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是实践合同吗_第1页
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是实践合同吗_第2页
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是实践合同吗_第3页
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是实践合同吗_第4页
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是实践合同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卖协议是实践协议吗【篇一:协议法中买卖协议释义】本章共四十六条,对买卖协议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标的物的交付和风险承担、买受人检查标的物的期间和效力、分期付款买卖、凭样品买卖、试用买卖等问题作了规定。第一百三十条买卖协议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协议。【释义】本条是关于买卖协议概念的规定。买卖协议是出卖人转移买卖标的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货款的协议。买卖关系的主体是出卖人和买受人。转移买卖标的物的一方为出卖人,也就是卖方;受领买卖标的,支付价金的一方是买受人,也就是买方。1.买卖协议的法律特性(1)买卖协议是有名协议。买卖协议是协议法分则中明确规定的协议,因而属于有名协议。买卖协议是最基本的有名协议。(2)买卖协议是卖方转移财产所有权,买方支付价款的协议。买卖协议是卖方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协议。卖方不仅要将标的物交付给买方,并且要将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买方。转移所有权,这使买卖协议与一方也要交付标的物的其他协议,如租赁协议、借用协议、保管协议等区分开来。另一方面,买卖协议是买方应支付价款的协议,并且价款是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对价。这又使买卖协议与其他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协议,如互易协议、赠与协议区别开来。(3)买卖协议是双务协议。出卖人与买受人互为给付,双方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又都负有相应的义务。卖方负有交付标的物并转移其所有权于买方的义务,买方也同时负有向卖方支付价款的义务。一方的义务也正是对方的权利。因此,买卖协议是一种典型的双务协议。(4)买卖协议是有偿协议。出卖人与买受人有对价关系,卖方取得价款是以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为代价的,买方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是以给付价款为代价的。买卖协议的任何一方从对方取得物质利益,都须向对方付出相应的物质利益。因此,买卖协议是典型的有偿协议。(6)买卖协议为要式或者不要式协议,从法律对协议形式的规定区分,既可有要式协议,又可有不要式协议,如房屋买卖需采用书面形式,是要式协议;即时清结买卖为不要式协议,法律对协议的形式一般不作规定。2.买卖协议的构成要素买卖的构成,需有人、标的、行为三个要素。人的要素指出卖人和买受人。标的的要素指买卖标的物和价金。价金是与买卖标的物对价给付的金钱,价金的给付通常用支付一词。行为要素指移转买卖标的物和支付价金。出卖人应将买卖标的物转移给买受人,买受人向出卖人支付价金。买受人支付价金只能是金钱,不能是货品和其它给付。给付金钱之外的物,为互易协议,以劳务为对待给付,为雇用、承揽、委托等协议,而不是买卖。3.买卖协议的种类买卖协议除可按协议一般标准分类外,依其特点,还可有多种分类。(l)一般买卖和特种买卖按照买卖有无特殊的方式,可分为一般买卖和特种买卖。实验买卖、分期付款买卖、凭样品买卖、买回买卖、拍卖、标卖等有特殊方式的买卖为特种买卖,除此之外无特殊方式的买卖为一般买卖。(2)特定物买卖与种类物买卖按照买卖标的物是特定物还是种类物,可分为特定物买卖和种类物买卖。买卖标的物是特定物的,为特定物买卖。买卖标的物是种类物的,为种类物买卖。种类物买卖有瑕疵的,可以更换种类物。(3)批发买卖与零售买卖按照销售的数量可分为批发买卖和零售买卖。批发买卖简称批发,指批量销售。批发可以是批发商将货品销售给另一批发商或者零售商,也可以是批发商或者零售商将货品批量销售给个人或者单位。零售买卖简称零售,指零散销售,是零售商将货品单个、少量销售给个人或者单位。(4)即时买卖和非即时买卖按照买卖能否即时清结,可分为即时买卖和非即时买卖。即时买卖指当事人在买卖协议成立时即将买卖标的物与价金对交,即时清结。非即时买卖指当事人在买卖协议成立时非即时清结,待日后履行。非即时买卖又有预约买卖、赊欠买卖等多种划分。预约买卖指买卖成立时买受人先支付预付款,出卖人日后交付货品的买卖。这种买卖从出卖人角度称预售,从买受人角度称订购。预约买卖同买卖预约不同。预约买卖的买卖关系业已成立,而买卖预约仅是一种预约,买卖协议并未成立,买受人没有支付价金。赊欠买卖指买卖成立时出卖人先交付买卖标的物,买受人日后一次支付价金的买卖。赊欠买卖从出卖人角度称赊售,从买受人角度称赊购。(5)一时买卖与连续交易买卖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买卖是否以一次完结为标准,可分为一时买卖与连续交易买卖。