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1是我国新石器时期不同地域遗址出土的龙形文化遗存。这印证了早期中华文化具有()图1A.同质性 B.创新性 C.连续性 D.包容性2.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祭祀黄河。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经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黄河祭祀反映了()A.黄河流域的文明程度较高 B.政治局势影响民间信仰崇拜C.祈求农业风调雨顺的愿望 D.农耕社会人们对自然的敬畏3.汉魏之际,西北边地出现大量坞堡建筑,如图2所示。图2河北安平汉墓出土坞堡壁画复原图据此可知坞堡()A.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C.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功能 D.推动了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4.印度佛典认为,孩子并没有义务为父母奉献一切,双方关系是平等的。南北朝时期,佛教把孝敬双亲与因果报应相联系,认为只有孝顺父母才可得到善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三教合一渐成主流 B.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C.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D.宗教的发展有时代性5.“瘴气”是古代对南方湿热环境下各种致病因素的统称。北宋政府通过改善当地居住环境、医疗救助、传播医药知识等举措应对瘴病盛行问题。这些举措()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B.旨在促进医药学的发展C.解决了南方地区的瘴病问题 D.建立了南方的医疗系统6.表1表1不同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南部边界的变化表(部分)时期气候状况游牧民族政权的南部边界秦及西汉温暖期41.3°N~41.6°N东汉末到南北朝寒冷期39.1°N~30.2°N隋唐温暖期44°N~43.5°N五代到宋寒冷期39.2°N~32.3°N据表1推断()A.秦汉以来人口不断南迁 B.气候变化促进民族交融C.农耕文明疆界逐渐扩大 D.气候条件决定政权兴衰7.20世纪初,国内常用的一些新词汇大都从日本舶来,如政治、革命、经济、科学、法律、进化等;而这些词汇在日语中同样是翻译自“外来语”。这一现象表明近代()A.英语成为世界主流语言 B.日语变革最彻底C.日本语言使用范围扩大 D.西方文化的扩张8.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指出:“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种文明之崛起不足以度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其主张()A.反映出李大钊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体现出国人开始对西方文明进行反思 D.实质上背弃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9.建国以来体育在外交上的功能不断变化。1949-1978年,注重发展国家关系,提升国际地位;1978-2002年,为促进多边外交,发展对外经济;2002年至今,更关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文明互鉴。这说明体育外交()A.以对外经济发展为核心 B.践行了“不结盟”理念C.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 D.提升了国民的身体素质10.鼓浪屿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众多建筑记录了这段历史。有中国传统飞檐翘角的庙宇、闽南风格的院落平房、法式风格的八角楼、英式风格的忠权楼、小巧玲珑的日本屋舍、中西合壁的八卦楼。这说明当时()A.社会文化具有多元特征 B.建筑文化受政局影响有限C.建筑行业已被列强控制 D.人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11.随着人工智能使用门槛降低,社交网络出现一系列新的安全挑战。如利用“AI换脸”视频聊天进行电信网络诈骗、伪造人脸识别认证、制造虚假新闻等。这反映了()A.高科技使得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B.现代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C.科技进步增加社会治理复杂化 D.科学技术发展亟须跨区域合作12.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遗址(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后期)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包括古希腊式雕塑、建筑装饰、日晷、日常用品和希腊文字书写的手稿等。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波斯帝国的扩张 B.亚历山大的东征C.古代希腊的殖民 D.东方文明的衰落13.18世纪40年代,英国中低收入人群的主要食物是面包,肉类果蔬等缺乏。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人普遍注重食物的营养,肉类、果蔬、咖啡和茶叶的消费量都有增加。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A.国内外市场得到不断扩大 B.农业和工业结构得以有效调整C.社会贫富差距已不断缩小 D.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4.表2表2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10%1913年15%11%13%8%4%注:①为1872年数据。据此可推知()A.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的形成 B.英国殖民霸主地位丧失C.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得到推广 D.世界市场初步确立起来15.图3图3《来自德里的黑马》(1947年6月)大卫·洛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遭遇重大挫折 B.英国妥善解决殖民统治危机C.印巴分治确保了南亚的稳定和平 D.南亚地区已被埋下冲突隐患16.“全球价值链”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如图4图4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布图据此推断()A.国际间的分工合作日益规范平等 B.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C.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凸显 D.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就业压力增大第Ⅱ卷(综合题)二、本卷共4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与以往的宗教题材或宫廷绘画不同,17世纪荷兰出现了很多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图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欧洲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8分)18.