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唐宋视野”里,诗歌发展的顶点是“盛唐”。严格来说,这“盛唐”很难成为真正的史学概念,它本来就是一个诗歌批评的术语,移用于史学,大抵指唐玄宗领导的开元、天宝时期。此时“科举-文官”体制尚未完善,朝廷成为宗室、外戚、宦官活跃的舞台。他们意图堵塞士人正常升进的通道,使大部分士人不能循正常途径满足自己的人生期待,“盛唐”也因此成为传奇性登峰造极的时代。“盛唐”的代表性诗人李白,正可看成传奇性的标志,他一身都是故事,一生都是传奇,他在一辈子怀才不遇中幻想着风云际会的奇遇,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李白诗最显著的特色。李白的情况可能比较极端,但唐代的科举之路确实过于狭窄,能走通这条路的士人不多,所以传奇性经历被这个时代所崇尚。到了北宋以后,科举的录取人数年均超过了百人,大部分诗文作者都有了通过科举出仕的文官身份,他们的人生道路,随着“学校-科举-文官”制度的成熟而显得常规化。这情形看来也有利有弊:一方面我们感到宋代是最优待文人的一个朝代,另一方面宋代文人自己就慨叹“诗穷而后工”,日子太好过了,就写不出好诗。常规化生活状态下写作的诗歌,所谓“日常化”倾向,几乎是迎面而来的。“日常化”也就意味着“传奇性”的消失,那对于宋代诗人来说,在越来越常规化的人生道路上,在不得不倾向“日常化”的诗歌吟咏中,如何能够超越平庸?这个问题对现代人也有效,可以说,宋代诗人已经开始跟现代人一样面对这个问题。有时候,他们写常见的意思,也要追求新颖的表达效果,如惠洪《冷斋夜话》举例说:造语之工,至于荆公、东坡、山谷,尽古今之变。荆公曰:“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山谷曰:“此皆谓之句中眼。”王安石和苏轼的这些诗句,确实都有很精彩的构思:不说月光皎洁、岭云浓重,而说月光把夜空变成了白昼,岭云把暝色分给了黄昏;夜里赏花需要燃烛,却说燃烛是因为怕花睡去。黄庭坚借用禅宗的说法,把这种构思称为“句中眼”,犹如我们常说的“独具只眼”,常见的意思也因此被写出了新颖的效果。不过这是少数。从更大范围来说,宋人超越平庸的努力,往往体现为对价值的寻求,这得益于同时代文化的其他门类的发展。比如,“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责任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哲理性、“无一字无来处”的学问化倾向,等等,都能帮助宋代诗人从平庸的日常中自拔,但那也需要诗人密切关注政治、思想、学术等诸多方面的进展。许多诗人在体现出“日常化”倾向的同时,怀抱另一种价值追求,比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论陆游诗,就概括出两个方面,一是对浙东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二媞始终不渝的收复中原之志,并认为后者是陆游诗更被肯定的价值。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作者和作品,是决不平庸的。(摘编自朱刚《传奇性与日常化——“唐宋”视野下的宋代文学》)材料二:即使处在人生的低谷,盛唐诗人也觉得“大道如青天”,他们可以投奔幕府,可以隐居山林,可以从军边塞,也可以干谒求官;而宋代统治者将军事、财政、言路、科举等所有资源集中于朝廷,宋代士人只能过科举这条独木桥。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说:“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宋代诗人谁敢这么张狂?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宋代诗人谁会像这样撒野?在宋代,任何“王公大人之门”都不可“弹长剑”,留给宋代书生的只有“华山一条路”,传说柳永只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放榜前就被宋仁宗黜落。比起唐代诗人来,宋代诗人要节制得多、规矩得多,他们的生命没有那般激扬,精神没有那般狂放。他们也作草书,但不会像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他们也会痛饮,但不会像李白那样“天子呼来不上船”,所以,宋代哪怕再豪放的诗人,他们的情感也缺乏唐代诗人那种强劲的力度,诗情也难得像唐诗那么豪迈舒张,读来自然也不如唐诗那么痛快舒畅。宋代诗人行为上的谨慎收敛,源于他们精神上的退缩内敛。他们具有极强的使命感,喊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音,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幻灭感,即使旷达如苏东坡,即使刚正如范仲淹,即使富贵如晏殊,在诗词中也常表现出幻灭、倦怠的情绪。晏殊一生安享尊荣富贵,是当时所有男人都艳羡的“太平宰相”,可他仍然觉得人生“无可奈何”,致慨于“落花伤春”,徘徊于“小园香径”。