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20CCS
C
80
DB63 DB
63/T
2286—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设施要求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3/T
2286—2024 前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24 总则
..............................................................................
25 消防设施技术要求
..................................................................
36 消防设施运行维护要求
..............................................................
87 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
8附录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设施配置表.......................................
12附录
电力储能用预制舱模块级电池实体火灾模拟试验.........................
14DB63/T
2286—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出并归口。滨、李红霞、周万鹏、李正曦、黄合欢、赵永林、刘新、赵建军、李云鹏、杨惠宁、韩玉平。本文件由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监督实施。IIDB63/T
2286—2024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设施的技术要求、运行维护要求及电站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消防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于本文件。GB
16806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
25201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
30051 推闩式逃生门锁通用技术要求GB/T
32509 全钒液流电池通用技术条件GB/T
34131 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GB/T
36276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
36280 电力储能用铅炭电池GB/T
3655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
50440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1048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
5125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30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
55036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DL
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B63/T
1675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DB63/T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评定DB63/T
2286—2024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储能电池预制舱在预制舱中集成安装电池阵列与辅助电源、空调、通风、照明、视频监控及消防设备等辅助系统,与储能变流器及其配套设施连接后可实现电能存储、转换与释放的设备组合。3.2电化学储能电站采用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来源:GB
51048-2014,2.0.1]3.3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设施等场景的消防系统和设备。3.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为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自动灭火设备提供控制与指示的消防系统。制灭火装置启动,同时联动电池管理系统(BMS)、风机、空调等功能的系统。3.5自动灭火系统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部件等预先组装起来的成套灭火设备系统。3.6集控中心基于消防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可对电站火灾预警、报警及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进行远程集中监视,并远程操控消防设备和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远程操作和远程故障排除等功能,且24h有人值班管理的场所。4 总则4.1 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DB63/T
2286—20244.2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5 消防设施技术要求5.1 一般规定5.1.1 设置场所的面积和空间净高、使用人员特征、防护对象的重要性和防护目标等相适应,满足电站防火、控火、早期灭火、防烟、排烟、排热等需要,并应有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5.1.2 电化学储能电站重点防火部位主要包含消防控制室、储能电池预制舱、储能变流器(PCS)室、配电装置室、二次设备室(含继电器及通信室)、油浸变压器(室)、生产综合楼及消防泵房等区域,电站建(构)筑物的消防设施设置应遵循
GB
51048、GB
55037、GB
55036
和
GB
50229
的有关规定,电站消防设施配置见附录
5.2消防灭火系统5.2.1 消防给水系统5.2.1.1电化学储能电站内消防给水设计应符合
55036
和
GB
50974
的有关规定。5.2.1.2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应按需要同时作用的水灭火系统最大设计流量之和确定。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a)
消火栓灭火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
3.00
b)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不应小于
1.00
c)
其他功能区域的消防用水量应符合
50974
5.2.1.3 储能电池预制舱室外消火栓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
宜在场地内路边均匀布置,间距不应大于
60
m;b)
4
量不应小于
20L/s;c)
室外消火栓应采取防冻措施;d)
室外消火栓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识;e)
配电装置区域附近宜配备喷雾水枪;f)
站区应设置专用消防室(箱),配置消防水带、水枪和消防扳手;g)