一时买卖是指当事人双方仅进行一次交易即结束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的买卖,即使双方之间有多次交易,每次交易也都是单独的,而无连续性。连续交易的买卖是指当事人双方于一定的期限内,卖方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供应买方某种物品,买方按照一定标准支付价款的买卖,双方之间的每次交易都是有关联的。(6)自由买卖与竞价买卖按照是否采用竞争的方法进行买卖,可分为自由买卖和竞价买卖。未采用竞争方法买卖的,为自由买卖。采用竞争方法买卖的,为竞价买卖,如拍卖。4.买卖协议的合用范围买卖协议在各国债法或者协议法中都是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协议加以规定。但是,对于买卖协议所调整的范围,却有不同的立法态度。基本说来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英美法系国家的买卖法为代表,把买卖协议的调整范围限于货品买卖。卖方的基本义务是向买方转移货品的所有权,买方的基本义务是支付相应的价款。如美国统一商法典买卖篇的2—102条规定,该买卖篇原则上合用涉及货品的交易。2—105条对“货品”的基本定义是,指除作为支付价款之手段的金钱、投资证券和通过法律程序追索金钱或者其他动产的权利以外的所有在特定于买卖协议项下时可以移动的物品(涉及特别制造的货品)。英国1873年的货品买卖法的规定与美国统一商法典对货品的定义相似。由此可见,这些立法对于买卖标的物的界定【篇二:买卖协议解释】买卖协议解释(法释〔2023〕8号)的解读和评论(2023年5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梁慧星专家协议法于1999年颁布生效,十数年的司法实践经验,已经证明协议法的立法指导思想、价值取向、逻辑结构、各项制度设计是成功的,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法治基础和制度保障。十数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为保障协议法的正的确施做了很大的奉献。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在合用协议法裁判协议纠纷案件的裁判实践中,创设了若干新的裁判规则,例如:权利失效,事后抵押无效,协议解除不发生违约责任,协议应按理性第三人通常理解的的协议目的解释,损害第三人利益协议第三人有权诉请确认协议无效,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可以抵销,不良债权不生息,债务加入。这些判例规则,填补了协议法的局限性,丰富和发展了协议法理论,值得学术界和立法机关特别重视。协议法颁布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三个司法解释文献,即协议法解释(一)(法释〔1999〕19号),协议法解释(二)(法释〔2023〕5号)和买卖协议解释(法释〔2023〕8号)。先对前两个解释作一个概述,然后着重分析第三个解释。解释(一)(法释〔1999〕19号),重要是解决合用协议法新旧法衔接、程序、时效问题,最重要的是对协议法第73条规定的代位权制度如何合用的解释。该项解释,抛弃了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果先归属于债务人的传统理论,采纳了由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优先取得的新理论,极具发明性。[1]解释(二)(法释〔2023〕5号),着重于对协议法若干制度的解释,如第7条解释什么是“交易习惯”;第8条解释有义务办理申请批准或者申请登记等手续的一方无端未办理有关手续的,属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相对人自己办理有关手续;第14条将“强制性规定”,区分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第15条解释多重买卖的效力;第19条解释协议法第74条债权人撤消权;第20、21条解释债务清偿顺序;第22条关于违反后契约义务的责任的解释;第23条关于抵销权的解释;第24条为解除权行使和抵销权行使增设3个月异议期间;第27-29条关于违约金调整的解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解释(二)为填补协议法的立法漏洞,新创两项解释规则:这就是第3条悬赏广告,和第26条情事变更原则。下面着重评述买卖协议解释(法释〔2023〕8号)[2]。最高人民法院在此项解释文献中,不仅对买卖协议的生效、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标的物风险承担、标的物检查、违约责任、所有权保存等重要协议制度,作一般性的解释和释义,并且大胆运用附属于最高审判权的司法解释权,总结协议法实行十数年来的民事裁判实践经验,并参考民法理论研究成果,新创了若干解释规则。例如,第2条买卖预约规则、第3条买卖协议特别效力规则、第9、10条动产多重买卖的履行顺序规则、第30条违约责任的过失相抵规则、第31条损益相抵规则等。最能体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发明性,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值得实务界和理论界特别重视。