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309-2020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标准_第1页
CJJ-T 309-2020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标准_第2页
CJJ-T 309-2020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标准_第3页
CJJ-T 309-2020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标准_第4页
CJJ-T 309-2020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20-04-16发布2020-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tandardforgauge32020年第102号CJJ/T309-2020,自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2020年4月16日4本标准主编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吴嘉刘增华史海欧农兴中卢小莉刘鹏辉邓睿康韦永美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曰凡陆缙华李国香刘少克5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 3 93.1一般规定 9 93.3设备限界 3.4建筑限界 4轨道区设备及管线布置 5LA型车限界标准 5.3LA型车建筑限界 216LB型车限界标准 6.3LB型车建筑限界 34附录A车辆限界的计算公式 附录B曲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加宽和加高计算公式 本标准用词说明 56 576 1 2 2 33BasicRequirements 93.1GeneralRequire 9 9 5.1MainCalculationParamete 5.2TypeLAVehicleGaugeandEqu 216GaugesStandard 286.1MainCalculat 28 296.3ConstructionGauge AppendixACalculationFormulaofVehicle 41 5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 56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57122.1.1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gaugesoflinearmotorpower轴(Y轴)与设计轨顶平面相切,纵坐标轴(Z轴)垂直于轨顶2.1.4车辆限界vehicle34km——抗侧滚刚度(每根);ks——整车二系弹簧侧滚刚度(每根);2.2.2偏移量67Ykh——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横坐Zκh——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纵坐893.2.5隧道内、隧道外车辆限界计算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横向间距应为50mm;车体顶部向上间距应为50mm;车体下边塞拉门时不应大于180mm,当采用内藏门或外挂门时不应大于150mm。表3.4.10构筑物或设备与车辆带电体或受电设备之间的最小净距(mm)2疏散平台上方2000mm空间范围内不宜安装设备及5.1LA型车限界主要计算参数5.1.1LA型车计算车辆基本参数宜符合表5.1.1的规定。5.1.2线路及接触轨基本参数宜符合表5.1.2的规定。接触轨工作面距轨面的安装高度(mm)接触轨及支架最大突出点离线路中心线的横向距离(mm)正线平面曲线最小半径(m)正线竖曲线最小半径(m)车场线平面曲线最小半径(m)1最高运行速度应为110km/h,车辆构造速度应为5正线和试车线宜采用60kg/m钢轨,车场线宜采用界(图5.2.1)的坐标值宜符合表5.2.1-1、表5.2.1-2、表点号012345678Y0Z点号9YZ点号YZ00点号Y0Z11注:表中第0点~第4点为空调机组控制点;第5点~第16点为车体控制点;第17点~第21点为受流器自由状态控制点;第22点~第24点为车轮踏面上控制点;第25点、第26点为轮缘上控制点;第27点~第30点为簧下控制点;第31点、第32点为直线电机控制点。点号267Y0Z点号YZ点号YZ点号Y0Z11点号1”2”6”7”Y0Z点号11”12”14”15”16”YZ点号20”21”23”24”25”YZ33点号27”32”20a”Y0Z003—5.2.2LA型车高架或地面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图5.2.2)的坐标值宜符合表5.2.2-1、表5.2.2-2的规定。图5.2.2LA型车高架或地面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表5.2.2-1LA型车高架或地面直线地段车辆限界坐标值(mm)点号4677Y0Z点号YZ点号YZ00点号 Y0—Z1表5.2.2-2LA型车高架或地面直线地段设备限界坐标值(mm)点号1”5”6”7”Y0Z点号12”1YZ点号20”21”22”25”26”YZ3300点号27”32”20a”Y0——-Z0031左侧边墙距线路中线距离宜为2450mm,右侧边墙宜1区间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图5.3.2-1)宜符合下列规定:2区间曲线地段(R=250m)建筑限界(图5.3.2-2、图1)限界圆直径宜为5200mm;2)轨面距隧道顶距离宜为4400mm;3)圆形隧道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宜采用移动隧道中心的办法来弥补曲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加宽。