超脱旷达的苏轼更在诗词中常常喟叹“古今如梦”“君臣一梦”“人间如梦”“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摘编自戴建业《两宋诗词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提出,像现代人一样,宋代诗人也面临创作如何超越平庸化的问题,他们积极寻求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B.材料一认为,只有密切关注政治、思想、学术等诸多方面的进展,面临创作“日常化”困境的宋朝诗人才能找到突破的途径。C.材料二认为,相较于唐代诗人来说,宋代诗人只有科举这一途径通向仕途,这使得他们行为谨慎收敛,因此宋诗难以超越唐诗。D.两则材料均涉及到了宋代诗词,材料一侧重谈宋代诗人的努力突破,材料二侧重谈宋代诗人在诗词中表现出的使命感。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李白诗歌最显著的特色,这可能得益于时代赋予他的传奇的人生际遇。B.对唐宋的诗人来说,唐代的科举之路远不及宋代成熟和通达,因而政治责任感多见于宋诗。C.宋代诗词在寻常题材中追求新颖的表达效果,作者对其在写作上的创造性给予了肯定。D.“晴窗细乳戏分茶”和“中原北望气如山”都是陆游的诗句,钱钟书更肯定后者的价值。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开篇着意对“盛唐”这一概念进行澄清和界定,体现出作者立论的严谨性。B.材料一立足唐宋视野,重点论述了唐诗和宋诗因时代影响而产生的不同特点。C.材料二通过举例,论述了宋代诗人既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又流露出消极的情绪。D.两则材料都将读者熟悉的唐宋诗人作为论据,且多处引用原诗,增强了论证的力量。4.结合材料一中的观点,分析宋代诗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如何“超越平庸”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女学生与家教止水旧历正月的天气,已是十点钟,书房的电灯还未打开,门口下了棉门帘,窗户遮了绸幔子,自然更是墨黑。唯有当中一个洋火炉,生着满炉的火,从火门缝里透出微微的光,好像一个人在那里,睁着闪闪的眼睛,盼一个破寂寞的人来。傅氏正在卧房守着薇卿读古文,大门外车铃一阵响,“老爷回来了。”丫头贞儿报道。一手打起帘子,进来的就是主人南伯载。薇卿起身叫声“爹爹”,伯载点点头,且不脱外套,向傅氏道:“团拜散了,贺季英硬要到他家吃白鱼。几个爱起哄的,玩闹起来,乱七八糟一大堆,还有个说是当过女学生的,满口新名词,听得人一肚子不自在。我先回来了。薇儿,你缴卷了吗?”薇卿站起来答道:“天没黑就缴卷了,在爹爹书案上。”贞儿刚捧了一碗茶送到伯载手里,伯载顾不得喝,三蹿两步进了书房,翻开书案上“作文改课”的本子,从十点一刻起,一直埋头在那本子里。听得堂屋的钟接连响,才抬起头来:“呀!十二点了!贞儿,你叫小姐先睡吧,明天还要上学。”说罢,仍旧埋头看看,想想,圈圈,点点,批批,改改。伯载常向人说:“我留学的时候,就看出这世界思潮要变。但凡对付新潮流,就不问是非美恶,一味跟着滚,难道新潮流都是好的吗?万一错了路,滚到恶潮里去,把个四千年古国,弄得‘载胥及溺’,那才真是新学罪人。”他的同僚们听了很是欣赏和佩服,并且很相信他能矫正新潮流。他矫正新潮流的作用,最完全实现的就是他对独生女儿薇卿的“家教”。薇卿如今十五岁了,在学堂受着很高的教育,每天放学,傅氏守着她读古文,伯载亲自讲两点钟的“中国妇学和礼教”,星期天,又要出一道论题,试验她的心得。亲戚朋友看了,好不称羡。批罢文章已是一点钟,伯载到卧房,傅氏在床上斜躺着,薇卿坐在小凳子上,见伯载进来,急忙站起,伯载道:“我不是让你先睡吗?”“我教她等着,哪有父母没睡,她先睡的道理。”傅氏坐起来答道。又一星期,①书房里腊梅和水仙开得正盛,香气要往外散,却被门帘和窗幔挡住。伯载走进书房,正给薇卿寻题目来做,傅氏的母亲来了。薇卿请了安。傅老太太便道是邀女儿与外孙女去逛逛。薇卿到底没有去。窗外,天朗气清;书房里,静静悄悄,薇卿握管构思《内言不出于间》,还这一星期“死不减让”的笔墨债。柳树发黄,各处花开。傅家庆贺老太太寿辰,亲朋好友来热闹,薇卿拜了寿便去了。来客有学堂的女教习廖洁初,问起薇卿。药齐的女儿琼枝道:“她要忙着回家做功课。”薇卿的另一位白家表姐道:“我们这位姨爹,若不是为了他‘学贯中西’的名号,是断不肯让薇卿上学堂的。你们看薇卿那愁眉苦眼毫无生气的样子,像是念过学堂的样子吗?”因说起她过年去看薇卿,姨爹得意地给她看自己圈点过的薇卿的作文本子,正是《论缇莹木兰》,“里面竟有一段男子所以报国,而非女子所宜事”。再往下看时,背后伸过一只手,把本子夺去了,我回头看,却是薇卿,脸上红涨了,还一块一块发青。我说才看了题目,薇卿脸色才慢慢回来。”廖教习道:“她的国文课,我看得多,笔下很流畅,议论也很开通。”国耻纪念的前三天,就是五月四号,门口送进来一张传单,大概说“因为外交问题,预定纪念日。在中央公园开国民大会”。伯载看了,冷笑了一下,照常套车上衙门。晚上一点钟才回家,向傅氏道:“今天一些学生,嚷着青岛的事,把章仲和打得要死,曹润田的房子也烧了……”从这一天起,伯载比往常忙了几倍,竟把薇卿的功课都停了。只告诉她照常上学堂,下学就回家诵古文,不要管闲事。第二天是北京各女子学堂学生整队游行找政府说话的一天。