一、预约协议解释规则买卖协议解释第2条:“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协议,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协议,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协议的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预约协议违约责任或者规定解除预约协议并主张损害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鉴于现行协议法未规定预约协议,致我国经济生活中预约的法律地位不明,裁判实践中发生应否认可预约有效的问题。本条解释,创设关于买卖协议预约的解释规则,为裁判实践中,判断买卖协议预约及认定买卖协议预约的效力,提供了判断标准,填补了协议法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什么是预约?按照民法原理,协议(契约)有预约与本约之分,两者异其性质与效力。当事人订立本约的目的,是要通过本约的履行,满足各自生活目的;而订立预约的目的,则是为了在一定期间内订立本约。可见,预约是与本约相相应的概念,预约亦可称为预备协议,本约亦可称为正式协议。质言之,所谓预约,是使当事人间产生将来订立本约(正式协议)之债权债务的协议。[3]在民法发展史上看,之所以在买卖协议本约之外订立买卖预约,是由于初期的买卖协议属于要物协议(实践协议),须以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作为协议成立条件,不具有将来交货、付款之约束的含义。假设当事人双方约定将来某个时间交货、付款,这样的约定将不具有法律拘束力。因此之故,发明了买卖预约,即在将来某个时间订立买卖协议的协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协议形式自由的观念逐渐得到认可,买卖协议由要物协议逐渐向诺成协议演变。协议自由原则最终确立之后,买卖协议成为典型的诺成协议,因当事人双方一方愿买、一方愿卖的合意而成立。双方达成将来买卖的合意,不再是所谓买卖预约,而是买卖协议自身。没有必要再像初期那样,先订立买卖预约,然后再根据买卖预约订立买卖协议本约。[4]从近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看,绝大多数情形,当事人都是直接订立买卖协议本约,通过履行买卖协议本约,实现各自的生活目的,无须订立买卖预约。须先订立预约,再通过履行预约而订立本约,最终通过履行本约以实现目的,应有其特殊因素:例如买卖协议标的物尚未处在可以立即交付并移转所有权的状态,履行本约的某种条件尚未具有,履行本约的时间尚未到来。但是,即便有这些特殊因素,也不是非先订立预约不可,可以订立附生效条件或者附生效期限的买卖协议本约,或者为当事人履行交货或付款义务规定期限(如商品房预售协议),而无须订立预约。有鉴于此,近现代民法,规定预约的立法例殊少。据手边的资料,规定预约的民法典有:法国民法典(第1588-1590条)、日本民法典(第556条)、瑞士债务法(第22条)、意大利民法典(第79、1337、1351、1352、2932条)、墨西哥民法典(第2243-2247条)、智利民法典(第1553、1554条)、秘鲁民法典(第1414-1425条)。[5]但须说明一点,民法典未规定预约,并不等于裁判实务中不认可预约。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未规定预约,裁判实务中亦认可买卖预约的效力,且台湾最高法院对买卖预约著有若干判例。[6](二)单方预约与双方预约值得注意的是,就规定预约的立法例而言,法民第1589条[7]、日民第556条[8]仅规定买卖预约,瑞债第22条[9]规定“预约协议”,而不限于买卖;日民第556条明定为“买卖单方预约”,法民第1589条虽称“买卖预约”,亦应属于“单方预约”[10];瑞债第22条规定的“预约协议”属于双方当事人就将来订立协议达成的合意,可以称为“双方预约”,而非所谓“单方预约”。由此可知,预约有单方预约与双方预约之别。在单方预约,仅一方享有预约权,有预约权一方一经表达订立买卖协议本约的意思,相对方必须对此承诺而成立买卖协议本约。[11]在双方预约,双方均有规定对方履行订立买卖协议本约义务的权利,亦均负有应对方的规定订立买卖协议本约的义务。单方预约,仅一方当事人承担义务,属于片务预约;双方预约,当事人双方均承担义务,属于双务预约。[12](三)本条解释对买卖预约的定性依据买卖协议解释第2条,双方当事人约定在将来订立买卖协议(本约)的协议,称为“预约协议”,预约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均负有在约定期间订立买卖协议(本约)的义务。显而易见,本条解释所谓“预约协议”,非指一般的预约,仅指“买卖预约”,且属于“双方预约”、“双务预约”。因此,既与瑞士债务法规定的一般“预约协议”有别,亦与法国民法、日本民法规定的“买卖单方预约”不同。[13]依据本条解释,预约协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是请求对方履行订立买卖协议(本约)的义务,而非请求对方履行买卖协议本约之交货或者付款义务。预约协议,通常约定所要订立买卖协议(本约)的标的物及价金的计算标准,以作为将来订立买卖协议的依据。简而言之,买卖预约,是双方“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协议”的协议。(四)买卖预约的效力(1)买卖预约双方当事人均享有请求对方履行订立买卖协议本约的义务,而不得径依预约协议所预定之本约内容请求履行(交货或付款)。[14]但须注意,此与日本民法上的买卖预约不同。