图5.3.2-2LA型车区间曲线地段圆形隧道建筑限界(R=250m)(左偏)5.3.3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图5.3.3)宜符合下列规定:1限界宽度宜为5300mm;2轨面距隧道顶距离宜为4730mm。5.3.4LA型车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图5.3.4)应符合下列1有效站台边缘距线路中线距离宜为1648t⁵mm,站台对2站台高度宜为1030mm±5mm;图5.3.4LA型车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5.3.5LA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高架双线建筑限界(图5.3.5)宜表6.1.1Ls型车计算车辆基本参数(mm)表6.1.2Ls型车线路及接触轨基本参数接触轨工作面距轨面的安装高度(mm)接触轨及支架最大突出点离线路中心线的横向距离(mm)正线平面曲线最小半径(m)正线竖曲线最小半径(m)车场线最小半径(m)3高架线或地面线风荷载宜采用400N/m²;5正线和试车线宜采用60kg/m钢轨,车场线宜采用6轨道最大超高不应大于120mm。界(图6.2.1)的坐标值宜符合表6.2.1-1、表6.2.1-2、表表6.2.1-1Ls型车计算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点号0123456789Y0Z点号YZ点号YZ00点号Y0Z19点~第22点为受流器自由状态控制点;第23点、第26点、第27点、第点号46Y0Z点号YZ点号YZ点号Y0Z点号2”4”7”Y0Z点号12”14”16”17”YZ点号21”22”23”24”YZ点号31”32”33”34”Y0Z6.2.2LB型车高架或地面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图6.2.2)的坐标值宜符合表6.2.2-1、表6.2.2-2的规定。点号Y0Z点号YZ点号YZ点号Y0Z点号0”1”2”7”9”Y0Z点号11”12”14”15”16”17”YZ点号21”22”23”24”25”26”27”28”29”YZ点号30”32”34”35”18a”20a”21a”Y0Z6.3.1LB型车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图6.3.1)宜图6.3.1LB型车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1左侧边墙距线路中心线距离宜为2200mm,右侧边墙宜2区间曲线地段(R=250m)建筑限界(图6.3.2-2、图图6.3.2-2LB型车区间曲线地段圆形隧道建筑限界(R=250m)(左偏)1)限界圆直径宜为5100mm;2)轨面距隧道顶距离宜为4220mm;3)圆形隧道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宜采用移动隧道中心的图6.3.2-3Ls型车区间曲线地段圆形隧道建筑限界(R=250m)(右偏)6.3.3Ls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图6.3.3)图6.3.3LB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6.3.4LB型车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图6.3.4)宜符合下列1有效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距离宜为15006⁵mm,站台2站台高度宜为880mm±5mm;6.3.5LB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高架双线建筑限界(图6.3.5)宜1两线之间疏散平台宽度不宜小于900mm;2桥梁护栏距线路中心线距离宜为2400mm。古图6.3.5Ls型车区间直线地段高架双线建筑限界附录A车辆限界的计算公式1)车体横向偏移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d——轮对轮缘最小外侧距(含轮缘最大磨耗时)a——车辆定距(mm);g——重力加速度(m/s²),取值9.81m/s²;k——整车一系弹簧侧滚刚度(每根)(N·mm/rad);k——整车二系弹簧侧滚刚度(每根)(N·mm/rad);△M——转向架中心销安装定位误差值(mm);H——车体侧墙高度(mm);时,取0;当不小于0时,取小括号内实际计k——抗侧滚刚度(每根)(N·mm/rad)。2)若悬挂刚度非线性,当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时,本标准车重量,m₂应取0,其他参数应按AWO取值;当计算△M₆——车辆地板面未能补偿的高度误差值(mm);△M₈——车体上部及安装设备高度尺寸制造安装误差值δc——线路中心线竖向位差值(mm);4)车体竖向向下偏移量应按下式计算:(或8)(或8)fo₂——转向架二系弹簧竖向永久变形或安装公差值3)车体竖向向下偏移量应按下式计算:m——转向架计算断面至相邻轴距离(mm);2当构架竖向平移和倾角产生的竖向偏移方向相反时,向△M——转向架构架向上竖向制造误差值(mm)。A.0.3车辆限界受流器或与接触轨横向相关的构架部分偏移量2上部受流工作状态时受流器根部转轴点的竖向向上偏移3上部受流工作状态时受流器与接触轨接触点的竖向向上5上部受流工作状态时受流器根部转轴的竖向向下偏移量6受流器端部竖向向上偏移量应采用受流器根部转轴点和9上部受流非工作状态的竖向向下偏移量应按下式计算,△Zsd=△Zd+△M16△Zd=△Zd+△M16(A附录B曲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加宽和加高计算公式B.0.1曲线几何偏移引起设备限界加宽和加高的计算应符合下T;=[4n(a—n)+p²]/8R(B.0.1-2)B.0.2曲线超高、欠超高引起设备限界加宽和加高的计算应符△Ya=△Sa+△de+△w+△₄(B.