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1-3章 运输系统概述、运输系统调查与数据分析、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_第1页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1-3章 运输系统概述、运输系统调查与数据分析、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_第2页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1-3章 运输系统概述、运输系统调查与数据分析、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_第3页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1-3章 运输系统概述、运输系统调查与数据分析、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_第4页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1-3章 运输系统概述、运输系统调查与数据分析、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一章

运输系统规划概述目录交通问题的根源分析交通规划的框架交通规划的流程交通模型概述交通四阶段模型概述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问题的根源分析交通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不合理网络结构不合理交通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安全性差网络交通流分布不合理交通出行结构与布局不合理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管制交通系统规划交通需求管理城市总体规划治标治本交通现象引起原因解决途径作用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供需的不均衡城市土地利用反映的是交通需求的分布,交通设施规模体现的是交通供给的大小,这两者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是交通问题得以产生的根源。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需求及特点交通是一种派生性需求,也就意味着交通本身不是目的。通常为了剖析交通需求的本源,就需要知道能产生出行社会活动的时空分布。交通需求伴随着社会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多样性;交通需求对时间相当敏感,具有较为强烈的动态性。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供给及特点交通供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为一种服务,是固化在一定的地点并持续不断的提供服务,如道路设施。交通供给一般不具有移动性,也无法在不同的时间段提供有弹性的服务。交通供给在资源分配上并不均衡。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交通规划的任务就是在一定的管理策略和资金投入下寻找并预测这些动态的交通供需平衡点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若社会活动A固定,结合公式(1)和公式(2)就可以在交通需求和供给之间发现一系列的平衡点。公式(1)公式(2)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供需在出行方式间的转换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交通供需在不同出行方式之间的转移。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供需在出行方式间的转换实际上,所增加的公交补贴和公交优先两个措施,是公交引领城市发展(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TOD)规划思路和模式的具体体现。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本节内容结束,谢谢观看!10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景鹏,jingpeng@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二章

运输系统调查与数据分析1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居民出行调查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网约车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1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一、调查目的与作用利用客观的手段,对运输系统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1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调查流程调查目的调查设计调查实施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三、调查内容1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序号调查类型调查对象交通模型应用1居民出行调查居民住户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出行时段分布、出行行为2道路交通调查城市路段上的车辆、人出行分布、模型校验3出入境交通调查城市出入境道路上的车辆、人出行分布、模型校验4公交调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使用者方式划分5出租车调查出租车司机及乘客出租车出行(生成、分布、时段分布)6交通生成源调查选定交通枢纽、大型公建等的就业者、访客出行吸引模型、停车费用7停车调查到离停车场的车辆停车费用(用于方式划分)、出行分布8流动人口出行调查住在旅馆中的客人、其他流动人口集中地流动人口模型(生成、分布、时段分布)四、抽样方法与原则1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抽样目标:提高参数估计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抽样原则:综合权衡数据采集费用、样本量和数据质量五、常用术语1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出行:为了一个特定(活动)目的,采用一种或多种交通方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步行时间5min或距离400m以上。家工作公交公交1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小区:结合交通分析和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需要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的若干地理单元,是分析居民、车辆出行及分布的最小空间单元。1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OD:指交通出行的起讫点。OD调查表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生成交通量2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期望线: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2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居民出行调查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网约车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2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一、调查内容住户特征:住户住址、总人口、拥有交通工具情况、住房建筑面积、住房性质、家庭收入等信息;个人特征:性别、年龄、户籍、职业、与户主关系、文化程度、有无驾照等信息;车辆特征:车辆类型、车辆性质、车龄、车辆行驶总里程、工作日一天平均行驶里程等信息;出行特征: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各出行段交通方式、主要交通方式、出行目的、到达地点、到达时间、同行人数、支付费用、停车类型等信息。2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调查方法调查员入户调查通过学生和居(村)委调查手机信令数据专用GPS定位/手机APP调查意愿调查(SP调查)2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三、调查方案设计1.调查背景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口资料历史居民出行调查资料交通需求分析模型输入变量居民住户抽样基础数据出行地址地理编码基础资料2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调查样本通过均匀抽样或分类均匀抽样原则选取调查样本。