室外消火栓宜具备物联功能,在缺水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报警上传。5.2.2 自动灭火系统5.2.2.1 储能电池预制舱等电池设备间内应设置具备降温、抑爆、灭火功能的固定自动灭火系统;灭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实施模块级电池实体火灾模拟试验验证,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
B
的要求。目前常用于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的灭火系统有全氟己酮、液氮、七氟丙烷、二氧化碳、细水雾、气溶胶等。5.2.2.2自动灭火系统在发生热失控情况下,应满足持续抑制热失控扩散不少于
30
间不少于
h
的要求。5.2.2.3 自动灭火系统应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联动控制等功能。DB63/T
2286—20245.2.2.4自动灭火系统控制组件在接收到预警信号或火灾信号后,应根据既定灭火策略自动启动灭火系统。预制舱内火灾预警、探测及联动功能可采取如下控制策略:a)
PCS
断路器、簇级继电器;b)
系统:1)
PCS
断路器跳闸;2)
当一个感温探测器和一个感烟探测器同时动作且舱级
PCS
断路器跳闸;c)
情况启动灭火系统进行防火:当两个复合气体探测设备检测的可燃气体浓度均达到第二阈值(一般为舱内电池模块发生剧烈热失控时的浓度值)且判断舱级
断路器跳闸;d)
当舱级
PCS
判断火灾,通过消防监控后台远程应急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同时打开门禁系统。5.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3.1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根据电站的规模、电池发生火灾危险性、保护对象等级和相关规划及设计文件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及消防报警的设计应符合
GB
50116
和
GB
51048
的相关规定。其他功能区域建筑物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满足
50229
的相关规定。5.3.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区域应覆盖下列场所和设备:a)
消防控制室、储能电池预制舱、储能变流器(PCS)室、配电装置室、继电器及通信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b)
采用固定灭火系统的油浸变压器、油浸电抗器;c)
户内无人值班电站的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d)
敷设具有可燃绝缘层和外护层电缆的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e)
生产综合楼及消防泵房等区域。5.3.3 储能电池预制舱消防报警应做到舱级与簇级,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由以下设备组成:a)
火灾报警控制主机;b)
火灾报警控制分区主机;c)
舱用防爆可燃气体探测器与簇用复合火灾探测器;d)
感烟探测器;e)
感温探测器;f)
舱用网络摄像机;g)
视频图像分析设备;h)
带有电话插孔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i)
火灾声光警报器;j)
气体灭火紧急启停按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k)
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l)
模块、总线短路隔离器,供电及线路等。5.3.4 舱用防爆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至少采集两类环境数据(H2、CO),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
探测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可燃气体浓度值,可设定可燃气体浓度动作阈值;b)
能根据设定的气体浓度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分级响应输出;DB63/T
2286—2024c)
第一级阈值应能在
~5%LEL
之间设置,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0.1%LEL;第二阈值应能在10%LEL~
d)
响应输出信号同时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分区主机、电池管理系统(BMS);e)
采用防爆技术。5.3.5 簇用复合火灾探测器应至少采集三类环境数据(H2、温度、CO),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
探测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可燃气体浓度值,可设定可燃气体浓度动作阈值;b)
能根据设定的气体浓度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分级响应输出;c)
第一级阈值应能在
~5%LEL
之间设置,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0.1%LEL;第二阈值应能在10%LEL~
d)
响应输出信号同时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分区主机、电池管理系统(BMS)。5.3.6 舱用网络摄像机应满足以下要求:a)
控和远程手机监控;b)
图像采集应覆盖储能电池预制舱;c)
能适配视频图像分析设备,支持人的不规范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维度的算法实现。5.3.7视频图像分析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a)
支持多算法并行,包括环境监测功能(火焰、烟雾等)、行为分析功能(抽烟、打电话等)、着装规范检测(未佩戴安全帽),算法精度满足抓拍率不小于
95%、误抓率小于
b)
资料。5.3.8 储能电池预制舱内的复合气体探测设备,当
H2或
CO
浓度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应联动断开设备间级和簇级直流开断设备,联动启动事故通风系统和报警装置。5.3.9 储能电池预制舱与站内其他功能区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宜分开设置。5.3.10 的复合气体探测设备、感温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每种探测器不应少于
2
5.3.11 储能电池预制舱内,针对电池热失控预警的火灾探测装置应能对电池早期热失控进行多级预警。多级预警的设定可根据电站设计容量、电池特性、灭火设计以及
管理工作模式进行确定。5.3.12 钮、紧急启停按钮。5.3.13 器的设置和安装应符合
55036
和
50116
的要求。5.3.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的防护等级应满足在设置场所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要求。5.3.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具备以下联动功能:a)
关闭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b)
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c)