薇卿匆匆忙忙上学堂,伯载高高兴兴上衙门,傅氏自去拿了“王氏女女转男中状元”的唱书消遣。不到三点,接到傅家电话,说是小姐同傅小姐那边去了,学堂这几天不上课,老太太留小姐住几日。又收到门房送来伯载的信,说是被药齐拉去西山,另管住薇儿不可再出门,已替薇儿退学云云。隔了两天,伯载回来,面皮焦黄、眼泡发肿,衣服上好些灰土。傅氏骇了一大跳:“怎么逛西山,倒逛病了?”伯载却两眼瞪直,将信拿给傅氏,“父亲大人膝下,儿受家教,良心苦痛已极。所以隐忍顺应者,一不欲伤天性之爱,二欲屈小以全大也。……若前日之事,则所关甚大,非复小节,初冀吾父亦同此心,则必能破格见原,而不谓竟有退学之命。学堂为儿之真生命,退学是杀儿也……”傅氏看哑了:“‘前日之事’到底是什么事?有外人知道吗?”“谁不知道?一帮女学生,打着白旗,硬闯进衙门来,我当代表见他们,第一个扛国旗领队,上来指天画地的就是她,一衙门的人都看到了,不是你哥哥把我拉走,我恨不得钻地缝哦,谁不知道?”说着,他喉管哽了,断断续续地道:“②可惜!我的家教!思想真是封堵不住吗?就这由她去?我的家教……”(选自《小说第一集》北京晨报社,1920年11月,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睁着闪闪的眼睛,盼一个破寂寞的人来”将火炉人格化,看似写书房环境,实则借写火炉传达薇卿感受。B.看到父亲,薇卿“起身”“站起来答”“急忙站起”等细节既表现了薇卿的顺从,也反映出她的“家教”。C.伯载看了门口送进来的传单“冷笑了一下”,并告诉女儿“不要管闲事”,说明伯载对时局漠不关心。D.小说中“五月四号”“青岛的事”与《茶馆》中“谭嗣同向斩”等内容,都使读者联想到特定的时代背景。6.小说结尾薇卿的选择令父母极为震惊,但又在情理之中。请从文中找出两处伏笔,并加以分析。7.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具有深意,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①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节选自归有光《吴山图记》)【注】①祭祀。材料二: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元和中,子厚出为柳州刺史。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8.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衡湘以南A为进士者B皆以子厚为师C其经承D子厚口讲E指画F为文词者G悉有法度可观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文中指风景优美的地方,与《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中的“胜”意思不同。B.皇考,文中是对已故的父亲的尊称,与“朕皇考曰伯庸”中的“皇考”意思相同。C.归,文中指归还,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中的“归”意思不同。D.拜疏,文中指呈上奏章,其“拜”与《陈情表》“拜臣郎中”的“拜”意思相同。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韩魏公离开黄州已经四十多年,苏子瞻依然对韩魏公十分挂念,以致写下思念黄州的诗并刻在石碑上。B.归有光认为,魏用晦是一个贤能的官员,不仅表现在他得到了百姓的怀念,也表现在他能不忘当地的百姓。C.柳镇为人刚毅正直,因不肯向权贵献媚而失去御史一职。直到权贵死后,他才被复职,与他交游的都是名人。D.柳宗元到柳州赴任后,认为可以做出一番政绩,随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得当,当地百姓多受其益。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2)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12.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柳宗元在出任柳州刺史时取得的政绩。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①苏轼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②。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政绩卓著。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重视文化教育,深受百姓爱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苏轼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作于谢雨途中。②睢盱:聚观、喜悦之貌。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两句描写鱼儿嬉戏,树木丰茂,虽未直接写雨,却暗示久旱得雨,照应题目。