抽样大小(建议值):人口规模(万人)抽样率最小值<204%20-503%50-1002%100-5001%500-10000.8%≥10000.5%2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调查表(常住人口)2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调查表(流动人口)2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四、调查组织实施1.调查组织与培训2.试调查先小样本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完善后再进行大规模调查。3.调查实施

居民出行调查应包括一个完整的工作日,调查日记录出行的时间段应为24小时,例如00:00-23:59或03:00-02:59。调查日期一般以秋季工作日为宜(特殊工作日除外)。3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五、调查数据处理1.数据编码与录入

经纬度坐标编码、小区编码数据清洗:逻辑性、异常性/变量值域、完整性2.数据校核样本偏差检验

3.数据加权与扩样

由样本扩样到总体4.调查质量评价

覆盖率、有效性、完整性、一致性3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六、调查数据分析1)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有出行者人均出行次数、按家庭人口规模及小汽车拥有量交叉分类的家庭平均出行次数等;2)出行量:出行总量、分方式出行总量等;3)出行方式:总体、分目的、分职业、分年龄段、分出行时耗段的出行方式构成;4)出行目的:总体、分方式、分职业、分年龄段的出行目的构成;5)出行时耗:总体、分方式、分目的、分年龄段的平均出行时耗;6)出行距离:总体、分方式、分目的、分年龄段的平均出行距离;7)出发时间分布:总体、分方式、分目的出发时间分布、高峰小时系数等;8)出行空间分布:总体、分方式、分目的、高峰小时出行空间分布等。3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居民出行调查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网约车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3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一、交通量调查1.调查内容

道路横断面形式和车道数量,一定时间间隔内通过道路断面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量。3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调查方法

采用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和录像法等方法,有条件的城市优先考虑结合道路监控视频流量检测、地磁检测、红外检测、微波检测等先进技术方法。3.调查数据分析1)交通流量分布特征;2)交通流车型构成特征;3)交通流时间分布特征;4)道路交通负荷水平分析;5)交通量增长趋势分析。3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车速调查1.调查内容

道路横断面形式、车道数量、路况情况。调查时段内通过城市道路上某一区间的车流平均行程车速。3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调查方法

采用人工测速、雷达测速、道路检测器测速、摄像测速、跟车法调查,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浮动车法、道路监控卡口采集的车辆牌照匹配法。3.调查数据分析1)道路高峰时段和全日主要道路平均行程车速;2)车辆延误(总延误、红灯延误、其他延误)等。4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三、密度调查1.调查内容

道路横断面形式、车道数量、路况情况。调查时段内被调查道路某一区段连续调查的瞬时密度。2.调查方法

采用出入量法、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等方法,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无人机航空摄影观测法等。3.调查数据分析1)路段平均车头间距与平均车头时距;2)道路上运行车流量达到最大时的临界交通密度;3)道路上车辆几乎无法行驶时的阻塞密度;4)道路空间占有率与时间占有率分布特征。4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四、通行能力调查1.调查内容

交通量、车速、车流密度、车头时距、车头间距、车道利用率、超车次数等。2.调查方法

采用前述调查方法,车道利用率通过计算一个车道的交通量与全部车道交通量的比率得出。3.调查数据分析1)路段平均车头间距与平均车头时距;2)绘制时距图(时间-距离曲线图);3)绘制车头时距与前后车速度差、交通量关系图;4)绘制空间平均车速与交通、交通密度关系图;5)绘制交通量与超车次数关系图。4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五、行车延误调查1.调查内容

