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七年级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版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推动了隋朝对外交往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弥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体现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D项正确;隋朝修建大运河之前就已经统一了南北方,排除A项;材料“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弥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国内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而非加速隋朝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A.在位期间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B.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D.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的是隋文帝,不是隋炀帝,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发生在隋炀帝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3.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可知,①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②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③605年,隋炀帝开始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所以,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A项正确;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排除B项;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排除C项;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排除D项。故选A项。
4.这位皇帝弘扬“贞观”引“开元”,为盛世局面的开创作出重要贡献,以下史实与这位皇帝有关的是()A.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B.发展科举,创立武举C.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D.重文轻武,分化事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弘扬‘贞观’引‘开元’,为盛世局面的开创作出重要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唐玄宗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排除A项;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排除C项;宋朝重文轻武,分化事权,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列中国古代朝代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隋唐——秦汉——宋元 B.秦汉——隋唐——宋元C.宋元——隋唐——秦汉 D.宋元——秦汉——隋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朝代歌,可知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国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中国古代朝代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秦汉——隋唐——宋元。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B项。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A.以民为本 B.崇德尚贤 C.天人合一 D.兼爱非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百姓心为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都体现了农民的重要性,A项正确;崇德尚贤、天人合一、兼爱非攻题干都未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7.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封建是男权的社会,女子一般不主张参加社会活动。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的胡服”体现出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D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经济的繁荣、文学艺术的兴盛以及政治的清明,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传入的胡服”说明了社会风气的开放。8.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打破了门第限制,平民也可以通过真才实学做官,“自由报考”“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体现出科举制公开公平竞争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9.“和亲是唐朝主要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唐朝与相关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下列哪一史实符合这一观点()A.大运河的开通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游天竺 D.鉴真东渡日本【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和亲是唐朝主要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唐朝与相关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大运河的开通是在隋炀帝时期,排除A项;玄奘西游天竺和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所给材料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10.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公元626年公元630元公元641年公元649年即皇帝位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崩,葬昭陵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可得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皇帝位,公元630元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公元641年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公元649年葬昭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C项正确;隋文帝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排除A项;隋炀帝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排除B项;唐玄宗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1.唐太宗听说某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该人物是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狄仁杰【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大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因此在魏征去世后,伤心不已,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故选B;AC是唐太宗是著名宰相,不符题意,排除;狄仁杰是武则天是著名大臣,不符题意,D错误。12.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洛阳家家学胡乐”均体现了隋唐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在汉族、中原地区的传播,说明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B项“仅流行于洛阳”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吸收和传唱,没有体现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3.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下列表述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的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表现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C项正确;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排除A项;两宋时期,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得到大发展,宋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4.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这个“乱世”是()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并结合所学可知,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唐朝灭亡后,中国开始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分裂时期,C项正确;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而非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时期,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5.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A.西夏 B.辽 C.金 D.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人曾建立了辽政权,B项正确;党项人建立了西夏、女真人建立了金、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排除ACD项。故选B项。16.《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达官贵人的需要C.城市商业的繁荣D.海外贸易的兴盛【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出现了瓦子,这是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是城市商业的繁荣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7.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A.转运使 B.刺史 C.按察使 D.通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项正确;转运使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排除B项;按察使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排除C项。故选D项。18.下列货币中,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的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不属于纸币,排除;D项是南宋时的纸币,排除。故选C。19.如表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1、率军北伐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收复建康;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题干材料与南宋的岳飞抗金有关。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岳飞率军在郾城大战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B项正确;卫青是西汉时期将领,他多次北击匈奴,为汉武帝时大败匈奴做出巨大的贡献,排除A项;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末年政治家,元军南下攻宋时文天祥誓死抗元,排除C项;戚继光把倭寇从东南沿海基本清除,是民族英雄,排除D项。故选B项。20.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致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即读书的行为高于一切。反映了宋朝重文,重读书;“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好男儿不当兵,好铁不做针。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材料“宋朝”是时间提示,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说明宋朝比较重视读书,不做军人,结合所学,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装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由此可确定答案。21.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用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农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所。……正是用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可知,材料反映了元代的交通便捷,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元朝的战争频繁、商业繁荣和农业发展,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2.文物是我们解读历史密码的重要途径,根据图表5中的货币样式,结合宋代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 D.辽宋夏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互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是圆形方孔钱,说明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是模仿了中原北宋钱币的样式,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之间交流始终没有中断,即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D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辽宋夏时期民族政权的交流互鉴,未体现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辽宋夏时期民族政权的交流互鉴,未涉及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辽宋夏时期民族政权的交流互鉴,未阐释北宋海外贸易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