B.黄童白叟聚在一起观看众人前去谢雨的场面时面带喜色,侧面表现苏轼德政惠民。C.麋鹿不惯热闹,猿猱闻鼓自来,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谢雨途中环境的嘈杂。D.词人想象人们归家后把谢雨途中的见闻说给“采桑姑”,表现出久旱得雨后的愉悦心情。14.归有光说,“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谈谈这一观点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四、名篇名句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密在《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其母的传说表明希望能够为祖母尽孝的两句是“,”。(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诸葛亮的伟大功业和赤诚之心的句子是“.”。(3)诗人常常借用“鸥鸟”这一意象表现闲逸之情,正如“,”。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的游记文学源远流长,特别是自魏晋以来,摹山描水之作,历代都出现过不少___①___的名篇,代代传颂。许多优秀作家,面对祖国的锦绣山河,眼界得到开阔,胸襟得到舒展,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美化,抒写表达的欲望油然而生。游记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描绘山川名胜、自然风物为主的。写景抒情之作,一向是游记文学的正宗。对于自然风景的欣赏,我们中国人是别具慧心的,远非西方人所能比拟。我们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就如久离乡关的游子忽然又回到了慈母的身边,那种欣欣然,怡怡然的情景,只有鸟出樊笼,鱼归江海,差可仿佛。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境界,西方人是不易到达的。达到这样境界的作品,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实属___②___。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我们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那种欣喜的情景”,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会在吃完午饭后开始犯困。___①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我们体内自带的“生物钟”。在生物钟的调节下,我们早上可以自然地清醒过来,晚上则会自然地犯困、想睡觉。___②___。我们大脑中有一种可以维持清醒的物质,名为“食欲肽”。而血糖可以抑制分泌食欲肽的神经细胞活动。因此当我们吃过午饭后,随之上升的血糖就会导致食欲肽减少,___③___。如果总是一到中午就觉得非常困倦,那很可能说明我们夜间的休息并不十分充分。现在人们的睡眠时间不仅有所减少,很多人还会在睡前盯着手机屏幕看,这会进一步引起睡眠质量下降。18.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准确。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六、作文20.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胡适先生曾说:“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模仿的人绝不会创造。”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2.B3.B4.①构思精巧新颖。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②有价值追求。诗词以摹写扬州劫后的惨象,表达深切的家国之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控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只有……才……”绝对,材料一“……,但那也需要诗人密切关注政治、思想、学术等诸多方面的进展”可见不是唯一条件关系。C.“宋诗难以超越唐诗”于文无据,材料二只是说“宋代哪怕再豪放的诗人,他们的情感也缺乏唐代诗人那种强劲的力度,诗情也难得像唐诗那么豪迈舒张,读来自然也不如唐诗那么痛快舒畅”。D.“使命感”错。由“宋代诗人行为上的谨慎收敛,源于他们精神上的退缩内敛”可知,材料二侧重谈宋代诗人行为上谨慎收敛的原因。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因而政治责任感多见于宋诗”强加因果。