驾驶人特征、车型、道路条件、交通条件、交通负荷、服务水平、交通控制与管理等。2.调查方法

跟车法、驶入驶出法等,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装备GPS的浮动车和公交车进行调查。3.调查数据分析1)绘制时空图(时间-空间图);2)绘制车流延误率或延误比率图。4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居民出行调查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网约车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4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1.调查内容1)出入境交通量调查。车型、时段和车辆数等。2)出入境交通出行调查。出发地、目的地、出行目的、额定座位数(客车)、载客人数(客车)、额定载货吨数(货车)、载货种类(货车)、外地车停留天数、行驶主要道路(公路)等。4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4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调查方法

出入境交通量调查:观测法或信息化技术采集。收费站收费卡或ETC技术、感应线圈技术、牌照识别技术等。

出入境交通出行调查:问询法。3.调查数据分析1)出入境交通流量、流向、车型构成、时段分布、高峰小时系数、通道分担比例、通道高峰饱和程度等;2)出入境交通出行目的、研究区域外部出行空间分布和研究区域内部出行空间分布、研究区域外部主要通道和研究区域内部主要通道、平均载客人数和满载率(客车)、平均载货吨数和满载率(货车)、载货种类、外牌车辆在研究区域内停留天数等。4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居民出行调查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网约车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4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1.调查内容

城市公共汽(电)车交通:1)公交客流调查。公交核查线、客运走廊、线路、枢纽的客流量。2)公交车辆运行调查。公交线路运营车辆的运行状况,包括发车班次、车辆类型、额定载客人数、行程车速、停站时间、延误情况等;3)公交乘客出行调查。公交乘客的基本特征和出行特征。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出行特征包括出发地(到达地)、出发时刻(到达时刻)、出行目的、上(下)客站、换乘站、出行时间(等车、步行、换乘、车内)、换乘次数、接驳方式等。4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1)轨道交通客流调查。进(出)站量、换乘量、断面客流量、站间客流OD、换乘次数、平均乘距等;2)轨道交通车站乘客出行调查。轨道交通乘客的基本特征和出行特征。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出行特征包括出发地(到达地)、出发时刻(到达时刻)、出行目的、进(出)车站、换乘站、出行时间(等车、步行、换乘、车内)、换乘次数、接驳方式等。5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调查时段、地点选择

高峰时段

公交核查线客流调查(穿越核查线的所有道路路段)

公交客运走廊客流调查(公交车辆通过较多的主要路段)

公交线路客流调查(跟车/视频)

公交枢纽客流调查(上(下)客区域)

公交车辆运行调查(跟车/GPS)

公交乘客出行调查(车站等候区域或跟车)

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调查(车站等候区域)5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调查方法1)公交核查线、客运走廊、枢纽等客流调查采用观测法,记录公交车辆数和车厢客流满载情况;5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公交/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调查可采用问询法/刷卡数据挖掘/监控视频识别。5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4.调查数据分析

1)公共交通设施情况:线路和站点规模、线网密度、线路走向、人口(岗位)覆盖率、线路重复系数、公交枢纽布局等;2)公共交通车辆运行状况:列车编组(轨交)、车辆类型、发车班次、客位公里、行程车速、满载率等;3)客流特征: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平均乘距、公交核查线和客运走廊客流量、公交枢纽客流量、轨道换乘车站换乘量、站间客流OD、客流时段分布等;4)性别比例、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等基本特征,以及出行目的、空间分布、时段分布、平均出行时耗(等车、步行、换乘、车内)、换乘次数、接驳方式结构等出行特征。5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居民出行调查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网约车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5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1.调查内容

注册公司(或车主)名称和地址,夜间停放地点和形式(路内/路外),车型/运价/单双班类型,全天营运里程/载客里程/载客次数,以及每次载客的具体信息(包括上客地点和上客时间,下客地点和下客时间,载客人数)等。5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调查方法抽样率、调查问卷、车载GPS数据和计价器数据5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调查数据分析