按照日本的判例,假如预约义务人对于预约完结权人完毕买卖的意思表达没有回应,预约完结权人可向法院请求履行正式的买卖协议,如仅请求预约义务人承诺订立买卖协议,将被认为不具有法律上的利益而不予受理。[15](2)买卖预约双方所享有的此种权利,称为“预约权”,性质上属于债权,仅在预约当事人之间有效,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如买卖预约之出卖人将预约标的物出卖给第三人,预约买受人不得主张该买卖协议无效。此与我国台湾的预约相同。台湾最高法院1957年台上字第1500号民事判决:“不动产买卖预约虽已成立,而买主之物权尚未移转,仅发生一种请求订立正式契约之债权关系。倘预约之卖主将预约标的之不动产另卖与第三人时,该预约之买主,除得对于预约之卖主请求补偿其损失外,要不能对于该第三人主张其已成立之买卖契约为无效。”但须注意,日本民法买卖预约上的权利,称为“预约完结权”,性质上属于“形成权”,其效力是:因预约完结权人行使权利的单方意思,即在预约双方当事人之间成立买卖契约关系。此预约完结权具有财产权的性质,可以转让,可以成为扣押的对象,经办理假登记(预登记),即具有对抗第三人的物权效力。[16](3)买卖预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订立买卖协议本约之义务,构成违约,但对方当事人不得依据协议法第110条关于强制实际履行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强制违约方当事人订立买卖协议。本条解释未赋予预约权利人请求强制预约义务人履行订立本约之权,是由于:依据协议法关于协议自由原则的规定,当事人对于是否订立协议有完全的自由,不受别人和组织的强制。如法院强制当事人订立买卖协议,将剥夺当事人的意思自由,而与协议自由原则相悖。因此,强制订立本约,属于协议法第110条第(一)项所谓“法律上不能履行”。但须注意,我国台湾地区裁判实务的做法与此不同:预约债务人负有订立本约的义务,权利人得诉请履行,法院应命债务人为订立本约的意思表达,债务人不为意思表达者,视同自判决拟定期已为意思表达(因而【篇三:浅谈《买卖协议解释》的意义】浅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协议纠纷案件合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意义一、基本情况2023年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协议纠纷案件合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买卖协议解释》)。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审买卖协议纠纷案件591425件,审结594404件;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审买卖协议纠纷案件551395件,审结555553件;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审买卖协议纠纷案件533401件,审结526367件。为对的审理买卖协议纠纷案件,2023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买卖协议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二、出台背景协议法第九章通过46个条文规定了买卖协议法则,但这些条文仍难以涵盖买卖协议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市场交易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碰到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指导人民法院对的合用法律审理好买卖协议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3月决定制定关于审理买卖协议纠纷案件合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经多次调研、论证,并广泛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商务部、工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意见,特别是多次征求了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为了使该司法解释符合市场交易实际和审判实践的规定,更好地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还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网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司法解释先后起草十二稿,最后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讨论通过。三、重要内容《买卖协议解释》涉及8个部分,总计46条,对买卖协议的成立及效力、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承担、标的物的检查、违约责任、所有权保存、特种买卖等具体合用法律问题作出明确规定。重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鼓励交易,增长财富”的原则,确认协议效力。