由“宋代诗人行为上的谨慎收敛,源于他们精神上的退缩内敛。他们具有极强的使命感”可知。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重点论述了唐诗和宋诗因时代影响而产生的不同特点”错。由“不过这是少数。从更大范围来说,宋人超越平庸的努力,往往体现为对价值的寻求,这得益于同时代文化的其他门类的发展”可知,材料一重点论述的是宋诗如何突破平庸。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宋代诗人已经开始跟现代人一样面对这个问题。有时候,他们写常见的意思,也要追求新颖的表达效果”可知,宋代诗人构思精巧新颖。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由“从更大范围来说,宋人超越平庸的努力,往往体现为对价值的寻求,这得益于同时代文化的其他门类的发展”可知,宋代诗人写诗有价值追求。诗词以摹写扬州劫后的惨象,表达深切的家国之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控诉。5.C6.示例:第一处,“还这一星期‘死不减让’的笔墨债。”窗外的世界和书房内的世界形成对比,正值花季的少女在这样美好的季节却在写着一篇束缚女子思想的文章,“还笔墨债”写出了薇卿内心的不甘,为后文埋下伏笔。第二处,白家表姐看薇卿的文章时,薇卿“脸上红涨了,还一块一块发青”说明她被人看到写这些文章时的窘迫,说明她打心底里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这是一处伏笔。第三处,廖教习谈到薇卿的文章说“笔下很流畅,议论也很开通”,可见薇卿思想开通,为后文参加学生游行埋下伏笔。第四处,北京各女子学堂整队游行的一天,薇卿“匆匆忙忙上学堂”说明薇卿有可能不是去上课,也为后文埋下伏笔。7.①“书房”一句,表面写花香被挡,实则写家庭的封闭和保守,薇卿内心的渴望被“家教”束缚。②“可惜”一句,伯载反复说“我的家教”,并连用两个疑问,反映了社会变革与保守思想之间的冲突。【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对时局漠不关心”错,由“伯载看了,冷笑了一下,照常套车上衙门。晚上一点钟才回家,向傅氏道:‘今天一些学生,嚷着青岛的事,把章仲和打得要死,曹润田的房子也烧了……’从这一天起,伯载比往常忙了几倍,竟把薇卿的功课都停了。只告诉她照常上学堂,下学就回家诵古文,不要管闲事”可知,体现了伯载对女儿的关心。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内容、概括情节的能力。从前文看,薇卿的父亲对她一直有着很严格的家教,她也表现得很顺从。小说结尾交代薇卿的选择,她和女学生一起参加了游行,领队去找政府理论。这一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前文对薇卿的语言描写,“还这一星期‘死不减让’的笔墨债”表现出薇卿内心的不甘;如神态描写“却是薇卿,脸上红涨了,还一块一块发青”白家表姐看薇卿的文章时,薇卿的窘迫表明她对文中观点的不赞成;如廖教习谈到薇卿的文章说“笔下很流畅,议论也很开通”,这是对薇卿的侧面描写,可见薇卿思想开通;如北京各女子学堂整队游行的一天,薇卿“匆匆忙忙上学堂”,这样的行为动作描写说明薇卿有可能不是去上课。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①“书房里腊梅和水仙开得正盛,香气要往外散,却被门帘和窗幔挡住”,这是对书房的环境描写,写书房里的花香被被门帘和窗幔挡住,有暗示或象征作用,表明家庭的封闭和保守,薇卿内心的渴望被“家教”束缚。②“可惜!我的家教!思想真是封堵不住吗?就这由她去?我的家教……”这是父亲伯载的感慨,家教严格的女儿居然参加了游行,这是作为父亲的他意想不到的,而女儿薇卿代表的是社会变革的新思想,父亲伯载代表守旧、保守的旧势力,伯载反复说“我的家教”,并连用两个疑问,反映了社会变革与保守思想之间的冲突。8.BCG9.D10.A11.(1)如果县令确实贤能,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因蒙受他的恩泽而感到荣耀。(2)梦得有老母亲在家,我不忍心看到他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12.①为柳州制订了教谕禁令。②想方设法帮助百姓赎回子女。③指导当地的考生写文章。【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作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两个“者”是“的人、的物”的意思,和前面相关短语组成名词性短语共同作句子主语,因其较长,可单独断开,其后BG处断开;“皆以子厚为师”,“以……为……”是固定句式,单独成句,宾语“师”后C处断开。故BCG三处需要断句。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风景优美的地方。/优越。句意:有朝一日这里的百姓将在山间选择一处风景优美之地。/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B.正确。句意:父亲叫柳镇。