统计指标:空驶率、平均日载客里程、平均日营运里程、平均日载客量、平均日载客车次、分时段载客OD出行矩阵,分时段/分路段车速分布等。

5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居民出行调查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网约车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5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1.调查内容1)进出生成源的车辆、人数和货运量。2)生成源进出车辆出行特征:来源、货物类型、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到达时间、出行目的、费用(过路费、停车费)等;3)生成源进出人员出行特征:来源、交通方式、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到达时间、出行目的、停车信息(停车地点、时间、费用,步行距离)等。6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6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6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6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调查方法1)计数法和问卷法相结合。对于生成源进出总量特征可采用人工计数、录像等方法,对于生成源交通出行特征可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2)在利用已有信息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全样和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样调查。6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调查数据分析

车辆/人员/货物进出总量、时间分布、客/货流产生率和吸引率;

进出人员的出行特征: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出行目的等;

进出货物的运行特征:货物类型、货物时空分布等。本章内容结束,谢谢观看!6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三章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的整体流程框架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方式划分(ModeSplit)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四阶段模型存在的问题阅读资料目录交通规划(TrafficPlanning)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过程与方案。规划区域交通规划的空间客体,可能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目前主要是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因此交通规划的对象区域大都是城市。规划的基年和规划年当前年就叫作规划的“基年”;未来交通需求量所在的那一年就叫规划的“规划年”,又称作“目标年”。交通规划整体框架交通分区(Zone)交通分区是整个交通规划的基本的单元。地区交通规划中的分区划分一般与行政区划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按交通节点的吸引范围来划分。交通规划整体框架国内的规划步骤和框架交通规划整体框架来源:刘灿奇《现代交通规划学》国外的规划流程交通规划整体框架GoalsandobjectivesSurveillanceReappraisalProceduraldevelopmentServiceAnnualreportContinuingelementsPolicyandtechnicaldevelopmentDevelopimmediateactionplanPennDOTMPOsTMAsLDDsLocalgov’tsCitizenparticipationTransportationorganizationsPlanimplementationLanduseTripgenerationTripdistributionModalsplitTrafficassign.CalibratemodelsPopulationLanduseEconomicTrafficRevenuesAreawideforecast=PartoftheSequentialDemandForecastingProcessDevelopalternativesApplymodels Landuse Tripgeneration Tripdistribution Modechoice Trafficassign.Plantesting,evaluation andselectionAnalysisoffuturealternativesystemsPopulationLanduseEconomicactivityTransportationsystemTravelvolumesTerminalandtransfer facilitiesstatus&useFinancialresourcesCommunityvaluesInventoriesanddatacollectionDATAFrom:GEOG111&211A–Fall2004国内外规划的比较流程大致相同,都体现了数据、模型、规划、方案的过程;国外的规划流程,更加注重土地利用和交通的交互;国外的规划流程,更加注重项目实施及保障;交通规划整体框架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关系交通规划整体框架土地利用的变化交通发生的变化出行需求的变化交通设施的变化交通可达性的变化土地价值的变化交通需求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研究区域现状出行量现状交通小区属性社会经济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小区间的阻抗现状道路网络输入规划年路段上的流量规划年不同方式流量规划年公交客流量规划年路段行程时间……输出BlackBox四阶段模型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BlackBox阶段1交通发生阶段2交通分布阶段3方式划分阶段4交通分配社会经济数据交通运输网络方案从出行者选择行为的角度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给定出行目的和时间条件下,是否出行?出行目的地何在?采用什么方式出行?选择那一条道路出行?交通发生交通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24O24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24D24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方式划分(ModeSplit)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2433Car:T2433Bus:T2433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T2433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交通发生输入:家庭社会经济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现状OD或PA矩阵输出:规划年交通分区的产生量和吸引量交通分布输入:现状OD或PA矩阵、规划年产生及吸引量、各分区间阻抗输出:规划年各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OD或PA)方式划分输入:规划年的OD或PA矩阵、出行者属性数据、出行方式属性数据输出:分方式的规划年OD或PA矩阵、出行者对某种方式效用最大化的概率交通分配输入:分方式的规划年OD或PA矩阵输出:日或高峰小时规划年路段上各种方式流量、公交线网上客流量四阶段模型的内在联系起讫点、产生点和吸引点起讫点:与土地利用形态无关。如,就拿住宅用地来说,它既可以是出行的起点(去上班),也可以是出行的讫点(下班回家)。因而从起讫点的概念出发,无法由分区未来的用地模式预测分区的交通出行发生量。对于一次出行,如果它是由家出行,那么它的家庭端点就是该次出行的产生点,非家庭端点是它的吸引点;如果它是非由家出行或货物出行,那么其起点就是该次出行产生点,讫点就是其吸引点。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产生量和吸引量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HSFGOii分区产生量:4吸引量:2HSFjHj分区产生量:?吸引量:?产生量和吸引量的规律一个分区中,住宅量越多,产生量就越多,而非住宅建筑越多,吸引量就越多。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区的产生量不一定等于其吸引量,但对整个对象区域而言,单位时间的产生总量应严格等于单位时间的吸引总量(不计“境内外出行”时),或至少应大致相等(计入“境内外出行”时,但因境内外出行量毕竟较小),否则说明调查和分析有错。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模型和方法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增长率法(TripRateAnalysis)交叉分类法(Cross-Classification/CategoryAnalysis)回归分析法(RegressionAnalysis)出行产生量预测出行吸引量预测增长率法(简单、直观;粗糙、不精确)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i,j——交通分区;x——属性变量(土地利用类别、面积、常住人口、白天人口,工作人口等);b——某出行目的的平均发生量(出行数/日人);c——某出行目的的平均吸引量(出行数/日人)。产生量预测——交叉分类法按照家庭属性分类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产生量预测——交叉分类法我国某城市的交通规划将家庭分为3*3*3=27类,某个小区出行率和各类家庭比例如下表所示。并预测得出该分区规划年有8000户居民,求出行产生量的预测值?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拥有车辆数人口人均收入水平低中高出行率家庭比例出行率家庭比例出行率家庭比例<=1<=22.50.0202.90.0403.10.03033.40.0303.70.0243.90.006>=44.90.0285.00.0125.10.0002<=24.10.0004.80.0455.40.05635.50.0906.10.1706.50.110>=46.90.0407.30.0408.00.010>=3<=25.80.0006.80.0257.50.02436.90.0407.70.0208.10.020>=47.80.0608.40.0309.00.030