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d)
启动自动灭火系统。5.3.16 火灾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的监控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
示、查询打印及信息上传等功能;b)
火灾报警信号、故障告警信号和固定式自动灭火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应上传到集控中心;DB63/T
2286—2024c)
信息显示和查询打印等功能。5.3.17制室。对于无人值班的储能电站,其火灾报警控制器宜设置于警传室,并将火警信号传至集控中心。5.3.18 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
GB
50116
的相关规定,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符合
的相关规定。5.3.19 消防报警系统物联远程监控宜满足
50440
的规定及下列要求:a)
用来接收火灾报警信息,并向指挥中心传送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b)
为管理部门提供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消防安全管理信息;c)
为联网用户自身提供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消防安全管理信息。5.4 通风及防烟排烟系统5.4.1 储能电池预制舱设计应有利于舱内通风顺畅,顶棚内表面应平整,不宜形成折形或凹槽表面,避免产生空气流通盲区,且顶棚不应设置吊顶。5.4.2 电池布置区域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可燃气体积聚;b)
排风系统不应与其他通风系统合并设置,排风应引至室外;c)
排风系统始终运行;d)
电缆孔洞等应密封严实,不应影响灭火装置效果。5.4.3 储能电池预制舱应装设防爆型通风装置,并应满足以下要求:a)
正常通风量应根据舱内发热量和换气次数不少于
6
次/h
确定,事故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
12
次/h
确定;b)
应与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联动,且满足当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
5%时事故排风机能自动开启,当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
25%时关闭空调系统。5.4.4 储能电池预制舱内应至少设置
2
台防爆型通风装置,防爆等级不低于
d
T1,通风装置应可靠接地,通风口处不应朝向人员疏散通道和救援通道。5.4.5 储能电池预制舱通风装置的控制系统应与消防系统联动设计,当发生可燃气体浓度预警时,通风装置应启动换气,快速将可燃气体排出舱外;当发生火灾时,通风装置应自动关闭,形成密闭空间。5.4.6 风冷系统预制舱内应配置智能温度调节系统。5.4.7 储能电池预制舱通风装置应设置状态指示灯及手动排风功能。5.4.8 电化学储能电站防烟排烟设施的设计应符合
动报警系统联动,其联动控制应符合
GB
50116
的有关规定。5.4.9 防烟、排烟系统应满足控制火灾烟气蔓延、保障人员安全疏散和有利于消防救援的要求。兼作排烟的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其性能应满足机械排烟系统的要求。5.5 消防供电与防雷接地系统5.5.1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a)
消防供电应与电站负荷等级相匹配;b)
消防用电设备当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时,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进行切换;c)
志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
30
min;DB63/T
2286—2024d)
统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全部负荷功率的
120%。5.5.2 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应具有以下供电功能:a)
能按标称的输出特性为消防设备供电;b)
能接收联动信号的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应能在接收到联动信号后按预先设定的联动功能供电。5.5.3 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应具有以下控制功能:a)
具有手动控制电源输出功能时,应能通过手动启动或停止消防设备应急电源的输出;b)
具有自动控制电源输出功能时,应能在接收相应控制信号后自动启动和停止消防设备应急电源;c)
态应能优先插入手动控制,在手动状态使用密码或钥匙才能转换到自动状态。5.5.4 消防配电设备应设置明显标志。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消防设备,其配电箱应独立设置;按三级负荷供电的消防设备,其配电箱宜独立设置。5.5.5
B2
级的耐火铜芯电线电缆,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应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
B2
级的铜芯电线电缆。5.5.6电力设备接地设计应符合
GB/T
5.5.7 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应符合
50057
的规定。5.6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5.6.1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应符合
51309的顶部、墙面的上部或顶棚上。5.6.2 锂电池预制舱内应采用防爆型应急照明灯具,铅酸(铅炭)、液流电池预制舱内照明应采用防爆、防酸型应急照明灯具。5.6.3 人员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1.0
5.6.4电化学储能电站疏散指示系统应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并在醒目位置设有明显标志。5.7 消防通道5.7.1 电化学储能电站站内应至少设置一个供消防车进出的出入口。5.7.2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设置消防车道,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
55037
及
GB
的规定。5.8 救援通道5.8.1 储能电池预制舱门应向舱体外侧打开,开启角度不应小于
120°,并能自行关闭。步入式预制舱体宜设置
2
个疏散门,净宽度不应小于
0.9
米,应选用推闩式逃生门锁并符合
30051
的规定。5.8.2 储能电池预制舱内的检修通道宽度不小于
0.75m。5.8.3 储能电池预制舱应在舱外壁上做出明显标识,便于火灾时救援处置。5.9 灭火器等消防器材DB63/T
2286—20245.9.1电化学储能电站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
GB
55036
和
50140
的规定,且与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相适应。5.9.2 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应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当确需设置在有视线障碍的设置点时,应设置指示灭火器位置的醒目标志。5.9.3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在电站内配置不少于
