汇实验学校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无答案)
- 大学实训室虚拟仿真平台网络VR实训室方案(建筑学科)
- 体育赛事组织与执行手册
- 2024年扩大“司机之家”覆盖范围工作策划方案
-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二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译林版)UNIT 4 Grammar and usage教学课件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试题及答案(100题)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