产生量预测——交叉分类法按照出行目的分类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产生量预测——交叉分类法运用类型分析模型的关键前提是:假定未来规划年各类家庭的出行率as与现在的出行率相比基本不变。因为模型中的as其实是用现实的调查数据求得的,是现年的出行率。为保证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在计算各类家庭的平均出行率时应该抽取足够多的家庭样本。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产生量预测——回归分析法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b,c——回归系数;xki——区内平均收入、平均汽车保有率、家庭数、人口、就业人数、土地利用面积……产生量预测——回归分析法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ZoneIDPOP2010POP2020ResArea2010ResArea2020P20101384638466.66.697032396939698.18.199883248624866.86.88665410749146076.36.312678吸引量预测——交叉分类法(岗位法)在对出行吸引量进行类型分析时不是用“家庭”作为分析单位,而是以“工作岗位”或用地面积为分析单位。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吸引量预测——交叉分类法(岗位法)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规划年吸引量产生量和吸引量的平衡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来源:南海区公共交通规划模型和方法总结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增长率法(TripRateAnalysis)交叉分类法(Cross-Classification/CategoryAnalysis)回归分析法(RegressionAnalysis)简单、直观、数据容易获取;粗糙、不精确;实际应用较少。数据类型较为繁杂;为保证精度需要足够样本;出行率保持不变;不适合规模较大交通分区。灵活多变、能充分利用已有社会经济数据;需要进行检验;要求规划年社会经济数据容易预测;实际应用较多。交通规划的整体流程框架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方式划分(ModeSplit)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四阶段模型存在的问题阅读资料目录PA和OD从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产生区和吸引区不一定相同,甚至某些分区只是产生区,但不吸引任何出行,因而不是吸引区,如纯住宅区,也可能有某些分区只是吸引区,但不是产生区。交通分区出行的起点数总是等于讫点数,所以基于起讫点的出行量矩阵(OD矩阵)是对称的。由于一个分区的出行产生点和吸引点不一定相等,所以基于产生点、吸引点的出行量矩阵不一定是对称。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PA12P13252123A448HSHOFF分区1分区2OD12O13362022D358模型和方法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增长率法(GrowthFactorMethod)重力模型法(GravityModel)介入机会模型(Intervening-Opportunities)增长率法——增长函数法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增长率法——增长函数法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增长率法——增长函数法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名称描述特点常增长率法出行交换量的增长仅与分区的产生量增长率有关。由于产生量与吸引量的不对称性,因此这种方法的预测精度不高,是一种最粗糙的方法。平均增长率法增长率函数为产生增长率和吸引增长率的平均值。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因迭代步数较多,使计算速度稍慢,但在计算机的帮忙下很好用。Detroit法与产生量增长率成正比,而且还与吸引量增长占整个区域吸引量增长的相对比例成正比。该方法是在底特律市1956年规划首次被开发利用,收敛速度较快。Frator法1954年Frator提出,计算比较麻烦,但它的收敛速度快,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增长率法——增长函数法平均增长率法的演示Frator法的演示基年OD;规划年产生和吸引量;交通小区图。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增长率法的缺陷没有考虑各个分区之间的交通阻抗一般对象区域的交通阻抗都会因交通设施改进或流量的增加而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在进行分布预测时,必须加入交通阻抗的因素。