(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外历史纲要(上)》记述秦始皇“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在秦朝的疆域内实行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已得多方印证,而“车同轨”政令是否同样落实还存在争议。以下是关于“车同轨”的史料:材料一“轨”是指车轮长时间行驶后,路面上的车辙不断变深,以至于对车轮的行驶产生制约作用,可以限制车子的行驶路线。就轨之宽度而言,指两轮之间的距离。——摘编自吴琦幸《“车同轨”考》等材料二秦代“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车)六尺……”,一般认为,秦汉一尺的长度为23厘米左右,“舆六尺”即为今天的1.39米。——摘编自安子毓《秦“数以六为纪”渊源考》材料三秦始皇陵车马坑出土的一号青铜车,是按当时车的二分之一缩小的,其轨距为0.95米,实际轨距为1.90米;而二号车的轨距为1.015米,实际轨距为2.03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材料四根据“车同轨”政令的要求,秦朝修筑了通往东、南的驰道(宽7米左右);为抗击匈奴修建直道(宽6米左右);为征服西南夷修建的五尺道(宽1.15米左右)等的陆路交通网络。——摘编自徐卫民《秦始皇“车同轨”辩证》等材料五在对富县桦沟口秦直道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当时的车辆轮距3种,即1.10米、1.30米和1.40米,同一个道路遗址就发现三种不同的车距。——摘编自张在明、喻鹏涛《陕西秦直道遗址调查发掘简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秦朝“车同轨”政令能否在全国落实。(8分)19.(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其中详细地记叙了关于人体骨骼、肌肉、血液以及各种器官的解剖结果,并附有300多张精巧的解剖图。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正确地论述了天体运行的真相: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摘编自桑戴克《世界文化史》材料二1894年,郑观应终于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盛世危言》,全书共五卷,即《西学》、《议院》、《商战》、《银行》等。书中提出“商战重于兵战”、开展西方式教育、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新闻自由、选举官吏和议员等。1895-1898年严复简译《天演论》,这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论文,严复常在翻译过程中加上许多按语,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一度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口头禅,更成为救国及革命人士的理论根据。——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43年成为“中世纪科学终结”的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严复著作体现的共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4分)(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书籍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图6公元前3000—前1000年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图716世纪-20世纪国际人口迁徙示意图——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图8二战后国际人口迁徙示意图——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段,围绕“人口迁徙与社会发展”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DCBABDBCACBDA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8分)三幅作品折射出17世纪欧洲进一步向近代社会转型。(2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使人们的地理天文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提高,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发展;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贸易范围扩大,更多种类的商品进入欧洲市场。(6分)18.(8分)“车同轨”政令无法在全国落实。(2分)考古发掘显示,秦朝“轨”(车的轮距)的规格并不统一;秦朝道路的宽度也不统一,且五尺道宽度1.15米无法满足统一轮距1.39米的要求;秦朝直道中同一道路遗址就有三种不同车距;秦朝生产力水平有限,受地理环境制约,“车同轨”政令无法在全国落实。(6分)19.(24分)(1)重视科学实验,理性观察世界;科学逐渐从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6分)(2)特点:深受时局影响;学习西方为指向,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主;都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6分)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8分)(3)作用:书籍有助于文化传播、传承;书籍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书籍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科学进步和思想解放,助力社会转型。(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20.(12分)参考示例一:论题:古代人类的迁徙推动区域文化的发展论述:公元前3000-1000年古代印欧游牧民族迁徙范围西起欧洲,东到印度。印欧人进入亚欧大陆各文明区后,不仅造成了人口的改变,而且带来了马和铁器等新的交通、生产工具、推动亚欧大陆不同地区区域文化的发展。如西亚崛起新帝国,希腊进入迈锡尼文明和古典时代,印度进入以雅利安人为主要居民的新时期等。综上,古代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参考示例二:论题:近代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推动了民族文化的重构论述:16-20世纪,全球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人口主要从欧洲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亚洲各国向海外移民。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如形成了欧洲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