买卖协议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典型、最普遍、最基本的交易形式,买卖协议的效力不仅事关交易关系的稳定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并且关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买卖协议解释》遵循“鼓励交易,增长财富”的原则,针对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诸如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允诺书、备忘录等预约的法律效力,明确认可其独立契约效力,固定双方交易机会,制裁恶意预约人。对于实务中常见的出卖人在缔约和履约时没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买卖协议的效力问题,明确予以肯定,更周到地保护买受人的权益,明晰交易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强化社会信用,推动市场经济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二)坚持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制裁失信行为。在买卖协议交易实务中,经常出现当事人在买卖协议中订有不公平条款或有违诚信之内容,既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交易秩序。《买卖协议解释》始终坚持对双方当事人平等保护,注重规制和制裁违反诚信行为,以实现双方权益平衡,维护公平交易秩序。具体而言,第一,在动产一物数卖情形中,各买受人均规定实际履行协议的,《买卖协议解释》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否认了出卖人的自主选择权。第二,在路货买卖中,出卖人在缔约时已经知道风险事实却故意隐瞒风险事实的,《买卖协议解释》规定风险由出卖人承担。第三,对标的物检查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约定过短,导致买受人难以在检查期间内完毕全面检查的情形,《买卖协议解释》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期间为买受人对外观瑕疵提出异议的期间,并根据本解释规定拟定买受人对隐蔽瑕疵提出异议的合理期间,以此彰显对处在弱势地位的买受人利益的保护。第四,对标的物异议期间通过后的出卖人自愿承担违约责任后又翻悔的,《买卖协议解释》明确规定出卖人自愿承担违约责任后,不得以期间通过为由翻悔,旨在体现和维护诚实信用原则。第五,对出卖人明知标的物有瑕疵而故意不告知买受人的瑕疵担保责任减免特约的效力认定问题,《买卖协议解释》认为,虽然买卖协议当事人可以通过特约减免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但在出卖人明知标的物有瑕疵而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而不告知买受人时,属于隐瞒事实真相的欺诈行为,有悖诚实信用原则,对于这种特约的效力,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六,对当事人特约违反协议法第167条第1款规定的效力认定等问题,鉴于协议法第167条第1款的目的在于保护买受人的期限利益,旨在体现分期付款买卖的制度功能。假如当事人的特约违反上述规定,损害了买受人的期限利益,《买卖协议解释》规定不应认可该约定的效力。(三)坚持法律解释方法和原则,确认电子信息产品的支付方式。无实物载体的电子信息产品具有显著区别于传统买卖协议标的物的特性,例如不以实物承载为必要、使用后无损耗、其自身易于复制并可迅速传播等等。因此,对于标的物是无实物载体的信息产品买卖协议而言,其法律规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交付问题而言,协议法中有关买卖协议交付方式的规定均以有体物的交付为原型,但信息产品已经逐步脱离了实物载体的束缚,更多的是以电子化的方式传送,以在线接受或者网络下载的方式实现交付,买卖双方都不接触实物载体,这与传统的买卖协议中出卖人向买受人转移对标的物的占有,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交付方式有较大差异。《买卖协议解释》对此作出专门规定,假如买卖双方对交付问题有约定的,遵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协议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拟定。假如按照上述规则仍不能拟定的,买受人收到约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或者权利凭证即为交付。换言之,《买卖协议解释》根据电子信息产品的特点,拟定了两种具体的交付方式:一是交付权利凭证,二是以在线网络传输的方式接受或者下载该信息产品。对于实务中常见的“一物数卖”情形下协议实际履行顺序问题,《买卖协议解释》为防止出卖人与个别买受人恶意串通,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规定:在一般动产多重买卖的情形下,以交付、付款、协议成立先后为协议履行顺序。