重力模型的提出引力模型是Casey1955年提出,受物理学中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其形式也很象万有引力公式,故因此而得名。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重力模型(早期)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重力模型(改进)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重力模型存在的问题无法满足行约束和列约束,即保证和;内内阻抗为零,出行量趋于无穷大;解决思路:建立阻抗函数,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复合函数等,以幂函数应用较广: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双约束重力模型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双约束重力模型在TRANSCAD中的演示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模型和方法总结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增长率法(GrowthFactorMethod)重力模型法(GravityModel)介入机会模型(Intervening-Opportunities)简单、容易平衡每个分区的产生和吸引量;不能体现分区间阻抗的变化;不适用于变化剧烈的道路网。考虑了分区间和分区内的阻抗;需要进行标定;较为繁琐的迭代过程。不需要OD数据;能更好适应实际交通情况;只能反映分区间时间距离关系的相对变化;理论依据不是很充分,实际应用较少。交通规划的整体流程框架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方式划分(ModeSplit)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四阶段模型存在的问题阅读资料目录出行者对出行工具的选择方式划分(ModeSplit)客流或货流交通发生交通分布各种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的承载对象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以交通工具为单位的出行量方式划分阶段的位置方式划分(ModeSplit)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方式划分方式划分与交通发生的结合产生量与方式划分预测类型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吸引量与方式划分预测类型分析(岗位法)方式划分(ModeSplit)每个交通分区各种出行方式的产生和吸引量交通生成后的方式划分方式划分(ModeSplit)各交通分区的产生和吸引量方式划分各分区各种方式的产生和吸引量输入输出交通分布和方式划分相结合方式划分(ModeSplit)交通分布不同方式的OD或PA不同方式的阻抗交通分布后的方式划分——分担率曲线方式划分(ModeSplit)华盛顿多伦多分担率曲线的特点转移曲线是从调查观测的数据经统计计算得到的。从这些转移曲线可以看出,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比例是由出行者的收入、公共交通/个人交通的行时比、费用比、服务水平比等参数决定的,方式选择比例在坐标系上用曲线的表示出来。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决定参数往往被分成若干离散的等级,比较粗糙。方式划分(ModeSplit)非集计方法——计算过程方式划分(ModeSplit)方式选择建模非集计模型的估计个体和方式属性数据加入影响因素和政策变量模型应用及预测以分区为单位的集计化各个交通分区各种方式的出行分布量理论来源196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交通方式划分的“非集计模型方法(dis-aggregatemodelmethod)”概念和模型,借用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开创了交通方式划分的非集计模型的研究。随机效用理论DanMcFadden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users/mcfadden方式划分(ModeSplit)理论假设假设出行者i,面临J种出行方式(选择枝)的选择,j=1,2,3…J;假设出行者对每种出行方式的“满意程度”都通过“效用”函数来表现;假设出行者在每次出行中都选择效用值最大的选择枝;方式划分(ModeSplit)效用的可观测构成方式划分(ModeSplit)出行者属性变量描述出行者个体特征差异,如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是否单身、是否有小孩等出行方式属性变量描述出行方式的特征差异,如出行时间、出行费用、舒适度、安全性、快捷性等。环境变量描述出行时外部条件的约束,如出发时刻、费用预算、天气、出行类型等。效用的可观测部分效用函数举例方式划分(ModeSplit)