/我的父亲叫伯庸。C.正确。归还。/女子出嫁。句意: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我的妻子嫁到我家。D.错误。恭敬。/授予官职。句意:并准备呈递奏章。/任命我为郎中。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苏子瞻依然对韩魏公十分挂念”错,原文为“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意思是韩魏公挂念黄州;思黄州诗的作者是韩魏公。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诚”,如果确实;“被”,蒙受;“荣”,荣耀。(2)“穷”,处境困窘;“无辞”,没有办法;“白”,告诉。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可概括出,为柳州制订了教谕禁令。结合“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可概括出,想方设法帮助百姓赎回子女。结合“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可概括出,指导当地的考生写文章。参考译文材料一:我的同年好友魏用晦君任吴县长官,不到三年,就因为政绩赫赫而被朝廷召入任给事中。魏君治理吴县时对百姓很有恩惠,百姓苦留不得,魏君也不忍离去,于是有热心人就画了一幅《吴山图》来作为临别留念赠给他。县令对于百姓确实是很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贤能,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蒙受他的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能,就会祸及当地的山川草木使其受辱。魏君对吴县的山川草木,算是增加了它们的光彩吧!有朝一日这里的百姓将在山间选择一处风景优美之地,在佛堂和道观里祭祀他,这本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可是魏君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仍然会眷恋当地的山川呢?过去苏子瞻称道韩魏公离开黄州任上已经四十多年,往事依然时时不忘,以致写下了思念黄州的诗,苏子瞻为黄州的人把这首诗刻在石碑上。以后人们才明白贤能的人对于他所到的地方,不仅使那里的百姓不忍忘怀自己,而且连他自己也不会忘记那里的百姓。啊!魏君对吴县的百姓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吴县的百姓怎么能忘记他呢?材料二: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担任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了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元和年间,他曾经担任柳州刺史。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作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作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作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作刺史时,中山人刘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13.C14.①阳光照入潭水,鱼儿在暖暖的潭水中畅游,如披红光;树木浓密,枝叶丰茂,可藏乌鹊,一派生机勃勃。鱼儿和鸟似乎也为农人得雨而感到快乐。②麋鹿遇到这么多人突然不习惯了,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万物生灵与人和谐相处,自得其乐,共享得雨的欢欣。【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环境的嘈杂”错。“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故鱼儿和鸟似乎也为农人得雨而感到快乐。“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可见,万物生灵与人和谐相处,自得其乐,共享得雨的欢欣。15.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频烦、梁、燕、鹤。16.脍炙人口凤毛麟角17.①原句中“欣欣、怡怡”使用叠词,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音韵美。