在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特殊动产多重买卖情形中,交付是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登记是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对抗要件,应依照交付、登记、协议成立先后作为协议履行顺序;出现交付与登记冲突情形时,应以交付为准。(四)坚持公平合理分派原则,拟定标的物风险承担规则。随着经济贸易日益活跃,协议双方当事人因风险承担问题发生纠纷的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针对审判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法律合用问题,《买卖协议解释》通过四个条文对协议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解释:其一,明确了送交买卖中“标的物需要运送的”情况下承运人的身份。承运人是指独立于买卖协议当事人之外的运送业者,这种情况下的承运人不是出卖人或买受人的履行辅助人,这就有别于卖方送货上门的赴偿之债和买方自提的往取之债。其二,补充了特定地点货交承运人的风险承担规则。协议约定在买受人指定地点将标的物交付给承运人的,出卖人将标的物运送至指定地点并交付给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其三,对路货买卖中出卖人隐瞒风险发生事实的风险承担作出补充规定。出卖人在协议成立时知道或应当知道标的物已经毁损、灭失却未告知买受人的,买受人不承担协议成立之前的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其四,对大宗货品买卖中出卖人批量托运货品以履行数份协议或托运超量货品去履行其中一份协议情况下的风险承担进行了明确,假如出卖人未以装运单据、加盖标记、告知买受人等可辨认的方式清楚地将作为标的物的种类物特定于买卖协议项下,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五)坚持法律规定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拟定可得利益损失。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是买卖协议违约责任认定中的疑难问题。《买卖协议解释》根据协议法的规定、民法原理以及审判实践经验,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作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释和规定。具体而言,买卖协议违约后可得利益损失计算通常运用四个规则,即协议法第113条规定的可预见规则、第119条规定的减损规则、混合过错规则以及损益相抵规则,《买卖协议解释》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特别是《买卖协议解释》第30条关于“混合过错规则”和第31条关于“损益相抵规则”的规定,填补了协议法在相关规则方面的空白和漏洞。值得注意的是,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和认定,与举证责任分派密切相关。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23年发布《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协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对可得利益损失认定提出举证责任的分派规则,即违约方一般应当承担非违约方没有采用合理减损措施而导致损失扩大、非违约方因违约而获得利益、以及非违约方亦有过失的举证责任;非违约方应当承担其遭受的可得利益损失总额、必要的交易成本的举证责任。为了保障可得利益损失认定规则的实务操作性,人民法院在根据《买卖协议解释》认定可得利益损失时,应当结合上述指导意见的规定予以对的合用。此外,《买卖协议解释》还对所有权保存制度、特种买卖等问题做了规定。协议法颁行之后,为了保障交易的安全顺利进行,最高人民法院贯彻“鼓励交易、增长财富”的原则,已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协议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协议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司法解释,《买卖协议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保障市场交易秩序的又一重要举措。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充足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证国家法律的准确统一实行,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四、问题和建议针对本公司在买卖协议(重要是大宗物质的供货协议)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善意见和建议:(一)尽量采用书面协议的形式,避免发生纠纷时对方不认可买卖协议关系的存在。尽管《买卖协议解释》的第一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协议,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协议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