第i个出行者对第j种方式的效用效用函数举例方式划分(ModeSplit)

第j种方式的常数项效用函数举例方式划分(ModeSplit)

第j种方式的常数项费用和等待时间都是出行方式的属性效用函数举例方式划分(ModeSplit)

年龄是出行者的属性效用函数举例方式划分(ModeSplit)

效用的随机项效用函数举例方式划分(ModeSplit)

效用的系统部分或可观测部分效用的随机部分或不可观测部分Logit模型Logit模型的TRANSCAD演示方式划分(ModeSplit)用stata中的Clogit模型进行方式划分——RP调查方式划分(ModeSplit)Clogit的预测方式划分(ModeSplit)集计的方法方式划分(ModeSplit)NaïveAggregation计算每个交通分区解释变量的均值;对每种出行方式计算效用均值;根据LOGIT模型公式计算每个分区各种方式的概率。MarketSegmenation将分区内的出行者划分为均匀的群体;应用NaveAggregation计算每个群体对于不同方式的概率;将各群体的出行概率均匀集计或权重集计为分区出行概率。CompleteEnumeration计算每个出行者对每一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概率;计算每个分区出行者选择各种出行方式概率的均值。集计方法举例方式划分(ModeSplit)交通规划的整体流程框架交通需求模型(四阶段模型)概述交通发生(TripGeneration)交通分布(TripDistribution)方式划分(ModeSplit)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四阶段模型存在的问题阅读资料目录交通分配是指将各分区之间出行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的各条边上去的工作过程。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现状PA规划PA现状交通网络规划交通网络分配1分析目前交通网络的运行状况,如果有某些路段的交通量观测值,还可以将这些观测值与在相应路段的分配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四阶段预测模型的精度。分配1:交通分配是指将各分区之间出行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的各条边上去的工作过程。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现状PA规划PA现状交通网络规划交通网络分配1发现对规划年的交通需求来说,现状交通网络的缺陷,为后面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分配2:分配2交通分配是指将各分区之间出行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的各条边上去的工作过程。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现状PA规划PA现状交通网络规划交通网络分配1评价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优劣。分配3:分配2分配3交通分配的目标估计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时间、费用、阻抗等;获取路段流量;分析OD点对之间的路径;获取关键交叉口的转向流量。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路阻函数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交通流量交通流量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自由流时间通行能力路段行程时间BPR函数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BPR函数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交通分配模型的发展交通分配(TrafficAssignment)1952年Wardrop提出道路网络均衡的概念和定义1956年Bechmann等提出了描述均衡问题的数学模型1975年LeBlanc等设计出了求解Bechmann模型的算法现在交通分配理论的基础Wardrop的道路网交通均衡定义(Wardrop第一原理)在道路网的利用者都知道网络的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路径时,网络会达到这样一种均衡状态,每对PA点之间各条被利用的路径的走行时间都相等而且是最小的走行时间,而没有被利用的的路径的走行时间都大于或等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