2
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放置在专用设备柜内,定期检查,确保完好可用。6 消防设施运行维护要求6.1 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应定期进行巡查、检查和维护,并应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行或工作状态,不件和压力容器不应使用。6.2电化学储能电站应配备能满足消防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运维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运维管理运行和维护记录,建立健全该设施的整套文字性记录资料。6.3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制定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要求,并做好巡检记录:a)
日常巡查:包括临时故障的排除、检查、清理、调整及配件更换等;b)
巡检周期,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6.4 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应按实际使用要求设置运行方式,其电源开关、管道阀门均应指示正常运行位置,并正确标识开/关的状态;对需要保持常开或常闭状态的阀门,应采取铅封、标识等限位措施。6.5 消防设施表面或附近应设置区别于环境的明显标识,说明文字应准确、清楚且易于识别,颜色、符号或标志应规范。手动操作按钮等装置处应采取防止误操作或被损坏的防护措施。6.6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工作应符合
25201、GB
55036、DB63/T
1675
和
1676
的规定,检测。6.7 维保信息等。信息管理宜采用数字化系统进行归类管理,运维人员可用移动端设备随时扫码查阅。6.8储能电站消防设施器材应按时进行以下各项记录,宜采用数字化系统进行:a)
设备巡查检查记录;b)
设备维保检测记录;c)
设备到期更换记录。7 消防安全管理要求7.1 一般规定7.1.1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可以根据需要确全责任。DB63/T
2286—20247.1.2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宜取得国家职业目录认可的职业资格自动消防设施的基本维护与操作知识,遵守操作规程,持证上岗。7.1.3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制定消防设施运行操作规程,定期开展维护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7.1.4 电化学储能电站内不应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因施工需要的易燃、易爆物品,应按规定要求使用和存放,施工后立即运走。7.1.5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定期进行防火检查,每月不少于
1
次,并制定设备异常及故障处理专项操作方案。特殊季节和极端天气前后,应针对专项检查内容开展检查。7.1.6 电化学储能电站防火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
防火巡查落实情况;b)
消防设施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c)
消防器材是否完好可用;d)
消防安全标识是否在位、完整;e)
防火封堵情况;f)
储能电池预制舱排风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g)
消防通道、疏散通道是否被占用;消防水源情况;h)
动火作业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i)
消防集控中心值班情况;j)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工作实施情况;k)
火灾隐患整改情况;l)
火灾应急预案、演练及人员培训情况;m)
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7.1.7 防火巡查人员应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隐患,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防火巡查应填写相关记录。7.1.8 电化学储能电站电力设备区应为一级动火区,动火作业应执行
DL
5027
的相关规定,填写并执行一级动火工作票。7.1.9 属于火灾高危单位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按要求每年对本单位消防安全情况进行一次评估。7.2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演练7.2.1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结合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练。条件允许时,可与属地消防救援机构建立协同机制。7.2.2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a)
适用范围;b)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c)
组织机构、组成部门、组成人员及职责分工;d)
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内容和具体通信方式;e)
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等。7.2.3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演练,并结合演练情况,不断完善预案。7.3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7.3.1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至少包括:DB63/T
2286—2024a)
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b)
对在岗的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c)
当组织经常性消防安全业务学习。7.3.2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至少包括:a)
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b)
消防法律法规;c)
火灾预防知识;d)
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等。7.3.3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结合电站的火灾特性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培训应使员工掌握储能电站基本疏散逃生的知识和技能。7.4消防救援站智能化应用7.4.1 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使用的消防站车辆宜配备智能化物联系统,能够对车辆实时定位和行车画面进行监控,便于消防灭火救援远程指挥。7.4.2 电化学储能电站宜按照消防安全重点管理单位要求,定期对储能电站进行熟悉演练,并形成对应记录报告。宜采用数字化系统规范该行为,对熟悉、演练过程进行标准化打分记录。7.5 储能电池热失控与火灾应急处置7.5.1 储能电池应通过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取得型式检验报告。锂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的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T