△w——车辆二系弹簧横向位移在曲线及直线上差值△₄——车辆一系弹簧横向位移在曲线及直线上差值B.0.4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总加宽量、总加高量计算应符合下△Ya=Ta+△Yoa+△Yca(B.0.4-△Y;=T;+△YQi+△Y(△Za=△Za+Ta(或T)(B.0.4-3)式中:△Za——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外侧总加高或降低量△Zi=△Zq;+T(或Ta)(B.0.4-4)式中:△Z——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内侧总加高或降低量△Ya=(Ta+△Yoa+△Yca)△Ya=△Y=Ta+△Yq+△Yca(B.0.本标准用词说明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乡建设部2020年4月16日以第102号公告批准、发布。 60 61 2.2符号 61 3.1一般规定 62 623.3设备限界 3.4建筑限界 4轨道区设备及管线布置 5LA型车限界标准 69 695.2LA型车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5.3LA型车建筑限界 746LB型车限界标准 6.1Lp型车限界主要计算参数 6.2LB型车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6.3Ls型车建筑限界 78附录B曲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加宽和加高计算公式 1.0.1为适应我国直线电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定我国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标准。对于限界计算方法进行完善、统一并优化,使直线电机轨道交通限界标准通用化、系列型和LB型两种车。我国国内目前运行的直线电机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10km/h的两种列车,均为标准轨距速度的110%。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的规定,站站停车站限界计算速度为60km/h,如果设置3.1.2轨旁设备包括电缆、水管、动力箱、消防栓、信号机、3.1.3在选用新的车辆或轨道形式时,限界计算结果不应超过竖向偏移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的规定,八级风缓行,九级风停运,隧道外风载荷按不大2)当一个转向架的二系弹簧过充时,车体所产生的最大消耗约降低4%,气隙从12mm增加为16mm,电能消耗约增加间,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的间距不宜小于200mm,困难条件Bi.——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建筑限界左侧面的距br——隧道右侧设备或支架距轨道中心线最大宽度值b——隧道左侧设备或支架距轨道中心线最大宽度值1)曲线外侧建筑限界宽度:2)曲线内侧建筑限界宽度:Yka——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Zka——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道超高造成的内外侧不均匀位移量。位移量计算应符合下列室地板面高度差50mm控制,车站有效站台范围内布设的防夹室地板面高度差50mm控制。曲线站台边缘与车辆客室地板面台计算长度内的线路半径不得小于800m,超高不大于15mm。最小净距参照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表15.3.3规定。对于区间隔断门等特殊地段不能满足表3.4.10距库内按列车入库速度5km/h计算车辆限界备、管线位置均需满足进出线便捷、维修方便、运营安全的4.0.5轨道区内安装的设备和管线与设备限界的间隙不小于4.0.6强电主要指10kV或35kV环网电缆,弱电主要指通信、1)车辆限界计算用参数详见表1。本标准只规定了整体道床隧道内车辆限界及高架线(或地面线)车辆限界。隧道内车辆限界与高架线(或地面线)车辆限界的计3)对于随机且按高斯概率分布的因素,因不可能同时达4)本标准规定了隧道内及高架线(或地面线)两种车辆5)由于车体、转向架(构架、簧下部分、踏面、轮缘)、性质1d磨耗时)(mm)2l3轮对横向制造误差值(mm)Z4转向架轴箱轴承横向游隙(mm)5车轮横向弹性变形(mm)0678车轮最大旋削量(mm)900ZZ士1ZZ车体半宽横向制造误差值(mm)Z车体表面设备安装误差值(mm)Z续表1性质Z装误差值(mm)Z安装误差值(mm)Z车体销内上拱/销外下垂量(mm)转向架构架横向制造误差值ZZZZZ车轮竖向弹性变形量(mm)00转向架一系弹簧竖向动挠度Z装公差值(mm)50续表1性质转向架二系弹簧竖向动挠度Z载荷不对称的计算载客重量(kg)车体倾斜量(mm)5Z车体侧墙高度(mm)线路中心线横向位差值(mm)Z线路中心线竖向位差值(mm)Z轨道横向弹性变形量(mm)Z轨道竖向弹性变形量(mm)Z两条钢轨的相对高度误差(mm)Z11轨道竖向磨耗量(mm)a车辆定距(mm)n计算断面至相邻中心销距离车体受风面积(m²)Z风作用压强(N/m²)车体重量(kg)横向加速度(m/s²)1车体重心距轨面高(mm)车体受风面积形心距轨面高(mm)续表1性质44一系弹簧横向间距(mm)22二系弹簧间距(mm)抗侧滚刚度(每根)(N·mm/p转向架固定轴距(mm)m际位置决定际位置决定B车底架半宽(mm)车底架边缘梁距轨面高(mm)最小平面曲线半径(m)竖曲线半径(m)v车辆最高运行速度(km/h)轨道超高值(mm)续表1性质接触轨与走行轨高低公差(mm)Z接触轨与走行轨横向公差(mm)55Z车轮滚动圆半径(mm)般情况下车体肩部留有横向间隙100mm,车体下部底架处横向5.3.1矩形隧道建筑限界:线路中心线距离中墙距离为2450mm,距离边墙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