②原句中“就如久离乡关的游子忽然又回到了慈母的身边”使用比喻的修辞,将大自然比作慈母,更能生动地传达出人们投入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强调我国的游记文学历代都出现过不少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名篇,故可用“脍炙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②处,语境强调西方文学作品中达到中国诗人这样境界的作品很少,故可用“凤毛麟角”。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我们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就如久离乡关的游子忽然又回到了慈母的身边,那种欣欣然、怡怡然的情景”中“欣欣、怡怡”使用叠词,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音韵美;改句直接表达欣喜之情,不如原句形象生动,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原句中“就如久离乡关的游子忽然又回到了慈母的身边”,把“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比作“久离乡关的游子忽然又回到了慈母的身边”,使用比喻的修辞,将大自然比作慈母,更能生动地传达出人们投入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改句没有这种描写性语言,显得直白,缺少表现力。18.①这是为什么呢②二是因为血糖值的上升③从而使我们无法保持清醒(从而感到昏昏欲睡)19.现在不仅人们的睡眠时间有所减少,很多人还会在睡前盯着手机屏幕看,这会进一步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结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的语境及问号的提示可知,此处是提出问题,可填:这是为什么呢?②结合“一是因为我们体内自带的‘生物钟’”的语境及“血糖”的提示可知,此处是说原因二,可填:二是因为血糖值的上升。③结合“当我们吃过午饭后,随之上升的血糖就会导致食欲肽减少”的语境及“晚上则会自然地犯困、想睡觉”的提示可知,此处是总结结论,可填:从而使我们无法保持清醒(从而感到昏昏欲睡)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主语不同,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人们的睡眠时间”前;二是搭配不当,“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导致睡眠质量下降”。20.例文:在模仿中成长在成长中创造雏鹰模仿着老鹰飞翔,燕子模仿着父母筑巢,孩子模仿着大人说话做事……模仿乃物之本能,人之天性,学习从模仿开始。但模仿不是目的,从模仿中求进,在模仿中得创造!吾辈青年,国之栋梁,当善于模仿,勇于创造,在模仿中成长,在成长中创造!向崇高的精神致意,模仿仁人志士的行为,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就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中人物来完成的。可见,模仿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孟母三迁之后,小小的孟子看到用心读书的学子便模仿着识字求学,终成一代大儒。“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模仿高士的出淤泥而不染,我们不惧黑暗;模仿君子治国平天下,我们上下求索;模仿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我们正义凛然……泱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生儿肺出血课件
- 产学研合作孵化资金管理细则
- 牧场养殖山坡地租赁协议
- 虚拟现实产业园房产补充协议
- 适用于政府的2024安全管理系统培训课件
- 全新2024版《经济法》教学课件-轻松学经济法
- 《银行保险介绍》课件
-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二)
- 2024版电力安全课件:电气设备安全操作指南
- 2024年新教学方法:《逍遥游》课件制作技巧
- 光伏电站安全评价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 第十章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2版)-电子教案第1-18章教案
- 监理大纲范本(同名6493)
- 中非合作会议峰会
- 加油站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后果分析
- 消防安全知识课件PPT
- 曲臂车高空作业车施工方案
- 腰椎ODI评分完整版
- 公路工程监理旁站手册监理旁站手册编制说明
- 12J4-2 《专用门窗》标准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