36276、GB/T
32509、GB/T
36280
和
GB/T36558
的有关规定。7.5.2 电池管理系统(BMS)应符合
GB/T
34131
的规定,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
护、气体保护等非电量保护功能,并能发出分级告警信号或跳闸指令,实现就地故障隔离;b)
令;c)
具有温度检测和上报功能,超限值时应发出报警信号。7.5.3 电化学储能电站内电池的布置应满足电池防火、防爆和通风要求。每个预制舱内的电芯宜采用同一厂家、型号、批次的产品。所有电池具备溯源条件。7.5.4 应的消防设施专项应急预案和专项管理制度。7.5.5 避免过充、过放电。7.5.6 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布置区域火灾监测和抑制过程分为早期预警、灭火抑制、救援处置
3
个阶自动控制进行防御;救援处置阶段以保障人员安全和降低损失为目的进行降温灭火。7.5.7 储能电池预制舱内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置:a)
预制舱退出运行,断开舱级储能变流器断路器和簇级继电器;b)
启动通风系统进行通风;c)
解锁门禁系统;10DB63/T
2286—2024d)
确认电池管理系统是否按照既定防火策略执行(a~c
步骤);e)
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确认发生热失控的电池模块位置;f)
打开相应管理系统,对视频、温度、可燃气体浓度等进行监视;g)
报告电力调度和运维单位负责人;h)
运维检修人员赶往现场,人员远离故障舱,疏散相关人员,做好安全隔离措施;i)
安全值后,佩戴防护器具进行故障后处置。7.5.8 储能电池预制舱内的电池等电力设备发生火灾时,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置:a)
启动固定自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b)
集控中心值班人员发现火情,拨打
电话报警,并报告电力调度和运维单位负责人;c)
如果固定自动灭火系统未能自动启动,则应人工确认预制舱断电后,远程启动灭火系统;d)
意事项;e)
消防救援队组织并持续进行控火和灭火;f)
明火熄灭后,应至少喷水降温
2
h,防止复燃;如有可能,喷洒水雾到舱内进行降温;g)
灭火完成
浓度、舱内温度达到安全值后,人员方可佩戴防护器具进入舱内进行后续操作分析。7.5.9 扑救人员在参加灭火的过程中应防止发生烧伤、中毒、窒息及触电和爆炸等次生灾害,在空气流通不畅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场所灭火时,扑救人员应正确使用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11建(构)筑物、E(A)2烷)或干粉灭火锂离子、钠硫电E(A、B、C)感温自动灭火系统(全氟己酮、液E(A、C)感温2钠离子电池室E(A)
(PCS)室E(A)气体/干粉二次设备室(含继电器室、通信E(A)E(A)丙(单台设备油60kg),(单台设备油量气体/干粉B(E)水喷雾/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干粉灭火器/砂箱干粉/CO2电缆夹层及电缆E(A)雾/雾/检修备品仓库泡沫/干粉/CO2DB63/T
2286—2024AA附
录 A(资料性)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设施配置表电化学储能电站各建(构)筑物的消防设施配置见表A.1。表A.1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设施配置表12建(构)筑物、检修备品仓库水型/干粉/泡沫/办公区、员工宿水型/干粉/泡沫//CO2适用于
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DB63/T
2286—2024表
A.1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设施配置表(续)13DB63/T
2286—2024BB附
录 B(规范性)电力储能用预制舱模块级电池实体火灾模拟试验安全警示:组织和参加本项试验的所有人员应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险。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储能电池模块燃烧或爆炸,有可能产生有毒和/或有害的烟尘和烟气,在试件安装、试验过程和试验后残余物的清理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操作危险。因此,应准备相应的灭火措施,对所有潜在的危险及对健康的危害进行评估,并做出安全预告。应对试验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确保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安全规程进行操作。B.1 一般规定B.1.1 电力储能用模块级预制舱电池实体火灾模拟试验目的在于验证灭火系统能否有效抑制电池模块热失控且不发生燃烧和复燃,获取灭火系统压力、流量、浓度等设计参数。B.1.2 储能系统实体火灾模拟试验模型应保证火灾模型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相似性,并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a)
储能系统热失控触发方式和热失控现象应能代表实际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预制舱火灾的典型场景;b)
试验空间应与实际防护区的空间几何特征相似;c)
试验空间的通风等环境条件应与实际工程的应用条件相似;d)
灭火系统的模拟试验应用方式应与系统设计应用方式相同。B.2 试验环境B.2.1 试验应在相对湿度不大于90%、温度为5℃~35℃、大气压力为试验场所气压(视地理环境而定)的环境中进行。B.2.2 试验场地宜符合下列功能要求:a)
员产生影响;b)
具有废液收集处理设施,当采用水系等灭火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饮酒纠纷调解协议书
- 餐饮装修转让协议书
- 项目施工转包协议书
- 酒水订货合同协议书
- 门面差价补偿协议书
- 赠礼女友宠物协议书
- 门厂合同解除协议书
- 贷款担保免责协议书
- 车场保安免责协议书
- 酒店宴席预定协议书
- 数控铣工图纸(60份)(共60页)
- 新时达-奥莎(sigriner)iAStar-S32电梯专用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案
-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 惠州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含答案)
- 加工设备工时单价表
-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ppt课件
- 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 沥青拌和站管理制度汇编(正式版)
- 高层建筑等电位联结安装技术分析探讨
- OQC出货检验规范及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