23.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其中被蒙古政权灭亡了的政权包括()①辽②西夏③金④南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227年,蒙古军灭夏,1234年,蒙古军灭金,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1125年,辽被金所灭,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1276年,元灭南宋,④不复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的标志是()A.秦朝设置南海郡 B.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C.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 D.清朝设置台湾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B符合题意;秦朝设置南海郡不包括台湾,A排除;明朝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C排除;清朝设置台湾府是在元朝之后,D排除。故选择B。25.忽必烈在《中统建元用》中称:“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制定制。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材料体现了他A.放弃蒙古民族文化 B.推动蒙古文明融入中原文化C.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D.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稽列圣之洪规……体大《易》之乾元”,就是以继承祖宗的制度为前提,附会汉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体现了忽必烈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D项正确;A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忽必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10分)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1)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在北宋时得到大力推广,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隋文帝时,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3)南宋的李清照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4)北宋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写了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5)元朝时,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壮族。【答案】(1)正确(2)错误,应把“隋文帝”改为“隋炀帝”。(3)错误,应把“李清照”改为“辛弃疾”。(4)错误,应把“司马迁”改为“司马光”。(5)错误,应把“壮族”改为“回族”。【解析】【小问1详解】为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水稻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故题干表述正确。【小问2详解】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隋文帝”改为“隋炀帝”。【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属于婉约派词人。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他是继苏轼之后,他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年轻时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到南方以后,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的词很多以抗金斗争为题材,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李清照”改为“辛弃疾”。【小问4详解】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对它的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司马迁”改为“司马光”。【小问5详解】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壮族”改为“回族”。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7小题14分。28小题12分共26分)27.民族关系指的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甲:唐太宗:“自古皆贵(以为……尊贵)中华,践(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摘自《资治道鉴》(1)材料甲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退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摘自《旧唐书.吐蕃传》乙丙(2)材料乙绘制的是《唐蕃关系示意图》,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3)材料丙中的“先皇”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重要意义。丁:(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摘自苏辙《栾城集》(4)材料丁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事件造成的积极影响。【答案】(1)中华:汉族。
夷狄:少数民族。
民族政策:开明、友好、平等的民族政策。(2)主要形式:和亲与会盟。
民族:藏族。(3)人物:唐中宗。
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政权:宋朝。
历史事件:澶渊之盟。
积极影响: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和平往来长达100多年。这为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及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据材料“自古皆贵(以为……尊贵)中华,践(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民族政策:据材料“自古皆贵(以为……尊贵)中华,践(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友好、平等民族政策。【小问2详解】主要形式:据材料图乙信息“和亲”“会盟”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和亲与会盟两种形式。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八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吐蕃与唐会盟,史称“长庆会盟”。民族:据所学可知,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小问3详解】人物:据材料“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退和同(为)一家”可知,材料中的“先皇”指的是唐中宗。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意义:据所学可知,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小问4详解】政权: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后辽宋关系,因此材料丁中的“朝廷”指的是宋朝。历史事件: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辽宋关系,故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澶渊之盟的签订。积极影响:据所学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和平往来长达100多年。这为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及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8.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中央政权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自高宗永徽(唐高宗年号)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新唐书》卷五十材料二:……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置转运使、通判,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厂,咸不逮(意:比不上)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元史•地理志》(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永徽以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什么?唐朝地方势力的不断壮大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2)依照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统治者为解决地方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3)据材料三,分析“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了元朝实行的什么制度,其影响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答案】(1)节度使;藩镇割据。(2)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各州府设置通判;在地方设置转运使。(3)行省制度;从政治上稳固和开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我国近现代的省级行政区划分奠定了根底,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或地方权力被不断削弱)。【解析】【小问1详解】据材料一“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唐朝永徽以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节度使;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地方势力的不断壮大,导致安史之乱,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小问2详解】依照材料二“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措施是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依照材料二“置转运使、通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措施是各州府设置通判,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小问3详解】据材料三“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结合所学可知,“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了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根据所学可知,行省制度从政治上稳固和开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我国近现代的省级行政区划分奠定了根底,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小问4详解】综合上述材料,唐设置节度使,使地方权势增加,影响了中央集权;北宋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元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反映出地方的权力在不断的削弱,所以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四、活动与探究(14分)29.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制度篇(1)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餐饮设备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钢制车轮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通信继电器市场供需状况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舶涂料产业运营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臭氧治疗仪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酯多元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网络借贷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精制棉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眼视光行业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供应商融资安排”会计列报、披露问题研究
- 颅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DB32∕T 2882-2016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结构养护技术规程
- 氮化硅结构与性能
-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完整版)
- 性病实验室检测与质量管理
- 高桩码头施工组织设计(福建)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 监狱服装加工企业开展全面
- 标书密封条格式模版(共19页)
- 小学一年级硬笔书法入门(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